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C手持除蟎吸塵器 #內有影片介紹
🔺團購網址 https://fanshopping.cc/MIyYJ (首頁有網址)
🔺開團時間 09/09~09/15(23:59關團)
🎁 下單即贈SANTECO 隨身瓶(款式隨機)➕濾網一組(市價$299)
就我本身也是一個敏感性肌膚的人,所以在出...
#SOLAC手持除蟎吸塵器 #內有影片介紹
🔺團購網址 https://fanshopping.cc/MIyYJ (首頁有網址)
🔺開團時間 09/09~09/15(23:59關團)
🎁 下單即贈SANTECO 隨身瓶(款式隨機)➕濾網一組(市價$299)
就我本身也是一個敏感性肌膚的人,所以在出社會那一年我就是除蟎機的重度使用者!
勛勛當然也遺傳到爸媽的敏弱肌體質😅 平常除了給予卡蘿琳益生菌 @carloine.tw 調理體質,也加強了環境上的清潔,由裡到外的每個細節我從未馬虎過。😇
長期下來,孩子被誘發過敏的機率也明顯降低了❤️❤️
加上台灣的氣候較溫暖潮濕,住家多半是公寓式的,沒有足夠的空間曬枕頭、被褥…,加上陽光 也幾乎被高樓大廈給遮擋掉了🥺
因此大家對塵蟎機的需求性相對提高不少!
近幾年 各牌機型越出越多樣,但我還是堅持三個購買指標:
1. 紫外線殺菌是首選
2. 拍打功能+吸力要足夠
3. 集塵盒必須能水洗
這次開團的 SOLAC除塵蟎吸塵器 正符合上面三大點❤️
以下是我實測後的感受分享😉 供大家參考,也真心推薦給大家~
首先我喜歡它UV紫外線的功能,只要五分鐘 就可以達到去除塵蟎、殺菌的效果👍🏻 而且仔細一聞 彷彿有淡淡的太陽公公味道🌞 很舒爽☺️
加上貼心設計 #必須緊密貼合床面 UV燈才會亮起,這也是避免過程中UV燈傷及眼睛。
再來 SOLAC的無刷頭吸入口,也是優點之一👏🏻
我之前買過他牌的除蟎機,因吸入口有一桿滾輪式的刷頭,使用時 常常造成毛髮纏繞~~😩 在清潔上花費不少時間….也因此被我淘汰了!
影片示範中,我是將床單給掀起 做吸塵的測試~
大家都以為床單洗完就沒事了吧?喔~不!😱
千萬別這麼認為…. 真正可怕的都藏在底下!
一張彈簧床少說用上10年,這之間你不可能搬出去曬太陽或者清洗呀!😨😨😨
你看看~你看看~ 我仍是吸了不少 肉眼看不見的厚塵😱 太嚇人了啦!
SOLAC 一分鐘8000次高頻率的拍打功能 真的不會讓人失望❤️
它可以將床褥 深層的!看不見的!塵蟎、灰塵、皮屑、寵物的毛…等 通通拍進集塵盒內~~讓你驚覺「我的老天鵝!每天到底躺了什麼!」😱😱 難怪常常早上醒來,這裡癢 那裡紅,更嚴重還會腫起來、哈啾不停🤧
再來我一定要讚揚它的濾網盒,是塑膠材質的!與一般纖維材質不同👏🏻 非耗材,可水洗 重複性使用後 也不會濕濕爛爛的~讓使用壽命更加長久了!👍🏻
對了!它的電線有4m長唷!超讚的!
不需再加延長線,也可以輕鬆吸各個角落~✨
可有人一定會問,那就買無線的就好呀😳😳
Ok. 這也是辦法之一,但無線的也有缺點,就是電力有限,往往還沒吸完 它就先沒電了⚡️😂或者低電量 使得機器拍打無力….
各有利弊啦!就是依大家的需求及喜好而決定❤️
我每週至少會使用除蟎機一次!勤奮一點會連同玩偶、嬰兒床、衣服一起吸😂 因為有紫外線殺菌功能,能照光的 我就照!畢竟疫情尚未平息,居家防疫做好做滿 也能多一份安心❤️
本次團購價格 也是甜甜的,高CP值😉
推薦給大家💕
———
【產品介紹】
◆超強吸力高效拍打,震出深層塵螨
◆UV-C紫外線,5分鐘可達除螨殺菌效果
◆無刷吸頭搭配拍打模塊,防止織品刮傷及頭髮纏繞
◆三重過濾系統,攔截率達99.9%
◆超長4M電源線
◆0.5L可視塵杯可水洗
———
💜詳細介紹,歡迎回顧 Instagram 精選動態集😉 @kumikomeow
🚚 運費:運費$80、消費滿$2,000免運費
#居家防疫 #居家用品 #家庭用品 #家庭日 #打掃 #清潔感 #除蟎 #抗菌 #紫外線殺菌 #親子日常 #媽咪日常 #新手媽咪 #嬰兒用品 #媽媽日記 #媽媽是超人 #家事 #過敏 #寶寶日常 #寶寶成長日記 #孩子們 #毛小孩 #毛小孩是家人 #吸塵器 #嬰兒日常 #家庭主婦 #一家三口
光模塊台灣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光模塊台灣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IT科技評論》6/29
* 【英國欲出資5億英鎊競購OneWeb資產,借此打造自家全球導航系統】曾經 SpaceX 的競爭對手、衛星公司 OneWeb 的資產將在紐約被掛牌出售,拍賣將於 7 月 2 日進行。
目前亞馬遜傳出有意收購 OneWeb 部分資產,同時有消息稱英國政府對 OneWeb 資產展現出強烈興趣,欲出資 5 億英鎊收購部分 OneWeb 資產。
OneWeb 原本計劃發射約 650 顆低軌通信衛星,在全球範圍內部署衛星通信服務。在今年 3 月由於資金問題申請破產之前,OneWeb 已經發射了 74 顆衛星。
從 OneWeb 破產之後,不斷傳出有來自中國資方背景的公司有意收購 OneWeb 的部分資產,但根據 Space Intel Report 報道,美國政府可能會對來自英美以外的公司,已設下障礙。
* 【特斯拉再次被美監管機構調查,老款車型中控屏存故障隱患】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一直是一個爭議不斷,讓人又愛又恨的存在。
車主一面享受著純電的加速快感和中控大屏的科技感,一面又不得不面對層出不窮的品控問題,車漆和內飾出現問題還算輕的,碰上門窗密封不嚴和電子元件失靈,才讓人真的頭疼。
這些問題曾在 2017-2018 年集中爆發,一度導致知名消費者測評機構 Consumer Report(CR)將特斯拉從推薦名單中除名。不過隨著工藝質量不斷提升,CR 又在去年 11 月恢復了它的推薦地位,在豪華品牌中的可靠性排名也有所提升,也算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
* 【美光DRAM商業機密案再升級,美國對福建晉華總經理髮出逮捕令】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舊金山聯邦地方法院在 24 日發出逮捕令,將三名牽涉美國存儲大廠美光 DRAM 技術商業機密案的三人列入通緝名單中,其中一人是福建晉華總經理陳正坤,另兩名曾任職瑞晶(後被美光並購)工程師,之後轉職到聯電。
兩周前,由於涉及竊取美光商業機密,台灣法院剛裁定聯電須支付一億元新台幣(340萬美元)的罰款,以及三名與聯電有關的員工被判處 4 ~ 6 年徒刑,以及罰金。
此案件起源於 2016 年,當時聯電與福建晉華集成簽署技術合作協定,聯電受到福建晉華委託開發 DRAM 技術,由福建晉華提供 DRAM 所需的機台設備,並依開發進度由晉華支付聯電技術報酬金作為開發費用,而開發成果將由雙方共同擁有。
到了 2018 年底,美國商務部以危及美國國安為由,將福建晉華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之後聯電也宣佈暫停為晉華開發 DRAM 相關技術。
* 【今年最大自動駕駛收購案誕生,曾經「融資王」Zoox估值腰斬賣身亞馬遜|業內點評】一邊是亞馬遜——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之一,另一邊的 ZooX 則是美國頭部自動駕駛公司,疫情尚未結束,兩者促成了今年自動駕駛最大收購案,這也是本年度大型科技公司的最大並購之一。
美國當地時間 6 月 26 日,亞馬遜正式宣佈收購美國自動駕駛公司 Zoox,這一傳聞已久的收購終於敲定。
雖然交易雙方均未對收購價格進行表態,但《金融時報》報導收購價格超過 12 億美元。對 Zoox 來說,這一標價甚至不到上一輪融資時估值(32 億美元)的一半,而對亞馬遜來說,這是其在自動駕駛領域最重磅的一次出手。
L4 級自動駕駛公司的高管告訴 DeepTech,像亞馬遜這樣的物流公司、電商平台在收購 Zoox 這樣的科技初創,可以理解成大型的應用場景裡面的龍頭收購與其領域或者應用場景相關的科技公司,這是非常符合邏輯的做法。
* 【波士頓動力Spot機器狗即將配售機械臂,創始人:不排除將來讓它乾家務】6 月 25 日,波士頓動力公司創始人馬克·雷伯特(Marc Raibert)通過外媒 VentureBeat 分享了一些旗下四足機器狗 Spot 的下一步發展計劃。就在 10 天前,Spot 正式開啓了商業銷售模式,並得到廣泛關注。
Spot 是波士頓動力首個在線銷售的產品,起初主要面向企業客戶,企業可以直接在波士頓動力的網站上以 7.45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一套 Spot Explorer 開發者工具包,包括機器狗本體、兩塊電池、充電器、平板電腦控制器、機器人外殼、電源盒以及用於 Spot API 的 Python 客戶端軟件包等,折合人民幣約 52.73萬元,外界調侃這價錢都夠買一輛特斯拉 Model S 電動車開了。
Spot 的模塊化平台(安裝 Rails、有效負載端口和 SDK)是它區別於其他機器人的特色,該公司目前正在銷售附加組件,從 1650 美元的額外充電器一直到 34570 美元的激光雷達和相機系統。不過,波士頓動力公司多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的機器人手臂尚未出售。
* 【為何科技未能讓美國擺脫COVID-19?《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深度解析幕後原因】面對新冠疫情,科技在美國和諸多國家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保障公民的生命和健康。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超過 38 萬,市場經濟整體走向低迷,而疫情仍在多國肆虐。在一個談論人工智能、基因科技、生物醫學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年代,我們對疫情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卻是大規模隔離,這是一種從中世紀以來就有的公共衛生辦法。
在美國疫情之中,沒有比患者檢測不足更突顯的問題了。篩查 COVID-19 患者所使用的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是一種 30 多年前在世界各地實驗室常規使用的化學技術,這也是摸索診斷方法的重要一步。然而,儘管科學家們在去年 12 月底新冠病毒出現後數周內就對其進行了鑒定和測序,但美國在開發通用的 PCR 檢測方法時卻遇到了挫折,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能力欠缺和實驗室污染導致該機構創建了一批無效的測試,而且還持續了數周。
* 【投入2300萬美元!NASA耗時6年將新型馬桶送上太空】國際空間站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實驗室之一。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擁有有史以來最先進的馬桶,這個被稱為 「通用廢物管理系統」(Universal Waste Management System)的高科技馬桶已經開發了六年,耗資總額超過 2300 萬美元,並計劃在今年 9 月份由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Northrop Grumman)「天鵝座」 貨運飛船被送入國際空間站。
據美國《連線》雜誌 6 月 22 日報導今年秋天國際空間站美國艙上的太空人將會在 NASA 把這一太空馬桶用在深空任務載人航天器之前,對其進行測試。
與當前國際空間站上的馬桶不同,NASA 的這一新型太空馬桶可以被用在未來的各種載人航天器中,它將首先被用在獵戶座飛船(Orion)上。該項目負責人梅麗莎·麥金利(Melissa McKinley)表示,新型太空馬桶最終也可能用在載人登月艙或前往火星的宇宙飛船。但前提是,NASA 會先將它運送到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三年的測試,以確保一切按照計劃進行。
光模塊台灣 在 石先生 - Stoneip.inf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禁制中興一事,此文說得很直接。中國有能力用錢補回來嗎?難。這是想買也買不到的。
關於美國制裁中興(ZTE),7 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出售零組件給中興一事。除了媒體觀點,來看看曾是中興人的心聲(稍早網友提供給我的投稿,不是我寫的)
---
早餐時分,微信裡已經充斥著舊同事的各種分享和討論。是的,中興通訊停牌固之然令人震驚,但停牌的原因:「美國商務部正式發出禁止任何美國企業或個人向中興輸出硬體或軟體」,就不得不令我們一班前中興人深深嘆息。
有人說,「三星同華為都有 chipset 啦,何須幫襯高通?」但作為一名在手機通訊業也算摸爬滾打了十幾年以及在中興工作了數年的“機佬”,我想說,作為中國第二重要的通訊企業,中興通訊的核心業務都在網絡建設和方案輸出上。如果大家有機會打開中興的基站,其實裡面的 RF、PLL、ADC / DAC 甚至外國電源電壓的晶片有九成以上都要依賴進口。整個基站,只要美國企業停發一顆 chip,整個基站就”係咁先”。」
過去的十到十五年,華為、中興利用中國的人海戰術,勤奮刻苦(即係所謂用命換錢,人哋歐洲人一日做 8 個鐘,華為 Engineer 可以通宵 3 晚搞掂俾你),和在國家支持下極度供應鏈整合,把愛立信等等老牌網絡公司打到落花流水,但實際上,我們所說的 chipset,即大陸口中的集成電路 IC,中國企業還有漫漫長路要走。行內人都說,一流的 chipset 在美國,二流的在日本,三流的在南韓,當然還有寶島台灣……。國內的展訊之流,到了現在還只能停留在非核心功能的模塊上,大家最熟悉的 Flash / RAM 原廠,這麼多年來還是被 Samsung、Toshiba、Micron、SK Hynix、Sandisk、Intel(以上排名絕對和市佔率掛鈎)牢牢地當握在手中。純粹以中興銷售中的產品內容來說,美國供應商的物料從數量上佔 40%,功能重要性至少佔 75%。
話說回來,美國商務部以中興通訊違反先前和美國逹成和解的條件為由,全面禁止軟硬件向中興輸出。大家可能覺得中興是中美貿易戰的 Collateral damage,但實際上,應該是美國借貿易戰為由,劍指高毛利率的電子工業。一方面,維持美國保持科技優勢,高等晶片的平均毛利率是可以逹到 90%。另一方面,一脚踢醒沾沾自喜的一眾中國通訊企業,沒有了美國,中國還是只能當世界工廠。
就算目前看起來「烈火烹油」的手機市場(當然,中興在零售手機市場的表現……),且不說佔中興業績 25% 的 ODM 業務,大家把目光轉到華米 OV 這些每年發貨上億台的中國手機廠商,難道美國政府不是在警告中國,「你們的把柄還是在我手上」,隨時掌控你的生死。
美國政府挑選了國企味道最濃(聲明一下中興並非國企),橫跨網絡和終端兩個市場但市佔率相對偏低的老資格的中興作為「殺雞儆猴」的犧牲品,把中國人心目前引以為傲網絡通訊行業的美夢打破,也算是對所有沉浸在「中國夢」裡的熱血青年們的一個提醒。如果中國政府能從起下定決心,不計回報地埋頭苦干二十年,把電子工業真正的發展起來,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