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低gpa 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低gpa 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kk126203 ()看板studyabroad標題[錄取] 極低GPA Columbia 申請...
低gpa ptt 在 Lily Ma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7 07:39:30
人地成日都話 女仔唔多唔少都有戀父情意結 我絕對係佼佼者 如果你覺得我眼角高 因為我老豆真係世一 佢係典型「獅子山下」嗰代人 憑一雙手 將所有嘢由無變有 雖然 佢無受過高等教育 但由細到大 佢教識我好多道理 灌輸我正確嘅價值觀 「做人一定要對得住人地 對得住自己; 一係唔做 做 就要盡力做好佢; ...
這是一篇晚了兩年的心得文 (2016 Fall)
當初拿到這張神奇的哥大Admission時其實就有股衝動想來發文
只是顧慮到會不會對學校或program的名聲造成不好的影響而作罷lol
而就在最近畢業找工作塵埃落定後 還是決定來版上分享一下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畢竟當初因為神低GPA而掙扎要不要賭一把申請學校時 受到板上不少文章的鼓舞
也希望能在這裡鼓勵更多因為在校成績不好而苦惱的同學們更勇於嘗試
這篇文章將會分成申請 留學 跟找工作三個部分
申請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gram : EE/CE MS 2016 Fall
Admission : Columbia University -- Computer Engineering MS
就只有一間
Rejection : UC Santa Barbara -- ECE
UC Irvine -- CE
UC Davis -- ECE
ASU -- E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E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 EE
Ohio State Univeristy -- ECE
University of Florida -- E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EE
當初共申請這10間 NYU Tendon有寫好SoP最後卻沒丟出去
program名是我憑印象打的 如果有誤請隨時告知 感謝
Decision : 就是哥大了 沒的選xd 而且他本來就是我當初設定的dream school
Background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Ocean Engineering
GPA 2.59/4.30
Last 60 3.24/4.30
看主科應該更低 是後來大四有修了一些甜的通識才拉一點點起來
Test Score : 托福 : 3次98分 1次96分 1次93分
GRE : 第一次 148/167 3.0 第二次 157/167 3.5
Research Experience : 專題*1
Publication : None
Working Experience : 替代役--矯正役 1year
Award : 黑卷*1
推薦信 : 專題教授*1 修課教授*2
動機 與 Timeline :
看這GPA不難理解我大學的學習基本上是一蹋糊塗,大一上全班最後一名(那學期的GPA只
有1.85),微積分上下總共修了五次,其他科目也常常是一堆C開頭,一部分是因為自己對分
數得過且過的態度,加上把大部分時間都拿去打電動了。
大四以前對於出國都還只是跟同學打打嘴炮,做做夢的階段,一直到大四才發現哇靠這gpa
有點低啊, 於是最後一年開始努力在課表裡塞一些比較甜的課,可惜杯水車薪,我這才明白
,代誌大條了
而想申請碩班需要專題,需要教授的推薦信,於是我在大四下跟了工科系的王昭男教授做
了一份聲學的項目,前半段都在跟教授讀Paper(王教授人真的很不錯,即便知道大學部的沒
什麼基礎,還是願意一步步帶著學生學習),然後到畢業典禮結束後才進入實驗室。然而就
在實驗做到八月,替代役的徵招單寄來了,悲劇,大學四年就這麼一個專題實驗還做不完QQ
在替代役的一年裡,陸陸續續的考了幾次托福,可惜成績一直都不太理想,也讓我陷入焦慮:
一手爛牌,我真的有辦法錄取得到學校嗎?時間就這樣一路拖到退伍(我的時間管理好像有
點糟糕),看到同學們一個個飛出國深造了,這才把我徹底打醒,原來我的內心其實還是很渴
望可以出去留學走一趟。
於是替代役結束後,便報名了GRE那種類似快速學習班,並開始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申請上,
沒辦法,三圍能改變的就只剩英文的二圍了,還有SoP, CV,推薦信等等,如下
1.托福:
因為考了五次都沒破百,就不太深入分享了。在閱讀跟聽力方面,各人是覺得考滿分線上平
台就已經滿夠練習的了,另外我也會用60 second science,來不斷保持耳朵對英文的敏銳
度。寫作我則是參考托福版Rosa給的模板還滿好用的,透過不斷的練習慢慢讓自己熟悉用
固定的框架寫獨立寫作,在最後三次托福考試,整合寫作跟獨立寫作都是拿到Good的成績。
2.GRE:
GRE我是補寰宇補習班,透過Lance老師給的字根單字表,可以在短時間內刪去很多不合理的
選項,例如該空格必須是正面詞,若選項裡有de, dis開頭的字通常就有很大的機率不是
答案。Q的部分我則是把江璞老師給的題庫給做熟練,個人是覺得這樣就很夠了,兩次都沒
考滿分錯的題目都是那種翻成中文也真寫不出來的,而非粗心或題目看不懂。整體而言,
GRE還是一個滿玄的考試,雖然第二次Verbal考了157還算不錯,但其實我那次寫完題目後感
覺是會考得比第一次還差,沒想到按下確定鍵後結果大大地出乎意料之外,開心。
3.SoP:
SoP的寫法我大都是參考版上低GPA錄取文前輩的寫法,比較有印象的有Zatarra大大和
SixC5566大大的分享文裡的SoP的部分。
第一段先自我介紹,大學背景(當然絕口不提GPA,也完全沒做解釋),為什麼想申請貴系(動
機),因為貴系的某某教授在做的研究能達成我的目標。
第二段則是先提我大三有先跟著一位教授的實驗室meeting,是關於自動控制的,但因為這
份專題完全沒進到實驗室,整學期聽學長報告,所以這段就側重在如何透過這些meeting讓
我對研究生的生活更了解,以及在meeting中看別人報告來讓自己思考如何將課本上的學術
公式運用在實際工業生產上面。
第三段就寫快畢業時跟王昭男教授做的那份電聲學專題,雖然當初沒做完就被抓進成功嶺,
好在partner有把剩下的數據跑完並存起來,所以這段就寫說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讓我
了解如何透過課堂上學習的電路知識,來改善聲波品質。反正就是不斷強調我要把大學部
學的東西應用在研究所的實驗上,講得好像自己已經做好搞研究的準備就是了。
第四段寫以前出國旅行發現世界好大,我好渺小,所以我決定踏出舒適圈,去貴系學習新知
識,以及將來打算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人們的生活等等。
第五段就說Based on my academic background bla bla bla, 我已經做好成為一個MS生
的準備,然後貴系的某某教授所做的研究能達成我的目標(再說了一次)。
大概就是這樣,不過可以看到SoP裡提到不少實驗的內容,但我後來在哥大完全沒進過實驗
室,至於那位提到的教授,我後來連臉都沒機會見到,所以看起來MS的SoP"應該"不是定生死
的關鍵,至少對我的這個program而言。
4.CV:
CV這又是一大挑戰,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涯,值得驕傲的大概就英雄聯盟打到鑽1,
在積分戰裡線上打贏職業玩家,還在統神的實況裡殺過他一次,只是都跟LOL有關,好像沒
辦法寫進去CV裡。於是我把SoP的第二段跟第三段濃縮成個兩三句放在Project那部分裡,
然後在Skill裡寫了一些以前大學學過的軟體(MatLab, AutoCad等),最後在LeaderShip裡
把自己當過工科棒球隊長的經歷也寫進去,帶隊一整年12場比賽輸了11場平手1場,戰績不
能寫,於是我寫說如何透過一次次的練習跟一場場的比賽讓隊員們更愛棒球,並透過棒球了
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邊值得一提的是我一直有把這段隊長的經歷放在往後找工作的
履歷裡面,並且在後來的一場onsite interview的behavior那輪,面試官跟我聊這段經
歷聊了好久,看起來老美應該還是滿愛領導經驗的,即便面試的是軟體工程師的職缺。
5.推薦信:
推薦信的部分,除了當年有親自帶我做專題的王昭男教授,其他就沒人認識我了,也是很頭
疼,只好看自己成績單上修課成績比較沒那麼糟糕的幾科,寄信去給那些教授尋求幫忙,幸
虧大部分的教授人都是很好的,即便連我的名字都不知道,還是願意幫忙我推薦,但都要我
擬稿就是了。我後來是跟同學借他們過去用過的模板,再改成自己的經歷,並跟該推薦我的
教授做一點連結,例如我跟陳同學是在我所開授的某某課堂上認識,他勤勉向學的態度讓我
印象深刻blablabla,所以要在這裡大力推薦,請給他一個機會!
6.選校:
因為自己的超低GPA, 在想要申請一間學校之前都會寄信去問他們的3.0是否為硬門檻,
其中像是UCSD, UCLA跟我說沒3.0會直接篩掉的學校,我也就不會浪費那筆申請費了,
然後再來就是挑幾間看得順眼的,西岸中部跟東岸都各挑幾間州立的,最後再選一間dream
school, 會選哥大當dream school也是因為朋友的一句玩笑話:你可以試試密西根或
哥大啊! 然後想想這兩間都非常地不錯,但密西根有3.0的硬門檻,加上自己從以前就很
喜歡有A-Rod的洋基隊,所以就選了哥大。
總結:
我到現在已經畢業了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可以錄取Columbia,當初在繳申請費時所想的
單純是因為想圓個留學夢,加上在這時代好像應該唸個碩士比較不會劣勢。後來開始放榜
連續收到7間rej的時候還想說應該沒救了,該開始找新的頭路,然後就在某一天早上收到
哥大的來信, 習慣性地先找unfortunately, sorry, regret等關鍵字,發現怎樣也找不到,
然後就突然看到congratualtion這個超級可愛的單字,那種從腳底一路麻到頭頂的感覺到
現在都還忘不了。
留學篇
------------------------------------------------------------------------
1.關於Columbia Computer Engineering :
我們這個program的畢業條件是30學分, 然後有份core course list,規定這裡面的課要選
至少五門來修,另外可以再自由選五門課(每門課都是3學分),並且30學分裡要有至少12學
分的project course(也可以說是high level course), 在這core course list裡,有
EE跟CS各一半的課程選擇。然後是三個學期的長度,也就是16 Fall入學,17 Winter畢業,
算是偏向修課的MS,要不要寫論文看各人,不過自己是沒聽過有認識的MS選擇寫論文,
而且其實哥大做project的機會很多, 不愁會沒東西放在履歷裡。至於學生組成,在入學的
時候我們這屆男女比印象中是6:1,中國人佔了70%,印度人四五個,歐洲人小貓兩三隻,然後
兩個台灣人。
2.轉專業的痛苦:
與其說轉專業,倒不如說從頭開始,因為在大學老實說幾乎沒學到什麼東西,沒有前進方向
哪來的轉彎,程式更是我在under時期的一大罩門,往往只要看到黑板上有出現寫code,
就準備回宿舍睡回籠覺了,大三最慘的時候連想修個入門的OOP程式語言,班上都有人開賭
盤看好我會被當掉(後來在project隊友強力凱瑞下以C驚險通過,不過課程結束沒多久就通
通還給老師),而在剛拿到哥大的ad時,我連什麼是int都忘了。
後來會選擇一頭往CS的課程栽下去,一方面因為得知現今美國對國際生而言相當畸形的就
業生態,二來身邊的台灣人也都幾乎轉往電腦科學,想說課業上碰到問題也比較有人可以問
,所以既然還能有這麼好的機會來到這裡,就別再逃避了吧!
剛開始也知道自己已經輸在起跑點非常多,必須馬力全開才有可能追得上,老師上課內容
常常有超過3/4都是看不懂的,只能回家慢慢讀,遇到不懂的就google, 看開放式課程,
或是wikipedia,日復一日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哥大的學費又貴到哭爸(1857元一學分),
上起課來都會有股莫名的壓力,感覺金錢每分每秒都在快速流逝,一不小心翹課就會渾身
不對勁。做project一開始也都只能抱大腿,選擇從最好懂的開始做起,然後再慢慢研究別
人怎麼寫code, 怎麼去佈局一個應用程式等等。
可惜現實往往不是憨人想的這麼簡單,第一學期成績慘兮兮,演算法的期末考還考全班
最後一名,第二學期更慘,因為怕被留校察看(probation, 我們program的門檻是該學期GPA
低於2.70),停修了機器學習(該科分數不算,一學期的課從4門變成3門,且在哥大停修不會
留紀錄), 結果期末結算還是被留校察看了QQ,那種無力感就很像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
,得先解決後面堆積如山的問題,但往往在把全部的東西解決之前deadline就到了,基礎知
識太差的結果。不過其實後來想想跟大學的慘況比起來,這些好像也不算什麼。
類似情況直到第二年才慢慢改善,因為寫code跟debug的經驗累積越來越多,
不論從學校或是實習,漸漸地一份coding作業能在死線前趕出來而且拿到不錯的分數,
考試也能考得比平均還高了。而且隨時間的累積,原本剛從台灣來時空空如也的履歷變得
越來越飽滿,其實還滿有成就感的,雖然這個過程的痛苦指數實在很高。
3.找實習:
剛到美國時履歷可說是完全的空白,既沒實習也完全沒工作經驗,然後以前做過的項目
跟軟體也是八竿子打不著邊,也因此第一學期只拿到一個網投的面試機會(Audible),然
後電面毫無懸念地被秒殺,因為刷的題數還太少了。後來到了下學期陸續透過系上管道,
海投,或是去LinkedIn上盧不認識的人幫忙內推,共拿到8個實習的面試,最後直到6/20才拿
到一間在波士頓新創公司的offer, 而且當時我原本已經要放棄,準備放暑假了,還訂好
去東京玩的機票,結果沒多久就拿到最後一個面試機會,面了兩輪後對方便確定錄取。
至於學校這一塊,哥大提供給學生的資源還是相當夠的,從一開學就不斷地會轉寄有開缺
公司recruiter的聯絡方式,以及許多的career fair, 有工程學院的, 院系自己開的,
還有專門給startup的, 加上不定期會有許多科技公司來系上辦Tech talk, 還是有很多機
會可以去推銷自己, 周遭也聽聞不少同學透過這些管道得到面試機會,例如微軟, Oath,
還有Bloomberg。
最後提供一下我們這屆找到實習的人數, Computer Engineering整屆35人有18人找到美國
的實習,我會知道這數字是因為六月底去系辦申請CPT的時候我的檔案在系辦小姐Excel
的第18行,應該不會有人比我晚了吧。
4.花費:
哥大工程學院的學費相對於其他學院似乎是較為便宜的,16fall是1857鎂一學分, 但聽說
每年都還不斷在漲價,除了原本規定的30學分,若學生要去實習的話要跟學校申請CPT,哥大
會再加收一學分的錢,沒做事還收錢,超坑的,還有如果碰到停休的話,要再付一堂課的錢
,就是多付三學分的費用。林林總總加上保險,若一學期有4堂課12學分,該學期就必須繳兩
萬五至兩萬六給學校,至於最後一學期只要兩堂課會少收一點,一年半全部加總起來大概付
給哥大六萬多。
住宿的話因為我沒住過宿舍不清楚,若是學校附近出租公寓一房至少都要1200起跳,房間大
一點的像主臥室那種可能要再加個300以上。用膳的話哥大附近吃的選擇還滿多,正常餐廳
一餐費用加稅至少都要12元起跳,覺得太貴想省錢的話大概就只能選擇餐車, 或是自己煮
。當然高租金帶來的好處就是地段好交通方便,從學校到大多數紐約市景點大概都只要坐
車半小時的距離,如果時間很多,是個五光十色很難讓人無聊的地方,這大概也是Columbia
相對於美國其他大學,非常吸引人的點之一。
5.環境:
哥大不愧是全美數一數二的貴族學校, 校園環境優美, 又位處世界級的天龍國紐約曼哈頓
,可以說是高富帥與白富美的聚集地, 雖然看到我這神低GPA(還有勝文QQ)難免會讓人懷疑
學校招人的水平,但就自身已經念完的感想,這段時間碰到大部分的同學們都是非常有實力
的,遇到幾位Computer Engineering台灣學長們, 都是在畢業前就拿到臉書的offer,其他
認識念CS的台灣人也都去M 或是flag了。雖然偶爾有碰到授課很鳥的教授, 卻很少看到混
水摸魚的學生, 且身為國際生還得面臨找工作(政府給的deadline)與加倍繁重課業量(學
校給的deadline)的雙重壓力,必須花費極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有可能勉強兩者兼顧, 不過
正因為有如此環境, 人的進步是很快的, 也很開心能有機會來這裡接受美式高等教育,
雖然真的有點貴, 而且過程超級累人。
找工作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分應該比較適合分享在oversea job版, 但因為自己更喜歡留學版, 所以就一併寫在
這了,我投的全部都是軟體類的工程師職位,從去年九月開始到今年三月底結束。
聽聞計算機科學的就業形勢從去年秋天開始變得險峻,尤其是對於剛畢業且過去沒有
工作經驗的new grad(像我),要在多如過江之鯽的求職者中拿到面試機會,難度越來越高。
而在拿到面試機會後,後面通常會有1~2關的電話技術面試,視情況如果通過了,
公司便會發機票給面試者去做onsite personal interview, 而onsite則是會有包含技術
與人格(behavior)通常是4~5關背靠背的面試,會在一天內全部完成。
拿到面試的方法跟實習大致差不多, career fair, 系上辦的tech talk, 內推, 海投等,
因為自己滿喜歡紐約, 上學期幾乎都集中投NYC base的公司, 但紐約純軟的工作機會
畢竟不如西岸多, 在冬天畢業前(我們program 3個semester), 只有拿到四間公司的面試,
包括Bloomerg與其他三間小型金融相關的公司; 畢業後發現網路上查得到的紐約公司
幾乎都被我投過一輪,便開始轉往西岸投,陸陸續續又面了六間,加起來總共10間公司有做
技術電話面試,包括其中四間進入onsite。
1.網路工具:
LinkedIn :
相當強大的求職平台, 介面也做得滿讚的, 不論是要海投, 或是想求內推但在該公司沒認
識的人時都很好用; 如果有買會員就能知道哪些人在那間公司工作,然後找幾個看起來心
地善良且樂於助人的(這時看面相就很重要了),寫封LinkedIn的站內信去詢問能否幫忙內
推。 好處是大家的資訊都公開透明, 且可以同時寄信給很多人尋求幫忙,
壞處是很貴, 會員買一年要將近六百美金, 且一個月只送15封站內信, 用完了又要花錢買
, 一封要價10鎂, 且被不回覆的機率超高, 畢竟要求對方幫忙不認識的人, 是要吃對方
credit的; 就算回覆了, 也不見得會願意幫忙, 大概有一半的機率會被婉拒,
就算對方願意幫忙了, 現在求職情勢走下坡, 拿到面試的機率也不大。
總結從找實習到full time大概丟了170封信, 收到的內推讓我實習跟全職各拿到三個面試
機會, 如果有看過電影賭博默示錄2, 這就很像是開司在打魔沼那段, 先用海量的鋼珠
(一顆10鎂)克服鋼釘森林, 再一關關的往下攻陷轉盤, 拿到獎金(面試)。
建議要先找跟自己投的職業相近的人詢問, 像我就都找軟體工程師,願意幫忙的機率是
黑人>亞洲人=白人, 黑人工程師數量相對很少,但真有回覆的話通常都是正面的,
然後男生>女生, 女生前前後後共丟了30封左右只得過一個正面回覆, 或許是因為女生比
較不願意替不認識的人說謊, 畢竟在填資料時"跟對方的關係"那欄位會很難解釋,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的LinkedIn照片看起來阿宅樣orz, 建議用這招的人大頭貼要修得
帥或是美一點,畢竟要拼第一印象; 最後校友>>非校友, 這就不需解釋了, LinkedIn上有
買會員的話都能知道哪些員工是我們的校友。
一畝三分地:
超級重要, 我在申請時從沒用過一畝, 但找工作時幾乎天天看, 上面對於哪些公司最近釋
出職缺都會有人去update, 而且也會不定時有好心的中國人發出文章願意幫忙內推
(題外話,每每看到願意幫忙內推new grad職缺的文章下面留言幾乎都三四百樓起跳, 對岸
人海般的競爭讓人看了瞠目結舌); 最重要的有許多人面試結束後會去一畝上發表分享文,
在沒簽NDA(non-disclosure agreement)的情況下, 大家都滿願意分享面試過程, 往往
看過這些文章有了前人成功或是失敗的經驗, 便能做好準備讓自己在面試時更加篤定。
Glassdoor :
通常要面試中小公司時, 一畝裡的文章都比較少, 這時去Glassdoor還是能找到幾篇, 雖
然不如一畝三分地裡詳細, 不用白不用, 多少還是有幫助的。
Indeed :
還算好用, 簡便的介面讓求職者在海投時選擇Indeed往往比較有效率, 個人透過Indeed拿
過三間小公司的面試機會。
Handshake :
有人說好用有人說不好用..., 我是不定期都會去學校的HandShake上丟丟履歷, 雖然一年
半下來只拿過一間校招的面試, 但還是滿推的,原因也是因為介面簡單,海投時效率高。
2. 找工作時GPA的重要性:
各人是覺得還好, 至少找實習或全職的時候GPA的殺傷力跟申請學校時比起來小了很多,我
只被Oracle跟賣掉之前的Yahoo的recruiter要過GPA, 當然給出去後就無聲卡了。
自己MS最後畢業的成績是3.03(天生就跟在校成績犯沖),但除了上述那兩間以外, 其他公
司不論是填資料或電面或onsite或甚至是拿到offer後, 都沒問過我GPA, 不過還是強烈
建議課業一定得好好顧, 很可能只是我剛好沒碰到需要成績單的公司而已。
3. 從電話技術面試到on-site :
從10個電面裡拿到的4個onsite都是在畢業之後, 畢竟前面失敗的經驗累積多了, 後面就
慢慢知道要怎麼做 (因為我面試的都軟體類, 所以這裡可能會有一些術語)。訣竅大概
就像一畝三分地裡寫的那樣, 多跟面試官交流, 避免一開始就回答最佳解法, 反而要
循序漸進由淺而深, 例如頭腦裡有時間複雜度O(N)的方法, 但我一開始會先寫O(N^2)的
解, 留一些空間給面試官follow up, 等他問能不能優化時再把O(N)的最佳解寫出來;然後
要非常明確跟對方交代為什麼要用這類資料結構或是這套演算法, 這樣做有什麼優缺點,
以及可能會碰到什麼問題等等, 反正就是要一直講話就對了..., 手可以停止打鍵盤
(軟體工程師的面試都會開一份跟面試官共同編輯的文檔), 但嘴巴最好不要停太久, 這
只能靠不斷地練習, 讓自己習慣一邊寫程式一邊講話。
然後心態應該也滿重要的, 一畝三分地有提到心態要放鬆, 但正常人做這種技術電話
面試哪可能放鬆心情; 我是在後來幾個電面時有嘗試著改變想法,把目標從我要拿到offer
轉換成我要拿免費的來回機票加酒店住宿(公司都會提供), 把面試看成是獎品機+酒的機
智問答,然後情勢就慢慢好轉了。
4. on-site 心得:
Company :Nordstrom Location : 西雅圖 Time: 一月底
Title :Software Engineer, New Grad
如何拿到面試 : LinkedIn上找人內推
心得:
面試地點位於西雅圖市中心的總部, 周圍環境真的很漂亮。當天面試總共五關, 三輪白板
兩輪behavior, 其中coding還算簡單, 大概Leetcode easy到medium的難度,但感覺Nord是
很重視behavior問答的公司,尤其當面試官們都是未來會一起工作的夥伴時, 往往人格定
輸贏。自己是覺得在人格的問題上答得不太好, 尤其很多behavior問題都沒事先準備到
,加上人生第一次做連續五個小時的英語面試, 最後一關根本累了, 還不小心抱怨之前實
習的時候過得不太好, 這點應該是踩到紅線了。最後的結果是無聲卡, 還是我寄信去問
recruiter他幫我問hiring manager才知道最終決定是no hire囧。
Company :FaceBook Location : 灣區總部 Time : 三月中
Title :Production Engineer, University Graduate
如何拿到面試 : 同個program畢業的學長幫忙內推
心得:
臉書的Production Engineer有點像是System Engineer跟Software Engineer的合體,要
負責伺服器穩定性的維持, 或是系統出問題時幫忙擔任救火員的工作。PE的面試跟傳統軟
體工程師不同是除了白板coding之外要再多考Linux作業系統、網路知識、以及分佈式系
統, 面試官會一直狂問面試者問題直到答不出來為止, 藉此來判斷該面試者有沒有達到
標準。最後還有一輪behavior, 因為先前有聽聞臉書的文化注重自主性(Automacy), 於是
把過去自願參與其他startup project的經歷講出來, 努力將自己懶惰的那一面藏起來,
把有點心虛的積極面秀給面試官看, 雖然過程中結巴症又犯了, 不過似乎沒有太大影響。
大約八個工作天後recruiter打電話來offer get, 最後也簽字接受了, 開心終於能有個好
的結果。
Company : 1010Data Location : NYC Time : 三月中
Title :Software Data Engineer
如何拿到面試 : LinkedIn上找人內推
心得:
onsite共五輪, 其中三輪白板題大概是easy到medium的難度, 但個人感覺1010Data非常重
視人格特質, 其中一輪behavior面試官還是我最苦手的白人熟女, 果不其然當場霹靂啪拉
問了一堆情境問題, 有了先前Nord的教訓我努力讓自己好好想過再講話, 但也不知道自己
答的是不是對方想聽的; 另一輪behavior面試則是吃飯聊天,也是很讓人頭疼, 得努力讓
聊天氣氛和樂融融.畢竟若將來成為同事, 一起吃飯是難免的, 所以往往會藉由這類型面
試來判斷對方好不好相處。最後結果是no hire..., 當下還小難過了一下, 因為這是唯一
在紐約的公司, 而且真的錄取的話也不用搬家了。
事後想想這類型的behavior面試, 比較可行的準備方法好像得從面試官本身著手, 如果
面試前有公布面試官的名字,就可以透過他的LinkedIn或是其他社群軟體來試著瞭解對方
在專業領域上的喜好, 如此一來比較可以有個準備話題的方向,也可能比較有辦法引起對
方的共鳴, 雖然我已經沒機會做試驗了。
Company : Google Location : 灣區總部 Time : 三月中
Title :Software Engineer, University Grad
如何拿到面試 : LinkedIn上找人內推
心得:
十天內三場onsite的最後一場, 共四輪, 唯一沒有behavior, 全部都考白板題的面試。
從前面一路面下來到這個時候其實一拿到題目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心裡面都已經有個譜,
谷歌題目給人的感覺不會到很難, 大概也是easy到medium等級的, 不過跟其他幾間比較不
同的是有多一些設計class的元素, 也就是要結合instance variable跟class的
inner function, 每一輪都是這樣。
就如一畝裡說的, Google很重視溝通跟代碼的解釋能力, 所以我每寫一行code、每多一
個變數或參數, 都會停下來講清楚再前進, 也會注意剩多少時間來看要加快或減緩節奏,
面試官的follow up也都跟我預想的差不多, 除了第一輪一開始題目沒搞懂花了比較多時
間跟面試官溝通外, 後面的題目跟follow up寫完時面試官都有點頭說okay, 面試結束後
我其實是笑著離開mountain view office的,第一次覺得離Google這麼近, 可惜一週後還
是看到最不想看到的unfortunately... 事後想想還是覺得很可惜, 畢竟這是我演出最完
美的一次面試了。
Google在onsite前還發生一段趣事, 我在做第一次電面時並沒有寫出來, 但面試當時
電話那頭有段時間一直傳來電影的雜音, 大概持續了三到五分鐘, 而且是會影響到我跟面
試官溝通的那種音量; 面完後我覺得掛定了, 但想想似乎可以利用雜音這點提出重測,
畢竟先前有人有過被干擾然後重面一次的案例, 雖然老實說沒那段雜音我也寫不出來就是
。於是隔天試著寫了封信跟recrutier解釋, 然後美麗動人的recruiter姊姊就答應再給
我一次機會, 測完第二次後才順利進入onsi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大學畢業離開校園時實再沒想到可以走到這步, 所以趁放假空閒發了篇文, 希望能
以自身的例子給正在為了低GPA而煩惱、還在找實習或找工作的版友們一點點鼓勵,
畢竟我在每個關卡都走得跌跌撞撞, 三修、停修、留校察看也都經歷過了, 總是得捱到
最後一刻才能有不錯的結果。也真心覺得運氣很重要, 自認為運氣一直都滿不錯,題外話
在這邊要推薦台南孔廟, 感覺真的滿靈的, 當初從申請學校到找工作寫在孔廟裡的小紙片
願望都實現了, 推薦大家來台南玩的時候可以去拜拜看。
感謝:
謝謝當初幫我寫推薦信的教授們, 尤其是完全不認識我還願意幫忙的兩位台大工科海洋教
授,以及帶我做專題的王教授
感謝家裡願意砸大錢讓我去念藤校, 而且在我為了保住GPA而必須多付三學分的錢來停休
時也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感謝每一位在求職路上內推我, 不管認識或是不認識的人
感謝在哥大強力凱瑞我的專題隊友們, 讓我得以順利畢業
感謝將狗搭檔lovebra在衝鑽石的道路上幫我贏了不少場積分戰
感謝哥倫比亞大學慧眼識英雄? 在其他學校都拒我於千里之外時, 唯獨哥大替我開啟前往
美國的大門
最後感謝從大學到碩班遇到的每個人, 我是個很容易受環境影響, 別人做什麼就忍不住跟
著做什麼的人(有點廢xd), 這條路上所碰到的人事物都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改變著我,才得
以有今天的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1.146.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24309681.A.4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