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函授面授價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函授面授價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函授面授價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函授面授價錢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11的網紅台媽日爸樂共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學三語 兩年紀念~中文篇 好快,一轉眼寶寶就升上大班,明年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去年武漢肺癌爆發的這一整年,除了幼稚園停課一個多月之外,我們也多次視情況安排他自主停課避免感染。雖然實際上幼稚園的日數不多,台媽依舊每天固定帶著寶寶讀中文、日文、英文,學習的腳步從沒停過。 中文聽讀寫進步神速 自從兩...

  • 函授面授價錢 在 台媽日爸樂共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8 09:38:36
    有 57 人按讚

    #自學三語 兩年紀念~中文篇

    好快,一轉眼寶寶就升上大班,明年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去年武漢肺癌爆發的這一整年,除了幼稚園停課一個多月之外,我們也多次視情況安排他自主停課避免感染。雖然實際上幼稚園的日數不多,台媽依舊每天固定帶著寶寶讀中文、日文、英文,學習的腳步從沒停過。

    中文聽讀寫進步神速
    自從兩年前幫他訂 #功文國語自學方案 後,寶寶從運筆教材開始扎扎實實地練習,目前已經寫到約是小學一年級程度(A),不只能夠讀短篇文章,也開始書寫國字。

    他的升級的速度不算快(台媽也不求快),主要是因為去年寫完2A的舊教材後,又讓他從4A的新教材複習,等於是新舊版都寫過了。雖然多花了半年的時間,但回過頭來看,台媽倒覺得這為寶寶打好了基礎,且新版教材內容有趣,增加了他學習的興趣,使他現在寫難度較高的等級時,更能專注在文章的內容上。

    在書寫國字上寶寶進步很多。台媽偶爾會把寶寶寫完的功文教材拿給Tomo爸看分享教學進度,從他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都會驚訝不已,因為許多寶寶會寫的國字,已經是日本小學中高年級甚至中學的程度。

    雖說日本的小學生六年總共要學1000多個漢字,台灣光是小學一年級就要已經學300~400字,小學六年也有近3000字,不只量和難度都遠遠超過。不過台灣是以國字為主,和日語平片假名、漢字並存(且漢字讀音繁雜)的文化無法類比,而且漢字只是一種溝通工具,不見得學越多就是越好,但一個五歲兒能學到這個程度,依然讓我們對他的潛力感到驚艷。

    困難點:表達能力仍待加強
    如果把中文分成聽、說、讀、寫四個部分,那寶寶說的部分是最弱的。環境是主要的因素,寶寶絕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以日文溝通,因為疫情的關係也沒辦法回台灣,即便台媽平常盡量鼓勵他說中文,憑一己之力仍覺得力有未逮。

    但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我覺得他並不是不會,只是還不習慣中文的「語感」,目前只能幫他多累積詞彙量、提高閱讀能力、鼓勵他慢慢說。台媽覺得,如果把語言能力形容成是一台電腦,那你必須先幫它準備好軟硬體(各種語文基礎),等有一天他想打開來用,電腦才能跑得動,我也期待有機會回台灣能為他打開中文的開關。

    另外,許多媽媽有問我:中日漢字在寫法、筆順還是有些許差異,寶寶怎麼適應?在這方面我給他很大的空間,我大多會從漢字的象形意義、結構來引導他,對筆順則沒有太著重(寫對會鼓勵、寫錯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他問我為甚麼兩邊的漢字不一樣時,我會安慰他那只是不同國家的人寫字的習慣不同,沒有對錯,最重要的是了解字的意思。

    我不確定他能理解多少,不過他會自己觀察當中的原則,像是日文漢字的草字頭是中間連在一起,中文則是分開等,所以還算是無痛銜接。(台媽覺得這些小地方真的都無關緊要,一點都不想為此給孩子壓力)

    #臺灣Kumon函授教育

    ------------
    寶寶的三語學習紀錄越寫越長,為怕大家讀長文讀到頭昏眼花,希望大家不介意我分篇章,改天再介紹日文和英文。

    我們的學習紀錄:
    【在國外想讓孩子學好中文?你其實有另一個選擇!】(價錢和入會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台媽日爸樂共讀/在國外想讓孩子學好中文你其實有另一個選擇/2011137115857423/

    【自學中文第三個月】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069405350030599

    【自學中文半年~我們的奮鬥史】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122377288066738

    【功文自學方案不適合你的理由】(自學中文滿一週年)https://www.facebook.com/1599919460312526/posts/2263419220629210/

    【在家就能學習!】武漢疫情蔓延時爸媽們可以運用的 #日本通信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258081421162990

    【自學中文一年半後】
    https://www.facebook.com/FunTipsForStorytelling/posts/2430384530599344

  • 函授面授價錢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1 00:13:33
    有 1,307 人按讚

    2020謝謝你帶來的轉機

    昨天陸續傳送訊息給朋友們拜年祝賀,感恩這一年的陪伴支持,朋友給我一個新頭銜「#2020年最勵志」。也許不只別人,連自己都覺得到底怎麼「連滾帶爬」和「苟延殘喘」到這個階段,最後還來個人生大洗牌。

    回顧2020這一年,一句話總結就是學會從跌跌撞撞中體會其必要性,因為疫情失業再卻能開創不同事業線,無懼勇敢的二度創業的一年。

    看似被海嘯吞噬的事業,卻因為如此更激發了我們自己都沒想像過的技能和潛力,也因此和朋友們、夥伴們、博班同學們的關係更加緊密團結,除了老朋友一直陪伴在身邊,這一年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更是一次超級融入英國當地,一年內收集三種身分「#博士生」「#創業家」和「#企業上班族」。

    這一年:

    一月:創辦的公司UK Step 1 通過面試拿到英國政府認可Tier 2 Sponsor Licence工作簽證贊助公司資格,準備核發台灣專業旅館經理人才到英國工作。除夕夜好朋友們來我們家過農曆年。

    二月:疫情在亞洲爆發,準備應付疫情,回應客戶的退款和延期需求。疫情關係,取消了核發簽證聘僱台灣經理人來英國。娜娜拍攝Ted Baker平面廣告。

    三月:英國正式開始封城,跟民宿不同館別房東們交涉談判,賠錢退租約或是轉長租決定未來走向。保母暫停一個月沒有來,我們一邊帶孩子一邊應對因為疫情失業的突發狀況。

    四月:計畫中應該瘋狂寫論文,但是每天處理所有館別的善後,倫敦繼續封城,每天只出門一次去運動和買菜。

    五月:半夜瘋狂寫論文、同時研究開發其他可以創業的機會。

    六月:我們專屬移民律師介紹一個牛津莊園管理項目,我們去了牛津兩趟,但是後來價錢談不攏,在疫情下的旅宿業沒有人敢再度冒險。半夜繼續寫論文。

    七月:天氣變好,論文荒廢,都在跟朋友聚會。台灣KOL經紀公司聯繫我,我先試試試水溫,開啟了粉絲專頁的副業,讓我從純分享倫敦創業生活和育兒生活中轉型成偶爾賺取微薄的文案稿費。

    八月:論文進度緩慢,和餐飲界的朋友簽合作意向書,目前計畫因疫情暫緩,但是也因此做了許多市場調查。和另一個朋友也秘密籌劃開店,目前也因為疫情暫緩。奶爸在阿里巴巴上做了很多市調,訂了許多貨讓我們在英國可以上架販售。

    九月:朋友各種生日趴,娜娜生日趴,倫敦當地國貿公司conditional錄取我,讓我做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前提是我先畢業(遠目)老闆還說會等我畢業,或是可以幫他們兼差當業務,但不符合經濟效益,加上害怕進入冬天沒有陽光想到就sad,想放棄掙扎接受失業的事實,回台灣靜養身體一陣子。

    十月:我生日趴,樂購倫敦代購社團開啟,一夜之間湧入萬人,一開始就堅持目標,成為提供統一發票和實體店面的代購。在LV買包的時候獵頭一通電話找到我,同時間進行與兩間英國富時一百強上市櫃地產開發公司的面試。台灣經紀公司遞送合約過來,決定簽約成為旗下部落客。一個月之內發生太多轉折。身體不堪負荷,心悸反覆發作進出急診室。

    十一月:論文完成共七章初稿。兩間公司錄取前要求了各種『資料事實審查』和『三封推薦函』,最後同時錄取,深思熟慮後拒絕了另一間開發商Sales Manager的職位,與現在的公司簽合約,正式成為大公司小經理,開啟英國職場菜鳥經理生活。另外,樂購倫敦代購事業也步上軌道,一個月內出了十幾箱貨。也接到其他台灣廠商訂單,提供在英國為他們大量採購的服務。

    十二月:多方考慮後,先暫緩完全不符合家庭經濟效益和在我人生中重要度最低的『博士生身份』,向學校正式提出休學和延期。奶爸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家,我們搬家,找到一個符合學區、離公司近走路可到、有大大的花園,比之前大許多的五房兩廳house,趕在聖誕節前搬入,圓夢般的找來了一顆比人高的真樹,買了夢想中的豎琴,享受了當上班族的第一個恬靜的聖誕假期。

    到了年底,我學會了最大的課題:耐心等候上帝為我預備的禮物,努力的不評論不抱怨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能感恩就感恩,不與事實爭論。

    感謝這一年神的帶領,感謝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感謝娜娜再度一如往常從不讓我擔心的乖巧可愛,感謝奶爸煮飯育兒家事事業一把罩,感謝幫我寫推薦函的商業前輩和指導教授,感謝朋友們的陪伴和打氣,感謝粉絲朋友們的這一年的共鳴、連結、和按讚留言打氣。

    希望我的分享有機會給到大家一些靈感或是能量,未來的一年我也祝福大家新年快樂!不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能持續的長出強大卻溫柔的力量,和自己能舒適的對話,愛自己疼惜自己,讓自己發光發熱❤️

    祝福滿滿

    #2020掰掰囉🙋🏻‍♀️
    #謝謝2020的自己
    #2021歡迎光臨

  • 函授面授價錢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06 19:04:55
    有 1,482 人按讚

    「理大/澳科大疫苗」的出現,源自2015年中共的十三五規劃。

    當時習近平拍板在各省發展「高新區」,搞高科技產業,在重慶巴南高新區興建國際生物城。同年,理大劉耀南教授任CEO的美國藥企Athenex,宣佈與重慶市政府建公私合作伙伴關係。

    2015年7月,Athenex以換股並購交易方式,收購位於香港科學園的香港全球藥物科技有限公司(Comprehensive Drug Enterprises,CDE),該公司主席正是澳科大醫學院院長霍文遜,而CDE在重慶豐都縣有一座製藥廠。Athenex董事會重選,霍文遜和加拿大前總理Kim Campbell入局,劉耀南亦連任公司董事。

    興建重慶生物城需要百億資金,責任落在重慶另一間醫企智飛生物身上。它創立智睿投資以私募方式吸納資本100億元人民幣,在2015年11月落戶重慶國際生物醫藥城,投資數十個項目,其中一個就是建立「國家級轉化中心」。

    生物城標榜「3基金4平台5基地」,4平台中包括了「重慶一香港理工大學轉化醫學中心」,說明理大是有份建設的。2016年4月,「理大與重慶市巴南區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共建轉化醫學中心,將科研成果更有效地轉化為治療疾病的合作平台,以期推動中國轉化醫學的研究。簽署儀式由重慶市巴南區委宋葵常務副區長及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教授聯袂主持」。

    而5基地中的化學製劑基地,則是以惠源醫藥和重慶醫藥作代表。重慶惠源醫藥,便是Athenex在中國開設的全資總部。重慶政府的生物城介紹這麼寫道:

    「美國Athenex製藥基地投資30億元,在紫衫醇等難溶性抗癌藥物口服製劑方面全球領先,填補了我市大型外資製藥項目的空白。當前,柳江醫藥公司已成立美國研發分公司,開展中美創新藥研發合作;惠源製藥生產的紫杉醇原料藥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市場。」

    劉耀南本人,則在中美之間擔當橋樑角色,那時貿易戰未開打,千人計劃未曝光,兩國的企業密鑼緊鼓地洽談合作和交流技術。到2016年9月,Athenex成立重慶泰潤製藥有限公司,向當地政府申請在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麻柳組團建設Athenex製藥基地原料藥項目,投資3.95億元人民幣。當時劉耀南正籌措幫Athenex在納斯特克搞IPO,在上市前一年,已跟重慶萊美藥業簽可轉債協議,萊美透過在香港設立的子公司,認購Athenex可轉債1000萬美元:

    //重慶萊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 年9 月22 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認購Athenex可轉債的議案》,同意公司全資子公司萊美(香港)有限公司與Athenex簽訂《ConvertibleLoan Agreement》,同意其以自有資金1,000 萬美元認購Athenex 發行的可轉債。//

    2017年6月14日,Athenex上市,發行價每股11美元。「根據萊美香港此前簽署的可轉債協議以及Athenex 出具的可轉債轉股信函, 萊美香港所持Athenex1,000 萬美元可轉債按其上市發行價格的80%(即8.80 美元/股)全部轉化為普通股,轉化後萊美香港持股總數為1,136,364 股,佔Athenex 上市後總股本約2%。」透過債轉股的手段,萊美成為Athenex股東,未計首日升幅,萊美藉兩成折讓帳面獲利了250萬美元。

    半個多月後,Athenex口服紫杉醇在中國註冊,「重慶惠源醫藥有限公司和Athenex製藥公司聯合申報的紫杉醇膠囊的臨床申請獲得CDE承辦受理,註冊分類為2.2類。這是國內申報的第一個口服紫杉醇製劑」。

    Athenex在2003年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David Hangauer教授與實驗室同事創立,2011年招攬劉耀南任CEO,除了經IPO集資6600萬美元外,亦報稱獲亞洲投資者私募2億美元。劉耀南繼續做中美橋樑,在2017年1月尾,聯同理大副校長衛炳江,帶着水牛城分校校長Satish Tripathi和Athenex的外籍高層訪華,參觀四間大學。深圳大學的介紹闡明了此行的目的:

    「此次來訪的目的是聯合美國、中國、澳門和香港的科研、醫療機構和商業公司,共同建立生物技術聯合中心,該中心旨在促進合作,支持醫療項目成果轉化,幫助他們獲得美國和中國兩個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的批准。」

    藥企是否賺錢,還看藥監局是否批准,最符合藥廠利益的,必然是希望做到中美認證互認。劉耀南此行非常成功,2018年2月2日,Satish Tripathi訪港,「香港理工大學今日(2日)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內高等院校,包括中山大學、深圳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組織合作聯盟,並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及美國羅斯維爾帕克癌症研究所達成合作意向。6間院校及研究所今日共同簽署生物科技和轉化醫學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構建區內首個轉化醫學合作研究平台」。因此,除了重慶生物城,大灣區生物城也是理大重點發展的項目,選定了落戶坪山。其中一個項目叫作「深圳坪山—香港鎧耀—香雪製藥公共衛生產業合作項目」,而劉耀南則是香港鎧耀的始創人,亦與霍文遜創立了北京鎧耀基因。

    「精準醫學」的概念剛好在2015年提起,提倡對特定的基因靶位針對用藥提升效力,是一片等待被開發的處女地,大陸建設生物城,大搞基因科技,目的就是搶佔這片市場。中共搞全民健康碼,就是配合精準醫學發展。當14億人的基因圖譜都獨立登記在健康碼上,醫療系統就可為每一個人度身訂造藥單,你說這盤生意會有多大?但要做到這一點,先要基因檢測普及化,以及每一個人分配一個「碼」。

    健康碼的市場爭奪,是微信支付寶之戰,馬雲馬化騰之戰。馬化騰是Athenex的戰略股東和高級顧問,在香雪製藥旗下的香雪精準亦持股一成,「精準」二字精準地揭示醫療產業的雄心。2018年,Athenex便幫助香雪精準以不高於1.8億美元的價錢,獲得美國三隻抗癌藥的專利,兩者並合作開發中國專利的TCR-T細胞治療技術。Athenex為新公司提供3000萬美元現金和500萬美元股票,Athenex持股55%,香雪精準45%。這種治療性細胞產品,在2017年才首度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

    據香雪當時公告,Athenex第一大股東股東張頌義股權12%,第二大股東馬化騰10.3%,第三大股東劉耀南10.1%。這卻是一間「美國公司」,獲得紐約州政府注資2.25億美元開設美國生產線。張頌義是誰?曼圖宏業始創人,新浪公司董事,專在中美兩國之間投資高科技。紫杉醇可是一門頭號抗癌藥的大生意,涉額全球每年50億美元。Athenex最破格之處,是研發第一代口服紫杉醇,代替傳統注射。2019年9月,Athenex的重慶紫杉醇原料廠落成了。

    「本次落成的美國Athenex原料藥項目被列為重慶市級重點項目,目標定位是建成達到國際GMP,ICH指南和安全環保先進水平的, 高科技,國際化,高附加值的抗腫瘤原料藥生產基地。主要研發和生產低濃度,低排放,高附加值的高端抗腫瘤等原料藥(口服紫杉醇,卡巴他賽),建成後主要配合 Athenex美國總部在研的世界級新藥原料藥向國內生產的報批轉移,同時滿足集團公司新藥原料藥的需求,進行原料藥的研發及生產,預計將佔全球60%的市場份額。」

    然而,肺炎爆發,中美交惡,這些計劃能否發展下去,能否避過白宮技術轉移的指責,仍是未知之數。但劉耀南沒有停下他的步伐,在2020年8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發表《自然》論文之後,在聯同理大和澳科大的霍文遜發佈「新冠重組蛋白疫苗」研發成功,一時間所有傳媒都歌頌港產疫苗誕生了。

    及後,記者跟進我的揭查,追問理大和劉耀南究竟疫苗由誰研發時,「劉稱全世界很多院校及公司都有研發,有近200種候選疫苗,形容是多方面的交流」,沒有正面回應疫苗是否屬於理大團隊。論文中的活猴試驗,是否理大和澳科大人員操針?為甚麼川大華西的研究被包裝成港澳研發?劉耀南還透露,已向創科局爭取撥款,並已向美國和台灣的疫苗生產商接洽(那疫苗商恕我不開名了)。

    另一間台灣企業藥華藥,剛好在7月28日公佈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獲選進入台灣CDE的COVID19專案計劃,其原理跟川大和理大發表的非常相似,針對病毒S蛋白與肺部ACE2受體的結合。藥華藥本身亦與Athenex在抗癌藥有交易,支付700萬美元獲得Oradoxel(口服紫杉醇)台灣、越南和新加坡的銷售權。

    重組蛋白疫苗或可以有很多種,各地科研團隊也可互相交流,可以巧合地殊途同歸。建設重慶生物城的智飛生物,在今年6月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獲中國批准進入臨床試驗。這衍生新問題,每種疫苗都需要上萬人作最終臨床試驗,哪裡有這麼多志願者?北京科興生物在7月22日揭曉:已獲准在巴西六個州向9000名醫護試針。

    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查下去,而我已離那條紅線愈來愈遠,所牽涉的利益也太過龐大,不是一般市民可以抗衡的。對於來勢洶洶的精準醫藥、基因普測和健康碼大數據,一個人很難阻止它們擴張,但當每個人都了解到其背後的野心,知道企業如何利用我們的身體來榨取利益時,我們就有義務去抗衡。健康的防線,不止要阻擋病原,更要防備借病入主你身體的利益集團。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