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第五天,事前功課準備好,終於不用再寫東西,只要看就好了(笑)🤣
大家已經撐過了前面最辛苦的幾天,接下來就要進入實戰的階段,我們來談談面試必勝技巧吧!
#大家記得簽到
我輔導過很多想進入航空業的新鮮人,在幫他們做模擬面試時,發現大家有共通點
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表現自己,或者也...
挑戰第五天,事前功課準備好,終於不用再寫東西,只要看就好了(笑)🤣
大家已經撐過了前面最辛苦的幾天,接下來就要進入實戰的階段,我們來談談面試必勝技巧吧!
#大家記得簽到
我輔導過很多想進入航空業的新鮮人,在幫他們做模擬面試時,發現大家有共通點
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表現自己,或者也搞不太懂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所以準備起來會很迷惘,也常會犯一些錯誤,以下幾點面試必勝技巧,大家一定要銘記在心!
1️⃣如何克服緊張
很多人都會緊張到腦筋空白,要怎麼避免呢?
首先一定要準備充分,才會有足夠的信心,也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順利。
當天進去面試前,記得要至少提前15分鐘到,有足夠的時間在整理服裝儀容,調整呼吸,伸展四肢,讓身心都可以放鬆,以最好的狀態上場!
2️⃣善用自身優勢加以放大
若之前有過相關經驗,對此次應徵的工作有價值,記得加以運用並放大。
例如想進入飯店業,曾經有過在服務業工作過的經歷就講出來,讓人知道你有相關經驗,會更有競爭力。
也要去思考一下,相較於其他應試者,你和他們不同的地方是什麼?你的優勢是什麼?
3️⃣多以親身經歷舉例回答
盡量不要講一些空話,多準備一兩個自己的故事,用實際例子加以說明
例如:「我很有服務能力和熱忱!」
這句話其實大家都會說,但實際有沒有也不知道,而且很難以判斷。
如果你能用一個親身在職場上碰到的服務故事,告訴面試官發生什麼事,你是怎麼處理好那個case,讓客人滿意你的服務。
聽完之後,不用多說,他自然就會知道你有沒有服務熱忱,這可以讓你的適職能力分數直線往上衝!
4️⃣切勿答非所問4️⃣
很多人聽不懂問題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硬要回答,可是根本沒回答到問題上啊
之前我輔導過要進入航空業的新鮮人,最常碰到這種誤解考官的狀況發生。
所以真的聽不懂問題,搞不清楚意思時,寧可有禮貌的請面試官解釋一次,不然得不償失。
5️⃣主動積極自信應對5️⃣
面試就是短時間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從裡到外,不管遇到什麼臨場狀況,要展現自信從容的一面。
不是指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真正對自己的能力和表現有信心,也相信自己能勝任這份工作,展現企圖心和良好的態度。
站直不彎腰駝背,聲音音量要讓人家清楚聽到,肢體自然自在。
6️⃣投其所好6️⃣
事先一定要對該公司做功課,了解文化與喜好。
可以在面試前幾天,下班時間到公司門口觀察裡面的員工和公司氛圍。
在面試當天在走進企業裡面,更要用心觀察裡面的環境和裝飾擺設,或許會給你特別的想法和感受,必要時將這些小細節運用於回答當中,一定會很有幫助!
7️⃣眼神接觸與笑容7️⃣
和面試官的眼神接觸是很重要的,說話時眼睛看著對方,代表是一種尊重和禮貌,也看得出你對面試的投入和重視。
如果可以面對微笑更好,笑容永遠是增加好感不敗的武器,在練習題目時,可以對著鏡子看自己臉上的表情,是否令人舒服有好感。
✏️要站在企業角度去思考,他們在找什麼樣的人,他們需要的人要具備什麼能力,在面試中你的工作就是把你擁有的優勢特質展現給企業看!
📍你沒有時間讓他好好了解你,就好好把握短短的面試時間show your muscle,再搭配上面試必勝的技巧,你就會更容易脫穎而出囉!
如果你覺得這則貼文很實用,記得按顆愛心❤️
也可以存起來或告訴朋友喔📋
有看到這篇的人,也歡迎簽到喔
#7DaysPrepareInterview
#7日面試工作準備大挑戰
#interview #interviewtips #job #jobinterview #interviewquestion #interviewpreparation
#confident #eyecontact #smile
#面試 #工作 #求職 #畢業 #畢業生
#面試回答 #面試技巧 #職涯 #轉職 #故事
#笑容 #緊張 #肢體動作 #眼神
共通職能是什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共通職能是什麼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容易被人誤解的孩子
#孩子是真的不會還是故意不會?
⁉️有沒有一種孩子,您認為他很厲害,實際上,他一點都不厲害。
⁉️有沒有一種孩子,您認為他應該都會,實際上,他一點都不會。
⁉️有沒有一種孩子,您認為他很故意,實際上,他根本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
🤔您有遇過這樣的孩子嗎?
您知道這類型孩子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很容易被人誤解!
.
治療所有一位孩子,話很多,想到什麼就跟您說什麼,事沒做多少,嘴巴卻講了一大堆,很愛幫忙,只不過常常越幫越忙,在家裡每天總是少不了一頓罵!久了,家長就認為是孩子做事不用心,於是親子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也越來越大。
一開始接觸到這位孩子,治療師也會有一種誤解,若的話可以少一點,是否交代的事情就可以完成好一點,但是,時間相處,慢慢發現,孩子的平衡協調很差,走個平衡木都很掉下來好幾次,孩子的動作技巧也很弱,玩個丟接球,都可以輕易被K到好幾次,孩子的手眼協調也不好,玩個積木組裝,組半天,您也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但是不管做什麼事,嘴巴都很厲害,講得頭頭是道。
.
治療所還有一位孩子,很愛湊熱鬧,看到人家玩什麼,他就是會想辦法靠過去,聽到人家在說什麼,他就是有辦法可以聊上一兩句,很好相處,屬於人人好的那種,但就是有個問題,交代給他的事,他很少完整完成過,反而幫別人做的永遠都比自己好很多,搞得家長每天都要氣呼呼地一再叮嚀他。
一開始認識這位孩子,治療師也會氣得半死,管別人都很厲害,但自己的事就是永遠做不好,可是,隨著相處的機會變多了,漸漸發現,孩子的計畫組織不好,很愛說大話,也很愛順著人家話語,只是深入討論,就容易胡言亂語,孩子的執行技巧也不好,總是虎頭蛇尾,技巧的熟練度也就一直沒機會穩定發展,於是幫別人做事,似乎就可以顯現自己有多厲害的樣子。
.
治療所的另外一位孩子,個性很急躁,看到什麼就要去碰什麼,跟他說不要碰,他就硬要去碰,請他一次拿一個,他就是會拿很多個,叫他不要這麼做,下一刻他就立即做給您看,不提醒還好,越提醒,他的行為就會明顯,久了,家長就認為孩子是跟他搞唱反調,使得親子爭執天天都在上演。
一開始跟這位孩子相處,治療師也常搞得很火大,就是講不聽,也管不住,四處惹是生非,一刻不得閒的樣子,可是,互動的機會變多了,深入了解後,孩子的訊息接收容易遺漏,常常誤判訊息,訊息的處理也容易混亂,常常搞不清楚狀況,於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會一直急著要表現自己。
.
看完這幾個案例,您有想過孩子是真的不會?還是故意不會?
治療所還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有機會慢慢說給您聽。
.
‼️防疫期間,治療所採分流上課,課前課後皆會進行環境消毒。
孩子的健康,需要大家一起守護。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共通職能是什麼 在 張旭鎧.阿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家長群組中看到一則很特別的討論,有位父親問到「為什麼我的孩子上的是語言治療課,該訓練的應該是說話,所以老師講故事、上國語可本,我都能接受,但是為什麼語言治療師卻是在教數學?」後面的討論串大多都是建議換老師之類的提議。
本想出來說說話的,因為或許是孩子的邏輯不好、基本發音有狀況,所以治療師想從數數字、或是從邏輯認知訓練起。但是不了解實際情況,我也不好回應,只好反過來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出讓家長無法理解的訓練活動?
其實我還蠻喜歡這類的活動。在職能治療師的養成教育中,一直告訴著我們要利用「有目的的活動」來給予訓練,而所謂的「目的」分為內在目的及外在目的,「外在目的」就是大家看到的那個樣子,例如算加法,而「內在目的」就是治療師要訓練的目標,可能是要練習發「加」這個音。這樣的活動讓我覺得不會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蠻酷的!想想,如果一直要孩子練習發「加」的音,那是多麼無聊啊!
想起最近常帶著孩子玩車,同一套玩具可以玩上一天。助理問我「每個孩子問題都不一樣,為什麼都是玩火車軌道組?」
我請他仔細回想每個孩子所進行的玩法,「上午第一個孩子我請他爬著把火車推到另一端,過程中球不可以掉,這是要訓練他的肌肉張力及穩定性;而下午的小女生,我讓她坐在軌道中間顧好手中的球,等我推火車過去時,他要把球拿起來,這是要訓練他的視覺追蹤跟專注力;而今天最後一個小男生,我讓他任意玩著火車,但是聽到我說「沒電了」,他必須把火車放開,並且跑過來跟我擊掌「充電」,這除了訓練聽覺專注力外,我更想提升他的反應速度!」我把今天幾個玩同樣玩具的活動內容說明了一次。
「那老師你怎麼決定今天要玩什麼?」助理張大眼睛問。「你以為我沒課的時候都閒閒的嗎?我最晚要在每天一大早把當天的個案想過一次,根據每個人的問題設計各種活動,然後把可以進行的相同活動選擇出來,當作一整天的共通活動來使用」
「那如果孩子不配合,那要怎麼叫他玩火車?」助理又問。「那就不要玩啊!我只要確保『內在目的』能夠不變,遊戲活動的形式是可以改變的,而且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願意、主動參與遊戲,他的大腦才會吸收與整理訓練內容!」
助理離開時一邊點頭,一邊念著「當老師還真好玩!」
好玩?在帶領的過程的確好玩,但是課前的構想,以及課後的檢討,是大家所看不到的,但也是我進步的來源!
#給孩子的專注力訓練請聯絡 卓越百能諮詢中心之父母解憂事務所
#在家提升孩子專注力請連結 https://bit.ly/31RrB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