[爆卦]判斷能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判斷能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判斷能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判斷能力產品中有187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就。很。裝。 在台南警局帶起的風氣-- #中秋露出企劃 並在全國各地迅速醱酵爭相效仿之後, 身為我泱泱華國首都的天龍鴿公司豈可落於人後? 9月24日天龍警局某分公司的週報中明確的表明「#局長非常重視新聞發布」, 更厲害的是,要求發布內容不只刑事案件,還「要多元」, 還搞不清楚警察本業的「為民服務...

 同時也有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已先於長庚生物科技頻道播出,關切楊定一博士醫學與健康觀點的朋友,請訂閱長庚生物科技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CGBTaiwan/videos 面對21世紀最大規模的傳染病,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應對,然而擔心、害怕、焦慮的情緒就像是一層濾片,讓我們不光對眼...

判斷能力 在 許景嵐/小魚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22:26

. 「你去參加約騎,不怕被放生嗎?🤔」 「當然怕阿!所以我告訴自己、死都要跟住😖」 參加約騎活動前小魚都會先做好功課👌🏻 絕對不會冒然的前往‼️ #哪些功課呢? 1.了解活動的性質 這個團隊/活動是快的還是慢的,大概速度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去參加💪🏻 2.確定參加前,提前支會主辦/主揪 同時...

  • 判斷能力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22:42:40
    有 137 人按讚

    就。很。裝。

    在台南警局帶起的風氣-- #中秋露出企劃 並在全國各地迅速醱酵爭相效仿之後,
    身為我泱泱華國首都的天龍鴿公司豈可落於人後?

    9月24日天龍警局某分公司的週報中明確的表明「#局長非常重視新聞發布」,
    更厲害的是,要求發布內容不只刑事案件,還「要多元」,
    還搞不清楚警察本業的「為民服務及特殊才能」,
    甚至處理案件的過程還要「包裝鋪陳」……

    請問你是警察局還是包裝公司?

    松山之亂包裝得還不夠?

    圖片來源:天龍警局某分公司今年9月24日週報紀錄。
    警局的週報其實是我泱泱大華國笑話讀物,建議出版成冊,應該很好賣。
    ---------
    追伸:
    就。很。作秀。 府城行銷公司-超越憲法男人的中秋露出企劃 https://bit.ly/2VWUNjt

    就。很。露。苗栗國警察行銷公司也想露出:
    https://bit.ly/3tXvQ44

    ------------
    以下摘自:
    - 吳忻穎,《#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聯經出版:https://bit.ly/3q3vNjP
    第152頁:
    「司法與警察圈內多數人其實都知道『衝』出來的『愛與鐵血』,除了造成執法人員本身人身安全的危險與違法風險外,其實對社會治安未必有什麼幫助。短視近利的專案績效、公關單位大張旗鼓的新聞稿,講求的是數字而不是把案件精緻辦好,導致始終對真正的問題源頭束手無策。」
    第190頁:
    「警政高層關注的重點為什麼老是在這些『數字遊戲』中打轉,且往往和證據是否保全、程序是否合法、辦案是否精緻、起訴結果如何這些基本維護公理正義的事無關呢?也許是因為他們在意的,是讓自己任內『數字形式上』的犯罪率下降、破案率上升、可以提供給媒體作秀的戰績,好為下一步高升鋪路吧。」
    第201頁:
    「可是,我們真的值得為了升官發財,丟掉自己的靈魂嗎?」
    第255-256頁:
    「『這不就是在作秀嗎?』沒錯,而且正是做給各位看的。現下警察人員面對的情況,是大部分民眾法治教育、媒體識讀、審慎思辨的能力不足,在這樣欠缺評判事實真相與否的基礎上,又愛跟著執政者公布的數字、偵查影片、媒體渲染的英雄主義叫好,『速食式』的政績當然成為上位者最好的愚民手段。
    對議題的專注與判斷能力不足,第一時間看到新聞標題,就拿著遙控器、敲著鍵盤開始跟風亂罵或讚嘆,不去追蹤後續的衡平報導,欠缺『媒體識讀』的能力,是很危險的。唯有基層與民眾都試著開闊眼界、思考、閱讀,逐步建立識別媒體新聞性質與正確性的能力,才能杜絕高層特意放出來營造形象,甚至愚民的新聞。而當所有執法人員皆以正確妥適的執法作為唯一的使命時,某些滿腦子只有權力欲望、想要充當媒體英雄的高層,自然就會愈來愈頭痛、愈來愈無法施展貪婪又扭曲的拳腳。」
    - 吳忻穎,《#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 ,聯經出版:https://bit.ly/3q3vNjP

    ------------
    〈松山分局之亂番外篇:警局社群操作,暴露公部門扭曲的「小編文化」〉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626/5449570
    〔 無獨有偶,這種自我包裝、自我吹捧、公器私用拿來做為高階公務員「造神運動」的小編文化,不只存在警察機關,去年底爆發的「行政院網軍梗圖產業鏈曝光」事件,揭露了我國最高行政機關行政院帶頭透過小編製圖影響輿論的問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難怪警政高官們長期以來沉迷在小編文化之中。「臺北波麗士」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淪為高階警官宣揚個人功績的官方粉專,事實上,這種「小編文化」,往上還可以追溯到警政署,並且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方警察機關。〕

  • 判斷能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07:39:15
    有 166 人按讚

    【內心的創傷,得被踩到才會發現】

    大約一兩個月前的某天晚上,輪到我做飯。蕃茄和傑克在客廳那邊的地板上玩,我在廚房覺得有點浮躁。等我把菜都燒好,東西都端到餐桌上,喊了「晚餐好了可以來吃」以後,逕自坐下來等。

    傑克跟蕃茄還在用樂高玩數學,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等了一陣,覺得亂無趣一把的,我就自己吃了起來。

    吃沒幾口,一大一小一邊聊一邊往餐桌這邊過來,蕃茄很顯然還陷在話題裡,雖然坐下來了,但是腦袋轉個不停。

    「5+15是20吧?再問我一題!」
    「15+15呢?」
    「嗯⋯⋯等我一下唷!」

    蕃茄離開座位,到地板上拿了一把樂高回到餐桌,開始排來排去不知道在幹嘛,手肘動來動去,隨時有機會把碗或餐具掃到地上去。我皺起眉頭,把碗跟餐具都移動到遠處,覺得很煩。玩具根本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的。

    「這樣是5+15⋯⋯這樣是5+17⋯⋯爸爸你看!」

    我沒好氣地出聲制止。

    「可以不要玩這些東西嗎?吃飯就專心吃。」

    蕃茄嘆了一口氣把樂高推到旁邊,終於拿起筷子夾了一片蘑菇,正要送到嘴裡,突然又放下來。

    「1+2+3+4+5也等於15嗎?」
    「對喔。」

    夾了東西準備吃,想到什麼要講就又停下來,傑克回應他之後,蕃茄就更開心,腦袋又繼續轉,回頭夾起剛剛的菜要吃,又放下來講新的數字⋯⋯。就這樣不斷循環不斷循環不斷循環,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越來越投入,我心裡的火也開始越燒越旺越燒越旺越燒越旺。

    莫名其妙這什麼吃飯的規矩,都坐下來十分鐘了連一口都沒吃,老是讓小孩養成這種習慣,邊摸邊玩邊吃是要吃到什麼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來一次真的是煩死了!

    「55是1加到10嗎爸爸?」
    「可以專心吃飯嗎?」
    「爸爸,55是1加到十嗎?」

    我極度不爽地瞪著傑克,示意要他快點阻止這個小鬼繼續囉唆下去,沒想到傑克扒了兩口飯,說了「我想一下喔」,就站起來從旁邊拿了紙筆回來,要在餐桌上算給蕃茄看。

    「啪!」

    我的理智瞬間斷線,直接從傑克手上搶走紙筆,重重放在旁邊桌上。

    「你幹嘛啊!」
    「還好意思問我幹嘛???他就已經沒在吃了,你還拿紙筆來是什麼意思??再算下去是要吃到什麼時候????吃個飯可不可以專心一點不要在那邊東摸西摸搞一堆有的沒的????」

    我氣到大聲尖叫。傑克看著我好一陣子。

    「我是覺得你之前就開始在生氣了。」
    「有可能啊!我就累了你們還在那邊囉囉拉拉胡說八道,煩死人了!隨便你們啦,你們愛弄到幾點就弄到幾點,愛怎麼吃就怎麼吃,不要拖我在這裡!」

    小孩沒規矩就算了連大人都加進去胡鬧是怎樣?我把剩下的幾口飯「唰唰唰」一口氣全吞掉,摔下碗筷,頭也不回走進房間,關門。

    ***
    我個人認為,在理解「為什麼會造成創傷」之前,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是「辨認出創傷反應」。所謂的「創傷反應」的意思是,這個人現在處在一個特別的狀態下,他的傷口被掀起來了,所以他整個人的思考跟反應都亂掉了,不能跟平時的狀態相比。

    類似當你左手臂上有一個傷口,結果朋友從旁邊走過來隔著袖子「啪」地一聲就拍下去,你只能「幹!!!!!!」,然後抱著手臂蹲下來好半天都說不出話來的狀態。

    當我們心裡的傷被碰到的時候,我們是會有類似的強烈反應的。但是這個反應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對於「創傷反應」的表現沒有概念,我們會誤以為「我/這個人的個性本來就這樣」。

    當我們把「創傷反應」誤認為「個性」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認為「我好好的」,或者是「這個人好好的」,只是個性需要改一改而已。這樣的後果就是,我們一直以為被體罰或是被辱罵的孩子們都「好好長大了」。我們辨認不出來自己或者是周遭親友身上留下來的後遺症,所以摸不出怎麼跟彼此相處,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溝通。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容易認為「創傷」是那些受到虐待或是性侵的人才會有的遭遇,而錯失了讓我們療癒自己,或者是調整自己教養方式的機會。

    對我而言,「療癒」,還有「成為跟父母不一樣的家長」這兩件事情,是必須先從「清楚看見自己身上的傷痕」開始的。

    在《創傷的智慧》紀錄片的官方網站上,除了幾位專家的對談之外,Dr. Gabor Mate還提供了12段影片詳細談論「創傷」。在第一個單元《了解創傷》裡,他有幾段描述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他是口述,有時語句會有些重複瑣碎,以下是我精簡過後的翻譯:

    『「創傷」這個詞彙來自於希臘文的「受傷」。所以創傷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用傷害的譬喻來思考,一個傷口的自然特徵是什麼?也許你可以說,創傷有兩種特徵。一個是當傷口被劃開,還很燒灼的時候,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你去碰它或者是他被什麼碰到的話,是非常非常痛的。所以從這個概念去理解,創傷其實是一道還沒癒合的傷口。

    舉例來說,在現在這個當下,有人不理解你,你感受到心痛。其實,「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其實沒什麼讓人痛苦的事。如果你能理解自己,「有人不理解你」就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我現在對著你說匈牙利語,或者倒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對著我說芬蘭話,或者保加利亞語或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或俄文,我根本沒辦法理解你,對吧?但是這不會讓你覺得很心痛。你只會認為,喔這個人不會說這些語言。「有人不理解你」這件事本身不會讓人心痛。

    然而,在人生當中,有一個時期,不被了解是非常痛苦的。當你是一個幼小的孩子,你需要被理解,但是沒有發生,而這樣的狀況傷害了你。於是現在有人不理解你的時候,真正被碰觸到的是那個傷口。所以才會這麼的敏感。因為在你的心裡,有一個傷口,還有不被理解的恐懼。這就是我所謂的傷口的敏感性。你只是碰了一下然後就「唉唷」,痛死人了!但是我們感受到的這些痛苦,他們跟當下沒有關係。他們其實跟過去有關。而這裡真正的教導是,我們在當下感受到的痛苦,其實是來自過去的傷口。我們背負著這些創傷而他們被當下的事件碰觸到了,所以我們覺得很痛。接下來我會讓你看見,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

    所以第一件事,是他的敏感性。第二件事情是,他感覺很像是裂開來一樣。當我們身上有傷口的時候,會形成疤痕組織。疤痕組織負責保護傷口,他會用某些比較堅硬,比較厚實的組織來替換原本的組織,把傷口周圍的組織重新密合起來。這樣一來身體就可以繼續運作。但是疤痕組織的天然特性是什麼?他確實有保護作用,但是他同時也非常的堅硬。當你觸碰它的時候他非常不敏感,幾乎沒有什麼感覺,因為疤痕裡沒有神經末梢。同時它也毫無彈性。僵化。他是束縛性的。

    所以「創傷」既是一個未癒合的傷口,同時也是疤痕組織。這個部分讓我們過度敏感,過度反應,相對於當下的刺激來說。但是這個部分也同時很僵化、堅硬、遲鈍、讓我們毫無感覺,無法成長。疤痕組織無法繼續生長。疤痕組織不具有彈性。」

    我從Dr. Mate這一段的描述當中理解,就是因為「創傷」的保護性,會讓我們某部分的自己變得遲鈍和僵化,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坐在沙發上捧著一杯熱咖啡,輕輕鬆鬆地回想自己的童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摸索我們的心理是否有留下創傷,因為他已經被傷疤遮蓋住了,我們會自動跳過,覺得「很好啊都沒問題」。

    心理上的傷口,只有在被一腳踩上去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這裡有一個很深的洞。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某一件事,這個人,或是我們自己做出來的反應,激烈到不成比例的時候,就表示這很可能是一個「創傷反應」。我們會這麼激動,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幹!!!!!!」的時刻。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但是生活當中其實隨處有例子。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一個很大的新聞,花蓮有一個檢察官,因為懷疑女兒在幼稚園被霸凌,帶著警察直接衝進女兒的學校。當時我對「創傷」還不是很理解,但是內心裡有一個強烈的直覺:「這個爸爸很有可能自己曾經被霸凌過。」因為他自己有過那樣的經歷,一想到女兒可能會遇到相同的事,他的情緒就完全失控了,淹沒自己的理智。

    另外就是在DCard或者批踢踢上,時不時會看到有人求助,說自從有了小孩之後,發現配偶原來脾氣非常容易失控,一些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都會表現得很懊悔,也知道自己不應該這樣,但是還是一直發生。

    以上的兩個例子,我都看到網路上許多強烈批評的留言,認為他們太誇張,這麼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也不少人認為這種人就是應該要「放生」,讓們知道沒人有義務忍受他們這種爛脾氣,尤其他們還傷害小孩。

    我同意他們的反應過度,也同意他們的行為會傷害到孩子,但是我不同意任意下結論這些人是「不知道怎麼控制情緒」或是「判斷能力有問題」。他們有可能是因為心理的傷被踩到了,所以失控了,指責他們管理自我的能力,等於是在要求一個人被打到鼻梁的時候自我控制露出微笑一樣。

    同時,一個人的傷口會被碰到,是因為跟別人的距離很近。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想要跟別人的內心靠近的時候,他內心的傷口是不會被掀開的。為什麼這些情緒很失控的人總是「欺負」身邊的人?或者為什麼我們有些雷總是只會被身邊的孩子或者配偶踩到?因為我們很想靠近他們。但是在接近的時候,就是會有傷口被撞到的風險。

    當我們理智斷線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可以看清,觸發我們的究竟是什麼?真的是我們以為的「我就是受不了孩子吃得桌面亂七八糟」、「我就是無法忍受小孩說話沒禮貌」、「先生/太太就是想要故意氣死我」嗎?

    ***
    回到開頭的故事吧。

    當天我氣呼呼地回到房間之後,心情依然極度惡劣。我確實覺得我的反應很大,但是想來想去也沒什麼頭緒,就以「應該就真的是太累了」作結,不再去鑽研什麼了。

    幾天之後,我跟傑克一起看完《創傷的智慧》記錄片,我一邊估狗Dr. Mate的個人經歷,一邊跟傑克聊天。

    「欸,剛剛電影裡不是說,有『成癮行為』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些痛苦需要轉移嗎?」
    「嗯嗯,是啊。」
    「這裡有一句Dr. Mate的話很有趣,他說『90%的人都有成癮問題,剩下10%的人是在欺騙自己。」
    「那不就全部的人都有了?」

    我想了想,坐直了身子問。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你覺得你對什麼事情上癮?」
    「呃,我不是很確定。晚睡算嗎?我對晚睡上癮。」
    「好像是耶,你真的一直都很晚睡。」
    「那你呢?」
    「我喔,我覺得我好像對聊天上癮。」
    「有,我覺得有。你最近聊得滿誇張的。」

    我安靜下來,開始思考。我最近確實在網路上聊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帶ipad進去廚房,邊聊邊煮飯。雖然我知道這樣很危險,也無法專心,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停下來。如果這個真的是我的「上癮」,那我是在轉移什麼樣的痛苦呢?

    胸口突然一陣糾結,想起那天蕃茄滔滔不絕邊算數邊吃飯的那個晚上,我看著他跟傑克熱烈的互動,渾身不自在,內心的火焰越燒越烈的刺痛感。我以為我是因為蕃茄吃飯不專心所以被惹毛了,但是其實我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好熱絡,把我晾在一旁的情境,把我的創傷喚醒了。

    從小我在家裡就是比較笨的那個,因為我擅長的是沒有用的文科,就算我功課不錯也沒有用。弟弟從小就數學腦,高中還進數理資優班,腦袋跟爸爸一樣好。每次吃飯談到課業,我就只能坐在那裡埋頭吃自己的東西,聽爸媽不停稱讚弟弟,吃飽以後默默離開。

    現在我長大了,我不怕你們了!我不接受這樣的對待了!我可以摔碗筷不用忍耐了!!你們不敢再這樣對我了吧!!!

    當下的我根本沒有發現,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是爸媽和弟弟,是傑克跟蕃茄,他們只是聊天聊得很開心,他們沒有不在乎我,也不是故意要忽略我。

    「創傷」就是像這樣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細節裡,難以察覺。必須要刻意往自己的內在探索,才能逐漸辨識出來。

    不過,只要記得Dr. Mate說過的:「幾乎每次你在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都跟當下的事件無關。這跟過去有關。跟你的創傷有關。」用「驗證看看這句話是不是真的」的想法來讓盛怒下的自己停下來,觀察「現在的我到底在氣什麼」。就算沒有辦法當下就釐清,(我也一樣沒有辦法),都是在累積一個重要的線索,幫助我們一步一步摸清楚自己的內心。

    先說到這裡,下回再繼續分享!

    --
    歡迎到以下連結匿名留言:
    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5njdu44phvgf6rrn

  • 判斷能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12:59:25
    有 77 人按讚

    去年此時,出版社推出了《五星級廚餘》這本書,Anna是個很有魅力的女生,她的文字、工作經歷、對人的觀察、影像的品味,都令我著迷。

    我更喜歡她的人生觀,對於自己要做什麼的清晰跟努力,常常鼓勵到我。

    那份熱情,感染著我持續往前。

    我一直沒跟她說的是——《五星級廚餘》的發掘與出版,也鼓舞到我。

    開業第一年遇到疫情爆發,當時才發了第一本書《總裁獅子頭》就動彈不得。

    我失去了判斷能力,當下選擇降低開銷、靜觀其變,我不想任意出書怕辜負作者(不是說其他出版社「任意」,是我當時就是知道自己現在出手會做不好),但面對股東問我該怎麼辦時,我直言說我不知道。

    那是個冷汗直流覺得自己廢物到家的初次股東報告,整整兩季,他們都在聽我說同一本書,講著可能的計畫。

    那就是等待,而且我那時候真的也在家裡養酵母(笑)。

    然後,《五星級廚餘》出現了,我當天就決定簽下來,這是重版想做、可以做到,這是這個疫情時代我們需要的。

    後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會想轉這一篇,是因為我最近也在思考,重版文化搬了新辦公室、有了新夥伴、到十一月滿兩歲後,要邁入第三年時,該怎麼做、要怎麼做。

    Anna的文章再次鼓舞了我,「拜請食物之神」專欄文章都很好看,也推薦給大家。

  • 判斷能力 在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31 11:30:06

    本影片已先於長庚生物科技頻道播出,關切楊定一博士醫學與健康觀點的朋友,請訂閱長庚生物科技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CGBTaiwan/videos

    面對21世紀最大規模的傳染病,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應對,然而擔心、害怕、焦慮的情緒就像是一層濾片,讓我們不光對眼前的狀況失去判斷能力,也無法妥善維持身心的平衡。

    長庚生技身心靈轉化中心呂欣欣老師,邀請楊定一博士從醫學的基礎出發,為關心疫情、關心自身健康的朋友提供全人醫學和整體醫學的建議。楊博士從流行病的歷史、免疫學的基礎,先將疫情至今的發展和全球各地不同的因應方式做一個全面的介紹,接下來談身體最根本的療癒機制。

    理解了這些,楊博士也提醒我們,一切還是要從自己開始,盡力配合公共衛生的措施,例如社交距離、帶口罩、注重個人衛生。此外,最重要的是,從心出發,找回生命最穩重、安定的力量來面對眼前的困境。

    他也提醒我們採用最天然的方式,從心情、營養、運動著手,將生命的元氣補滿,讓身體先天免疫的功能得到發揮。我們的元氣充滿,也自然能對人生用樂觀的心態來看待,為身心帶來真正的保護力。

    #楊定一真原醫
    #楊定一靜坐
    #楊定一全部生命
    #身心靈整合
    #心態
    #快樂
    #運動
    #長庚生技
    #身心靈轉化中心
    #情緒管理
    #療癒
    #療癒瑜伽

  • 判斷能力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05 17:27:01

    《天頂:最後城市》(Zenith:The Last City)是款預定於今年內在 PC、PS4等平台上推出,並支援VR版本的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遊戲。
    在遊戲中,玩家們將定位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職業,在有著青翠林冠的茂密叢林、與超未來感的都市中穿梭,藉由獨特的魔法能源之力來進行戰鬥,設法讓自己一步步慢慢成長。

    而既然本作是款虛擬實境MMO線上遊戲,那當然少不了與其他玩家之間的互動啦;遊戲內除了有壯烈的頭目戰、以及公開性的事件任務之外,還加入了多人組隊與公會系統等功能,玩家們可以相糾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組團攻略各式各樣的迷宮副本,此外本作的一大特點,許多內容都必須靠著自己的雙手來實際進行,除了需要仰賴遊玩的判斷能力,更考驗自己的身體機能,想必各位一定也能在VR模式中,體驗到電腦RPG內沒有的新鮮感。
    目前遊戲已開放STEAM頁面,如果各位看完這則影片也對這款作品有興趣的話,可以馬上上去把它加入願望清單唷。


    (C)Ramen VR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 判斷能力 在 ONETAKE 一鏡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28 20:30:00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netake.vd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netake.vdo/

    【ONETAKE】《自行診斷》
    好多人都係唔鍾意睇醫生
    鍾意上網查完再自己嚇自己

    ‼️ONETAKE 小粉俱樂部‼️
    各位鍾意我地嘅小粉可以係嗰度互相交流下,大家有興趣就一齊傾下計啦?
    (Youtube既觀眾可以喺我地既首頁右上角,揾到我地小粉俱樂部架?)
    ——————————————————
    #ONETAKE #病 #醫生 #谷歌大神 #小病變大病 #自己嚇自己 #絕症 #同理心 #豬隊友 #假變真 #判斷能力

    【ONETAKE】?
    ??所有小病睇完都會變大病男:伊仁
    ??無啦啦流鼻血又無啦啦有補品食女:陳婷
    ??‍?問人借錢買PS5比男友女:朱英
    ??埋怨人哋買錯公仔俾佢男:葉師傅
    ??‍?一出場就俾人打死男:阿葛

    【幕後】?
    剪接:Azter
    攝影:阿葛、Azter
    平面設計:Kr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stagram:onetake.vdo
    YouTube:ONETAKE 一鏡過

    個人粉絲揮手區??
    ??葉師傅 (IG: yipmaster)
    ??陳婷 (IG: candice.chan_ting)
    ??伊仁 (IG: ian_chan1991)
    ??‍?朱英 (IG: chuying2003)
    ??‍?Kris (IG: krisc0108)
    ??‍♂️Sam (IG: sampan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