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倫敦生活第二季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倫敦生活第二季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eila (Lizzy)看板EAseries標題[心得] 倫敦生活 Fleabag S02 (...
倫敦生活第二季 在 美劇癮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1:53:25
#網台節目上架 #粵語網台節目 《 三▪四▪五月重點新劇及回歸 》 美劇癮19年5月 https://youtu.be/5AVh_aw67nY 嘉賓 : 美劇狂人 TV Drama Queen Yumi 今晚煲劇夜唔夜 Ear 美劇咁樣睇 華萊 #新劇及回歸 ~~~3月~~~ ●Abby's ...
《倫敦生活》(Fleabag)第二季 - 一切都會過去的
圖文完整版: https://wildflower.pixnet.net/blog/post/32964901
看《倫敦生活》第一季時,我已經感到很驚豔了,但第二季竟然比第一季更精采!
第二季發生在上季結束的一年多後,主角(觀眾一直沒機會知道她的真實名字,故
以下皆稱「主角」)生活已經比第一季進步很多,咖啡店生意蒸蒸日上,私生活不
再亂追逐酒精與性愛,吃得也比較健康。但她尚未走出心中的傷,而且與家人(尤
其姊姊)越來越遠。她不再「壞」的原因,不是她成為多正面多積極的人,而是她
放棄了,連以荒唐行為做為逃避都懶。父親問她為何不再搞那些調皮勾當,她回說
「因為這不重要」,暗示著無奈與無力。她生活變好了,但她築的牆也更高了,直
到一位要替她父親及繼母證婚的神父出現......
這季因為主角討厭的教母將與父親結婚,代表有更多家庭聚會,這群感情不太好的
家人被迫密集見面。本季第一幕畫面就是這種情境的最好註解:主角穿著打扮很時
尚,但剛被揍過的鼻子還在流血在優雅禮儀下壓抑著許多強烈的情緒,等著要
爆發。
主角第一集就開宗明義對著鏡頭說,這是一個愛的故事。她說的沒錯,只是這其中
的愛,有很多種。
◎姊妹之愛
在第一季,姊夫曾私下強吻主角,後來主角告知姊姊Claire這件事,但Claire選擇
站在丈夫Martin那邊,接受Martin所謂「主角主動吻他」的說法,從此姊妹不再往
來,直到第二季第一集這樁家庭聚會,才又見了面,但要到某件唯獨女人會發生的
小意外,兩人才終於破冰。
這種姊妹間的情感,在只有女人能經歷的痛苦與意外情境之中,更顯珍貴,也讓她
們放下其他爭執。後來一段由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客串的角色Belinda的獨白,
則更深化某些事情獨屬「女性才理解」的感受。
不過本劇主創、編劇兼女主角Phoebe Waller-Bridge一向不是走甜膩溫馨風格的人
,因此劇中的姊妹情誼與互助,並未化成虛偽做作,沒有哪一方軟弱地哭哭啼啼需
要對方照顧,也沒有哪一方變成溫柔的照顧者。例如第一集最後,主角保護姊姊的
方式,不是成為看護,而是揍了某個該死的男人一拳;而她幫助姊姊的方式,則是
替姊姊承擔應付眾人各種說法(安慰或冷言冷語)的壓力,讓姊姊不用忙著說服別
人說「我沒事」。
此類細節是我最喜歡《倫敦生活》的一點,它刻劃的主角是一個有趣的人,這人雖
然是個異性戀女人、會渴望性感男人、會擔心自己髮型與胸部大小,但編劇不把任
何性別刻板印象加在她身上,她是自由的、獨特的、複雜的。她與姊姊的情誼,同
樣不簡單,兩人再有情義,都避免不了某種焦慮感,妹妹怕姊姊對她失望,姊姊雖
然看似成功但心裡卻常覺得妹妹比她「厲害」。
不過,即使姊妹相處不易,她們仍能互相幫助,尤其姊姊Claire剪完頭髮極度後悔
、找妹妹吐苦水的劇情,既幽默爆笑,也很溫暖。更重要的是,Claire這趟剪髮所
要求的長度,與她原本的髮長相差甚遠,暗示Claire終於開始認真面對自己在婚姻
裡的不快樂,也不再逃避妹妹是被自己丈夫強吻的事實。她理解妹妹說出真相不是
為了破壞婚姻,而是真正希望她幸福。最後在婚禮上,Claire對妹妹說的話,真誠
又動人,也讓人為這對姊妹感到開心。
◎父女之愛
主角父親給她的愛,好像佇著拐杖那樣彆扭,總是用很奇怪的方式展現。在主角的
母親死後,父親從未能好好跟女兒聊這件悲劇,反而漸行漸遠。看著女兒的人生波
瀾,父親總是擺出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他的那位老愛「被動式攻擊」(
passive-aggressive)的未婚妻(奧莉薇亞柯爾曼飾演),更使得父女關係雪上加
霜。
不過就在父親結婚前,父女倆終於有段比較真心坦白的對話,父親說了句非常重要
的話,代表他理解、心疼主角,只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要解決、自己的人生
要過。
本季有一幕回顧畫面,是主角母親去世時,主角與父親談話,但被主角討厭的教母
打斷了,教母虛情假意道歉離開後,父親還對主角說了一句「她有點惹人厭齁」。
但後來的發展,我們觀眾都知道了,主角父親跟這位教母在一起,現在甚至要結婚
了。我想這個安排不僅是增加幽默與諷刺而已,它還呈現了創傷對人的影響,突顯
每個人面對痛苦的方式不一樣。主角有她自己的方式,例如第一季裡面的濫交等等
;而年老又寂寞的父親,顯然在這位「惱人」的女人身上,找到了可以依賴的特質
。旁人或許很難理解,就如同其他人也不一定懂為何主角在母親與摯友Boo去世之
後得到處找人睡,但這就是他們處理痛苦的方式,這條路也只能自己去走,身邊親
友不一定知道如何幫助他們。
◎男女之愛
所以......主角愛上神父?對對,我知道,我們已經有《刺鳥》了,但《倫敦生活
》的禁忌之戀與《刺鳥》天差地遠。這是現代倫敦,一個三十幾歲的女子,已經沒
有時間花在那種宏大、久遠、轟轟烈烈的、糾結一輩子的史詩級愛情。這劇裡面與
神父的禁忌之戀,節奏快速、一切在短時間內天旋地轉,但與糾結一世的愛戀同樣
揪心。
神父是在第一集家庭宴會上第一個問主角問題的人,可以說他是第一個真的「看見
」主角的人,而不是把她當空氣。更可怕的是,神父竟可以發現主角打破第四面牆
跟我們觀眾說話的時刻,雖然他並不理解這時的主角到底在做什麼,但他知道主角
有一部分「跑掉了」。這樣的劇情安排讓整個「第四面牆」拍攝手法有了全新意義
,並不只是為了讓觀眾知道一堆演不出來的主角想法而已。
第四集在告解室的戲,充滿性感與「危險」氣息,因為主角最怕的就是坦承、被人
看透,而神父最怕的就是違背對上帝的承諾、愛上一個女人,而兩人在這裡都幾乎
踏入他們最害怕的領域。
而這段也相當迷人、浪漫,因為當無神論的主角懺悔完,聽從神父的指示跪下時,
她不是因為相信天父的原諒與救贖,她是因為完全信任這位神父。平常,我們在第
四面牆這一頭的觀眾,是主角告解的對象,但告解室這一幕,是主角少數能對觀眾
以外的真實人物坦承脆弱面的時刻,而她道出的心聲,比我們這些觀眾平常能聽到
的內容,更私密、更嚴肅。她對觀眾說的話,雖也誠實,但是經過了「娛樂我們」
的包裝,在告解室裡的可沒有。
神父角色是Phoebe Waller-Bridge特地為Andrew Scott寫的,Scott散發出的危險
、不穩定,帶著一絲絲亦正亦邪的味道,為這角色帶來超多魅力。神父與主角幾乎
像天作之合那樣,即便剛認識,就已經看得到彼此的類似之處,甚至,不信神的主
角能理解神父心中的上帝,神父也感覺得到主角神遊時第四面牆另一邊的觀眾。
但這段感情一開始就已經有不祥的預兆:男方是神父,一位應該要禁慾、只能愛上
帝的神父。或許主角偷偷盼望神父對上帝的愛與奉獻只是一個階段、一種逃避,她
曾將神父與上帝的關係描述為「一方要求另一方怎麼穿衣服的爛關係」,但觀眾與
她都心知肚明,神父的信仰是認真的,尤其神父一次又一次遇到小小神跡(掉下來
的畫、掉下來的酒瓶、不斷出現的狐狸......),神父與上帝的關係,是緊密而互
相的,即使主角是無神論者,也很難否認這點。
神父也在兩道強大拉力之間被拉扯,他曾跟主角說「你不可以再來我的教堂」,神
父這種「自知不能見她」的想法,幾乎可說成了愛情存在的證據,實在既浪漫又心
酸。更揪心的是,觀眾知道這兩人多麼適合對方,這樣的對象多難遇到,如果被迫
要錯過,那真是太讓人心碎了。第二季裡的這段感情,緊緊抓住觀眾,不僅主角放
不了手,我們觀眾也放不了。
◎愛自己生命中的一切苦與樂,不再逃避
《倫敦生活》從第一季就以主角不斷打破第四面牆為特色之一,這道牆進展到第二
季,有更深層的意義原來主角的第四面牆是她解脫、逃避的地方,當她的現實
很誇張或很尷尬、或讓她有強烈感受的時候,她可以抽離自我,關掉感覺,逃來這
兒跟觀眾分享。
主角與心理醫生(Fiona Shaw飾演)的對話,更證實了這點:在摯友Boo去世後,
我們觀眾是主角唯一的、可以說真話的朋友,因此有了這齣劇的第一季,這是觀眾
首度看見主角的時候她開始把對話透露給這些她心目中的幻想好友,也就是觀
眾。但我們這些觀眾無法與主角對話,這是單向的、孤獨的關係。
心理醫師後來將主角用嘲諷口氣形容自己的話,稍做更動重說一遍,這回沒有輕蔑
語氣,而是認真嚴肅地描述,頓時整段話不再輕盈,被形容的這個人物簡直孤單到
悲慘的地步,連主角自己都嚇到了,她武裝自己太久,已經忘了脆弱的內心原來長
這個樣子。
前面提過只有神父能「看見她對鏡頭說話」(他的感覺是「她神遊他處」),第一
次發生這麼詭異的事情時,不僅神父嚇到,連我們觀眾也嚇到了。後來更誇張,神
父不僅看得到「她神遊了」,甚至可以發現「我們觀眾」神父可以精準直視我
們(鏡頭)。也就是說,在母親與Boo死後,主角築的牆(包括觀眾這座第四面牆
),要被神父擊垮了。在兩人終於上床時,主角將第四面牆的鏡頭遮起來的動作,
顯示這回她一點都不想抽離自我,她願意全心去感受這樣的強烈感覺(對比主角跟
另一位律師上床時,並沒有阻擋我們觀看)。而且這道牆,在片尾有更重要的延伸
意義。
***以下有結局雷***
第一季時,主角拒人於千里之外,不交出真心,所以她不用真的被拒絕,即使有男
人拒絕她、讓她有點難受,但對方終究不是她在意的人,因此只是個不痛不癢的拒
絕。但到了第二季末,是她在這齣劇裡首次紮實地被拒絕,去承受真實的心痛,甚
至能對一個自知得不到的人說愛他,這是多麼大的進步。
在主角確認神父選擇上帝、但仍大膽承認愛著神父之後,神父回應的那句「這會過
去的」("It'll pass."),實在是好痛的一句話。但若期望主角喪母、失去好友的
痛苦與罪惡感等等有一天會淡化,那麼連帶也得接受,今天這樣深刻的愛,以及它
帶來的痛徹心扉的感受,也終究會被釋懷的......時間將沖淡一切,不管你怎麼希
望。
有些關係對我們的意義不在於它如何延續,而在於它如何結束,以及我們以何種姿
態面對這個結束。
但更痛的還在後頭。最後,主角看到公車取消的指示燈閃起,從公車站起身準備走
回家,她望向鏡頭,輕輕搖頭示意觀眾不要再跟著她,掉頭離開,走了幾步後,回
頭朝向我們微笑並揮手道別,之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我們觀眾就這樣被留在公車
站。看到這兒,我感覺像是被分手兩次,一次被神父,另一次被主角,這才發現,
我對她的人生投入這麼深,卻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但我也為她開心,並在這痛苦之中看見希望。若她能在如此心碎的一刻,拿著那座
從教母那邊偷來的、以她母親為靈感的雕像,跟觀眾道別,表示她感覺到了力量,
知道自己夠成熟,可以獨自面對這些心痛而無須逃避,而且有信心自己能捱過一切
,不再需要我們這些「想像的朋友」。這無疑是經過兩季已經視主角如摯友的我們
,最希望她能成為的樣子。
愛著對方,就要接受失去的可能性。這也是神父帶給主角的領悟。被這結局虐得快
不能呼吸的我,也只能說,這心痛是值得的。
她不需要我們了,因為她不再是那個「沒有朋友、內心空虛」的女生了。
我們也得離開她的第四面牆、也就是我們的螢幕,過自己的真實生活了。
是的,It'll pass. 終究有一天。
但不是今天。
我還想在這哭一會兒。
--
我的部落格 http://wildflower.pixnet.net/blog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izzyFilmCha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70.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568617195.A.3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