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62 - .
.
當Pbear 6個月時候,已經有朋友問我幫佢報咗Playgroup 未?睇咗幼稚園未?有冇去聽PN班講座?🤔其實全職媽媽的我,從來無想過為Pbear 報讀什麼Playgroup。覺得佢仲細,只是一舊飯什麼都不懂,與其每天俾錢人哋同佢玩,還不如自己每天用心陪伴教導佢!🙇...
Day 262 - .
.
當Pbear 6個月時候,已經有朋友問我幫佢報咗Playgroup 未?睇咗幼稚園未?有冇去聽PN班講座?🤔其實全職媽媽的我,從來無想過為Pbear 報讀什麼Playgroup。覺得佢仲細,只是一舊飯什麼都不懂,與其每天俾錢人哋同佢玩,還不如自己每天用心陪伴教導佢!🙇🏻♀️
.
但當BB越來越大,佢每日嘅精力都用不完(媽媽我就每天筋疲力盡) 亦都開始牙牙學語,Ms Leely 就開始做一些幼兒教育資料蒐集。📝近年非常流行蒙特梭利教學,好多地方都有研究報告發現,曾經受蒙特梭利教育嘅兒童,係公開考試嘅表現比其他兒童優勝,特別係數學同埋科學方面。Ms Leely 係個數學白痴,自己唔好都想Pbear好,🤓 研究報告指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嘅小朋友學習表現比較主動自發,專注自律,會有深層思考,同埋創造思維。👍🏼 接受過蒙德教育嘅知名人士包括有Google同埋Amazon嘅創辦人,英國皇室成員,同埋美國唔少嘅總統!🏆
.
講咗咁耐究竟蒙特梭利同傳統教育有咩唔同呢?以下係Ms Leely 嘅小小recap 希望幫到各位媽媽: 📌
.
1. 蒙特梭利學校冇一排排嘅座位,唔同年齡嘅小朋友都會係同一個班房,打造一個小社會 大家庭 🏠,年紀較大嘅亦都可以教年紀較細嘅小朋友。 而一般傳統學校就會按年齡分年級,年紀差唔多嘅小朋友係同一個課室裏面學習,規定好小朋友坐嘅位置,容易有競爭。📚
.
2. 蒙特梭利嘅老師係一個引導者,佢負責安排適合嘅環境比小朋友,用特別設計教學工具俾小朋友自己判斷對錯,唔會依賴老師糾正。✅反而傳統教育老師會單向灌輸知識,要小朋友去吸收,然後由老師判斷糾正錯誤。💔
.
3. 蒙特梭利老師會根據小朋友自己嘅興趣同埋進度自發學習,要求小朋友主動思考,💭發揮自己嘅創意去想像同埋尋求答案。 傳統學校由老師規定學習進度,集體學習,令到小朋友會有比較被動嘅學習心態。⛔️
.
4. 蒙特梭利學校小朋友會自己落手製作教具,🙋🏻好多時候教具都會用實物展示,可以幫助刺激腦部,令到小朋友理解抽象嘅概念。🖼 反而傳統教育就會比較主張利用功課作業,要小朋友強行記憶抽象嘅概念,亦都會令佢哋比較難掌握明白。🤷🏻♂️
.
雖然蒙特梭利教育聽落好似好處多多,但係喺香港始終難比較實踐。因為蒙特梭利教學對老師嘅要求非常高,一定要大學畢業,👩🏻🎓經過長期培訓先可以任教。又因為唔同年齡嘅小朋友一齊上堂,好多時候需要一對一授課,👩🏼🏫 師生比例唔可以太高,如果超過比例就可能影響教學令到辦學成本增加,💲學費亦都會較高。而其中最主要嘅一部份,就係蒙特梭利嘅學生着重人格培養,難以透過學術測驗去評估能力,🔎好多時候,例如自信心、獨立自主、專注力等等,測驗上冇得評估,令到好多家長要屈服喺升學壓力之中,接受傳統教育,以學術成績去評估小朋友,又用成績做指標,💯所以就算小朋友讀蒙特梭利幼稚園,大個之後仍然要接受傳統教育繼續升學。😥
.
雖然Ms Leely 唔可以肯定邊種教學模式對Pbear更加好,💞但我希望Pbear 可以讀一間Happy School,或者佢唔能夠贏在起跑線,但至少佢有一個開心快樂嘅童年,令佢有一個快樂嘅人生Miss Leely已經覺得贏咗啦!🥇
.
#親子kol
#Babykol
.
想看更多育兒資訊,請Like 媽媽的Facebook page:Ms Leely & Pbear. 🐻
.
.
.
.
.
.
.
.
.
.
#babyboy #justbaby #pbear #cameramama #candidchildhood #pixel_kids
#letthekids #letthembelittle #momtogs #momlife #mommyblogger #mommyandme #motherhood #motherhoodunplugged #motherhoodrising #motherhoodthroughinstagram #hkbaby #hkmama #playgroup #playground #infant #our_everyday_moments #simplychildren #childhoodsweethearts #school #happyschool #firstdayofschool
兒童反社會人格測驗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腦中小劇場 一本正經贈書場 相信我,這本書真的沒有很變態】
大概在六、七年前,全院各科的臨床心理師,在身心科主任的號召下,共同承接了一門北醫醫學系的必修課,課名叫做「普通心理學」。你沒看錯,這堂課不僅是心理學系,也是醫學系的菜鳥必修課。當時全心理師的陣容算得上是史無前例,畢竟普心向來以醫師或講師為主授者,臨床心理師之所以能站上講台,憑藉的就是配合課程穿插臨床治療經驗,而這一教就是四個年頭。
那是一段蠻值得回憶的時光。
台下一百多個學生全是學霸,這群人一輩子沒看過第二名的獎狀,求知慾如狼似虎,再晦澀艱僻的難題,課堂角落總是有個傢伙能找到開鎖的方法,面對這群怪獸,一心只想著覆誦投影片內容的傢伙,下場就是在課後記者會被噓爆。如何把心理學講得有哏,讓這些知識滲透到現實人生中,是留住客人的唯一解法。
每本普心教科書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大致可分為以下十二個章節:
精神與心理學史、學習、記憶、發展、智力、知覺、意識、情緒、人格、社會心理、神經、精神障礙等。
以上這十二組名詞,看完也差不多醉了,因為對一般民眾來說,他們長得就跟法文的動詞時態一樣,畢竟專業術語的作用,就是為了跟人保持距離。但若把一個人的精神系統切割成十二面體,這些讓人昏昏欲睡的專有名詞,便是組成一個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立面,只要我們醒著,就無法脫離這些面向。因此,普心成了心理學的絕對基礎,只有讀完普通心理學,才有資格往下談「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在一群學霸面前,賣弄心理學知識的那四年裡,我負責教授精神與心理學史、學習、記憶以及社會心理學四個章節,一次兩個鐘頭。然而對於只想了解基礎心理學的大眾而言,花上三十個鐘頭坐在教室接受老師的口沫洗禮,或是狂嗑799頁的教科書,應該都不是他們想要的選項,那該怎麼辦?
很簡單,你只需要一本能快速嵌入知識體系的科普書。這類書籍的特色就是不浪費口水,不長篇大論,使用帶入感強烈的語彙,將理論融入生活背景,讓你在吸收知識時不會感到費力。如果把整學期的心理學課程當作是一條綿長的甬道,這類書就是你頭上的探照燈,負責引路,決定你在這條路上的去留。
《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就像是這顆探照燈,一本「具有前傳性質的普通心理學」。本書不僅把知識口語化,還傳遞得精簡有哏,書名雖然引人遐思,但體質絕對一本正經,而且貼心附上QR CODE,讓你一邊閱讀,一邊欣賞經典的心理學圖片,如果想深研心理學,它會是個親切的跳板。全書以Q&A串連內容,41個提問都有其關聯性,而且與普心的章節交相呼應,舉例如下:
精神與心理學史:
【那些古希臘的瘋子,後來怎麼了?】【雪茄什麼時候不是雪茄?】以上幾題觸及了史前精神醫學史的演進,以及佛洛依德的基礎論述
學習:
【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嗎?】【語言是從哪裡來的?】人的學習歷程是個非常有趣的課程,這幾題談到了兩個經典的制約實驗,以及語言如何透過學習而來
記憶:
【人為什麼會忘記?】,本題談到了基本的記憶形成流程。
對記憶系統有興趣可參考小劇場第19場
發展:
【小孩何時才知道,矇眼不代表自己消失?】【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暴躁易怒?】這一系列的提問,主要聚焦在兒童到青少年的認知與情緒發展歷程。
相關議題可參考小劇場的「繪本推薦」系列
智力:
【IQ很重要嗎?】【IQ測驗到底在測什麼?】提供了智力與智力測驗的基本概念。延伸閱讀可參考小劇場第13場
知覺:
【這是鴨子還是兔子?】【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主要談錯覺與注意力的概念
意識:
【人為什麼會睡覺?】【人為什麼會做夢?】談及了初階的睡眠機制與概念。
若對睡眠有興趣,小劇場推薦 睡眠管理職人,相關知識爆量
情緒:
【悲傷是一種心理疾病嗎?】【是什麼讓我們覺得快樂?】深入探討正負向情緒的來源。
其中關於憂鬱的部分,可以參考小劇場第22場,關於正向心理學的部分,可參考小劇場第11場
人格:
【為什麼好人難出頭?】【為什麼有些人特別容易害羞?】提及了五大性格維度以及內外向維度。
關於內向害羞的特質,可參考小劇場第28場
社會心理學:
【人為什麼有種族歧視?】【你會跟這個人買二手車嗎?】【普通人怎麼會犯下滔天大罪?】談到了重要的「從眾效應」與「偏見」議題,以及最經典的「史丹佛監獄實驗」。
關於上述實驗細節與「路西法效應」,可以參考小劇場第17場
神經:
【你是左腦人還是右腦人?差在哪?】【你的腦袋住著兩個不同的人嗎?】概述左右腦的分工與專司功能,與相關的裂腦實驗研究。
對於大腦功能,可參考小劇場第15場
精神障礙:
【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為什麼退伍老兵老愛話當年?】提出了反社會人格與創傷後壓力案例,其中更談及對於精神診斷對於所謂「異常」的反思。
關於創傷後壓力疾患,可參考小劇場第32場
心理學的打開方法,可以是一本700多頁的教科書,也可以是一本200多頁的科普書,而這一本相對適合入門者服用。心理學絕對不艱澀,也不高冷,踏上這塊墊腳石,你將會碰觸到心理學對你伸出的橄欖枝。
現在只要在本文下方留言,就有機會得到《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這本普通心理學入門書,感謝遠流出版 遠流粉絲團 贊助,此次贈書有三本。當然也歡迎大家對本文按個讚、順手分享,或Tag好友,將書訊傳遞給需要的人。
※ 留言格式:我想了解人類的_________(請從普心十二組名詞中任選一組,例如記憶、人格或情緒,至多選三組),因為________(請寫原因,二至三句即可)
※ 贈書方式:針對符合留言格式者,隨機抽出三人,共贈書三本
※ 活動期限:即日起至5/7(一)23:59截止
※ 獲獎名單:將於5/10(四)晚間公布於本文留言區,請獲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郵遞區號、地址、姓名、電話等資訊,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 考量郵寄成本,本活動限台澎金馬地區朋友參與
兒童反社會人格測驗 在 鄭宗弦的美食與故事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肇宜老師的偵探套書終於出版了,
等了好久。非常精彩,以下有我寫的推薦序,大家快來看,快去買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2856
鄭宗弦
兒童文學知名作家 鄭宗弦
由於人類天性好奇的趨引,偵探故事一向吸引人目光。
讀者藉由案件引發懸念,繼而跟著書中主角進行推理查案,最後解謎破案。在過程中,讀者循著作者布下的蛛絲馬跡慢慢揭發部分真相,但作者所設計的新懸念又不斷出現抓緊讀者的心,如此環環相扣,誘使人欲罷不能的閱讀下去。最終在破案時,讀者獲得茅塞頓開的快感,飢渴的好奇心也得到極致的滿足。
眾所皆知,「福爾摩斯探案」、「怪盜亞森羅平」、「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以及「名偵探柯南」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偵探作品。不過這些作品都是國外翻譯而來,雖然精彩卻帶著異國文化,讓人讀起來多少有點隔閡,而且作品中闡述諸多成人世界深沈的黑暗面,不一定全部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由此可見,由國內的少兒文學作家所執筆的偵探推理小說,成了出版市場與推廣閱讀的迫切需求,只可惜,多年來優秀的作品並不多見。
當我得知陳肇宜老師正著手創作「是誰在搞鬼」偵探推理系列少年小說時,便興奮的熱烈期待著。原因無他,如果偵探故事只有「懸念──推理──破案」的機械式過程,那麼作品將淪為腦力激盪的「推理測驗本」。一部好看的偵探推理少年小說,人物要有血有肉,故事必須曲折離奇卻又合情合理,而且最重要的,它必須深具啟發性,能帶給讀者啟蒙和成長。這些條件必得功力深厚的小說家才能完成,而這些條件,恰恰都是作家陳肇宜老師的強項。
而在我讀到陳老師完成的作品之後,我感到非常驚豔,甚至超乎我的想像。
陳老師的作品不但具有誘發人們探索的強烈懸念、精彩曲折的情節和交相激盪的豐富推理過程,他還寫出了台灣的文化特色與台日之間的歷史情結,擴展歷史縱身,表現出獨樹一幟的本土風格,足以與國外翻譯作品一別苗頭而毫不遜色。
在人物表現方面,作者以男孩們互取綽號,彼此吐嘈、挖苦、譏諷來鋪陳出幽默的基調,藉以調和懸疑、驚悚、嚴肅、緊張的情節,讓讀者徜徉在鬆緊有致的節奏中,不至於精神疲乏。
而針對這些言語交鋒,男孩不但不以為忤,反且視為男孩間親密友誼的構成要件,引以為樂,還因此互相幫忙,合作無間,完全吻合男孩們潛意識中以「競爭」來定位與聯繫彼此關係,和青少年流行的次文化樣貌。
由於接連發生的都是社會犯罪案件,偵探男孩們走出校園,深入社區調查而與廣大民眾接觸,因此必須用更深刻的理性,與世故的態度來同理社會人士,並與他們溝通。可見少年的社會化初探,也是形塑人格成熟的必要條件。可喜的是,相較於成人的因循苟且,姑息妥協,男孩們求真、公正、理性的形象在其中被突顯出來,同時也彰顯出偵探故事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配角方面,陳老師也用心經營,每個人物的身心狀態都有貼心細微的照應,讓讀者留下清晰的性格印象。不但如此,隨著時空被拉長拉遠,為了連接幾代相隔所造成的歷史鴻溝,作者安排了耆老與記者的角色擔當橋樑的任務,除了提供另外的視角,補足孩子們在史料方面的不足,也使得整體故事的進展更為順暢自然。
在故事的處理方面也有許多叫人驚嘆的特色:
一、偵探情節虛實交疊。
作者在施放出懸疑之後,設計情節來引導讀者往某個假設的方向去推測,但是狡詰的預留伏筆與隱誨的線索,誘使機靈的讀者往另一方向探索。待讀者以為找到真相時,作者才揭示真實的真相來推翻讀者的論斷,如此峰迴路轉,製造出拍案叫絕的精彩效果。
二、鄉土情節發人深省。
書中安排了乩童的角色,用民間信仰與神蹟表現出台灣民間的鄉土趣味,也製造出不少笑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認為神明位階高於人,成人位階高於小孩。大人信神不信小孩,卻不知自己敗在小孩裝神弄鬼,而迷失在信仰當中。作者用心良苦,一方面為孩子發出不平之鳴,一方面暗諷人們迷信而不求科學精神的通病。
三、中日情結震撼人心。
隨著一本接一本的進展,作者刻意將懸疑點從現在往前拉,拉遠到日治時期末期的台灣。由於經過的時間長度增加,中間隔了幾代人,逝去的人物和遺失的史料,使得殘存的片段記憶和傳說都強化了謎題的難度,作者因此成功的製造出更大的,難以想像的懸疑。而描寫台灣人與日本人糾葛出的情感故事和人倫悲劇,在某種程度上也彌補了教科書中,有關日治時期歷史選材不足的缺憾。
整體而言,這是一套難能可貴的本土偵探小說,由功力深厚的本土作家執筆完成,除了引人入勝的偵探情節,還關照到我們民間文化、民族情感與歷史問題,可說是為台灣孩子量身定做的鉅作。
我必須鄭重的宣告,這套書的問世,真是讀者的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