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務禮儀金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務禮儀金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務禮儀金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務禮儀金額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依據媒體報導,翁茂鍾案中「由於捲入的司法官人數眾多,法官與檢察官都各逾50人,司法院訂下網開一面標準,如果沒有承審過翁案,那麼只要是與翁一起見面吃飯次數在5次以下,收襯衫在3件、補品3盒以下的,一律放過,不予調查,以免血流成河。」 如果報導屬實,我想請問司法高層四個問題: 一、涉案司法官收受...

公務禮儀金額 在 Workforce 勞動力量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0:48

#Workforce勞動力量合作貼文 嗨嗨大家,今天是跟 @lii_hospice__ 禮可白的合作貼文。以往大家對生命禮儀這領域,總是等遇到了才會知道,能有人做這樣的分享真的很棒👍🏻因此我們便想趁清明節前夕,邀請禮可白一起來做這次的合作貼文,如果對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想瞭解更多的,可以到禮可白的IG...

  • 公務禮儀金額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7 20:01:59
    有 2,005 人按讚

    依據媒體報導,翁茂鍾案中「由於捲入的司法官人數眾多,法官與檢察官都各逾50人,司法院訂下網開一面標準,如果沒有承審過翁案,那麼只要是與翁一起見面吃飯次數在5次以下,收襯衫在3件、補品3盒以下的,一律放過,不予調查,以免血流成河。」
     
    如果報導屬實,我想請問司法高層四個問題:
     
    一、涉案司法官收受禮物,有沒有單次超過三千元或一年超過一萬元的狀況?
     
    二、相關宴飲和收受禮物,有沒有應拒絕未拒絕,或應簽報未簽報的狀況?
     
    三、就算沒有職務上直接利害關係,司法官接受富商宴飲招待,是不是和司法官的身分、職務顯不相宜?
     
    四、前面三種狀況發生的話,有無違反「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這些問題,都涉及到2008年訂定發布的「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第2點第3款,對於公務員能夠收受的財物金額有明確的規定:「正常社交禮俗標準:指一般人社交往來,市價不超過新臺幣三千元者。但同一年度來自同一來源受贈財物以新臺幣一萬元為限。」
     
    第5點第1項也明定公務員受贈財物時的處理程序:
    「(一)與其職務有利害關係者所為之餽贈,除前點但書規定之情形外,應予拒絕或退還,並簽報其長官及知會政風機構;無法退還時,應於受贈之日起三日內,交政風機構處理。
     
    (二)除親屬或經常交往朋友外,與其無職務上利害關係者所為之餽贈,市價超過正常社交禮俗標準時,應於受贈之日起三日內,簽報其長官,必要時並知會政風機構。」
     
    規範第7點,更對飲宴應酬有嚴格的規定:
    「公務員不得參加與其職務有利害關係者之飲宴應酬。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因公務禮儀確有必要參加。
    (二)因民俗節慶公開舉辦之活動且邀請一般人參加。
    (三)屬長官對屬員之獎勵、慰勞。
    (四)因訂婚、結婚、生育、喬遷、就職、陞遷異動、退休、辭職、離職等所舉辦之活動,而未超過正常社交禮俗標準。
    公務員受邀之飲宴應酬,雖與其無職務上利害關係,而與其身分、職務顯不相宜者,仍應避免。」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其實標準非常清楚。面對一位曾經官司纏身、又長期以禮物宴飲攏絡司法官的富商,有沒有逾越標準,司法官心裡應該更加清楚。
     
    而如果富商意圖建立人脈、染指司法的「翁茂鍾標準」,變成最新的「正常社交禮俗標準」,除了逾越倫理規範、破壞平等原則之外,更等於為有心人士暗示出一條「交朋友的安全標準」。
     
    最後,我想提醒一下司法高層:司法不是不容質疑,而是司法自身的作為,必須做到讓人民無庸置疑。只有拿出法治國的態度,公平且嚴肅面對規範,才能有效維護司法尊嚴。

  • 公務禮儀金額 在 讀享周易刑事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8 22:22:25
    有 161 人按讚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311號判決】介紹

    📌爭點:

    貪污治罪條例之職務上收賄罪,行賄者與收賄者之間的「對價關係」應如何認定?

    📌判決理由:

    1、職務上收賄罪之可罰性

    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3款所定對於職務上之行為收受賄賂罪,須所收受之金錢、其他財物或利益,與公務員之職務權限,具有相當對價關係,始足當之。係各類型貪污犯罪中,最為典型及受重視之一種基本犯罪,所侵害的法益,學說上有謂公務員的廉潔義務,有稱公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有言人民對於公共事務公正、公平處理的信賴性,無非切入角度問題,其實只要侵害其一,即具有可罰性,故亦應由此理解,才能正確把握立法規範旨趣,並符合賄賂之負面評價語意。從而,賄賂與公務員身分、職權及公正處理事務之間,即須存在一定之對價關係,為本院向來對於本罪所採之見解。

    2、對價關係之認定關鍵:行為人間是否存在對價關係之認識?——可從收受之財物或利益等客觀價值觀之

    司法實務上,經由選舉產生之公職人員(包含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於所涉貪污案件,多有以選民服務或政治獻金做為辯解之情形,是其所收受之財物或獲取之利益,究竟性質上為賄賂或政治獻金,攸關行為人是否成立犯罪,而於被告具有訴訟上重大利益,審理事實之法院自當詳查、釐清、根究明白。前揭所謂職務上行為之對價關係,不僅應就職務行為之內容、經手人員之關係、財物或利益之種類與價額、交接之時間等客觀情形加以審酌,亦應審究相對合之雙方人員主觀上認識,更應從公務員所進行或完成職務行為之客觀結果(議事、問政,有超乎尋常之賣力表現或強烈動作)觀察,若已然侵害前述保護法益(一般情形,不須付費或正常禮儀酬酢、普通服務,於此卻違常情、失公平),益加可以反推,認定其先前在主觀上即具有可得推悉職權作為與賄賂間,存在著對價關係的認識。例如:交付者本於行賄之意思,以賄賂買通公務員,冀求對於職務範圍內踐履賄求對象之特定行為(含一定之積極作為或消極不作為),而公務員明知交付者係對於其職務上行為有所要求,明示或默許允為行賄者所冀求之職務上行為,進而收受,則其收受財物(或利益)與其職務上之行為,即具有對價關係;反之,交付者固然具有對於職務上行為而行賄之犯意,但於公務員收受所交付財物(或利益)之時,交付者並未要求,該公務員亦未明示或默許允為交付者所冀求之職務上特定行為,該公務員其後所為職務上之公正、公平、合情、合理行為,縱然客觀之結果符合交付者主觀之期待,因該公務員主觀上並非在踐履賄求對象之特定行為,二者間尚非可認即具有對價關係。

    以上二情,望似相互對立,但其實癥結在於「對價關係」之認識。既稱對價,自指相對互等的價值,縱然不免因個人而有主觀判斷問題,但無論如何,仍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細說之,倘該財物或利益價值,依照一般社會健全的通念,無非合乎社會日常之禮儀活動餽贈,例如普通水果、適合禮品、一般禮金、適當折扣等,尚難遽認該當於賄賂概念;若該財物價值或利益,符合政治獻金法之規範(此部分再詳見後述),既屬法所許可,自不成立犯罪;必須除此二例之外,方能課責,此亦刑法謙抑原則所採刑罰作為最後手段性之當然理解及運用。

    衡諸實際,此類案件,性質上為學理所稱「智慧型白領犯罪」之一種,除有自首、自白(含共犯「窩裡反」)情形外,證據經常晦隱、難得,是其一大特色。關於行為人主觀認識如何存在,通常可能無法以外部直接證據,證明其內心的意思活動,斯時,法院在欠缺直接證據之情況下,尚非不得綜合調查所得之各項間接、情況證據,本於社會常情及人性觀點,在客觀的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支配下,加以判斷。其若仍然無從為被告不利之認定,自當謹守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1項所揭無罪推定原則之誡命。如此,方能展現公平法院,我心如秤、毋枉毋縱的辦案基本態度,及法律人講證據、憑良心、求正義的當然本色,司法威信可以建立,人民信賴於是植基。從而,此類案件之科刑判決,對於行賄者與受賄者間,是否具有行求、期約、交付,或要求、期約、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之意思?該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究竟如何與公務員職務上行為存有對價關係?均應在事實內翔實記載,並於理由中具體析述明白,始足為論罪科刑之依據,以昭折服。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之主要原因:

    原判決理由欄內,既未說明係由何人向邱垂貞遊說、陳明所謂「倘協助推動修法,將會給予贊助金」,又無任何邱垂貞允諾為特定職務上之行為的具體說明及所憑證據;而關於邱茂雄如何知悉上情,又如何與邱垂貞有犯意聯絡部分,亦付之闕如。稽諸證人卓播儒於第一審證稱:「(辯護人問:86年11月間致送200萬元,後來由邱茂雄收受一事,是何人決定要這麼送?)五人小組跟徐慶松有開過會,大家都有同意。」、「(辯護人問:87年3月間致送150萬元,後來由邱茂雄收受一事,是誰決定要送這筆錢?)應該也是五人小組決定的。」、「(辯護人問:金額是如何決定?)金額是討論後決定的。」、「(辯護人問:當時檢方問:送錢給立法委員金額是何人決定?送錢金額多寡的標準為何?你回答:原則上是我們五人推動小組決定的,根據委員的經濟能力,這是最主要的考量等語,是否正確?)是。」(見第一審卷三第234頁反面至第236頁反面)。果爾,則關於是否給錢?金額多寡?何時給?都是中藥商全聯會片面、主動、逐一決定,似與原判決認定係「雙方」於「85年10月間起至86年5月24日前之『某日』」達成賄賂意思合致之認定,不完全相同,致上訴意旨得以指摘。既攸關賄賂意思合致之認定,自應詳查、慎酌,並充分說明。

    再者,原判決犯罪事實欄四、①至③皆認定:邱茂雄基於前開與邱垂貞共同收受賄賂之概括犯意,前往邱秋成住處取款並轉知邱垂貞(原判決第4頁第4至17行)。然而原判決理由欄乙、一、㈢祇記載:邱茂雄於收取邱秋成轉交卓播儒交付上述3筆款項,確有轉知邱垂貞,並以邱茂雄94年5月4日之偵訊證詞為依據(原判決第16頁至第19頁)。然所引用之前開證詞,邱茂雄或謂於「選舉後」才告知邱垂貞,或稱「遇到邱垂貞時即告知」,但無論何者,皆僅止於告知邱垂貞有收到「寄付」(台語,意指捐輸、餽贈),則邱茂雄與邱垂貞究竟如何為收賄之犯意聯絡?具體內容為何?前開說明尚欠充分。尤其,本院前次(105年度台上字第456號)判決發回意旨,業已指出:依前審判決理由之記載,被告因徐慶松等之「遊說、請託」予以「允諾或期約」,而為職務上行為及收受賄款。但該「遊說、請託」,是否同時有「允諾或期約」賄款行為?該「允諾或期約」究係何時以何方式為之?有何證據可供證明?否則如何據認被告於事實所載之全部行為,皆係因「允諾或期約」賄款所致,且均屬其職務上之行為?同未於事實詳予載明;徐慶松等如何、何時「允諾或期約」賄款,復未於理由內說明其論斷之依據,有判決不載理由之違背法令等旨(見上開判決第8頁第9至17行)。原判決就此發回意旨所指,仍未翔實說明,致原有瑕疵依然存在;退一步言,如有可以自後反推先前之各種間接證據存在,允宜適當載敘,以昭折服。

  • 公務禮儀金額 在 宋雨蓁 《 Nikar. Falong 》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6-15 11:32:43
    有 13 人按讚


    【小菜芋圓人生之八:值得勉勵的公務員們】

    今年初在臉書上po了一則新店工安意外的消息,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解剖驗屍等待和多次協調,
    終於在近日有了好的結局。
    陪同家屬與工地方談判的結果,
    獲得了比家屬預期高許多的賠償金額。
    人死不能復生,但這筆錢至少能夠安頓遺屬,
    讓他們的家庭經濟不受太大影響,
    慢慢將生活拉回原本的軌道,
    也稍許撫慰家屬的悲慟心情。

    當時小芋圓曾經氣憤大罵市府單位行政怠惰,
    但經過深入了解,也讓相關單位進行說明,
    發現事實並不像初到現場時聽聞旁人描述的那樣。
    因為在場關心的家屬眾多,在那等待復工的工人也很多,
    傳達的資訊相當零亂破碎,與事實不太相符,
    但我明白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關心也很心急所致。

    感謝派出所員警協助搜尋失蹤人口,
    雖然奉公守法的他們,為了尊重工地方的私有權,
    第一時間沒有立即進入搜救,
    不過所長也盡力聯絡工地主任協調進入搜查,
    陪同家屬逐層搜索直到家屬放棄為止。
    小芋員肯定警方的努力及配合,
    但還是需要提醒基層員警,
    在面對焦燥急切又不懂行政程序的家屬,
    多一些耐心和同理心是必要的。
    警察局對於基層的教育仍有進步空間,
    人民保姆在服務民眾時該有的態度和禮儀都必需兼顧。

    特別感謝勞工局派委任律師陪同與家屬協調,
    雖然這個工地的管轄權責在中央,
    但勞工局仍盡最大的努力,提供專業勞工法律知識,
    為了爭取弱勢勞工的最大權益不遺餘力。
    新北市仍有許多勞工遭受不平等待遇,
    未來期待能繼續與勞工局合作,共同為弱勢勞工爭取福祉。

    在這裡,小芋圓雨蓁也必需為基層公務員說句「公道話」,
    行政機關的確有一些懶惰散漫、投機取巧的害群之馬,
    不斷地破壞公務員的整體形象,
    這也是雨蓁需要努力監督的地方;
    但那不等於所有的公務員都是如此,
    事實上還是有很多恪遵本分,盡忠職守的公務員。

    這次工安事件能夠圓滿落幕,
    除了團隊辦公室的助理和主任四處奔波、找尋協助,
    再來就是這些分散在原民局、勞工局、警察局、社會局…等,
    兢兢業業做事的公務員共同努力,
    他們真的值得我們說聲感謝並給予掌聲。

    最後,要感謝天主的護佑,
    賜予眾人智慧和勇氣,
    讓一切都很順利,協商圓滿達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