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開收購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開收購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開收購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開收購定義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整改時代?】歷年政府十大縱容地產商壟斷行為 現時北京指需要整改香港發展商的「壟斷行為」,但「壟斷行為」的出現,與香港政府過往的房屋土地政策息息相關。那麼房屋土地政策會否來一場有意義的大改革?恐怕言之尚早。 現時政府放風的數個最新措施,非但不是劍指,甚至是鼓勵壟斷行為。這個弔詭之處,暫時被主流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全唔明! 剛曝光 - 第2621成交(註冊),成交4000萬,感覺1分位?(如非收購)。佐敦官涌街20號地舖,樓齡64年,建築約900呎。成交4000萬。門闊約11呎,內闊約14呎,深約60呎。感覺市值只是約2300萬。條街超級靜! 原業主於2017年2月以5330萬買入。 簽約日期大約是20...

公開收購定義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21 14:42:02

【@marketfocus.hk 】【蘋果App Store】屢被狠批「食水太深」 無阻吸金5萬億疫市漲24% . 近年備受批評「食水太深」的蘋果公司(AAPL),最新引述一份由其資助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蘋果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去年促成6430億美元,折合超過50150億港元的交易收...

公開收購定義 在 BusinessFocus | 冷知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3:06:56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_knowledge 【畢菲特金句】投資者必讀! . 早前,全球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官網發布每年一度的「致股東公開信」。公開信對投資界來說可說是重要的學習資料,眾多投資者...

公開收購定義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10:07:38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_knowledge 【畢菲特金句】投資者必讀!⠀ .⠀ 早前,全球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官網發布每年一度的「致股東公開信」。公開信對投資界來說可說是重要的學習資料,眾多投...

  • 公開收購定義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00:10:01
    有 173 人按讚

    【整改時代?】歷年政府十大縱容地產商壟斷行為

    現時北京指需要整改香港發展商的「壟斷行為」,但「壟斷行為」的出現,與香港政府過往的房屋土地政策息息相關。那麼房屋土地政策會否來一場有意義的大改革?恐怕言之尚早。

    現時政府放風的數個最新措施,非但不是劍指,甚至是鼓勵壟斷行為。這個弔詭之處,暫時被主流公共論述所忽略。以下十個香港政府助長發展商壟斷的行為,是否亦需要一併「整改」?

    ◾助長發展商加速圈地

    多年來各種類型土地的發展管制,有維護城市景觀、保障生活質素與不同群體的權利,更有避免發展商全面壟斷土地資源的政策功能。但近日最新報導消息,傳出林鄭放風要大肆為發展商發展「起釘」,除放寬早已被發展商割據的濕地的發展地積比,亦打算向發展商視為「豬頭骨」的祖堂地開刀,鬆綁出售限制,預期發展商將能在新界加速囤地。

    今次全方位的發展鬆綁,亦劍指市區土儲。自2010年起林鄭將強拍條件由9成收購門檻放寬到8成,十年後,今日有放風林鄭政府將舊樓強拍條件再降至7成。強拍底線似乎容許「無限後退」,在法例上不斷合理化發展商壟斷式收樓行為,相信「田牲式」收樓手法會更加放肆,而舊樓小業主及租戶的議價空間卻退無可退。

    有趣的是,早前外投行的數據分析,在今次中央施壓下,估計恒基的地產謀財策略(農地王及私人市區收樓)將受最大影響。然而,今次放風的強拍放寬卻令市區舊樓最多土儲的恒基最受惠。政府跟發展商之間捆綁利益關係,在現時中央針對發展商壟斷行為下,更顯弔詭及複雜。

    ◾散播土地「荒」言

    由2002年「孫九招」起,政府將香港房屋政策「定性」為集中土地供應,減少公營房屋供應,將私人房屋供應交由市場決定,是其後樓價飆升的重要因素。歷經20年,政府房屋大方針卻不見有大改變,繼續盲目催谷覓地,甚至不斷提倡天價人工島開,只為「做大個餅」,卻不全面收回棕地、發展商土儲及潛在違規丁地等其他土地選項。只講土地供應的政策論調背後,正配合著發展商動員打手發功,聯手在公眾輿論上背書式輸入「土地荒」的幻象,最後發展商圈地囤地等壟斷行為卻以「公共利益」之名變得合情合理。

    林薪最近轉口風表示香港短期「搵夠地」,但劍指官僚「卡關」要加速審批,跟現時發展商指控回應香港房屋問題源自覓地到建屋速度「唔夠快」,明顯口徑一致,更顯政府貫徹親發展商的立場,不斷為發展商釋放土儲,助長由發展商主導香港土地供應。

    ◾「土地共享」度身訂做兼送基建

    作為政府近年重點推銷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本身已被詬病為發展商「度身訂做」。政府以提供基建為由,幫助發展商釋放其偏遠、或有客觀條件限制(如位於濕地旁)而不適合發展的土儲,而公眾因而額外獲得的單位,往往只佔整個發展小部分(*額外*樓面面積的六成作公營房屋用途),發展商甚至能申請將官地納入發展範圍,將計劃稱為「共享」,實在是一個搵笨的公關表演,最後只會助長發展商繼續壟斷香港規劃主導權。

    由發展商決定土地共享的選址,會否出現規劃錯配的社區?單從最新一宗共享申請中,恒基建議在林村杜山村鄉郊地區興建近40層高「公屋」,足見其潛在規劃災難。

    可能發展商政府觀望政府會否進一步放寬發展限制,亦正與政府討價還價中,過去兩年土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只接到三宗申請,就土地供應速度而言,又是另一種「搵笨」。而昨天有發展商接受文匯報專訪就表示,在土地供應方面發展商可扮演更積極角色,表示可以提供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可能是發展商心目中應酬北京施壓的其中一個成績表,能否真的解決房屋問題或壟斷問題只是一個大問號。

    ◾傾向避開發展商土儲收地

    若政府真的動真格應付發展商壟斷及囤積行為,運用過去數十年在法院未嘗一敗的《收回土地條例》(土收)就最適合,將高度集中的業權復歸公有作公共用途,亦能夠增加租住公營房屋供應,舒緩基層居住困境。

    政府亦會在收地政策上處處配合發展商。近數年有無數案例顯示,政府會選擇性利用土收針對一般農民、非原居民村甚至小地主,如橫洲、馬屎埔等,而巧妙地被避開發展商土儲,例如屏山北的棕地發展選址,以維護發展商的「私人業權」。「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亦容許政府利用土收收回選址內小業主的業權,為大業主的土地共享申請開路,位於林村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正屬此例,申請文件建議政府利用土收收回申請範圍內某些道路的業權,為發展項目興建接駁道路。

    單單看林鄭於2019年提出收回十組私人地興建公屋,兩年後現時只能夠收回三組地塊,另外有三組地塊因屬發展商而放棄收回。而宣布收回的三組地塊中,其中一組更是新鴻基地產無法獲得當中位置關鍵的「祖堂地」業權而未能發展,屬「豬頭骨」地,政府收地屬收拾殘局。而發展商和政府亦能分別在收取「壯士斷臂」及「果斷收地」的公關之效,但諸如此類選擇性收地的做法只是在助長發展商壟斷市場的行為。

    ◾助長囤地自肥兼送發展權

    過往新市鎮發展模式,主要是政府收回土地並重新規劃,部分土地再行公開拍賣,沙田新市鎮便是一例。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卻開始加入「原址換地」等概念,(「加強版」的新市鎮發展模式),逐漸將規劃主導權拱手相讓予發展商-發展商可以保留土地的發展權,早年聞風而一湧囤地的發展商大有斬獲,亦能夠決定能在那個位置起樓。

    在新界東北發展公佈前,現任財政司陳茂波被涉嫌利益衝突,搶閘新界東北囤地,最後更逃過廉署起訴。連政府官員亦「其身不正」參與囤地等壟斷操作,怎能期望政府會大力遏止囤積堆奇?「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為發展商度身訂造,「獎勵」囤地行為,誰囤地囤得最多,誰就更能有能力壟斷市場。

    ◾批准無底線開則

    回歸早年的發水樓、屏風樓,到近年納米樓,卻是一直導致香港房屋「貴、細、擠、焗」的一大推手。往往政府給予發展商樓面面積的優惠豁免,放寬這些建築物法規時,卻縱容發展商鑽政策空子,可以「無底線」開則,賺盡每一呎,而政府一向少有適時作出管制,卻稱將問題交予市場決定及解決,造就一個個三尖八角的「怪則」單位。除了樓價貴生活成本高,連市民的居住空間也被收縮及改造。今日,上有夏寶龍聲稱要解決劏房問題,下有繼續造就恒基成為「納米地產王」,更顯政府無心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放任樓市縱火

    面對發展商囤樓囤地以及熱錢流入炒賣樓市,政府只講土地供應,將需求管理置於不顧,更故意忽視壓抑樓市炒賣的房稅政策改革,才是香港房屋問題「貴、細、擠」多年來一直未能妥善改善的關鍵。

    上年年頭大肆宣揚的一手樓空置稅,林鄭已經不敢再提,資產增值稅亦再不考慮。而早幾年政府為「應對」熱錢炒賣物業投資樓價飆升而推出的買家及特別印花稅(「辣招」),原來可以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業權形式避開, 所以公眾不時驚訝某高官、富商或明星竟能夠「首置」買樓,才猛然醒覺這些「辣招」實質上只係用來「做下樣」,向公眾顯示已經「做咗嘢」,實質上繼續「馬照跑、舞照跳、樓照炒」。

    ◾卸膊公營房屋予私人參建

    除了政府每年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外,現時林鄭自稱「重建置業階梯」一大措施首置樓,更是政府將公營房屋供應責任交予私人參建的「卸膊」發展模式。在首置樓的官方定義上卻一直彈出彈入,一時形容為「公」,一時又「私」,變相可以「捽數」,成為林鄭公私營「七三比例」達標的最大「公因數」,根本地影響原作公營房屋(公屋/居屋)的潛在土地供應數目。

    當政府推銷土地共享計劃的前身「以公私合營釋放發展商農地土儲」時,強調需要在地皮提供公營房屋,但沒有明言是是哪一種(公屋/居屋),時至今日,公營房屋部分成為了「公營房屋/首置樓」。首置樓「名公實私」,作為私人發展商作出「社會貢獻」的一大賣點,讓夾心階層可以首置「可負擔」的單位,但定價上所價不菲,舉例說最新由長實發展的安達臣首置樓,定價已不考慮申請者負擔能力,而是重新與市價掛鈎,往往比居屋更加昂貴,這正是政府卸膊公營房屋的必然後果。

    從「公營房屋」定義的變樣,明顯見到政府房屋供應政策放軟手腳,鬆章於發展商。如日後首置樓恆常化為公營房屋供應的話,將延續香港房屋供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命運。

    ◾讓地產利益滲入城規會

    董建華時期,首次委任過半數有發展商背景的人進入城規會,將城規會審批土地發展的把關角色,慢慢被日益摻雜的發展商利益弱化。現時單靠城規會本身利益申報機制以及避席做法,已經未足夠釋取公眾對於官商勾結的質疑,例如現時城規會 「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會議」,已有五個委員有發展商背景,公眾對於城規會能否發揮公正審議發展申請的觀感已經大打折扣。

    ◾增加發展商土儲的「活化」政策

    除了慣常賣地強拍舊樓,近年的活化工廈政策亦給予發展商增加土儲的機會。由初時2010年的整幢工廠改建優惠、2018年第二輪工廈重建免補地價,再到近日的工廠改契標準補地價,除了很有可能為發展商日後農地改契補地價標準化試水溫外,一連串加快重建工廠措施,據傳媒報導亦助長發展商過往十年囤積甚至炒賣工廠單位,直接導致工廠區的呎價急升。

    所謂「活化」,不止助長發展商的壟斷行為由土地房屋重建,延伸至平民工廠區,在加快重建同時,卻少有安置及補償小租戶的措施,租戶愈搬愈遠/細。單是靠虛有其表的劏房租管,根本不足以解決香港中低層生活工作空間日漸收縮的問題。

    ◾小結

    回顧過往十多年政府縱容史,縱使近日中央點名發展商壟斷行為,然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政府很有可能進行土地發展鬆綁大手術,短期內繼續甚至加劇這場壟斷遊戲。而未來這個利益纏繞的聯盟究竟會不會被清算/替代?或是中央施壓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長遠仍需繼續觀望香港土地利益版圖變動、未來中央施政方針以及下一任政府班底之間如何互動。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公開收購定義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1 23:35:06
    有 1,485 人按讚

    【整改清算】香港地產商十大高危「#壟斷行為」

    外電指地產商受中央施壓引起全城烘動,地產股亦隨著恒大爆煲而大跌。其實所謂「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並非重點,「壟斷行為」一詞才是對地產商來說可以內容無限擴充的紅線,如何才構成「壟斷行為」暫時沒有任何定義,以下嘗試探討香港地產商十大最高危的潛在「壟斷行為」,從而預視香港地產商將會否/如何遭到整改清算。

    ■ 1 #囤積居奇

    單是四大地產商抬面有上千公頃土儲,估計仍有大量未登記、仍然掌控在俗稱「艇仔公司」的中介手上的土儲,亦未完全反映入公司年報, 圈地規模遠超枱面所及。

    這些土地資源本來是尋常百姓的家園、自給自足的農田、自然生態的棲息地,都被囤積高度集中化起來。這些囤起來的土地資源無論有多不適合作發展,現時都歸咎政府阻礙他們點地成金,也不讓出來還原各種用途,為社會作業及自然環境重建生機。只肯短借出來作過度屋,收回之後又能借機變豪宅。

    地產商的囤積壟斷,並不限於公開在公司年報上的一千公頃土地儲備,還有每年囤起上萬個已建成空置單位。本來針對此問題的《一手樓空置稅》條例草案,準備好通過最後都可以失踪泡湯,繼續容許地產商將手上空置單位待價而沽,彰顯了後國安法時代地產影響力仍然法力無邊。

    ■ 2 #壟斷式圈地

    除了大規模囤地自肥,過往在新界的圈地模式也很可能構成所謂「壟斷行為」。

    一直以來透過在新界與村長「打好關係」,大地產商之間已形成了無形的收地地盤,亦令其他潛在競爭者無法進場,明顯的例子如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明顯有著分區割據之收地格局。加上還有政府配合的規劃選址及原址換地,大大鼓勵了地產商進一步圈地壟斷。

    土地業權外,亦透過不限於「田地生產」的手法,從小業主手上集中化市區業權作重建,亦成功爭取放寬強制拍賣門檻的政策,大大加強收購議價能力,掃平中下階層在舊區的生存空間。

    ■ 3 #操控衣食住行每個環節

    過往談到「地產霸權」,一般都指不單是在住屋問題上由地產主導,而是在交通運輸、電子消費、物業管理、飲食娛樂、城市活動,深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各種服務選擇、物價水平、生活質素都牢牢挾制在地產商手中,連街市規劃也可以操縱。

    真正的霸權壟斷莫過於市民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民生大小事,而當今被套上「壟斷行為」的罪名,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在各行各業霸佔龍頭地位,未有全面「讓」給「其他競爭者」入場所致。

    ■ 4 #公眾輿論帶風向

    地產利益不只在政治體制及大大小小的政策委員員內,過往還透過籠絡「經濟學者」、地產經紀、退休高官等知名人士,透過媒體版位、董事袍金、團體資助、政黨捐獻、評論專欄、顧問研究的方式,讓社會各界都有專業打手或代理人協助主導社會輿情,帶出有利地產商利益的論調,實現公眾輿論的壟斷。過往遇上反對地產利益的社會聲音,曾有抽廣告、發信傳媒及團體作「提示」的做法。

    透過以上的廣泛動員做到轉移視線、sideline反對聲音的效果,過去成功創造出「土地不足」、「地權複雜」、「收地困難」、「環保霸權」、「補地價 = 白做」、「一日最衰都係辣招」等論調,令地產利益能夠以公眾利益之名滲透香港日常議題,主導土地房屋施政。

    而當今還能保有「帶風向」的權力,在全面管治權下當然會被理解為新時代香港隱患。

    ■ 5 #利益主導政府施政

    當今各種被質疑為地產利益度身訂造的土地房屋政策,例如土地共享、原址換地、發水露台、強拍門檻、加大濕地發展密度,放寬祖堂地等,都會獲得過政府大力幫手背書成訂立, 一般都會以「地產商發功」來形容背後難以得知的政策制訂過程,卻可從「許士仁案」、「梁展文案」反映這種「功力」並非空穴來風。

    人脈財力使然,這亦未必是能透過削阻地產商在特首選舉的影響力,就能輕易破除,這些都應該會被明眼人看在眼內。

    ■ 6 #區位租值壟斷

    壟斷不僅只在資源上、媒體中,還能透過主導基建配套達到區位上的壟斷,令區域中心地段全面配合地產利益,才能有效收割小市民的租值。

    這樣就不停留於大地產商的行為,領展、港鐵、市建局三座大山顯然也是加劇城市空間階級化及房屋問題的元兇,不過暫時仍未有在輿論上分享著地產商相同的待遇。

    ■ 7 #阻礙政府收地與發展

    近年提出10塊私人地事隔兩年有7塊擱置,1,000公頃未發展棕地不斷避開地產商土儲只額外收得47公頃,可以預視背後現今依然有著巨大的收地力場,守護著他們愈儲愈多的土地儲備。

    事實上,過往有不少案例發展商動輒進行司法覆核及上訴,發展商成功率亦相當高。明明收回土地條例是最難以挑戰的尚方寶劍,政府一直都避開而選擇更貴更破壞的填山填海。

    現今恆隆地產陳啟宗試圖甩獲反指土地短缺全因反對派,但明顯土地發展最有力的反對派,其實就是地產商本身,這並不是發展商憑口就能帶過的事實。

    ■ 8 #非正規掠地起豪宅

    地產商不僅會大手收購公共事業如電力、巴士、媒氣等行業進行壟斷,更甚者是「不務正業」,利用這些公共事業大搞地產,懂得將旗下/合作團體的巴士廠、變電站、碼頭、機樓、科學園區、教堂等公共設施申請改劃成私樓住宅項目,如同黨媒所形容恒大在不同省市「以車圈地」的騙地模式。

    這除了大大影響香港賣地庫房收益及公地公用的潛力,變相廉價搶地,將原有批租作公共用途的土地變成私樓豪宅圖利。

    ■ 9 「#智商勾結」

    還有透過私下「捐獻」或參與某某智庫組織,一方面能因慈善牌可獲免稅優惠,另一方面亦能借助他們影響政府施政,製造對地產利益更有利的政策環境,一石二鳥,可謂「智商勾結」,但這些行為大眾是看到的,亦可理解是另一種助長壟斷的行為。

    ■ 10 #大孖沙「#鋤Dee會」

    根據不少過往報導,傳聞大地產商們曾私下組成「鋤Dee會」,有傳成員包含恒大許家印、「重慶李嘉誠」張松橋、「大劉」劉鑾雄等大地產商,這種富豪「共富」的合作模式,方便在過往地產股票市場大手交易,互惠互利做Deal。

    不論鋤Dee會是否存在,或者是否已經在新時代香港式微,外人不得而知,但若然還有這個沒有社團註冊的「團伙」,今時今日也很有可能以「壟斷行為」被取締。

    小結:風聲已聞 危難未至

    現時其實只聞風聲草動,未有實質行動,但現今地產商還想以小恩小惠打發就算,更想借機以解決住屋問題之名大撈一筆,現屆仍較親地產界時或尚可蒙混過關,靠拿劏房業主Slumlord祭祭旗,但長遠且看「壟斷行為」的紅線如何變化,如何換莊,畢竟香港地產收益供養不同利益版塊,政商之間還是你中有我的利益共同體。

    想留意更多有關地產商壟斷行為:

    【本研Podcast】Ep57 - 施壓中 - 地產商就嚟冇得玩?
    🎧Spotify:https://spoti.fi/3EwCgMw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公開收購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2 13:24:25
    有 297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三條

    1.電影院聖盃騎士Spielberg投奔Netflix
    2.艾美獎表演類入圍者可選中性化稱謂
    3.Facebook插入VR廣告新政策遇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Spielberg’s Amblin Partners, Netflix Strike Surprising Streaming Deal(https://flip.it/WpOsWo)

    我們都可以體會 Steven Spielberg 跟電影院大銀幕之間的長遠且深厚情感,並因此諒解他作為守護電影院體驗的聖盃騎士不得不盡的各種攻擊義務。同樣和他有長遠且深厚情感的還包括他從實習生做起的 Universal Pictures。他的《E.T. 外星人》幫助 Universal 成為1980年代呼風喚雨的片廠,以至於直到現在(即便 Spielberg 陸續為多個片廠拍片甚至一度有自己的片廠)他的製作公司 Amblin 的辦公室仍然設在環球影城裡頭。這張環球影城保留給 Steven Spielberg 專屬辦公桌現在有了新的競爭對手:Amblin 剛剛與 Spielberg 原本勢不兩立的 Netflix 簽下長期合作協議。也就是說未來 Spielberg 將同時履行這兩份非專屬合約,分別為 Universal 和 Netflix 製作電影。Spielberg 肯定預知今天新聞曝光時他會被酸到面目全非,因此非常謹慎地選擇新聞稿用語:他說 Amblin 和他的工作本來就是以說故事為核心,而與 Netflix 的合作將讓他們可以說新的故事,並以新的方式接觸觀眾。至於他曾說過的「Netflix 並非電影體驗」的話,則已經跟 E.T. 一樣一陣煙似地飛至天外,就像從來不存在過一樣。


    ▼ 2.Emmys: TV Academy to Allow Acting Nominees to Opt for Non-Gendered Description, Ban All Oscar-Eligible Docs(https://flip.it/n7UYDd)

    美國電視學院昨天對今年 Emmy 艾美獎的規則做出兩項修訂。其一是因應多元性別認同的表演者的需求,他們在暫不更動男演員和女演員獎項分類的情況下將提供入圍者選則中性的代稱,也就是說他們的獎座上可以用 performer 字眼取代 actor 或 actress。第一個規則修訂算是有總比沒有好的進步,然而第二個規則修訂則是仍在泥潦中試圖畫出電影跟電視的定義界限。電視學院去年針對更難以區別「電視或是電視」的短片獎項做出修訂,宣佈入圍奧斯卡的短片將失去報名艾美獎的資格,以逼創作者選邊站——有奧斯卡就沒有我。但他們沒想清楚的是這個新規則的下場是報名奧斯卡但未能入圍的落選者反而有資格報名艾美,讓外界嘲笑艾美獎把自己變成專門揀剩菜的。於是他們只好尷尬地做出第二次修訂,宣佈任何短片只要報名奧斯卡就會認為將自己定義為電影,會自動失去電視艾美獎報名資格。在人人都在家收看 Zack Snyder 版正義聯盟的年代,這種楚河漢界的邏輯真的注定是註定要失敗的徒勞(Steven Spielberg 在旁邊點頭)。


    ▼ 3. Facebook’s entry into VR advertising isn’t going too well(https://flip.it/-UZAQF)

    Facebook 去年以低定價發售的 VR 一體機 Oculus Quest 2 大受歡迎之後,讓 Facebook 加快在 VR 領域擴張的腳步。除了先後併購多家熱門 VR 遊戲製作公司之外,Facebook 上週也宣佈將發展 VR 遊戲體驗內插入廣告的新市場。然而該消息正式公開不到一週後,預計成為首款插入廣告的遊戲《Blaston》突然緊急踩煞車,宣佈終止插入廣告的計畫。雖然遊戲公司的說法是他們發現這款發售多時的遊戲並不適合插入廣告,並不排除尋找其他可以插入廣告的遊戲可能性,然而玩家的群情激憤還是最主要原因。Facebook 和 Oculus 的摩擦存在已久。Facebook 早在2014年就收購 Oculus,但一直拖到去年才宣佈要強制 Oculus 用戶使用 Facebook 帳號登入,然而該政策立刻激怒 Oculus 用戶:首先是他們認為 Facebook 隱私記錄不良,而且沒有權力未經用戶同意改變就既有 Oculus 用戶的使用規定。該爭議甚至引發官方的反壟斷調查。這次插入廣告引發的不滿則如出一轍:既有遊戲玩家早就花錢購買遊戲,遊戲公司沒有權力突然說要插入廣告,而且信用不良的 Facebook 開始為 Oculus 量身打造廣告入侵他們原本很純粹的遊戲體驗,等於又一次驗證當年反壟斷業務主管機關核准併購的決定是錯誤的。

  • 公開收購定義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22 23:16:57

    完全唔明! 剛曝光 - 第2621成交(註冊),成交4000萬,感覺1分位?(如非收購)。佐敦官涌街20號地舖,樓齡64年,建築約900呎。成交4000萬。門闊約11呎,內闊約14呎,深約60呎。感覺市值只是約2300萬。條街超級靜!

    原業主於2017年2月以5330萬買入。

    簽約日期大約是2021年5月20日。

    成交比較:
    官涌街12號地舖連入則閣,2017年8月,成交2780萬,Gym
    官涌街10號地舖,2017年8月,成交2770萬, Cafe
    官涌街8號地舖,2019年1月,成交3500萬, Cafe 用品
    官涌街44B地舖(向寶靈街),2021年5月,成交1768萬,菜檔



    Note: 評分基準,5分市值,10分超平,一分騙案(超貴?)

    。。。。。。

    盛滙商舖基金2016年成立以來,已成功買入55間街舖,賣出當中33間。目標每年派息6/7/8厘,每年基金目標回報10%,每季集資港幣6000萬,我另再加碼保持佔基金約25%。長遠基金目標買入1000間香港街舖。李根興 (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

    加入《盛滙商舖增值基金》waitlist 可致電(+852) 2830 1111

    Note: 只限專業投資者參與 (依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定義,持有不少於港元800萬或等值的流動資產人士或公司)

    www.bwfund.com (證監會持牌法團 BBL 650)

    。。。。。。。。。。

    業主有舖放售,記住聯絡我。馬上出價買入你間舖? whatsapp 我 9036 1143 或致電 2830 1111 李根興

    www.bwfund.com
    www.edwinlee.com.hk

    想收到最即時的商舖「八八卦卦」資訊,可 whatsapp 我 90361143, 好多事唔方便公開講。

    購買李根興的【李根興的生意哲學】(最新2020年6月出版 - 定價$198),或【買舖 要買得 PRO】(定價$198),連親筆簽名,可 whatsapp Suki (+852) 5566 1335。

    聯絡李根興 Edwin whatsapp (+852) 90361143

    #商舖基金 #買舖要買得PRO #目標買入一千間街舖 #官涌街舖

  • 公開收購定義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11 08:53:19

    最新成交: 第2497成交(上市公司公告),成交3650萬, 唔俾十分唔俾面?。北角英皇道460至470號及書局街12至18號樂嘉中心地下2b舖,舖面向書局街,建築面積約900呎,租金九萬元至2022年7月31日,全不包,生約兩年 至2024年7月31日,租金為九萬九千元,現回報2.96%。原叫價4000萬,成交3650萬。 門闊約14呎, 深約50呎。 原業主是富邦銀行,1997年4月用1720萬買入。

    美聯工商舖公布:

    收購
    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二一年五月十日,買方(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賣方及代理已訂立協議,據此,買方同意收購及賣方同意出售銷售股份及銷售貸款,代價為港幣36,500,000元。於完成收購後,目標公司將成為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

    上市規則的涵義
    由於有關收購的最高適用百分比率(定義見上市規則第14.07條)超過5%但低於25%,故收購構成本公司須予披露的交易,並須遵守上市規則第14章項下的申報及公告規定。將予收購的資產根據協議,買方同意收購及賣方同意出售銷售股份及銷售貸款。目標公司的主要資產為位於香港英皇道460-470號及書局街12-18號樂嘉中心地下2B店舖的物業的全部權益,其建築面積約900平方呎。該物業現時根據一份租賃協議出租予獨立第三方,自二零一九年八月一日起至二零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止為期三年,月租為港幣90,000元(不包括管理費、空調費、政府地租及差餉),該租客可選擇進一步續期兩年,自二零二二年八月一日起至二零二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租為港幣99,000元(不包括管理費、空調費、政府地租及差餉)。預期物業將於完成收購後繼續出租以賺取租金收入。

    收購代價
    收購代價為港幣36,500,000元,將動用本集團內部資源以現金分期結算如下:(i)於簽署協議時支付港幣1,825,000元;(ii)於二零二一年六月十五日或之前支付港幣1,825,000元;及(iii)於完成收購時(將於二零二一年九月六日或之前)支付餘額港幣32,850,000元。

    代價乃由買方與賣方公平磋商後協定,並計及(其中包括)(i)現時市況;(ii)目標公司資產淨值;(iii)物業的估計市值;及(iv)目標公司業務活動的前景。

    簽約日期大約是2021年5月10日。

    Note: 評分基準,5分市值,10分超平,一分騙案(超貴?)

    業主有舖放售,記住聯絡我。馬上出價買入你間舖? whatsapp 我 9036 1143 或致電 2830 1111 李根興

    盛滙商舖基金,每季對外集資港幣約六千萬(上限)。只限持有港幣800萬以上流動資產(非物業)人士參與,投資300萬起。 了解詳情,可致電 (852) 2830 1111

    www.bwfund.com
    www.edwinlee.com.hk

    想收到最即時的商舖「八八卦卦」資訊,可 whatsapp 我 90361143, 好多事唔方便公開講。

    購買李根興的【李根興的生意哲學】(最新2020年6月出版 - 定價$198),或【買舖 要買得 PRO】(定價$198),連親筆簽名,可 whatsapp Suki (+852) 5566 133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