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何謂西方三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何謂西方三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何謂西方三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何謂西方三聖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Blowing in the wind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程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讓你承認他是個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

何謂西方三聖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04:43:44

《同情者 The Sympathizer》 ⠀⠀⠀⠀⠀ ⠀⠀⠀ 「俯視著我自己,我依然能看見大人體內住著一個小孩,小孩體內住著一個大人。我始終都是分裂的,儘管並不完全是我的錯。雖然是我自己選擇過雙重生活並成為有雙重心思的人,但別人老是喊我雜種,不這麼選也很難。我們國家本身也受到詛咒,也分裂為南北變成...

  • 何謂西方三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21:55:17
    有 138 人按讚

    Blowing in the wind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程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讓你承認他是個男人?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隻白鴿要飛潛多遠的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找到一片沙灘安靜沉睡?
    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balls fly
    噢,會有多少砲彈飛過天空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在他們被永遠禁止之前?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而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Yes, and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噢,一座山要矗立多久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在它被沖刷成大洋之前?
    And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要有多少人誕生與死亡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在他們被允許自由之前?
    Yes, and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噢,一個人要轉過幾次頭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裝他從未看見那些苦難?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Yes, a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噢,一個人要奮力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看見他心中的天空?
    And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又要擁有多少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在他聽見人們哭泣之前?
    Yes, and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 he knows
    噢,究竟還要有多少生命被奪去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他才會知道太多人已經長眠?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答案就飄盪在風裡
     
    -
     
    ◎作者簡介
     
    Bob Dylan,本名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創作歌手、作家、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狄倫是二十世紀以降西方樂壇最受尊崇、影響力最大的創作歌手,在《滾石雜誌》評選的「史上百大創作歌手」名列第一。他不僅繼承吟唱詩人的民歌傳統,亦能融會古今,緊扣時代意識,翻轉語言質地,徹底改變了民謠的風貌。又與搖滾結合,打破樂種藩籬,成為青年叛逆文化的旗手。同代人風行草偃,觸發了西方流行樂的巨大變革。其後一度回歸鄉村樂與草根歌謠,並漸次鎔鑄各路樂風,賦傳統以新意,亦帶來極深遠的影響。
     
    畢生獲獎無數,包括十一座葛萊美獎(含一座終身成就獎),並曾以電影主題曲獲奧斯卡獎與金球獎,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2008年以其「歌詞創作飽含特出的詩的力量,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獲普立茲特別獎。
     
    2016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音樂人。瑞典學院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謠傳統裡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
     
    狄倫迄今出版逾三十張錄音室專輯,並著有小說《狼蛛》(Tarantula)、自傳《搖滾記》(Chronicles: Vol.1,中文版由大塊文化出版)。他也是業餘畫家,曾出版畫冊多種,並有鑄鐵裝置等藝術創作。
    《巴布.狄倫歌詩集》收錄了狄倫1961至2012年間創作的386首歌詞,中英文對照,依31張專輯次序整理,其中多首經狄倫親手重新編輯。《紐約時報》謂:「狄倫作為一位歌手而足以躋身文學史,這部書便是最有力的證據。」
     
    (簡介取自大塊文化《巴布.狄倫歌詩集套書》)
     
    -
     
    ◎小編淵智賞析
     
    這首〈Blowing in the wind〉想來大家都不陌生,作為Bob Dylan最被人記得的歌之一,從1963年發行以來,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整整一世代的人。臺灣自然也不例外,楊弦的〈江湖上〉便是向此歌致敬的衍生之作之一。Bob Dylan的許多歌曲,除了對音樂的實驗,也在其中納入了許多對於人生、社會的深刻思索,這也使得他在2016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第一名獲得該獎的歌手,此舉一出無數人驚訝之餘,卻也紛紛表示能理解此一選擇。然而,即使有著這樣的光環,Bob Dylan卻在半年後,才親自領取此一獎章。在許多人譴責他傲慢無禮的同時,卻也得以讓我們看見他如何視這些榮譽如浮雲,也讓我們在他身上,真真正正地體會到了何謂「吟遊詩人」的姿態。正如Bob Dylan曾在1969年的訪談中說過:「我只把歌詞看成用來唱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字句依附的音樂。我寫歌,是因為我總得有些什麼可唱。這是紙上的字句和歌曲的差別:歌在空中轉瞬即逝,紙頁卻能長留。一位偉大的詩人,比方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 1879-1955)未必能成就偉大的歌者。一位偉大的歌者,像是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 1915-1959),卻總是能夠成就偉大的詩人。」*
     
    回到歌詞,整首歌分成三段,每段的結構近似,由三個問題開始,並以「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呀,吾友,隨風飄盪/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就飄盪在風裡」作結,彷彿屈原面對世間種種萬物所賦之《天問》,差別在於Bob Dylan問的問題並不像屈原那樣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説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問題。Bob Dylan的問題如此簡單,在三段分別開頭的第一個問題,他只問了白鴿、高山和天空,接著便回過頭來,以此自然現象的推移隱喻接力至人的存在:和平與戰爭、自由與囚禁、死亡與生命,這三件事幾乎便是人類有史以來永恆的命題,然而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我們卻似乎依然陷於這樣的困境,無法脫身。Bob Dylan歌中所建立的世界,便不僅僅只是當代,而是只要人類存在一日,便永遠無法迴避的。也正因如此,他的歌反應的世界觀永遠不會過時,在一個吟遊詩人走在風裡時,他所歌唱的一切,也正隨著風,垂問著一切尚在變動的事物、一切人的行動,而這些問題,也正問著我們:究竟人類能否為人類自身造成的苦難負起責任?
     
    -
     
    參考資料:
    馬世芳〈以歌詞躋身當代文學史——談巴布.狄倫的創作歷程〉
     
    --
     
    美編:浩瑋
    圖源:浩瑋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當代詞選#西洋詞選#巴布狄倫#隨風飄盪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16.html

  • 何謂西方三聖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9 14:00:00
    有 448 人按讚

    張之洞的學問怎不如福澤諭吉管用|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作者:程萬軍

    晚清中國,在學問上聲望最高的官員,既不是科舉落榜生袁世凱,也不是一生沒留下一本像樣著述的李鴻章,而是準狀元郎、官至總督的清流領袖張之洞。

    政見上,此人既不保守,也不激進。品性上,清廉自律。學問上,著述頗豐。在很多讀書人心目中,是官學雙豐、時代大師級人物。

    就政治派別而言,張之洞總體屬於晚清洋務派,他主持的南方,搞洋務比李鴻章主持的北方早。其理論水平也高於李鴻章。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大多干吏,理論不成體系,而洋務派中唯一像模像樣的文字東西,是張之洞作品《勸學篇》。

    《勸學篇》主要寫了什麼?其中心思想可用書中一語概括——「中體西用」。何謂「中體西用」?張之洞在《勸學篇》闡述得比較清楚,即:在中國傳統政體政教不變的情況下,引入西方先進技術實現強國。

    具體說來,什麼是「中體」?那就是帝制儒教。堅持中國兩千年封建君主制,堅持傳統國家核心價值觀孔子儒教。而「西用」呢?則主要指歐美「火器」,堅船利炮,先進的軍事裝備。

    張之洞的《勸學篇》,為他在國內圈了大量的粉絲。其中不乏一些學術達人。比如,張之洞帳下有個幕僚名喚辜鴻銘,是個翻譯家,精通多門外語,號稱學貫中西,但卻是「中體」的堅定維護者。後來清廷被推翻後,他堅持不剪辮,以「小辮學者」著稱。

    辜鴻銘喜歡辯論,可謂張之洞手下的「首席辯士」。作為能言善辯的「文化怪傑」、香帥的擁躉,辜鴻銘不遺餘力地為「中體西用」之「洞見」鼓吹,留下了不少辯論「佳話」,其中一宗甚是辛辣——

    公元1898年,卸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造訪清國,南下拜會張之洞,香帥令辜鴻銘隨同出席,並令辜將他的成就——儒教經典教材《論語》英譯本送給伊藤博文。張之洞和辜鴻銘本以為,收到此禮的日本客人會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料率直的伊藤博文卻對辜鴻銘一通搶白:

    「聽說你精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於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於二十世紀的今天嗎?」

    喜歡辯論的辜鴻銘並不感到難堪,順勢反彈:

    「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數學家的加減乘除,在數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聽了,一時無言以對。

    這段舌戰辜鴻銘引以為得意的辯論勝例。伊藤博文雖然縱橫天下,可辯才不及辜鴻銘。從形式看,的確是辜鴻銘佔據了上風。但從本質上分析,辜鴻銘的辯詞,卻是明顯的詭辯。把孔子之教與「三三得九」的算術混為一談,有典型的張冠李戴、驢唇不對馬嘴之嫌。儒教不是自然科學,甚至不是社會科學,除了發揮教義的作用外,充其量只是教育學的龍鱗。如何跟「三三得九」相提並論?如果說孔子的理論是永恆的,那麼堅持孔子理論兩千年的中國應該長盛不衰才是,怎麼被放棄儒教的蕞爾小國打得潰不成軍呢?!

    張之洞、辜鴻銘的「學問」到底管不管用,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甲午戰爭爆發前,身為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對大清戰勝日本非常樂觀,「小日本、窮日本」是他的日本觀。為此,他曾向急於求戰的光緒皇帝提出不戰而勝之計:「只要我們召回公使禁止對日貿易,這個資源匱乏的小國,就會陷入窮境。用不了一年,他們就會不戰自亂。所以我們強化海禁就夠了。」

    事後證明,張之洞之計,就是個笑話。

    有人評價張之洞是個巧宦,勸學也不過是投機、中庸之道的左右逢源。而依我看來,張之洞的勸學更像東施效顰。因為在他之前,早有一位日本學者出版了同名書作《勸學篇》,二人「撞書」了。

    不過,卻不存在抄襲問題,而只是暴露水平問題。因為日本的這本勸學,不僅對東方國家學西方之本釐清,而且還把東方「人的近代化」說得通透。

    這位日本作者,就是被譽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現行日本最高面值紙幣:一萬日元上的老人頭——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比張之洞大兩歲。出身士族。與張之洞不同,福澤諭吉雖是一位士人,卻不是士大夫,他一生沒任什麼官職,但這卻成為露臉的事。因為這正是他想要新士人生:獨立。

    福澤諭吉的初學是漢學。他的父親便是一位不算出名的漢學家。福澤諭吉出生時,父親剛剛得到了一部名為《上諭條例》的漢籍,於是給他起名「諭吉」。福澤諭吉家學淵源,少年時除了《史記》《漢書》《戰國策》之外,曾經讀過十一遍《左傳》。但最終他對漢學卻「恩將仇報」。自青年時代開始學習「蘭學」起,他就對漢學產生了疑慮,尤其25歲時遊歷歐美之後,就成為徹底的西學者。

    1885年,五十歲的福澤先於張之洞十年,發表了著名的《勸學篇》,見識之深刻後者望塵莫及。

    比如對民權的認識,張之洞認為萬萬使不得:「五倫之要,百行之原,相傳數千年更無異義,聖人所以為聖人,中國所以為中國,實在於此。故知君臣之綱,則民權之說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綱,則父子同罪、免喪廢祀之說不可行也;知夫婦之綱,則男女平權之說不可行也。」

    而福澤諭吉則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

    「人生來就是一律平等、自由自在和沒有上下之別的。就這些人的基本權利而論,則是完全平等,毫無區別的。所謂基本權利,就是人人重視其生命、維護其財產和珍視名譽。」

    還有對做官的態度,張之洞以為是青雲之志,而福澤諭吉則認為,要緊的不是依附政府,而是個人獨立:「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不能強盛」。這是福澤諭吉《勸學篇》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

    很多中國人以為,福澤諭吉是主張日本對外侵略的理論家,殊不知他對日本的首要貢獻,不是擴張,而是「獨立」二字。

    福澤發表《勸學篇》時的日本雖處維新之中,但依然存有東方傳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飛黃騰達做個一官半職,在這種情況下,有機會做大官的福澤卻不願做官,就是要給年輕人打個樣,「做獨立的榜樣」。

    福澤諭吉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種情況猶如蒼蠅麇集在腐食上一樣。人人都認為不依賴政府就沒有發跡的機會,因而就毫無自身獨立的想法。他認定一個國家的強盛之道,首先在於強民,而強民的標誌,是國民具有獨立之心。

    福澤諭吉把東方「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歸結為孔子儒教的遺害。所謂「青雲之志」就是祖先遺傳下來的官場迷信,他希望日本年輕人能從這種迷惑走出,懂得文明獨立的本義。顯然,福澤諭吉對傳統儒教是持排斥態度的。他稱儒學系東方近代化的桎梏,是「脫離實際的學問」。世上的事物千千萬萬,教師不可能將它們全部傳授給學生,因此,發展能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所謂能力,即研究和處理事物的能力。而能力不是單一的,它包括記憶能力、推理能力、想像能力。這些是獨立的人與獨立的國家最需要的有用東西,而落伍的儒學是提供不了的、無用的。福澤諭吉主張日本拋棄漢學與儒教傳統,全面接受西洋文明。他說,「陳腐的漢學如果盤踞在晚輩頭腦裡,那麼西洋文明就很難傳入我國。」他眼中的近代文明和實用知識就是洋學,即西方科學。他大力提倡學習的西洋科學,與張之洞不同,其科學含義並不侷限於科技,而是涵蓋社會科學,相比數理化,福澤對法學、社會學等西學更為推崇。

    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在近代日本影響巨大,受他影響,明治政府維新過程中明確提出「和魂洋才」的標誌性口號。即日本精神、西洋才幹。這個「洋才」包括政制、法制、上層建築方方面面。

    堅決不做官、做獨立榜樣的福澤諭吉將著書辦學辦報視為自己三大事業。如今有著「亞洲第一私立學府」之稱的日本慶應大學,就是他在1858年時創辦。現在日本發行量很大的報紙《產經新聞》,也是由他在1882年創辦的《時事新報》合併而來的。

    福澤諭吉的辦學宗旨是「獨立」。慶應大學的校訓是「獨立自尊、筆比劍強」。

    他的辦報方針依然是「獨立」。「獨立不羈、不偏不倚」是《時事新報》公佈於眾的辦報精神。福澤諭吉說:「凡與此精神不悖者,無論是現任政府、諸多政黨、各工商企業、各學者團體,不論對方是誰,我們都將其作為朋友相助。若是違背此精神者,亦不問誰,皆作為敵人而排斥之。」

    日本維新時代,教育家、報人福澤諭吉發揮了點石成金作用,用他的書、學校和報紙,催生了一批「近飛日本」的青年精英。他與日本政治家一道改變了日本。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杯水,政治家改變的是杯子的形狀,而他改變的,則是水質。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何謂西方三聖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2 12:13:14
    有 661 人按讚

    什麼是自由主義
    (人生話題選篇之16)

    (美國大選的共和黨與民主黨之爭,也被認為是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之爭。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是美國社會的兩個主要的分歧思潮。我曾經在2016年8月3日和4日,寫了兩篇文章介紹美國的自由主義,又在2018年12月17、18兩天,介紹過保守主義。現在先將介紹自由主義的文章略為修改重刊;稍後再重刊關於保守主義的文章。)
    甚麼是自由?它的概念很清楚,就是社會人的權利;與自由相對的,是奴役。世界人權宣言重申人人應該享有的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和免於匱乏的自由。
    儘管人人都把自由掛在嘴邊,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羅蘭夫人的名言是:「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期盼無產階級社會的到來,在那社會,「所有人都得到自由發展」。1925年上台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表示意大利法西斯主義者是「自由意志論者」,信仰自由。1920年德國納粹黨的政治綱領,宣稱該黨目標是使「德意志的自由精神重生」。假自由之名,世上產生了幾多罪惡。
    在西方,真正信奉自由並抗擊右派法西斯、左派共產主義歷兩百年的,叫自由主義,即Liberalism。有人說,自由主義塑造了歐美過去兩百年歷史。但何謂自由主義?它的定義是甚麼?似乎沒有人能說清楚。它不像社會主義,有經典書籍給予定義。自由主義沒有聖經,沒有教派領袖,沒有權威論述。
    歐洲有人認為「自由主義者」是一群為市場貪婪作辯解之徒;美國保守派認為,自由主義者是主張墮胎合法的道德淪喪分子。自由主義在許多人心中等同西方生活方式,不管對這種生活方式是妒羨還是鄙視,認為應仿效還是應揚棄。有人會告訴你,自由主義者相信自由市場、福利社會。又有人告訴你,自由主義主張彼此接受、同等尊重、社會關懷、對抗欺凌。有人說,自由主義者是滿嘴原則的傢伙,是左派、右派,或不斷變動立場的中間派。有人告訴你,自由主義是倫理信條,是對社會的經濟描述,是政治哲學,是資本主義依據,是偏狹的西方看法,是短暫的歷史階段。當然也有人說,自由主義是亙古永存的普世理想集合體。種種說法,就是沒有一個確切定義。
    資深記者和政治觀察家Edmund Fawcett寫了一本書《Liberalism: The Life of an Idea》,對自由主義作多角度的探討。他不是把自由主義當作一個特定的意識形態、觀念或社會學說,而是視為一種「政治實踐」,是一個與舊政治、舊世界對立的概括趨勢,一個朝向改革與多元包容的模糊傳統。他概括近兩百年歷史,指出所謂自由主義,是一種追尋,追尋一個在倫理上獲認可,由彼此平等的公民,在不訴諸不當權力的情況下,促成人之進步的體制。自由主義有其對世事的整體觀,但它本身是個實踐,有四個觀念指導自由主義的實踐:一,承認社會中存有無法逃避的利益衝突和信念衝突;二,對權力的不信任;三,相信人會進步,對人類文明進步有期待;四,不論人的思想為何、身份為何都予以尊重,即接納多元。
    第一個指導觀念,是衝突。衝突與其說是個理想或原則,不如說是對社會的描繪,或承認這是對社會該有的期許。在自由主義者心目中,持續不斷的利益衝突和信念衝突不可避免。社會和諧不可能達成,追求社會和諧太愚蠢。和諧根本不值得追求。和諧意味社會強求一律,壓制不同聲音,抑制創造力,妨礙積極性。自由主義者認為應該承認衝突,控制和利用衝突,將它轉化為競爭。這樣衝突就能像爭辯、實驗、交換一樣,產生助益。衝突對社會起推進作用,而且只有競爭才有進步。相反,指揮棒操控的一致行動,是表面和諧之下埋藏着內裏的惡鬥。當然,要讓衝突轉化為競爭,需要建立尊重事實、談判、說服、妥協的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首先就要排除動機論、陰謀論,若大家都不講事實和道理而只以動機、陰謀去否定對手,是不可能把衝突轉化為競爭的。
    自由主義的第二個指導觀念,是對權力的不信任。人的權力,是不會自我約束也無法安撫的。指望人規規矩矩行使權力,無異緣木求魚。一個人或一群人享有較大權力,無論是政治、經濟或社會權力,若沒有受到反抗、壓制和制衡,就必然走向專斷和支配。自由主義者必須對權力永遠抱置疑態度,對權力不信任,拒絕服從權力,不受任何權力集團、單一利益集團支配,也不受僵固的觀念或階級支配。任何受權力誘惑而拜倒、而依附、而靠近權力者,都是自由主義的敵人。
    自由主義的第三個指導觀念,是進步,即對人類文明進步有期待。「進步」這詞,有點模糊,一來極權政治也可以說它毀壞人民現世幸福的目的是追求未來的進步;二來人性的種種弱點也使不少人對人類的未來悲觀。但自由主義既是一種實踐,自由主義者必須有對進步的期許,才會有進行社會變革的動力。必須懷着對人的素質和社會都可能變得更好的希望,才會產生促進變革的行動。
    自由主義的第四個指導觀念,是尊重人和接納多元。尊重人的主詞是公權力(public power),包括國家對人民、富人對窮人、多數對少數的那種權力。反抗權力和尊重人是性質相近的一體兩面。權力可能表現為國家對人民的無情卻合法的強制,可能表現為市場上的經濟專橫,也可能表現為一些所謂正統觀念的束縛,比如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尊重人並不要求人要互相喜歡、互相讚賞甚至互相關懷,它只是要求約束國家、社會、多數、既得利益階層這些「冷冰冰怪物」的權力,使任何人不論貧富、身份、信仰、思想、性向都得到保護和尊重。
    Edmund Fawcett對自由主義的論述,基本上是正面的。但自由主義在歐美國家的發展,尤其是對衝突、進步和多元化的追求,也衝擊了社會的傳統觀念與道德力量。於是有保守主義或稱為保守派的社會思潮與之抗爭。不過,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並不是勢不兩立的思潮,它們也有一些共同點,例如對權力的約束。稍後修訂再重刊介紹保守主義之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