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刑事責任年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刑事責任年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刑事責任年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刑事責任年齡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換日線 Cross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澳洲,與科學研究不符的刑責年齡】#十歲罪犯 世界各地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各不相同,但與大多數歐洲國家相比,澳洲的最低刑事年齡偏低。年僅 10 歲的兒童就可以被逮捕、起訴、出庭和監禁。在被拘留的 10 至 13 歲的兒童中,超過 65% 是土著或居住在托雷斯海峽島嶼的原住民兒童。 多年來,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古惑伙記賤老闆 第十九集 2019年02月15日 主持: 大肥 , 238 第一節: 美麗華酒店飛窗命案,責任誰屬,大律師毫無常識 https://youtu.be/vyjFRqnu3ME 第二節: 旺角巴士撞斷內地女右腳,城巴司機危駕判囚,刑事和民事責任分開,不要輕信無良大狀 https://...

刑事責任年齡 在 國際內世鏡|Insight Into Issue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21:28:53

菲律賓期中選舉於今(13)日投票。美聯社報導,這場選舉能看出民眾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改革的支持度。駐馬尼拉分析家海達里安說:「杜特蒂上任三年來打破許多傳統,卻也頗受歡迎,這場期中選舉相當於人民對這三年施政表現的公投。」 - 近6200萬名完成登記的菲國選民,將從43,500...

  • 刑事責任年齡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6 11:30:54
    有 75 人按讚

    【在澳洲,與科學研究不符的刑責年齡】#十歲罪犯
     
    世界各地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各不相同,但與大多數歐洲國家相比,澳洲的最低刑事年齡偏低。年僅 10 歲的兒童就可以被逮捕、起訴、出庭和監禁。在被拘留的 10 至 13 歲的兒童中,超過 65% 是土著或居住在托雷斯海峽島嶼的原住民兒童。
     
    多年來,各個領域的人們一直呼籲修改法律。6 月,他們發起了 # RaiseTheAge 活動。進文章了解各方看法和最新情勢 → 
     
    ▍集合吧!換日線之友 >> bit.ly/3gZCmjm
    ▍新刊上市《台灣青年在世界發光》>> bit.ly/2Yf4sQg
    ▍特別徵稿:教育換觀點 >> bit.ly/2DWSvHP
    ▍Follow us on LinkedIn >> bit.ly/2DYamy0
    ▍年度季刊訂閱 >> bit.ly/2Q0DTtC

  • 刑事責任年齡 在 BBC News 中文(繁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4 13:01:15
    有 301 人按讚


    在澳大利亞,年僅10歲的兒童就可以被逮捕、起訴、出庭受審和監禁,遠低於聯合國的標凖。澳大利亞民間正在推動將刑事責任年齡從10歲提高到至少14歲。

  • 刑事責任年齡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8 18:30:38
    有 24 人按讚

    【鬥陣來關心】中國擬修法降低刑事責任年齡

    作者:許維帆律師

    責任能力,是國家使犯罪行為人承擔刑罰的基本要件。以我國刑法規範為例,除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導致無法辨識行為違法性之情況外,原則上年滿18歲之人即應負完全之刑事責任,而基於保護心智尚未成熟之兒童及青少年,未滿14歲之人不受刑事處罰,介於14歲以上未滿18歲之青少年或年滿80以上之年長者則得以減輕其刑。中國關於刑事責任能力之規定則較為複雜。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之規定,年滿16歲以上之人始負刑事責任,14歲以上未滿16歲者,則僅對故意殺人、販毒等八項重罪負刑事責任,其餘犯罪不罰。

    我國輿論關於責任能力的討論,多半圍繞在精神病患者涉犯重罪時,是否應予減輕或免除其處罰,近期的鐵路殺警案即為著例;相較之下,中國近年來發生多起未滿14歲者犯殺人等重罪之案件,依法無法處以刑罰而僅能令其接受收容,因而產生下修特定重罪之責任能力年齡至13歲、12歲甚至更低的聲浪,並有人大代表提案修法。目前尚未見進一步消息,但已有論者為文表達反對意見。

    不論對於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礙者犯罪的處置,在許多國家都是難題;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時期,規範也經常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需求而改變。然而,刑事責任能力作為使行為人承擔刑罰、剝奪生命或自由的基礎要件,深刻影響著犯罪行為人、被害者及各自所屬的家庭、社群,牽一髮而動全身,絕非個別的悲劇發生後所引起的殺人償命、罪有應得的情緒就足以立論。國家收治犯罪者的能量、矯正犯罪行為的能力、犯罪預防手段的效果、給予犯罪被害者的實質保護,甚至是社會、家庭所能給予犯罪行為人的支持等等,各有不同面向,也都是必須深切考量的因素之一。中國此次修法提案所引發的討論與結果,或許也能作為審視我國相關規定的參考。

    (本文之內容不代表本所之立場或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