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產品中有27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翻譯能夠為不同文化與語言帶來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全球化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加快,有許多本來比較不容易在其他文化中看到的異文化飲食也逐漸變得常見。因此,有些菜餚的命名是帶有原生文化以及語言脈絡的邏輯,就會對翻譯成其他語言形成挑戰。一般來說,翻譯可以用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這道菜餚的內容來協助消費者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推動下,台灣企業向海外投資佈局,語言相通、文化相近的中國大陸自然成為許多台商前往投資的目標。從早期低廉的人力成本,到近來消費市場的超大量體,即使兩岸情勢尚未明朗,台灣人赴中國大陸工作仍佔海外工作人數的一半以上。 然而,從 1990 到現在,台商這三十年來在中國大陸的處境也有很顯...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6 10:33:34

恭喜台灣首位台越混血總統當選! 這是十年後或二十年後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聊聊「文化智商」 先介紹一個美國著名的心理實驗 叫「克拉克娃娃實驗」 利用娃娃來研究孩童自我認知與種族關係 找來3-7歲的黑人兒童 把兩個模樣相同 但膚色ㄧ黑一白的娃娃 放在他們面前提問做選擇 :哪一個娃娃...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1:02:09

《現代生活與血汗勞工—瞭解新疆棉》  本文編輯|張豐溢、吳佳佑 本文審查|陳智怡、魏翌涵  ❙ 封面照片為在新疆棉海之中的農民。來自路透社(Reuters)。  ❙ 前言-新疆棉爭議  2020年下旬,總部位於瑞士的良好棉花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12:41

【新聞回顧】 古著文化 推動永續時尚 在當前全球化的社會下,台灣近年興起一陣「古著風潮」。販賣古著服飾的商家林立,穿著此風格的民眾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對古著有不同的看法及詮釋方式,而古著為何能在現今成為年輕人中重要的穿搭樣式,背後的因素與古著獨特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 ▪️見證時代背景 「古著」...

  •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9 17:10:30
    有 33 人按讚

    翻譯能夠為不同文化與語言帶來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全球化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加快,有許多本來比較不容易在其他文化中看到的異文化飲食也逐漸變得常見。因此,有些菜餚的命名是帶有原生文化以及語言脈絡的邏輯,就會對翻譯成其他語言形成挑戰。一般來說,翻譯可以用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這道菜餚的內容來協助消費者理解,不過,單獨描述食材或大概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沒有辦法表達出這道菜餚的精神或特殊脈絡。若是直接以這道菜餚的特色來進行翻譯,也有可能反而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除此之外,對於自己文化中菜餚在其他文化的翻譯名稱,除了能夠標準化自身文化透過飲食的文化交流之外,或許也會涉及文化背後的國際政治角力?

    ——————————————
    今年7月底,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Kimchi(舊譯韓國泡菜)的正式華文譯名訂為「辛奇」,雖然表面看來是終結了從去年11月起,因中國四川泡菜獲得國際標準化組職(ISO)認證,並聲稱韓國「泡菜宗主國」地位名存實亡而開始的「泡菜宗主國」之爭,但新聞一出,卻引發了另一波議論。

    不只中國網友批評「管太多」,同樣使用華文的台灣,也出現不少表示不以為然的評論,就連韓國本土都出現反對聲浪,甚至在青瓦台公佈欄上發起請願,要求撤回這項措施。然而,隨著韓劇、防彈少年團(BTS)等韓流持續席捲全球,「Made in Korea」也逐漸成為一個品牌,比起單純的民族主義,這次的「辛奇」正名除了維護文化自主性,或許也將再次為全球化下的文化推廣,提供新的參考案例。

    愚蠢的亡國政策」?韓食正名早有先例

    「『김치』(Kimchi)是使用了上百年,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固有名詞」、「中國人要怎麼翻譯我們的固有語是他們的問題!」

    包含擔心Kimchi的韓文字「김치」就此消失、批評政府不應干涉他國翻譯、擔憂宣傳效果下降,以及造成其他外國人混亂等,請願文中洋洋灑灑列出六大項反對「辛奇」的理由,不只稱政府這樣的做法,是拋棄韓國人的自尊心,甚至還痛批這是「愚蠢的亡國政策」。直到9月1日請願結束,也累積獲得1萬2千多人響應。

    追溯Kimchi被稱為「韓國泡菜」的起源,是因為華文中並沒有相應的名詞,因此借用概念類似的泡菜代稱,並加上「韓國/韓式」加以區別。

    但姑且先不論「辛奇」的出現是否會反而導致「김치」的韓文用法消失,雖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習慣上確實會先以當地有的名詞稱呼,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韓國就已經有為食物「正名」的先例。

    「想要提升『韓式料理』的品牌價值?就必須統一名稱標示方法!」2011年正當韓流開始席捲東南亞,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就曾遠赴泰國曼谷採訪,點出當地韓式料理店翻譯不一的問題。以最基本的飯(밥)為例,有的店家是直接使用韓文發音寫成「Bab」,有的則會取意思寫成「Rice」。同時報導中也以當地日本餐廳作為對比,明明數量就是韓式餐廳的好幾倍,料理的翻譯名稱卻能夠完美地一致。兩年後,就在首爾外國觀光客人數超越巴黎,即將突破每年千萬人次之際,同樣的問題也再度被提出,只是主角換成了韓國國內的韓式料理店。

    石鍋定食(돌솥 정식)被翻譯成「hot stone pot full」(很熱的石頭裝滿鍋子)、牛頭骨湯(곰탕)則變成「bear thong」(熊湯),看似在開玩笑的字詞,卻是當時外國觀光客在餐桌上最大的噩夢。

    不只英文翻譯出包,日文翻譯也好不到哪去,除了醬油蟹變成「蟹の醤油ピックル」(螃蟹的醬油酸黃瓜),各種翻譯錯置的情況也屢屢出現,讓點餐彷彿成為一場「大冒險」。當記者詢問店家,卻發現對方只是直接委託招牌業者製作,10多年來都不知道上面的翻譯是錯的,而進一步追問招牌業者使用的翻譯方式,竟然是依賴最陽春的網路翻譯。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韓國國語院與文化體育觀光部,及農林畜產食品部(簡稱農食品部)合作,並在2014年發布了《主要韓食名稱羅馬字標記與翻譯標準事案》,針對200種著名的韓式料理,規定了標準的日文、華文與英文名稱。在這波名單中,被「正名」的不只有如今台灣人常見的拌飯(英文翻譯由Bibimbab、mixrice等統一為 Bibimbab)、冷麵、烤五花肉(過去也有人稱三枚肉)等,「紫菜飯卷」更是在此時與日本的「壽司」分道揚鑣。

    有趣的是,這次引發議論的「辛奇」,因為製作過程與原本的翻譯「泡菜」不同,也曾經出現在2014年的正名名單中,但農食品部最後還是因為「無法在中國內產生影響力」而作罷。連帶的,像是「김치 볶음밥」、「김치전」等料理的華文翻譯,也定調為泡菜炒飯與泡菜煎餅。

    然而,比起維護文化自主性,這次的「正名」實際上更接近於促進資訊流通的「書同文」政策,不只牽涉的語言較廣,對象也主要是韓國自家人。相較之下,2005年韓國首都由「漢城」正名為「首爾」,不論在對象或意義上都更接近這次的辛奇正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14937

  •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30 13:55:54
    有 147 人按讚

    #解封後我想來點雲林味🤗
    感謝 Travel Rich ❤️

    《解封後 我想來點雲林味!》

    2016年時曾有立委批評:「雲林窮得就像台灣 的非洲」。這句話讓雲林女兒張麗善聽 得笑著笑著就哭了。雲林縣人口自2005年的733,330人 銳減至2018年時的686,022人。促使雲林人口急速萎縮 47,308人的主因,一方面在於全球化發展導致M型社會 的出現,另一方面則導因於雲林縣政缺乏宏觀且前瞻的產業發展政策。

    10多年來空洞虛妄的「農業首都」口號猶如籠罩雲林的 幽靈,不但扼殺其他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更嚴重侷限各界對 雲林未來發展可能性的想像。於是乎,雲林的工、商業發展 逐漸貧瘠、停滯且空洞化。就業機會不斷喪失,雲林子弟不 得不離鄉背井成為北上南下的打工仔。

    張麗善在2018╱11╱24選舉後成為雲林縣長曾表示,雲 林貴為台灣最大的農業縣與最重要的糧倉,但並不表示雲林 就無權追求「農工並重、產業升級、產品加值」,甚至是從農業大縣,變成觀光大縣的目標。為此,除了積極發展各項 產業,更在2019年為全面提升雲林縣觀光產業,將「文化 處」改制為「文化觀光處」提高觀光戰略。

    2020╱9╱4起,在台灣電力公司經費大力贊助下,舉辦 「EYE.YUNLIN 2.0幸福構圖」為主軸的雲林攝影比賽,積極行銷雲林,讓大眾了解與認識雲林的美與好,包括山、 海、平原及海岸線等在地風情文化特色,不僅自然生態豐 富、人文景觀、道地巷弄美食,還有各社區隱藏版私房秘 境,是個宜居的好所在。

    也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帶領同仁們積 極努力行銷下,以高鐵燈箱廣告、拍攝微電影、進行活動直 播等多元行銷方式,讓全國民眾看見雲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吸引力。此外,陳璧君以國際視野及媒體行銷之方式量身 打造「雲林上場」品牌,透過「文化底蘊」結合「時尚美 學」,推出主題式活動,有文化深度的「探索雲林」影片、 「雲林幸福三部曲」、「流動藝術饗宴」、「與神同行」、 「微醺餐桌」等品牌行銷雲林,不但驚艷吸睛,「2020北 港燈會」更破天荒為台灣一舉贏得IAA體驗式和沈浸式展場 設計金獎,觀光量能世所共見;再者,文化觀光處在疫情低 迷狀態下,超前部署,2020╱6率先解封,推出各式全國性 創新主題活動:「安心旅遊」、「與神同行」、「西螺大橋 藝陣文化祭」、「國際偶戲節」活動打頭陣,成功行銷在地 觀光特色,帶動雲林觀光商機及發展。

    近2年奠定雲林觀光秘境旅遊優質基底,不受疫情影響國 旅逆勢大爆發,雲林觀光從末段班超車甩尾各觀光大縣,繼 2020年後疫情觀光逆勢成長首度破千萬(1,018萬人次), 締造約200億元觀光消費產值與話題,成為轉型觀光大縣黑 馬。今年挾帶著同樣氣勢,透過網紅、名人帶路、部落客、 香客變遊客、多元主題性等踩線智囊團,在1~4月觀光人 次來到668萬人次,依舊是六都以外第一,表現亮眼。

    解封後您最想去哪旅遊?雲林絕對是個好選擇!

  •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7:00:21
    有 58 人按讚

    #培養國際觀不是只有學習語言而已
    東園國小王素貞校長曾說:「迎向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教育風潮,國小階段的學生除了要認識家鄉、認同鄉土文化之外,也要同步關心國際事務,因為台灣以外的世界,將左右我們的未來。地球村中每一個國家的人、事、物彼此牽動,相互影響。」

    以語言學習圍基礎,帶入對國際人事物的關心,慢慢的讓孩子們接觸和培養。希望透過生活日常、美育、藝術人文的培養讓孩子們發現世界原來這麼大...詳全文↘↘
    https://bit.ly/3ws31MM

    --
    ☘陪孩子讀《世界的孩子歡迎你一起讀地圖:給孩子的國際觀養成探索套書》
    認識90個國家孩子的食衣住行,探索多采多姿的世界!
    優惠75折 >> https://bit.ly/2U0iAOD

  •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11 22:00:14

    9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推動下,台灣企業向海外投資佈局,語言相通、文化相近的中國大陸自然成為許多台商前往投資的目標。從早期低廉的人力成本,到近來消費市場的超大量體,即使兩岸情勢尚未明朗,台灣人赴中國大陸工作仍佔海外工作人數的一半以上。

    然而,從 1990 到現在,台商這三十年來在中國大陸的處境也有很顯著的轉變,甚至有國際媒體認為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競爭優勢正在消失,新一代的年輕人也不願意承接台商在大陸的主管職,有接班斷層的問題。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捷安特品牌創始人、巨大集團最高顧問羅祥安,與我們談談台商前進中國大陸的故事,以及這波西進浪潮下對台灣產生的影響。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人:捷安特-巨大集團最高顧問羅祥安

    #好好說那年​ #大陸 #巨大集團 #​捷安特 #羅祥安 #台商 #podcast​ #聽天下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7-03 14:34:12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 全球化對台灣文化的影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5-03 19:28:32

    本集主題: 「管就要管的有道理」新書介紹 ‎吳英明教授專訪‬

      這次邀請 ‪‎吳英明教授‬ 親自到在節目現場,介紹他和 ‪‎柯志昌教授‬ 共同所著的新書。

      在全球化的趨勢影響下,公共事務管理者應認清「超界跨域」生「公共」,「多元社會」生「事務」,和「資源整合」生「管理」的本質和邏輯。

      任何一個邁向永續發展的組織和城市,其領導階層都需要展現出一種賞識、詮釋、參與和經營公共事務的能力和魅力。我們應學習在「公共」中參與管理「公共事務」,散發具有「公共靈性」的社會魅力,確保「公共」更加豐富永續。

      一個組織對社會資源的賞識、詮釋、整合、加值,取決於領導階層「五觀心智」的更新、「四管創能」的能力與「3B連結」的掌握。

    本書特色
    和你息息相關的公共事務,你無法忽視!
    公共事務五大面向

    ◎城市治理:以新的靈魂和行動來「定義國家 (City Defines Nation)」和「躍升國家(City Advances State)」。

    ◎大學創新:從創新管理、品牌管理、知識管理和價值鏈管理來做多元價值創造的社會行銷和教育再造。

    ◎區域合作:結合城鎮外交、區域人才資本發展、青年創業行旅和在地文創經濟實為大學創新治理的藍海策略。

    ◎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前提而設立的企業,強調和善用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使命熱情和天賦才華。

    ◎根感經濟:一種發展與城市自然生態,在地文創和在地產業具有緊密連結的在地經濟活動。

    讓我們用公共的力量,迎接更美好的社會。

    作者介紹:吳英明

      美國喬治亞大學公共行政哲學博士(1985~1990)
      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IAVE Taiwan)創會會長(2002~2008)
      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局長(2003~2008)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校長(2008~2012.7.31)
      樹德科技大學講座教授(2013~)
    作者介紹:柯志昌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城鄉與地方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2002~2007)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城鄉環境規劃設計學會榮譽顧問(2013~201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評選委員會專家學者(2013~)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2015~)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