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分析心理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分析心理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分析心理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分析心理學產品中有1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贈書直播_拆解日常生活互動的真實密碼 . 每一段溝通呈現:早已內化的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狀態 我們認為,在任何既定時刻,處於社會集合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表現出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或者兒童自我狀態,而且每個人都能夠從一種自我狀態轉換到另一種,只是這種轉換的難易度各有差異。這些觀察可產生某種...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KTSmag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型人格 心理分析 心理學堂 直播Live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新觀眾請《訂閱》支持 KTSmagic 需要您的 支持 及《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Ktsmagic?sub_confirmation=1 #KTSmagic #九型人格 #心理分析...

分析心理學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15:16

#溝通分析心理學 #創始人經典作品 #心理遊戲 #艾瑞克伯恩 . 生活中的每一個溝通,都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心理遊戲 解開溝通、對話中隱藏的心理學密碼,擺脫他人遊戲的控制與操縱 . 💬「要不是因為你……」 💬「看你害我做了什麼事……」 💬「都是你逼我的……」 . 從親子關係、兩性關係到職場生活,我們的每...

分析心理學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08:07

🍀學習像太陽一樣(榮格)⁣ ⁣ 你連改變別人的念頭都不要有⁣ 學習像太陽一樣⁣ 只是發出光和熱⁣ 每個人對太陽的反應不一樣⁣ 有的人覺得刺眼⁣ 有的人覺得溫暖⁣ 有的人甚至會躲開⁣ ⁣ 心理學家榮格的話,說的是普通的道理,卻也是人生的至理。⁣ ⁣ 太陽,每日走著自己軌道,春夏秋冬,時至則行,他管著誰...

分析心理學 在 邦妮 Br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2 11:41:05

#好書分享 | 《高敏感是種天賦》一直聽聞身邊朋友推薦,但直到這次疫情被減診才好好的把想看的書看一看,也算是某種的因禍得福吧。 當醫學生時期在到精神科實習時,心裡是非常嚮往的,好多的心理學理論對我來說太有趣了,還可以跟病人暢談他們的想法和人生經驗,還遇到一些讓我終身難忘的個案,比如會被觀音菩薩...

  • 分析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21:30:24
    有 399 人按讚

    贈書直播_拆解日常生活互動的真實密碼

    .

    每一段溝通呈現:早已內化的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狀態

    我們認為,在任何既定時刻,處於社會集合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表現出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或者兒童自我狀態,而且每個人都能夠從一種自我狀態轉換到另一種,只是這種轉換的難易度各有差異。這些觀察可產生某種診斷性的說明。「那是你的父母自我狀態」的意思是「你現在的心理狀態與你的父母(或父母的替代者)曾經出現的某種心理狀態類似,而且你現在的姿態、手勢、用語、情緒等反應就和他一樣」。「那是你的成人自我狀態」就意味著「你剛剛進行了自主而客觀的評估,並且正在以一種就事論事且無偏見的方式陳述你的思考過程、看到的問題,或者得出的結論」。「那是你的兒童自我狀態」則意味著「你的反應方式和意圖就像你還是個孩子」。

    其含義如下:

    【含義1】 父母自我狀態:每個人都有父母(或父母替代者),而每個人所擁有的自我狀態中有一些是複製這些父母角色的自我狀態(就像他看到的父母狀態);而且,這些父母自我狀態能在特定場合下被啟動(外來精神的運作)。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心中都帶著他們的父母親。」

    【含義2】 成人自我狀態:只要合適的自我狀態能被啟動(新近精神的運作),每個人(包括兒童、智能障礙,以及思覺失調個案)都有客觀處理資料的能力。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成人自我。」

    【含義3】 兒童自我狀態: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比現在年齡更小的階段,他心中有一部分自我狀態是固著在過去的遺留物,並且能在某些情況下被啟動(原初精神的運作)。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

    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狀態,都具有重要的生存與生活價值

    自我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人類大腦是精神生活的器官或組織者,人的精神生活產物是以自我狀態的形式來組織和保存。潘菲爾德(W. Penfield)和其同事所做的研究,便是最具體的證據。精神生活在不同層面上還具有其他的分類系統(例如人對事實的記憶),但是經驗本身最自然的形式且依然存在於變換的心理狀態之中。每一類自我狀態都有其獨特的生命價值。

    兒童自我狀態包含了直覺、創造力以及自發的驅力和樂趣。

    成人自我狀態對人的生存而言至關重要。它處理資料、計算可能性,而這些都是有效應對外部世界必不可少的機能。成人自我本身也會經歷某些挫敗與滿足。例如,橫越一條壅塞的道路就需要處理複雜的速度資料,當人計算並確定安全到達另一端的可能性很高時,才會採取行動。這類成功的計算帶來了滿足感,從而讓人能享受滑雪、駕駛飛機、航海,以及其他體育活動。成人自我狀態的另一項任務是協調父母自我和兒童自我的活動,在兩者之間進行客觀調解。

    父母自我狀態有兩大功能。首先,它可以讓人類像有小孩的父母那樣有效行動,從而促進人類生存。這方面的價值可透過養育孩子體現出來。嬰兒期便失去雙親的人要比青春期才遭遇家庭破裂的人,在育兒時面對更多困難。其次,它產生很多自動反應,從而為人類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人類在許多事情上都是不加思考、自動完成的,因為「這就是做這件事情的方式」。這樣便可避免讓成人自我做大量且瑣碎的決定,從而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將日常事宜交給父母自我去處理。

    因此,人格這三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存價值和生活價值,只有當其中一種或幾種自我狀態擾亂了健康平衡時,才有必要進行分析和重組。否則,三者都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並且在人完整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中擁有其正當地位。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分析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8 19:19:43
    有 1,018 人按讚

    ▍人們渴望刺激與認可,以填補生活中的空檔

    我們已經有明確共識,撫摸嬰兒以及對成人施予與之相當的象徵性待遇(認可),都具有生存意義。那問題是,接下來是什麼?日常生活中,人們互相問候完要做什麼?

    在「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之後,接下來便是「結構渴望」(structure-hunger)。青少年經常面臨的問題是:「(互相問候)接著,你要對她(他)說什麼呢?」不光是青少年,對很多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社交中斷、一段沉默、空白的時間更令人不舒服。人類的永恆問題是如何安排其清醒的時間。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社會生活的所有功能都是為了讓人們朝該目標前進而互相幫助。

    「時間結構」(time- structuring)的操作方面可稱為「程式」(programming),它有三個方面:物質、社會和個人的。安排時間最常見、最方便、最舒服和最實用的方法,是制定計畫以處理外部現實中的物質: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工作」(work)。這種規劃可稱之為「活動」(activity),「工作」這個詞反而不太合適,因為社會精神病學的一般理論應該會認為社交也是工作的一種形式。

    「物質程式」(material programming)是為了應對變化無常的外部現實,就這一點而言,物質程式化的活動僅僅是安撫、認可,以及其他複雜的社交形式所產生與發展的條件。物質程式化一開始並不是社交問題,它在本質上以資料處理為基礎。建造一艘船的活動要依靠一連串的測量和評估其可能性,而為了讓建造活動持續進行,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社交互動都應當處於次要的從屬地位。

    「社會程式」(social programming)產生了傳統的儀式性或半儀式性交流。其最主要的判斷標準是能被地方所接納,即通常所謂的「有禮貌」。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教他們的孩子要懂禮貌,也就是讓孩子知道如何適當的問候、進食、排泄、求偶和進行哀悼儀式,以及在一段主題式談話中如何表現出進退得宜。這種進退得宜便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人際關係是否老練或得體,其中有些是普世通用的,有些則具有地域性。通常,正式儀式後面是半儀式性主題式談話,而為了區別,可以將後者稱為「消遣」(pastime)。

    隨著人們愈來愈熟悉彼此,將會出現更多「個人程式」(individual programming),結果就會發生「關鍵事例」(incident)。關鍵事例在表面上似乎是偶然出現的,而且當事人也能夠將它們說清楚,但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遵循明確的模式(我們可以對這些模式進行整理、分類),而且有一些潛在規則限制了這些關鍵事例的發展順序。只要大家按照心理遊戲規則玩下去,無論雙方是友好還是敵對,這些規則便持續潛藏,但是一旦有人違背心理遊戲規則,它們就會現身,並且帶來一聲象徵性、口頭上,或者「有法律意義」的大喊:「犯規!」和消遣不同,這樣的發展順序更多基於個人程式而非社會程式,所以我們稱之為「心理遊戲」。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以及各種組織生活,都有可能在年復一年的進行著同一種心理遊戲的不同變體。

    「大多數社交活動是由心理遊戲所構成」並不意味著心理遊戲「好玩」或者玩遊戲的人沒有認真參與關係互動。從一方面來說,如同「玩」足球和其他體育「遊戲」有可能一點都不好玩,而且參與者也可能相當嚴肅。人類心理遊戲的本質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一旦出現不合規則的情感,就會施以懲罰。「玩」心理遊戲可以非常嚴肅,甚至嚴肅到具有致命性,但是只有當規則被打破時,才會出現嚴肅的社會制裁。

    消遣和心理遊戲,是現實生活中真實親密關係的替代品。因此,我們可以把消遣和心理遊戲視為訂婚,而不是真正的婚姻結合,這也是為什麼它們會展現出一種尖酸的戲劇性特點。當個人(通常是本能)的程式變得更強烈並且人們開始放棄社會模式和隱蔽的動機與限制時,就會出現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唯一能夠完全滿足刺激渴望、認可渴望和結構渴望的方法。它的原型是充滿愛的受孕行為。

    結構渴望具有與刺激渴望一樣的生存意義。刺激渴望和認可渴望表達了個體避免感覺饑餓和情感饑餓的需要,缺乏感覺和情感會導致生物退化。結構渴望所表達的需要則是避免無聊,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曾指出,「惡」始於時間未結構化。如果這種未結構化再持續一段時間,無論多久,無聊就會成為情感饑餓的同義詞,並且帶來相同的結果。

    一個人獨處時有兩種安排時間的方法:活動和幻想。有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有可能維持獨處,每一位學校老師都知道這一點。當個體成為由兩人或多人組成的社會集合的一員時,就有多種結構化時間的方法可供選擇。根據複雜程度,它們是:(1)儀式;(2)消遣;(3)心理遊戲;(4)親密;(5)活動,後者是前四種方式的基礎。

    社會集合中,每一個成員都想透過與其他成員交流儘量獲得滿足,愈容易讓人接近並獲得的滿足就愈多,而他的大部分程式化社交都是自動的。由於有些「滿足」(satisfactions)是在諸如自我毀滅這種程式化之下獲得,我們很難用「滿足」一詞的一般意義去理解,所以最好使用更中性的詞來替換,例如「獲益」(gains)或「獲利」(advantages)。

    社交接觸的獲益圍繞身體和心理平衡展開。它們與以下因素有關:(1)緩解緊張;(2)避免有害情境;(3)獲得安撫;(4)維持已建立起來的平衡。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已經詳細調查和討論了這些因素。若用社會精神病學術語來說,它們可表示為:(1)內在原發獲益(primary internal advantages);(2)外在原發獲益(primary external advantages);(3)次級獲益(secondary advantages);(4)存在需求獲益(existential advantages)。前面三個恰巧與佛洛德所描述的「疾病獲益」(gains from illness)相對應,分別為:內在原發性獲益(internal paranosic gain)、外在原發性獲益(external paranosic gain)和繼發性獲益(epinosic gain)。我們的經驗已顯示,從獲益的角度來考察社交作用要比視其為防禦機制運作更具啟發性也更有用。

    .

    【註】

    安撫(stroke):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

    伯恩將「安撫」定義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認可,並認為安撫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現在,物質剝奪、嬰兒依戀以及身體接觸對健康的重要性可能是心理健康領域研究最充分的幾個主題。例如,研究已證明幼兒需要身體安撫來維持生存,但是隨著他們學會用言語和非言語方式來交換安撫,實際的生理安撫已非必需。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上面這段摘文讓我用簡化的語言來說明: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互動滿足彼此的需要,這過程中會自然而然表現出情感,而情感表達的規則,跟社會文化環境,還有每個人的個性有關。那些透過情感表達規則滿足雙方需要的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心理遊戲。

    譬如說,有人常要搶占受害者的位置,因為恐懼為自己負責,所以把自己的某些情緒與行為,歸因於加害者的迫害。而被指派的加害者也可能透過這個過程,滿足自己的控制慾。受害者與加害者,都在這樣的互動中,滿足了部分的需要,儘管對彼此不滿,卻沒有覺察背後的動力。當這樣的互動方式固定了,就可能是一種心理遊戲。

    「人們為了心理存活就必須獲得安撫,但由於社會及個體內在規則限制了人們自由交換安撫,所以人們普遍缺乏安撫,因此心理遊戲便成為成年人為獲得安撫而展開的權力鬥爭。」

    這段引自施坦納(Claude Steiner)的說法,也可以作為補充。

    這本書是50年前的經典,所以在閱讀起來會感覺吃力,這是自然。對我來說,這本經典是教科書等級的著作,書裡面有不少概念,含納相當大的知識量,但缺乏足夠的說明,讓讀者能消化明白。這或許要等到下一中譯本出版,才能讓一般讀者抓到個相對清楚的理論樣貌。

    祝願您,能覺察自己如何結構時間,意識每段關係中或遠或近的交流,坦承面對自己的生活!

  • 分析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07:15:40
    有 924 人按讚

    ▍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限制

    「要不是因為你……」
    「看你害我做了什麼事……」
    「都是你逼我的……」

    從親子關係、兩性關係到職場生活,
    我們的每一個互動、每一段溝通都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心理遊戲」。
    這些心理遊戲可能是無意識的心理過程,
    為了隱藏我們的真實恐懼、
    為了避免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
    為了獲得更多的安撫與關懷……

    我們受到兒時父母訓誡的聲音操控、
    被隱藏在內心的兒童自我所引誘,
    我們被隱藏的心理遊戲掌控,想要逃離卻又不斷的落入輪迴當中。
    然而,只有覺察自我與他人的溝通模式,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結局。

    拆解日常溝通模式,解開生活中的隱藏訊息、人際溝通間的心理遊戲
    解析你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兒童自我」狀態,
    從模糊、容易誤解的「交錯溝通」,轉化為一致且有效的「對應式溝通」

    我們的每一段溝通,都是三個自我型態的交互作用:
    ►「父母自我狀態」:腦海中的父母形象,代表命令、控制、批評、撫育、關愛。
    ►「成人自我狀態」:代表組織、客觀、理性。
    ►「兒童自我狀態」:我們早年固著的兒童形象,代表自然、快樂、衝動。

    當我們用對應的自我狀態溝通才能順暢無礙。然而,如果是交錯的溝通狀態,便會產生衝突與誤解:
    案例1:「也許,我們應該找出你最近開始酗酒的原因。」
    →「的確應該談談,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總是批評我,跟我爸一樣!」(「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案例2:「你知道我的襯衫袖扣在哪裡嗎?」
    →「袖扣在桌子上。」(「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什麼事情都要怪我。」(「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解開你遭遇的各種「心理遊戲」,拒絕成為他人遊戲中的「既定角色」。

    .

    自我狀態(Ego-State):思想、感受以及行為同時運作的一連串狀態

    伯恩將自我狀態描述為一種思想、感受以及行為同時運作的一連串狀態。現在我們也可以將它們理解為大腦特定神經網絡的表現形式。得益於腦成像技術發展,我們可以真實呈現神經網絡的活動。

    伯恩將早年形成的神經網絡稱為「兒童自我狀態」。一旦活化這種神經網絡系統,我們的言行就會像兒童時期的自己一樣。

    隨著成長,我們將養育者的思想、感受以及行為潛移內化,這種內化的產物所對應的神經網絡便是伯恩所說的「父母自我狀態」。當我們處於父母自我狀態之中時,我們就會像父母親或者承擔父母角色的其他人那樣思想、感受和行為。

    用超過一種非感性方式處理當下事宜的是「成人自我狀態」,我們在成人自我狀態之中客觀評估現實、基於事實做決定、同時確保兒童自我狀態或者父母自我狀態的情緒或觀念不會汙染這個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狀態是真實可見的,而不是像精神分析中自我、本我和超我那樣的理論假設。我們還應該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擁有這三種自我狀態,並且會根據不同的場合活化相應的自我狀態。因此,成人自我狀態是一種或一組自我狀態,而不是指一個長大成年的人。

    自我狀態一經識別,我們就很容易再次識別它,而且我們可以用這個概念來描述發生在個人內部或者不同人之間自我狀態的溝通。

    每一次溝通都包含兩個部分:刺激和反應。單一溝通往往是一連串溝通中的一部分。分析該溝通串可以讓我們觀察有效溝通與非有效溝通,並且更詳細的考察人們如何獲得安撫、如何度過時間,以及如何與其他人發生連結。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喜歡溝通交流分析的概念,我有時候會內省:我現在所說的這句話,是出自我的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還是兒童自我狀態?

    我常提到的「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三角形,就是延伸自本書作者艾瑞克.伯恩的理論。不過,因為我的所學,跟溝通交流分析有段距離,所以我在晚上直播的時候,也許沒那麼專業。

    但我可以找幾個心理遊戲,用我的理解來試試看,也許很好玩也說不定。

    祝願您,能帶著覺察溝通,並且自發性地親密!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分析心理學 在 KTSmag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20 22:35:34

    九型人格 心理分析 心理學堂 直播Live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新觀眾請《訂閱》支持

    KTSmagic 需要您的 支持 及《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Ktsmagic?sub_confirmation=1

    #KTSmagic #九型人格 #心理分析

  • 分析心理學 在 KTSmag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14 16:10:07

    《假聲理論》一個人如果面對住陌生人的時候而冇做任何保護保添加,代表這個人很直腸直肚不懂轉彎活角甚至很單純的人。相反如果對住好友、親人甚至另一半的時候卻以假聲對待,代表這個人背後有不同原因的考量。
    而假聲分為:禮貌假聲、誠懇、虛偽、新聞報導員 和 高頻/假音。
    視乎雙方的關係、熟悉程度 再結合 對方選用那一種級別的假聲,便可作出第一重的性格判斷。

    #九型人格 #心理分析 #心理學堂 #假聲理論 #KTSmagic

    播放清單
    九型人格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MDjJHKt7Pbg1F-hVjrBHqnCLG7VdbpN
    社會大學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MDjJHKt7Pa8mPVUaVgOeogY8wAHOtVM

    KTSmagic 需要您的 支持 及《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Ktsmagic?sub_confirmation=1

    「會員計劃」經已開通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cL2Rw4aDHdq9OJ5gO4Ejw/join
    只須點擊「加入」->「選擇讚助金額」->按照頁面指示「完成讚助」

    假如你曾經因為 我的影片 而得到某些啟發
    您的小小心意 將會是本台最巨大的支持

  • 分析心理學 在 KTSmagi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11 20:54:51

    字幕+剪接 制作影片 詳細講解 心理學當中的假聲理論。
    無事不用假聲 用得假聲必有圖謀 四種假聲你遇過邊一種
    0:26 年青時候的民間心理學
    1:06 真假聲 簡單分類
    1:47 簡單直接的心理邏輯 一招走天涯
    3:12 心理學其實是統計學
    3:20 假聲分成四個層級
    6:00 無寶不落的一位損友
    6:45 高頻假聲 100%必定搵笨的人
    7:45 第五種假聲 由虛偽演變化出來的假真誠
    8:33 朋友圈之間 竟然存在互相鬥假 帶面具
    9:07 總結

    KTSmagic 需要您的 支持 及《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Ktsmagic?sub_confirmation=1

    「會員計劃」經已開通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cL2Rw4aDHdq9OJ5gO4Ejw/join
    只須點擊「加入」->「選擇讚助金額」->按照頁面指示「完成讚助」

    假如你曾經因為 我的影片 而得到某些啟發
    您的小小心意 將會是本台最巨大的支持

    #心理分析 #九型人格 #假聲理論 #KTSmagi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