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內顯輸出獨顯運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內顯輸出獨顯運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內顯輸出獨顯運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內顯輸出獨顯運算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三分之一的前輩已經倒下,1600家物聯網平臺將何去何從?【物女心經】 作者:彭昭(物聯網智庫創始人&雲和資本合夥人) 物聯網智庫 原創 導 讀 在我的身邊,幾乎每家物聯網企業都創建了與自家產品和方案相匹配的平臺。物聯網平臺數量的增長,是物聯網市場欣欣向榮的一個有力實證。接下來,這些物聯網平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大人的玩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跪求有空的朋友 為影片加上字幕(中文即可) 萬分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1FmA48qj1YOYQ5I6j4l6YA 如果覺得我介紹的不錯,歡迎贊助我的開箱影片(Please support my video ...

  • 內顯輸出獨顯運算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10:14:34
    有 0 人按讚

    三分之一的前輩已經倒下,1600家物聯網平臺將何去何從?【物女心經】

    作者:彭昭(物聯網智庫創始人&雲和資本合夥人)
    物聯網智庫 原創

    導 讀
    在我的身邊,幾乎每家物聯網企業都創建了與自家產品和方案相匹配的平臺。物聯網平臺數量的增長,是物聯網市場欣欣向榮的一個有力實證。接下來,這些物聯網平臺將會如何發展?作為物聯網企業,怎樣規劃平臺的未來?作為用戶,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平臺?本文將嘗試予以分析。

    你好,這是我在【物女心經】專欄寫的第217篇文章。

    今天是大年初三,又恰逢2月14日情人節,好日子都在這期【物女心經】聚齊了。

    開年大計,以愛為本。先祝單身的你牛年牛氣沖天,再祝成雙的你盡情“年”在一起。

    在過去一年,我提到最多的關鍵字是“拐點”。

    2020年,全球物聯網的連接數首次超過非物聯網的連接數;5G的覆蓋面持續擴大,行業認知程度和投資動力快速提升;工業界正處於“軟體定義工控”變革的前夜,工業互聯網正在跨越拐點……這都標誌著物聯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當物聯網駛入快車道後,勢必催生大量的物聯網平臺需求,他們是承載與分析資料的基礎。

    於是,我查詢了最新的物聯網平臺數量。

    2017年,全球物聯網平臺數量是450家。2019年,根據IoT Analytics統計,物聯網平臺數量是620家。到了2021年初,原本我預計這一數量將增長到800家。

    但查詢的結果出乎我預料。根據德國電信的最新資料,全球物聯網平臺數量約為1600家!

    在我的身邊,幾乎每家物聯網企業都創建了與自家產品和方案相匹配的平臺。物聯網平臺數量的增長,是物聯網市場欣欣向榮的一個有力實證。

    接下來,這些物聯網平臺將會如何發展?作為物聯網企業,怎樣規劃平臺的未來?作為用戶,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平臺?

    本文將嘗試予以分析。

    01物聯網平臺是戰略制高點

    物聯網平臺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能力沉澱、軟硬體解耦和資源調度作用。

    自2012年近距離觀察物聯網的發展至今,每年我都看到大量的物聯網平臺誕生,而且這個勢頭一直存在,愈發強勁。

    各行各業都在邁向數位化,這是一個普遍共識。這些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造就了物聯網專案非常濃重的行業特徵。

    成功的物聯網項目,他們的共性都是尊重和堅持了原有的產業規律和行業特徵。這些成功的物聯網項目將可複用的能力沉澱於平臺,又促進了物聯網的新一輪建設和反覆運算。

    平臺作為物聯網企業的一個戰略制高點,值得審慎佈局,而且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機遇。因此全球有1600家物聯網平臺,不足為奇,其數量在未來甚至還將持續增加。

    不過物聯網平臺的發展也在歷經變遷。

    首先,原有的分層架構不再適用于未來發展。

    目前大家對於物聯網平臺,普遍認可的是由Machina Research提供的分類方法,即按照其主要功能分為連接管理平臺CMP、設備管理平臺DMP、應用使能平臺AEP和業務分析平臺BAP。

    這是一種在物聯網發展初期,我們給物聯網平臺所貼的標籤和簡化。

    然而隨著產業的發展,我們有時會發現,同屬於設備管理平臺的兩家企業,所提供的方案可能毫無相似性和可比性。

    因為相比於互聯網,物聯網的產業鏈層次大大增加。

    以動態的眼光來看,隨著邊緣計算的發展,物聯網市場仍在不斷“增厚”,物聯網平臺也朝向各種邊緣和終端持續推進。各種行業的物聯網終端所具備的處理能力差異很大,針對不同場景,有些需要作為控制中樞,有些只需要提供簡單的功能…

    面向未來,我們很難再用簡單的標籤來界定物聯網平臺的類別。

    其次,生於垂直行業的物聯網平臺正在不斷跨界。

    正因為不同的企業在嘗試物聯網的過程中,場景和應用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物聯網平臺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市場。

    物聯網平臺只是一個統稱,其實每個環節、每個場景、每種應用,都有可能對應一個龐大的市場。

    各個垂直行業、各個行業中不同環節中的企業,都具有截然不同的內外部環境,都需要能夠消化和包容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看到了誕生于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工業等垂直領域的物聯網平臺。

    然而英雄不問出身,各個物聯網平臺不必局限於自己的背景,只看能否為產業創造價值。從家庭到園區、從工業到農業、從物流到零售,優秀的物聯網平臺不斷向相鄰領域擴張,持續跨界。

    因此很多物聯網平臺淡化了行業屬性,其中標誌性的信號是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IIC主動弱化了“工業”特徵,而只在新願景中強調“可信”和“價值”。

    IIC談到了他們對於產業的觀察:“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物聯網的重心從技術本身轉向了實際部署。這一點很關鍵。只有被實際部署,被實際使用,技術才有價值。”

    第三,對於平臺的定位決定了價值乘數。

    雖然都建立了物聯網平臺,但是每家企業對於平臺的預期和目標不同,終局也就不同。

    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是:應用型公司值十億,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生態型公司值千億。

    從數量上看,三種類型的公司數量恰恰呈金字塔結構,應用型公司數量最多,平臺型公司數量比較少,生態型公司全球僅幾家。

    物聯網平臺恰恰是一個能上能下的“中層”。

    平臺的定位決定了它所撬動的價值乘數,是10倍、100倍還是1000倍。

    當然不同的價值乘數,也對應不同的難度係數。

    從應用到平臺已屬不易,而從平臺到生態更是難上加難。因為想要建立一個與物聯網平臺相呼應的生態環境,其難度遠比建立平臺本身要大。

    物聯網平臺並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孤帆,而是需要大量硬體的配套支援,並能夠承載軟體發展成果的航母。

    從物聯網平臺到生態系統的規劃,大致可以歸納為3個階段:

    階段1:以平臺所有者為核心建立生態,平臺所有者向合作夥伴輸出價值為主;

    階段2:與少數平臺所有者進行合作,目標是吸引更多使用者為生態輸入價值;

    階段3:更多業務加入擴張生態,優勝劣汰,形成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而且開局的最初幾年尤為關鍵,物聯網平臺需要抓緊時機建立生態並迅速擴大規模。

    借鑒BCG對於互聯網平臺的市場分析,大約80%的成功者在前5年就獲得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他們平均使用7年時間達到市場份額的峰值,市場佔有率約為80%。

    02 物聯網平臺宜事前驗屍

    面對1600家物聯網平臺,如果企業想做數位化轉型,該找誰合作呢?

    很多企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這個問題。

    如果說從供方出發,由物聯網平臺到生態,邁上這個臺階是難上加難。

    那麼從需方角度,讓用戶在眾多的物聯網平臺中做出正確選擇,這道題目簡直慘絕人寰。

    要知道,那些曾經財大氣粗的物聯網平臺也有“斷供”的可能。

    之前曾有文章提到,2018年物聯網平臺倒閉了三分之一。在這條路上跌倒的,不僅有初出茅廬的毛小子,也有久經沙場的老師傅。

    IBM的Watson平臺、GE的Predix平臺,穀歌的Android Things平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淡出了視野。

    家裡的智慧音箱,如果廠商停止服務,“智商歸零”的產品還可以當作普通音箱將就著用。如果企業選擇的物聯網平臺“失靈”了,對於管理和運維的影響就要複雜得多。

    《孫子兵法》有雲:凡善戰者,未謀勝先謀敗。與其奢求物聯網平臺的基業長青,不如事前驗屍,避免誤入歧途,提前想好“善後”的對策。

    至於平臺如何選擇,可以參考物聯網智庫的文章:《麥肯錫|十問十答,物聯網平臺該如何選擇》。

    另外,很多企業都說自己有物聯網平臺,但我往往會多問一句,你有的到底是一個物聯網項目,還是一個物聯網平臺?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專案和平臺的差異在土壤之下。平臺的功夫是下在看不見的地方。

    物聯網平臺面向的是一組具有相似業務邏輯的物件,並需將其抽象出來形成一套可擴展、可衡量、靈活的系統架構,應該能為應用軟體提供複用的能力。

    有不少物聯網企業,還深陷從項目到平臺的鴻溝。

    如果只是做物聯網專案,一個又一個的去服務不同行業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尋找其中的共性,並在平臺上得以沉澱,就會導致應用無法複用,每做一個專案都得從0開始,賦能開發者更是無從談起。

    可喜的是,隨著物聯網的成熟,標杆應用逐漸形成示範效應,並在更多領域實現複製,很多企業已經實現了從項目到平臺的跨越。

    ----寫在最後----

    在新的一年,不僅春節和情人節聚齊了,而且最拔尖的人、最冷靜的腦、最理性的財、最智慧的物,都正在朝向物聯網領域彙聚。

    1600家只是個階段性成果,物聯網的雪球只會越滾越大。萬物互聯,永遠都會有新的物聯網平臺誕生。

    最後劃個重點:

    第一,物聯網中的資料是複利的源泉,由資料構成的雪球已經初具規模,數位基礎設施的發展突破“拐點”。

    第二,當物聯網跨越拐點之後,顯而易見將帶動各種物聯網平臺需求的增長。作為供方,物聯網平臺作為物聯網企業的一個戰略制高點,值得審慎佈局。

    第三,作為需方,物聯網平臺的選擇困難症長期存在,與其奢求物聯網平臺的基業長青,不如事前驗屍,避免誤入歧途,提前想好“善後”的對策。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5ODQyMA%3D%3D&mid=2651245470&idx=1&sn=85ec44a1c82c33eaaf1ea63d6b8465a4&chksm=bd4444e58a33cdf381c30634844c0ebaaaa2596426bf07f1b00587bc4d9d2855d0c06689b534&xtrack=1&scene=90&subscene=93&sessionid=1613309167&clicktime=1613310566&enterid=1613310566&ascene=56&devicetype=android-26&version=27001543&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AACAA%3D%3D&lang=zh_TW&exportkey=ApB%2BAYO1nDgXQM6RnIc2vu0%3D&pass_ticket=MLg83SgWi3hp4U8bwhYZDQB%2FjtImuGUfcmG6GarXGlcmKM4x0QmrGjlDlCiwqCJT&wx_header=1&fbclid=IwAR1srIHDLl5p4O0xSwHUj7yMjncmn187cksImjUxEEtwAIXn3QV4G89KyI8

  • 內顯輸出獨顯運算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30 12:42:22
    有 1 人按讚

    5G 未來工廠如何提升營運效能?淩華將 5G 結合 DDS 技術讓各式機器人能互相「自主協作」!

    Posted on2021/01/27

    當傳統製造業面臨少量多樣的客制化需求增加,卻同時需解決招工不易等課題時,工廠從現行的人工、自動化作業邁向「智慧工廠」成為必然趨勢。然而未來智慧工廠若想做到良率、效率的提升,還要能夠適應像是 COVID-19 的疫情挑戰,僅以個別機器獨立運作的模式已無法滿足,取而代之的將是由各式固定及移動機器人自主協作,達到端到端能互相「溝通」,如同人類即時協調的作業模式!

    各式固定及移動機器人自主協作的「智慧工廠」是未來趨勢。

    但想達到智慧工廠的此一目標,「串聯」各個機台並達到「即時傳輸」的技術就相當重要。隨著 5G 時代的來臨,其大頻寬、大連結、低延遲特性已解決即時傳輸的需求,但如何做到串聯各機台,甚至讓彼此之間能互相協作呢?

    未來工廠如何提升營運效能?讓機器如同人做到「自主協調」!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82872315460131

    近年積極佈局智慧製造軟硬體整合的淩華科技,針對機器人協作的方式提出了「群機智主」(Swarm Autonomy)概念。淩華科技新世代機器人平臺事業處王健豪博士指出,「Swarm Autonomy 是指工廠內各機台設備都具備自主運作、智慧溝通的能力,可說是物聯網概念的進一步擴展,更強調機器的自主性與系統擴張性,這也是我們認為未來智慧工廠中各機台互動運作的樣貌!」

    以工具機製造專長的友嘉集團,近年也瞭解到客戶因為人力缺乏與需求轉變,對於物流、檢測以及技術服務都有迫切的升級需求。因此在 2017 年與淩華展開智慧化未來工廠的建造計畫,友嘉集團智慧製造與資料服務部林勤喻總經理分享,「過去工廠導入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只是用來取代人力。但未來將以人機協作為主,必須結合智慧功能,才能為工廠營運創造更高的價值。」

    淩華如何讓機器人從單向資訊接收到「群機智主」的互相溝通?

    淩華科技新世代機器人平臺事業處王健豪博士表示,未來智慧工廠若要提升運作效能,就必須達到「群機智主」,其中的關鍵技術就在於「即時邊緣通訊系統」技術,讓機器之間能即時傳輸資料並快速回應,進行溝通。圖片來源:TechOrange
    而 Swarm Autonomy 這樣的目標該如何落實呢?關鍵便是「即時邊緣通訊系統」(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DDS),透過此一技術淩華成功讓機器與機器之間能即時傳輸資料並快速回應,解決機器間平行、透明、即時的溝通需求。

    淩華的機器人控制器 ROScube 整合 ROS 2 機器人作業系統,預設就是淩華的 DDS。

    王健豪博士表示, DDS 是由淩華在 2015 年併購英國公司 PrismTech 後引進的一項技術,過去主要是用在軍事航太領域,大幅改善了傳統主從式(Client/Server)架構的缺點,採用發佈/訂閱式(Pub/Sub)架構的點對點、分散式通訊,具備優異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且它是一個仲介軟體,傳統工廠在導入時不用花費大量成本,亦不必更換現有的硬體裝置設備。

    不過,過去因為 DDS 的技術門檻高,市場並不普及,然而隨著次世代機器人作業系統(ROS 2)在 2017 年把 DDS 納入其通訊層後,大幅降低了 DDS 的應用門檻,讓更多人都能輕鬆利用分散式通訊帶來的效益。

    創造最即時的溝通成效!DDS 結合 5G 提升機器人的反應速度

    資策會先進通訊系統中心王德仁協理分享,「DDS 具有 QoS(服務品質)機制,可確保資料傳輸的品質,是與 5G 的理想結合,可提供從通訊層到資料層的良好串聯。」

    王健豪博士分享,雖然 DDS 這個仲介軟體可適用於不同的底層通訊硬體,但怎麼做到從自主移動機器人到自動化產線等異質性設備之間能「即時溝通」,就必須靠 5G 的高可靠度與低延遲特性!而 DDS 技術如何在臺灣與 5G 順利結合?淩華找上具有豐富前瞻技術經驗的資策會協助落地應用。

    資策會先進通訊系統中心王德仁協理表示,「DDS 具有 QoS(服務品質)機制,可確保資料傳輸的品質,是與 5G 的理想結合,可提供從通訊層到資料層的良好串聯。」

    資策會協助在新竹湖口岩田友嘉工廠建置 5G 專網設備,將 5G 結合 DDS 技術落地應用。

    林勤喻總經理亦指出,「佈署智慧工廠時需考慮彈性生產、以及工廠擴容性、快速換線等各種需求。而 DDS 是一個仲介層,可適用於有線/無線或多種無線技術共存的製造環境中,又具備高可靠度特性,再結合 5G 的低延遲與高速傳輸,將能大幅提升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敏感度與反應速度。」

    導入 AMR/AOI/MR 3 大應用,改善製造業良率、效率、停機問題

    友嘉集團智慧製造與資料服務部林勤喻總經理分享,目前淩華、友嘉與資策會三方已在新竹湖口岩田友嘉工廠布建 AMR(無人搬運車)、 AOI(自動光學檢查)、以及 AR(擴增實境)智慧眼鏡 3 大應用,不僅提升 15% 良率,更降低 20% 成本。

    目前 5G 結合 DDS 技術已實際建置於新竹湖口岩田友嘉工廠內的工業級噴槍生產線,由 AMR(無人搬運車)、 AOI(自動光學檢查)、以及 MR(AR/VR 混合實境)智慧眼鏡 3 大應用打造真正的 5G 未來工廠。

    產線設備運作監測中心透過 5G 結合 DDS 能即時整合產線資訊,串連 AMR 自主移動機器人運送零元件至各檢測部門,提高生產效能!

    首先,以智慧工廠最講求的「效率」為例,過去由人工搬運可能會有開小差或需要休息的問題,但透過 AMR 的佈署將能達到未來關燈工廠的需求,加上 5G+DDS 所具備的優異擴容性,可依據不同的生產流程迅速調整搬運路線,大幅提升生產彈性。林勤喻總經理分享,未來若是應用在更大的場域、更多台 AMR 同時協作,將更能凸顯 5G+DDS 的效益

    基於 AI 之 AOI 系統能整合六軸機器手臂,進行取像後將相片傳輸,並在後端即時分析檢出產品瑕疵,同時優化檢測模型達到高可靠度的噴槍水漬殘留檢測系統,縮短檢測時間。

    同時,「良率」也是追求效率的同時,不能忽略的指標之一,過去工廠多以人工方式進行產品檢測,但常常發生檢測品質不穩定、甚至資料登錄錯誤的狀況,目前友嘉透過導入淩華搭載 AI 技術的 AOI 機器視覺設備檢測噴槍水漬,藉由 5G 快速達成影像的傳輸,以及光學儀器的取像調整,不僅良率提升 15% ,更排除掉人為、資料出錯的機會,讓生產成本降低 20% 。

    產線人員透過 MR 智慧眼鏡與中控端進行雙向溝通,即時將視覺畫面與機台參數結合,提供遠端分析與指導。

    再者,「事故停機」更是製造業生產中重大的隱形成本,像是今年受限於疫情,老師傅或維運廠商無法即時移動協助排解機器停機的問題,資策會藉由「MR 眼鏡」的應用協助友嘉建立遠端支援服務的能力。林勤喻總經理解釋,「當客戶機台有問題時,現場人員可利用 MR 眼鏡把影像傳回給我們的技術人員,再透過結合機台參數的判讀,能夠第一時間解決客戶問題。」

    他認為,新技術導入除了為公司帶來有形價值之外,更重要的是激勵員工自主學習、思考未來工作可能性的無形效益。同時,也藉由更多生產流程與機台資料的積累,配合友嘉自行開發的資料分析平臺,未來將能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與資料服務給客戶。

    5G 結合 DDS 智慧工廠生態圈模組成型,加速開發不同製造需求
    在淩華、友嘉和資策會的共同合作下,率先在國內打造了一條 5G 示範生產線。事實上, 5G 結合 DDS 在智慧工廠的應用,即使在國外也仍是處於草創期。

    為了進一步擴大應用,王德仁協理表示,資策會除了進行前瞻技術研究之外,將以成立工作小組的方式,廣邀像是淩華這樣的製造業及 5G 專網設備業者加入,提供像是 5G 伺服器或是整合式的 5G 小型基地台等產品,來推動此技術的成熟發展,未來甚至可把智慧工廠解決方案輸出到國外。

    ADLINK 的多接取邊緣運算伺服器系列 MECS 符合 OTII 標準並通過 NGC-Ready 驗證,同時可作為 5G RAN 建置時的白牌解決方案。

    王健豪博士也認同說,智慧工廠的範疇很大,不是一家公司可以獨力完成的,需透過整合包括 Intel 等軟硬體即時技術平臺供應商,以及感測器、系統整合業者,和友嘉這樣願意投資與實際應用的終端使用者等眾多合作夥伴一起建立完整的智慧工廠生態圈。

    而淩華目前也將針對 ROS 2/DDS 結合 5G 技術,開發出一套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相信未來不管是智慧工廠、智慧城市或是自駕車都將有更多點對點的通訊需求,而這些需求就能藉由淩華的控制器協助客戶平臺加速開發!

    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1082872315460131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01/27/5g_dds_swarm_autonomy/

  • 內顯輸出獨顯運算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7 20:47:16
    有 0 人按讚

    5G企業專網具體化 芝程攜手專家獻策

    2020-11-27 00:10經濟日報 彭子豪

    前言:今年為5G元年,各家電信商已投入相關服務,其中5G企業專網在AI、大數據等浪潮及國際新冠疫情險峻,成為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為剖析商機趨勢,台灣通訊測試方案商-芝程科技攜手5G產業創新發展聯盟、遠傳電信、DEKRA德凱認證及經濟日報舉辦「掌握5G專網具體化實踐論壇」。

    縮短製造流程 提高產業應用

    資深通訊專家沙舟:企業E化指的是電腦化,M化則是3G到4G帶動的企業APP及遠端應用,如今AI化則帶領企業投入物聯網及大數據,其中5G是關鍵。簡單說,大數據、物聯網、AI要有更多的無限可能,5G是催化劑。

    語音及視覺辨識再到機器人在5G的帶動,將在未來帶來絕大技術成長,主因在於5G提供更大的頻寬、更快的回饋及更大的連接性,產業界必須導入各項應用才有可達到數位轉型,因此5G企業專網特顯重要。5G企業專網首先可預期的是在智慧工廠領域將有所突破,不管是無人搬運車、行動機器人再到光學檢測等,將因5G企業專網的加持,縮短製造業生產時間及流程。再者AR、VR的應用因5G加持不受限可提高產業應用內容,這些都將帶動5G企業專網市場需求。

    遠傳四大方案 滿足企業需求

    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資深協理梁翔渝:3G升級到4G對一般民眾非常有感,但對企業因時空背景無殺人級的應用,4G在產業應用不多,反觀5G在大數據、雲端及AI的推波助瀾,受企業矚目,這是遠傳電信看好5G企業專網的主因。

    5G具備高速、低延遲及廣連結特性,符合物聯網的通訊需求,可延伸到各個產業應用。今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人機互動取代不少傳統商業模式,再次凸顯5G的重要性,為此遠傳電信針對企業專網共有四大方案。

    一、網路切片:是一個全公有網域的概念,依需求方畫出專網,可用於智慧路燈、智慧停車場。二、企業專用基地台:設置專用站台於企業內,但各項服務應用、資料交換在遠傳的數據中心,IP內容產業相當適合採用。三、企業專用基地台及資料面核心網:為邊緣運算架構,站台、部分系統在企業之內進行資料傳輸、運算,較為核心的工作再轉至雲端機房,例如智慧工廠即是此架構。四、獨立組網:企業中進行專網專用,自建5G生態系,適合半導體產業及大型製造業。

    政府整合協助 接軌國際市場

    亞旭智慧城市中心副總經理劉均敬:5G是翻轉產業升級的完美風暴,企業投入5G專網有前端接取網模組化、後端核網虛擬化,網通廠站在前端模組化,以X86的架構讓軟體能順利運行,成為方案後接軌5G可為產品升級、加值,這對網通品牌、白牌商是一大商機。

    台灣政府不管是國發會,科技部,還是經濟部對於扶植5G不遺餘力,全面性發展5G專網還是需更多場域,以協助業者採5G技術投入創新服務外,整合上還需政府協助,例如芝程科技等中小規模的量測、網通廠在技術上,早與國際接軌,還需政府整合更多民間力量,以達到5G軟、硬體方案整場輸出海外,商機才能永續。

    亞旭針對5G企業專網已做好準備,針對不同產業類型推出方案,因此就國內市場靜盼NCC公布專網租賃的管理及收費內容,由於目前日本,德國等5G先行國大多公布細則,NCC早點公布將助台灣5G專網與國際市場接軌。

    跨品牌串聯 網通廠彈性擴充

    芝程科技總經理林婉如:芝程科技10年前即推出自有品牌MVE,協助網通設備、行動裝置大廠在短時間內完成通訊測試,4年前受到台灣半導體晶片大廠之邀參與投入5G測試,期間克服各項5G訊號測試難題,因此芝程科技是台灣少數提前部署並已獲實證的測試平台商,此次主辦「掌握5G專網具體化實踐論壇」則是希望透過活動,串起台灣網通業專業測試平台供應鏈。

    4G轉5G比3G轉4G更為複雜,對網通廠是一大挑戰,採用的測試平台失準不利產品準時推出,芝程科技不管是線材、毫米微波濾波器在精準度方面不輸國際大廠,且多通道程控切換器可跨品牌串聯。各家量測廠設備系統各自獨立,網通廠用了A就不能用B,芝程科技打通環節,透過自家的軟硬體平台讓各家量測程式語言對話,網通廠不會被單一品牌綁死;此外,芝程科技還能針對線、RF Switch Box等做客製化,讓網通廠可進行彈性擴充。

    芝程科技的跨品牌特點,近期受到多家國際網通、雲端服務商肯定,公司從中發現當前5G中小型基地台需求大增,可見5G企業專網開始落地,芝程科技有信心協助台灣網通廠、平台商,快速步入5G企業專網。

    附圖: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資深協理梁翔渝(左起)、芝程科技總經理林婉如、資深通訊專家沙舟、亞旭智慧城市中心副總經理劉均敬。 彭子豪/攝影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0/5046528

  • 內顯輸出獨顯運算 在 大人的玩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2-01 01:09:07

    跪求有空的朋友
    為影片加上字幕(中文即可)
    萬分感謝
    https://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1FmA48qj1YOYQ5I6j4l6YA

    如果覺得我介紹的不錯,歡迎贊助我的開箱影片(Please support my video Channel) PayPal : jkc1974@gmail.com


    開箱介紹:Nintendo Switch 遊戲機 ニンテンドースイッチ~ by 大人的玩具
    賣場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18xtoys
    FB
    https://www.facebook.com/18Xtoys

    任天堂Switch(日語:ニンテンドースイッチ,英語:Nintendo Switch)是任天堂出品的電子遊戲機,於2017年3月3日在日本、北美、歐洲和香港發售,同年12月1日在韓國與台灣發售。擁有可拆卸控制器和可分離式主機,遊戲載體使用了專用卡匣。主機處理器使用了NVIDIA客制的Tegra X1系統晶片,這是任天堂首次採用NVIDIA的系統晶片。[2]開發期中的主機於2015年3月17日以「NX」代號首次公布,在2016年10月20日首次於網路影片上公開正式名稱任天堂Switch和其造型。[4]

    目錄 [隱藏]
    1 硬體
    1.1 主機和底座
    1.2 手柄
    1.3 硬體規格
    2 軟體
    2.1 系統
    2.1.1 任天堂Switch線上服務
    2.1.2 任天堂eShop
    2.2 遊戲
    3 沿革
    4 評價
    4.1 發售前
    4.2 發售後
    4.3 商業評論
    4.4 銷售成績
    5 事件
    5.1 正式發表會前
    5.1.1 假任天堂Switch惡搞事件
    5.2 正式發售前
    5.2.1 「任哥吉拉」事件
    5.2.2 主機提前洩漏事件
    5.2.3 Joy-Con失去與主機本體連接
    5.3 正式發售後
    5.3.1 卡匣「口感」
    5.3.2 左Joy-Con感應不良問題
    5.3.3 任天堂對產能致歉
    6 法律糾紛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連結
    硬體
    主機和底座

    任天堂Switch主機、底座和Joy-Con手柄控制器
    任天堂Switch混合了家用主機和便攜式遊戲機的概念,主體為一個類似平板電腦的裝置,採用了JDI生產的6.2英吋的多觸點顯示屏,解析度為1280x720像素;像素密度為236.87ppi。[5][6]內置32GB儲存空間,並支援Micro SD(SDHC、SDXC)儲存卡作為擴充。採用了USB Type-C型介面作為充電介面,可直接插上充電器充電,也可以放入底座內充電;此外該介面也負責主機與底座之間的畫面、聲音的資料傳輸。主機內置了一個主動散熱風扇和導熱管,目的是使處理器不會因為過熱降低效能,其出風口在主機上方。[7]

    任天堂Switch的底座(Switch Dock)可以透過HDMI輸出1920x1080像素的畫面;底座還可以為Switch主機充電;底座上還有3個USB介面(2個USB2.0、1個USB3.0),但目前官方沒有給出用途範例;根據一些媒體的測試,用戶可以透過底座的USB介面連線鍵盤等硬體外設。[8]

    手柄

    任天堂Switch主機(上)與左右分開的Joy-Con控制器(下)
    任天堂Switch的遊戲手柄「Joy-Con」是兩個採用了可分離式設計的手柄,可插在主機主體兩側以類似Game Boy Advance的形態進行遊戲,也可從主體上拆下後獨立作為兩個控制器進行雙人遊戲,還可以裝到外設「Joy-Con Grip」上合成一個傳統樣式的手柄控制器。[9][10][11][12]隨主機附贈的「Joy-Con Grip」沒有為Joy-Con手柄充電的功能,而單獨銷售的「Joy-Con Grip」則包含有為手柄充電的功能。[13]左右兩個Joy-Con手柄都內建了體感控制功能,並且還配備了被稱為「HD振動」的振動反饋裝置,可以給予玩家更細膩的反饋。此外,左側的Joy-Con手柄上包括了一個螢幕擷取按鍵,在發售時只能用於螢幕截圖,更新系統4.0.0後新增視訊錄製功能;右側的Joy-Con手柄中內建了讀取amiibo玩偶的NFC晶片和被稱為「IR Camera」的紅外線傳感器。[14][15]值得一提的是Joy-Con手柄是任天堂自FC遊戲機以來首次取消傳統的十字鍵,改為任天堂Game & Watch最初的分離式方向鍵。[16]


    任天堂Switch Pro Controller
    除主機附帶的Joy-Con外,玩家還可另購任天堂Switch Pro手柄。Pro手柄還是繼續使用傳統的十字鍵,不過相較於Wii U的手柄,它在鍵位上也有一定變化,最明顯的是右搖杆和ABXY按鍵位置對調,向Xbox系列手柄的按鍵布局靠攏。[17][18]該手柄為任天堂Switch專用,無法在其他任天堂家用遊戲機上使用。此外,Pro手柄右搖杆的主機板處還刻有隱藏的文字以感謝玩家。[19]

    硬體規格
    任天堂Switch的處理器使用了NVIDIA客制的Tegra X1系統晶片及其內建的GeForce顯卡,這是任天堂首次採用NVIDIA的處理器和顯卡。此前任天堂的家用主機從任天堂GameCube到Wii U都採用了IBM的處理器以及ATI和AMD顯卡。[2]根據遊戲媒體的評測,任天堂Switch使用的Tegra X1處理器為20奈米製造工藝,有4核心ARM Cortex-A57架構中央處理器以及4顆ARM Cortex-A53架構處理核心;[20]圖形處理器採用了基於Maxwell微架構的256核心CUDA,圖形處理器會根據主機處於便攜狀態或插入底座的不同情況進行差異化運算,在便攜狀態下運算頻率為307.2MHz,而插入底座後會提升至768MHz到921MHz。[21][22]主機記憶體為4GB LPDDR4。[23]

    任天堂Switch主機的內建儲存空間為32GB,可使用microSD進行擴充,最高支援microSDXC標準,最大支援2TB容量;[24]主機在初始系統1.0.0時只能支援到microSDHC標準,發售同日提供的系統2.0.0更新使其可支援microSDXC標準。[25]

    任天堂Switch的遊戲載體採用了任天堂掌上遊戲機系列上一直使用的卡匣而非自任天堂GameCube以來家用主機一直使用的光碟;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止嬰幼兒誤吞卡匣,任天堂在生產卡匣時加入了無毒的苦味劑苯甲地那銨。[26]任天堂Switch繼續支援自家的有近場通訊的玩偶Amiibo。[27]任天堂Switch主機本體內建了4310mAh的鋰電池,但電池不可更換;而根據遊戲的不同,主機續航時間從2.5小時至6小時不等,例如玩《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電量最多能持續3小時。[28]

    軟體
    系統
    主條目:任天堂Switch系統軟體
    作業系統基於FreeBSD。[29]在任天堂Switch的系統框架中,任天堂隱藏了一個紅白機遊戲《高爾夫》,遊戲可以透過Joy-con操控。根據媒體和玩家分析,該彩蛋是為了向已故的前任社長岩田聰致敬,他是《高爾夫》唯一一名程式設計師。[30]此外任天堂Switch不會再支援Wii U和任天堂3DS上的遊戲社群交流網路服務「Miiverse」;而任天堂3DS系列機型上獨特的「擦肩通訊」功能也不會出現在任天堂Switch上。[31][32]

    任天堂Switch線上服務
    主條目:任天堂Switch線上服務
    任天堂Switch採用叫做「Nintendo Switch Online Services」的新網路服務。2017年3月3日發售時為免費服務,計劃於2018年開始進行收費。屆時只有付費用戶可以透過任天堂Switch線上服務進行網路連線遊戲和語音聊天,獲得每月免費Virtual Console遊戲和限定優惠折扣,此外亦有免費用戶也可使用的基礎功能。這種線上服務有點類似於微軟推出的Xbox Live。[33][34]

    任天堂eShop
    主條目:任天堂eShop
    在任天堂eShop所下載的任天堂Switch遊戲將不會綁定主機,而是綁定帳號,放棄了長久以來任天堂將遊戲綁定主機的政策。[35]玩家可任意修改自己的任天堂帳號所在國家或於同一台主機上登陸多個不同國家的任天堂帳號,來方便地購入只在其他國家發行的遊戲,或是選擇在價格最低廉的國家購入遊戲。這一政策在方便玩家的同時,亦被認為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發行商的利益。截至2017年10月,南非與墨西哥等國eShop因有多個遊戲價格較其他國家eShop低廉而受到玩家關注。

    遊戲
    主條目:任天堂Switch遊戲列表和暢銷任天堂Switch遊戲列表
    任天堂Switch並不是Wii U和任天堂3DS的後續機種,所以不會相容任天堂之前推出的Wii U或任天堂3DS上的遊戲,這結束了任天堂自Wii以來的家用主機可以相容上世代主機遊戲的歷史,也是任天堂首次在可攜式遊戲機上停止相容上一世代型號的遊戲。[36]同時任天堂Switch也是任天堂自FC遊戲機以來首個取消遊戲軟體鎖區的家用主機,也是繼任天堂DS後任天堂再次在可攜式遊戲機上沒有鎖區。[37]

    第一款確認在製作的任天堂Switch遊戲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勇者鬥惡龍XI 追尋逝去的時光》,遊戲在2015年7月28日正式公布,並稱將計劃登陸當時還被稱作NX的任天堂Switch。[38]而任天堂本社第一款確認登陸新主機的遊戲是《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遊戲原先是Wii U平台獨占。[39]在任天堂Switch正式公布後,育碧宣布旗下的《舞力全開2017》將會登陸任天堂Switch。[40]任天堂Switch的首部宣傳片中出現了《上古卷軸V:無界天際》的畫面,貝塞斯達表示很樂於與任天堂展開合作,但當時公司還沒有確認哪款作品會登陸任天堂Switch,直到2017年1月13日的發表會才正式確認該遊戲會在2017年秋季發售,這也是貝塞斯達首次在任天堂硬體平台上製作遊戲。[41][42]而SEGA也確定將在2017年發售開發代號為「Project Sonic 2017」的《音速小子》系列新作也將會登陸任天堂Switch。[43]2017年5月,卡普空宣布《魔物獵人XX》正式登陸任天堂Switch平台。該作可幾乎完整繼承3DS版的存檔。除了任天堂Switch版玩家可面連/網連之外,不同平台玩家也可以透過網連一同合作狩獵。[44][45]

  • 內顯輸出獨顯運算 在 TechaLook 中文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3-06-26 16:52:38

    Tech a Look 開箱介紹AMD APU中央處理器A8-5600K,隨著AMD的加速處理器(APU)技術在一塊節能晶片中包含多核心CPU和獨立GPU,所以能得到更佳的數位娛樂多媒體內容和高效能的遊戲表現。

    AMD 四核心處理器 A8-5600K特色 :
    A8-5600K產品支援主機板腳位是FM2,採用Trinity架構和32奈米製程、A75晶片組,預設時脈為 3.6GHz,透過 Turbo Core 最高可調至 3.9GHz, CPU 核心基於AMD Piledriver架構,GPU核心基於Radron HD7560D顯示技術,所以同時能擁有相當於一張獨立顯卡的性能,對於預算有限的人是不錯的選擇。

    獨家 AMD 技術
    - AMD Eyefinity技術 :
    AMD Eyefinity技術具有創新的顯示卡功能,可同時輸出至多個獨立螢幕,具有廣大的桌面空間,終極的全景運算體驗提供了身歷其境的視覺環境。
    - AMD Dual Graphics 技術 :
    整合了 APU 和 GPU 的處理能力以最佳化視覺特效,並 提供極致的遊戲性能提升。體驗遊戲在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圖像質量,以及提高顯示表現高達123%。


    **以上資料參考 AMD 官方網站**
    更多產品訊息請瀏覽 AMD APU 產品網址 :
    http://www.amd.com/tw/products/desktop/apu/mainstream/Pages/mainstream.aspx#1

    想知道更多關於3C產品資訊以及更精彩的示範教學內容~請持續鎖定 Tech a Look 吧 !!!
    Tech a Look 網址 : http://www.techalook.com.tw/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techalook.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