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兒童心理學證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兒童心理學證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兒童心理學證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兒童心理學證照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課程:1HR】『心理諮商的內功:心理學與諮商理論裡,人是什麼的概念』 7/17(六)10:00-11:00(第一堂課)--目前場次已額滿 P1-10為投影片文字 此為心理師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其他心理師。 。 P1 心理諮商的簡約概念=「以一種方式協助人們回到正軌」,類似一般說的「輔導」。 那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珈瑋心理師 內容簡介: 「告別」是人生最重要、也最難的課題 無論你是病患還是家屬,心境是不捨還是遺憾 只要你願意,這裡有一個人願意傾聽,陪你哭泣,陪你想念 在專業的臨床經驗,看到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

  • 兒童心理學證照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8 08:28:15
    有 124 人按讚

    【線上課程:1HR】『心理諮商的內功:心理學與諮商理論裡,人是什麼的概念』
    7/17(六)10:00-11:00(第一堂課)--目前場次已額滿
    P1-10為投影片文字
    此為心理師個人觀點,不能代表其他心理師。

    P1
    心理諮商的簡約概念=「以一種方式協助人們回到正軌」,類似一般說的「輔導」。
    那麼接連三個問題:
    (1)用什麼方式協助?
    (2)什麼是正軌?
    以及更根本的,(3)你怎麼知道人們「需要輔導」?人家說時間會撫平一切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才能在茫茫大海(社會衍生的各種人際問題)裡,讓助人者自己有個定錨,不會亂了陣腳
    學功夫,需要從內功開始,不是從套招

    P2
    心理諮商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心理學則是由哲學裡衍生
    回答「人是什麼?」、「如何發展?」及「追求/完成什麼才能成熟自主?」
    沒有價值信念,諮商很容易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讓當事人適應社會模型」,維持表面和諧而已。也影響我們怎麼看待「精神疾病(非常態)」的人
    這些價值信念會自成一個系統觀去解釋「人的行為」

    P3
    心理學把簡單的事物還原成「複雜系統」
    你所看見的「人們的行為」,其實只是他身心靈與環境互動的「最終產物」
    影響人們決定與行為的「全方位系統」有哪些?(圖1)
    這些分別的項目成為心理系四年裡的不同學科(圖2)
    心理學,是人類行為科學,這些研究、實驗的結果,有助於改善人類社會
    EX:『霍桑效應』—從工廠實驗中可知,想讓員工工作效率提升,不是需要「監視」,而是「關注」。給予工人們自主權與公平制度,彼此合作,長期而言就能提升效率。

    P4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有實證研究,提供數據與量的變化
    那麼心理諮商呢?改變一個人,有科學方法嗎?
    這是屬於「質」的改變,很難做研究,但是可以傳遞成功故事或失敗故事,由人們自行思考,從中得到他想要的。
    試問「讀小說可以獲取人生經驗嗎?」,你說呢

    P5
    心理諮商有四大學派,但也有諸多小學派,百家爭鳴。
    主要的四大學派意旨都要協助人們改變,跳脫現在的困境,但是人性假設的前提卻有關鍵性的不同。
    我這裡以「時間關鍵點」作為區分,方便大家理解。
    (1)精神分析:過去經驗的重要,矯正情感經驗
    (2)認知行為:現在當下的重要,習慣可以調整
    (3)人本主義:未來發展的重要,促進自我成長
    (4)後現代:時間是一條延續的長河。家族系統、焦點解決、敘事治療

    P6認識各學派的重點
    宇宙觀、人性論、發展觀、診斷(阻礙是什麼)與處方。
    以阿德勒為例,為什麼說是「被討厭的勇氣」(其實阿德勒沒有說這句)
    理論內功帶出了諮商目標、心理師角色、諮商策略與技巧

    P7諮商的應用
    兒童、特教
    (1)藝術治療—非語言的
    (2)具體指導—行為治療
    (3)文化差異—鬼壓床?精氣神?

    P8
    整合:心理師自己的核心論與組合技
    這麼多家理論當然背不起來,也不可能仿如字典對照般使用。心理學知識的整合,在我看來,是激發心理師去思考與選擇個人立場,組織出自己的核心論及組合技。
    有核心論,才能「個案概念化」(圖3)
    組合技,是自己創造的針對那個案主的有效的方法

    P9 心理師的養成之路
    教科書沒說,現實很少「典型個案」。讀書考證照,就跟參加駕訓班考駕照一樣,實際馬路跑一跑,你不撞人,別人也會撞你。實際接案才是考驗的開始。
    以己身為工具,實踐與反思,心理師自己走到哪,才能帶個案走到哪
    有些案主甚至能得到啟發,青出於藍勝於藍,要為案主感到高興

    P10 我的諮商信念 評估的格局(如下圖)
    「沒有人願意這樣」:理解一個人的系統與局
    「別自我/倫理受限」:對他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界線一定要有,但別受限
    「教游泳當然要涉水」:深化的諮商關係,必定生命影響生命,助人者也能受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遠的關係越沒有威力。
    你想站在什麼位置助人?又希望案主怎麼一起合作呢?

    #報名單2021/7/9(五)開放連結
    #費用100元,因為人家第一次用線上開課

  • 兒童心理學證照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3 11:36:37
    有 62 人按讚

    溫尼考特爺爺的《給媽媽的貼心書》,是阿萍醫師當全職媽媽那幾年的愛書之一,也被我寫進碩士論文裡。

    所以當心理師毓芬跟我討論要來開這樣的親職工作坊時,我開心得不得了!

    邀請所有準備當父母、正醞釀當父母、或是已經當父母的人來報名這樣的工作坊,相信會收穫滿滿。

    沒有人對你說過的貼心話
    兒童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同時是小兒科醫師,相信對嬰孩和家庭最好的就是,讓每一位母親信賴自己的直覺.....
    任何試圖「告訴」母親如何盡責盡職,都是一種干擾,他寫了一本<給媽媽的貼心書>,整理了他在現代播客podcast大行其道前的BBC廣播內容,主要目的就在主張、捍衛、減少社會或任何因素,對母職的指指點點所造成的困惑和羈絆。

    半個世紀後的今天,育兒、親職教育的聲量不減反增,日益龐雜喧囂,我們設計了三堂心理工作坊,分別從:夫妻動力、親子關係與嬰兒發展,邀請你一起來辨認、釋放做父母的「原力」。

    適合對象:成為父母、即將成為父母、剛剛成為父母,以及已經成為父母多年

    常見問題:
    1. 我會是個好媽媽/好爸爸嗎?
    2. 我要怎麼知道伴侶的想法?
    3. 我的孩子不如我的想像怎麼辦?
    4. 當媽媽後我是不是就失去自我了?
    5. 我要怎麼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課程大綱
    第一堂:史密斯夫婦到捍衛戰士:談夫妻創造性的默契合作

    1. 母性渾然天成的貢獻和重要,父性城主般捍衛保守
    2. 夫妻之間壓力的因應模式自我檢視
    3. 「好」不是只有一種(千面英雄)
    4. 夫妻心中的父母親心中的父母親
    5. 夫妻依附關係有很多種形式,不見得只有在順遂的時候才存在。夫妻連結關係的發展過程就跟發展其它深厚的關係一樣,彼此分享快樂時光,也一起經歷痛苦,尋求恢復的方式。

    第二堂:為新生兒預備心理空間&嬰兒的內心世界與發展

    1. 想著他: 允許停留在念頭,就是給予空間。
    2. 母親心中專屬的想像與編織
    3. 依戀與自主
    4. 對生命重大影響的早期經驗是什麼樣的經驗
    5. 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大的禮物是,允許他們有空間,去表達他們的感受—不需加諸以言語、想法、解釋或論斷。藉此,孩子知道不被「巨大感受」所威脅,單純地與這些感覺「瑣是」、「所由」一起打滾。感覺進來,感覺消逝。允許孩子作為他們自身感受的船,且不要迫使他們去否認、祕訣或解釋開來,這將會是我們能夠給他們最有價值的禮物。

    帶領者

    宋毓芬 臨床心理師

    宋毓芬心理師目前是 好感父母網站的經營者,雖然持有國家臨床心理師證照,並有十多年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組長、自閉症兒童早期療育中心、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心理衛生中心等臨床工作經歷,仍然持續追求讓心理學結合生活、哲學、文學與藝術,
    不侷限在心理治療沙發上,而是設計到可供覺察、感受、執行與修正的美好提案當中。

    魏秀年 臨床心理師

    魏秀年心理治療師與兒童青少年及家庭工作二十年以上。她在英國倫敦名譽兒童心理訓練機構『The Tavistock Centre』受訓取得英國的兒童青少年治療師資格,成為有此證照及專業的極少數華人之一。她在英國從事臨床工作將近十年,在這之前,她在台灣也領有專業的臨床心理師證照及教師執照。魏秀年心理治療師精通中英雙語,除了資深的臨床經驗及專業知識外,她親切的個性也讓她提供的專業服務更為平易近人

  • 兒童心理學證照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9 17:30:05
    有 2,675 人按讚

    「台中柔道案燒出那麼多問題,教育部、體育署別再裝傻擺爛!」
     
    台中柔道案發生至今將近一週,受傷的男童至今仍在醫院裡昏迷不醒,至今,要求追究的聲音沒有停過。
     
    然而,這次的事件,不只是何姓教練一人的問題,其實,從整個制度,一直到主管機關教育部、體育署,都出現了層層漏洞。
     
     
    🔴 沒有教練證能不能授課?體育署至今仍說不清
     
    在事件發生的當下,柔道總會立即跳出來澄清切割,表示該名何姓教練 #並未領有由柔道總會核發的教練證照,甚至也說,具備專業證照的教練師資,是唯一的考量。
     
    我詢問教育部及體育署,沒有教練證到底能不能授課,但他們的回答卻是:「學校裡的教練規定要有教練證,但學校外的,像是這種地方道館,就屬於 #地方政府自治的範圍。」
     
    然而,在體育署和教育部把責任推到地方政府之前,自己說出口的話也大有問題。
     
    既然規定學校教練要有教練證,法規裡也寫得很清楚,但我們一查,就發現近年來何姓教練仍頻頻擔任中部學校的帶隊教練,包括 2019 年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2020 年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2021 年的全國原民運動會,甚至也擔任了各式比賽的技術委員。
     
    這時,體育署才 #坦承是疏失,甚至無法保證,現在各種學校的帶隊教練都有教練證。
     
    體育署這樣 #擺爛 的態度,實在令人火大。
     
    👉🏻 對此,我也要求體育署未來必須 #加強審核,不能再讓這種無牌教練進入校園。

     
    🔴 會教大人不代表能教小孩,現行教練課程根本沒有幼兒體能訓練專業!
     
    依目前規定,要取得教練證,必須完成相關的講習課程,通過考試後才會核發。然而,我們看了一下柔道總會頒布的教練講習課程表,初階的C級教練課程包括:技術操作、運動生理學、訓練學、運動心理學、運動傷害防護等等,皆是針對成人教學而設計的課程。
     
    但是,#會教大人就代表能教小孩 了嗎?
     
    小朋友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跟成人大不不同,想當然,幼兒訓練方式也與與成人完全不同,如果我們用訓練成人的方式來訓練幼兒,甚至在完全沒有對於兒童的相關知識背景下,貿然進行教學,尤其是柔道這種相對具有危險性的運動項目,絕對是非常可怕的情況,甚至,可能會再讓這次的悲劇重演。
     
    因此,我們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幼兒體能活動出現,#幼兒體能訓練專業也應該受到重視!
     
    瑞士的柔道網站上,便可看到針對要教導幼兒的教練,必須上完相關課程、取得認證後,才能進行授課;國內的足球協會,因應近年來興盛的幼兒足球運動,也準備了兒童安全指南,給予教練在教導孩子時能參考的注意準則。
     
    這些在幼兒界裡盛行的體育活動、課程,相關的師資應該有所把關。
     
    👉🏻因此,我們也要求教育部進行相關評估,針對這些體育項目教練,加入幼兒相關的課程內容與指導原則!
     
     
    🔴 我的孩子的教練到底有沒有教練證?體育署應設置教練證查找系統!
     
    同樣身為家長,我也曾幫孩子找尋運動課程班,希望讓他們在課業之餘能培養運動習慣、釋放壓力,但是在找的過程,能取得的資訊並不多,究竟師資有沒有認證?上課地點安不安全?這些都不知道。
      
    其實,除了這次的台中柔道案,去年三重一間足球教室就曾發生火警,好險最後無人傷亡,但是,這間足球教室事後被爆出,根本是非法營業,違法招生。
     
    究竟,家長在找運動訓練班,到底能不能更安心?
     
    其實,現在國內的某些運動,就已經做了這件事。
     
    足協主動做了 #教練證查詢系統,讓家長可以主動上網確認,孩子的教練到底有沒有教練證,台北市劍道協會也有類似的系統,以及現在盛行的健身運動,也有民間的單位做了這樣的查詢網站,供民眾檢視自己的健身教練是不是經過認證。
     
    這樣資訊揭露的網站,我相信是有必要的,而且,根本不難做。
     
    他們做得到,#體育署沒理由做不到。
     
    👉🏻 因此,我便提案要求體育署,建制各單項運動協會之 #教練證查詢平台,至少讓家長可以看到,教練到底有沒有教練證!
     
     
    這次的事件,燒出了體育署、教育部的層層漏洞,除了事後的追究以及檢討,我們更希望往前追溯,釐清這起悲劇為何發生,從根本來著手、補足制度缺陷,才有可能防止未來其他孩子再次受害。

  • 兒童心理學證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7-26 19:03:47

    本集主題:「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珈瑋心理師
     
    內容簡介:
    「告別」是人生最重要、也最難的課題
    無論你是病患還是家屬,心境是不捨還是遺憾
    只要你願意,這裡有一個人願意傾聽,陪你哭泣,陪你想念
      
      在專業的臨床經驗,看到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也許那個人是你,雖然你還年輕;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有些人面對「生死」淡然面對,有些人找不到心情與情緒的出口。
      
    ──這裡的故事總是充滿淚水,但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能力把記憶化成力量──
      
    ■與爸爸的秘密通道 ─雖然愛的人不在了,但還是可以用你的方式與他們聯繫
      身為地表最強的母親,最困難的不是丈夫離世後的單親生活,而是要如何回應雙眼閃著淚光的孩子問,「爸爸怎麼還不回來?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
    【心理師筆記】不同年齡層的兒童的死亡認知
      
    ■在媽咪的耳邊說再見 ─除了傷痛之外,在親人臨終前還有更重要的事──好好道別
      「我想跟媽咪好好地說再見,想在媽咪的耳邊跟她說,我們都很愛她,希望她不要痛了。」於是,我陪著這兩兄弟,引導他們把愛說出來。
    【心理師筆記】如何陪伴兒童度過悲傷
      
    ■親愛的奶奶,妳在天上我會想妳的─不是不能接受妳病後狀態,而是怕忍不住淚崩
      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永遠、永遠不會忘記他。
    【心理師筆記】󠄿兒童的悲傷
      
    ■被無法停止的想念吞沒─認識三十年、結縭二十年,叫我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忘了妳
      「他們說她都離開了,叫我不要再想了,但我真的很愛她,怎麼可能不去想?當了二十年的夫妻……」面對愛人的離去,怎麼可能不想念?
    【心理師筆記】關於失落悲傷
      
    ■我甘願照顧你但也需要喘息─我答應過會陪你走到最後,我就會做到,只是我也會累……
      若非身在其中,外人難以理解身為照顧者會多麼疲憊,即使甘願,但身心壓力卻龐大無比,所以我建議:讓主要照顧者適當休息,才能有最佳照顧品質。
    【心理師筆記】照顧者疲憊
      
    ■想幫孩子梳頭髮到長大的母親─持續每日早晨幫妳梳頭的日常,是我最後的心願
      「一想到女兒才十二歲,不知道可以幫她梳頭髮到什麼時候,心裡就會抽痛、難過。」這是身為一位母親最大的心願,然而,她卻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心理師筆記】最佳陪伴態度
      
    ■優雅地活著,好好地告別─雖然很不捨,但仍想要好好地告別,因為家人是我一直守護著的
      當看見一連串的失落,就會明白生命難以完美。在這樣生命本質的缺憾中,唯有「關係中的愛」讓我們覺得有存在意義。
    【心理師筆記】關於好好的告別
      
    ■現在悔改,來得及嗎?─請不要把他人的付出和照顧,視為理所當然!
      在醫院臨床工作裡若遇見「做自己」的家庭成員罹癌,會看見在這份任性後,其它家庭成員的照顧工作備感艱,用身心俱疲來形容也不為過。
    【心理師筆記】患者與主要照顧者的充分溝通
      
    ■貓的溫柔陪伴─當我心累了,其實不需要太多鼓勵和幫助,只要最單純的陪伴就好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
    【心理師筆記】如同貓咪的同理心(empathy)
       
    作者簡介:江珈瑋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畢,考取中華民國高考心理諮商師證照、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心理專家認證資格,至今從事心理臨床工作邁向第八年,現任童綜合醫院癌症中心、恩寧病房心理師,也不斷將心理學自我照顧的知識與習慣透過演講、工作坊推廣心理衛生。
      
      在的臨床工作經驗中,她接觸許多悲傷失落、複雜心理議題的個案,跟著個案一起學習,也因此在專業中不斷精進,目前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會員、台灣藝術治療協會會員,也在國際研討會IPOS、TPOS發表國際論文。興趣為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榮格分析心理學、時尚心理學、催眠心理治療等。
      
      八年來她累積350場以上演講分享專業知識;這次她以文字方式,希望可以協助更多需要的人,期待每個心靈都不再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