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債務協商後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債務協商後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債務協商後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債務協商後果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民眾黨顯然還沒有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在高雄輸到只剩下4%。 ​​ 前一天民眾黨發了篇文宣,標題是「嚴守財政紀律,不用舉債也可以建設」,大力吹噓柯文哲很會還錢;言下之意是中央政府和其他縣市都執政無能,只有阿伯很會做事。 ​​ ​這個文宣我真的看得很堵藍。打個比方說,就好像一個拿爸媽的錢全現金買房的少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加入我們大家庭?立即Send份CV過黎: ▶ [email protected]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施傅試堂分享會(香港站)》《基密部署:基金分享會+試堂》 《郭釗 - Hea富外地樓試堂》《King Sir樓市講座》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

  • 債務協商後果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1 08:21:40
    有 2,501 人按讚

    民眾黨顯然還沒有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在高雄輸到只剩下4%。
    ​​
    前一天民眾黨發了篇文宣,標題是「嚴守財政紀律,不用舉債也可以建設」,大力吹噓柯文哲很會還錢;言下之意是中央政府和其他縣市都執政無能,只有阿伯很會做事。
    ​​
    ​這個文宣我真的看得很堵藍。打個比方說,就好像一個拿爸媽的錢全現金買房的少爺,跑去酸中產階級「為什麼你要貸款買房,真是廢柴一條」。這種吃米不知米價的話,您聽得下去嗎?
    ​​
    姑且不論柯文哲是不是很會建設(事實上柯六年來所做的重大公共建設案少得可憐),關於各縣市的財政問題,如果不去瞭解前因後果的話,很容易陷入像民眾黨這樣的思考誤區,變成一個討厭的 #天龍人。
    ​​
    首先要認清一個事實是,台北的富裕,是掠奪地方的結果。台北市上繳的稅收裡面,有多少是生產活動完全在中南部,只因為掛了個總部辦公室在台北市,稅收數字就整碗被台北市端走的?拿掉地方上的生產活動,請問孤零零一個台北市,還剩下什麼?
    ​​
    再者,各縣市的立地條件根本不一樣。台北市只要管好盆地裡的一小塊地方就好。而其他縣市,例如高雄,幅員廣闊,上到玉山,下至台灣海峽。既要衝刺繁榮市區的高端建設,也要滿足郊區偏鄉的基本需求。這些都是鉅額成本啊!當初2010六都升格的時候,光是與台北縣合併,台北市就喊不要不要,嫌台北縣太窮會拖累。比起來陳菊真是有guts太多了,高雄縣的負擔說扛就扛,也沒聽過她嫌棄窮兄弟。
    ​​
    更不要說,幾十年來,中央政府對台北與台北以外,態度真是天差地遠。先不提其他,就拿北高兩直轄市來講就好:
    ​​
    😡 #鐵路地下化,台北市的部份就是中央政府全額出資,高雄就得要分段提出 #自籌款 25%-55%。光這部份就是兩、三百億的差距。
    ​​
    😡 #捷運路網,台北市的一期路網是政府蓋好,「#一元起租」給北捷公司營運,北捷不用負擔硬體折舊與利息。高雄就要弄一個四不像的BOT案,高捷公司要負擔硬體(至少是機電設備的部份)折舊與利息,然後天天被媒體酸說高雄捷運虧錢要倒。最後陳菊市府跟銀行團債務協商,市府作價買回機電設備,高捷公司馬上就打平了。說起來,這也不過就是回到跟北捷一樣的基準點而已。
    ​​​
    😡 #治水預算,台北是從民國五十年代就開始做,民國七、八十年代,為期十五年的《台北地區防洪計劃》,就花掉了一千一百多億。要知道這是三、四十年前的千億新台幣,換算成今天的幣值恐怕都要翻倍。而高雄了不起就是近一、二十年來,拿了差不多三百億的治水預算。所以台北可以淡水河、新店溪沿岸堤防蓋好蓋滿,再加上亞洲最大的抽水站(南港玉成)、基隆河截彎取直、二重疏洪道再加員山子分洪隧道。而高雄則是省錢有省錢的做法,以廣設滯洪池、還地於水為主。可笑的是,柯文哲當初吹噓的「#海綿城市」的做法,還是咱們林副市長帶過去的know-how。
    ​​
    😡 軍方的態度也差很多。信義計劃區過去是 #聯勤206廠(舊稱四四兵工廠),1980年代台北要搞信義計劃區,聯勤二話不說就搬去了三峽。高雄亞洲新灣區旁邊有一個 #聯勤205廠,高市府協商他們搬去大樹,(馬英九時期的)國防部獅子大開口,說要高市府全額出資在大樹幫他們蓋好新廠,並負擔所有搬遷費用,數字大概三百億,否則免談。
    ​​
    隨便加一加算一算就是千億以上的差別待遇。以下種種暫且不表。而且同樣的基礎建設,台北至少比高雄先跑二三十年,高雄好一點,比其他縣市早個十年左右。要知道三、四十年前搞重大建設,難度和成本比現在低太多了,土地取得和環評的問題都可忽略不計。
    ​​
    而重大基礎建設是有先發優勢的。股神巴菲特的成功心法是「複利的力量」,而台北,就是靠著這個先發優勢,利上滾利,才能有現在的繁榮的。

    #話若欲講透支,#目屎就撥未離 啊!

    錢不是唯一的問題。來到高雄,問題還多一層,就是 #舊工業時代的包袱。
    ​​
    其他縣市要搞開發,很簡單,土地都是農地,地籍喬好、馬路開好、基礎建設弄好,就可以進行開發了。高雄就不是;重工業撤出,污染會留下。高雄現在重點開發的亞洲新灣區,很多土地都是以前的重化工廠,要開發以前還得土壤整治,這是曠日廢時又花錢的大工程。亞灣很多地塊整治了十年以上,最近才驗收通過可以開發。而2015年停工的中油楠梓廠,更是號稱要花17年,到2032才能土壤整治完成。在那之前,土地只能拋荒在那邊,有錢也開發不了。

    高雄也想要台積電啊。但是長久以來高雄的城市定位,就是要幫全國扛起3K的基礎重工業。水電資源都已經被石化與鋼鐵產業卡住了,很難騰出新的資源來給半導體。都說台積電是台灣的命脈,中鋼和中油又何嘗不是國人一日不可或缺的基礎工業?問題是前者就被當護國神山,後者還會被一些進步派嫌棄說,這種耗能耗水的產業活該被淘汰。我幹你陳老師,太糟蹋人了。
    ​​
    柯文哲的支持者都很愛吹噓阿北很會做事,順便踩一下別的縣市長。但我必須講,每個縣市的發展都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問題;柯文哲是不是很會做事我不予置評,但其他縣市長絕對不是閒閒沒事幹。
    ​​
    台北市是經過李黃扁馬郝,幾十年建設到現在,差不多也告個段落了。柯文哲能做的,就是個後人乘涼的市長,做一些錦上添花的事情。嚴格說起來柯六年並沒有什麼大型公共建設,當然也沒什麼大錢要花。這點我不怪他,但真的不用把自己吹噓得超厲害,別人都是笨蛋。
    ​​​
    要講難度,高雄市長的難度大太多了。高雄現在的階段,是初期基礎建設告一段落,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下一階段,往台南與屏東方向擴張。除此之外,還要盡可能「#高高平」,縫合原市區與縣區的發展落差。而過去幾十年遺留下的工業包袱,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去解套;例如中油楠梓廠原址整治開發,例如 #大林蒲遷村,以利仁武大社的石化業者往西南邊集中管理,一舉解決石化管線與市區空污的問題。而趁著美中交惡、全球產業鏈重組的時機,高雄更要加緊建設橋頭科學園區,好趕上這波數十年不遇的經濟大洗牌。

    這些都是台北不曾,也不需要面對的困境與機會。而不管要克服困境,還是抓住機會,都必須要投資大筆金錢。在國家財政結構還沒有大幅改革以前,舉債建設是台北以外縣市的宿命。而你柯文哲硬要給人套上一個「#財政紀律」的緊箍咒,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最後,我必須忠告民眾黨與其支持者:「沒有歷史感」的偏狹台北本位主義,無益於國計民生。台北市是近幾年人口外流最嚴重的縣市,但這一點我不會怪柯文哲,而是台北市幾十年來過度發展,已經到頂了。繼續砸錢下去,也很難取得可觀的效益。
    ​​
    我甚至認為,不應該再把人往新竹以北塞了。人類社會,適度的人口集中是正常,但過度集中,只會適得其反-在北部的人天天抱怨 #高房價高擁擠,而在中南部的人天天煩惱 #低薪資低發展。結果就是全體國民都過得不開心。
    ​​
    中央政府帶頭建設中南部,不但是給中南部出身的人一個機會,同時也是在給身在北部的人一個機會,讓大家能夠在經濟機會與生活品質之間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我看到很多在台北一邊幫柯文哲敲鑼打鼓,一邊轉貼「打房圓夢家」之類憤青文宣的年輕朋友們,我都很為他們感到悲哀。

    他們沒看到的是,柯文哲與民眾黨那種偏狹的「#台北本位主義」論述,與他們的人生幸福,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之處。

    (圖片來源:Toby Morris,『一盤之間的貧富差距(On a Plate)』,Inga W.中譯)

  • 債務協商後果 在 哈母太忙:享受生活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21 22:19:52
    有 63 人按讚


    #哈母心情手札

    我特別特別喜歡星期五的晚上,不僅僅因為它是星期五這麼膚淺,而是我常常在這一天習慣性的晚回家,感謝隊友從不過問,包容體貼,我總是在這樣的晚上,ㄧ個人坐在辦公室裡整理一週的工作總結,常常最後一個離開,關燈關門;又或者,坐在咖啡廳裡整理萬千思緒,也可能放空發呆,又或者,掏空自己,懷疑人生,無病呻吟。

    ——

    最近工作倦勤,心思浮動,連續見了幾位摯友,我的疑問總是為什麼年歲漸長卻不覺得生活變得更加輕鬆,生活裡必須負擔的責任變得更多,需要承擔的後果也變得更加難以承受。創業的好朋友告訴我,她多麼懷念20歲的自己活得瀟灑率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忙得不知所以然,並非後悔,只是得跟偶爾覺得日子似乎在空轉的念頭拉鋸;經濟無虞的千金好友因爲求子而受苦,身心俱疲,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得一一破關;去年買了千萬好宅的好友告訴我,兩年前她和丈夫甚至付不出2萬塊的醫藥費;看起來愜意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好友,原來因爲幫朋友作保,正扛著幾百萬的債務,正準備著下週跟銀行開庭協商而心煩意亂,懷疑著怎麼會讓自己處在這狀態⋯⋯⋯⋯

    ——

    我忍不想著,人生的煩惱也太多了吧?每個人好像都有自己的關卡需要去克服,很多的光鮮亮麗原來是用許多的勇敢和淚水去換來的。想著想著也不禁覺得自己煩惱的渺小,為什麼不試著偶爾的示弱、並且理解自己並不是ㄧ個人的存在,相信有人永遠無條件支持妳、信任妳、尊重妳、愛護妳,那麼,到底還有什麼現實可以讓妳感受挫敗呢?為什麼要放大了困境,忘記了欣賞眼前的風景?

    ——

    如果時空真的可以穿越,我有好多好多話想告訴當時的自己;但是問題是,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ㄧ件事;於是我換了個念頭,就當做現在的我正遇到了10年後的自己吧!我想告訴妳,現在的妳,肯定是最好的妳,把握當下,永遠不要覺得改變太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妳做的某一個選擇,都是為了未來那個幸福的自己。

    ——

    我想,肯定是這樣的吧?
    那麼,偶爾的無病呻吟是可以被原諒的吧?

  • 債務協商後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27 21:00:00
    有 1,737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梅克爾從政之路一帆風順 36歲受基民盟總理柯爾賞識提拔入閣 但柯爾推動兩德統一.社福平等造成陣痛期 加上基民盟陷入政治獻金醜聞 柯爾黯然下台 梅克爾當時開了第一槍 社會民主黨上台後推動願景改革.樽節措施最後也因此下台 梅克爾趁勢崛起擔任總理至今 雖面對國內反對聲浪 但堅持接納難民政策 許多難民現已進入大學 成為德國未來推動人工智慧主力 此次組閣也是對梅克爾治理方式最大考驗】

    梅克爾生於漢堡,幼年時,路德教會牧師的父親,帶著全家移居東柏林以北80公里的滕普林,她在東德受教育,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之後在科學院,研究量子化學取得博士學位,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她投入民主運動中,1989年底她加入新的政黨「民主覺醒」,東德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民主選舉後,她擔任新政府副發言人,1990年12月兩德統一後,她以合併後的基民盟黨員身分,投身國會議員選舉,連選連任到現在,勝選後,當時36歲的梅克爾,立刻被總理柯爾,延攬為婦女青年部部長,1994年升任環境和核能安全部長,獲得更大的政治曝光能量。

    梅克爾的政治生涯,得力於柯爾的拔擢,柯爾不時稱她為「小女孩」,但希臘神話的「弒父」情節,卻真實地在德國政壇上演,1998年,柯爾領導的中間偏右聯合政府選舉失利,伴隨敗選而來的是,基民盟爆發黑箱政治獻金弊案,柯爾首當其衝,最先公開批判同時進行切割,這位德國重量級政治領袖的,正是她一手扶植出來,長大的小女孩,基民盟秘書長梅克爾,從此她背上叛徒的罵名。

    「事實上是因為她(梅克爾)來自東德,她又是一個女性,還是一個新教徒,在這些多數是男性的西德天主教徒的黨員眼中,非常非常奇怪,如果換成別人這樣做,我認為這個背叛故事的歷史將是非常不同的,大家會說,這個基民盟的男性政治家,做出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

    2000年4月10號,這位出身東德,新教的女性,出任德西為大本營,意識形態保守,以男性主導的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領導人。

    2005年她代表基民盟,與社民黨總理施洛德角逐大位,施洛德在2003年3月,提出「2010議程」(Agenda 2010)的改革計劃,提高救濟金發放門檻,鼓勵失業者回到工作崗位,逐年調高退休年齡到67歲,德國是唯一一個早在2003年就瞭解到,一個高齡化社會要保持繁榮,就必須進行改革的國家,嚴厲的改革讓,左派社民黨選票流失。

    基民盟與社民黨在大選中幾乎打成平手,三星期的聯合組閣談判後,確認改由梅克爾出任總理,組成四十年首見的「左右大聯盟」,2005年11月22號,她成為德國第一位女性聯邦總理,繼一千年前神聖羅馬帝國,狄奧凡諾皇后之後,第一位領導日耳曼的女性,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總理。

    梅克爾延續「2010議程」改革路線,以至於歐債危機爆發,德國沒有陷入高社福支出累積的國債危機,施洛德當年的遠見,讓德國成了唯一傲視歐洲的國家,因此當歐債危機希臘需要金援時,梅克爾就以自身為例,堅持要求希臘實施撙節措施。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取得的成效是相對顯著的,2009年我們得到超過800億歐元貸款,2013年我們將開始償還債務,沒人知道希臘會怎樣,作為德國總理,我有責任對希臘的改革施壓。」

    2009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再次取得勝利,改與中間偏右的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2013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由於中間偏右盟友自由民主黨,未能跨越5%得票門檻,基民盟再次與社民黨「左右共治」。

    2015年夏天,歐洲遭遇二戰來最嚴重的難民潮,匈牙利嚴加控管邊界粗暴對待難民,馬其頓不給難民飲用水和食物,斯洛伐克,波蘭等東歐國家,表示只願收容基督徒,只有梅克爾領導的德國大方敞開國門,接納所有來自敘利亞等中東,以及非洲等戰亂之地的難民,他們親暱地稱她為梅克爾媽媽。

    「我從未如此深信,這項任務將決定歐洲的前途,決定歐洲是否真的能堅持價值和個人自由,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我們不能雙手一攤說,敘利亞太遙遠了,我們不願處理這個問題,這會製造大災難,對歐洲的觀感也會有負面影響。」

    梅克爾的開放政策,在2015年接收110萬名難民,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湧入的需求,再加上冗長的庇護申請程序,許多難民失去耐心,衝突事件頻仍,最嚴重的是「科隆除夕夜性侵事件」,市中心一場失控的跨年晚會,在民眾歡喜迎新送舊的時候,現場湧入千名左右不明人士,攻擊,性侵和搶劫婦女,受害者多達379人。

    性侵事件,讓原本棘手的難民爭議,野火燎原,對難民失去耐心的德國人,將矛頭對準總理梅克爾,這是梅克爾不負責任的難民政策,釀下的後果,對於難民,曾以同理心對待的德國人,開始借題發揮,或驚慌失措。

    2016年3月,3個邦的地方選舉,「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率,從3年前的4.7%,突破為15%,躍升為第3大黨,9月4號「德國另類選擇黨」,在梅克爾選區,「梅克倫堡─前波莫瑞邦」議會選舉中,突破2成得票率,力壓梅克爾的基民盟(CDU) ,成為第二大黨,外界開始研究「梅克爾時代終結」的可能性。

    「選舉結果,當然與難民政策有關,我既是基民盟主席,又是德國總理,在人們眼中,這兩件事當然不可分割,因此選舉結果,我當然也有責任,但我認為,過去幾個月的難民政策是正確的,我們必須繼續,贏回民眾的信任。」

    梅克爾的全國支持率,從2015年八月的75%,急遽下降到2016年八月的47%,當時是梅克爾五年來最低水準,她於是發揮政治手腕,主導歐盟和土耳其協商難民遣返協議,讓德國接收中東難民人數,減少到2016年的28萬名,藉由放緩接收難民數量,拉長審查合格移民時間,緩和民意反彈。

    但2017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這場歐洲難民潮以來德國首次全國選舉,被視為對梅克爾難民政策的信任投票,梅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得票率33%,和四年前相比,基民盟得票率下滑8.5%,聯合執政的社會民主黨(SPD),只拿到20.5%的選票,流失5.2%,創下二戰後的最低得票率,反移民難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從4.7%大幅躍升為12.6%,成為德國第三大黨,也是1950年代以來,第一個取得聯邦議會席次的極右翼政黨,「毫無疑問,我們有希望有一個更好的選舉結果,這點是很清楚地。」

    「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為最大贏家,梅克爾面臨艱困的組閣難題,四星期合縱連橫談判宣告失敗,重新舉行大選成為可能選項,梅克爾向導師柯爾看齊的,四屆總理任期成為懸念,金融時報首席國際事務評論員拉赫曼指出,當前德國的政治危機影響波及世界,尤其是在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波蘭和匈牙利的半威權政府當道,西班牙的分裂主義崛起之後。

    「如果說現在哪裡會正開香檳慶祝,那肯定會是在莫斯科,因為莫斯科想要的就是分裂的歐洲,無法有所作為,這就是歐洲的現狀,英國脫歐談判停滯不前,只要德國新政府無法產生的話,東歐和西歐目前存在嚴重的分歧,東歐國家有高漲的反移民聲浪,反新自由主義,基本上它們反對任何型態的自由主義,西歐同樣問題重重需要解決,但是德國組閣卻出現問題,而且可能長達四五個月領導階層難產。」

    梅克爾被廣泛譽為自由主義和國際主義,最後及最有力的捍衛者,這一秩序正面臨空前巨大的壓力,如果梅克爾離任,如果連德國看起來都不再堅定和可以預測,「歐洲一體化大業將重新陷入困境」,「全球都將面臨一個新的危險局面」。

  • 債務協商後果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6-17 19:08:44

    想加入我們大家庭?立即Send份CV過黎:
    ▶ hr@money-tab.com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施傅試堂分享會(香港站)》《基密部署:基金分享會+試堂》
    《郭釗 - Hea富外地樓試堂》《King Sir樓市講座》
    https://edu.money-tab.com/activity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http://onelink.to/mtap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hannel/UCdWNwPuaS1o2dIzugNMXWtw?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

    本週重要的事特別多,除了外交貿易的頭等大事外,各地央行都在貨幣政策上決定了新的方向,本集週末報告將為大家一一拆解。

    開始之前先跟大家介紹一下週末報告最新的動向,模式上加入了影片為大家提供一個全新及全面的體驗,其後將會有更多深入的分析,如一週回顧、指數及貨幣方面的跟進,密切留意。

    回到主題,今個星期有兩個重要外交會面,分別是特金會及G7首腦峰會。特金會其實現時期待已久的會面,年初北韓政府一直以軍事恐嚇的方式在外交上爭取更多籌碼可是亦對股市帶來隱憂 經過漫長的討價還價後最終於本周舉行了歷史性的首腦會議 並成功簽署了和平協議,對市場穩定十分重要。而另一方面,早前已提到特朗普在攻擊中國後矛頭開始指向歐盟成員國 而這次首腦峰會是歐美貿易上交惡後首次會面 外界對這次貿易協商的議題十分重視一旦再有貿易戰開打的話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當然這個大有可能只是一貫特朗普談判的手法 可是市場的反應10分敏感較難經得起考驗。而是次會面後發表了聯合聲明,表示「對抗保護主義和減少貿易障礙」。美國總統特朗普其後指摘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記者會發表「不實聲明」,卻轉向不支持該份聯合聲明。相信特朗普在這次的會面中未能取得可觀的成果,未來跟歐洲仍有機會掀起貿易戰的戰火。

    央行方面,本週美歐日先後公布議息結果,影響資金流的走勢。首先是美國聯儲局在週四的決定,一如市場預期加息四分之一厘。在聯儲局的聲明中提及到多項的經濟數據都符合央行的目標,更將「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刺激經濟」這段字眼從聲明中刪去,及暗示下半年有機會加息兩次,可見聯儲局的信心。而值得留意的是鮑威爾在會後表示,以後所有議息會議後都會有記者會,增加透明度,但同時「出口術」的機會亦有所增加。

    其後是歐央行,市場留心的是有關退市減少買債及閞啟加息之路。是次的聲明提到本年9月開始,當經濟數據證實央行的中期通膨前景,每月淨資產購買速度將降至150億歐元,直至2018年12月底,之後淨購買將會結束。但利率方面卻表示,至少一直到2019年夏季,主要利率將維持不變,這個令市場大失所望,歐元隨即調頭向下。其實歐洲一直受到脫歐及政局動盪等因素影響,加上歐豬國家債務問題嚴重,開始緊縮的貨幣政策並非易事。

    最後是日本方面,議息決定維持利率不變,10年期國債息率目標亦維持0%。可是跟其他央行不同,日央行在環球經濟復蘇之時卻下調了CPI的預期,由1%下調至0.5%-1%之間,可見對未來信心不足,仍需要更多刺激經濟的政策配合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