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但丁神曲原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但丁神曲原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但丁神曲原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但丁神曲原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私讀推薦~《餐桌上的中世紀冷笑話》】 對於遙遠的歐洲中世紀生活,你會有什麼想像? 藉由蘊含宗教意味的藝術作品,眾多歷史記述以及文學創作,例如但丁《神曲》(Divine Comedy)、騎士文學之作-亞瑟王傳奇《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英雄史詩《貝奧武夫》(Beowul...

  • 但丁神曲原文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6 07:30:14
    有 1,064 人按讚

    【私讀推薦~《餐桌上的中世紀冷笑話》】

    對於遙遠的歐洲中世紀生活,你會有什麼想像?

    藉由蘊含宗教意味的藝術作品,眾多歷史記述以及文學創作,例如但丁《神曲》(Divine Comedy)、騎士文學之作-亞瑟王傳奇《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英雄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等等眾多文獻資料,激發出對中世紀的憧憬之後,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再靠近它一點嗎?

    老百姓如我們,這把年紀讀歷史已經不為死讀活背應付考試,或者產出學術論文力拼升等和獎項,就是為了發掘過往開拓心智,更加認識古人與自己而已。因此,當然越有趣越好啊~

    耶魯大學歷史博士,現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的學者- Elizabeth P. Archibald所著《餐桌上的中世紀冷笑話》,就提供了一個好玩又好笑的方法。她的個人部落格「先人有何妙計?」(Ask the Past),選譯中世紀手稿文本裡,廣布各類範圍,給予當時讀者的〝專業建議〞,等於是中世紀生活小百科的概念,讓我們一秒走進中世紀。

    若以原文書名看來:Ask the Past: Pertinent and Impertinent Advice from Yesteryear,這些來自中世紀的〝良心建議〞,中肯或非中肯皆備。有些似乎有點道理,有些只要隨便聽聽哈哈大笑就行,因為要是照做保證崩潰…

    =====================

    中世紀的人長痘痘怎麼辦?

    1665年《保持美麗的秘方》說,用鴿子或小母雞的血敷臉,或者拿牛羊肉片拿牛羊肉片敷在紅腫的地方,或者炭烤肉片面膜也可以→皮膚科醫生應該會大聲說母湯…然後那個生肉片拿來涮火鍋吃不是更好嗎?

    ---------------------

    老是健忘好煩腦?

    1563年《皮蒙特亞歷克斯大師的祕方-第二部》有教:獾牙一顆或牠老人家左腿一隻,綁在右手臂內側。要不然每個月一次,使用鷓鴣膽汁按摩太陽穴→吃銀杏會不會比較快?

    ---------------------

    因為是在騎士文化盛行的年代,與敵人決鬥也要保有騎士精神。

    約1200年《文明人之書》提到,若是要在野外解放腸胃,記得尋找迎風陰暗處→免得光著PP被看光,還被自己給薰昏。

    萬一狹路相逢,遇上宿敵正在就地解決時,不可趁機發動攻擊,此舉實在是太不道德→到底有多少人因此被暗算?

    --------------------

    不是只有你覺得肚子那一圈肥肉很礙眼,中世紀的人也有身材困擾,增胖、減肥都有專門方法→睡覺時不要蓋被子可以減肥(最好是。依舊默默把被子收起來…

    甚至還會教你如何在水中修剪指甲→究竟為何要在水裡做這件事?

    ---------------------

    中世紀的宴會是各地領主用來炫耀財富和權威的好機會,宴席菜色自然得出奇制勝,比方〝會發出啼叫聲的烤雞〞。你看,就連現代餐廳都只見過膀胱雞,還沒有見過會唱歌的烤雞耶。

    怎麼做?1450年《中世紀法國食譜精選集》教你把烤雞脖子綁緊,用水銀和硫磺粉將雞的肚子塞個半飽,另一邊再綁起來,加熱時就會發出聲響,無論各類禽鳥或小豬皆可比照辦理→根本是烤雞口味的炸彈…

    以中世紀常見烹飪方式看來,成年公雞通常採用烘烤或水煮進行料理,這位死後依舊不得安寧的雞應該是隻閹雞。生前被滅絕雞道,身後還要被一再折騰,真是夠悲慘了。

    =====================

    是不是很有畫面?

    每則秘方敘述簡要,篇幅短短,然而凡此種種,琳瑯滿目五花八門,有的荒謬好笑,有的絕妙可愛。藉由一則又一則的〝中世紀生活小百科〞走進中世紀歐洲,正好適合老百姓不費任何力氣輕鬆讀看熱鬧,順便營造睡前好心情。

    然後我們才知道,原來中世紀的人們在乖乖上教堂、煩惱收成和瘟疫之餘,也是有血有肉忙碌得很,莫名其妙的樂趣和煩惱還真多啊~

    #餐桌上的中世紀冷笑話
    #中世紀生活瞎忙小百科
    #記得要躲起來看
    #免得忍不住笑翻被發現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但丁神曲原文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28 16:19:29
    有 439 人按讚


    請八旗文化自制。

    📚 ✦三月新書2/27起陸續上市,五本新書,各自不同,歡迎讀者對號入座,先為這週四即將到來的228連續假期暖暖腦喔 !

    ════ 三月新書 ════
    🔎#被壓榨的一代:中產階級消失真相,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財務焦慮與生活困境? (2/27上市)
    ❖ 三月 誠品書店 / 博客來網路書店 選書 /金石堂書店強推 ❖

    ──拚經濟,但有多少拚進你的口袋?
    育兒、教育、住房等生活成本飛升,實質薪資卻成長停滯,
    作為被剝奪感最深的一代,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為自己找到出路……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義大利傳奇思想家里歐帕迪的厭世奇想對話集(2/27上市)

    這是一本厭世之書。
    在十九篇跨越時空、虛實交錯的奇想人物對話中,集戲謔、諧趣、悲觀和犀利於一體的傳奇厭世之書。歷經二百年而不墜,哲學家叔本華與尼采的最愛!

    🔎#人類何以陷入戰爭:李德哈特的歷史哲學(3/06上市)

    人類的弱點就是 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3/06上市)

    全球媒體大一統的中國夢,正快速滲透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大外宣」正在剝奪你的閱聽自由? 

    🔎#滿洲國:從高句麗、遼金、清帝國到20世紀,一部歷史和民族發明(3/13上市)

    首次以「滿洲」這塊土地為中心,縱向書寫它從上古時代到20世紀的二千年歷史,並橫向剖析它的獨特性和憲制演化。

    ═════════ 三月新書 ═════════
    ➤➤➤零工經濟時代另類必讀之作

    📕《#被壓榨的一代:中產階級消失真相,是什麼讓我們陷入財務焦慮與生活困境?》 作者:艾莉莎.奎特(Alissa Quart)  
    ❖ 三月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 選書 ❖

    //. 當律師、教授、會計師、工程師、醫療人員……都不再是中產階級, 你是否也會掉入貧窮線之下?//. 

    〔 中產階級理應是消費力強大、帶動經濟成長的中堅族群,然而,在所得成長緩慢,以及維持社會地位成本上升的夾殺之下,不得不改變自已的志向與工作型態,做到累死,結果卻不如預期。

    但這些,都不是你的錯!看清經濟趨勢與制度的本質,才能找出解決之道。〕 
    ═══。。═══

    《被壓榨的一代》揭露中產階級生活困境,在訪談過程中,作者發現有許多家庭無力負擔養育孩子的費用,即便是看似不用為錢煩惱的單身貴族,也為維持生活水平而苦惱。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受訪對象,有教授、律師、會計師、工程師、護理人員……等等,他們曾以為「自己接受的職業訓練或個人背景,能確保過上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事實卻不是如此。教師不得不在放學後開Uber賺錢、機器人取代藥劑師、護理師等醫療工作者,高知識分子只能在大學兼任授課,永遠等不到正式教職。他們對財務焦慮、對工作氣憤、甚至對深陷膠著的自己感到羞愧不已。

    本書作者艾莉莎.奎特是非營利組織「經濟困難報告計畫」的執行主編,該組織致力於報導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面對當前困局,奎特試圖從政策面、現實面,與心理面給出解決方案。本書不只忠實呈現中產階級的難題,更流露出深切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在一個選擇有限的經濟環境中,本書促使受薪族檢視自己的生活、剖析當前局勢,避免隨波逐流。

    📖═ More…. .https://goo.gl/KivzKr
    ════════
    ➤➤➤「人是最可悲的動物。」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義大利傳奇思想家里歐帕迪的厭世奇想對話集》  
    作者:賈柯莫・里歐帕迪Giacomo Leopardi (1798-1837) /著

    //. 這是一本厭世之書 //.

    { 作者是義大利浪漫主義重要代表人物,兼具哲學家、詩人、語言學家、作家等多樣身分。里歐帕迪的孱弱體質和成長背景,使得其個人內在思想帶有強烈悲觀氣質,同時反映在作品當中。}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取自十九世紀義大利傳奇思想家賈柯莫・里歐帕迪的Operetta Morali一書。里歐帕迪在世僅三十九年,但兼具詩人、哲學家、語言學家和散文作家等多重身分的他,卻獲義大利人公認是繼寫下《神曲》的但丁之後自家最偉大的詩人。〕
    ═══。。═══

    里歐帕迪的思想世界如奇花般斑斕豐富。在本書收錄的二十篇文章中,他採用獨特的對話形式,在神話與歷史的架空世界裡,建構出一個個令人匪夷所思、卻也教人讚嘆不已的哲學思辨情境,討論人類「存有」的價值究竟何在。他讓人與非人、概念與實體、過去與現在,在虛實之間相互對話;於是,時尚與死亡、地球與月亮、自然與靈魂、哥布林與地精、希臘神話中的海克力士與阿特拉斯,解剖學家與木乃伊等各式奇特角色紛紛開口,在彼此精妙、凝練、譏諷的語言中,闡述這位思想者對於存在與生命意義的觀點。

    《時尚與死亡的對話》是一場緊接一場的思想盛宴,緊湊而豐富,箇中對於「存有」的深沉看法,時而引人驚嘆,時而令人失笑,最後更教人深陷沉思,無怪乎尼采及叔本華深受此作吸引。這位早逝的思想家無疑用了一種奇詭而華美的厭世姿態對抗這世界。

    📖═ More….. https://goo.gl/qoU6ub
    ════════
    ➤➤➤重新檢視歷史對今日的教訓

    📗《#人類何以陷入戰爭:李德哈特的歷史哲學 》
    作者:李德哈特(Sir B. H. Liddell Hart)

    //. 人類的弱點就是 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 //. 
    { 作者為英國戰略家和史學家,有「二十世紀克勞塞維茨」之稱,其作品極多,以戰略與戰爭歷史為主。本書集戰略與史學大師的思想大成 }

    (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德哈特即慨嘆,人類基於本身的愚昧,未能擺脫戰爭的苦難,而以Why Don't We Learn from History?為名寫下了這本他個人對歷史的反省。本書是李德哈特的研究成果與思想之精華,也是填補作者其他的大戰史和戰略論等書的寫作背景與個人觀點的論述。是理解他的二戰史、戰略論等作品的重要思想背景。 )

    ═══。。═══

    作為一個史學家,李德哈特力求嚴謹、客觀,以維持他個人在研究、判斷和發表的獨立性,這造就了他的作品在他辭世50年之後依然有突出的參考價值。人類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向歷史學習呢?

    1812年的拿破崙征俄失敗,是個在歷史上人們總會談論的重大錯誤,可是在129年後,希特勒再次做出誤判,為什麼?一個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的暗殺事件卻把整個歐洲帶入萬劫不復的戰禍之中,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什麼?英國對波蘭曾提出在危難之時,對華沙提供必要的援助,可是英法兩國是沒有能力實踐這個諾言的,但英國人還是讓波蘭人相信了這個空泛的承諾,為什麼?人們總相信己方發動的戰爭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取得勝利,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推估是毫無根據的,但在一戰、二戰、越戰、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一再發生同樣的錯誤,為什麼?

    李德哈特研究歷史問題時,經常採取透視的方法,從過去透過現在而進入未來。在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發展時,他就是採用了這種方法。他引用俾斯麥的名言:「愚人說他們從經驗中學習,我則寧願利用他人的經驗。」歷史是普世的經驗,比任何個人的經驗都更長久、更廣泛、更複雜多變。因此他的預測往往準確。李德哈特總結現代戰爭對於人類歷史的影響時,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過去一百年,科學和技術使物質條件和生活工具所產生的變化,遠超過前二千年的總和。但人類把如此巨大的新力量用之於戰爭的目標時,在使用態度上的肆無忌憚,還是和他們的祖先使用原始性工具時完全一樣,從未考慮到工具在效力上的差異。近代國家的政府在戰爭中大都是從不考慮戰後的結果,而過去的政治家反而有足夠的睿智,能夠把此種考慮經常擺在心裡。

    即使重看二十一世紀以來這短短的十八年歷史,你會發現,李德哈特的論點正好反映在我們今天周遭發生的戰爭與政爭之中。「那些影響國家命運的大事,其決定的基礎往往不是平衡的判斷,而是衝動的情緒,以及層級不高的個人考量。」人類似乎還沒有從過去的經驗學到李德哈特所說的教訓。本書正是李德哈特針對人類的弱點——不向歷史學習而一再重蹈覆轍,敲出最為沉重的警聲。歷史意識能幫助人類在「危難的時候」保持冷靜,度過難關。歷史指出最長的隧道還是有其終點。即使我們看不出前途存有任何正向的希望,但是一種對於未來演變而對歷史的關注,還是可以幫助我們繼續活下去的。

    📖═ More…..https://goo.gl/tJdUCD

    ════════
    ➤➤➤毛澤東:「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作者:何清漣

    //. 「中國大外宣」正在剝奪你的閱聽自由 //.  

    { 本書研究結果被2018《胡佛報告》所引用,促成美國對中國大反擊! }

    〔 毛澤東曾經說,「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這並非危言聳聽。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新聞背後的真相嗎?長期關注中國政治、經濟和媒體的學者何清漣提供了她的精彩分析和答案。 〕
    ═══。。═══
    🔸世界華文媒體已呈現粉紅色狀態
    中文媒體、華人社團與中文學校,一向是中共「海外統戰三寶」。按照中國政府的統計,目前全球有4500多萬華人、二萬多個僑團、5000多所中文學校、數百家中文媒體。如何控制、管理這些中文媒體,影響華人的思想,增強對中國的凝聚力,被中共視為相當重要的「海外統戰工作」。

    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中國的海外滲透,世界各國的中文媒體就已經開始在政治上重新定位,2009年之後尤其如此。中共支持的世界中文媒體的目的,用中共的術語說,是教育「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的華人」。

    中國的手法五花八門,從統一與中國相同的詞彙開始、進而是發音,甚至把許多傳統的粵語廣播與新聞都加入普通話時段。中共還專門開辦海外中文媒體研究中心、網站、雜誌;舉辦各種海外研修班,規訓海外華文媒體的從業者,讓他們變成中國的「宣傳先鋒」。而在採訪角度上,也改為對中共有利的角度來報導。全球華文媒體陷入單一新聞取向的趨勢已經迫在眉睫,許多媒體都已經淪為北京的傳聲筒,基本上是中共宣傳機器的延伸。

    🔸西方媒體面臨收買和打壓
    非洲是中國最大利益之所在,在這個傳播媒體較為弱勢的世界,中國式的宣傳早在上世紀五、六○年代就取得話語權,是「紅色宣傳」最早、也最為成功的例子。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大量紅色文化進一步滲透,在黑色非洲大地上,中國已經等於新殖民主義的代名詞。

    中國對第三世界國家採取直接收買的方式。比如據印度傳媒The Print報導,為了配合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宣傳,從2016年開始,中國外交部每年都會招待大約100個來自亞洲和非洲的記者,完成一個以10個月為期的所謂「獎學金課程」。免費住,免費旅遊,而且還可獲得每月5000元人民幣的開銷津貼,從而控制這些國家的媒體報導。
    而對媒體發達的先進國家,中國則轉而採取「外宣本土化」策略。中共編列了巨大資金,或是直接建立媒體分社、或是收編或聘用外國的記者編輯、或是入股或併購外國的媒體等等,旨在各項外宣計劃要「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而對於多個國家在該一帶一路計劃下出現的「債務外交」等惡果,則是隻字不提。

    然而作者認為,「傳播力不等於公信力,信息發布也不等於信息的到達、信息的到達也不等於受眾按照發布者的意圖解讀」。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歸根究底是由其「國內」政治社會狀況來決定的。其外宣內容充斥的正面形象,在中國內部各種腐敗、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生態災難、暴力鎮壓人民等議題下,明顯缺乏公信力。

    🔸香港和台灣成為紅色滲透重災區
    香港媒體的內地化已經成為事實。亞視早已被戲稱為「央視第十台」,即中國中央電視台第十台,而TVB也被戲稱為「CCTVB」。在香港,登廣告這種商業活動,被中共做成了政治誘餌。而利用黑社會威脅記者人身安全時有發生。其結果是,「無國界記者」(RSF)歷年公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年在全球排名第34位,尚屬「接近自由區域」;2016年排名第69位,進入「新聞受限制區域」;2017年度下降4位,排名第73位。

    中共滲入台灣媒體業,在2008年以前採用的是迂迴繞道的方式,借道海外中資入股台灣媒體。2008年以後,北京勢力滲透台灣媒體走的完全是陽光大道,無須隱身。這一現象被概括為「在台灣媒體場域」的「中國因素」。此外,本地媒體也因為中國的新聞置入帶來的金錢收益而開始「自律」,中國的負面新聞幾乎都不見。作者引用並讚同台大教授張錦華的觀點: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台灣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

    🔸中國的大外宣會成功嗎?
    何清漣認為,「金錢外交+大外宣」不是國家軟實力。既想受到專制國家擁戴,又想受到民主國家歡迎的「中國形象」,事實上不存在,更不可能通過「大外宣」塑造。將烏鴉塗成白色之後,最多只是在短時期內讓部分觀者產生「烏鴉是白色的」這種錯覺,久而久之,黑烏鴉還是會露出底色來的。所以中國的大外宣計畫,一開始就註定是白白耗費金錢的「面子工程」,留給後世的歷史笑柄。中國「大外宣」的手法,終究無法長久改變各國原生的媒體生態與言論自由環境。而事實上中國已經踢到了鐵板。在澳洲、加拿大,官方已經採取反間諜滲透的行動,杜絕中國的紅色宣傳。在美國,孔子學院的教師被調查,《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啟動,都是要打擊「大外宣」對自由世界的干擾與影響。
    ——
    作者何清漣是中國罕見的既有外部視野、又有內部經驗的經濟學者,她曾經出版《中國:潰而不崩》分析中國未來十年的政治走向。她更是少數研究中國媒體的學者,曾出版《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分析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而美國2018年底的《胡佛報告》,也引用《紅色滲透》的研究成果,該報告用22頁介紹中共對美國境內中文媒體的控制,及反西方意識形態的運作(見《中國影響和美國利益:推動建設性警惕》部分),從而促使美國開始反擊。

    📖═ More…..https://goo.gl/XoTwrF

    ════════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通史。

    📓《#滿洲國:從高句麗、遼金、清帝國到20世紀,一部歷史和民族發明 》劉仲敬

    //. 首次以「滿洲」這塊土地為中心,縱向書寫它從上古時代到20世紀的二千年歷史,並橫向剖析它的獨特性和憲制演化  //. 

    〔 作者認為,從滿洲的地理、歷史和憲制演化來看,「滿洲民族」具備豐厚的基礎和一致性。而從這一視角窺探滿洲,也發現藏在考古發現和漢文史料下面的「另一種滿洲史」,比如高句麗和唐國爭奪朝貢體系主導權、比如契丹和渤海的關係猶如國共對峙、比如「Easy Money」使勃極烈制度由盛轉衰、比如「滿洲大憲章」的覆滅和政治自由的喪失,等等,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慣常認知。這也是本書作為歷史書寫的獨特之處。〕

    ═══。。═══

    本書的滿洲國,不是狹義上1932~1945年日本扶植下成立的「滿洲國」,而是廣義的概念,指的是歷史上在滿洲這片廣袤土地上建立的各個政權、它們之間的憲政演變關係、及可能被建構出來的民族共同體。因此,本書跳出古代東亞的王朝譜系和20世紀的中國中心正統觀,也不以「東北」這種「地方」身分來書寫,而首次以「滿洲」這塊土地為中心,縱向書寫它從上古時代到20世紀的二千年歷史,並橫向剖析它的獨特性和憲制演化。

    「滿洲」(Manchu)是皇太極創造的詞彙,最初的意思指的是結合滿洲人、蒙古人、朝鮮人、生活在遼東但已經滿化的漢人等新的人類集團、一個想像的共同體。「滿洲」(Manchuria)一詞也是英語系國家用來稱呼今日包括中國東北、東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在內的土地。本書作者劉仲敬借用了這個概念,但他指出,「滿洲」的歷史地理範圍,不僅僅是指今天中國東北的行政區域,而是包含了今日河北(燕地)、膠東半島的泰山以東(齊地)、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東蒙古,一直到俄羅斯濱海區這一塊廣袤的土地;它和古代日本的關係也一直非常密切,「滿洲海盜」出沒的日本海一直是古代滿洲、日本和朝鮮之間的交通和文化紐帶。

    作者採用了文化人類學的分析方法,放棄「中國」這個政治概念,而是以東亞、內亞和東北亞文化區作為分析和詮釋框架。作者認為,中古以前的滿洲都是內亞文化的一個東北亞分支,強烈受到內亞草原文化的影響。蒙古高原到滿洲之間的「黑貂之路」就像「絲綢之路」一樣,是內亞技術和文化的輸液管道。13~15世紀的蒙古帝國,意味著內亞在文化和政治上主導東北亞和東亞的時代。之後內亞衰微,東北亞崛起。對應傳統的中國史學解釋,就是清帝國統治了中國、蒙古、準格爾地區和西藏的17~19世紀。如果從政權更迭的角度看滿洲的二千年演變,則在興隆窪與夏家店文化(上古時代)之後,首次出現的國家組織形式是燕國(前10~西元2世紀)、之後大致有高句麗(5~7世紀)、渤海國(7~10世紀),再次是遼(10~12世紀)和金(12~13世紀),然後是滿清(17~19世紀)覆蓋整個東北亞、東亞和內亞,終止於溥儀的滿洲國(1945年),滿洲最後被納入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通史。作者的關切點是從憲制的角度分析滿洲國家的歷史演化。比如作者認為,高句麗自身的政治組織,最初是比較鬆散的專業集團聯盟,其王權隨著軍事和戰爭而加強,逐漸變成軍國主義和封建聯盟體系並存的二元國家。高句麗在和唐帝國爭奪朝貢體系的主導權而失敗,意味著東北亞取代內亞而主導東亞(中國)的過程,要往後三百年才由遼金部分實現。渤海國則是高句麗的後繼國家,也承襲了高句麗的二元性。

    本書是劉仲敬「民族發明學」理論架構下的產物。民族發明是一種17~20世紀的全球現象,民族發明的結果,是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在政治上取代了過去的封建王國和帝國。最初發生在西歐、比如英法德的民族發明,引發了鄂圖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崩解,從而在歐洲出現一系列新興民族國家。在東亞也是如此,滿清帝國朝貢體系的瓦解,導致亞洲東部出現了中華民國、蒙古國、東突、北韓、南韓、滿洲國等新興民族國家。梁啟超發明的「中華民族」,就是現代中國想承接大清五族共和的疆域和遺產,打造民族國家而使用的政治概念,本身也是民族發明的一部分。然而中華民族本質上是一種「帝國超民族主義」,它試圖整合不同的語言和文化族群而打造現代民族國家,難度巨大,故產生種種問題。

    📖═ More…..https://goo.gl/vLgS5M

  • 但丁神曲原文 在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資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31 12:11:00
    有 48 人按讚


    【Sharpe Law意大利旅遊】

    我很喜歡逛圖書館, 簡直就是如入寶庫,
    一些新建的公共圖書館更是設計新穎,
    聞來沒事做, 去圖書館看看書絕對賞心悅目。

    近日我在研究意大利詩人Dante Alighieri(但丁)的作品,
    以前有讀過意大利版(看不太明白), 又看過中英翻譯版,
    但因為沒有注解, 於是要自己去找資料,
    因此花了很多時間, 但最終還是沒有完成全部,
    於是就直接到圖書館找找前人或學者的分析著作看,
    不過, 就給我在其中一本書中找到很「有趣」的一句。
    (請看相片)

    Ciacco, 在但丁著作《Divina Commedia》(神曲),
    於「地獄篇」中出現的一個角色 (估計是虛構的),
    因為犯了暴食罪而在地獄第3層受到折磨,
    他是Dante佛羅倫斯同鄉, 一起談論Firenze的問題及未來,
    當然, Dante是借他的口,
    說出隱含自己對現況問題的預測及見解。

    但最有趣的是, 這篇入門級導讀書將之翻譯成「豬哥」...
    我一看到這裡, 想起的不是別人,
    正正就是一開口就說台語的藝人「豬哥亮」!!

    為什麼好好的一個名稱Ciacco (扎高/查高),
    會被翻譯成異常中文化的「豬哥」??
    有說Ciacco是形容「豬」的名字 (因犯暴食罪)
    作者因而此把Ciacco翻譯成「豬哥」嗎??

    如果作者在書中沒有注明原文Ciacco一字,
    又或是本身對此作品沒太多認識的讀者,
    看到這裡都一定會覺得好古怪,
    這正正是外國著作的中文翻譯本最常見問題, 看得好辛苦!!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自己的旅遊書《Italia好好玩》中,
    絕大多數的地方及人物名稱, 都堅持用上意大利文的原因。

    ps: 歡迎大家來討論及交流對《神曲》的看法。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p=8137

    #sharpelaw #travel #travelblogger #italy #意大利 #義大利 #旅遊

    ---------------------------------------------------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