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共行政學系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共行政學系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共行政學系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共行政學系薪水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洪雪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用的」科系,大學畢業沒出路,再拿個碩士會更有利﹖﹞ 現在是下學期,大三學生多半都在考慮大四時要不要考研究所,問題來了,有些科系在讀大學時就已經覺得對就業「沒用」,那麼還要不要繼續攻讀研究所,是一個令人掙扎不已的問題。 2016年5月,新聞報導輔大哲學系今年轉出57人,相當於一個班級人...

  • 公共行政學系薪水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25 20:00:01
    有 266 人按讚


    ﹝「沒用的」科系,大學畢業沒出路,再拿個碩士會更有利﹖﹞

    現在是下學期,大三學生多半都在考慮大四時要不要考研究所,問題來了,有些科系在讀大學時就已經覺得對就業「沒用」,那麼還要不要繼續攻讀研究所,是一個令人掙扎不已的問題。

    2016年5月,新聞報導輔大哲學系今年轉出57人,相當於一個班級人數,史上最高!尤煌傑教授很感嘆,認為轉系生利用哲學系作為跳板,進入輔大,目的是轉進其他系,這樣的申請入學是天大的詐騙案!前氣象主播李富城卻回應,學生轉系轉得對,因為哲學系未來前途無光。

    迥異的觀點,引起網路上熱議,在在突顯一個簡單的問題:「念大學是幹嘛用的?」

    可惜,在選科系時,多數人根本不思考這個問題,輔大這個案例就是遵循選校不選系的規則,依照分數落點填志願。結果,依據人力銀行的調查,高達52%的大學畢業生對自己選的科系表示後悔,半數在大學時就覺得上了賊船,半數直到畢業後求職碰壁才懊悔莫及,紛紛抱怨:「這個科系,無三小路用!」

    結果,台灣的就學與就業,出現了以下5個扭曲的現象:

    扭曲的現象-1:沒用的科系,還要念到研究所?

    荒謬的是,即使念的科系無用,很多人不只念完四年大學,還要再念兩年研究所,總共六年!他們有個觀念,以為科系沒用,便想用學歷補足,真是錯上加錯!

    「現在大學生滿街都是,不再拿個碩士學歷,會缺乏競爭力。」

    碰到有這種想法的人,我一概勸退,鼓勵趁早就業,學得一技之長,擁有工作經歷。事實上,念沒用科系,碩士學歷反而是求職障礙。很多人頂著碩士光環,在求職不斷被拒之後,乾脆隱藏碩士學歷,求的是雇主可以安心錄用,從低階做起。

    扭曲的現象-2:主修沒用,就念輔系

    我曾經面試一位求職者,念公共行政系,告訴我這個系的目的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我很不解,追問他,如果考不上公務員,還有什麼用?

    「沒用啊!所以我修了法律輔系,用法律輔系找工作。」

    真是奇怪!為什麼要念一個沒用的科系,再念一個輔系補足?而且畢竟是輔系,競爭力上比不上法律系學生,加上法律人才過剩,最後他靠優異的英文能力,在國外當導遊,帶旅行團謀生。所以,念輔系不過是求得心安罷了。

    扭曲的現象-3:熱門科系,數十年不變

    台灣的科系排行,數十年來變化不大,都是根據「過去經驗」推演而來。傳統上大家都以為念工科才能衣食無憂,念醫科才能賺高薪,一位留美數學博士說,他從小喜歡數學,分數可以上第一志願電機系,但是他選擇數學系攻讀,四年期間過得很吃鱉,親友無不擔心的探問:

    「念數學系,將來要做什麼?」

    「當數學老師嗎?那麼,你有補修教育學分嗎?」

    拿到博士學位時,正好碰到大數據時代來臨,還沒申請教職,就被國內企業搶走,薪水高到讓他自己也嚇一大跳。

    這不是特例,數學背景一直以來在全世界都非常吃香。2014年,美國人力資源網Career Cast公布一項職業報告,指出數學專才最容易找到高薪工作,2022年前還會增加23%職缺,包括華爾街金融業、能源企業、科技實驗室及大學都需要數學人才,平均年薪305萬元台幣。所以,科系有用與否,不是光聽親友說了算,或社會上的人云亦云,還必須查證資料。

    扭曲的現象-4:沒用的科系,也是有用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很多科系看似無用,卻是無用之用,對我們社會的文化、美感、觀念等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效果,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這種「無用之用」論點,常常會聽到,因此在選填大學志願時,少有人會問大學是念來幹嘛用的?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只有1/6的高中生會考量到銜接未來就業。浪漫歸浪漫,理想歸理想,我仍然要務實的說出內心話~~

    對於多數人來說,念大學是短短四年,未來職涯是長長數十年,謀一份差事,圖一碗飯的溫飽,找到可以發揮的舞台,有一個在天地之間立足的定位,仍然至關重要。相反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斷求職碰壁或長期失業,對一個人的打擊不輸於親人過世。所以,念一個有用的科系,讓自己在畢業後能快速接軌社會,人人都要正視它的重要性。

    扭曲的現象-5:沒人探究「念大學要幹嘛用?」

    多年前,我在台南包一輛計程車,老司機的兒子高職畢業,40歲開一個大工廠,常常要面試新人,有一次老司機聽到有一個碩士來應徵,兒子並未錄用,老司機覺得奇怪,便問兒子原因。

    「我不是找做學問的人,是找會做事的人,」兒子老闆解釋後,嘆了一口氣說:「大學不教做事,這些學生怎麼找事?」

    兒子老闆講的話很淺白,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多念四年大學,不是讓人更容易找到合適工作,讓生活過得更美好,要不然大學設那麼多是要幹嘛用的?

    讀書,可以是一件很純粹﹑很享受的事;讀大學,也未必一定要和就業掛勾。但是對於讀大學等於好前途的人來說,就必須慎重地去選擇有利於就業的科系。不過一旦讀到「沒用科系」,也不必擔心害怕,再縮回學校多讀兩年研究所,還不如勇往直前跨進社會,及早接受現實考驗,及早磨練出一招半式,掌握時間,站穩腳步。

    *** ***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圖取材自:每日頭條

  • 公共行政學系薪水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9-23 19:11:08
    有 365 人按讚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可能中醫藥相關人士才比較體會的辛酸戰場
    因為這串下面的回應太經典了,故轉之


    民國103年,在環境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全面實施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新任主委黃林煌


    親。自。在這串下面回應!
    大家自己去看

    ---------------------------

    這是個比較艱難小眾的議題,簡單說明一下


    各校中醫系(單主修7年,雙主修8年)或學士後中醫系(5年)


    中西醫見習(clerk)實習(intern)完畢之後

    然後,畢業後

    再然後,考取高考執照後

    一。定。要。在特定醫療院所訓練滿兩年
    才。可。以。自己出去開業

    好其實講到這裡ok,主管機關想培養醫師,增進民眾健康,改動政策
    還算有道理,是吧?

    落實的好,我可以接受這樣的邏輯


    但是,當年(民國103年前後)是在整個台灣中醫界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政策全面上路。(現在也準備好了嗎,嗯?)

    中醫師受不了,醫院受不了,整個環境都受不了。

    ---------------------------

    (1)訓練的容額不足 (到今天都還不足)


    畢業學生不到一半(兩年47.8%)的人有地方可以訓練。
    剩下一半?抱歉回家洗洗睡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另外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2)訓練的內容呢?


    這個我開放大家補充,我沒有親身經歷的東西我習慣不說。但是應該會很精彩。


    不想具名的又信得過學姊的,歡迎大家匿名投稿給我
    我PO。



    (3)訓練的費用呢?

    各訓練單每一個都在該說不夠不夠沒辦法接多


    一個醫院該,我會想是不是該醫院問題。
    三個醫院+診所該,我在想是不是有區域性的問題

    但是所有醫院和能接想接這制度的診所都在這樣該,嗯?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目前編列106年度醫發基金的經費分配,中醫負責醫師訓練總經費計4,053萬6千元,但牙醫PGY總經費計8,941萬7千元, 兩者訓練總經費差距竟高達4,888萬元,再對照104學年度中醫學系與牙醫學系之招生人數,中醫招生數約365名,牙醫約371名,兩類醫科招生人數相當,二者本應擁有相近之補助總經費,不應出現如此不合理之差別處遇。

    (略)


    對此醫事司回應,因為資源不夠,所以有些醫院只能收一兩位的中醫師名額,怕做賠本生意』


    啊主委你不是在這串裡面說你爭取很多錢?

    也許是啦

    但是上面新聞數字都算出來的巨大差異如果存在


    那。請。問。當。年。幹。嘛。硬。幹?

    98年前後就在提大家都知道,也有時間表,是,大家都知道

    但是事實擺在眼前,請問這樣的政策是不能暫緩實施?


    平常太多這種案例了吧w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

    『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只要我黃林煌在!負責醫103一定上路!!!』
    學弟妹如此轉述當年的公聽會

    喝酒去

    ------ 延伸閱讀 -----------

    由在校學弟妹做的 人蔘只比當歸長一點

    敲碗下一集啦!!!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中)】
    https://ppt.cc/f9IhBx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上)】
    https://ppt.cc/fD7wrx

    [回答競爭力與不爭氣]

    中醫有許多不言說的知識(tacit knowledge),確實需要師徒相承。事實上西醫也是一樣。或者說,任何學問都有這種需要前者提攜後者,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方式。

    但明師難尋,高徒難求。學院提供的是書本知識,多數學生都明白這些紙上學問遠遠不夠,因此無不上山下海,自行束脩,其實都非常努力。我認為目前的學生素質大大優於過去整體平均。現在既然特考已走入歷史,如何制度性培養新一代中醫師是很重要的問題。

    後中競爭激烈,大家進入學校後無不是積極學習、四處跟診 。可是面對這些積極向學,且是中醫師主力的群體,他們遇到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首先,因PGY而無法取得開業資格。即便受僱,薪水也不斷下降,又面臨中醫系一家一家開、人數年年爆長,對醫療要求日多的消費者與政府,所有開業成本都高於過去。優於平均值的群體,得到更惡劣的環境,這完全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造成的。事實上,現在需要的努力比以前還要多。

    如何從制度面來改善環境,從群體的角度來改變,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也許我的醫術普通,但中醫環境的問題方方面面都要有人下去做,才能造福群體。 西醫過去也是比誰藝高膽大,快刀斬足快手拔牙,但因公共衛生的群體概念引入與合作,改變西醫的整體結構。中醫與公衛並不互斥,我們可以借用公衛概念,開始從整體角度來看如何改革,讓有興趣與天份的學生可以尋得明師,讓專業可學習可累積可精進,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 公共行政學系薪水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5-19 13:30:00
    有 79 人按讚


    【有身子的人2】

    這張圖片裡的問題,在小花媽找海外工作時,成為一定會被問到的話題。

    因為小花媽是讀人文社會科學系的,對於這類問題的敏感度很高。但因為是求職,所以總是回答的模模糊糊帶點諷刺。

    小花媽的回答大概是這樣的:

    我沒有打算結婚,因為我這輩子的志向是當姑姑。當姑姑很好,不用照顧小孩,想玩小孩去找兄弟姐妹就好。買點禮物就可以被姪子姪女記得,以後說不定還有被孝順的可能。

    小花媽覺得自己的回答超嗆的,結果每個老闆都說:
    很好啊,幫忙照顧兄弟姊妹的小孩很好。

    或是:
    如果你說你要結婚生子,我們可能就要考慮了。畢竟是出國工作,這樣我們栽培你會浪費。

    還有:
    因為你已經快30歲了,可能要思考有沒有家庭,我們也要思考你會不會為了家庭離開工作。

    -------------------------------------------------------------------------------------

    從這點來看,可以看得出來女性在求職上,特別是向外發展中,總是需要放棄更多。即使跟老闆再三證明自己並不會因為婚姻放棄什麼,但總是被預設會有可能放棄什麼。承繼著上次關於越南到處都有孕婦的話題,小花媽想談談台灣的生育率與政府計畫。

    台灣生育率已是全球最低,甚至在2014年已經沒有人口紅利。為此,政府也積極推廣相關的生育計畫,舉凡補助不孕症或是提供生育獎勵等等。然而,為何年輕人不願生小孩,最主要的原因不用學者調查,大家都知道,就是低薪化導致對未來不敢想像。

    因為薪水太低,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因為不婚不生,可能才能攢下一點退休金以及照顧父母。但不生,卻會導致納稅人口的急遽減少。人口不斷老化,公共福利支出必定增加。然而,能夠填補稅金的人口卻不復存在,如此循環,更加惡化財政處境。

    治本的方法,就是增加生育率。
    要增加生育率,就必須要提供年輕人一個「敢生」的環境。「想生」或許是個人因素,但「敢生」一定是社會問題。
    隨著國家發展,每一位國民的素質與成本必定日益增加。因為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健全安心成長,因此要想提高生育率至每個家庭生個三四胎大概是不可能。但是,即便只有一胎兩胎,也能夠健全國家的財政體制。

    一個「敢生」的環境,必定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老有所終,意指長照機制必定要完善。
    幼有所長,意指托育、照顧體制必定要健全。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意指國家對於身障政策要有所規劃。

    這樣,當壯有所用時,她/他不用擔心自己家中的老人、小孩或是身障親人。準時上下班,回家享受親情,這樣誰不敢生小孩呢?

    小花媽認為,要增加生育率首先就是提供一個敢生的環境。
    政府必須落實孕婦各項醫療檢查減免或免費,預防相關嬰幼兒疾病。加強公共托育制度以及落實勞檢,讓女性不會因為懷孕而失去工作。此外,讓家長能夠輪流請帶薪育嬰假,健全家庭發展。同時讓教育所需成本降低,由國家承擔養育責任。同時,提升台灣的薪資水平,讓人民敢生也能養,並且可以提高納稅額度。

    或許有人會嗤笑說:「什麼都叫國家出,我又不生甘我屁事」

    但事實上,國家從一個人民出生照顧他到高中畢業,所花費不過18年的成本。但以現在的退休年齡65歲來說,人民工作納稅的時間遠遠超過被養育的時間。

    若國家不再從根本上去解決低薪化所造成的各項問題,不再去完善長照與托育制度,那麼,台灣即使將觸角伸入全世界,也無法吸引各國的人才來深根台灣,無法阻止勞動力持續出走,無法改善台灣日益崩壞的財政狀況。

    好了,說了那麼多,只是小花媽非常羨慕越南處處都是孕婦。有人生育,就代表國家能夠持續擁有勞動力,有無限的發展可能。希望未來有一天,小花媽也能看著台灣處處有孕婦,所有年輕人對於生育只有不想生或是想生幾胎的想法,而不是處處計算生育以及養育的成本,最終嘆氣不敢生。

    資料引用:事件地平線(goo.gl/wvF8IB)

    S:在台灣面試工作的女性,需多人都被「關心」過是不是單身、有沒有要生小孩。

    事實就是,社會以保護為名、行歧視之實,影響女性就業、追尋個人職業生涯的機會。

    以政府2014年的資料為例,婚前有工作之已婚女性有2成7曾因結婚離職;生育第一胎前有工作者有2成1曾因生育而離職。
    (資料來源:http://bit.ly/2eLslZN)

    勞動部你好意思!!!!!這就是少子化的原罪啊!!!
    還是說少子化是衛服部問題,勞動部只要捍衛資方權益就好?

    ======================
    拚生育率!立委提案延長產假 勞動部反對:已符合國際標準
    http://bit.ly/2r7ZbLg
    .
    母親節的政治改革:無酬勞動與照顧貧窮化
    http://bit.ly/2pAZTkd
    全職媽媽為了照顧家庭並且權衡家庭經濟的需求,沒有進到職場中,成為可能的照顧貧窮人口。報告中也針對勞動參與率的部分作出統計,行政院統計的已婚女性中,婚前有工作者比例高達八成(83.39%),婚後仍在職者則大幅降低到五成(55.93%),婚前的工作年資平均為5年6個月,婚前有工作者在婚後的離職率高達26.81%(相當於每四位人妻就有一位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