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司如何申請外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司如何申請外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司如何申請外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司如何申請外勞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27的網紅時代力量新北黨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麗華工會罷工已逾百日:體育署金援資方,勞動部遲不表態 -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今(8/19)日舉行「美麗華工會罷工已逾百日:體育署金援資方,勞動部遲不表態」記者會,邀請美麗華工會張鴻銘理事、葉瑾瑜顧問說明罷工 101天以來所遇困境,與相關部會的失職怠惰。時代力量黨團立法委員及新北黨部陳姳臻副執行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7)日立法委員林佳龍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針對「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服務」質詢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及內政部次長。林佳龍強調對於特定產業的中國白領來台服務,政府應跨部會嚴格審查,防止中國專業人士不正當的竊取與抄襲敏感技術,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 內政部移民署最近修正「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之大陸地區人民申請來臺...

公司如何申請外勞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02:54:34

【 比《半澤直樹2》更值得推薦/《MIU404》第五集野木亞紀子開重炮!】 _ 談到今季日劇,很多人都會將焦點放在萬眾期待、陣容鼎盛的《半澤直樹2》,事實上收視亦反映這一點,自7月19日首播以來,關東收視都至少有22%,去到第五集(16/8)更攀升至25.5%,劇情曲折緊湊(要一邊睇一邊抄筆記)、場...

  • 公司如何申請外勞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12:04:29
    有 43 人按讚

    美麗華工會罷工已逾百日:體育署金援資方,勞動部遲不表態
    -
    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今(8/19)日舉行「美麗華工會罷工已逾百日:體育署金援資方,勞動部遲不表態」記者會,邀請美麗華工會張鴻銘理事、葉瑾瑜顧問說明罷工 101天以來所遇困境,與相關部會的失職怠惰。時代力量黨團立法委員及新北黨部陳姳臻副執行長也出席呼籲新北市勞動局要為勞工把關,對於美麗華資方紓困要從嚴審核,核實勾稽,勞動部則應對於資方是否涉及不誠信協商與支配介入工會明確表態,因此也邀請體育署、勞動部及經濟部官員列席回應。
    -
    #體育署未先會商勞動部即發給資方補助
    #勞動部應針對資方不誠信協商與支配介入工會表態
    -
    首先,時力黨團幹事長王婉諭委員說明,美麗華高爾夫球場過去作為舉辦 LPGA 等知名國際賽事,相關賽事也受教育部體育署補助多達 7,720 萬元。然而,自 2015 年美麗華工會成立以來,勞資爭議不斷。今年 4 月,資方竟以企業分割為由,資遣許多工會成員,引發美麗華工會二度罷工,資方甚至在罷工期間,還繼續違法解雇員工。同時,時力黨團發現,美麗華涉嫌以不實資訊向體育署申請紓困補助,而體育署似未釐清事實,即補助了 348 萬元。
    -
    另外,勞資雙方於罷工期間進行多次協商,最後都沒能達成協議。資方代表多次缺席協商,還因此遭新北市政府發布新聞稿譴責。甚至於 8/12 協商時,工會代表已現場確認協議內容無誤,資方代表表示需再內部研議後,16 日卻再度缺席協商,已經涉嫌違反《團體協約法》第 6 條的「不誠信協商」規定。資方近日甚至提出要求:工會幹部道歉、要求工會修改媒體報導內容、工會不得聲援幹部等,也都涉嫌違反《工會法》第 35 條的雇主不當勞動行為。
    -
    #工會捍衛工會權行政機關卻拖延
    #立即修改企業併購法避免勞工受害
    -
    美麗華工會張鴻銘理事接著表示,罷工迄今已超過百日,期間只有感受到政府不斷助長資方氣焰。自從資方宣布企業分割、違法解雇工會黃文正理事長及會員,美麗華工會為了捍衛勞工工作權,被迫展開罷工行動至今,勞動部的勞裁會拖延,讓資方繼續解僱罷工會員;新北勞工局放任資方反悔罷工期間的協商,甚至恣意缺席協商;新北市經發局無視資方明顯違背企業分割原則,堅不駁回美麗華公司的企業分割申請;教育部體育署亦無視美麗華違法將員工以分割為由轉任至子公司的爭議,竟在 7 月底給予美麗華公司高達 348 萬元的紓困補助。張鴻銘理事也呼籲立法院,應針對《企業併購法》漏洞所衍生的勞工權益侵害,即刻進行修正,以避免下一個像美麗華工會一樣的受害者。
    -
    #勞動部應更積極作為
    #別讓資方覺得我高興花錢消滅工會有甚麼不可以
    -
    美麗華工會葉瑾瑜顧問表示,罷工期間共召開 11 次協商會議。第 10 次會議時,雙方均已就工作權保障、取消曠職並復職、重新留用方案、撤告方式等事項達成共識,資方事後卻全盤推翻,甚至追加「工會道歉」、「不得協助工會成員抗爭」、「限制工會言論自由」等不合理要求。每次協商,勞動部均有派員參加,卻未提醒資方涉嫌不誠信協商,以及支配介入工會之不當勞動行為。美麗華工會期待,勞動部勞裁會給勞工一個公平正義的裁定,讓美麗華工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不要讓資方覺得「只要我高興,花錢消滅工會有什麼不可以」。
    -
    #違法解雇不補助
    #解雇時就分割申請補助時又合併
    -
    葉瑾瑜顧問質疑,美麗華工會不斷呼籲「違法解雇不補助」,美麗華公司分割案根本不符合體育署紓困要件。自 5/8 分割後,美麗華公司即在裁決會書狀裡證稱:員工人數 22 人,其餘轉任子公司。在勞資談判的關鍵時刻,體育署竟於 7/27 核准美麗華公司申請 88 人、340 萬的營運資金補貼,明目張膽地提供一再打壓勞工之企業更多資源。美麗華工會在此質疑體育署如何確定美麗華公司提供的資料完備?
    -
    葉瑾瑜顧問進一步質疑,美麗華公司面對自己的分割案,可以在解僱勞工的時候主張「即便同一雇主,公司仍具不同法人格」,堅持執行企業分割,解僱勞工。但到了申請紓困時,又可以沒有分割時一樣,把子公司員工人數一併申請。美麗華公司如此行徑,不是針對工會成員違法解雇,什麼才是?不是惡意瓦解工會,什麼才是?此外,新北市經發局也應駁回美麗華分割案,以維護企業獨立經營的原則,否則未來《企業併購法》將在資方解僱勞工時,成為最好規避勞基法保障工作權的武器。
    -
    #新北經發局應否決分割案
    #新北勞工局應更積極處理
    -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陳姳臻 副執行長表示,美麗華公司左手以公司分割名義打壓工會成員,右手卻又向體育署主張,以原公司全部職員 88 人請領紓困補助。時代力量多次要求政府應從嚴審核有違反勞動法令、明確損害勞工權益企業之紓困補助,甚至不予補助,但政府顯然無法有效勾稽。新北黨部呼籲新北市政府相關局處積極檢視並處理,美麗華公司是否僅為打壓工會,而進行不確實之公司分割。美麗華公司對中央及地方機關有不一致之宣稱,甚至未妥善處理分割而生之勞資爭議,經發局應否決該公司的分割案;勞工局應落實承諾,召開勞資雙方均出席之有效協商,而非雙手一攤,表示無能為力。這場罷工案,已非單純是勞工無法溫飽,甚至衍生出消費者購買球證,卻不能兌換服務的消費爭議。時代力量認為行政機關之間不應割裂處理,應更積極協助這場因資方杯葛協商,無法落幕的勞資爭議。
    -
    #不當勞動行為事實明顯呼籲儘速裁決
    #資方不誠信協商勞動部應表態反對
    -
    副總召陳椒華委員則指出,美麗華工會從 4/12 向勞動部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委員會申請兩案裁決(最後分案成 3 案),至今只開過 2 次調查庭,歷經超過四個月,與其他案件相比顯然較長, 可理解過去裁決會並未針對雇主用企業併購法不留用工會幹部及會員是否涉及不當勞動行為有過認定,因此需仔細審理,但我們也認為既然已歷經多時審理,最後可以裁決出保障勞工權益的結論,畢竟資方違法事實非常明確。
    -
    陳椒華委員接著表示,上週資方指派律師代表跟工會密集的協商團體協約,但 8/12 工會代表也已於現場確認協議文字完全沒問題,資方代表卻說要再研議,後於本週一(8/16)完全缺席協商,該現象已非第一次資方缺席,早在 5/14 及 5/18 的當時,資方就因兩度缺席官方邀集的協商,恐涉嫌違反工會法「不誠信協商」的規定,而遭到新北市政府公開發新聞稿強烈譴責。
    -
    而資方最新提出的要求,包括要工會幹部道歉、修改媒體報導內容,以及要求工會不得聲援幹部等,恐將涉嫌違反工會法不當勞動行為中對工會的支配介入。因此時代黨團認為勞動部應清楚的表態,甚至參照新北市政府發新聞稿公開譴責,以免讓資方覺得可以繼續這樣不誠信協商及提出支配介入工會的新要求,讓資方認為無視法規不來協商官方亦不會表態,這將無助於促成勞資雙方達成協議。
    -
    #勞動部呼籲資方親自參與協商不應事後反悔
    #勞動部反對團協內容違反工會法或團體協約法
    -
    針對美麗華工會的質疑,勞動部勞動關係司劉政彥科長表示,針對資方決策層沒有參與協商,事後再反悔協商中的共識,會傷害勞資雙方的信任關係,勞動部呼籲資方應親自參與。勞動部也嚴正聲明,團協的內容不能違反《團體協約法》和《工會法》,若要求限制工會協助成員、工會需公開道歉等協商條件,無益於爭議解決,勞動部也嚴正表達反對。至於裁決會,勞動部也已經開始處理,而工會要增加裁決標的的請求,則協助以新案處理,以避免時間延宕。
    -
    #體育署承諾儘速依法稽核資方紓困申請
    #若違反相關規定將會追回
    -
    而教育部體育署綜合規劃組張儒民科長,則承認雖然立法院有主決議要求針對美麗華紓困應先會商勞動部再進行審議,然後考量整體紓困是為了救急,以及紓困方案有更多是要保障勞工,仍然依據資方提供的資料於7月27日,但8月份已經有再跟勞動部核薪北市勞工局開過會,針對目前包括工會、立院及其他行政機關提供的資訊,也同意儘速依照紓困須知進行稽核,看資方在5月到7月間是否有依規定發給基本工資以上之薪資、離職員工是否未超過1/6、以及是否有違反勞工法令情節重大,若資方違反紓困相關規範,也會依規定追回補助。

  • 公司如何申請外勞 在 張耿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8 10:52:26
    有 69 人按讚

    基隆市議會第十九屆第五次定期會
    市長施政總質詢

    因受此次新冠疫情三級警戒所影響,深怕群聚會議影響疫情擴散,經大會決議確認此次市長施政總質詢,改由書面質詢。其有關市民最關心的疫情問題面對病毒的人侵因應作為、政府紓困4.0的補助市府的相關作為為何?耿輝此次共提五大項,另外,對民生市政賡續追蹤案件,共提十五項,建請市長及各局處長,針對貿詢議題,具體可行回覆,其書面資料全文如下:

    【疫情部份】

    1.請問市長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全台第三級警戒再度延長至7月 12日,許多行業都因此大受影響,新北政府將補貼新北市企業停業之業者,每位全職員工各一萬元,另外補貼員工一次性薪資三萬元、就業安定基金加發一萬元,針對本市紓困補貼措施,請基隆市林市長提出,除了中央補助外,針對各種娛樂行業及其他具防疫風險營業場所(KTV、夾娃娃機店、桌遊棋藝店、小說漫畫店等),有何具體補貼的方式? 請市長具體答覆。

    2.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防疫補償金申請恐暴增 社會處有何因應措施?據本席所知基隆市民申請防疫補償金-去年到現在共申請3738件發放4371萬元,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基隆也出現確診案例,需要隔離或是檢疫的民眾人數恐怕也將跟著增加,因此,本席擔心萬一疫情擴大,我們基隆市的防疫補償金有因應措施嗎?防疫補償金不夠用時,市政府需要自籌經費嗎?請市長具體的答覆。

    3.自2/21本土第1例COVID-19確診後,明顯凸顯中央所說的超前部署有問題,全國都面臨疫苗嚴重不足,大家都在搶疫苗,請問林市長目前基隆分配到的疫苗數量是多少?明顯不足對吧!我們北北基桃是共同生活圈,基隆很多確診個案都和雙北有關,不能分開來對待。請林市長務必向中央呼籲,未來疫苗的分配要北北基桃一起來考量分配,區域聯防的觀念來分配才公平,請市長具體的答覆。

    4.最近收到喪家擔憂與陳情,近期Covid-19 Delta 變種病毒入侵,而猛烈傳染力更是令人擔憂,每天殯葬業接送大體,人員進出各地方接送大體遍及醫院、喪家、殯儀館,聚集在密閉空間,第一線接觸大體提高染疫風險,而公文下來回覆疫苗不足? 這讓第一線人員情何以堪 , 官員不用接觸大體且自己已經打好打滿沒顧及每天第一線接觸大體人員,難不成你們要去接觸第一時間的大體? 萬一第一線接觸大體人員染疫,返家過程是否成為防疫破口?

    因此,本席深切希望,既然先前指揮中心認為高風險工作者納入公費疫苗接種優先順序,那麼對於殯葬業接大體人員,是否也比照辦理 ?

    此外,更應提供免費的PCR檢測,杜絕因接大體而衍生染疫風險。最後,我也要感謝立陶宛贈與我國兩萬劑AZ疫苗,對於當前疫苗仍極其短缺的台灣人民來說,確實是雪中送炭。立陶宛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約1.96萬美元,都尚有餘力贈與我國疫苗,甚至都已經採購目前最新、最強的美國Novavax疫苗。反觀我國在民進黨內再三強調的經濟創新高,去年人均GDP接近2.84萬美元,主計處更預估今年超過3.22萬美元,至今都還未能籌足國際認可的Covid-19疫苗。進一步了解,立陶宛能夠自救救人的前提是,他們採購了超過人口數倍的疫苗,並且不單壓特定單一廠商,世界銀行統計立陶宛在2019年人口為279萬4137人,根據相關新聞報導,於今年6月中旬,立陶宛已經批准採購總計達1620萬的疫苗劑量,等於是人口數將近6倍。此外,直到近日已經收到超過254萬劑疫苗,成效就是超過122.6萬人至少接種過1劑疫苗,佔總人口近44%,97.4萬人已經完整接種疫苗,佔比為34.8%。相較他們落實真正的超前部屬,令人恐慌的是,近期新聞指出全球瘋搶美國Novavax疫苗之際,美國Novavax疫苗公司卻證實「目前沒有跟台灣政府有任何聯繫」,如果涉及中國大陸代理的BNT還有藉口可以推拖,但連美國研發生產的疫苗,都尚未接洽,顯然蔡政府不是沒錢,不是外國阻擋,而是出現了某些不能說問題。請市長具體的答覆。

    5. 本席最近接獲部分選民的詢問想詢問市長:
    有關「紓困4.0」, 這次新增個人現金紓困330萬人次(上次個人紓困400萬人次,這次730萬人次)。去年無雇主的自營業者,勞保額度24000以下領三萬元,這次新增超過24000以上一萬元。農漁民排富後都可領一萬元。加入勞保的漁民(甲類漁民),投保額度24000以下領三萬元,這次新增超過24000者也可領一萬元。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每位孩童1萬元。無勞保農漁保的自營業者,攤商、臨時工、接案工作等,年收入低於基本生活費者,領1-3萬元。

    藝文工作者領一到三萬元。

    中低收入戶領4500元。

    三級警戒後被政府命令停業的大部分業種(健身中心、電影院、補習班)分兩種類型:
    停業期間,如果他有給員工至少基本薪資,我們一個員工補給他四萬元(雇主領)。如果他沒有給員工基本薪資以上的薪水,我們一個員工補給他一萬元(雇主領),而員工可領四萬元(員工領)。那對於部分有些沒辦法領紓困金的人,市長是否可以向中央建議,站在公正、轉行正義立場上再做詳加補助發放的對象,以昭公信!希望市長可以給予具體的答覆!

    【市政部分】

    1. 市長任內2屆,再過1年多的時間將屆滿2屆8年,對於七堵區過去與未來,有何具體落實的地方與展望?

    2. 本席在第四次定期會市長施政總質詢,曾建議:林市長邀請蔡立委能夠積極爭取中央有關財劃法分配對商港建設補助,因廢除受損港口所在地縣市能予以立法保障。請問市長現爭取狀況有無具體成效?

    3. 社區闔家歡增加篩檢名額,請問市長您上任至今一直沒有增加過,是否為市民健康保健著想,在明年預算編列,是否考慮增加,以利市民保健?請市長答覆(第四次定期會市長市政總質詢答覆本席會與衛生局長研討對策是否增加編列預算、增加篩檢名額)?

    4. 基隆河沿岸步道串聯與優質化及整治親水休閒遊憩區,工程總經費5.2億,現尚缺3.4億,市長、蔡立委有無繼續向中央賡續爭取(何時行文或書面有無紀錄佐證,並何時經費全數到位?

    5. 有關市民家中患有重大疾病雇請外勞看護或送安養專業機構治療者,予以酌請補助經費或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現市府向中央爭取狀況如何? 還有市府的作法為何?

    6. 全民增加幼兒公托班次,以減輕市民經濟負擔,現市府執行狀況如何?預定何年可以免抽籤全部可以就讀公托班了?

    7. 有關「北五堵新市鎮」計畫,現執行狀況及進度為何?

    8. 七堵區崇智橋之崇義街至富民里河濱公園一帶綠地提供市民休憩的大空間,市長上任近7年,本席認為市長魄力不夠,到現在均無進展?對不起市民

    9. 七堵區百福公園重新規劃設計,打造大型戶外親子共遊基地,有關本案也拖延太久了吧!本席18屆提了案到現在19屆也將屆滿了,到底現在執行狀況為何?

    10. 七堵區泰安公園重新改造提供市民健康活動場域,本席認為經費不多也是本會第18屆的提案三讀通過在案且讓我們七堵區市民等待多年,尚未見曙光,市長團隊要深入檢討,何時能完成!還是要等到下任市長來完成?!

    11. 有關老舊社區改建,提高容積獎勵加速都市更新,現執行狀況如何?尤其七個區市容30、40年均沒有什麼改變老舊房屋依然存在,請問市長上任至今七個區市容觀瞻改變了多少?

    12. 有關本市各弱勢團體身心障礙者福利爭取:如青少年將畢業後步入社會有關就業問題,還有以工代賑之場所,在市長任內有無增加?

    13. 市府全面再次檢討山坡地管制措施,以利本市觀光休閒,產業之發展,林市長上任至今推動多少,具體成效如何?

    14. 有關七堵區七期重劃區國產署土地聯合開發暨儘速興建客運轉運站,以利地方發展,在前張市長任內以做可行性報告結果也向本會說明,要建設實施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結果林市長上任後暫緩實施,請問市長,全台哪一縣市鐵路大站,附近沒有客運轉運站?又何時能夠賡續推動七堵區興建客運轉運站,以利地方發展。

    15. 打造優質人行空間,提升生活品質,現今全市各區執行狀況,請市府相關單位答覆。

  • 公司如何申請外勞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20:48:21
    有 912 人按讚

    『意外的有被推爆 那我們就來聊聊為何我會擔心今年台灣工地管理會有重大風險

    因為有版友可能不是相關產業或科系

    先介紹一下台灣幾個營造現場比較特殊的狀況
    (營造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遠早的發展歷程和特殊法規 所以獨特性比多數產業高)

    1.層層分包特殊文化

    先說一下轉包和分包不同

    轉包是拿到案子後抽管理費或業務費用後

    就把主要部分或整個工程再轉給其他廠商施工

    但分包則是主要得標廠商將一部分工程與其他廠商分工施工

    分包這件是在全球營造業都是普遍的

    但是分包的方式 規模 切分方式 層數 及分包後權責歸屬則有很大差異

    台灣的特色是營造業普遍規模很小

    (這點跟很多人的印象應該是相反)

    https://reurl.cc/KxL6D9

    全台灣營造業在109年第4季共有19,028家

    大約一萬四千家是丙級營造和土木包工業

    這還沒有計入材料行 設備廠商 資材公司等

    可能沒登記在營造業但會出入工地協助工程的廠商

    還有到處走跳的師傅(個人 夫妻檔 師徒)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 營造工程很少有較長的持續性

    每個工地完工後 是否有相近的工程能續接 不確定性很高

    不像很多產業人員可以固定編制持續生產或提供服務

    所以營造廠會保留主要的主管和核心的技術人員

    等拿到下一個案子時 再依工程案的特性和規模 將工作分配給協力廠商

    協力廠商同樣有一樣的問題 所以會再把人力和機具不足的部分再分給下一級廠商

    這樣的層層分包 安全責任如何整體控管

    就跟最上面承攬工程的營造廠觀念 能力 制度有很大關係

    另外也跟各分包廠商有無合作經驗有關 有共同合作的經驗

    再效率 信任度上都能提高 也能降低一些工程風險

    .
    2.施工人員的非制度學習

    台灣早期多數施工人員的訓練都是師徒制為主

    師傅用他當徒弟受到的訓練方式再複製一次來訓練自己的徒弟

    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到現在

    很多工序和工種 仍然是以師徒制為主要學習方式

    技術學校教的工種數量有限 而且經常與現場及時代有落差

    這也導致很多工法在操作上會有各種不一致的說法和見解

    甚至在安全的管理上 也缺少一致的認知和操作方式

    .
    3.工務及工地管理的大學教育

    大學教育主要還是以理論和學科知識為主

    實務經驗和實習 台灣的大學對其重視度反而低於歐美

    也就產生許多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與誤解

    因為缺少實際工地與操作經驗

    所以師傅一開始並不會信任大學畢業幾年 擔任工地管理人員的指令

    有時會聽從 也只是因為位階權力的關係 而不是從心底聽進去

    所以只要一沒有人督導 很多安全措施和流程就鬆懈了

    而大學畢業擔任管理的工程人員 對於工地的適應性通常也不高

    也不少人不願意與師傅和工人搭話 自然雙方更不了解彼此的顧慮和立場

    無法用師傅能理解的方式傳達重要的安全事項或調整安全管理方式

    直接用學校或機關理想的方式來管理 自然事倍功半......

    最後實際對工地工務管理影響最大的 還是由工地出身的管理人員為主

    但也因此許多觀念可能還停留在很早期的年代

    .
    4.公家機關的制度流程與認知

    公共工程許多的制度流程訂定是為了達到規範要求而做的

    多是參考國外的資料後再加以修改定案

    但國外的條件往往和國內有很大的落差

    也因此許多制度如果直接移入執行 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弊病叢生

    後來有許多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發現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會參考多國制度後 再拼裝修訂執行的流程與相關管理制度

    不過這裡又發生一個大問題

    多數參與修訂的學者和高階公務人員

    很少是工地出身 他們大多經常造訪工地作查核

    但查核那天的準備好的狀況和平常的工地運作狀況往往很不一樣....

    而且走馬看花的查核 無法看到很多實際進行的細節和環節

    所以將國外的制度拼裝後 再由缺乏基層實際經驗的專家學者和公務人員修訂後

    產生更詭異的制度 而這樣的制度和流程往往不但不能有效達到規範要求

    反而產生更多的虛工和紙上作業 以及越來越多的督導成本

    層層督導 高層督導去督導督導的督導 就會變成這種梗圖的情境....

    https://imgur.com/o3g9r8f

    這種狀況反而最容易發生危險 因為大家的注意力會放在文件上

    而不是現場 而且出事後 90%以上的時間和重點放在檢討和推託責任

    而不是討論如何避免下一次意外或特殊情況的處理方式

    .
    5.外籍勞工的管理

    外籍勞工可申請投入國家建設屬大規模的營造工地

    此外也有許多外勞學成後 會跑到私人案場工作

    與很多人的觀念再次相反

    外籍勞工如果在一開始就給與完整的安全訓練和觀念指導

    反而是最有機會持續維持的群體

    因為他們很怕違反相關規定會被遣送回國

    所以只要是聽起來合理 不影響他們收入的措施 大多會有意願配合

    這個情況在緬甸也很明顯

    緬甸在最近動亂前 有一陣子和平的日子

    很多地方都開始由外資投入 設置小型工業園區 想運用當度充足又便宜的人力

    那時聽去緬甸勘查的工程師說 當地主要投資的外資來源有

    台灣 新加坡 日本 中國

    而且只要看園區工地工人的打扮和配置大概就能猜到是哪個國家投資的

    安全帽反光背心備齊 還請好幾個人固定在路邊指揮交通(即使幾乎沒車子)

    這園區多半是日商投資

    工地工人有戴安全帽和反光背心 車輛進出時會有一組人跑出來指揮

    但沒車輛時沒人在外面的 通常是新加坡投資的工業區

    工地工人安全帽戴著但沒有扣好或看起來破破爛爛 背心有人有 有人沒有

    車輛進出時有一人不情不願 出來看看的 大概是中國投資的光業區

    至於沒有安全帽 沒有背心 擺一個電動左搖右晃的破爛假人在門口的

    大概就是........

    工人同樣都是緬甸當地人 但穿著和動作卻會因為不同國家的管理

    而有很大的差異.... 這情況在台灣也同樣適用於外籍勞工的管理

    .

    以上是台灣營造工地幾個特殊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還能維持一些微妙的平衡

    讓工地事故的機率大概略高於工地外交通事故機率

    (考量從業人數和交通工具使用人數差異後的機率)

    但今年因為嚴重缺工的問題 恐怕會讓許多工地事故機率暴增

    嚴重缺工的原因就在於人力供需嚴重失衡

    需求面上的問題:

    1.科技廠快速大規模擴廠

    2.房地產熱潮增加大量建案興建

    3.前瞻計畫多以工程為主 短期過多工程案件需要執行

    供給面上的問題:

    1.年長工人退休或傷病缺工

    2.工地風險衛生隱憂和起步待遇難吸引年輕人

    3.缺少工地實際技術的技職訓練教育單位 (如果已經有訓練 不用從起步待遇做起)

    4.新冠肺炎造成外籍勞工來往狀況不確定性

    上述問題就造成今年恐怕得面對台灣營造歷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缺工潮

    而上述的所有問題又會和台灣營造特殊的狀況 產生更致命的結果

    這部分也蠻複雜的 明天會再開一篇文來描述

    --------

    另外很遺憾的

    昨天找了一下兩年多前在八卦版的發文

    那時就有提到一些台鐵內部的問題

    雖然這次直接原因是工程外包廠商出了問題

    但這也反應到台鐵在管理上 偏向把風險管理的部分也全都外包出去的心態

    https://reurl.cc/NXLjGQ

    對風險管理的觀念和心態如果不修正

    台鐵事故仍然會頻繁發生 頂多是不同的人輪流砸鍋.....』

    Re: [問卦] 營造公司有沒有評鑑制度 https://disp.cc/b/27-doaf

  • 公司如何申請外勞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3-03-27 17:51:17

    今(27)日立法委員林佳龍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針對「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服務」質詢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及內政部次長。林佳龍強調對於特定產業的中國白領來台服務,政府應跨部會嚴格審查,防止中國專業人士不正當的竊取與抄襲敏感技術,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

    內政部移民署最近修正「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之大陸地區人民申請來臺許可辦法」,放寬「母公司或本公司設於臺灣地區及香港或澳門的跨國企業亦得調動大陸關係企業專業人士來臺服務。

    林佳龍表示,兩岸產業現在的相對競爭態勢,以經隨著時間的轉變,從過去台灣明顯領先中國的垂直分工態勢,逐漸演變成兩岸生產技術與生產型態接近的水平競爭態勢。他舉台中精密機械工業為例,在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要防止中國不正當的竊取與抄襲。現在可以來臺服務的是負責人、經理人或從事專門性、技術性服務之人,有多少中國所謂的專業人士,來台灣進行所謂專業的活動,都是來抄來偷台灣的技術,這些人不是內政部或勞委會用一個薪資標準就可以過濾的。
    林佳龍要求,內政部跟勞委會要抓準問題的核心,知道事態的動態演變,對某些特定產業要開放時,「隔行如隔山」勞委會應該多跟經濟部、國科會與教育部磋商,到時候如果真要有審查機制,一定要有經濟部、國科會、教育部以及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參與,針對涉及到敏感科技保護的部分,進行嚴密的監控,不排除連檢調與國安單位都要有連繫!
    潘世偉答覆,此次開放是台資企業可以引進大陸人士來台服務,應該不會有竊取商業機密的問題。林佳龍則表示,中國的台資背後也是中資控制的,不要以為台資就是百分百台資。
    實施10年以來申請進入臺灣地區的大陸人士人數有6千多名,停留1年以上者,則有2百餘人。林佳龍詢問此次放寬,變化趨勢如何? 勞委會表示,開放後要訂來台人數的上限,初期來台一年以上一個公司上限10名,一年以下會多於10名,第一年實施之後再做檢討與修正。
    林佳龍詢問勞委會,外勞核配比率上升至40%,以及實施的預核制度不會製造外勞地下市場猖獗?會不會變成全產總所憂心,預核外勞配額恐造成國內低薪潮?外界質疑雇主先聘外勞,一年後之內也不用依比率聘本勞,一年到後外勞重新轉移,這樣不是會讓地下外勞更猖獗,不但外勞權益不顧,本勞未被照顧,反而製造社會問題?勞委會表示,一定要先經過本勞雇用的過程,沒有辦法僱用到本勞才會僱用外勞,勞委會還是會做本、外勞比例的查核,本外勞的人數定期向立法院委員會來報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