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你好兒科醫生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你好兒科醫生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你好兒科醫生線上看產品中有6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星星的孩子」: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呢?這幾年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常見自閉症與案件的關鍵字連結,有時候傳播媒體中的自閉症樣貌,未必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輕易推論或標籤化這些行為。 近年來自閉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版面中,傳播媒體如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了孩子就能改善婚姻關係嗎?究竟孩子是愛情殺手,還是潤滑劑?兩位醫師用個人經歷與多年看診經驗,深談孩子對婚姻關係的影響,究竟孩子來了之後,愛情怎麼了? 7:22 鄧醫師分享自身經驗,小孩對父母帶來什麼衝擊 8:42 父母的內在小孩喬不攏的案例 11:05 黃醫師淺白案例解釋 13:42 鄧醫師自身...
-
你好兒科醫生線上看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09 16:29:59有了孩子就能改善婚姻關係嗎?究竟孩子是愛情殺手,還是潤滑劑?兩位醫師用個人經歷與多年看診經驗,深談孩子對婚姻關係的影響,究竟孩子來了之後,愛情怎麼了?
7:22 鄧醫師分享自身經驗,小孩對父母帶來什麼衝擊
8:42 父母的內在小孩喬不攏的案例
11:05 黃醫師淺白案例解釋
13:42 鄧醫師自身經歷解說每個人內心對父母的記憶造成的影響
15:02 為什麼小孩變成婚姻殺手的緣故
16:50 黃醫師如何處理太太的情緒與溝通
22:06 如果要要求另一半的話,你要承認你在要求
24:00 黃醫師要求太太請育嬰假?
26:06 溝通的時候另一半還卡著舊帳,怎麼辦?
28:07 嬰兒式的幻想
28:37 夫妻要溝通ㄧ些不好當面講的話,建議傳訊息
36:24 鄧醫師成為媽媽之後的經歷
37:24 七比ㄧ原則
46:46 向上管理長輩
兩位醫師討論的課程/書籍資訊:
鄧惠文醫師 線上課程:https://cplink.co/ijlFDCjg
黃瑽寧醫師 書籍:https://cplink.co/uEoLBj6C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你好兒科醫生線上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星星的孩子」: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呢?這幾年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常見自閉症與案件的關鍵字連結,有時候傳播媒體中的自閉症樣貌,未必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輕易推論或標籤化這些行為。
近年來自閉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版面中,傳播媒體如何塑造自閉症的形象,大大影響了自閉症的社會印象。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也有機會看見自閉症與殺人犯、死刑犯、變態等社會新聞連結,最讓人擔心的,是過度簡化的資訊使得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產生偏差的刻板印象。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自閉症只是一個人的部分特質,自閉症並不等於偏差或犯罪。即使自閉症是天生的,但後天環境的教養與支持仍然是他們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看到媒體報導中出現自閉症時,請不要驟下判斷,避免直接將犯罪、殺人和自閉症劃上等號。
日前臺北一名媽媽推著雙人嬰兒車搭捷運,卻遭某名男子毆打她的二歲兒子,她見狀大喊「你打他幹嘛啦!」並回打那名男子頭部。這起事件引起社會重視,由於那名男子患有自閉症,因此網路上出現一些貶抑自閉症的言詞,標籤化自閉症孩子,甚至有人羞辱自閉症孩子。
在這起捷運毆打兒童事件後,有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淚訴另一個有自閉症孩子的朋友竟被親戚諷刺說:「你家自閉症小孩要管好,最好出門都不要放他單獨一個人,免得哪天無法控制情緒,跟新聞中那個捷運打人的一樣,聽說他跟你兒子一樣是神經病,其實政府應該設一個院所,把你兒子那種病的都關起來治療,好了才能放出去,不然放出來到處跑,哪天又無法控制情緒打死人,家裡可丟不起那個臉。」這番說法讓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心碎,也讓發文的媽媽想怒吼:「誰希望自己小孩是自閉症?他們不是神經病,他們是中樞神經受損。」[1]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也稱為「泛自閉症障礙」,主因是因為症狀多元,不同的病人症狀也會有所差距,因「自閉症」有汙名化之慮,所以醫界目前更常使用「泛自閉症障礙」一詞。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大部分在幼兒時期就會出現症狀,有些人會將自閉症稱為「星星的孩子」,不論是溝通方式,或是某些重複、固執的行為,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自閉症孩童通常會有幾個特點,像是與他人相處困難、難以理解社交暗示(臉部表情、講話語調、身體動作等),甚至常常情緒不佳、無法自己照顧自己。自閉症孩童的治療需要依賴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幫助他們正常發展、並調整不適當的行為,且協助孩童發展個人的興趣。早期發現、治療、復健以及跟教育體系密切合作,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大改善[2]。
■自閉症種類
►「廣泛性自閉症」
自閉症大部分在幼童階段開始,目前發現自閉症的幼童智商會略低於整體平均,自閉症又能分成「高功能型」以及「低功能型」,「低功能型」在接收以及表達語言上較差,甚至沒有口語表達能力,「高功能型」則相反。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的人語言發展大多是正常的,主要的障礙是在動作技能以及肌肉發展上,部分亞斯伯格的人在智商上甚至高於正常人。
►「廣泛性發展障礙」
這類型的人主要是在社交溝通、互動、重覆行為等各方面中缺少幾項顯著障礙,以致於不完全符合自閉症的診斷,又稱為非典型自閉症,某些高功能自閉症孩童能透過學習以及復健可以改善症狀,甚至使症狀消失,也算是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3]
■「另類星兒」: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為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但他終生的研究興趣為藉由觀察來了解生命中隱含的定律。因為他對孩童的情緒發展的興趣及仔細觀察的成果,自1944年以來即逐漸報導一些與自閉症類似(具有社交技巧及溝通障礙)又相異(不同的人格特質及較優的認知能力)的亞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在1944年首次報告四位具有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困難的男孩,並稱之為自閉性精神病態 (autistic psychopathy)。亞斯伯格醫師在這一方面的觀點,與首位報告自閉症的Kanner醫師一樣,採用了Bleuler大師"autism"的來強調這些個案的強烈自我中心 (egocentrism)及關閉與外界的一切溝通的特質。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50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然而一直到1994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及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後,相關的研究才逐漸增加[4]。
■亞斯格症候群
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在五十三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童年時期的他和同學無法相處,也常因聽不懂老師的指令而不快樂,喜歡畫畫的他,於是將畫畫當作人生的出口。在他五十多歲確診後,他開始對於過去種種釋懷,原諒自己和他人不同。
日本歌手米津玄師特殊的名字也讓他在求學時期遭同儕欺負。後來他二十歲時,被醫生診斷出患有高功能自閉症,是一種智商中等或較高,自閉傾向不明顯,但是語言表達、人際互動能力有障礙的自閉症。米津玄師也曾在訪談中說,「在此之前,只覺得自己是個來路不明的怪物,被鄭重告知病名後,便坦然接受了。」
而臺北市長柯文哲和太太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柯文哲罹患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以致他在公開場合有不得體的發言與行為表現[5]。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陳佩琪回憶起,兒子小學數學考試的題目是:「媽媽走路送小明上學,請問媽媽走了幾公里?」正確答案是:家裡到學校的距離乘以2,因為媽媽必須來回。結果我兒子卡住了,因為他想到,我媽媽要去上班,她沒有回家(亞斯伯格的人無法理解抽象概念的描述)。
陳佩琪,講到家裡兩個大小亞斯,信手拈來都是笑話,但幽默背後,不敢想像裡頭堆疊了多少挫敗、孤獨、壓力、擔憂。
柯文哲在一封寫給兒子的信也提到,「如果有什麼要告訴你的,只有告訴你要謝謝媽媽。雖然我是你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還好你媽媽的加倍付出而彌補過去了,真險!」這是一個難以傳達情感的亞斯父親的浪漫,像盞溫暖的燭火,在暗夜裡閃閃發光。[6]
■「擁抱多元,尊重差異」: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不捨的表示,台灣社會對自閉症仍有污名化,事實上,自閉症最大特徵就是「自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愛跟人互動,很自我、很乖,呼籲不要二度傷害他們。
根據統計,國內自閉症患者中,約有70%屬於智商較差的中、重度患者,黃玉書指出,不少孩子都是經過復健、訓練,克服重重困難,才可能獨自出門、搭車,真有困難,也會主動向旁人求救,民眾遇到時,應該親切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而非恐懼他。
另有2成左右的患者,屬於智商很高、甚至在某些領域有特殊專才的輕度高功能自閉症,外表完全與常人無異,這些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不乏醫師、科學家等高成就者,在國內還有不少擔任電腦工程師,只喜歡跟電腦互動。
自閉症的孩子,絕對不會主動傷人!黃玉書說,跟任何人都一樣,除非他們遭受外界攻擊,否則自閉症孩子很安全、很乖,不會攻擊人[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親子天下 )「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2] 康健雜誌-康健知識庫【自閉症】: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367.html#data-2-collapse
∎[3] (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自閉症分類」:http://www.tpaa.org.tw/OnePage.aspx?tid=136
∎[4]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另類星兒----- 亞斯伯格症候群(兒童心智科 張學岑醫師)」: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60/E_CHL(ASPER).htm
∎[5] (親子天下)「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6] ( 康健雜誌 )「陳佩琪談家中大小亞斯伯格:柯文哲這樣安慰我」: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8312
∎[7] ( Anue鉅亨網財經新聞)「自閉兒被當狂魔 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https://news.cnyes.com/news/id/1075280
➤➤照片
∎「從雨人到柯P─家中寶貝是「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患者嗎?」:https://www.grandmasbear.com.tw/2017/12/28/grandmasbear-and-grace-column-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精神疾病汙名化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 #泛自閉症障礙 #廣泛性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 #廣泛性發展障礙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你好兒科醫生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美9千萬人不打疫苗 新冠淪未接種者的大流行》
美國正處在第四波的新冠大流行, 高傳染力的變種病毒Delta,繼續擴大在美國找到的疫情破口,攻擊那些大流行發生至今一年半來,仍然選擇不接種疫苗的美國人,在這波疫情中,感染及死亡患者近乎百分之百都是未接種疫苗者,而目前美國符合接種資格但尚未接種者還有九千萬人。疫苗施打率的停滯不前,讓CDC主任瓦倫斯基在國會聽證會上憂心忡忡表示,美國正處於這場大流行病的另一個關鍵時刻,部分地區醫療體系即將面臨崩潰,
為什麼這九千萬人不願意接種疫苗,理由很多。1.聽信網路上的錯誤資訊,認為接種疫苗會有強烈副作用、2.本身就不相信疫苗科學,如美國基督教中的福音教派、3.自認身強力壯無須接種的年輕族群,4.不相信拜登政府的共和黨選民。
但由於美國12歲以下孩童,還不能接種疫苗,因此這群不願接種疫苗的人口,為美國下一代帶來相當大的感染風險,也因此,美國醫界開始出現全民必須恢復戴上口罩的呼聲,倡議只要是密閉空間內,接種疫苗者和未接種疫苗共處一室,所有人都要戴上口罩,這樣的防疫建議,跟CDC公布的防疫指南恰恰相反,顯然美國醫界跟政府在第四波疫情的防疫上出現了歧見
美國衛生部長Vivek Murphy接受PBS專訪,就懇切地向白宮建言,在新冠確診病例再次暴增的情況下,身處未接種疫苗比例很高的地區,口罩絕對是一種最有效的防疫工具。尤其當民眾已厭倦了過去一年的很多防疫措施,會產生防疫疲勞,因此在防疫政策必須做出彈性調整,保持靈活性
{內文}
煙火的璀璨奪目,終究只是一時,走過了獨立紀念日的狂歡與欣喜,美國仍得面對確定走入第四波疫情的現實,且是一場幾乎專屬於未接種疫苗者的大流行。
新聞片段:
全美目前單日平均確診三萬兩千人,比上週高出66%,死亡數也增加了17%,每天平均266死
新聞片段:
目前全美97%入院的新冠患者,都是尚未接種疫苗者,且幾乎每一位新冠死者,也都是尚未接種疫苗者
美國CDC主任 瓦倫斯基:
Delta變種病毒在全美確診病例的病毒株中佔了83%,遠高過國慶日當週的50%,部分地區感染比例甚至更高,尤其是低接種率地區
變種病毒Delta在全美疫情最大破口上繼續攻城掠地,Delta在全美確診個案中的占比,從7月4號國慶日時的五成,暴衝至三周後如今的八成,大肆侵入那些猶疑接種不願接種,於疫情大流行一年半後,依然毫無保護力,符合接種資格的九千萬美國人,連帶感染了暫無疫苗可打的幼童,這群人讓疫苗數量充足無虞的美國,形成荒謬的兩道平行時空,已接種疫苗的世界,望著未接種疫苗的世界疑惑不解。
阿肯色州感染婦人:
我呼吸困難,所以得靠氧氣筒
阿肯色州感染婦人:
我很後悔沒接種疫苗
未接種疫苗感染婦人:
我這輩子從沒住院過,除了生孩子之外,我今年57歲了
新聞片段:
這名未接種疫苗的美國婦人,認為自己跟家人是在女兒的戶外畢業典禮派對上感染,她因雙側肺炎整整住院五天,出院後氧氣筒24小時不離身
未接種疫苗感染婦人:
我嚇壞了,害怕從此看不見家人,見不到女兒上大學,照顧不了家人,我真的嚇壞了
在這群人的世界裡,他們不相信科學論述,因為聽信網路不實資訊,而害怕疫苗副作用,且絕大多數都屬於拜登在記者會上提及但沒有點破,政治光譜全然站在他對立面的四大「川普州」。
美國總統 拜登:
光是四州就占了上周病例中的四成,光是四州
美國總統 拜登:
「如果你沒打疫苗,你就沒有受到保護,所以請去接種疫苗,現在就去接種。」
佛州州長 德桑提斯:
我完全不認同,某些人老引用專家的話來指責民眾,批評他們愚蠢,勸導絕對不是這種作法 好嗎,所以我說根本不需要防疫措施,因為我壓根不相信什麼防疫措施,我甚至不認為,這些措施會有什麼成效
始終拒絕防疫與封城,素有小川普之稱的佛州州長德桑提斯所統領的陽光大州,至今2148萬人口中
尚有800萬符合資格者未接種疫苗,隨著時序進入夏季,佛州海洋型氣候的炎熱潮濕,導致更多人進入室內,加上州政府未對未接種疫苗者,下達口罩強制令,替疫情升溫提供了絕佳溫床,佛州成為全美,這波Delta疫情中的「領跑者」,包辦全國兩成的新增病例。
新聞片段:
佛羅里達州 目前占了全美新增確診數的1/5
佛州大學健康醫院醫生:
病例激增 根本看不見終點在哪
NBC記者:
這裡是佛州大學健康醫院的四大新冠治療區之一,週日時不過收治86名新冠患者,如今已是123名,也就是在一天之內,暴增超過四成
佛州大學健康醫院醫護人員:
疫情發展太過瘋狂,就像是從只有一名新冠病患,到現在是人滿為患
連同對「英國自由日」確診大解放的擔憂,Delta成為華爾街眼下最恐懼的疫情黑天鵝,美股上演黑色星期一,一度超跌九百多點的道瓊,寫下近九個月來最大跌幅。
CNBC財經主播:
美國目前的兩大難題,處在已接種疫苗的世界裡, 但還是得一直打疫苗,其次,一個估值過高的市場,碰上經濟低迷的預測,碰撞出今日的火花
縱使美國疫情發展,近來苗頭不對,白宮仍只強調擴大疫苗接種,才是減少重症機會,避免疫情升溫,保住經濟復甦的唯一解方,選擇不調整防疫指南,維持五月時全美接種人數大幅攀升後,CDC宣告完成疫苗接種者,可在購物用餐或其他室內場所,不用戴口罩,但白宮的堅持被專家打上了問號。
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 溫麟衍:
我希望拜登政府選擇讓一切歸零,坦率地告訴大眾,當前美國疫情確實出現變化,因此我們應該像洛杉磯郡一樣,只要是接種者與未接種者混雜的室內環境,所以人都必須戴上口罩
喬治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溫麟衍,呼籲拜登政府放棄矜持,盡速比照加州洛杉磯郡恢復強制口罩令,因為突破性感染的風險確實存在,接種疫苗者仍可能感染,尤其是跟免疫功能低下的家人,或未接種疫苗幼童同處一室,甚至是進入高風險的擁擠場所,千萬要三思戴上口罩,無比尷尬的是,白宮才剛爆發突破性感染,淪為案發地點,內部一名已接種疫苗的官員,與眾院議長裴洛西辦公室幕僚,一同參加民主黨華府造勢,沒戴口罩的兩人雙雙確診,讓美國媒體不禁懷疑,
白宮內部會不會還有未爆彈。
白宮發言人 薩琪:
有一名人員症狀輕微,我們都知道會發生突破性感染,但內部的這個案例,顯示已接種疫苗者,是典型的症狀輕微
記者vs.白宮發言人 薩琪:
白宮會提供媒體,內部至今發生的突破性感染數字嗎?難道我們不該獲得數據嗎?我絕對樂意確認這項數字,當然願意
口罩該不該戴的大哉問,也成為美國即將進入秋天開學季,各方拉鋸中的一場拔河賽,美國小兒科協會,為保護未接種學生健康,近期發表了完全相反於CDC的防疫指南,建議兩歲上的返校學生,無論是否已接種疫苗,都須戴上口罩上課,保護自己也保護同儕,但全美至少有九州,且多數是新增病例呈現上升趨勢,共和黨主政的紅色州,認為戴不戴口罩是個人自由和選擇不該被強制規定,試圖立法阻止學校頒布口罩令,但這般天賦人權的倡議,卻是讓在未接種疫苗的世界裡,最缺乏自我保護力的幼童族群,成為最可能的社區傳播新熱點。
https://youtu.be/w51RRK3V_gY
你好兒科醫生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1) 突破性感染 --- 接種後又感染,美國疾管局4月30日前統計,約1.01億成人完成接種,其中通報10262例感染,占0.01%。突破性感染病例中,27%無症狀、10%須入院治療、2%死亡。死亡中多半是80歲以上,其中1/5是死於其他因素。佛奇說無論打哪款疫苗,都會有突破性感染,疫苗實際保護力本來就不是百分之百,依舊高度有效,尤其是預防重症和死亡。醫生說突破性感染可能是接種後,沒有產生足夠的抗體,或是病毒量過高。
2) 抗體研究 ---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招募77位新冠肺炎患者,多為輕症患者,另有6人住院治療。在他們染疫1個月後,研究團隊每3個月抽取他們的血液樣本。在染疫7至8個月後,也抽取了其中28位的記憶型B細胞(memory B cell)與骨髓樣本,之後也在對其中的5人再次抽取進行比對。研究團隊發現,在染疫4個月後,受試者的抗體數值下降的很快,之後趨於平緩,但是在第11個月仍然可以檢測到抗體。患者經過急速感染期過後,體內的抗體數值本來就會下降,但這只是進入停滯期,並非是抗體歸零。而抽取骨髓的參與者中,在他們體內可以偵測到記憶型B細胞與非常少量的長生型血漿細胞,長生型血漿細胞移至骨髓後,會持續分泌少量的抗體到血管中,再次染疫時,改由記憶型B細胞製造抗體,這兩個細胞都可以幫助避免再次染疫。
3) 莫德納12-17歲 ---- 3732名受試者,三分之二打疫苗,三分之一打安慰劑,打完兩劑後14天採檢,疫苗組無人感染,安慰劑組4人感染,顯示效力達100%。6月初申請緊急授權使用,通過的話,估計7月開打。輝瑞在5月10日就獲批准對12-15歲施打。
4) 疫苗心肌炎 --- 打完mRNA疫苗第二劑後4天出現,多為男性青少年,會自行消解。目前出現的機率約是500萬分之一。疾管局仍在調查是否和打疫苗有關。
5) 血栓研究 ---- BBC報導指,出現血栓的患者,血小板數較低,還發現這些患者血液中有一種特別的免疫蛋白抗體,會啟動血小板,讓血小板結塊形成血栓,但還需更多研究才能驗證這個發現是否成立。金融時報指,德國科學家宣稱找到引發血栓的原因,指出AZ疫苗會將新冠病毒的棘蛋白,運送到細胞核中,引發棘蛋白分裂而產生突變,而無法與細胞膜結合。這些漂浮的突變蛋白便會分泌到體內,引起血栓,但同樣只是假說,還需更多實驗佐證。
{內文}
11 Alive主播:「美國疾管局公布新報告,關於他們稱為「突破性感染」病例,4月30號前,疾管局通報超過1萬例「突破性感染」,但這是在約1.01億成人完成接種下,「突破性感染」占極小比例。」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佛奇:「關於「突破性感染」,也就是已接種疫苗卻仍感染的病例,顯然這是我們認真看待,並密切追蹤的,無論打哪款疫苗,都會出現「突破性感染。」
打完疫苗又感染,不代表疫苗沒有效,美國疾管局5月25號發布的報告指出,4月底前美國約有1.01億成人完成接種,其中通報10262例確診,僅占約0.01%。這批接種後確診的,稱為「突破性感染」,在美國疾管局定義下,是接種後超過14天確診,施打的疫苗包括輝瑞、莫德納和嬌生。
11 Alive主播:「「突破性感染」病例主要是女性,27%沒有症狀,但10%需入院治療,2%病逝。」
心臟病專家 Payal Kohli:「有幾點可能的突破性感染因素,第一可能是接種後沒能產出足夠的抗體,對抗病毒不夠力,所以感染,其次是有抗體但逐漸減少,不是太快減少,就是接種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也可能感染,第三是感染的病毒量太高,超過免疫反應能應付。」
報告指出,「突破性感染」患者多半是輕症和無症狀,2%死亡的患者多是80歲以上,其中約5分之1死於其他原因,「突破性感染」相當罕見,疫苗保護力不是百分之百,但依舊高度有效,尤其是預防重症和死亡。
主播 vs. 流行病學家 Mark Siedner:「我們接到很多關於指控的問題,我說的指控,在社交網站上流傳,宣稱美國疾管局蓋牌,針對已接種疫苗人,卻還是確診新冠的病例數,請你解釋為何「突破性感染」數據成為討論議題,醫生和大眾是否被數據誤導?我想這是單純的誤解,實驗室收集陽性結果數據,是為了臨床研究,為了篩檢和接觸追蹤,我們定期向當局通報,這是被要求要通報的,和疫苗接種無關。」
美國疾管局坦承,「突破性感染」病例數的確被低估,因為這些病例都是自主通報,且許多無症狀感染可能根本沒採檢,而且通報的「突破性感染」病例中,僅有5%完成基因定序,其中過半是英國和南非變異病毒,但還不足以確認變異病毒是否更有可能造成「突破性感染」。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佛奇:「需要做的其中一件要事是,也必須要做的是,進行病毒基因定序,也就是突破性感染的病毒,因為這很重要,以了解突破的是否為野生株,可顯示免疫力真的減少,或者突破的是變異病毒,這就比較能解釋,如果沒有足夠的交叉反應。」
CBS News記者:「疾管局已停止調查突破性感染病例,就是接種後還感染的罕見病例,除非突破性感染的患者入院或死亡,引發批評疾管局錯失重要機會,進行更多新冠研究,但疾管局堅持這能讓他們專心在更嚴重的病例上。」
另外,美國多所大學研究新冠病毒的抗體,顯示抗體在感染消除後會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5月24號發布的研究,指出輕症患者痊癒後,產生抗體的長生型血漿細胞會駐紮在骨髓,無限期持續產生低量抗體,無論是自然感染或施打疫苗產生的免疫力,都可能維持多年,且在感染後又接種疫苗,更可強化免疫力,拉長保護時間。
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副教授Deepta Bhattacharya:「我們發現所有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即便是沒有症狀的人,都有很好的抗體反應,都有產生抗體能阻擋病毒感染,我們還發現每個人的抗體,在我們研究期間一直都存在。」
而在不少國家依舊苦無足夠的疫苗可打下,美國18歲以上,已有超過1.29億人完成接種,12到15歲也已開始施打輝瑞疫苗,而且估計到7月,12到17歲還有第二款疫苗可打。
聲音來源:ABC News記者:「莫德納今天(5/25)公布試驗結果,顯示疫苗對抗新冠病毒效力達100%,針對12到17歲,沒有安全顧慮。」
聲音來源:CBS News記者:「莫德納將於6月初申請食藥局緊急授權,輝瑞和莫德納都批准為未成年施打後,可大大增加今秋完全開放,實際到校上課的機會。」
參與莫德納試驗的3732名12到17歲的受試者中,三分之二接種疫苗,三分之一注射安慰劑,打完第二劑隔兩星期檢驗,發現疫苗組沒人感染,安慰劑組有4人感染,顯示在12到17歲族群,莫德納疫苗效力達100%。
費城兒童醫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Paul Offit:「孩童依舊會因新冠肺炎受苦,家長傾向認為孩童較不危險,這並不正確。」
美國兒科協會5月13號前統計,全美確診病例,20歲以下占14%,其中超過300人死亡,12到17歲打完一劑的不到20%,在打完兩劑疫苗的青少年中,少數出現心肌炎問題。
聲音來源:ABC News記者:「心肌炎似乎較常出現在十幾歲青少年身上,基於某些原因男性多於女性,通常是在打完第二劑後4天出現,且症狀通常會自行消解。」
波士頓兒童醫院醫生John Brownstein:「目前心肌炎和疫苗沒有清楚的連結關係,顯然還需進行更多調查。」
聲音來源:ABC News記者:「目前每5百萬接種的人中,只有1人通報有心肌炎,對比下,被雷打到的機率高出許多,是70萬分之1。」
成人接種後也有極少數出現心肌炎,美國疾管局正釐清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關聯,強調疫苗依舊利大於弊,也是人與人安全連結的最佳保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Q8xFanR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