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平會電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平會電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平會電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平會電話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74的網紅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群人一起做華爾街日報的主題研究到底有什麼樂趣 #或許不能凡事只看樂趣​ ​ 上週六結束了第三次的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我覺得我有幾個非常感動的點,我想要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我想要分成三個部分:​ ​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三、商業觀察舉...

公平會電話 在 情侶|心事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22 05:20:50

- 0694 〔兩性關係〕巴 29 - 同你分手後,根本冇可能再愛第二個 - 六年前暑假,我year2,同佢係討論區識 當時已經覺得佢同一般女仔有啲唔同 傾下先知佢細我三年,在牛津畢業等返香港 - 我好期待見佢,睇相佢好靚 雖然預咗P 圖,但佢性格真係好吸引我 追求公平,會體諒人,善良溫柔聰明,屋企...

公平會電話 在 DJ JOJO啾啾桑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22:47:39

- 阿啾覺得, 有必要讓你瞧瞧, 有個在當兵的阿兵哥, 用公用電話打給我一位前輩, 阿兵哥訴說著他那天發生的事情。 在那個不能帶手機的場域裡, 過程中還能聽見投幣式電話一塊一塊落下的聲音, 然而落下的聲音講的事情, 我看完覺得, 有必要讓更多人看見這個故事 —————————————— 軍中的朋友...

  • 公平會電話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2 20:27:43
    有 58 人按讚

    #一群人一起做華爾街日報的主題研究到底有什麼樂趣 #或許不能凡事只看樂趣​

    上週六結束了第三次的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我覺得我有幾個非常感動的點,我想要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我想要分成三個部分:​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三、商業觀察舉例​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這是一個為自己而讀的讀書會,因此我想要從自身出發。​

    #我的自我成長小觀察​
    華爾街日報導讀進行了三次了,我發現自己有三個很大的變化。​

    1. #我變得更好奇而且看新聞很仔細​
    以前看這些新聞會覺得「這跟我有關係嗎?」,就直接隨便看過了。但其實,只要我們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當然跟我有關係阿,只是很近的關係,還是很遠的關係,但是一定是有關係的。因為世界的趨勢總有一天會影響到你,只是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2. #我不排斥看最原始的資料了​
    以前,都想看別人整理好的,覺得原始的新聞稿、資料好無聊、好長、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但是從第一次藉由主題是IPO而第一次看到了IPO公開資料發現根本是寶庫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驚奇,大家看下面我的舉例就會知道:我竟然從一個日本Yahoo與LINE的合併參透了前公司之前為什麼會受到政府的阻擋。如果你可以懂得更多,你會從「單純直覺」到「理性判斷」,這會幫助你最更多、更複雜的決定。​

    3. 勇於承認自己真的不會​
    因為題目太多元化,從IPO到晶圓到電動車到線上支付,我不可能每個都懂,而且最有可能的事情是:我都不懂。但是透過第一點以及第二點,我發現「這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我甚至是會在其他人分享的時候舉手說「這個我不懂,可以多說一點嗎?」,因為你承認你不懂,有人解釋,你就懂了。​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強者並非一開始什麼都懂,而是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是什麼,並且加速跟上,在需要的時候懂,那就足夠了。​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聚集一群願意努力而且又是各個產業人才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我每一次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前壓力都很大(不騙人),為什麼?​

    1. #所有的人都精心準備​
    我怎麼知道?因為就11個人阿,大家手上的資料很厚,畫心智圖的人有不同的圖、連結、文字敘述,我可以感受到大家儘管不一定全部都了解,可是是嘗試努力了解(因為每次主題差異非常大),可是就像萬維鋼說的,#通才就是在不同的議題當中都嘗試與這個世界的理解同步。​

    2. #沒有人遲到早退缺席​
    週六早上10:00 - 12:30,這時間真的不是在開玩笑的,是真的早阿~~~畢竟是週六,而且,我必須說,我們每次都有一個同學從彰化上來。(因為我們地點義無反顧在北車的小樹屋)你的學習、你的成長是自己掌握的,我們沒有逼迫任何一個人,你需要為你自己而讀。​

    3. #所有人樂於回饋他人​
    我非常非常喜歡每次有人分享完,就會有同學舉手說「我想要回饋剛剛的分享者」,真的,我每次都覺得很快樂,說了很多我平常絕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公司、歷史淵源,甚至是暗黑秘辛。每次都忍不住又嚴肅又大笑。​
    學習是痛苦的嗎?是。​
    但是,如果你可以找到一群人,#那你會痛苦的快樂著。​

    #我覺得我找到了。​



    ▌三、商業觀察舉例​

    如果說華爾街日報導讀還有一個加分的點,就是我們連在自己的小型line群組都可以隨時討論起不同的議題,例如今天的議題就是:​

    #日本雅虎母公司ZHD與通訊軟體LINE正式合併完成​
    #成為日本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這段話:​
    「ZHD的母公司是日本行動電話大廠軟體銀行公司(SB),SB的母公司是軟體銀行集團(SBG),由孫正義擔任董事長兼社長。LINE將成為ZHD的子公司。」(請參閱相關連結①)​

    這個關係簡直是跟連續劇沒有什麼兩樣,就是一個複雜的關係圖。​


    這時候有人提出一個疑問:​
    「這樣台灣LINE會有影響嗎?雖然是隸屬於韓國NAVER。」​

    欸等等,LINE是韓國的!?​

    我一查詢才知道,首先LINE真的是韓國NAVER創立的,只是它在日本創立,其因為331大地震,我們又愛又恨的「已讀」功能就是在地震的時候,因為訊號不穩定,已讀至少讓對方知道我看到了。​

    為什麼叫做「LINE」呢?起因於當時排隊打電話的人潮一直很多,一長條的線「LINE」,於是取名LINE。​

    LINE在台灣、日本、泰國都是主要的通訊軟體,但在韓國不是XDDD​


    有了這個基本的概念後,我又看到了一篇報導寫:​
    「日本雅虎(Yahoo Japan)與 LINE 的聯姻,在台灣也得通過競爭審查這關,公平會於昨(29)日審議這起日韓二大外商集團結合案,考慮兩造現行專精領域差異、未來大數據潛力等因素,判斷不會有害本土市場競爭,全案通過。」(請見相關連結②)​

    於是我有一個疑問:請問,人家要合併,為什麼我們要審查啊~~~​

    這時候群組的人找出了一篇說明文章,我看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公平交易法」。(請參閱相關連結③、詳細資料規則請參閱相關連結⑤)​


    既然是政府的決定,我找到了一個公開的公平會新聞稿。​
    我覺得看這類型的分析文,跟我之前看91APP的IPO公開文件一樣有趣,你可以知道人家是怎麼在看這件事情的。(請參相關連結④)​

    有幾個我看到的重點:​

    1. 首先參與了這次的結合案總共有三方:SB、NAVER、LINE、日本Yahoo,於是在公平會看的就是當這四方有結合的時候,對台灣的影響為何。(也是整篇新聞稿的重點)​

    2. 我訝異的是,SBG在台灣是有庶務的,而且還有兩個。分別是Arm Limited之「微處理器及系統之研發與授權」及Brightstar Re, Ltd.之「再保險、智慧型手機回購及換購」,雖然我不是很懂,可是至少知道原來SBG是跟我們有關係的。​

    3. 因為結合案是LINE與日本Yahoo結合,也就是說,不排除未來日本Yahoo可以藉由LINE銷售,因此,有疑慮可以切入台灣的市場。​

    在這裡,看到公平會的邏輯是:​
    (1)若是真的發生,那麼台灣消費者需要負擔較國內網購平臺更高之運費,並忍受更長之運送時間。​

    (2)台灣的網購平臺多屬綜合性零售商,並非只銷售來自特定區域或特定品類之商品,故即使結合後日本Yahoo以LINE作為入口切入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其取代之對象較有可能是日本商品之國內代理商或供應商,而非一般綜合性網購平臺。​

    (我其實在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淘寶進入台灣的時候,政府查核的思考邏輯是什麼了XDDD 果然商業的世界很複雜,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理解的。)​


    除了這個之外,我還自己畫了一張關係圖,結果發現,公平會的新聞稿中早就畫好了一張,而且還標示出股份所有權佔比。(我自己畫的以及公平會提供的我都放在留言)​

    我想,這是我在商業討論裡覺得有趣的,也是我訓練自己的,未必每一次都可以得到很多的收穫,但是,商業無所不在,每次練習一點點,就是很好的練習。​



    ▌結論​

    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起源只是我跟 Sandy's Recruitment note去年臨時起意的一個挑戰,起因於Sandy是風傳媒華爾街日報的代言人,而我們又想要讓自己更精進。​

    於是我們跟自己承諾了雙週六來執行,為了品質,這是一個封閉式討論。​

    這麼拉哩拉雜的寫出整的過程,是想鼓勵大家,研究商業不是一蹴可幾,但也不是窒礙難行,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帶著好奇心,歡迎你們也自己組隊來體驗這麼有趣的世界:)​



    ► 相關連結

    ① 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 成日本最大IT企業(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3010231.aspx

    ② 日本 Yahoo 合併 LINE 一案,台灣公平會也審查過關!(文章來源:INSIDE):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0519-yahoo-japan-line-merge

    ③ 日本雅虎與 LINE 結合案,公平會准了(新聞來源:TechNews):
    https://technews.tw/2020/07/29/japan-yahoo-line-ffc/

    ④ 不禁止有關SoftBank Corporation、Z Holdings Corporation與NAVER Corporation、LINE Corporation結合(新聞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
    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6384

    ⑤ 是否所有的事業結合都要向公平會申報?(資料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06&docid=14284

  • 公平會電話 在 林楚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21:12:57
    有 614 人按讚

    今天下午我和 賴瑞隆 委員一起在立法院召開「如何建立募資平台及網購消費爭議處理機」公聽會,特別邀請消基會、貝殼放大、嘖嘖、Flying V募資平台,及台北市政府法務局、行政院消保處、公平會、經濟部、科技部等產業界、公部門與消費者代表共同討論募資平台該如何處理募資爭議,政府以及募資平台又應當負起哪些責任。

    我認為 #募資平台 還屬於新交易型態,目前權責機關過於分散,須 #建立一個單一窗口 解決或協助募資平台處理相關爭議,在問題發生前先行輔導,法規面的部分須檢討現行法律如何修正,或是另立新法來適當管理募資平台,而募資平台這邊也必須要共同討論如何 #自律 以及 #完善提案機制,一個法令的產生不是為了限制業者的發展,而是希望在產業成長的同時也能 #保障消費者,避免電商、平台跟民眾三方在面臨爭議時只能空轉。

    嘖嘖平台表示,目前僅是將平台定位為廣告刊登場域,不介入提案人與贊助人間的交易。flyingV則表示,對於提案人皆會要求提供詳實的登記資料,並且確保與提案人間具有效電話聯繫管道,在內容把關上明訂適用相關商品法規,只要民眾檢舉侵權爭議便下架退款。貝殼放大則希望能從立法面要求平台揭露必要資訊、增加投資警示,並且仿照外國經驗提升平台自律。

    消基會何瑞富副秘書長提出,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希望在平台設立之時即可設立法規門檻予以規範。另外在商品發生狀況後,由於現行法令並無特別針對募資平台進行規範,導致相關業者無所適從,也看不到他們的責任在哪裡,間接損害消費者權益。

    行政院消保處和經濟部皆指出,平台的預購提案屬於消費的範疇,相關的爭議依品項差異而劃分不同主管機關,也會請地方消保官介入調處。公平會則針對誇大不實的提案介紹與廣告之認定做出說明,只要是對不特定大眾有認知且可達成交易都屬廣告,不會因為名稱不同而無法可管。

  • 公平會電話 在 職涯成長駭客-Cryst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6 19:30:36
    有 7 人按讚

    【#人生洞察室 19 他們都說你應該?】
    -這個最討厭的「應該」兩個字,請換成「可以」
      
    「應該」這個詞,真的很容易讓我覺得不舒服。
    沒有人「應該」怎麼樣,但總會有人把「應該」掛在嘴上,
    指導你生活、指導你工作,以長輩、前輩之姿
    說你身為職場後輩「應該」要怎麼樣...
      
    ▌職場如家庭,如出一轍,很多「應該」的存在
    2019年10月,我曾經公開導讀一本書-《#他們都說妳應該》
    談的是女性在社會上所遭受的那些束縛裹腳布,
    但我也發現,那些「應該」也適用在職場,而且不分男女。
      
    例如:「媳婦熬成婆」職場上總有那樣的主管或老闆,常常會對著你說:
    「你不要不知道好歹,我以前可是每天都被老闆罵到臭頭,我已經對你很好了!」
    顯然主管也不喜歡每天被罵到臭頭的對待,那為什麼這主管還是複製了呢?
    這跟我們不喜歡父母的管教方式,
    但長大後還是會不知不覺用著我們討厭的方式管教小孩一樣,
    不知不覺被影響了。
      
    前幾天我才在文章裡提到,家庭和職場都有某種生態系存在,
    但沒有多談是什麼樣的組成,今天來詳細解釋一下好了。
      
    按照一般的家庭狀況設定,對比小公司的層次,
    威嚴的爸爸是老闆,在老闆和員工間調和的是主管。
      
    但也沒有那麼簡單,家庭中總會有那個特別受寵的小孩,父母特別護著,
    放到職場,那就是有個職場紅人,不管出多大包,都會有上面護著。
      
    其他小孩肯定覺得不公平,會抗議,可能會換來父母說:
    「他成績好又乖,你呢?」
    「他績效好阿,你呢?」
      
    「他貼心懂事阿,你呢?」
    「他做事細膩到位阿,你呢?」
      
    也有可能遇到爸爸手頭拮据,抱怨:
    「都是因為要養你們,所以我都沒錢,以後要孝順我。」
    「都是因為發你們薪水,我每個月承受很多壓力,現在你們有工作要感恩我。」
      
    你有沒有覺得怪怪的?對,就是情緒勒索!
    所以我們該劃清界線:
    「其實我也沒有要你生我,我們的出生雖然花你很多錢,但你也從中獲得一些金錢無法衡量的回饋。」
    「創業是你自己的選擇,而我到這工作也有提供勞務,我們是平等的。」
    不必真的這樣回答,但要在心裡畫好這樣的防護罩。
      
    家庭與職場如出一轍的生態系,簡單談到這裡,其實應該可以做更深層的探討
    但這不免得寫出真實案例,這我得再三斟酌,因為不管我寫得多中立客觀,
    還是會有人扭曲原文與大意,這樣解釋真的很累...
      
    ▌所以那些應該我們要接受嗎?
    我剛出社會時,接收過許多的「應該」指令,
    什麼新人就是要「主動接電話」、客戶來要「主動開門」...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倫理,我曾發出這樣的疑問詢問,
    但立刻得到許多職場前輩說:你就是「應該」這麼做。
      
    後來也有人說,從這些「應該」裡面,你可以學習到許多東西,
    「主動接電話」可以學習到應對進退技巧、快速釐清對方的問題;
    「主動開門」可以學習如何與各式各樣客戶互動。
      
    後來我認真想想,覺得令人不舒服的點是-
    「應該」兩個字,就是有你「必須做但你沒做的感覺」,所以沒得選擇
    如果當時那些前輩可以用你「可以」來告訴我這些事,也許不愉快不會那麼多。
      
    我也會常常提醒自己,和年輕孩子溝通時,別常常用一種你「應該」怎麼樣的姿態
    用你「可以」這麼做,用「分享」的方式,告訴對方我的想法、我過去的作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