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學會用英文背英文
請先看這段文字
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發生效力。附解除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依當事人之特約,使條件成就之效果,不於條件成就之時發生者,依其特約。
當中每一個字都是中文,請問你能解釋給我聽嗎?八成不行吧?
英文亦然,英文跟中文本來就是不同...
1.請學會用英文背英文
請先看這段文字
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發生效力。附解除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依當事人之特約,使條件成就之效果,不於條件成就之時發生者,依其特約。
當中每一個字都是中文,請問你能解釋給我聽嗎?八成不行吧?
英文亦然,英文跟中文本來就是不同語言,沒有辦法等換
比如說國家這個詞,英文中可分成Country、State跟Nation
Nation強調的是歷史,偏向整體民族共同體的感覺、Country強調的是這個國家的地理、State強調的是政府組織
如果你通通用國家這個中文去背,在特定脈絡中是完全讀不懂的,很容易就發生上述情形,你每個字都知道中文,連在一起還是不知道什麼意思
讀起來大概像這樣:國家作為書本,教育大計重要,學生老師閱讀重要。
不知道在共啥毀,背也是白背
但如果你是直接以英文背英文
a.你這樣學到的絕對是最道地最有水準的解釋
b.你同時進展多個單字,背一個單字同時也背到其他字
c.你可以學人家是怎麼描述詞彙的,字典用的字一定極精準精煉,這在作文中很有用
d.例句一般會很漂亮,有些可以直接背起來用進作文中
文法、翻譯、寫作能力全同步提升
請打開Google play store[IOS也有]或網路,搜尋Cambridge Dictionary,都免費的,真心以英文讀英文沒有想像中可怕
2.請背一點基礎的字根字首
不過也有人單字量不足到難以用上述方法,這種同學讀英文起來大概就像這樣
語言的鼙蠻鼙蠻
這世界上有各種罅鷄槩鬡艐倏,人們需要褲灣曠隗謖堅,來當作鏈鴊恆閎 [1]試問槩滼鞷最接近以下哪種意思?
A.曠隗謖 B.堅鑷蠵 C.鴊恆閎嘑 D.以上皆非
若你的情況停留在此程度,請你先從這種單字學的基礎開始
英文單字跟中文部首類似,也是由零碎片段組成單字
以英文Abuse這個字為例,中文是虐待=>ab[相反]use[用,相反的用
當然就可以聯想成虐待,這種背法可以幫助同學在短時間內累積到能用英文背英文的程度
隨便去任一間書局翻一翻,這種背法整理的小本一大堆,網路也有很多二手的,便宜的不用一百就一本
3.英文文法要讀嗎?
Yes you're right. Learn English you need grammar.
Just memorize word is absolutely not enough. .
If you do not listen to me,then you talk like this.
If you until now do not find the error ,your English is very bad bad.
這是以前曾聽過的段子,我又加油添醋了一點,不懂笑點沒關係,總之凸顯出很多學生中式思考的弊病
過去我其實是很支持透過大量閱讀積累,自然而然學會英文文法
可問題在於對多數學生,尤其高三生,沒有這個時間去慢慢累積
導致結果就是英文手寫奇爛無比,選擇題還勉強行
關於怎麼讀文法就太大了,日後談吧
若高中生可以回去直接翻國中課本,國中文法就差不多學完了才對
4.萬用模板
考過托福就懂,高分寫作都模板法
隨便舉一句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controversial issues have been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one of which is that_.
光這句就23個字了,中間末段都還有很多類似套路能用
我認真試過,學測英文全文套公式大概可以耗80~120字之間,你中間在略有變化一篇作文就湊出來了
而且英文你在背公式,文法、單字什麼不會錯太多,拿中上分數不是問題,你選擇題好一點,13、14級分都有了
不過拜託,別用太老梗的什麼Last but not least,相信我,改卷老師看到很想吐
這種方法肯定不會讓你拿超高分,但能有效幫很爛的同學從谷底翻身,至少我學測指考英文都用這招過的,從年年被當,衝到頂標以上
5.盡量避免用名詞形容動作
He promised me the book.
He gave me a promise to give me a book.
比較一下就懂,後者用法不只對一般同學文法容易錯,也會無意義的冗贅非常多
6.學測不必要艱澀字
很多同學為了展示實力,會故意去背艱澀字來用
好比:charlatan、anathema、acolyte、tawdry等
如果你實力真夠強,這些字用的巧妙確會有加分,但若硬背也不清楚使用時機,會反過來變成大扣分
以學測的難度而言,去背這些已到GRE程度的詞彙完全不必要
留給我們這種悲情研究生背就好(台大碩班英文卷真的很QQ,當初背到快死。
__
篇幅上限關係先到這
如有什麼額外需幫忙的,想知道的,希望我寫的,都可以投稿給我
雖不一定有能力都回,但盡量會讀,我也想拓增一下能分享的主題
_
樂擎文
更多建議收於新書,書預訂、求助、聊聊請見,@luke7459
P.S:是說,高三生可以舉手一下嗎?想知道還有多少人需要高三文
冗言贅詞意思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7/21(早)
偶然在網路上看見一篇四個電影導演在討論年輕人說話不清楚的事情
覺得感觸很深
因為每次遇到年輕演員想要上聲音課、台詞課
永遠都得花非常多時間引導
效果還非常有限
看了文章的日期後
就更覺得正常和強烈失望
文章是2012年
表示這麼多年前這個現象已經出現、已經困擾了
2020的今天
差不多已經變成說不好的佔大多數
說好的是異類了⋯⋯⋯
不多說
自己看吧!
原文來自於網路《我可愛,我說不清楚》
這樣的常民語言和我八歲左右的孩子——也就是正在逐漸脫離兒語的年紀——相當接近。
換言之:大部分你我身邊五十歲以下的成人平日交談的狀態,從未離開過自己八歲左右的
情境。孩子們在這個階段,依然備受呵護,不大挨得起嚴厲的指責,一旦吵鬧過度而受到
訓斥的時候,還時時以囁嚅支吾之態,表達天真爛漫之情,企圖免責。我跟十足憂心這個
「語言返童現象」的馮小剛說:「這叫『可愛文化』,如果連對岸的成人也這麼說話,一
切沒治!」馮小剛的臉垮了下來,他一定在擔心,也許觀眾根本看不懂「非誠勿擾」四個
字。
--
總之是因緣際會之故,在過往兩年之間,四位導演和我在聚會閒談或節目訪問中都提及了
臺灣社會語言環境敗壞的問題。
作為電影導演,不能不考慮作為整體表演重要環節的語言能力該如何鞏固和培養,但是每
每看著綺年玉貌的明日之星,脫口而出的居然都是童子語甚至娃娃語,語言內容之淺薄貧
乏固無足論,就連正確、堅定的語氣都無從掌握。關於國語語境的崩潰、淪喪,陳可辛搖
頭表示震驚;王家衛說他只能感覺到那是一種「懶音」——從字面上說,就是「懶得發出
聲音」的說話;馮小剛則認為現在這種說起話來軟溜溜、黏糊糊、不清不楚的調調兒連大
陸年輕人都學上了,蔚為時尚流風。侯孝賢說得更明白:臺灣演員根本上已經「不會說話」
了。
壞語言不容易被察覺,乃是因為大家都使用這種語言。人們長期浸泡在不準確的發音環境
裡無甚講究,總以為「聽得懂意思就好」。一旦想到「發音字正腔圓、聲調抑揚頓挫」就
不免想到小學生演講比賽,以為那是裝腔作勢。的確,我自己打從小學開始聽人比賽演講
就渾身起雞皮疙瘩,那顯然是一種類似刑罰的處境。然而在誇飾的演說和準確的言詞之間,
還是有很明顯的差別,只不過我們大多數的人寧可不講究。
常民語言之敗壞總可以歸咎於大眾傳媒。我昨晚看電視新聞,當TVBS某女記者在一所醫
院裡說出下面這兩句話的時候,我立刻關掉了電視機:「目前還沒有查出車禍受傷的老
阿伯是什麼人,老阿伯還處於一個無名氏的狀態。」看起來沒什麼謬誤的語言之所以會令
我不安,是因為我很怕自己不知不覺受其蠱惑,墮入冗贅、支離、繁瑣且邏輯錯亂的文法
之中,難以自拔。一如:「前領導人夫人吳淑珍此刻正前往臺北看守所對陳水扁進行一個
探視的動作。」一如:「李老闆終於在所謂的金融海嘯之中,憑藉自己所謂的毅力和所謂
的發明,開創了一片所謂的自己的天空。」也不只是主播、記者滿口胼詞贅語,不論餐廳
裡做的是什麼菜,吃得滿臉油光接受訪問的民眾似乎只會這兩句:「口感滿順的,對啊。
湯頭也超贊的,對啊。絕對物超所值,對啊──耶!」你知道他腦袋裡的詞彙不夠用,所
以最後只能用手指比畫兩個「V」字對著鏡頭「耶」一下,表示努力助興了。
人們總願意在瘦身、減重、美白、化妝和服飾上儘量讓自己顯得美好,卻很少花時間反省
自己的語言是不是平順或準確,人們一點兒也不希望、不追求自己是個能流利運用字句的
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總是任由自己完全接受大眾媒體慣用詞藻和語氣的操控,隨波
逐流。我們在彩妝和名牌手提包上似乎很強調個性,但是說起話來千篇一律,眾口一聲,
而渾然不覺得「喪失了自我」。這不是很荒謬錯亂的心態嗎?
我長期觀察吾人所生活的語境,在它最敗壞的期間養兒育女,忽然略有所悟:原來這樣的
常民語言和我八歲左右的孩子——也就是正在逐漸脫離兒語的年紀——相當接近。換言之:
大部分你我身邊五十歲以下的成人平日交談的狀態,從未離開過自己八歲左右的情境。孩
子們在這個階段,依然備受呵護,不大挨得起嚴厲的指責,一旦吵鬧過度而受到訓斥的時
候,還時時以囁嚅支吾之態,表達天真爛漫之情,企圖免責。
說穿了,成年的男女耍幼稚、混含糊,本質上是一種力圖以「可愛」為遮掩、為修飾的偽
裝;當這種「扮小免責」之情普及整個成人社會,就不要談什麼品質、品味了。我跟十足
憂心這個「語言返童現象」的馮小剛說:「這叫『可愛文化』,如果連對岸的成人也這麼
說話,一切沒治!」馮小剛的臉垮了下來,他一定在擔心,也許觀眾根本看不懂「非誠勿
擾」四個字。
冗言贅詞意思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個比較深入的日文語法問題>
1.文語用法的「連用形(ます形)」與「て形」
A:看到新聞標題「体長4.7メートルのホホジロザメ 米東岸南下”し” フロリダへ」,不太明白這個「し」是什麼意思,是表示並列的接續助詞「し」嗎?可是它接續名詞為什麼沒有變成「だし」?
Q:就結論而言,這個「し」不是表示並列的接續助詞,而是「する」的連用形(ます形)「し」。這是「して」的文章語用法,通常會出現在文章或正式場合的口語當中。新聞報導中,經常會使用這種連用形(ます形)「し」的用法的。
北海道に"行って"、ラベンダーを見ました。我去了北海道,然後看了薰衣草。(先後順序)
=北海道に"行き"、ラベンダーを見ました。
以上的「行き」就等於「行って」,只是在用法上會比較偏向文章語。
「て形」用法當中的「先後順序」「並列對比」「原因理由」可以用「連用形(ます形)」來代替,表示比較正式或文章語的語體。但「方法手段」「附加狀態」則無法使用「連用形(ます形)」代替。
事情があって、遅刻した。有特別的事,所以遲到了。(原因理由)
=事情があり、遅刻した。
急いで道を渡った。加快速度過了馬路。(附加狀態)
(×)急ぎ道を渡った。
問題當中的例句是新聞標題,用「連用形(ます形)」表示會比較簡潔而不拖泥帶水,而且又符合文章語的語體。而「南下し」就等於是「南下して」,這裡應該是「先後順序」的用法。
米東岸(を)南下し、フロリダへ
=米東岸(を)南下して、フロリダへ
南下し→文章語用法,正式而簡潔。
南下して→口頭語用法,文章亦可使用,輕鬆而不拘謹,但有時會感覺冗長累贅。
「体長4.7メートルのホホジロザメ 米東岸南下”し” フロリダへ」→有一隻體長4.7公尺的大白鯊,沿著美國東岸南下,前往佛羅里達。
2.「ずにはおかない」與「ずにはすまない」
A:這二個文法很相似,怎樣才能比較清楚地分辨呢?
Q:「ずにはおかない」表示不會放著不管一定會這麼做,或是自然而然出現的情感。
「ずにはすまない」表示不這麼做就無法收場、無法解決或無法得到諒解,或是在性格上不這麼做就無法滿意、心有不甘,所以一定要這麼做。
この問題について、議会は彼の責任を追及せずにはおかないだろう。有關這個問題,議會一定會追究他的責任。(不會放著不管,一定會採取行動)
この映画は、幼いころの父との思い出を思い出させずにはおかなかった。這部電影自然而然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跟父親的回憶。(自發,自然而然出現的情感)
お世話になった先生のパーティーだから、出席せずにはすまないだろう。因為是特別照顧我的老師的派對,不出席說不過去吧。(不這麼做,事情就無法圓滿解決)
母親は息子の行動の一つ一つに口を出さずにはすまなかった。母親對兒子的每個動作都非得插嘴不可。(不這麼做,就無法獲得滿足)
冗言贅詞意思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變聰明的你(們)】
今晚是「深頁十堂寫作課」第十一期、週五班的最後一堂課。
週五晚上上課,是最尷尬最疲累的時刻,但沒想到還有十五人來上課,而且橫跨了過年、228假期,十堂課上了三個多月。
今天是總結,也是我分享如何寫書、構思章節,大家吃吃喝喝、最輕鬆的一堂課。
我似乎要講這堂課非常輕鬆有趣,才會吸引人。
那是騙人的。實際上非常辛苦燒腦,思考與實作兼具的學習之旅。
前九堂課,課程滿到根本沒有下課時間,因為都是討論與練習、反饋與修正。
同學討論的心得,總結一句話,就是大家變聰明了。
奇怪,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有科技業、老師、心理諮商師、記者、文案寫手、網路遊戲企劃、基金會老闆、研究人員、彩妝師、經理人...他們擁有一身專業武藝,怎麼會變聰明?
難道他們原本不聰明嗎?
原來變聰明的意思是,第一,寫作上更深思熟慮,知道對誰溝通,寫作變得更快更有效率。
第二,閱讀上更能掌握重點。大家閱讀書籍文章、新聞、各種資訊,能知道重點與意義,對於冗言贅詞、邏輯不通的內容,能用邏輯思辨找出問題。
第三是表達上更精準。寫作牽涉思考,思考透過口語表達,能夠清楚的說出重點,並能舉例有力的例證、故事來說明。
變聰明的關鍵,在於更簡潔簡單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拐彎抹角。
舒怡說,簡單其實不簡單。
培勛說,開門見山最難,因為要清楚明白,就要想得很徹底,才能簡單說清楚。
我走進寫作這行21年,也一直在找尋什麼是最好的寫作方式。
真正會寫作,也許十年前開始寫書是個轉捩點。
今晚我談了自己的寫作之路,如何歸零,砍掉重練。
會寫不一定會教,但會教,就一定要會寫。
去年開始教寫作,用最簡單的方法教寫作,我才真的懂得寫作。
我沒有教技巧,就是最簡單的結構,反覆討論、練習,回饋與修改。
我拿出自己構思課程、構思寫書的筆記本給大家看。滿滿的雜亂的筆記、便利貼、三角形(金字塔),就是最實際的應用。
這十年,我變更簡單、也更聰明,更精準,也更深思。
我是這麼走過寫作之路,也送給用寫作變聰明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