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停車塔壽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停車塔壽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停車塔壽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停車塔壽命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143的網紅吳韋達 彰化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青宅海景第一排 青年到底來不來?】 我在總質詢中針對伸港青年住宅提出質疑:請問縣長建造此青年住宅目的為何?​ 王惠美縣長表示「此為國宅用地,提供青年多元居住協助,#以減輕青年購屋負擔,#打造青年友善城市......,以貼近成本之售價,降低彰化縣青年購屋門檻。」​ ​ 1⃣減輕青年購屋負擔,真的...

停車塔壽命 在 ?Lea x 蕾雅⛈美食旅遊打卡Wonderland?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20:26:08

#lea不累啊⚡️ 👉🏻桃園👈🏻 ✨蛋寶生技不老村✨ - - 🌺🌺🌺小知識🌿🌿🌿 全台唯一☝🏻 正宗日本國寶藝術家馬越正八的作品「長壽尊」就在蛋寶生技不老村 日本是全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 而日本最長壽的故鄉就在✨長野✨ 長野居民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榮耀,特於佐久當地恭立長壽地藏一尊 成為最知名的地...

  • 停車塔壽命 在 吳韋達 彰化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30 18:41:58
    有 329 人按讚

    【青宅海景第一排 青年到底來不來?】

    我在總質詢中針對伸港青年住宅提出質疑:請問縣長建造此青年住宅目的為何?​ 王惠美縣長表示「此為國宅用地,提供青年多元居住協助,#以減輕青年購屋負擔,#打造青年友善城市......,以貼近成本之售價,降低彰化縣青年購屋門檻。」​

    1⃣減輕青年購屋負擔,真的嗎❓​
    我比較伸港青宅附近兩年內新建案實價登錄後發現,坪數接近的公寓每坪單價與青宅 #無顯著價格差異,根本無法如青宅目的所提的減輕青年人購屋負擔,不如去買靠近市區差不多價位的新公寓建案。​

    2⃣打造青年友善城市,真的嗎❓​
    再以鹿港富麗大鎮居住條件作為比較,伸港青宅離海邊僅1.2公里,加上沒有地下停車場,#海風鹽分侵蝕自用車、#冷氣戶外機等使用壽命下降。富麗大鎮雖屋齡較長,但離海較遠且有地下停車場,提供的坪數更適合家庭居住,生活機能也差不多,伸港青宅根本毫無選購優勢。​

    伸港青宅第一期經費4.5億,全案四期可能高達18億,因此我要求縣府再次反思青年住宅之目的性,#而不該是為蓋而蓋,更不該拿一份如此簡略的計劃書就要議會同意背書。​

    綜合上述說法,伸港青年住宅不具房價優勢、居住品質也不佳,甚至有其他議員指出青宅就蓋在高壓電塔旁,種種因素難以吸引人購買。期望縣府提出更完整的規劃報告,確實考量優勢發展機能,讓缺乏購屋經驗青年可以安心成家。

  • 停車塔壽命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20 17:26:22
    有 284 人按讚

    狗狗的天堂

    我喜歡毛小孩,我的朋友中,也有許多喜愛毛小孩的。

    今年生日當天,翁博士和翁太太在他們紅樹林家中為我慶生。趁著酒興,聊起了他們家養過的狗狗,算一算,加上現在的大貴賓犬黑魯魯和流浪犬Lucky,總共有8個毛小孩,我都認識。

    之前的6個毛孩們,除了一隻大狼狗,無法跟另兩隻叔姪鬥牛犬和平相處,導致被送回原主人外,其他5個毛孩都已經往生,送入寵物靈骨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妞。

    每回去紅樹林翁家大別墅參加晚宴,許多年輕小朋友都喜歡跑來向我敬酒。黑妞老是在我座位邊晃來晃去,想要討點吃的。只要我一舉起酒杯,黑妞就用他的嘴頂我的手肘,小朋友們就起鬨說,黑妞要我乾杯,於是我一杯接著一杯,好幾次都差點被黑妞給灌醉了。

    喜歡毛小孩似乎是翁家DNA的一部分,他們的孩子們也都在家裡養了毛小孩。他們對待這些毛小孩,就如同家人一樣。翁太太每逢毛小孩的忌日,都會到牠們的靈骨塔骨灰罈去祭拜,然後Po在臉書上,表達他們對這些狗狗的思念。

    我相信,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雖然俗話說「狗眼看人低」,坦白講,這真是誣蔑了狗。狗狗從來就不會嫌棄主人,主人再怎麼窮,狗狗也不離不棄。

    豆花的故事

    我的兒子也都喜歡狗狗。大兒子Jerry在UCLA時唸碩博時,從台北帶了“豆花”(台語發音)去洛杉磯,畢業後去矽谷雅虎上班,也始終帶著“豆花”。

    我難得去美國探望Jerry,白天他必須上班,媳婦Jenny在小學當老師,所以我一個人在家就是照顧“豆花”。雖然我也喜歡狗狗,但是“豆花”年紀大了(大約12歲),體力不行脾氣也不好,動不動還會咬我。

    有回帶牠出去走走,回家後幫牠擦洗乾淨,居然咬了我的手,然後“豆花”自己從洗手枱摔了下來。Jerry下班回家後發現“豆花”不對勁,我據實以告。

    沒想到Jerry只顧著檢查狗狗,卻不問老爸傷勢嚴不嚴重。於是我忍不住了,就興師問罪,為自己討回一點面子。

    沒想到Jerry居然跟我說,自從他高中畢業,從北京搬到美國唸大學以後,就是自己孤單一個人,他知道我為了上班忙碌沒有時間陪他,但是這10多年來,只有豆花不離不棄陪著他,豆花比我跟他在一起的時間多得多。他跟狗狗的感情,是我不能夠理解的。

    我聽了Jerry的這些話,心中的痛久久無法平息。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合格的爸爸,只能在心中懺悔。也因此,豆花脾氣再壞,我也只能忍著,因為牠幫我這個不合格的爸爸,多年來一直照顧著我的兒子。

    豆花終究敵不過大自然的規律,就在我大孫子Leo出生不久後,離開了我們。於是Jerry在唯一的客房床鋪旁邊,擺了豆花的照片,前面放了狗食和水,宛如是豆花的靈堂,表達他的追思。

    於是,每當我去美國探望他們的時候,睡在客房裡,始終感覺到豆花陪著我一起入睡。直到我的孫女Emma出生以後,房間不夠用了,才把豆花的靈堂給撤了。

    時過多年,Jerry的電腦、平板、手機的主畫面仍然使用豆花的照片。他們的感情有多深?

    人的一生有多長?

    我的二兒子Johnny從UCLA畢業後,進入Accenture服務,仍然住在Westwood的Condo。Johnny自家養了兩隻小型狗狗,叫做排骨和餅乾。在同一層的鄰居有一對白人老夫妻也養了一隻大型狗狗,平常只聽到叫聲,沒見過狗狗。

    有一次我去探望兒孫,鄰居老太太過來敲門,請我們幫忙去她家裡查看一下。她外出購物,先生在外地,手機發來家裡監控系統的警示,自己一個人不敢進門查看。

    我和Johnny兩人進了老太太家,每一個房間、櫃子都查看了,證明是誤報,老太太才安心的進了家門。

    聊了一會兒,才知道他家的大型狗狗已經往生了。於是問她為什麼不再養隻狗狗來陪伴呢?老太太說,因為跟狗狗的感情實在是太深了,狗狗走了讓他們夫妻倆傷透了心,再也沒有勇氣養隻狗狗,怕傷心。

    2017年初上演的一部電影《為了與你相遇》(A Dog's Purpose),描述一隻狗狗輪迴了4世,就是為了找尋主人,回到牠的第1世主人的身邊。劇情感人,讓我為之流了不少眼淚。

    我很幸運,爸爸已經97媽媽87,都還健在。每週三回去陪我爸媽,爸爸還要我陪他喝威士忌。雖然爸爸的酒量已經大不如前,但是我知道,有我陪他喝兩杯,他非常的高興。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狗狗的壽命大約是10到15年。如果我能夠遺傳到爸爸的長壽基因,那麼我還有兩條狗命的時間,也就是20到30年的時間。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高達80.7歲,跟狗狗相比,我們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大約可以擁有7條狗命,長壽的人或許可以活到8條狗命。可是我們會比只活10到15年的狗狗快樂嗎?

    狗狗的天堂

    我很喜歡我現在新店的家,窗戶看出去就是新店溪,更遠的地方是層層堆疊的山頭。樓下是長達1公里的步道,兩旁翠綠的花草和樹木,成為附近鄰居最好的運動、散步和遛狗的地方。

    往外過了環河路之後就是鄰近新店溪的河川地,不能再蓋住宅,只能搭建一些鐵皮屋。在這片河川地上,除了公園、停車場、高爾夫球練習場之外,就有這麼一個廢棄車的修理廠。

    這個修理廠養了4隻狗狗,跟在步道上主人遛狗的狗狗不能相比, 沒有穿著狗狗衣服,也沒有什麼名貴血統,大概就是台灣的土狗。

    但是這4隻土狗擁有寶貴的「自由」,大片的河川地任牠們閑逛,從來也沒有被用繩子或鏈子拴住。

    晚上偶爾會聽見牠們的吠聲,或許是在盡責的看管主人的領土。聽到這些吠叫聲,感覺到牠們就在我的身邊,我反而可以安心的入睡。

    在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段,由高大上的外商公司,進入了從事製造業的台商,不同的文化和環境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和外商公司相比,我覺得工作不能自主、下班後沒有自由、生活沒有自尊,因此我特別珍惜「自由」的可貴。

    修車廠的這4隻狗狗,儼然成了我羨慕的對象;而這個河川地上、鐵皮蓋的廢棄車修車廠,在我眼中就是一個「狗狗的天堂」。

    每當我在窗前,看著這片修車廠和快樂的狗狗們,我知道,我沒有不快樂的理由了。

  • 停車塔壽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03 11:04:22
    有 1,975 人按讚


    Netherlands On Line 11/3

    * 歐洲的城市化率已達到74%。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佈的全球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荷蘭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05.9人。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國家,是如何進行城市管理,讓城市的街區成為滿足民眾各式需求的「快樂街」的呢?

    有限的城市空間,騎車的朋友們一定受過這種「委屈」:自行車車道比平常車道窄很多,而且吸旁邊的車子尾排氣。

    2014年的歐洲可持續主題周上,一群拉脫維亞的青年舉行富有創意的街頭抗議,打響自行車城市道路的爭奪「反擊戰」。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街道上,這群青年扛著全比例汽車骨架騎上車道,展示了汽車佔用的空間遠比單獨的一輛自行車所佔的空間要大得多。

    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素有歐洲"自行車之都"的稱號。數據顯示,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自行車使用率過去20年內提高40%,全市人每天騎行合計約200萬公里。市中心68%的出行方式是騎車,但僅有11%的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分配給自行車。

    相反汽車佔據的基礎設施空間卻是自行車的4倍。2016年,荷蘭人開創性地設立了全球首個"自行車市長"一職,試圖解決日益嚴峻的自行車擁堵與停車難問題。

    荷蘭努力吸納孩子們對城市建設的意見,今年7月,荷蘭阿姆斯特丹選了10歲的阿米·塔赫里(Armin Taheri)作為新上任的「初級自行車市長」。這位「小市長」很有想法,他希望打造一個更適合兒童騎車的城市——為智能化的自行車道增添一些創意元素。

    此前在NEMO科學中心舉辦的一場關於自行車展覽的開幕式上,50名參賽選手受邀,根據自己的想法創造模型。塔赫里作為參賽者之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表示,「自行車道上有傳感器,如果有人在騎車,可以自動播放音樂,夜晚就點亮燈。這樣也許會讓人們更願意騎自行車,也能在騎車的過程中更有趣和安全。」這個提議最終讓塔赫里獲勝,阿姆斯特丹監督交通事務的市議員迪克斯瑪(Sharon Dijksma)宣佈將努力把這個計劃變為現實。9歲的前「市長」洛塔·克羅克授予了塔赫里一個由改裝過的自行車鏈製成的市長制服領子。

    比賽亞軍得主麗茲(Lizzy Stroo)和亞當(Adam Belbah)的想法也得到了肯定,麗茲想要開闢特殊的自行車路線來教孩子們安全地騎車,亞當則主張建立一個以自行車為基礎的兒童遊樂園。

    除了改善自行車道以外,荷蘭人還為自行車打造遮風避雨的港灣。

    曾經荷蘭東北部城市格羅寧根的中央車站前面停滿了自行車,不僅不方便行人進出,事實上,也不方便自行車的存取。

    2007年,為了解決格羅寧根的自行車「停車難」,不同於修建單獨的停車樓或停車廣場,設計師採取把停車場放在下沈的空間里,在上面覆蓋一個廣場,以達到解決停車問題和改造火車站廣場的雙重目的。格羅寧根車站的這一自行車停車庫是最早的大型自行車停車庫之一,也是荷蘭最大的自行車停車庫。當年停車庫開放時,可容納4000多輛自行車,加上其它停放空間,可以容納約6000輛自行車。

    隨著火車、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旅客的數量繼續快速地增長,幾乎有一半的乘客是騎自行車來到火車站的。就在今年,烏特勒支中央火車站開放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存放處,這個存車處有12500個自行車停放位,現在,乘客們可以將他們的自行車停放在荷蘭最大的火車站的站台附近。

    荷蘭基礎設施、公共工程及水管理國務秘書範豐霍芬(Stientje van Veldhoven)說:「這個自行車存放處的規模,顯示有很多人——特別是上班一族——已經發現了自行車是對抗道路繁忙的秘密武器。」她表示在未來荷蘭將會繼續投資,讓騎自行車變得更加便利和安全。

    * 每年10月下旬在荷蘭埃因霍溫舉辦的荷蘭設計周(Dutch Design Week,簡稱DDW)是歐洲北部最大的設計盛會。今年的展期為10月19日至27日,400多場展覽、講座、討論會、頒獎禮、音樂會、發佈會……如火如荼地召開,2600多名設計師參展,展館遍布埃因霍溫全市近120個地點,共接待超過35萬來自全球的參觀者。

    在設計周核心展區之一的鍋爐房廣場(Ketelhuisplein)上,矗立著一座美輪美奐的圓形建築——生長中的館(The Growing Pavilion),該館完全由被譽為「未來的混凝土」的生物基材料建成。展館地板的材料為香蒲,天花板為棉花,外牆則為菌絲體。設計師通過刻意延長菌絲體的成熟週期來獲得特殊的紋理效果,一種具有生物有機體肌膚特色的質感與色澤,帶來震撼人心的感官體驗:它是活著的!

    生長中的館是循環與生物基建築大使館的一部分。該大使館以鍋爐房廣場為中心,延續去年循環大使館的使命,關注如何推動建築業從化石基經濟向生物基經濟邁進。

    荷蘭設計周上,Atelier NL設計的長凳所用的材料全部取自今年六月暴風雨襲擊埃因霍溫時被摧毀的樹木。設計師將這些樹縱向劈開製成長木板,疊起時用小木栓隔出一定空間助其乾燥。每條木板的末端都印有編號,有心的參觀者可以據此查詢,瞭解更多有關該樹生前的信息,如樹種及其原先栽種的地方。

    毗鄰生長中的館的是一個巨大的木結構露天平台——生物大本營(Biobasecamp)。平台的地板由模塊化的正交膠合木建造而成,拆除後可再次使用,支撐柱則是因老化而被淘汰的高速公路行道楊樹的樹幹。

    生物大本營的設計者Marco Vermeulen是木建築的積極倡導者,甚至提出荷蘭的住房短缺問題可以通過建造木房子解決。荷蘭有14萬公頃的可砍伐林,每年所提供的木材足夠建造2.2萬棟房屋——由此推算,有望在45年內完全不依賴鋼筋水泥徹底解決住房短缺問題。

    用木材取代混凝土是全球建築業的新趨勢,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過程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排放。不僅如此,木材經濟價值的提升鼓勵人們植樹造林,進而改善環境。這種良性循環模式並不只是夢想:離埃因霍溫不遠的布拉班特楊樹林景觀就是為給木屐和火柴工廠提供原料而形成的。

    本屆荷蘭藝術周的主題是:此時不做,更待何時?(If not now, then when?)明顯接續去年的主題:我們不做,更待誰做?(If not us, then who?)。在設計周上,設計師們擔負起了喚醒社會關注,帶動政府、企業、民眾參與,推進循環商業模式的責任,他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我們的社會,率先發現社會中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而以設計本身引導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認識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荷蘭最大的電商平台Bol.com10/30單獨開設了一個可持續商品的頁面,消費者可以買到多達6500種的可持續商品。

    Bol.com的總經理Huub Vermeulen在接受採訪時就為公司定了個「小目標」:要在2025年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且是要保證從商品到倉庫、再到送至消費者手中,這一整套流程都要實現零排放。

    總經理Huub說,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Bol.com努力的第一步是要為快遞包裹「瘦身」,以便每次可以運輸更多快遞。通過用再生塑料袋代替紙箱子來縮小包裹、減輕體積。而且,Bol.com還在與PostNL(荷蘭皇家郵政公司)開展合作,正在進行用電動車來送貨的測試。

    Bol.com為自己設定的這個目標無疑是一項不小的挑戰,但作為荷蘭線上購物的巨頭公司,不論是零排放還是可持續商店,皆為此行業展現示範作用!

    * 「霧霾餐具(Smogware)」,是荷蘭獨立建築師Iris de Kievith和設計師Annemarie Piscaer一起製造的「黑色幽默」,由粉塵顆粒物煉製而成。顆粒物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和液體顆粒,如煤煙、煙塵、粉塵等。

    據AQLI報告稱,從全球來看,1998年至2016年間全球顆粒物污染加重,導致人均預期壽命減少約 9個月。

    設計師表示,這樣的漆黑色餐具需要一位鹿特丹市民在85年內所呼吸的顆粒物才能製成。這85年內吸入的霧霾搖身一變,成了餐具,你可以吃得下餐盤內的食物嗎?

    十月十八日北京國際設計週期間,荷蘭駐中國大使館舉辦了以「your case, my case」為主題的七場跨文化設計工作坊。有一場工作坊的主題便是:霧霾餐具。

    Iris 和Annemarie説:Servies在荷蘭語中是餐具的意思,Vies在荷蘭語中是灰塵的意思,這是她們之所以把項目命名為Servies的緣由——由灰塵變成的餐具。同時由於與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居民的合作,Servies也是一個重要的跨學科項目。

    兩位荷蘭設計師首先介紹了她們行李箱內的物品:Smogware刮片(用於刮灰塵、收集灰塵),顯眼的明黃色工作服,以及口罩、抹布、黃手套。

    灰塵特別薄的時候,還可以用肥皂水收集,工作人員需帶上手套洗抹布,等到肥皂水乾燥後再把灰塵收集起來。

    等到收集的工序全部完成後,再把顆粒物倒入試管。

    她們帶來的霧霾餐具陶片樣品,一片又一片,陶片的顏色越來越深。

    越淺的顏色,顆粒物的量越少,所需用的製作時間越短;越深的顏色,顆粒物的量越多,所需用的時間越長。」所以,用85年內呼吸的顆粒物所製成的陶片,自然是接近於純黑色。

    Annemarie觸摸陶片。從上而下,指肚的觸感由粗糙變得越來越順滑。使用者這才會切身體會到:10年、20年、25年……85年,每個陶片代表著同樣的時間長度;而即便是同樣的時間長度,要由灰塵(顆粒物)煉製出一個個霧霾餐具成品,正是我們一生呼吸的縮影。

    目前荷蘭鹿特丹市民10年可吸入大約1克顆粒物(灰塵)。產生1克顆粒物的污染,鹿特丹市民只需要——吃5個雞蛋或4頓肉食,3個月內,每天吃一份奶酪,又或是5天連續開汽車(平均每天10公里),在火爐燃木20分鐘。Iris說到,如果鹿特丹沒有顆粒物,市民的平均壽命將能多14個月。

    Annemarie在談到項目初衷時說到,做這個作品的部分緣由是為了孩子;讓下一代生活在更美好的環境。「Everything has a value, even dust. From dust to dust.」每一件事都自己的意義,哪怕是一粒微塵,哪怕是一粒微塵。

    * 荷蘭推出食物「魔盒」,對浪費說NO!

    瓦格寧根大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荷蘭生產的食物中約有三分之一都被丟進了垃圾桶,荷蘭每天浪費的食物能達到500萬公斤,平均每個消費者每年會扔掉41公斤的食物。

    荷蘭人已經發起了數百項反對食物浪費的倡議,其中有一個創意的做法是反浪費的 「魔盒(Magic Box)」項目,麵包店、飯店、超市等等都可以將沒有賣出但仍可以食用的商品放進「魔盒」,目前荷蘭有2500個「魔盒」提取點。消費者可以通過應用程序來尋找附近有哪些餐館、超市在出售「魔盒」,然後以食品原價的三分之一購買一頓美餐。

    據調查, 35%的人表示註冊「魔盒」的原因是對食物浪費的現狀感到擔憂。大約25%的人表示這種「盲買」能帶來驚喜,你永遠不知道今天會買到裝著什麼食物的「魔盒」,是不是都治好了選擇困難症~還有20%的荷蘭人是被優惠的價格吸引而來。

    「魔盒」應用上架以來,已經幫助荷蘭人節省下了約120萬頓飯的食物量,為消費者樹立意識、對食物浪費說「N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