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你畫我猜有趣題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你畫我猜有趣題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你畫我猜有趣題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你畫我猜有趣題目產品中有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心理師的歡樂之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轉貼 孟群老師的分享(感動🥲) (2021/7/3~2021/7/4 線上桌遊心得與筆記) 因為疫情爆發來得太突然,導致本來有在上實體桌遊課的我,必須快速想出如何在線上呈現桌遊課的辦法。雖然在去年就已經大致上跟數理班的另外一位夥伴老師(也是我敬愛的學長前輩),模擬了完全線上情況,接觸了不少軟體,...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喵太NekoT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部影片是 20210227 在 Twitch 遊玩的 VOD 記錄檔,沒有做剪輯與特效處理唷! 可能遊玩過程中會爆粗口或過於瘋癲狀況,請 tA 們請見諒了! 這是我們最真實的反應XD 之後會把 Twitch 有趣的遊玩 VOD ,保留至 YouTube 上給習慣在 YouTube 上觀看的 tA ...

你畫我猜有趣題目 在 Fountain 新活水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21:01:10

【新活水7月號|開場白:我們的主場】 ⚾️ 經過兩個月的三級防疫警戒,二〇二一年的夏天也去了三分之一,原本充滿速度、動態與氣力的季節,忽然像是低下頭駝著背矮了一截。 在這樣的七月,《FOUNTAIN 新活水》推出封面故事「聽!是棒球」,乍看有些不合時宜,然而這次的企劃與其說是「為了棒球」,更多部...

  • 你畫我猜有趣題目 在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5 23:30:06
    有 34 人按讚

    轉貼 孟群老師的分享(感動🥲)

    (2021/7/3~2021/7/4 線上桌遊心得與筆記)

    因為疫情爆發來得太突然,導致本來有在上實體桌遊課的我,必須快速想出如何在線上呈現桌遊課的辦法。雖然在去年就已經大致上跟數理班的另外一位夥伴老師(也是我敬愛的學長前輩),模擬了完全線上情況,接觸了不少軟體,但當真正狀況來了,其實也小慌了一陣。
    學期間,總會固定反思自己的課程內容與進度、方式;進而學期末會來個總檢討,思考如何引導同學跟啟發同學潛力,覺得品質必須再向上提升。
    /
    這兩天的桌遊課學習內容,我簡單筆記一下跟分享。這兩天,分了四個探討主題:人際責任與界限、邏輯表達與積極溝通、生涯歷程的挑戰與轉機、協力合作與需求察覺。
    /
    【I】人際責任與界限
    使用的桌遊為 "NO THANKS."。這遊戲的設計很有趣,能引導思考對於拒絕這一件事的認知。在身旁,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朋友,不太會拒絕別人的朋友,常在自己考量後想拒絕卻又礙於人情等因素而免強接受他人要求的朋友?或許,玩這款遊戲,可以讓他稍微明白,有時候拒絕,也可以是一種溝通,一種坦誠的溝通,一種並不完全是對親情、友情等人情因素的扣分因素,有時甚至是一種加分。
    在課程期間,除了對於遊戲體驗與主要引導,講師也提供了GGD的反思流程:1.Good. 2.Difficult. 3.Different. 其實這樣的反思流程,在數學思考裡面是一種常態,從高中數學老師就一直強調的反思重要性、到P'olya的解題,反思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心智歷程,是將概念加深、將所學固著、將結果延伸的重要歷程。然而,不同領域所提出的回饋,細節上還是有些不同。
    這裡的GGD,good是談遊戲很棒的部分,difficult 是談遊戲困難的部分,different是討論如何對遊戲進行不同的引導或改變;而對於NO THANKS.,講師就分享了有健教老師將這樣單純的分數拒絕卡,改成了對於一些飲食的拒絕卡,很妙的一個idea;然後也有地理老師,改成了許多關於對於環境與科技的間的拒絕拿捏問題卡,那種必須拒絕環境的破壞,但又礙於經濟或科技的無奈,非常的融合呢!選與拒絕,拒絕與所付出的代價,如何做出抉擇?
    /
    【II】邏輯表達與積極溝通
    這裡介紹的桌遊是,語破天驚跟另一款我叫他"火柴人的一生"的桌遊(還有被稱為動口不動手的桌遊!?)。
    關於邏輯,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這一次的線上桌遊,我是參與遊戲者之一。每次我猜題,我都差了那麼一點,然後就看著最後贏家只是跟我差一個字然後得分...,然後看著那位贏家,就被當成高手,沒完全猜中的,就是沒猜中...。或許是我太敏感了,但那種氛圍,其實是有的,不過這另外再談吧。這樣的體驗,其實讓我驚覺到,溝通這件事,非常吃溝通彼此文化生活背景的重疊度,而要突破這樣的困難(很難有百分百的重疊,就算同個家庭的手足,也絕對有差異),必須要有很深的同理心,以及耐心。
    在某些領域下A->B從A聯想到B,或許是常態;但不同領域(不同文化背景)A->B從A聯想到B,是根本不可能的。今天晚上跟輔導室的輔導老師與夥伴實際又玩了一次,大家也都有這麼感覺:要容易猜中題目,真的要有共同、高相似的背景,不然就必須發揮同理心與耐心、愛心了...。
    這裡的反思,提供了啊哈復盤法...。看到這個,感覺有人會在下方留言啊哈...!?(線上課程,我的學生都會留言啊哈...到底是在啊哈什麼啦,吵死了!)。
    /
    【III】生涯歷程的挑戰與轉機
    課程前的小活動,移動火柴棒遊戲。這對數學幾何人來說,應該是個有趣且不困難的...,但是我提出的解答太有創意了!?沒人欣賞...(so sad)。
    這堂課,介紹的桌遊是"糟了個糕!"。是一個非常充滿挑戰與抉擇的一款桌遊。這裡我就談剛剛跟輔導室同事與夥伴的再體驗心得與觀察。遊戲中有個骰子,是隨機讓你碰到不同的扣分卡並做出選擇;然後我真的從開始到結束,真的不是很好運唉,一開場就遇到扣最多的-9卡,接著又遇到-7,然後又包了-8...,又加上有人默默都偷走我一些高分卡...,但遊戲後結算,我竟然不是倒數呢!?這整個過程,大家都很歡樂,這樣的結果,讓我想好久,有一些些感觸。而輔導老師們,也感覺這些真的可以讓同學來玩,充滿了各種人生挑戰!?
    這門課有講到兩個我喜歡的東西:1.如果有時間,關於桌遊、關於新東西,可以給孩子試試看在不要先講規則情況下,透過自己的觀察、聯想、組織,去討論這遊戲可以、可能該怎樣玩。2.遊戲終究只是工具,重點是我們要透過遊戲,可以給孩子的東西,我們要如何去引導。(關於第二點,我們都知道,...但有時候玩嗨了,我會忘記我要引導什麼了...哇哈哈...尷尬)
    /
    【IV】協力合作與需求觀察
    這裡介紹的呢,是"寧靜號",據說是很難很難買到的一款桌遊。
    在寧靜號前呢,先來個暖身,命懸一線!?。這裡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對於可量化的事物或概念,1到100每個人的量化不同,如何將這不同量化的每個人,透過溝通,達成默契,完成量化一致的任務。嘖,我就想到了數學裡動態系統這門課,久了,種總能達成一致的印象...。而量化的數值,有老師就聯想到可以打什麼樣的暗號來跟自己的領域做連結,有人想到了以紀年來做連結,複習文史用;有人想到可以用原子序來做連結,與理化做連結...,雖然我是想說可以透過圓周率的第幾位來打暗示,但覺得很爛,就保持了沉默(然後因為是下午,有不小心地發了呆一下...)。
    而寧靜號也是一種透過溝通、暗示,不同人將排卡號碼一致依大小排序完成任務。嗯,很好,可是我不是參與遊戲者,在旁邊觀察跟紀錄。看到一群人為了數字在做決定,感覺很有趣,然後看到有些空格的選擇,有時候會讓我很想插嘴...,這是如何喬定與預判間格的問題,一開始必須知道總共80張數字(1~80),然後依順序排出填滿36個空格(6X6空格),四人手上各有五張牌,打牌跟棄牌的選擇也是關鍵,所以腦中會有如何將1~80分成6區域的畫面...。講的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看起來是很難完成的...吧?哈哈。
    /
    如果要將腦中、筆記,所記錄的東西騰上來,實在有點多。不過這樣的分享,我想應該有提到了一些重點。雖然寧靜號的分享,我覺得寫的偏數學味兒多了,反而不見到需求察覺...;但如果真要說,我想,也是從遊戲中的溝通來談吧。
    /
    感謝這兩天的講師與線上夥伴,沒有什麼截圖,附加這一段音樂好了,感謝大家。晚上也揪了同事與夥伴,馬上分享,加深概念與技巧,希望能達到更高品質的課程呈現,讓教與學的內涵有更深度的成長。
    ---
    ~更坦誠的溝通能讓人心更靠近~
    ~謝謝好多貼心善良的夥伴~
    ~如何在遊戲中帶給學生的能力與建立善良的人格呢?~
    ---
    對了,我忘記貼上線上桌遊平台連結了,這很重要,哈哈哈!
    線上桌遊平台(網頁,不用下載什麼哦,免費註冊):
    https://zh.boardgamearena.com/welcome

    南瓜妹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 你畫我猜有趣題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9 21:27:43
    有 8,297 人按讚

    我們偶爾會遇到需要研究外國股市的時候,非常有趣的是,每個國家當家的股票、市值最大的公司,往往會反映出那個社會的性格(這樣講話好像唐綺陽😄),例如美國市值最大的FANMAG都是創新經濟掛帥的企業,這反映出美國即使在二戰之後雄霸世界七十年,仍然是一個擁有牛仔冒險精神的創新國家。

    至於中國股市呢,我覺得有一種「農民精神」,就好像我是個手上沒有田的佃農,望著人家的水田,心想,啊這塊田我拿來應該能做得更好吧。

    A股的高知名度股票其實並沒有很多模式創新,但是他們能把美國公司的模式拿來,照著畫個樣子,自己精耕細作,不浪費任何一點空間,就好像終於拿到那片田的佃農。而且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往往會有出人意表的結果,例如微信、支付寶都不是創新的模式,但是又發展出比他們的模仿物更多值得研究的特點。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這都是不可忽視的中國特質。

    這些事情講下去沒完沒了,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歐洲股市,都有很多可說,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自然是台積電。有些人擔心台積電去外國設廠,台灣就會失去護國神山庇佑,其實這是多慮了,就連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都說,台灣工程師的敬業精神很難找。

    其實我們的文化中有一種「反表達」的成分,勤懇認真,會做事,但不善表達,在我們的文化裡是特別受肯定,就好像不會講話是個優點一樣。所以我們能做成的企業,就是這種務實勤奮到極點的晶圓製造業。

    台灣社會非常務實,不太敢講夢想,我們心裡即使有一個夢想,往往只敢講一點點,最保守的那一點,不然擔心自己做不到,好像很可恥。慢慢的,很多人一開始是「不好意思表達」,變成了「不會表達」,我自己就有切身之痛。

    我以前在台灣時,自以為很會簡報,因為我們在商業周刊時,每週二下午五點的題目會議,幾乎就是全編輯部的人對你嚴刑拷打,光刀劍影的犀利問題四面八方拋來,簡直就是接刀秀,我覺得能在那裡生存下來,應該很厲害了吧!

    NO,我誤會了。我到了北京,後來歷經杭州、上海,待的公司都是中國數一數二,從媒體到商業公司,我才發現其實我不那麼會簡報,開會非常痛苦,跟中國同事比起來我好像是不會講話也不會思考。為什麼呢?

    我後來發現,台灣公司是很擅長於流程管理的,像我在商業周刊時,我們開題目會議前要交很多個表格,上面仔細的規劃了你要報告的題目,內容的大綱,標題的建議、照片和視覺元素的要求,我只要照著準備,就能有不錯的結果。這就是我聰明萬分的老闆(總編輯王文靜)的智慧,她把一篇好的報導所需的元素,從數據、故事情節、說理材料、圖表、照片規劃、視覺規劃等,都事先幫我們做好一個架構,我只要照著準備,大概就能表現個七、八十分。

    這種好表現是奠基在一個社會的強大之上,我是站在一個有條有理的社會裡,做好我的工作。

    然而在中國,一切都非常混亂,商業模式的「迭代」非常快,他們講究怎麼推翻前一個模式,好,我們現在拿到這片田了,他們哪邊浪費了?我們要不要改種些什麼,種這個收成能更好嗎?要再拿下隔壁的田嗎?所有人會有千奇百怪的意見,甚至會有人說,不如休耕,賣了蓋房子之類的。

    頂尖機構開會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其實你的老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我們不知道半年以後這個部門是否還存在,現在應該往哪個方向走,大家只能站出來打一架決勝負。

    而我經常會發現自己啞口無言,我有話想說,但我不知道怎麼表達,因為我不習慣沒有框架讓我可以follow,我很迷惘。這種時候我好羨慕我的中國同事,怎麼能一張嘴就是一個帝國爭霸戰,他們不也是填鴨式教育出來的嗎!為什麼他們就那麼會講。

    經過無數次的肉搏戰,我漸漸學會如何在這種血戰叢林中生存,例如你真的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同的人,大老闆、分公司、部門主管、客戶、投資人、平級同事、下屬,你得搞清楚這場會議要搞定的是誰,先熟悉他的個性(尤其是客戶與投資人),猜測他現在最在意的問題,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不重要,你得想一個能打動他的idea,該用什麼樣的方式present,讓他能同意你。

    這些事情都很困難,真的是血與淚學會的技巧,當然我自覺表達能力還是差中國同事一截,我都需要認真準備,但他們似乎是隨口就來。

    我很開心的知道,在台灣竟然有人在教這些東西,那就是偶爾會來我臉書留言的廢文帝😂,台大葉丙成老師。原來丙成老師也有跟我差不多的文化衝擊,他是在美國求學與教書時磨練自己的這類能力,而他把這些經驗設計成簡報課程已經13年了,而且是在台大,在我們這種會認為「巧言令色鮮矣仁」的社會的最高學府。

    有人能正視這件事情,並且讓學校不會歧視這門簡報課是不務正業、花言巧語、沒有學術含金量(對,那就是我在大學時會有的想法,而我自己承受後果XD),能夠系統性的給予這件事情一個思考框架。我覺得葉丙成能做到這件事情,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我所認識的台大小男生們都向我證實,這堂課是真的爆紅,非常多人選修,大爆滿。我很高興聽到這些,因為如何表達、如何說服別人,真的是我們文化裡的弱項,我們更習慣服從、勤懇、憨懣工尾,但是在職涯向上的過程中,你會知道,說服別人同意你,甚至跟隨你,那是至為重要的能力。

    現在這門台大的爆紅課程即將募資上線,成為人人可以選修的課程,我很開心成為這堂線上課的推薦人,因為我知道,這不只是個人職業生涯必須克服的困難,如果台灣要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那我們會需要更多有影響力、知道怎麼去影響別人,怎麼去影響世界的領導性格人物。

    這不只是個人的增進,更是一個國家能力的增進。如果我可以推動一個國家計劃,我希望葉丙成能訓練出至少三萬個可以到全世界去,說服別人認同台灣的人物,影響身邊的社群,認同我們的國家。丙成老師,這件事就交給你囉。

    我已經看過這堂課的課程大綱,裡面有很多商業技巧的設計(但到底為什麼是一個電機系的老師在教😂),裡面有很多經典素材,是我們在商業報導上熟悉的案例,我看了會心一笑,那也是我克服自身弱點時,曾經參考過的案例。非常推薦給苦於表達能力不足的你。


    【掌握口語表達與舞台魅力|葉丙成的簡報必修課】

    課程詳細介紹看這裡: http://go.sat.cool/3ggk7k

    6/21-7/25 #募資期間優於5折!
    使用優惠碼「emmy」 可以再折300元~

    (當然啦,我已經跟丙成老師說過長榮可以再買回來,而且說完之後還漲了不少,然而我想如果他沒請他夫人買回長榮的話,一定是我簡報失敗!)

  • 你畫我猜有趣題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0 14:52:51
    有 167 人按讚

    🔥 該不該入手 #邏輯思維訓練教具?關於學齡前邏輯教具該如何挑選?
      
    因為社團有人詢問我這方面的建議,我就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畢竟身為小虎媽,我非常懂得那種想要給孩子多訓練邏輯思維、看到教具就心兒噗噗跳的心情。但必須要先表明莉娃這方面涉入了解並不多,只能就表面資料搜集以及過去自己和親友使用上的經驗簡單分享。
      

    💡邏輯思維教具訓練什麼?
      
    首先,無論是哪一種邏輯教具,大致上來說訓練的可分為三方面:認知配對分類、推理排序、驗證已知所學,這三種題目怎麼分?簡單舉例來說:
      
    ☑️ 認知配對:看動物形狀去配對陰影、衣服家具依照類型分類
    ☑️ 推理排序:推理下一個出現的形狀、等量代換、鏡面、圖形結合
    ☑️ 驗證已知所學:加減法、時間
      
    每一品牌的教具側重點不同,也會依照年齡段有所調整,當然有些題目可能會同時包含二三個面向,但就我自己感覺「驗證已知所學」類型的題目還是蠻多的,這種題目要會做,必須建立在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學校孩子已經大致學過了,只是靠邏輯思維教具的題目來複習,比紙本上刷題來說較有趣味性和變化性。倘若孩子還沒學過這類型的題目,那看到就只能跳過,教具並不能幫你有系統地學會這些知識。所以如果你發現你心儀的教具品牌這類型的題目很多,也許可以考慮不要選擇,又,反過來說,如果你希望孩子多練習這部分,又不想要紙本刷題,那這種教具內容又變得很合適。



    💡 要不要買、該選哪一品牌,這涉及爸媽到底想要孩子訓練什麼、還有小孩幾歲要訓練?
      
    📌 第一考量:有沒有時間做?
      
    我必須認真的說,每一種教具真的都很好,而且不管是訓練哪一個面向,都絕對能訓練到孩子的思維也好、計算也好,一定都有幫助。可是問題來了,有沒有時間持之以恆地做?爸媽要買教具之前,第一個應該是考量: 有沒有辦法每天或每週定時定量消耗教具?
      
    這些邏輯教具其實都做得很系統化,從2歲到10幾歲都能玩,可是小時候隨便玩兩下,到底幫助能有多大,必須考慮在內;大一點的孩子,幾點下課?下課後是否還願意做這些教具?有多少功課要寫?爸媽有多少時間陪伴?這些是實質上最最最需要考量的,也是許多爸媽有可能忽略的。
      
    以我自己為例,光翰翰國際學校那麼早下課的,我都覺得自己手上教具和桌遊沒時間消耗了,畢竟還要維持他一定時間的運動量、自由玩耍時間、練琴,我現在根本不太敢再買新的,雖然我也很愛亂看亂買,但比較大筆的投資、需要很燒腦的,我會比較審慎,因為真的要考慮孩子想不想做(掩面)
      
    📌品牌選擇
      
    如果有時間做,年紀也合適,那該選哪個品牌?坊間邏輯訓練教具太多了,有洛特AMIQ、、Phinken魔輪、LUK、邏輯狗/樂智高、還有我自己開過團的青林5G學習寶等等。每一品牌的教具都有它優勢之處,建議爸媽可以觀察「題目操作方式」以及依照小孩年齡,檢視教具品牌內容的難易度來選擇。

    👉題目操作模式類型:

    1.公車板
    AMIQ與LUK VC以上都用公車板/12片操作板,算是比較有趣味的玩樂方式,適合4~5歲以上中大童來使用,如果是更初級的六塊板,那三歲小童也能使用,可是我覺得好像直接買公車板或12片板比較省(但要看小孩題目難度接受度)
      
    2.遊戲板
    Phinken魔輪、邏輯狗/樂智高是一塊板子上面有棋子或旋鈕要滑來滑去的,是我個人比較不喜歡的類型,因為對低幼來說操作有時候是有難度,但更重要的是常常會模糊焦點,開始嚕來嚕去不知道在玩什麼(鼻孔噴氣)
      
    青林5G也是一塊遊戲板按顏色按鈕答題很好上手,缺點是必須照順序答題,還有一直錯誤後會提示答案,小朋友可能會一直亂按不認真,不過另一方面好處是有聲音反饋小朋友很喜歡,媽媽也可以用耳朵陪玩或確認是否有認真在答題(我有時候都會突然冷冷說一句:誰在亂猜?我想他們應該瞬間寒毛都豎起來了吧XD)青林有一個優點是他是台灣自己設計的,內容可以比較符合108課綱,但以LUK、AMIQ大多數題目設計讓孩子不用看任何文字或爸媽說明就能「一目瞭然」要如何答題的設計,我覺得青林還能再加油一些。
      
    3.翻翻書
    翻翻書的優點就是看似上手最為簡單,翻一翻就能找答案,價格最便宜,也是低幼寶寶家庭最容易入手的類型。翰翰小時候我也跟團買過LUK VA之類的翻翻書,當時跟著照做了幾本,翻翻書很好操作是沒錯,可是依我個人經驗,一題一題用翻的好慢好浪費時間,一次固定時間內能做的題目很少,加上比較手殘的小孩常常會一下子翻好幾片,正確答案不小心就翻過去,然後孩子翻來翻去找不出正確答案就隨便選一個或問你怎麼沒有。然後題目有些我是覺得有些無聊,反覆做類似題型小孩的感受不知道如何,但本宮看起來覺得有點膩(太后最難搞)
      
    現在我有部分自己買的VA跟恩典牌還在秘密小書櫃冰起來,好幾本還沒拆封,一直到龍鳳現在都三歲多了都沒用,也謝謝版友們的提問,讓我把他們搬出來,可是又沒有特別想用怎麼辦(掩面)好啦,我會鼓起勇氣審視一下,再讓他們三個試試看的。
      
    👉不專業不負責任推薦:

    如果「不考慮價格」,依照莉娃個人偏好建議:
      
    ☑️ 4歲以下低幼:AMIQ公車版、LUK VC 12片操作板、青林5G智能學習寶遊戲板
    ☑️5歲以上中大童:AMIQ公車版、LUK VD以上的12片操作板
      
    中大童選這兩款原因是我覺得題目難度比較高,比較有意義且後續能用的年齡系統較長,不然我弟他們家有買AMIQ,無論是網路上和現場看,第一個感受就是他們的畫風實在不是我本人的菜啊,可是邏輯訓練不是靠外貿協會而是靠內涵才正確,是我自己的重點沒畫對,哈哈!

    我必須要重申:這是個人偏好!這是個人偏好!這是個人偏好!一定有很多各家品牌使用者很喜歡自己選擇的教具,因為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每一款教具都很好,都有其強項,小孩可能也都很喜歡,這是很主觀的感受,而且只要認真用教具,每一家每一款都能帶給孩子許多學習喔!
      
    👉然後我建議大家千萬不要一次買一整套,價格會比較划算沒有錯,但孩子去上學後,特別是小學以後,回家有沒有時間用、小孩願不願意用真的是很大的考驗,建議還是一階段一階段慢慢買,比較不會浪費錢又佔地方!
      
    以上就是莉娃不專業片面心得分享,歡迎大家指正或經驗分享補充心得唷!

    #各家廠商看完會不會想揍我
    #臨時寫文沒有照片也沒時間找就發一張意思意思蛤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