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公立醫院脊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立醫院脊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立醫院脊醫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64的網紅Knowher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雀仔橋 ] 分享專欄全文。 回到學生年代,下午常常走堂往雀仔橋附近的山貨店尋寶,找到made in Hong Kong或日本製的杯碟就非常興奮。 那時候只覺得每次必須上斜落斜有點麻煩,還未知道其背景,甚至名字。 教科書不會提及的地區歷史,雖然這條步道一直見證香港醫療與衛生發展,包括公立醫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啲人成日都話牙齒健康,但你無見到係話脊骨健康。」入行四十多年的脊醫吳澍仁,雖然已經退休約十年,但今天仍會在診所義診,也會到社區中心進行義務講座,宣揚脊骨健康的訊息,除了是因為對自己服務大半生的專業有所不捨外,也是感嘆香港市民多年來對脊骨健康的意識都不足。 跟生活息息相關 決心諗脊醫 回想四十多...
「公立醫院脊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ℕ ℚ??ℕ ♡ 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Daphne W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梅大梅小的法國生活。育兒。餐桌。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公立醫院脊醫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公立醫院脊醫 在 ??ℕ ℚ??ℕ ♡ 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9:25:16
小阿果 自然產生產紀錄(文長) 預產期110.07.26 7/15(四)38W+3D產檢 醫生說就等待寶寶什麼時候要出來 在醫院先做了胎心跟宮縮的檢測… 回家後還在擔心 兒子越來越大不好生之類的(因為頭圍都偏大) 那天晚上就一直在跟兒子溝通😂 7/16(五) 12:30 在家上廁所時 跟上班休...
公立醫院脊醫 在 Daphne W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02:57:50
#21周 #個肚大到就爆咁 終於過了不斷作嘔的痛苦日子,事隔2個月再照超聲波,今日可以清楚睇到小小D的四肢、脊髓、心臟、肺部、頭仔同肚仔。 好多人話公立醫院睇婦科唔夠細心,好擔心照結構照/ 講得唔清楚,其他唔評論,但就兩胎照結構而言我慶幸都有好好嘅體驗,今日醫生更比上一胎的細心,而小小D都好聽話,...
公立醫院脊醫 在 徐文良(徐園長護生園)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16 07:32:36
9:48公立收容所獸醫師請求我們幫忙 10:38火速帶出抵達動物醫院 動物醫院幫你取名奇蹟 奇蹟,你現在正處於昏迷狀況 我們正不斷的念佛迴向,祈求你能脫離險境 南無阿彌陀佛 ………………………………23:05更新 早上從公立收容所直接送動物醫院急救的奇蹟,目前仍處於危險期 很多朋友私訊問我奇蹟...
-
公立醫院脊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23 18:00:09「啲人成日都話牙齒健康,但你無見到係話脊骨健康。」入行四十多年的脊醫吳澍仁,雖然已經退休約十年,但今天仍會在診所義診,也會到社區中心進行義務講座,宣揚脊骨健康的訊息,除了是因為對自己服務大半生的專業有所不捨外,也是感嘆香港市民多年來對脊骨健康的意識都不足。
跟生活息息相關 決心諗脊醫
回想四十多年前,年輕的吳澍仁選擇赴英讀脊醫,他坦言一開始對行業並不是十分了解,只知道脊醫是奉行不用吃藥及不用做手術的治療方法。但他覺得脊骨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而且當年香港普遍的醫學水平不算高,這都驅使他決心讀脊醫:「四十幾年前大部分都係西醫嚟,西醫睇唔好就基本上唔會好。」
讀脊醫期間,在一次與同學練習中,他被誤傷頸部,頭痛得徹夜難眠,卻被老師一下手勢就治好,令他更領會到脊醫的重要性,也更體會到病人的感受。
香港脊醫第四人 至今只增至二百人
在英國畢業後,吳醫生回港執業,當時是香港第四名脊醫,但即使在今天,香港亦只有約二百名脊醫,卻要為七百五十萬港人服務,等於一位脊醫便要服務三萬七千港人,脊醫不足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以香港嘅人口規模,應該要有二千幾個脊醫先叫合適,依家係少咗十倍。」吳醫生苦口婆心地說。
港人脊骨健康意識差
吳醫生指香港人對健康意識不足,對脊骨健康意識更差,「只係擔心病,有病先睇醫生。好多人都以為睇脊醫只係睇腰骨痛,有啲膝痛、腳痛都唔知要睇,頭暈就更加唔知道(要睇醫生)。」他解釋指,因為頸部有很多神經及血管,如果有骨移位就會壓着血管,血管收窄減少血液流到腦部便會引致頭暈。
除了脊骨健康意識不足之外,吳醫生認為香港人的生活習慣,也令脊骨不健康,「大部分我哋見到嘅,我諗七、八成都係因為坐得唔好,因為對住電腦好難坐得好,同埋我又見到公共交通工具啲座位其實(設計)又唔好,坐得耐會腰骨痛。」
政府和大眾不重視 推廣有難度
有見及此,吳醫生多年來都到處去舉辦講座,希望透過教育令公眾認識脊骨健康,但他坦言是很困難:「首先要學點樣坐,但係好難,因為小朋友無症狀,叫極坐好佢都唔會聽,通常有症狀已經四、五十歲,到時先改姿勢係好難改。」
他也批評政府不重視脊醫這門專業,例如現時公立醫院一個脊醫都沒有,各間大學亦沒有跟脊醫相關的課程。吳醫生指相比起西醫,脊醫發展更被諸多限制:「雖然我哋係註冊咗,但我哋其實唔可以轉介病人去醫院,又唔可以出假紙。」
成立基金 助學生赴英讀脊醫
眼見行業不被重視、得不到發展,深感培訓本地脊醫是刻不容緩,不可以再消極等待,所以吳醫生雖然已經退休接近十年,仍努力推動業界發展。他在2012年更成立了「香港脊骨神經科醫學院基金」,長遠希望在香港設立一間脊醫學院。
此外,基金會在五年前開始,全額資助本地有潛質的學生,到英國修讀為期四至五年的脊醫課程,至今已有五人受惠:「我哋只要求佢哋畢業後返香港行醫,因為係香港人捐錢畀佢哋讀書,呢度需要佢哋。」
寄語學生:醫德高於一切
學得醫術固然重要,吳醫生更想學子有醫德,「德行就係話有同理心,係要感受到病人點樣,有啲病人是無咩錢,負擔唔起治療,但如果你可以減收或者體諒,佢哋會好欣賞。」
今集《港。故》用7分鐘,讓大家認識脊醫這個專業,以及一位護脊仁醫的行醫哲學。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
公立醫院脊醫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8-21 13:49:44新田大夫第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新田永平村,1988年對外開放供市民參觀。所謂「大夫第」即指有功名之人士的府第。新田大夫第由當地大戶文氏的族人文頌鑾於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左右興建。新田文氏即宋末烈士文天祥之堂弟文天瑞的後裔,其二十一世祖文頌鑾,曾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高中進士,朝廷欽點任「營用守府」之職,並因個人品行素著而文頌鑾獲清帝禦賜「大夫」名銜。府內屋簷下有兩塊以滿漢二文寫成的牌匾,更是光緒帝於1875年禦賜表揚文頌鑾雙親的詔書木刻。大夫第於1987年定為法定古蹟,經政府專業的維修與復原,修葺工程由香港賽馬會資助,於1988年對外開放。政府與地主協議,把大夫第後面原有的荔枝園改建成住宅,作為保護大夫第的協議條件之一,建成大夫第花園第一期及第二期。附近有文天祥紀念公園、東山古廟、麟峰文公祠等文化建築。大夫第可以作為香港早期中西文化匯集的佐證,其建築方式、結構和外形以至裝飾雖然均根據中國傳統手法,材料也運用廣東清水青磚、灰瓦和陶瓷,屋脊精巧以戲曲人物《楊家將》為主的陶塑正脊更出自石灣名家文如壁。大夫第為兩進式三間兩廊的格局,主樓呈九宮格式佈局,中軸線上有門廳、天井和正廳,而兩邊是六間廂房和正房;上層的閣樓,可用作書房或客房;但佈局並非完全以「軸」為中心,左右也不對稱,最特別的是左翼的花廳及內院,右翼是廚房及廁所。有些裝飾細節更蘊含西洋風格,宅內門頭上刻有洛可哥式的浮雕,窗門有彩色的玻璃,砌成不同形狀的幾何圖案,二樓迴廊的欄杆有十字形的裝飾圖案,混合了中西不同風格。東山古廟是香港一所天后廟,位於新界元朗區新田永平村,鄰近青山公路。該廟最早建於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後曾先後於清朝光緒十九年(1893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及1970年重修,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公立醫院脊醫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雀仔橋 ]
分享專欄全文。
回到學生年代,下午常常走堂往雀仔橋附近的山貨店尋寶,找到made in Hong Kong或日本製的杯碟就非常興奮。
那時候只覺得每次必須上斜落斜有點麻煩,還未知道其背景,甚至名字。
教科書不會提及的地區歷史,雖然這條步道一直見證香港醫療與衛生發展,包括公立醫院與地下公廁。
原文刊 AndthenHK
—————————
沒有雀仔的雀仔橋
未獲評級的古蹟
有些地標,節日限定。比如元朗大橋街市的燈籠街,近日把人們召喚到社區,一年一會,因而珍貴。
城市另一邊,另一條燈籠街更早出現,位於皇后大道西,上環與西營盤交界。
每年中秋,經營香燭紥作的商店紛紛掛起燈籠,碩大的楊桃金魚兔子,佔據半條街道的天空,無聲又大聲地提醒節日臨近,路過心頭一陣暖。
這是社區地標的感染力,儘管近年好些紥作舖結業,畫面難免褪色。
那兒還有一個地標,每天都在,由180年前開始——跟燈籠街幾步距離,有一面石牆,突兀地拱起,路上的一條脊骨,人們叫它「雀仔橋」。
這並非官方地名,老一輩街坊才唸得出的名字,親切但有點陌生。想像這種口耳相傳,本身已是非常活潑的人文歷史。
而石橋也不真的是橋,建於平地,早於1840年代已經存在;英國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曾在Flickr公開一批香港早年珍貴舊照,其中一張攝於1870年代,可見雀仔橋當初的模樣。
那時皇后大道西一帶還未大幅填海,仍屬海濱,需要一道防波堤,以麻石興建,按地勢築成帶弧度的拱形,大概因此被稱呼作「橋」。
而它有另一實際用途:通往山上的海員醫院,1843年成立,替海員醫治性病,後來是香港進行第一宗外科手術的醫院。
1848年海員醫院遷至灣仔(變成現在的律敦治醫院),原建築改為「國家醫院」(Civil Hospital),當時的公立醫院;之後建築群陸續重建,60年代正式成為現在的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
雀仔橋見證香港初年醫療發展,可是問題來了:那跟雀仔有什麼關係?
有說橋後山坡為樹林,每到黃昏便出現鳥群棲息的場面,因而得名,頗為浪漫。
另一說法較有根據:當旺角雀仔街還未出現,戰前第一代雀仔街原在中環閣麟街,及後曾遷至上環永吉街,之後再移至現在雀仔橋位置,石橋自此有了暱稱。
翻看歷史,雀仔橋對面曾有非常著名的高陞戲院(建於1890年,看粵劇的地方),附近亦有武昌茶樓及得男茶樓;但凡飲茶撚雀的場所,少不了吸引雀販聚落,也許就是雀仔橋得名的理由。
可以肯定的是,雀仔橋是香港衛生發展的重要成份:1911年,橋底曾經建設地下公廁,直到1990年停用。
公廁入口設於行人路面,已用水泥封平;而石牆上五個耐人尋味的方格,屬於當年公廁的窗口,同樣已被填平,留下是不該封存的地區歷史。
雀仔橋作為古建築的份量,不用多說,然而跟許多地標一樣,它一直未獲列為古蹟,甚至從未被政府評級。
今年三月,經中西區區議會要求,古物古蹟辦事處將雀仔橋列入「須進行評級的新項目」,結果未可預料。
在同一地點180年,雀仔橋見證西營盤,以及整個海岸線的巨大變化。
高高低低,上上落落,人們魚貫步過。
有天即使名字失傳,它一直站住,頑固地維持著那弧度曲線。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公立醫院脊醫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什麼是減痛分娩?
用最右邊的那支針,打到硬脊膜外腔,然後埋入一條軟管,透過硬脊膜外麻醉的方式,減少產痛。
✅#確診武漢肺炎的產婦能不能打減痛分娩?
針對疑似個案或是陽性個案,減痛分娩並非射後不理的一次性醫療處置。
麻醫並非打完針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必須經常性去處理產婦的需求,問我的病人就知道,有時候一整晚我去探視了產婦五六次,甚至隨著產程進展,我還會去調整自控式幫浦的劑量,或是補上一劑額外的追加藥物,來處理第二產程的疼痛。
所以每次進出隔離病房,都是一次消耗人力和物力,並非簡單的一次性治療。
✅說那麼多,那你回答我,#現在疫情期間,#自然產到底能不能打減痛分娩?
真的對各位好抱歉,這個問題我被問了一百次,但我沒有辦法給妳們一個肯定的答案,不如來聽我說故事吧。
在太太粉專底下一篇舊文的留言區,我剛剛看到有個太太的粉絲在抱怨她的生產經驗,她的留言讓我看了替同行的麻醫覺得,很難過。
她說她明明預約好時間了,結果麻醉醫師因為在忙急診手術,讓她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錯過了指定的時辰。太太問了她一下,果然她預約的時間是下班時間下午五到七點,她一直執著在區域教學醫院就算是下班了,怎麼可能沒有別的麻醫?
我只能說,別說區域教學醫院了,我之前在彰基的時候,那是醫學中心喔,下班後就是只有一線的人力,一個主治醫師和一個住院醫師,要守全部的開刀房,加上急診/所有科的病房/內外科加護病房/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萬一要困難插管,都是這一位麻醉主治醫師+一位麻醉住院醫師的守備範圍。
人型鳳梨本人我自己,就曾遇過深夜值班時間,手術室內滿台四台手術在開,一台比一台慘的,六房胎盤剝離緊急剖腹產,十房腦出血在開顱,十五房有主動脈剝離再開搶救的開心手術,還有一台脾臟破裂大出血馬上要推進來。
手邊的病人哪個我都離不開,不是用到升壓劑,就是在大量輸血,隨時可能要壓胸CPR,反而是開心手術接上了體外循環後,我還可以喘口氣。
這時候產房打來說要做減痛分娩?我怎麼可能去。很抱歉,在這種時候下,我也曾經回覆過產房很殘忍的話語「#古早時代沒打減痛還不是在生小孩?」我也曾說過這一句我一直很討厭的話。
老讀者應該記得我說過一句話「#沒有疼痛是可以忍耐的,#除了別人的痛。」
但人生就是這麼的難,不是嗎?你越不想遇到,就往往永遠要在媽媽和老婆落水要救誰,逼你兩個選一個的時候做選擇。
#回到現在各家醫院能不能打減痛分娩的這個問題。
我之前待過的公立的大型區域教學醫院,當年我在的時候諾大的醫院只有兩個麻醫,每人負擔15天24hr的值班。
一天最高紀錄我麻過27台全麻手術,每天的刀都開到半夜三點,早上七點五十又要開始隔天的手術。
兩個麻醫,沒有分艙分流,如果是去打減痛分娩的時候感染了,馬上會造成一整波的大破口。
所以必須考量每個醫療機構的治療能量和排擠效應,應依照所處的機構,由產科和麻醉科共同討論事宜的止痛方式,真的沒有簡單的做或不做的答案。
#我是麻醉專科醫師
#曾經很喜歡產科但已經離開產科了的麻醉醫師
公立醫院脊醫 在 梅大梅小的法國生活。育兒。餐桌。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國育兒 #迎接三寶 #Day2 #關於無痛分娩這事
無痛分娩?我認為還是稱減痛分娩比較合適!
在法國歷經三次自然產,每次的經驗都不同。第一胎順利的打了無痛,總產程12小時,已經不記得那個針扎下去有多痛,只留存美好的生產回憶在心裡,但當時沒想到的是,麻藥退了後,因傷口腫大,非常的痛。雖然可以下床,但是身體恢復狀況很慢。
但,第二胎仍保持著開心的心情,等著無痛分娩。只是天不如我所願,這次破水到醫院後已經開6cm,就是所謂的「來不及了」,我活生生被推上產台,整個過程不斷哀嚎,還好,淂哥只折磨了我一小時,第二次自然產就結束。我還記得,生完一樣馬上可以下床,雖然傷口還是有點腫,但是跟第一胎比起來恢復的很快。是說,最痛的時候在產台上已經經歷過了,所以恢復的非常好,連法國郎也很意外,沒打無痛分娩怎麼可以差那麼多?
這次我保持著試看看的心,想要延續第二胎的100%自然產。以免萬一,我還是到醫院跟麻醉師會診(這是個冷冷的小鮮肉醫生,很不幽默),只差沒跟他說其實我不想要打無痛。
破水後到了醫院,因為沒有什麼陣痛,只開了2cm。等待三個多小時後,助產士問我要不要打無痛,我毫不考慮的馬上說好,因為不知道還要痛多久,反正產台上不用逞女英雄!
很快的麻醉醫生來了,竟然就是我之前會診的小鮮肉醫生。他還是一樣冷淡,不苟言笑,簡單的跟我說明一下過程就開始打....我的天,我怎麼忘了,打無痛的過程「超級痛」,而且不只有一針,是打兩針。先是局部麻醉後,再插那根又粗又長的針,將麻醉藥打進脊椎,做下半身局部麻醉,我怎麼不記得打無痛分娩有那麼痛?
還好,小鮮肉醫生技術不錯,劑量跟位置都控制的完美,很快就飛上天,接下來的陣痛都是無感陣痛,直到寶寶要衝出來的那刻。比第一胎感受更多生產的真實,我還是痛到了,如果沒打麻醉,我可能要痛到尖叫!而且這次我哭了,看到辛苦懷孕37周的寶寶健康的生出來,在寧靜的夜晚中,他哭聲顯得特別嘹亮,上帝的創造總是令人驚呼,原本在肚子裡的球,竟然變成一個活生生的寶寶。
生產的過程是女人的大考驗,猶如男人當兵一樣,一輩子都會記得清清楚楚,至於回憶甜美與否,就不好說了。但我的經歷,對照最後的成果,一切都值得了。
ps: 省了兩小時的陣痛,但換來一星期的腰痠,這次產後我整個脊椎背部痠到不行,助產士說是正常現象,吃消炎藥即可舒緩。產後不是就沒事了,有傷口痛、宮縮痛、背痛、餵奶的痛⋯⋯
🚑法國生產相關:
1. 2014法國公立醫院生產紀錄
https://blog.meifr71.com/naissance-louis/
2. 2018 法國公立醫院生產紀錄
https://blog.meifr71.com/naissance-andre/
3. 法國產檢項目及費用紀錄
https://blog.meifr71.com/consultation-grossesse-france
4. 第三胎懷孕手記分享
https://blog.meifr71.com/3eme-grossesse
5. 2021 法國公立醫院生產全紀錄
Day 0
https://www.facebook.com/100846491354974/posts/444861936953426/?d=n
Day 1
https://www.facebook.com/100846491354974/posts/445513056888314/?d=n
Day 2
https://www.facebook.com/100846491354974/posts/446217840151169/?d=n
Day 3
https://www.facebook.com/100846491354974/posts/446574560115497/?d=n
Day 4
https://www.facebook.com/100846491354974/posts/446969216742698/?d=n
Day 5
https://www.facebook.com/100846491354974/posts/447546680018285/?d=n
Day 6
https://www.facebook.com/100846491354974/posts/447867746652845/?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