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傳統觀念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傳統觀念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傳統觀念定義產品中有37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5萬的網紅Cheers:快樂工作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至聖先師 #孔子 談職場:好老闆的定義,不是薪水給最多的那個人】 過去我們講到傳統的君臣關係,好像都是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都說這種觀念是儒家的工作倫理,認為既然拿人家的薪水就要幫人家辦事。但你看孔子實際上是怎麼說的?… #教師節快樂 #孔子工作觀太正確!...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IMSHERRYI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nstagram: @imsherryiz - https://www.instagram.com/imsherryiz/ ⋆⋆⋆⋆⋆⋆⋆⋆⋆⋆⋆⋆⋆⋆⋆⋆⋆⋆⋆⋆⋆⋆⋆⋆⋆⋆⋆⋆⋆⋆⋆⋆⋆⋆⋆⋆⋆⋆⋆⋆⋆⋆⋆ Hello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性別定型」? 這個既定觀念 其實就常常出現在...
「傳統觀念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Hi~I’m Vaness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月亮塔羅坊?喵子 | 六日不占卜不回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BBC News 中文(繁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IMSHERRYIZ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傳統觀念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傳統觀念定義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22:15
|#公眾外交事件簿 031 📂事件代號:台劇外交 🔎涉案國家:台灣 📆案發時間:2001年至今 你最近有追 #台劇 嗎?近年來台劇大爆發,劇情與題材都更趨多元,例如:《#麻醉風暴》、《#通靈少女》、《#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近期的《#俗女養成記》與《#斯卡羅》等等,都掀起一波台劇討論潮。 一部成...
傳統觀念定義 在 Hi~I’m Vaness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46:53
做自己很好卻也不容易 但要跨出那一步更難 當妳被家庭育兒生活羈絆久了 也會逐漸消磨原本想要發光的那顆心 社會對「媽媽」的定義太嚴苛 要會育兒、照顧家庭、當先生的後盾、 做個聽話的媳婦、甚至要會賺錢、 還要能上得了廳堂入得了廚房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不公平的傳統觀念 加諸在女人身上 我承認我有許多的不...
傳統觀念定義 在 月亮塔羅坊?喵子 | 六日不占卜不回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03:05
#閒聊 #社會框架與自我價值之間 #文長慢慢看 在抽出松鼠大靈的時候,為了確定這次文章的主題,首次嘗試占星骰,骰出來的結果讓我不小心笑了出來: 水星天秤八宮。 好吧我還是占星超新手,這篇沒有要講占星; 但是翻翻書和資料,簡單來說:水星表示思考與溝通、天秤座特性之一是各類平衡、八宮其中一個意...
-
傳統觀念定義 在 IMSHERRYIZ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22 23:43:05• Instagram: @imsherryiz - https://www.instagram.com/imsherryiz/
⋆⋆⋆⋆⋆⋆⋆⋆⋆⋆⋆⋆⋆⋆⋆⋆⋆⋆⋆⋆⋆⋆⋆⋆⋆⋆⋆⋆⋆⋆⋆⋆⋆⋆⋆⋆⋆⋆⋆⋆⋆⋆⋆
Hello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性別定型」?
這個既定觀念 其實就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
今天的#ChatRoom 就來討論一下 #性別定型
大家一邊看或看完有什麼想法和感受都可以在留言分享
我也很好奇大家的想法!
⧫ I N F O ⧫
• Camera || Canon M6/Sony A7rii
• Editing Software || Premiere Pro CC/Final Cut Pro X
• Blog || https://www.imsherryiz.com
• Skin Type || 混合性偏乾肌 Combination to dry skin
➟ For business inquiries // pikaruheaven@gmail.com
⧫ M U S I C ⧫
Music by CFEQ - Flower Child - https://thmatc.co/?l=9C8FA23B
FTC: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xoxo,
Sherry W. -
傳統觀念定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05 22:00:18上個星期我們討論到現在美國的兩個總統候選人,到底哪一個對我們台灣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就引起了大家很多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其實有一個族群的看法,我們好像沒有在節目中探討過,而且對這個族群來說,台美關係不只與他們切身相關,他們還真的有能力去影響選舉的走向。
今天要說的是那些住在美國,有美國投票權,然後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因為上一集播出之後,突然有很多這樣的觀眾來跟我們分享他們的想法,我才驚覺說,對耶。這些真的能去投票的人的意見,其實滿重要的。
這些住在美國、有美國投票權、又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人,他們怎麼想的,票大概會投給誰,經過我花了不少時間去爬文跟research,也做了些訪談後。我覺得這些人的意見大概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那一句話就是「大家都不一樣」。
但是不一樣到底是有多不一樣?你可能會說支持拜登跟支持民主黨雖然也是不一樣的事情,但是投下去的票是一樣?不是這種不一樣,這些人是真的非常分歧。影響到投票的因素有很多種嘛,每個人最重視的議題都不一樣,比如說對某些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台美關係,也有人覺台美關係不重要重點是防疫,又或者有些人是重視經濟、重視種族問題、重視性別權益。光是決定性的原因就這麼多種。
而且這些人的分歧還不只是這樣,就算最重視的是同一個議題,也是有很多不一樣的結果。就先拿台美關係來舉例好了,就不是所有最重視台美關係的人都會想投川普啊。也是會有人覺得,雖然川普嘴巴上叫的這麼兇,最後還不是不能不跟中國做生意,對他來說台灣就只是個交換條件。當然也是有人很支持川普,為數還不少。除了川普對中共夠兇以外,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共和黨傳統上就是比較親台,也比較願意反中。當你想要找人來幫忙遊說對台灣有利的法案的時候,就通常會從共和黨的議員開始接觸。所以有人就覺得,要挺台灣當然要投共和黨啊。
而種族問題大家也差很多哦。 一般大家是說,川普的態度會讓美國種族歧視的觀念更高漲,這是最主流的意見,但是也有人說,大部分的美國人其實真的很nice啦,那種超級歧視別人的真的是少數。不過像川普常常這樣帶頭喊一些什麼墨西哥販毒,某些國家是屎坑國啊。這些都是很不好的示範。訪談中也有人覺得,川普就不是個政客,他不會滿腦子政治正確的自我審查。而且有些人表面上在那邊大喊多元文化強調政治正確,但是心裡根本也超級瞧不起別人。這個選誰都一樣。民主黨打這張牌也是打假的,在那裡演好人還更討厭。也有人覺得川普的歧視問題只是被對手拿來放大炒作,根本也沒這麼嚴重。所以我覺得能當作參考的部份就只有「什麼觀念的人都有」而已。
至於防疫的部份,倒是大家意見比較統一,全部人都覺得川普防疫做的超級爛,一大堆人都想逃回台灣避風頭。
起碼在我們討論的人眼裡,川普防疫很差已經是社會共識了,畢竟跟我們台灣比,這個差距實在是太明顯了嘛。
總之其實這個族群的想法也不是很一致就對了,不過只討論這個族群有點太侷限了,因為這群體的定義其實很模糊啊。投票權是沒有爭議啦,但是怎樣叫做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是在美國的台獨分子才算嗎?那華獨算不算?還是說移民第一代?那第二代要不要算?從台灣過去,但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算不算?這些身分認同也會影響他們投票的選擇啊。這個討論起來很複雜,所以不是說「欸今天我們來討論在美國的台灣人都會投誰吧。」就可以一下子得到一個很單純二選一的答案。而且我覺得這個可以討論另一個話題,就是要怎麼加強這些有投票權的人,對台灣的認同意識。
想想看,如果你是移民第一代,那台美關係對你來說當然很重要,但如果你是第二代,就很容易覺得台灣怎樣跟妳沒什麼關係啊。那如果可以爭取這些人的認同,直接增加願意維護台灣利益的人數不是最好?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對中國怎樣對台灣怎樣,根本就不是民主黨跟共和黨最沒辦法有共識的核心價值,那最完美的狀況不就是,不管是支持哪一黨,大家都一起來抗中保台。
那實際上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要跟中國做出區別。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這件事了。美國在做人口普查的時候,不是有一欄是要勾選你的族群認同?本來大家都會想說我們是華人嘛,那就勾Chinese。現在越來越多人覺得,誰跟你中國Chinese,我就是other ,沒有Taiwanese我就自己填。當在美國越來越多人這樣做的時候,支持台灣的聲音就比較不容易被忽視。當認同台灣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實際上會為了台灣行動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不管是有著怎麼樣的政治立場,只要在這個地方有著最基礎的共識,最終都會是彼此的盟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傳統觀念定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1-21 19:00:00【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常常會提醒很多朋友,我說喔我們看待這世界上,不能用非黑即白的角度去看它;因為黑跟白中間有很多的灰階。
凡事呢,我們在思考事情,或決定自己的行為的時候,我們都必須要有一個前提跟背景的思考。
這樣的說法喔,在觀念上很正確;但是呢,很多人在碰到自己的真實生命情境當中,可能是因為我們傳統教育的根深蒂固吧!
還是很容易就直的接掉入要找答案,而不是去思考這個問題合不合理,這樣的一個困境裡面。
我最近剛好讀到一本書叫做《哲學大爆炸》,它裡面呢有一段對話,就是有一個人,跟邏輯學家的對話,我覺得喔還蠻能夠呼應這個狀況。
所以呢,如果你現在的生命裡面,你常常很困擾於找不到答案,特別是對於自己的人生、對於自己的生涯覺得很困擾,那或許這段對話,可以給你一點小小的啓發。
這個對話是這樣哦,有兩個人叫做喬治跟艾迪,他們是朋友。有一天呢,艾迪他順手牽羊偷了東西,那這個店主就問喬治,艾迪有沒有偷東西,而喬治心中喔就有了拉扯。
他一方面想要忠於朋友,但另一方面也想要忠於自己的是非觀念。所以呢,喬治就把這個困境,跟一個邏輯學家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對話,想要探討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辦?
邏輯學家聽完喬治的描述之後,就跟他說:「你卡在困境裡了,對吧?」喬治就回答說:「對啊!誒你是邏輯學家、你能不能幫我?」
邏輯學家回答:「嗯...我們首先來定義你的問題,你認為人應該告發犯罪者,這樣的信念是真的嗎?」
喬治說: 「當然是真的啊!」那邏輯學家再問:「那你是否認為人應該要保護他的朋友,這個信念是不是也是真的呢?」
喬治說:「肯定是嘛!」
邏輯學家繼續問:「可是既然艾迪是你的朋友,而他又是一個犯了罪的人,你同時相信喬治應該告發艾迪,跟喬治應該保護艾迪,這兩個信念,而且這兩個信念是矛盾的,對吧?」
喬治就說:「對啊!你說出來了,我現在到底該怎麼辦?」邏輯學家說:「請你定義你的條件、檢驗你的前提,犯罪到底是什麼?」
喬治說:「犯罪就是觸犯法律嘛!」
那邏輯學家繼續往下推:「人應該要告發犯罪者,真的是這樣嗎?要是你在納粹德國,你有個朋友觸犯法律,藏匿猶太人,你認為應該要告發他嗎?」
喬治說:「當然不行啊!」
邏輯學家就順藤摸瓜繼續說:「那麼人應該要告發犯罪者,這樣的信念就不是真的嘛!所以你可以保護你的朋友,又還是個好人,這個矛盾是不是就解決了?」
喬治松了一口氣說:「謝謝你邏輯學家!」
當然了,這一段對話要告訴你的,並不是說喬治哦,要隱瞞他朋友的罪行,這樣的觀念是對的;甚至這段對話,不是要告訴你怎樣是對的那樣是對的。
因為啊邏輯學家也可能換另外一個說法,就是如果你的朋友他是納粹,你應該保護他嗎?這也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是嗎?
所以你會發現一件事哦,為什麼我們說,千萬不要用非黑即白的角度去思考?因為非黑即白,會讓我們很容易的過分簡化問題。
每一個問題的發生,都有它的前提跟背景,在什麼樣的前提底下,應該要做什麼樣的判斷、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可以有怎麼樣不同的處置?
就像我們面對我們的人生,可能你不想要父母親幫你安排的路,然而你自己找尋你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你就真的有把握你想要做的事情,一定是你熱愛的嗎?
是不是常常有時候,我們也會很多的矛盾跟糾結?要嘛就是抱怨這個世界沒有給你機會;要嘛就是當機會來了,你又不敢選擇!
又或者是當機會一大堆的時候,你不知道選哪一個?再不然就是抱怨這個世界沒有給你任何機會,然而你也沒有做額外的努力!
所以呢,我常常覺得喔一個人的成長跟成熟,最具體的特徵,就是他開始不是用非黑即白的角度在想事情;他會把任何事情,都還原到它的前提跟背景。
在你聽到錄音的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快要過農歷年了,在我們的文化裡面,這就是一個除舊佈新的時節。
接下來新的一年,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你過去每一年的延申,你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今年,你可以有一個不一樣的開始!
然而這種新年、新希望哦,我們常常會很急匆匆的幫自己設定目標;可是今天呢,我想要鼓勵你哦!
無論你想要走去哪裡,你問自己,你的前提跟背景是什麼?什麼是你真正的喜歡,什麼是你真正的熱愛?
這些問題很大,可能我在這邊捅了馬蜂窩,你也可能會不太舒服;然而如果你想要未來過一個更好的人生,此刻的你,正是要去面對這樣的問題,所以回到你的人生,什麼是你最在乎的?
談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裡面的最後一講「人生羅盤」的定位。
知道自己在生命各個層面,真正需要也想要的是什麼?這就是你做任何生涯決定的最大前提!
所以囉,如果在這個時節,你聽到這一段內容,我希望你不要太快的、急匆匆的要為自己做任何的決定。
覺得我今年一定要怎麼樣,或者一定不要怎麼樣;是不是花一點時間,把自己真正要的,好好的釐清?
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從何開始,或許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你聽到這段錄音的時候,我們【過好人生學】1399的優惠,也即將在1月31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參與這一門課,歡迎你的加入。
然而不管你是不是會加入【過好人生學】,我都很希望你能夠跳脫出非黑即白的想法,過上一個更自在、更美好的人生,在此由衷的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好朋友;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開通了Podcast。
所以無論你是用蘋果,還是Android手機,裡面都有內建的Podcast,你都可以訂閱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的優惠,即將在1月31號的晚上12點截止。
期盼你能夠把握,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傳統觀念定義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至聖先師 #孔子 談職場:好老闆的定義,不是薪水給最多的那個人】
過去我們講到傳統的君臣關係,好像都是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都說這種觀念是儒家的工作倫理,認為既然拿人家的薪水就要幫人家辦事。但你看孔子實際上是怎麼說的?…
#教師節快樂
#孔子工作觀太正確!
傳統觀念定義 在 BBC News 中文(繁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夫一妻制現在看起來很普遍,但是當你細察時會發現,歷史上的人類並不像我們今天這樣奉行單一配偶制。那為什麼,單一配偶妻在如今會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呢?
傳統觀念定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