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健保破產會怎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健保破產會怎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健保破產會怎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健保破產會怎樣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隔壁棚和別人聊起在美國做手術。我在疫情前夕動了個子宮手術,時長 20 分鐘。我一走入手術房,被龐大陣容嚇傻。手術房內擠著至少十位醫護人員,他們微笑地迎接我。 術後我收到醫院寄來的帳單,美國醫院習慣給你驚喜,都是術後才會知道費用是多少。打開帳單,嗯,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BUT!我是誰?本宮是曾經...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週新聞發佈勞退基金收益大賺三千億的消息 新聞說以目前勞工1205萬人來算,每人可分1.5萬 看來勞退基金操盤績效好像不錯,是不是該自提? 如果看這則新聞,覺得勞退績效很棒,決定自提了 影片建議你不要點進去,因為可能會打破你的認知 現在大環境的資訊轟炸程度已經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今天我會跟你分享勞...

  • 健保破產會怎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1 23:11:48
    有 3,549 人按讚

    在隔壁棚和別人聊起在美國做手術。我在疫情前夕動了個子宮手術,時長 20 分鐘。我一走入手術房,被龐大陣容嚇傻。手術房內擠著至少十位醫護人員,他們微笑地迎接我。

    術後我收到醫院寄來的帳單,美國醫院習慣給你驚喜,都是術後才會知道費用是多少。打開帳單,嗯,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BUT!我是誰?本宮是曾經欠下六位數美金醫藥費的人,這點小風小雨打不倒我。

    疫情後,我的牙齦長了顆膿包,當時疫情還是相當嚴峻,我不敢去看牙。默默吞了抗生素,拖到疫情好轉後才去找牙醫。結果被告知最裡面的那顆牙需要抽神經,而且因為難度太高,必須由專科處理,將我轉介到了抽神經專科診所。

    經專科牙醫師診斷,我的牙應該可以勉強保留下來,無需拔牙。但問題是,我需要回診四次,每次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抽神經。聽到這裡,我彷彿能聽見錢包在哭泣。

    收到工作人員給我的抽神經估價單,心臟漏了一拍。$4000 美金。

    工作人員安慰我說:「先別擔心,搞不好妳的保險能 cover 大部分費用。妳看的是我們整間診所唯一一位有收醫療保險的牙醫師。剛才從妳眼前走過的副院長,他抽一顆牙神經,$7000 美金呢!全自費。我這樣講,妳有沒有比較釋懷?」

    最後,以上兩次近期醫療體驗多虧班長的保險夠給力,我花了點小錢安全下莊。但我的安全下莊,也是因我經驗值很滿。以下是我的心得傳授:

    1. 在美國,中產階級距離貧窮很近。有多近呢?動一個手術、生一個孩子、得一次大病、發生一次重大意外,以上任何一項就能吸光你所有積蓄。

    2. 所以,如果你家裡沒啥錢,又是個死中產。找工作時甭管薪水多寡,請先看公司福利 + 醫療保險。保險太差的請考慮再三。

    3. 之前我讀美國某理財雜誌訪問一位文字工作者。那人給讀者的建議簡直神了:「在討論理想和熱情之前,請先找一個在大企業上班醫療保險夠好的伴侶。」我舉雙手贊成!!!

    4. 當年我和我娘都嫌爹的學者薪水太低,養家困難,勸他離開公家機關。爹一直重複說「可是醫療保險好啊!」,我們都當他在講屁話。若干年後,我翻到我娘的醫療費用帳單。爹是對的!!!要不是我爹的保險夠好,就以我娘那鬆垮的健康狀況,遲早破產。

    5. 美國的醫療體系走責任細分路線,所以才會發生一間手術房配十幾位醫護人員的狀況。先別管這正確不正確,身為病患你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些醫護人員的費用,是你要負擔的。

    6. 動手術之前,請打聽好動手術的醫生在不在你的保險 network 裡、麻醉師在不在你的保險 network 裡。醫生和麻醉師的 billing 是分開的!我此生做過最牛的事情是十年前在醫院動個手術,醫院不肯透露麻醉師是誰、說當天才會知道是誰。我懶得跟他們爭,自己帶了麻醉師!(是我在腸胃科診所工作時認識的,超優秀)。

    7. 回台灣看病成為了很多人的首選。可我沒有這個選項,我在美國有保險,在台灣是自費。所以在多數情況下,我只能選擇在美國就醫。不管怎麼說吧,我都希望請大家珍惜台灣健保,勿浪費資源。

    前陣子來了幾位跟我爭執台灣健保怎樣不好,我笑到肚子痛。健保如果真的那麼不好,那你要不要來試試看欠下六位數美金醫藥費?

    PS. 我動子宮手術那天,天氣超冷。那根管子是往手術服裡輸送暖氣!484 很貼心?但是根據我向醫院索要帳單明細,那套手術服 $800 美金(襪子也不便宜哈哈哈哈哈哈)。

  • 健保破產會怎樣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4 17:55:43
    有 1,243 人按讚

    #魚泡泡 看到新聞用熱血、勇氣、責任跟使命感等詞來形容防疫期間醫事從業人員們的努力,就覺得噁心透頂。

    有事的時候靠這些沒屁用的話就可以要求別人冒生命危險、還要吞下各種羞辱、忍受各種辛苦的工作環境,但沒事的時候,嫌貴的、凹打折的、看病當點自助餐的、打罵醫護人員、要求各種服務的,還不是一樣多得靠背。

    沒有足夠的人就沒有餘裕討論品質,而沒有足夠的錢就不可能聘到足夠的人,這就是個無限迴圈的惡性循環,維持著這循環還勉強能不崩垮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醫事人員再怎麼幹聲連連,骨子裡都還是覺得「算了,我忍一下」,不是懶得罵,是因為在醫療院所看過太多無奈的事、見過太多甘苦人,不管怎樣,至少自己還有口飯吃,那忍一下就算了。

    這完全不對啊!!!!

    我希望這波疫情過後,大家可以認清幾件事:
    我們的健保再不漲就破產、我們的醫療崩壞迫在眉睫,有很多病其實忍一天不會死、不去大醫院也不會死,而且預防跟衛生做好可以避免很多資源的消耗。

    如果大家覺得防疫這場戰爭,台灣打得光榮,那就拜託大家支持健保改革,該漲該收的就不要猶豫。
    要不然,下一次疫情再來時,台灣恐怕就沒有足夠的能量再抵擋了啊!

  • 健保破產會怎樣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27 06:42:33
    有 198 人按讚

    新冠與世代交替、階級矛盾、經濟轉型(財富重分配、末日經濟學):
    一、全球各國或台灣的統計數據,缺乏各嚴重程度的年齡分佈,或各年齡層的嚴重度比例。因為太敏感,會引爆早已存在的世代矛盾。
    二、零星報導都很一致:越年輕越輕微,甚至無症狀,死亡幾乎都是老弱殘疾。所以誰確診不重要,要看誰重症、誰死亡,是否青壯死亡?或是老人死裡逃生?武漢與伊朗都有報導百歲人瑞治癒出院的例子,就很勵志。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03180444.aspx
    三、台灣有健保還好,有些醫療落後或放任自由化的國家已經出現 「人富命貴、人貧命賤」的徵兆。美國還可以用國家力量灑錢介入,印度很快會不知所措。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600161/?lcc=an
    四、檯面上掌權的都是老人,所以會更積極全面圍堵病毒,不惜犧牲經濟。久而久之年輕人會想,我得了又不會怎樣,不會病死卻被餓死,老傢伙怕死害我失業破產到底誰划算?
    五、隨著疫情惡化、僵持、流感化(每年都來) ,百業蕭條跌無可跌、經濟破產哀鴻遍野,而日子總是要過下去。一旦年輕人掌權,難保防疫政策不被反轉:恢復一切娛樂運動宗教社團聚餐集會,馬照跑、舞照跳,所有人自主管理,怕死的(老人) 自己躲好藏好把舞台讓出來。
    六、美國德州副州長呼籲寧可我們老人死去,不可封城扼殺經濟。自我犧牲令人感佩,但也有人反譏你有錢當然可以說風涼話,我們窮苦老人就該死嗎?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599520/%E3%80%90%E7%BE%8E%E5%9C%8B%E7%96%AB%E6%83%85%E3%80%91%E3%80%8C%E9%95%B7%E8%80%85%E9%A1%98%E7%8A%A7%E7%89%B2%E7%94%9F%E5%91%BD%E6%8F%9B%E7%B6%93%E6%BF%9F%E3%80%8D%E5%BE%B7%E5%B7%9E%E5%89%AF%E5%B7%9E%E9%95%B7%E5%8F%A3%E5%87%BA%E7%8B%82%E8%A8%80
    七、全球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炎洗腎 ...) 防治與戒菸運動獲得空前進展,「死的都是你們這種的,還不好好吃藥控制?」比什麼衛教都有效。
    八、高齡名人確診不少,查理王子、多明哥、志村健、...難免將來會有因而去世的。搭上這班「新冠列車」是他們最後一次為世人矚目,說是沾光也行。例如一位國際胸腔內科權威醫師,92歲,這二天就普獲愛戴悼念。Dr. John Murray, former SF General physician, killed by COVID-19 complications - SFChronicle.com https://www.sfchronicle.com/bayarea/article/Dr-John-Murray-former-SF-General-physician-15157429.php
    九、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在發生:法國一位68歲退休醫師響應徵召回到一線後染病殉職
    https://hk.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20200323/BJLSECTA4QMGMIZUCY4J4SEX5M/
    一位72歲老神父將教區買的呼吸器讓給年輕人救了他犧牲自己生命。https://udn.com/news/story/6812/444153950
    多位神父為了安慰患者或為臨終教友傅油祝聖而染病去世。
    死有重於泰山,這是我最嚮往的方式。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324005290-260409
    十、股市跌跌不休,房價搖搖欲墜,疫情帶來財富重分配。老人染病逝世,釋出空房、加速都更。青年存活繼承,勇於消費、搬遷投資、終於敢結婚生子了。新冠解決高齡化,間接改善少子化,帶動未來經濟轉型。
    十一、務實行業崛起、務虛行業收斂。是哪些行業,請看現在誰旺誰慘,誰撐得住誰倒一片就知道。以醫界而言,拜金歪風稍遏,重回主流正道,OO垂頭喪氣,內科揚眉吐氣。一位西班牙生科專家說,平時你給我月薪1800歐,給足球明星100萬歐,現在你跟我要解藥?去找C羅或梅西呀!https://oyogist.com/2020/03/you-pay-the-footballers-millions-per-month-while-the-researchers-earn-less-meet-them-for-a-cure-scientist-says/
    十二、每年跟病毒纏鬥,到累了放棄的那一天,將會興起「末日經濟學」:養生健身,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求神問卜。所以旅遊、餐飲、演藝、娛樂、宗教同仁們別氣餒,眼下短多長空,遲早否極泰來。
    十三、會不會有一天估算成本,年度防疫經濟損失二兆,經濟轉型成長一兆、長照支出節省一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