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公共行政學系在幹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公共行政學系在幹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公共行政學系在幹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公共行政學系在幹嘛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洪雪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用的」科系,大學畢業沒出路,再拿個碩士會更有利﹖﹞ 現在是下學期,大三學生多半都在考慮大四時要不要考研究所,問題來了,有些科系在讀大學時就已經覺得對就業「沒用」,那麼還要不要繼續攻讀研究所,是一個令人掙扎不已的問題。 2016年5月,新聞報導輔大哲學系今年轉出57人,相當於一個班級人...

  • 公共行政學系在幹嘛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25 20:00:01
    有 266 人按讚


    ﹝「沒用的」科系,大學畢業沒出路,再拿個碩士會更有利﹖﹞

    現在是下學期,大三學生多半都在考慮大四時要不要考研究所,問題來了,有些科系在讀大學時就已經覺得對就業「沒用」,那麼還要不要繼續攻讀研究所,是一個令人掙扎不已的問題。

    2016年5月,新聞報導輔大哲學系今年轉出57人,相當於一個班級人數,史上最高!尤煌傑教授很感嘆,認為轉系生利用哲學系作為跳板,進入輔大,目的是轉進其他系,這樣的申請入學是天大的詐騙案!前氣象主播李富城卻回應,學生轉系轉得對,因為哲學系未來前途無光。

    迥異的觀點,引起網路上熱議,在在突顯一個簡單的問題:「念大學是幹嘛用的?」

    可惜,在選科系時,多數人根本不思考這個問題,輔大這個案例就是遵循選校不選系的規則,依照分數落點填志願。結果,依據人力銀行的調查,高達52%的大學畢業生對自己選的科系表示後悔,半數在大學時就覺得上了賊船,半數直到畢業後求職碰壁才懊悔莫及,紛紛抱怨:「這個科系,無三小路用!」

    結果,台灣的就學與就業,出現了以下5個扭曲的現象:

    扭曲的現象-1:沒用的科系,還要念到研究所?

    荒謬的是,即使念的科系無用,很多人不只念完四年大學,還要再念兩年研究所,總共六年!他們有個觀念,以為科系沒用,便想用學歷補足,真是錯上加錯!

    「現在大學生滿街都是,不再拿個碩士學歷,會缺乏競爭力。」

    碰到有這種想法的人,我一概勸退,鼓勵趁早就業,學得一技之長,擁有工作經歷。事實上,念沒用科系,碩士學歷反而是求職障礙。很多人頂著碩士光環,在求職不斷被拒之後,乾脆隱藏碩士學歷,求的是雇主可以安心錄用,從低階做起。

    扭曲的現象-2:主修沒用,就念輔系

    我曾經面試一位求職者,念公共行政系,告訴我這個系的目的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我很不解,追問他,如果考不上公務員,還有什麼用?

    「沒用啊!所以我修了法律輔系,用法律輔系找工作。」

    真是奇怪!為什麼要念一個沒用的科系,再念一個輔系補足?而且畢竟是輔系,競爭力上比不上法律系學生,加上法律人才過剩,最後他靠優異的英文能力,在國外當導遊,帶旅行團謀生。所以,念輔系不過是求得心安罷了。

    扭曲的現象-3:熱門科系,數十年不變

    台灣的科系排行,數十年來變化不大,都是根據「過去經驗」推演而來。傳統上大家都以為念工科才能衣食無憂,念醫科才能賺高薪,一位留美數學博士說,他從小喜歡數學,分數可以上第一志願電機系,但是他選擇數學系攻讀,四年期間過得很吃鱉,親友無不擔心的探問:

    「念數學系,將來要做什麼?」

    「當數學老師嗎?那麼,你有補修教育學分嗎?」

    拿到博士學位時,正好碰到大數據時代來臨,還沒申請教職,就被國內企業搶走,薪水高到讓他自己也嚇一大跳。

    這不是特例,數學背景一直以來在全世界都非常吃香。2014年,美國人力資源網Career Cast公布一項職業報告,指出數學專才最容易找到高薪工作,2022年前還會增加23%職缺,包括華爾街金融業、能源企業、科技實驗室及大學都需要數學人才,平均年薪305萬元台幣。所以,科系有用與否,不是光聽親友說了算,或社會上的人云亦云,還必須查證資料。

    扭曲的現象-4:沒用的科系,也是有用

    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很多科系看似無用,卻是無用之用,對我們社會的文化、美感、觀念等都會帶來潛移默化的效果,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

    這種「無用之用」論點,常常會聽到,因此在選填大學志願時,少有人會問大學是念來幹嘛用的?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只有1/6的高中生會考量到銜接未來就業。浪漫歸浪漫,理想歸理想,我仍然要務實的說出內心話~~

    對於多數人來說,念大學是短短四年,未來職涯是長長數十年,謀一份差事,圖一碗飯的溫飽,找到可以發揮的舞台,有一個在天地之間立足的定位,仍然至關重要。相反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斷求職碰壁或長期失業,對一個人的打擊不輸於親人過世。所以,念一個有用的科系,讓自己在畢業後能快速接軌社會,人人都要正視它的重要性。

    扭曲的現象-5:沒人探究「念大學要幹嘛用?」

    多年前,我在台南包一輛計程車,老司機的兒子高職畢業,40歲開一個大工廠,常常要面試新人,有一次老司機聽到有一個碩士來應徵,兒子並未錄用,老司機覺得奇怪,便問兒子原因。

    「我不是找做學問的人,是找會做事的人,」兒子老闆解釋後,嘆了一口氣說:「大學不教做事,這些學生怎麼找事?」

    兒子老闆講的話很淺白,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多念四年大學,不是讓人更容易找到合適工作,讓生活過得更美好,要不然大學設那麼多是要幹嘛用的?

    讀書,可以是一件很純粹﹑很享受的事;讀大學,也未必一定要和就業掛勾。但是對於讀大學等於好前途的人來說,就必須慎重地去選擇有利於就業的科系。不過一旦讀到「沒用科系」,也不必擔心害怕,再縮回學校多讀兩年研究所,還不如勇往直前跨進社會,及早接受現實考驗,及早磨練出一招半式,掌握時間,站穩腳步。

    *** ***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電子書獨家>樂天KOBO:https://goo.gl/GLKKXs

    圖取材自:每日頭條

  • 公共行政學系在幹嘛 在 城市浪人City Wander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0-13 20:00:01
    有 48 人按讚


    【今天的喃喃是…】有那麼多人在寂寞,就沒有人寂寞

    平日的我們,庸庸碌碌地忙著,忙著忙著,很容易忘了慢下來;
    假日的我們,終於有自己的時間,慢者慢著,竟然開始有點不習慣。
    會不會是因為,我們總是「一個人」?

    * * *
    真正開始意識到孤獨真的存在,是自己正式從家裡搬出來後才慢慢體會到的。

    從搬出家裡的第一個暑假開始,我便把自己的時間安排與效益極大化,除了工作與學習的平衡外,我也開始走在夢想的路徑上;話說得好聽,但學期的開始,真正的煎熬也伴隨而來。

    平日的自己,沒有一天的哪個時段是有空的,甚至無法好好吃一頓飯,更遑論同學間簡單的問候;常常不是很早就是很晚才能偶而在研究室走廊遇見一同熬夜的同學,所以一天下來,自己說話的次數與頻率幾乎為零。

    好不容易熬到可以把自己關起來的假日,不是在租屋處看看閒書,就是在前往研究室的路上,逼自己面對老師們交代的事務和想辦法獲得寫論文的靈感;因為只有假日是我自己可以彈性安排的時間,想自己「一個人」的程度是相對重的。

    反省自己從平日到假日的生活模式與樣貌,我發現自己常常都是「一個人」。而最極致的「一個人」,是滑了半天手機,有無盡的話語在唇邊蠢蠢欲動,卻還是找不到一個懂自己的人可以對話。

    那瞬間,我疑惑。也許全世界的人都是這樣,尤其在現今網路發達的世紀,線上是一群人,線下我們還是一個人。
    但真的是這樣嗎?

    為了驗證與突破自己都是「一個人」的境況,我自創了一個小任務:一個人在外用餐要內用,若有是一個人跟自己併桌,要學著用陌生人感到安心與舒適的話題或語氣與他攀談。

    在某次一個人吃晚餐的時間點,就這麼剛好機會來了。
    「你是本地人嗎?」(先前有聽他在講手機,口音有點不一樣,才這麼問)
    「蛤?」
    「你還是學生嗎?」(他穿著NPUST的運動衣)
    「痾…保密。」
    到此,很明顯感覺到對方超級有防衛心;但能理解,畢竟彼此不認識,理你幹嘛;不過其實是自己的問法太過直接,而且並沒有先坦蕩蕩地表明身份,所以我就「從他運動衣上的字樣吸引我的目光為話題」再來一遍。
    「你應該覺得我跟你這樣一位陌生人講話很奇怪吧?。不過因為我們學校的英文名簡稱是NTPU,而你的是NPU,我以為我們同校,想說世界什麼時候小成這樣,可以在異地到同一間牛肉麵店同一桌點一樣的牛肉麵,哈哈!」
    「所以你是學生?」
    「對,我現在是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所碩二。那你呢?」
    「我是馬來西亞人,來台灣念書,目前是台藝大書畫藝術學系。」
    後來,我們交換了臉書、手機號碼,拍了照,成了朋友。

    林宥嘉有一首歌叫做「感同身受」,有一句經典歌詞是「有那麼多人在寂寞,就沒有人寂寞」。仔細想想,其實現實真的就是如此,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其他人也都是「一個人」,所以其實我們都是「一個人」。

    幾米《向左走向右走》繪本的經典對白:「人生總有許多巧合,兩條平行線也可能有交會的一天」。也許有天當寂寞的一個人與另一個也感到寂寞的人遇見彼此,就沒有人會感到寂寞了,就好比我和那位馬來西亞同學一樣。

    你感到寂寞了嗎?快去找另一個也覺得寂寞的人「共享寂寞」吧!

    * * *
    👉你也可以這樣想像愛:https://www.citywanderer.org/cwc/2017CWC
    👉想看更多任務故事:http://www.citywanderer.org/stories
    👉想搶先收到更多城市浪人的資訊:http://pics.ee/IWantToKnowMoreAboutCW
    #城市浪人喃喃事
    #每週五更新
    #冒險挑戰
    #寂寞共享

  • 公共行政學系在幹嘛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9-23 19:11:08
    有 365 人按讚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可能中醫藥相關人士才比較體會的辛酸戰場
    因為這串下面的回應太經典了,故轉之


    民國103年,在環境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全面實施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新任主委黃林煌


    親。自。在這串下面回應!
    大家自己去看

    ---------------------------

    這是個比較艱難小眾的議題,簡單說明一下


    各校中醫系(單主修7年,雙主修8年)或學士後中醫系(5年)


    中西醫見習(clerk)實習(intern)完畢之後

    然後,畢業後

    再然後,考取高考執照後

    一。定。要。在特定醫療院所訓練滿兩年
    才。可。以。自己出去開業

    好其實講到這裡ok,主管機關想培養醫師,增進民眾健康,改動政策
    還算有道理,是吧?

    落實的好,我可以接受這樣的邏輯


    但是,當年(民國103年前後)是在整個台灣中醫界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政策全面上路。(現在也準備好了嗎,嗯?)

    中醫師受不了,醫院受不了,整個環境都受不了。

    ---------------------------

    (1)訓練的容額不足 (到今天都還不足)


    畢業學生不到一半(兩年47.8%)的人有地方可以訓練。
    剩下一半?抱歉回家洗洗睡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另外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2)訓練的內容呢?


    這個我開放大家補充,我沒有親身經歷的東西我習慣不說。但是應該會很精彩。


    不想具名的又信得過學姊的,歡迎大家匿名投稿給我
    我PO。



    (3)訓練的費用呢?

    各訓練單每一個都在該說不夠不夠沒辦法接多


    一個醫院該,我會想是不是該醫院問題。
    三個醫院+診所該,我在想是不是有區域性的問題

    但是所有醫院和能接想接這制度的診所都在這樣該,嗯?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目前編列106年度醫發基金的經費分配,中醫負責醫師訓練總經費計4,053萬6千元,但牙醫PGY總經費計8,941萬7千元, 兩者訓練總經費差距竟高達4,888萬元,再對照104學年度中醫學系與牙醫學系之招生人數,中醫招生數約365名,牙醫約371名,兩類醫科招生人數相當,二者本應擁有相近之補助總經費,不應出現如此不合理之差別處遇。

    (略)


    對此醫事司回應,因為資源不夠,所以有些醫院只能收一兩位的中醫師名額,怕做賠本生意』


    啊主委你不是在這串裡面說你爭取很多錢?

    也許是啦

    但是上面新聞數字都算出來的巨大差異如果存在


    那。請。問。當。年。幹。嘛。硬。幹?

    98年前後就在提大家都知道,也有時間表,是,大家都知道

    但是事實擺在眼前,請問這樣的政策是不能暫緩實施?


    平常太多這種案例了吧w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

    『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只要我黃林煌在!負責醫103一定上路!!!』
    學弟妹如此轉述當年的公聽會

    喝酒去

    ------ 延伸閱讀 -----------

    由在校學弟妹做的 人蔘只比當歸長一點

    敲碗下一集啦!!!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中)】
    https://ppt.cc/f9IhBx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上)】
    https://ppt.cc/fD7wrx

    [回答競爭力與不爭氣]

    中醫有許多不言說的知識(tacit knowledge),確實需要師徒相承。事實上西醫也是一樣。或者說,任何學問都有這種需要前者提攜後者,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方式。

    但明師難尋,高徒難求。學院提供的是書本知識,多數學生都明白這些紙上學問遠遠不夠,因此無不上山下海,自行束脩,其實都非常努力。我認為目前的學生素質大大優於過去整體平均。現在既然特考已走入歷史,如何制度性培養新一代中醫師是很重要的問題。

    後中競爭激烈,大家進入學校後無不是積極學習、四處跟診 。可是面對這些積極向學,且是中醫師主力的群體,他們遇到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首先,因PGY而無法取得開業資格。即便受僱,薪水也不斷下降,又面臨中醫系一家一家開、人數年年爆長,對醫療要求日多的消費者與政府,所有開業成本都高於過去。優於平均值的群體,得到更惡劣的環境,這完全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造成的。事實上,現在需要的努力比以前還要多。

    如何從制度面來改善環境,從群體的角度來改變,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也許我的醫術普通,但中醫環境的問題方方面面都要有人下去做,才能造福群體。 西醫過去也是比誰藝高膽大,快刀斬足快手拔牙,但因公共衛生的群體概念引入與合作,改變西醫的整體結構。中醫與公衛並不互斥,我們可以借用公衛概念,開始從整體角度來看如何改革,讓有興趣與天份的學生可以尋得明師,讓專業可學習可累積可精進,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