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公費留學 過程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公費留學 過程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henhoho (Achen)看板studyabroad標題[心得] 109公費留考-城鄉規劃...
公費留學 過程 在 林君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21:09
最近在想錢的事情。 爸爸今年五十二歲,小學畢業就出去工作養活自己,四十年。姐姐大學開始有收入,即便國外唸四年,生活難免需要家裡貼錢,她領的是公費獎金出國留學。而我今年大學畢業,就經濟上,和過去若干年毫無差別。 學期結束那段期間,因課程改為遠距、四下修課數少,早已不想再待房間,課程結束當天,第一次在人...
我是非本科生,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很仰賴留學版的資訊。
109年順利考取公費留考城鄉規劃學門的公費資格,
趁著記憶還新鮮來發心得文,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幫到未來的考生,
特別是像我這樣零基礎、跨領域的人。
【背景】
NTU B.A. in Anthropology, minor in Political Science
NTU M.A. in Anthropology
已錄取 U of Toronto MSc in Planning
我過去完全沒有修過規劃相關的課,但碩論處理的是空間的議題,
畢業後兩年半的工作經驗算是跟規劃沾得上邊,去年也申請上規劃的program。
我原來是2020 fall要入學,但遇到疫情,
七月份決定defer一年,八月份決定報考公費,
於是順水推舟辭掉原來的工作,回到學校當RA,邊準備公費考試。
學校的助理工作比較彈性輕鬆,下班後和假日多了很多時間,
也讓我比較能靜下心來讀書,我覺得是這次準備考試的關鍵。
【考試成績】
作文 82 (20%)
生態城鄉規劃概論 53 (40%)
城鄉規劃理論與實務 80 (40%)
筆試加總 69.6 (最低錄取分數62.6)
面試 84.8
總分 75.68 (筆試60%+面試40%)
【筆試準備】
專業科目的準備我非常受惠於這位陳冠穎同學的分享(工業設計學門):
https://youtu.be/vWx_GnQKSB8
我從分析考古題開始,將兩個專業科目細分成數個重要的關鍵字,
再透過幾本重要的參考書目、期刊論文或網路資料,
建構我對於這些關鍵字的知識系譜。
書目挑選的部分,因為我是完全零基礎,一開始先站內信給版友upkai,
他非常熱心地提供我幾本書目,讓我有好的開始。
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搜集各都計系幾堂必修課的參考書單,嘗試從中建立書目。
另外,雖然網路上找不太到城鄉規劃學門的公費留考準備心得,
倒是有一些國考及研究所考試的準備心得可以參考,
雖然考試性質不大一樣,但對我來說都幫助我更認識可能的參考資料來源。
幾筆重要的資料如下:
生態城鄉規劃概論
- 林憲德《城鄉生態》:cover六成左右的考試題目,是最主要的參考資料
- 黃書禮《生態土地使用規劃》:次要參考書,用於補充幾個重要關鍵詞
城鄉規劃理論與實務
- 薩支平譯《都市土地使用規劃》
我認識規劃基本概念的重要參考書,也是我花了最多時間熟讀的主要參考書目。
- 戴伯芬譯《規劃理論》
- 吳綱立譯《明日城市: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
幫助我認識基礎的規劃理論和規劃史,因為時間有限我沒有全部讀完,
不過仍然很適合拿來建立知識架構、掌握關鍵字。
- 政大開放課程-戴秀雄老師「都市計劃法規」
我是透過戴老師的課程建立我對於台灣空間規劃制度的認識,
在答題中也有順利應用上,非常推薦這門開放課程。
共同資料
其實這兩個考科有非常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今年兩科都考了地方創生這題),
因此有很多共同的資料是對於準備兩個科目都有幫助的,特別是時事議題。
- 環境資訊中心:大推這個網站裡的新聞和專欄
- 學術期刊,例如《都市與計畫》
我考試前花了很多時間讀期刊文章,特別是幾個常考的關鍵字。
尤其這個期刊出了許多專號,幫助我掌握目前的重要研究趨勢。
- 公視「我們的島」
適合午休時間邊吃飯邊看,youtube上都找的到,幫助我跟上當前台灣的重要議題。
- 各政府機關網站上重要政策的相關文件
例如國土計畫、地方創生、國土生態綠網等相關重要政策。
考試內容很看重當前政策和時事,所以多看這些相關資料是必要的環節,
就算沒有直接考出來,還是可以盡量寫進答案裡。
- 其他相關閱讀
學校工作的好處就是可以利用圖書館資源,
我這段期間還看了《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
《因應氣候變遷從地方做起 : 臺灣推動氣候變遷調適的過程、經驗與知識》、
《地方消滅 : 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城鄉規劃讓生活更美好》、
《生態設計學 : 讓地球永續的創意法則》、《城市與自然》、
《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好城市,怎樣都要住下來》等。
這些閱讀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更具體的案例,
相較於上面列的教科書,這些大多是比較輕鬆的閱讀,而且也對答題有幫助。
再強調一次,時事議題的準備非常重要。
例如我在考試之前就認為今年一定會考疫情這題,
於是有特別花時間google了網路上的評論,
看看大家怎麼討論疫情與都市規劃的關係。結果真的考出來了!!
所以考試前也可以腦力激盪一下,不要漏掉當前發生的重要時事。
【時程安排】
基本上是一個月準備一科,
我在八月份先準備生態城鄉規劃,九月份準備城鄉規劃概論,十月初總複習。
八、九兩個月分別針對兩科蒐集資料、按照上述的關鍵字原則讀書、整理筆記,
最後至少留一週的時間練習考古題(大約寫到近五年)。
考古題的練習對我來說滿重要的,雖然相對於其他本科系出身的考生,
我們在專業科目的學習經驗可能是四年(或更多)的差距,
但我一直認為考試的100分鐘是公平的。
如何在一題25分的時間內寫出愈多、愈完整的論述,
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可以在短時間裡練成的。
所以透過練習考古題掌握答題的結構、節奏與內容,是我準備筆試的一大重點。
【面試準備】
研究計畫的部分,我結合自己過去關心的議題、我的人類學專長
和這個學門要求的研究領域,算是量身打造了一個研究計畫。
因為有3000字的字數限制,也不需要寫出多複雜困難的研究計畫,
我認為一定要強調的面向是這個計畫對台灣的重要性。
在研究計畫繳交前,分別和幾個考不同學群的朋友約了模擬面試,
互相看看彼此的資料、幫對方設想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然後練習回答。
我是容易緊張的人,所以覺得這個過程對我幫助很大。
而且最後一起準備的幾位朋友也都上榜了!很推薦這樣的互助準備方式。
面試之前,我也找了台大城鄉所的老師幫我看資料。
非常感謝這位老師給我的建議,
讓我知道規劃專業的人會如何看待我的研究計畫、如何提問,
這對於跨領域考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在面試前的重要定心丸。
我其實沒有修過他的課,只是碩班時因為助教課的機緣而認識。
會鼓起勇氣寫信給他,是因為知道他的研究領域和我的研究計畫高度相關,
他的文章也帶給我很大的啟發。後來想想,還好我有厚臉皮跨出這步!!
【面試】
面試地點在台大的博雅大樓,大家先在201大教室集合,然後一一被唱名帶進小教室。
面試委員有五位,面試時間共十五分鐘,旁邊有工作人員舉牌,確保不超時。
面試委員首先要求我做五分鐘內的自我介紹,我的自介是以研究計畫為主:
先簡短介紹我是誰、學歷與工作經驗,
然後帶到我為什麼想要轉領域到規劃專業以及我的研究興趣。
接下來說明我的研究計畫,包含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預計成果等。
最後收尾時則再次強調這個計畫對台灣的重要性,
以及我目前申請上加拿大的學校如何有利於這樣的研究議題。
自介之後,面試委員一一提問,我記得的問題如下:
1. 妳認為災害正義是什麼?和目前國內的討論有什麼不同?
加拿大的經驗如何跟台灣對接?
2. 為何選擇這間學校?
3. 你的背景是社會科學,技術的面向如何補足?
4. 我們這個學群是建築規劃設計,但是你的研究著重於社會、歷史分析的層面,
請說明你的研究跟這個學群的研究領域之間的關係?
問答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圍繞在我的社會科學背景,
雖然面試委員的態度不至於刁難,
但他們似乎認為我的研究計畫沒有符合規劃專業對於「技術」的基本要求。
這可能是跨領域的考生多少會碰到的難題,
當下我就是盡量說明為什麼我認為社會與技術是無法脫節的、
我對於當前政策缺失的理解、我認為更好的規劃是什麼,
還有為什麼我的背景可以幫助我做到這種更好的規劃。
面試完到放榜的這段期間我其實非常氣餒,覺得完蛋了、沒救了,
面試委員一定沒有聽懂我說的話。
但現在從結果看起來,其實沒有太差。
我最後想說的是,轉換跑道對我來說並不是隨便的決定,
而是考量過各式各樣的生涯可能,
最後找到自己核心的關懷,一步步慢慢走到這裡的。
而這個核心關懷,事實上多少還是奠基於我的人類學基礎之上。
我想跨領域並不是少數人的經驗,希望大家都能相信,
過去的努力與經歷都會是現在的養份,不需要急於迎合特定學科的單一標準,
知道自己的價值與目標,你的光芒也許就能夠自然而然的散發出來。
拿到獎學金只是這趟學習旅途的第一步而已,
未來也請規劃界的前輩們多多指教了。
如果未來的考生們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站內信聯繫我。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52.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609487412.A.2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