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修復式正義的核心觀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修復式正義的核心觀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修復式正義的核心觀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修復式正義的核心觀念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皮筋兒 Journe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什麼是 #轉型正義? 為什麼中國國民黨會說這是政治鬥爭呢? 為什麼在台灣社會會被汙名化呢? 其實這是人權的概念,在台灣第一次被提起是在陳水扁擔任總統第二任期時提出,當時身陷弊案,在那樣的氛圍就很容易被人家誤認為是鬥爭國民黨的工具。 第二點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

  • 修復式正義的核心觀念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6 09:35:47
    有 39 人按讚


    什麼是 #轉型正義?
    為什麼中國國民黨會說這是政治鬥爭呢?
    為什麼在台灣社會會被汙名化呢?

    其實這是人權的概念,在台灣第一次被提起是在陳水扁擔任總統第二任期時提出,當時身陷弊案,在那樣的氛圍就很容易被人家誤認為是鬥爭國民黨的工具。
    第二點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是隸屬於行政院底下,透過行政權來處理,不過這個問題在於轉型正義會牽扯到威權政權,國民黨統治時期,社會上有不同意見的人的爭議。比較恰當的應該是要成立在總統府之下,由總統親自協調,找不同立場的人來對話,建立共識。

    講完民進黨政府之後我們來談一下國民黨政權的特質。為什麼會被誤認為是對國民黨進行政治鬥爭的工具呢?主要原因在於國民黨這個組織的本質,按政治研究來講,國民黨這個政權,被認為是學習列寧共產黨組織的黨國體制,但他又沒有共產黨貫穿社會能力那麼強,但在黨國體制下整個社會與國家基本上是與國民黨平行的,所以政治學者給國民黨組織一個稱呼,叫做準列寧式政權(黨國體制),他比共產黨貫穿社會能力還要弱一點。

    所以我們現在講轉型正義的時候,轉的是什麼?處理的是什麼呢?
    其實處理的是威權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但是因為當時主導中華民國政府的剛好是跟政府平行的國民黨組織,黨國體制。所以我們現在更精確來說,處理轉型正義並不是針對現在的國民黨,而是針對威權時期的黨國體制主導的國民黨政府,這才是一個需要釐清的概念。

    轉型正義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由「轉型」跟「正義」兩個字結合,政治學上的概念,轉型是指民主轉型,因為1990年代初期,東歐國家跟蘇聯共產政權瓦解以後,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體制,是指政權上的轉移。那「正義」呢?其實justice英文指的司法,這是狹義的,更廣義上來說這整合了道德、法律跟宗教等等面向,指的是一個人類更高的人道價值。

    那轉型跟正義結合起來要怎麼去看呢?當一個政權從威權轉到民主以後,在威權時期的正義觀念,比如說幫國家統治者做監控人民的事情,在威權時期是正義的,符合法律的,但在民主時期,正義的觀念改變了。因為以人權為基礎,所以你就不能夠隨便濫用國家權力,濫用公務員的權利去監控人民。所以正義的觀念必須要轉為以人道、人權為基礎的價值,所以稱作「轉型正義」。

    那我們來看看「國際轉型正義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給轉型正義做的一個清楚定義,轉型正義是是對過去制度性或大規模人權侵害的回應,他的目的是讓受害者獲得肯認,同時也提升和平、和解與民主的可能。轉型正義並非特殊形態的正義,而是以經歷普遍性人權侵害的轉型社會為對象的適應性正義。

    他的脈絡是出現在1980、1990年代拉丁美洲軍事獨裁政權,跟東歐共產政權瓦解,因為民主化的過程,正義觀念進行變遷。所以我們要釐清一個概念,轉型正義就是處理獨裁政權進行人道侵害的事件。它是一項人權工程、人權修復的工程,它根本不是一項政治鬥爭。我們一定要釐清這個概念才可以談轉型正義。

    那到底包含那些要素呢?我們根據國際轉型正義中心上的定義,主要包含:
    1. 刑事正義:指司法上刑事上的追訴。在威權時期政府相關人員濫用公權力屠殺人民,故在轉型時期透過起訴或者行政手段來調查人道侵害。

    2. 賠償措施:針對受害者及其家屬進行物質或精神上的賠償。而台灣針對二二八事件跟白色恐怖,是做的相對完整,受理件數2822件,包含已審2788件,成立件數2301件(死亡案685、失蹤案179、羈押與徒刑1437),不成立487件,撤回註銷28件。審定補償金額72億2950萬元,審定補償人數10031人,申請截止日期2017/5/23。

    3. 真相與記憶:受害者有權利知道到底誰是加害者,加害者結構及背景。其他國家會成立真相委員會,讓歷史還原真相。調查真相不只對受害者本身,其實對整個社會,也有教育的意義,調查這些事件以後必須深化公民和人權教育,←盎下一代知道人權侵害是很嚴重的。

    4. 制度改革:在有些國家有做一個很重要的「人事清查」,在東歐共產政權瓦解之後,其實有很多幫共產政權做事的軍警特務,當時做過很多壞事算是共謀結構,在東歐、捷克跟波蘭都有立不同程度的法,讓曾經擔任共犯結構的人不得再擔任公職。再來就是轉變法律結構,其實很多國家在轉型以後,重新制定了憲法或法律,實質地肯認了人權的價值。像南非的憲法,目前可說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很重視人權的憲法。

    5. 性別正義:後來聯合國在2000年之後才注意的的新議題。女性在戰爭中遭受到性虐待等等。

    6. 孩童和青年:在戰爭時被抓去當兵,關於孩童的成長受到人權的迫害。

    轉型正義的概念也是不斷在變化的,透過世界各國的經驗集結起來的概念,後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把轉型正義做的更廣,也被應用在「後衝突社會」當中,就是很多國家進行了長時間內戰,是不同交戰的團體,死傷無數,有很多無辜受害者,這些後衝突社會國家要處理這些平復追究人道侵害的事件。
    所以轉型正義就是處理一個廣泛的人道侵害的事件,核心就是要重新建立起人權的制度、人權的價值,把人權觀念深化人心,避免重複的問題在發生再人類社會。

  • 修復式正義的核心觀念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15 13:32:34
    有 11 人按讚


    🔗 https://youtu.be/aWSSkIbLm5U
    什麼是 #轉型正義?
    為什麼中國國民黨會說這是政治鬥爭呢?
    為什麼在台灣社會會被汙名化呢?

    其實這是人權的概念,在台灣第一次被提起是在陳水扁擔任總統第二任期時提出,當時身陷弊案,在那樣的氛圍就很容易被人家誤認為是鬥爭國民黨的工具。
    第二點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是隸屬於行政院底下,透過行政權來處理,不過這個問題在於轉型正義會牽扯到威權政權,國民黨統治時期,社會上有不同意見的人的爭議。比較恰當的應該是要成立在總統府之下,由總統親自協調,找不同立場的人來對話,建立共識。

    講完民進黨政府之後我們來談一下國民黨政權的特質。為什麼會被誤認為是對國民黨進行政治鬥爭的工具呢?主要原因在於國民黨這個組織的本質,按政治研究來講,國民黨這個政權,被認為是學習列寧共產黨組織的黨國體制,但他又沒有共產黨貫穿社會能力那麼強,但在黨國體制下整個社會與國家基本上是與國民黨平行的,所以政治學者給國民黨組織一個稱呼,叫做準列寧式政權(黨國體制),他比共產黨貫穿社會能力還要弱一點。

    所以我們現在講轉型正義的時候,轉的是什麼?處理的是什麼呢?
    其實處理的是威權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但是因為當時主導中華民國政府的剛好是跟政府平行的國民黨組織,黨國體制。所以我們現在更精確來說,處理轉型正義並不是針對現在的國民黨,而是針對威權時期的黨國體制主導的國民黨政府,這才是一個需要釐清的概念。

    轉型正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由「轉型」跟「正義」兩個字結合,政治學上的概念,轉型是指民主轉型,因為1990年代初期,東歐國家跟蘇聯共產政權瓦解以後,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體制,是指政權上的轉移。那「正義」呢?其實justice英文指的司法,這是狹義的,更廣義上來說這整合了道德、法律跟宗教等等面向,指的是一個人類更高的人道價值。

    那轉型跟正義結合起來要怎麼去看呢?當一個政權從威權轉到民主以後,在威權時期的正義觀念,比如說幫國家統治者做監控人民的事情,在威權時期是正義的,符合法律的,但在民主時期,正義的觀念改變了。因為以人權為基礎,所以你就不能夠隨便濫用國家權力,濫用公務員的權利去監控人民。所以正義的觀念必須要轉為以人道、人權為基礎的價值,所以稱作「轉型正義」。

    那我們來看看「國際轉型正義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給轉型正義做的一個清楚定義,轉型正義是是對過去制度性或大規模人權侵害的回應,他的目的是讓受害者獲得肯認,同時也提升和平、和解與民主的可能。轉型正義並非特殊形態的正義,而是以經歷普遍性人權侵害的轉型社會為對象的適應性正義。

    他的脈絡是出現在1980、1990年代拉丁美洲軍事獨裁政權,跟東歐共產政權瓦解,因為民主化的過程,正義觀念進行變遷。所以我們要釐清一個概念,轉型正義就是處理獨裁政權進行人道侵害的事件。它是一項人權工程、人權修復的工程,它根本不是一項政治鬥爭。我們一定要釐清這個概念才可以談轉型正義。

    那到底包含那些要素呢?我們根據國際轉型正義中心上的定義,主要包含:
    1. 刑事正義:指司法上刑事上的追訴。在威權時期政府相關人員濫用公權力屠殺人民,故在轉型時期透過起訴或者行政手段來調查人道侵害。

    2. 賠償措施:針對受害者及其家屬進行物質或精神上的賠償。而台灣針對二二八事件跟白色恐怖,是做的相對完整,受理件數2822件,包含已審2788件,成立件數2301件(死亡案685、失蹤案179、羈押與徒刑1437),不成立487件,撤回註銷28件。審定補償金額72億2950萬元,審定補償人數10031人,申請截止日期2017/5/23。

    3. 真相與記憶:受害者有權利知道到底誰是加害者,加害者結構及背景。其他國家會成立真相委員會,讓歷史還原真相。調查真相不只對受害者本身,其實對整個社會,也有教育的意義,調查這些事件以後必須深化公民和人權教育,←盎下一代知道人權侵害是很嚴重的。

    4. 制度改革:在有些國家有做一個很重要的「人事清查」,在東歐共產政權瓦解之後,其實有很多幫共產政權做事的軍警特務,當時做過很多壞事算是共謀結構,在東歐、捷克跟波蘭都有立不同程度的法,讓曾經擔任共犯結構的人不得再擔任公職。再來就是轉變法律結構,其實很多國家在轉型以後,重新制定了憲法或法律,實質地肯認了人權的價值。像南非的憲法,目前可說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很重視人權的憲法。

    5. 性別正義:後來聯合國在2000年之後才注意的的新議題。女性在戰爭中遭受到性虐待等等。

    6. 孩童和青年:在戰爭時被抓去當兵,關於孩童的成長受到人權的迫害。

    轉型正義的概念也是不斷在變化的,透過世界各國的經驗集結起來的概念,後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把轉型正義做的更廣,也被應用在「後衝突社會」當中,就是很多國家進行了長時間內戰,是不同交戰的團體,死傷無數,有很多無辜受害者,這些後衝突社會國家要處理這些平復追究人道侵害的事件。
    所以轉型正義就是處理一個廣泛的人道侵害的事件,核心就是要重新建立起人權的制度、人權的價值,把人權觀念深化人心,避免重複的問題在發生再人類社會。

  • 修復式正義的核心觀念 在 幽樹的療癒客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1-27 17:30:00
    有 111 人按讚


    【一起活到春暖花開的日子】
    #寫於公投後的省思
    療癒客棧的伙伴們,不知道這幾天你們的心情如何?我的心從選舉當天上午就一路低沈,大概到昨天晚上才完全恢復,接下來這篇文章有點長,一方面分享如果心情低落時可以怎麼辦,另一部份想聊聊接下來我們可以怎麼辦?我是個習慣分享自身反思歷程,以作為讀者當成「參考」的心理師,所以接下來的文字,請當成與自己內在對話的參考,而不是唯一的標準。

    選舉與公投當天,我從下午接案到晚上,直到晚上八點打開臉書,看到朋友的動態貼文後,才確立了心中的預感,公投的票數差距非常明顯,而且跟我期望的相反!其實從我與父親的對話間,大概就可以猜到這次投票的走向,只是沒想到票數差距這麼大!

    【如何替自己鬱悶的心找到出口?】
    從週六晚上起,我就陷入悲傷跟難過的情緒裡,也覺得很生氣,情緒滿到很不容易把內心感受化為文字,加上長時間接案的消耗,當天晚上大概都是靠著滑同溫層的臉書來自我支持的。

    隔天我允許自己睡到中午,然後去射箭場練箭,在射箭的過程中,調整呼吸、讓身體律動釋放多餘的情緒,晚上看完電影「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後,才慢慢能把一些心情化為文字表達出來。

    到了週一繼續把預定的督導跟接案完成後,再次去射箭場練箭,讓自己能透過沈浸在日常興趣的過程中,繼續修復與平穩情緒,也是從週一開始,我慢慢從臉書上看到各式不同的討論,讓我慢慢跳脫原本悲憤的情緒,轉而思考「接下來可以做些什麼?」

    對我來説,投入到有創造力的活動、尋求同溫層安慰、大量休息與耍廢,是幫助我迅速恢復情緒的主要方式。

    【走出同溫層,改變才有可能】
    對於這次公投出來的結果,有非常大量不同觀點的討論,這讓我發現這幾年下來,自己的同溫層變得太厚,以致於幾乎失去跟不同立場的人們對話的能力,也不太有辦法看到表面差異之下的相似訴求。

    在看「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時,我一直想到這次的公投,在魔法部長前來找鄧不利多,並宣判約束他的行動、取消他教授的課程時,他提醒了了紐特的哥哥「千萬不要讓他有機會派你到集會現場,也不要驅逐群眾」,鄧不利多心知肚明的是,武力鎮壓、拒絕對話最終只會招來更多中立立場的巫師,認定反對方只不過是一群貪戀權力罔顧民眾的自私鬼。

    反過來看,葛林一貫的發言與態度則是:「我只是希望恢復巫師與生俱來的自由,我沒有仇恨麻瓜,只不過他們跟我們的價值是不同的,我是愛好和平的人,壓迫我們的是守舊保守的正氣師們」在這番言論之下,有些我們認定該是「正義」一方的角色,竟然也就如此受到「感召」而加入葛林戴華德。

    在電影裡,看到一些角色的心路轉折,對我來説很有意義,包括鄧不利多因為血盟的關係,而招來魔法部長質疑他的忠誠,在缺乏對話,只與同溫層相處的情況下,人是多麼容易只以自己所看見的「事實」為真。

    【在這次公投中,看到自己還可以做什麼】
    雖然這次在公投中,支持性別平等的一方,一直主打「愛」為訴求,很有意思的是愛家公投者也是以「愛」或「家庭價值」為訴求的,而正反雙方到了最後,似乎都不斷的在否定另外一方對於「愛」與「家庭」的定義,一直到選舉結束,心情平復後,我才驚覺「這種互相說服的方式,當然不會帶來太多改變!」

    在去射箭場練箭時,我意外跟一位常去練箭的研究生聊到關於這次選舉的事情,讓我驚訝的是,雖然他是支持同志議題、對於多元性別表示肯定的人,但對於同性戀與更複雜的雙性戀,其實不具有太多基礎知識!

    一問之下,因為他身邊沒有半個多元性別圈的朋友,所以對於這些人的認識,只能出自於生命經驗的想像。

    在敘事治療裡,強調「理解來自於脈絡」,意思是如果沒有真正瞭解一件事情或一個生命的脈絡,那麼我們的「懂」,其實只是很片面的理解,甚至出自於個人投射,與這位充滿熱情與好奇的研究生對談的過程,讓我忍不住在想:在這段日子裡,會不會其實雙方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不斷在同溫層裡發佈資訊,遇到立場不同的人時,說服大過於「對話」?

    【改變之路之所以漫長,是因為生命需要時間】
    這篇文章一路寫下來,我想分享的其實是,台灣缺乏的或許不是「愛」,而是敢於省思、對話、追求真實的態度?然而要能培養出這樣的態度,需要多數人都擁有願意互相支持與包容的人際網絡。

    人在面對衝突、理解與自己立場不同的另一個人時,本身就很消耗能量,尋求同溫層的保護,可說是人的本性,當這個衝突挑戰到我們生存的核心價值時,要冷靜下來聽對方說些什麼,真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我想起投票當天早上,跟父親的對話,他表示「同志畢竟是少數人,而且同志的婚姻又沒有生育力,所以我沒辦法同意他們可以結婚」,當下我情緒激動的想要反駁他,一方面真的不想跟自己的老爸吵起來,另一方面卻又難以接受他帶著這樣的觀念看待婚姻。

    然而現在冷靜下來想想,這不就是他這個世代所信奉的價值觀嗎?在我的論文裡,最後其實也清楚看到,正因為他與母親有這樣的「保守」信念,所以在看似衝突的婚姻與親子關係裡,他們確實也成就了我成為心理師的許多條件,例如接納我選擇走一條特立獨行的路,或是用盡他們唯一會的方式來照顧我。

    我的父親只是沒有把對我的這份包容,拓展到同志族群身上而已,而他如此固執的性格,對於這樣的人權議題進展感覺起來當然是沒什麼幫助的,可是在其他層面上,未必是壞事。

    而我其實想說的是,在這種內在矛盾糾結的情況下,我也很自然就先縮回同溫層儲備能量,而沒有繼續跟父親對話下去了,在這過程中,我體會到的是「對話」才能帶來改變,然而對話卻需要消耗許多能量。

    【每一個改變,除了愛,還需要很多條件】
    寫了很漫長的文字,我覺得最想表達的是,每個社會重大的改變,都需要溫柔而堅定的堅持,愛很重要,但除了愛顯然對於要推動性別平等與同志婚姻這件事,還需要很多很多不同層次的努力,因為這件事很容易挑起許多人內在關於自我認同、生命信念中的不安。

    公投之前,或許我們以為這只是一場五公里的長跑,公投之後,我們看見原來這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調適好心態,不斷在這過程中進行省思與改變,學著跟自己立場不同的人相處,是我們可以繼續做的事情。

    改變無法在封閉的系統中發生,對於社會議題更是如此,當我們因為挫折與悲憤而放下了對話,就真的失去了改變的可能,活過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們需要的還有很多很多!

    無論這段時間裡,你覺得心情如何,請記得好好的活著,一起看到改變的那一刻到來!

    #春暖花開
    #我們一起走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