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修復式司法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修復式司法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修復式司法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修復式司法定義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法官釋字803號解釋出爐:既有法律並不違憲,原民狩獵仍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並事前申請,兩年內因應實際需求修改管理辦法】 大法官於今(7日)下午針對原住民狩獵權,作成釋字803號解釋,審判長、司法院長許宗力強調,為了在原住民文化與生態保護之間保持平衡,本次解釋採「中度審查標準」(要求目的須追求重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轉型正義最重要的目的,是還原歷史真相。 真相必然伴隨傷痛,但仍應該要面對。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真相不可能釐清,傷痛也不可能好好被彌補。 近來許多政治檔案的開放,讓我們可以逐步釐清過去的政治案件,如陳文成案、林宅血案,都在一步一步還原隱藏的真相,也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的進展。 但目前國安局提供的檔案...

  • 修復式司法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7 20:19:43
    有 671 人按讚

    【大法官釋字803號解釋出爐:既有法律並不違憲,原民狩獵仍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並事前申請,兩年內因應實際需求修改管理辦法】

    大法官於今(7日)下午針對原住民狩獵權,作成釋字803號解釋,審判長、司法院長許宗力強調,為了在原住民文化與生態保護之間保持平衡,本次解釋採「中度審查標準」(要求目的須追求重要政府利益,手段與目的須具有實質關聯性),針對原住民狩獵的法律規定,分散在《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以下簡稱《槍砲條例》)與《野生動物保育法》(以下簡稱《野保法》)中,大致上都並未違憲,明確需修正的是管理辦法。

    ■既有法律管制不變,原民狩獵仍只能使用自製獵槍並事前申請

    此案源於2015年底,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人Talum Suqluman(漢名王光祿),因使用不符合法規之獵槍以及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被判刑3年6個月定讞,即將執行前,最高檢察署為其非常上訴,最高法院於2017年裁定停止審判並聲請釋憲,創下最高法院首次提出釋憲案的首例。 2021年初,大法官宣布與其他兩案合併受理,並於3月9日舉行憲法法庭言詞辯論,正式從憲法高度正視原住民狩獵行為與現行法律制度的扞格與矛盾。

    目前制度上對原住民狩獵行為主要的限制,一是只能使用「自製獵槍」(槍砲條例第20條第1項),大法官主張符合法律明確性,並不違憲;第二是狩獵前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野保法第21條之1第2項),除此之外無其他方式得以確保狩獵的數量並保護人身安全,符合比例原則,也不違憲。

    ■因應實際需求,修正技術性細節與管理辦法

    在維持既有的法律框架下,本次解釋涉及技術層面的管理辦法,以及原住民可進行狩獵活動的條件,有稍微修正與放寬。

    由內政部警政署函示的《槍砲彈藥刀械許可及管理辦法》 中,對於「自製獵槍」的規格定義過於粗糙,無法保障生命權與文化權,因此大法官要求主管機關限期兩年內修正。

    原本僅能因傳統文化、祭儀才能狩獵的規定(野保法第21條之1第1項),大法官認為因爲飲食需求的「非營利自用」,也應包含在整體的原住民傳統文化內,但獵捕的對象不能是保育類野生動物,除非族群數量逾越環境容許的程度。

    而管理辦法中關於「非定期性」狩獵需求,亦即因生命祭儀(婚喪喜慶)或個人性的狩獵行為,需要在5日前向主管機關申請,由於缺乏彈性,不符合原住民實際的日常生活,即日起廢除此項規定。其中需載明獵物數量與種類的規定,也因干預原住民狩獵的文化傳統(獵物是祖先與自然的賞賜,事先說好要打哪些觸犯禁忌),不再適用。

    ■王皇玉:上位階法律不違憲,生態保護仍佔優先性

    長期關注原住民狩獵與現行法律制度矛盾處的台大法律系教授王皇玉認為,此次釋憲結果是在上位階法律並不違憲的情況下,要求修改下位階管制條例,她曾於2017年王光祿案於最高法院開庭時擔任鑑定人。

    「仍然一直糾結在『自製獵槍』的概念,問題是族人根本沒有打造自製獵槍的傳統。但不管如何,要求用安全的槍枝狩獵,是目前大法官底線,但目前的解釋仍沒講清楚,行政機關兩年內要怎麼修正自製獵槍的定義,需再觀察。」王皇玉表示。

    王皇玉過往曾於論文《建構以原住民為主體的狩獵規範:兼評王光祿之非常上訴案》中清楚闡釋,自製獵槍是在1983年《槍炮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訂立後,全面禁止民間自用槍制的情況下,原住民族不得已「被發明」的傳統,相較清朝、日治時期,原住民藉由戰爭與貿易取得當時的高性能「制式獵槍」,中華民國政府允許原住民持有的獵槍,是數百年來最落後且因不穩定有極大風險的「最爛」獵槍。

    但整體而言,王皇玉仍肯認大法官因應原住民狩獵的實際需求,而要求行政機關修正管理辦法,以及將飲食與生活需求,包含進整體的狩獵文化,「過往《原住民族基本法》第19條中,即有關於『非營利』的自用需求,但野保法僅限傳統文化跟祭儀才能狩獵,像王光祿因為母親要吃山肉而打獵,沒有掛在文化的名目下就不可打獵,這說不過去,因此在《野保法》底下放寬非營利自用,值得肯定。但保育類還是不能獵捕,由此來看此一釋憲,生態保護仍佔有優先性。」王皇玉表示。

    ■戴興盛:大法官並未體會原民所遭受壓迫,自治之路渺茫

    「大法官解釋採取同時尊重、並衡平考慮原住民族文化權與環境權的立場,形式上來說四平八穩。但最大的問題是,大法官對於實質議題的理解與詮釋是錯誤的、偏離現實的。偏誤一是,它將文化權與環境權理解為對立競爭的關係,但事實上,在良好的對多元文化尊重的環境中與適當的制度設計下,兩者基本上是具相輔相成關係的,然而今天的大法官解釋文,將使得台灣社會加深這兩價值間對立的印象。」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表示。

    戴興盛所帶領的團隊自2017年起,與太魯閣族部落協力推動部落狩獵自主管理,嘗試在國家制度規範與原住民文化中,找出平衡之道,長期在第一線參與並觀察當代原住民的狩獵實踐。

    戴興盛強調,目前在台灣真正遭到威脅的是原住民族文化權,而非野生動物之生存,在第一線現場見到的是,原住民族文化權與人權備受壓迫,而野生動物數量激增至嚴重威脅鄉村與部落農作物之程度。他認為野生動物稀少之處,主要是因為人為開發導致之棲地破壞,以保育野生動物之由而大力限制文化權,是錯誤歸因。

    「此次釋憲案,顯現大法官會議、以及大法官會議後面代表的漢人社會與國家體制,並未真正體會原住民族文化權、社會權所遭壓迫與流失之痛,這對更全面的自治進程更是一大打擊。本來往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以及更廣泛自治之路已經非常艱困且緩慢,在這次釋憲案之後,除非大規模的原住民族運動再起,改變整個社會與國家體制環境,否則原住民族自治之路將更為渺茫。」戴興盛說。

    (文/張子午;攝影/鄭宇辰)

    #延伸閱讀
    【成為一個獵人──在法律夾縫與文化斷層中進入祖先的山】https://bit.ly/3eYiQEl

    【錄下全球首筆野外穿山甲哺育影像,台灣研究員攜手獵人創紀錄】https://bit.ly/3t1QJt7

    【刻板「原」罪從哪來?研究「微歧視」的台大學者盼修復族人創傷】https://bit.ly/3bt9GPo

    #報導者 #獵人 #原住民 #釋憲

  • 修復式司法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2 11:30:18
    有 462 人按讚

    0402紐約時報

    *【拜登尋求使用基礎設施計劃解決種族不平等問題】
    1960年前後美國紐奧爾良市,一條高速公路穿越而過,將曾經蓬勃的非裔商業街,和當地的非裔社區分隔成兩半,關於高架是否應該拆除一直爭議不斷。而今拜登總統提出的2兆美元重建老舊公路、橋樑、鐵路和其他經濟基礎的計畫帶來了新的轉折:政府官員說,數千億美元將有助於扭轉政府建設方式中長期存在的種族差異,修復和定位各種基礎設施。其中200億美元,用於將有色人種社區與經濟活動“重新聯繫起來”,例如仍生活在克萊伯恩州際公路陰影中的非裔居民。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1/us/politics/biden-infrastructure-racial-equity.html

    *【受科技反彈和經濟樂觀情緒提振,華爾街再創紀錄】
    標普500指數有史以來首次收於4,000點上方,第二季度伊始就創新高。微軟在週四上漲了2.8%,該公司獲得了價值高達220億美元的合約,為美國陸軍製造增強現實護目鏡。Alphabet也大幅上漲,漲幅為3.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1.8%,過去兩天的漲幅超過3%。標普500指數上漲1.2%,至4,020點。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1/business/sp-500-crosses-4000.html

    *【美國再現槍擊案,含一名9歲男孩在內有四人死亡】
    週三,一名槍手在南加州一處房地產公司開槍。當局稱,死者包括一名九歲男孩,當時他的母親試圖保護他免受傷害卻遭到槍擊。警方表示,這起槍擊事件可能與“嫌疑人與所有受害者之間存在的商業和私人關係”有關。此前美國已連續發生兩起大規模槍擊事件。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31/us/shooting-orange-california.html

    *【佛洛伊德案庭審第四日:醫護人員出庭作證,證實膝蓋壓制致死】
    這是陪審團首次聽到有關佛洛伊德醫療狀況的描述,救援人員稱,他們抵達現場後,佛洛伊德已無生命跡象,這證實了他在前警官Derek Chauvin用膝蓋壓制下當場去世的說法。此外,佛洛伊德的女友描述了他們為戒毒共同付出的努力,律師表示,陪審團在聽取相關證詞後,應忽略他的藥物成癮行為。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4/01/us/derek-chauvin-trial-live?_ga=2.221095512.1988148611.1617071151-1305779676.1608620621

    *【菲律賓外交部長強烈譴責曼哈頓菲裔移民遇襲案】
    該國外長建議在美同胞發起反擊,並稱“種族主義者只懂得武力”。菲律賓官員常常將該國海外勞工移民的福祉和利益視為國內問題,這些移民的匯款占到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十分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1/world/asia/asian-attack-new-york-philippine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專家稱,由於在南部等州,冠狀病毒檢測減少,再加上解除限制,民眾回到日常生活,使病毒傳播的監測失控。
    #對臨床試驗數據的最新分析表明,輝瑞-BioNTech冠狀病毒疫苗繼續提供強大的保護,而沒有嚴重的安全隱患。
    #緬因州下週三對16歲或16歲以上者開放Covid-19疫苗接種,維吉尼亞州將於4月19日跟進。
    #香港將于下周恢復接種複必泰疫苗。近兩周前,香港曾因瓶蓋鬆動和一些藥瓶發現洩漏而暫停使用該疫苗。生產商表示,暫未發現證據表明包裝缺陷有損疫苗安全性,詳盡調查仍在進行中。目前香港750萬人口中僅有6%接種了第一劑疫苗。
    #多國專家警告,大流行仍未結束。當前部分國家和地區已放寬與疫情有關的限制,但專家指出,儘管疫苗接種帶來了希望,未來的道路也更加清晰,但現在放鬆警惕還為時過早。美國密西根等州感染情況再度惡化,此前義大利醫院也爆發一系列疫情。
    #巴基斯坦將允許居民購買中國及俄羅斯疫苗,而不用排隊等候。
    #拜登總統表示,德州遊騎兵隊決定將其43,000個座位的體育場全部開放是“不負責任的”,並敦促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球迷戴上口罩,並在賽季開始時遵守社交距離規範。
    #匈牙利儘管是世界上人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仍計劃放寬限制。
    #油漆繪15萬顆心,悼念在英國被Covid-19奪走的生命。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4/01/world/covid-vaccine-coronavirus-cases?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病毒和經濟困境肆虐巴西,博索納洛即興發揮,令人困惑】
    波索納洛冠毒疫情嗤之以鼻,儘管目前巴西醫療體系已崩潰。他嘲笑反對黨議員,正為彈劾他而努力,面對主要對手重返政壇,他揚言要競選連任。本周,他下令對內閣進行全面改組,並撤換了武裝部隊的領袖,但沒有解釋原因。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31/world/americas/brazil-coronavirus-bolsonaro.html

    *【援引安全風險及司法威脅,BBC駐華記者離開北京】
    沙磊(John Sudworth)表示,在有關新冠起源和新疆的報導後,中共宣傳機器針對他和BBC展開了愈發猛烈的攻勢;他還提到了潛在的司法威脅,稱不受阻撓或騷擾地在中國進行獨立報導已經越來越難。其妻子表示,他們一家離開時,便衣員警一直跟蹤他們到機場。數周前,中國曾召見英國駐華大使,因其在微信發文為國際媒體的中國報導辯護。除了沙磊夫婦,近期已有大批外國記者離開中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1/world/asia/bbc-china-john-sudworth.html

    *【香港繼續鎮壓反對派,著名抗議領袖被定罪】
    包括在香港被稱為“民主之父”的大律師李柱銘和媒體大亨黎智英在內,因在2019年組織和參加一次未經授權的遊行,七名民主派資深領導人被判非法集結罪,將面臨最高五年的監禁。其支持者認為,這是對香港公民自由的嚴重侵犯。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401/hong-kong-democracy-protest/

    *【日本面臨國內壓力,或難繼續對新疆問題保持沉默】
    日本是G7集團中唯一沒有參與因該議題對中國制裁的國家,但在該國維吾爾活動人士的推動下,公眾瞭解已不斷增強,議員們也越來越多地呼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如果日本完全加入到向新疆政策施壓的行列中,將在西方的行動中增加一個至關重要的亞洲聲音。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1/world/asia/japan-uyghurs-xinjiang.html

    *【緬甸軍方打擊媒體與記者,試圖控制輿論】
    自政變發生以來,安全部隊已逮捕了至少56名記者,取締了數家線上新聞媒體,並破壞了通訊網路。一些年輕人開始拿起手機,到前線記錄下軍方的殘酷鎮壓行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01/world/asia/myanmar-journalists-arrests.html

    *【觀點:蘇伊士運河堵塞事件與全球化的未來】
    自1980年代以來定義全球化的長途供應鏈隱藏著風險,而這些風險可能幫助推動全球貿易進入下一階段,屆時巨型貨輪將不再是故事的中心。
    https://cn.nytimes.com/morning-brief/20210402/bbc-china-journalist-hong-kong-democracy-protest/

  • 修復式司法定義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0 21:04:05
    有 150 人按讚

    【工務處人事處綜發處業務報告檢討|工程之外重要的事情們!】
    11月9日(一)是工務處與人事處、綜合發展處的業務報告,我和工務處除了討論道路品質和挖掘勘驗等工程議題,更該從友善和生態的觀點出發,加強無障礙空間、樹木保護以及公用路燈光害等檢視機制。

    和人事處討論到公務員課程增加性平與樹木保護流程與知識。綜合發展處主要集中在資訊安全的建議上。除了工程之外,公部門還是要從更多更進步的觀點來做更全面規劃,才能讓基隆成為一個硬體進步而軟體也進步的友善城市。
     
    #工務處
    🖥影音: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9DR_0.mp4
    ✍#麥金路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總檢討
    麥金路是安樂區居民主要的通勤道路,從2018年申請到相關經費開始設計,進行管線共管、路平與人行道平整的工程,市府也宣示達成2年內禁挖的示範道路水準,已經在今年10月底完工。相信大家有感受到整體路平的改善,但基於整體工程還是需要改善的狀況,我也一併提出請工務處除了工程的執行外,也可以更注意到排水系統改善、行道樹保護、無障礙友善的建立等。
    🌳行道樹不當修剪一再發生
    前情提要:https://npptw.org/BQlI8S
    行道樹不只是肩負城市小型生態的功能,更是提供樹蔭和綠資源的重點,若樹木被不當對待如植穴過小、不專業的過度修剪,不當修剪、拉扯樹皮所造成的傷口會讓細菌容易進入樹木、植穴過小造成樹木根系發展不全,會造成樹木體質弱化而有在風災時有公安疑慮。
    麥金路的行道樹修剪工程在今年6月底被民眾陳情約有10棵樹木過度與修剪的狀況,後續發現有未依照相關法規向審查單位做「修剪申請」的狀況,我們當下也展開協調會,要求工務單位和包商應該完善修剪申請等作業程序,但後續8月底又發現施工單位對10棵行道樹進行大幅度修剪而未送申請的狀況。
    除了依照一般常規性的作法──與包商簽訂保活一年的契約,根本無法保護行道樹被好好對待,我再一次要求工務單位必須完善修剪流程,另外,也應該將修剪與移植引入園藝專業,未來若林務局的契約規範與流程確立後,也必須要求廠商遵守契約並完善樹木保護的責任,為樹木打造友善的生活環境、市民也才能享受到舒適的綠蔭。
     
    👩‍🦼不夠友善的無障礙空間
    前情提要:https://npptw.org/BQlI8S
    此次麥金路的改善工程屬於前瞻基礎建設的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推動目的是「透過公共建設與友善環境規劃,重新定位社區空間服務機能以健全基礎公共空間與 無障礙設計」因此,建置無障礙友善通行空間是這項計畫的重要目標,麥金路的幾處人行道改善也希望能讓輪椅族可以好好使用人行道,不過在麥金路薑母鴨附近因為原本建築高程關係,而設計成兩層的人行道,若要輪椅族要上下兩層,就只能使用由薑母鴨這一側的斜坡,另外是下層的寬度過窄,而很容易影響輪椅族搭乘無障礙車輛的方便性。無障礙通行環境本身是讓輪椅族享受友善便利的通行與乘車環境,未來會也有越來越多的無障礙車輛,希望工務單位把以此重要的目標,盡力改善目前設計上不友善的狀況。
     
    💦側溝排水改善
    我也發現麥金路新做的人行道採用側溝設計,但是在短時間較大雨量下,人行道側溝排水不及,造成路面多處積水,影響機車行車安全,尤其在富景天下的公車候車亭旁的人行道容易積水,等車民眾被經過車輛濺起的積水潑到。就我們所知麥金路這次的改善並不含排水系統,我也建議工務單位要釐清積水的問題──是因為引流還是路側側溝設計的關係(甚至是整體排水系統最大能承受之雨量)──並來協助改善的指標,讓雨天人車通行更安全。
     
    🚧道路挖掘權屬統一
    目前管線單位要挖掘公有道路,是需要到基隆市道路挖掘系統登錄,目前工務處也在進行系統改善。然而,在道路維管責任與釐清上,還是有三項管理法規未統整的情形,三項法規用不同的標準──兩個是材質、一個是寬度──來區分工務處與區公所維管道路,我也希望工務處來協助統整法規並統一分工基準,以免每次遇到道路維護管理都需要花很多時間釐清權屬單位。
    我也特別以「挖掘後沒勘驗而沒及時補上標線,造成民眾權利損失的案子」來提醒工務處,遇到如下水道範圍較大、期程較長的工程,要改善勘驗程序,以確實依照程序、落實勘驗,即時檢測到路面回復的狀況,才能確保道路品質。
     
    💡降低能源浪費與光害
    公用路燈若未經審慎評估而設置,很容易導致光害──夜間生態被破壞、動物生理機制與造成人體健康問題等。在路燈的設置上,我們很容易陷入二元對立的問題:很暗和全亮、危險與安全。
     
    但《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中其實有規範到路燈在不同區域(人少或車流少)會規範不同的趙明輝度。目前暖暖與中山區已經裝設超過八成的智慧路燈,但現在卻全數關閉調光功能,我建議工務處應盡快建立裝設路燈的機制,並提供不同的工具,例如可以使用低色溫路燈,而人行道照明可以使用矮燈柱減少散射,產業道路可以多使用反射的指向條,讓路燈的裝設不是只在裝與不裝的二元對立中,而可以建立機制搭配善用工具來減少光害與能源浪費,更有效進行路燈的裝設的評估與管理。
     
    ⚡️能源轉型:節電政策的下一步
    這次業務報告,針對每一個局處我都會詢問 #能源轉型 的業務,工務處更不用說,因為工務處是節電、節能相關業務的主責單位,也是本市能源轉型是否能夠好好推動跟成功的關鍵。上週我在社會處業務報告時己經跟社會處吳處長討論過關於「能源弱勢」(普遍定義:一個家戶的「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10%)的問題。
    💡與社會處討論「能源弱勢」:https://tinyurl.com/y5wqvoao
     
    我認為要改善能源弱勢的現象,必需由工務處主導、社會處協力,讓我們從「協助弱勢家庭取得(價格低廉但可能非常耗電且危險)的電器」,轉換為「弱勢家庭需要怎麼樣的(有效、節能、安全的)能源服務」,來降低弱勢家庭的能源支出的佔比,並提升用電安全,避免持續使用效能不佳、耗電又危險的電器,反而花更多錢付電費。
     
    社會處長已經答應會進行研議,我希望工務處能夠以專業和經驗,以及節電、用電安全的知識來規劃。例如,可以結合社區節電種子、低碳社區的業務,在拜訪弱勢家庭時同時進行「用電健檢」,來改善家戶用電狀況或傳授安全用電、節電知識,或與社會處討論如何來強化家電汰換補助的計畫內容。
     
    ➡️工務處長回覆:麥金路的行道樹的確是有這個疏失,未來會研議保活的期限並調整契約,而排水的狀況會來調整引流板與加設洩水孔。道路挖掘的問題首先會以新系統並搭配大型挖掘工程的程序檢討來改善。光害則希望有產發處相關的盤點經驗或示範點來做嘗試。而在能源轉型的部分,目前工務處有對用電大戶做能源診斷,處長認為協助能源弱勢進行能源診斷服務是可以思考的,學校也可一併納入,後續會跟社會處合作並討論如何挹注資源。
     
    #人事處
    🖥影音(人事處、綜發處):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9DR_1.mp4
    ❤️公務人員培訓:性別平等相關課程
    針對公務人員培訓提升性別平等、多元性別主題,我一直持續在議會提案並跟市府建議,非常感謝人事處,今年舉辦了共有兩百多位公務同仁參與的三場性別平等主題課程,我認為這對性別平等業務的推動非常有幫助。也感謝人事處將延續今年的規劃,在明年進行CEDAW的專班、認識多元性別及性別平權專班,以及性別平等電影賞析課程。
     
    因此我提出,希望明年的課程中可以持續深化相關議題,並融入實務操作,以及第一線狀況理解及演練。同時,也希望人事處可以持續和深耕相關議題的團體進行合作,提供公務同仁們實用的課程。

     
    🌱公務人員培訓納入樹木保護流程與知識
    我從第3次定期會開始就用許多不當修剪的案例和各個單位討論如何強化基隆市行道樹、公有樹木的保護機制。尤其市府的許多單位的工程都可能涉及樹木修剪,包括進行人行道改善工程的工務處、維管產業道路的產發處、民政處和各區公所的零星工程,甚至觀銷處的步道工程都可能和樹木修剪相關。
     
    除了建立相關機制,最重要的還是相關單位能夠重視行道樹修剪這件事。希望可以透過課程訓練加強各級承辦人對樹木的認識、並了解府內的資源與機制,進而達到保護樹木的目標。如都發處從去年開始舉辦樹木修剪工作坊,希望可以協助都發處擴大辦理,或是搭配民間團體會舉辦免費的樹木課程,我也建議可以由人事處整合這些課程資訊,並用公務人員時數來鼓勵工程相關的承辦人參加這些課程。
     
    ➡️人事處回覆:會持續與性別平等的專業團體來合作,相關課程明年的規劃會來研議融入實務操作的部分。樹木修剪的課程都有實數。
     
    #綜發處
    🖥影音(人事處、綜發處):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09DR_1.mp4
    💻資安服務的全面測試
    去年5月時,因為市府同仁誤點了勒索信件而造成市府內網和公文的損害,針對這個部分的宣導和演練是否有事前與事後的檢討,來加強市府同仁資訊安全的觀念。另外,基隆市府一直在進行行政院補助地方政府加強資安維護的服務建置,這個部分是否有相關的測試及早找出弱點?在汰換電腦方面,是僅有硬體還是會搭配軟體系統升級,以降低系統的弱點?
     
    ✉️公文交換系統修復工程進度報告
    上一次定期會業務報告時,我和綜發處討論過因去年市府網站被勒索病毒入侵,造成公文系統損壞,使同仁難以查詢、連結過去公文檔案的問題,造成部分基層同仁辦公上的困難。當時,綜發處回覆我,部分公文還是必須以人工的方式協助查找,相關的資訊工程正在進行但有難度,無法回覆確切可以修復完成的期程。時間已經經過半年,我請綜發處說明,目前公文系統修復工程的進度以及未來的維運機制。另外,也希望開始建立各議員研究室的電子公文單位,加快公文交換效率。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施行後: 各機關表單、資訊系統、網頁調整
    中央發布「配合釋字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施行後,各機關表單、資訊系統、網頁調整參考指引」要求地方政府針對相關表單、填報系統和網頁進行合乎新法規定及友善的調整,感謝綜發處回覆在今年10月5日提報性平委員會通過結案。但在我們辦公室仔細檢視目前市府及各單位網站上提供的各填報表單,還是發現了需要改善的地方,以育兒津貼申請表來說,中央的指引建議應將「父、母」改成「申請人1/申請人2」,但我們目前不管是區公所還是教育處提供下載的表單中,在括號中還是以「父、母」來指引填寫。
    另外,除了有關「司法院釋字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相關的友善調整外,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需要與時俱進調整的部分,例如,我們在安樂區公所網站上下載到2020年9月上傳公告的社會救助調查表中,竟然還有「平地山胞」、「山地山胞」的勾選項目。(區公所已於11/9更新)原住民正名運動從1980年代開始,經過了那麼多運動前輩的努力和整體社會的進步,直到1994年憲法修正,我認為在2020年的今天出現這樣的內容是我們不能接受的。另外,現在已經不太使用「殘障」而多是使用「身心障礙」,仍然散見在各表單。我覺得有必要全面的來檢視各單位下載文件及表單內容,希望綜發處作為市府專業的資訊管理單位,在協助各單位網站更新時,也可以來統籌要求各局處進行檢討、更新,並撤下已經沒有在使用的表單。
     
    ➡️綜發處回覆:資訊科長回覆說針對資安防護都有進行弱點掃描,另外市府內部的電腦裝設若跟不上軟體系統的話會根本跑不動,因此會以硬體更新為主。公文修復的狀況正在進行。在表單調整的部分因為資訊科還是屬於技術人員,主要要支援技術,內容還是要以各單位為主來檢視。

  • 修復式司法定義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12 19:15:00

    轉型正義最重要的目的,是還原歷史真相。
    真相必然伴隨傷痛,但仍應該要面對。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真相不可能釐清,傷痛也不可能好好被彌補。
    近來許多政治檔案的開放,讓我們可以逐步釐清過去的政治案件,如陳文成案、林宅血案,都在一步一步還原隱藏的真相,也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的進展。
    但目前國安局提供的檔案,雖然給促轉會的檔案是完全沒有隱去遮蔽的,但對外公開的版本,仍將涉及情報來源、管道、身分等資訊遮蔽;此外也限制當事人不得閱覽許多原持有檔案機關認為涉及國家安全和對外關係的資訊,反映在實務上的狀況,就是許多可能是加害者的單位和名字都被隱去遮蔽。
    然而,國安局針對「有嚴重影響國家安全或對外關係之虞」的定義應該要有合理標準,不應無限上綱,此外當事人及其配偶、繼承人理應有閱覽及知情權,因此我主張,政治檔案應以完整且未遮蔽的方式開放給受難者和家屬。
    過去國家機器做了一些不好的、不正當的事,那些加害者並非憑空出現、憑空消失。即使目前加害者可能還在公務單位任職,或尚在人世,我們仍應該透過轉型正義的過程,讓他自發尋求社會大眾的諒解。畢竟轉型正義這件事不僅是及於「當事人」或其家屬,整個社會關係的修復、和解與共生,也需要有更多真相的釐清。接下來的促轉工作,我期望能盡可能突破相關法律的限制,以及思考未來供學界、大眾使用相關資料的方式,這部分希望促轉會能有相關的規劃和政策方向。
    另外也想提醒,除了目前公務單位以外,過去國民黨底下有許多海外機構,可能也扮演指揮職業學生、監視的角色,在現行行政系統下,這些資料較難被取得與清查,但我們仍有必要持續查找國⺠黨透過海外佈建取得情報之管道,即外界⻑期猜測職業學生「打小報告」之相關資料,這也是台灣轉型正義工程不能忽視的一部分。
    「人事清查」,或者「除垢」,一直是轉型正義工程中常用的法律或政策之一,也是轉型正義中算是非常困難的部分。過去台灣基進就一直十分重視轉型正義納入除垢法及落實的問題,未來我也希望能繼續推動修法,建立人事清查和除垢制度以對威權歷史究責。
    最後,我注意到,根據BBC 2019年3月的新聞「三年來,對於轉型正義,中國大陸也將其標定為『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活動』」,中國談轉型正義本來就是很荒謬的事,就像你不能期望一個沒喝過珍奶的人,評論什麼是珍珠奶茶一樣。被中國評論台灣的轉型正義是去中國化的政治行動,正代表台灣的轉型正義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但我也要強調轉型正義應該是去戒嚴體制、去威權專制,檢討國家機器殺人的問題,並非去中國化。
    轉型正義是國家在長遠發展非常重要的事,我們希望透過落實轉型正義,能保障最低程度的參政品質,避免類似當初德國納粹的事件再度發生,或讓打著民主反民主的共產體制,繼續影響我們的民主自由。
    還原歷史真相,是為了能攜手大步向前。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