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923的網紅如履的電影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秒幣爭》從歷史事件能得出的警訊 (8.2/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66010488 《分秒幣爭》是一部南韓劇情電影,由崔國熙執導,金憓秀、劉亞仁和文森·卡索主演,故事講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23:38:35

《#分秒幣爭》從歷史事件能得出的警訊 (8.2/10) (Part1) ———————以下有雷—————— ⠀⠀⠀⠀⠀ 《分秒幣爭》是一部南韓劇情電影,由崔國熙執導,金憓秀、劉亞仁和文森·卡索主演,故事講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銀行通貨政策的組長韓詩賢在第一時間察覺這國家經濟命懸一線的危機,...

  • 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2-09 16:51:29
    有 20 人按讚


    《#分秒幣爭》從歷史事件能得出的警訊 (8.2/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66010488
     
    《分秒幣爭》是一部南韓劇情電影,由崔國熙執導,金憓秀、劉亞仁和文森·卡索主演,故事講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銀行通貨政策的組長韓詩賢在第一時間察覺這國家經濟命懸一線的危機,政府為此成立非公開小組,但財政局次長卻與韓詩賢有完全不同的對策,在距離國家破產只剩一週時,政府高層迫不得已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卻因此衍生出更大的危機。不過於此同時,財經顧問尹正赫也早已看清全貌,決定逆向操作,準備趁著全國企業紛紛倒閉時大賺一筆。
     
    雖說早已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自己非常喜歡改編真實歷史事件的韓國片,但《分秒幣爭》再次交出一張令我感到十分震撼的漂亮成績單。近十幾年來類似電影早已不勝枚舉,不論是講述80年代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殺人回憶》、光州聾啞學校性暴力事件的《熔爐》,還是以六月民主運動為背景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都對導演取材自各種社會事件的想法與膽量感到十分佩服。或許這些電影不是以完全中立的客觀角度,但至少也提供每位觀眾一個對國家政策、對個人行為思考或反省的機會。
     
    《分秒幣爭》從南韓經濟剛蓬勃發展的1997年出發,電影前段不斷提到出口值、加入OECD會員國、全體國民有85%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等樂觀訊息,沒想到表面看似一片光明未來,背後卻有一場足以瞬間摧毀整個南韓經濟體的強勁暗流準備襲來。電影就像是韓版的《大賣空》,崔國熙導演以三線交錯的敘事方式來呈現這起事件,分別為代表政府方的通貨組長韓詩賢、代表底層中小企業的工廠老闆甲洙,還有一位看準時機的銀行顧問尹正赫,帶著觀眾深入探究這席捲全亞洲、無法阻止的危機下,政府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究竟會對韓國人民造成什麼影響?
     
    就我而言,非常喜歡電影毫不拖泥帶水的緊湊氣氛,好像倒數計時般步步逼近臨界邊緣的窒息壓迫感。雖然其中許多專有名詞不免讓觀眾有些眼花撩亂,並稍微提高了電影的門檻,不過這本來就是一部金融電影所該具備的基本元素,片中也能看出導演已經有盡力為觀眾解釋造成這起災難的種種複雜因素。
     
    如果單靠我個人簡易的理解,不論是當時南韓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還是國內大、小企業的大量不良資產,都使得非常依賴外資投入的南韓,無法承受短時間內快速撤資的打擊。外匯儲備無法穩定匯率,韓元兌換美元匯率不斷下跌,大幅貶值將近50%,進口成本大增使企業接連倒閉,加上國家的外匯儲備又因為韓元貶值而更加無法償還外債,造成牽一髮動全身,最後完全無法挽回的地步。
     
    從《分秒幣爭》之中能清楚感受到這整個過程的可怕,實在難以想像一個經濟從 80 年代便快速起飛、擁有能夠加入「OCDE」實力的國家,竟會隨著週遭國家的骨牌效應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如同在韓劇《請回答 1994》後段各個準備踏進職場的年輕男女,不但還沒開始上班公司就面臨破產,父母也變得一無所有,從享受經濟繁榮的X世代一瞬間掉進谷底。《分秒幣爭》則把這段故事聚焦在一位小型碗盤工廠的老闆,從好不容易終於把自家產品送進百貨公司販賣,簽下大筆合約,原本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卻在對方倒閉之後一夕間化為一張廢紙,不但因此牽連到更下游的廠商,甚至拿自己房子抵押都無法償還,人們究竟要如何生存?
     
    不過每人叫苦連天時,卻也有人因此而得利,劉亞仁飾演的尹正赫正是看準時機,找來金主在貨幣貶值前先把大量韓元換成美金,之後許多企業倒閉、人民失業急需用錢,降價拋售家中房屋的時候,再把美金換回韓元,並大量買進便宜的房地產,來來回回就從中賺了兩筆。或許這在那些「受災戶」眼中是非常冷血且令人厭惡,不過劉亞仁卻把這角色詮釋得相當具有溫度,早在事前便精準預測,但又深知無法拯救每個人,只好先力保自己不死的無奈,恰好就可以跟通貨政策組長韓詩賢來作對比。
     
    演員金憓秀同樣表現精采,只不過與劉亞仁相比,她的戲份在《分秒幣爭》更加吃重,內心掙扎與矛盾也比劉亞仁來得更為直接。同樣能預先發覺危機,但作為一位有能力警告社會大眾的人,她所面臨則的是政府高層壓迫與身分地位所造成的限制,抱持能扭轉一切的希望卻被官僚體制狠狠打碎,或許正是如此,她心中產生的無力感是遠比其他人要深上許多。導演在片尾非常無情地做了一個極為殘忍的安排,一位比任何人都清楚事態嚴重性與其演變過程的「組長」,到最後卻連自己的親人也無法顧全,這是多麼的諷刺?
     
    然而儘管《分秒幣爭》那麼令人鼻酸難過,我還是非常喜歡它的收尾, 一般我們總是預期此類電影最後必定會有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導演刻意忽略了接下來南韓全體國民「捐金」還清借款的奇蹟,反而把故事拉到相隔20多年後的今天,在國家命脈被許多大財團把持、貧富懸殊更大的情況下,我們一般小老白姓又該怎麼辦?就如同片中工廠夫婦在危機爆發時認為情況一定會好轉改善一樣,到頭來此類事件終究還是無解,依舊會不斷繼續重演。我們所能做的,大概就只有隨時保持警戒,像最後工廠老闆對兒子所說:「即使有人對你好也不要相信,只能相信你自己。」永遠把那場被稱為「國恥日」的記憶留在心中。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台灣的處境,看《分秒幣爭》恰巧是2018九合一選舉結束的三天後。片中財政局次長不顧眾人私自申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援助,還有IMF與美國掛勾,用眾多不平等條約意圖掌控南韓經濟的種種作為,在我眼中某種程度上就跟台灣現況有點類似。如果拿來相比,當時IMF和美國對韓國,就好像現在的中國對台灣,而財政局次長就是目前以韓國瑜為首的親中派系,喊著「拚經濟、賺大錢」的口號,但所謂向外找出路的背後卻只是設立「兩岸工作小組」來達成「貨出得去,錢進得來」的美夢,不但無法從根本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反而更加速中國對台灣整體經濟的掌控。當他們最後跟《分秒幣爭》片頭一樣外資快速撤離時,享受短時間大量財富、爬得愈高的台灣,可能就會因此跌得愈重,說到這裡,從片中南韓人民經歷的各種慘況,不覺得近期常聽到的「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種話實在非常可笑嗎?
     
    整體而言,《分秒幣爭》絕對是部「警世」電影,幾位主要演員精彩的演出,配上非常緊湊的劇情,把南韓人民在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所面臨的困境,用多種面向完整呈現在觀眾眼前,深刻卻又不會煽情。看著片中不顧人民、只會「開同學會」來保全自己不死的政府高官,對比其他底層小人物血本無歸而失去希望的種種慘況,確實是令人感到憤怒,不過回到觀眾自己身上,《分秒幣爭》究竟傳達了什麼訊息?台灣未來又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或許才是值得我們去謹慎思考的問題。
     
    華映娛樂

  • 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2-09 08:00:00
    有 20 人按讚


    《#分秒幣爭》從歷史事件能得出的警訊 (8.2/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s://loory.pixnet.net/blog/post/266010488
     
    《分秒幣爭》是一部南韓劇情電影,由崔國熙執導,金憓秀、劉亞仁和文森·卡索主演,故事講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銀行通貨政策的組長韓詩賢在第一時間察覺這國家經濟命懸一線的危機,政府為此成立非公開小組,但財政局次長卻與韓詩賢有完全不同的對策,在距離國家破產只剩一週時,政府高層迫不得已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卻因此衍生出更大的危機。不過於此同時,財經顧問尹正赫也早已看清全貌,決定逆向操作,準備趁著全國企業紛紛倒閉時大賺一筆。
     
    雖說早已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自己非常喜歡改編真實歷史事件的韓國片,但《分秒幣爭》再次交出一張令我感到十分震撼的漂亮成績單。近十幾年來類似電影早已不勝枚舉,不論是講述80年代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殺人回憶》、光州聾啞學校性暴力事件的《熔爐》,還是以六月民主運動為背景的《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我都對導演取材自各種社會事件的想法與膽量感到十分佩服。或許這些電影不是以完全中立的客觀角度,但至少也提供每位觀眾一個對國家政策、對個人行為思考或反省的機會。
     
    《分秒幣爭》從南韓經濟剛蓬勃發展的1997年出發,電影前段不斷提到出口值、加入OECD會員國、全體國民有85%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等樂觀訊息,沒想到表面看似一片光明未來,背後卻有一場足以瞬間摧毀整個南韓經濟體的強勁暗流準備襲來。電影就像是韓版的《大賣空》,崔國熙導演以三線交錯的敘事方式來呈現這起事件,分別為代表政府方的通貨組長韓詩賢、代表底層中小企業的工廠老闆甲洙,還有一位看準時機的銀行顧問尹正赫,帶著觀眾深入探究這席捲全亞洲、無法阻止的危機下,政府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究竟會對韓國人民造成什麼影響?
     
    就我而言,非常喜歡電影毫不拖泥帶水的緊湊氣氛,好像倒數計時般步步逼近臨界邊緣的窒息壓迫感。雖然其中許多專有名詞不免讓觀眾有些眼花撩亂,並稍微提高了電影的門檻,不過這本來就是一部金融電影所該具備的基本元素,片中也能看出導演已經有盡力為觀眾解釋造成這起災難的種種複雜因素。
     
    如果單靠我個人簡易的理解,不論是當時南韓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外向型經濟,還是國內大、小企業的大量不良資產,都使得非常依賴外資投入的南韓,無法承受短時間內快速撤資的打擊。外匯儲備無法穩定匯率,韓元兌換美元匯率不斷下跌,大幅貶值將近50%,進口成本大增使企業接連倒閉,加上國家的外匯儲備又因為韓元貶值而更加無法償還外債,造成牽一髮動全身,最後完全無法挽回的地步。
     
    從《分秒幣爭》之中能清楚感受到這整個過程的可怕,實在難以想像一個經濟從 80 年代便快速起飛、擁有能夠加入「OCDE」實力的國家,竟會隨著週遭國家的骨牌效應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如同在韓劇《請回答 1994》後段各個準備踏進職場的年輕男女,不但還沒開始上班公司就面臨破產,父母也變得一無所有,從享受經濟繁榮的X世代一瞬間掉進谷底。《分秒幣爭》則把這段故事聚焦在一位小型碗盤工廠的老闆,從好不容易終於把自家產品送進百貨公司販賣,簽下大筆合約,原本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卻在對方倒閉之後一夕間化為一張廢紙,不但因此牽連到更下游的廠商,甚至拿自己房子抵押都無法償還,人們究竟要如何生存?
     
    不過每人叫苦連天時,卻也有人因此而得利,劉亞仁飾演的尹正赫正是看準時機,找來金主在貨幣貶值前先把大量韓元換成美金,之後許多企業倒閉、人民失業急需用錢,降價拋售家中房屋的時候,再把美金換回韓元,並大量買進便宜的房地產,來來回回就從中賺了兩筆。或許這在那些「受災戶」眼中是非常冷血且令人厭惡,不過劉亞仁卻把這角色詮釋得相當具有溫度,早在事前便精準預測,但又深知無法拯救每個人,只好先力保自己不死的無奈,恰好就可以跟通貨政策組長韓詩賢來作對比。
     
    演員金憓秀同樣表現精采,只不過與劉亞仁相比,她的戲份在《分秒幣爭》更加吃重,內心掙扎與矛盾也比劉亞仁來得更為直接。同樣能預先發覺危機,但作為一位有能力警告社會大眾的人,她所面臨則的是政府高層壓迫與身分地位所造成的限制,抱持能扭轉一切的希望卻被官僚體制狠狠打碎,或許正是如此,她心中產生的無力感是遠比其他人要深上許多。導演在片尾非常無情地做了一個極為殘忍的安排,一位比任何人都清楚事態嚴重性與其演變過程的「組長」,到最後卻連自己的親人也無法顧全,這是多麼的諷刺?
     
    然而儘管《分秒幣爭》那麼令人鼻酸難過,我還是非常喜歡它的收尾, 一般我們總是預期此類電影最後必定會有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導演刻意忽略了接下來南韓全體國民「捐金」還清借款的奇蹟,反而把故事拉到相隔20多年後的今天,在國家命脈被許多大財團把持、貧富懸殊更大的情況下,我們一般小老白姓又該怎麼辦?就如同片中工廠夫婦在危機爆發時認為情況一定會好轉改善一樣,到頭來此類事件終究還是無解,依舊會不斷繼續重演。我們所能做的,大概就只有隨時保持警戒,像最後工廠老闆對兒子所說:「即使有人對你好也不要相信,只能相信你自己。」永遠把那場被稱為「國恥日」的記憶留在心中。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台灣的處境,看《分秒幣爭》恰巧是2018九合一選舉結束的三天後。片中財政局次長不顧眾人私自申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援助,還有IMF與美國掛勾,用眾多不平等條約意圖掌控南韓經濟的種種作為,在我眼中某種程度上就跟台灣現況有點類似。如果拿來相比,當時IMF和美國對韓國,就好像現在的中國對台灣,而財政局次長就是目前以韓國瑜為首的親中派系,喊著「拚經濟、賺大錢」的口號,但所謂向外找出路的背後卻只是設立「兩岸工作小組」來達成「貨出得去,錢進得來」的美夢,不但無法從根本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反而更加速中國對台灣整體經濟的掌控。當他們最後跟《分秒幣爭》片頭一樣外資快速撤離時,享受短時間大量財富、爬得愈高的台灣,可能就會因此跌得愈重,說到這裡,從片中南韓人民經歷的各種慘況,不覺得近期常聽到的「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這種話實在非常可笑嗎?
     
    整體而言,《分秒幣爭》絕對是部「警世」電影,幾位主要演員精彩的演出,配上非常緊湊的劇情,把南韓人民在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所面臨的困境,用多種面向完整呈現在觀眾眼前,深刻卻又不會煽情。看著片中不顧人民、只會「開同學會」來保全自己不死的政府高官,對比其他底層小人物血本無歸而失去希望的種種慘況,確實是令人感到憤怒,不過回到觀眾自己身上,《分秒幣爭》究竟傳達了什麼訊息?台灣未來又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或許才是值得我們去謹慎思考的問題。
     
    華映娛樂

  • 光州仁和聾啞學校事件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2-05 07:51:29
    有 458 人按讚


    〈不義中的和平〉

    作者:陳韋安

    「康橋之家」事件震撼全港,人們都說該事件是香港版的《溶爐》(或稱《無聲吶喊》)。《溶爐》乃是一本改編自光州仁和聾啞學校性侵犯及暴力案的小說,後來2011年拍攝成同名電影《溶爐》。性侵犯、毒打兒童、利益包庇、不公義的審判,導演決意要將整件不義之事拍攝出來。結局是:電影喚起社會的關注,輿論壓力亦促使警方成立專責小組,重新調查案件,事件亦喚起韓國司法部對性侵刑法的修改,加重性侵刑法的處罰,名為「熔爐法」。

    這個大家都或許聽說過。這篇文章要討論的是電影《溶爐》的結局。

    我問:一套反映悽慘現實的電影,究竟可以如何完結呢?被虐害的小朋友死了,侵害者逍遙法外了,公義被證實不存在了。究竟電影如何終結好呢?當然,導演可以選擇敘述長達兩小時的不公義後就此完結。事實上,《溶爐》的故事本來就沒有美好的結局。

    不過,導演卻沒有這樣做。悲劇仍然是悲劇,導演卻在結尾安排這樣的一幕:一年後,惡人依然逍遙法外,受害的兒童離開了院舍,平安夜的晚上,主角與幾位受害兒童在溫暖的家中佈置聖誕樹。絲絲的和平微弱地滲露於悲劇之中。黑暗依然掌權,絲絲的和平卻可以在微弱之處顯露。

    讓我們以此思考教會的和平。

    教會在地上建構和平——局部地區性和平。「製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太5:9)。這個世界仍然尚未得贖。醜惡隨處可見。黑暗依然。不過,愛卻仍然可以被建立。沒錯,這世界一日未到終局,黑暗一日不會被消除。然而,上帝的愛卻讓和平絲絲的存在:個人的心靈平靜、家庭的關係和睦、人與人之間互助、社區的鄰舍關係、公義的政治制度。這些「局部地區性和平」雖然不算甚麼,它也不能推翻全地的黑暗,甚至,對比黑暗與醜惡,地上的和平往往是短暫而不長久。然而,這「短暫的和平」依然是值得的。

    基督徒在地上建構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地上和平。無論是與受害者同行、對不公義的譴責、法律以及社會政制的改善。它們都是同出一轍——不是以為自己可以推翻黑暗,或者以為自己的行動能夠導致上帝的和平,而是在黑暗與醜惡中顯露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真實:上帝的愛。

    我不完全同意電影最後的一句話:「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這不是教會的和平觀念。教會在地上和平的奮戰,不只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它依然正在絲絲地改變世界——若這世界是人類生命與生活的總和,微少的、局部的、短暫的和平,仍然正在改變世界。

    IG: http://www.instagram.com/theologia_autumnitas/
    Telegram: https://telegram.me/theolo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