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伏隔核作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伏隔核作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伏隔核作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伏隔核作用產品中有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

伏隔核作用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6:04:36

薄霧:靜物被神描繪 ◎ 林餘佐 ⠀ 每個薄霧的早晨 都是時光的裂縫 我看見自己涉過濃稠的睡意 緩緩伸展、移動 ──像某種兩棲類的生物 離開潮濕的沼澤 艱難地以肺去愛人 ⠀ 穿過薄霧就能看見 最初面臨的岔路 昔日的抉擇像是隱喻 指涉出太過曲折的路途 我如何能想像: 另一個自己抵達土製的村莊 沿途繞...

伏隔核作用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08 13:14:51

#華航機師感染案檢出6名機師血清抗體陽性之我見 #今日再增一本土案例為印尼機師之妻 1.繼華航在澳洲確診的印尼籍機師兒子(案1090)日前確診,今天該機師的妻子確診,國內本土個案再增一例。 案1111為印尼籍40多歲女性,近期無出國史,今年4月21日匡列為居家隔離接觸者,當日及次日採檢結果均為陰性...

伏隔核作用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8 23:14:47

《#戰爭中的鬼故事》戰爭遺留的創傷罪惡 (7.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戰爭中的鬼故事》是一部英國戰爭恐怖電影,由艾瑞克布萊茲執導,布蘭頓思懷茲、凱爾加納、艾倫里奇森、比利贊恩主演,劇情講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五名美國大兵受命前往法國一座曾被納粹...

  • 伏隔核作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07:30:27
    有 17 人按讚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伏隔核作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17:45:07
    有 613 人按讚

    哈囉大家!很久沒發文了,你們都過得如何?然而在沒發文的這幾天,粉絲忽然間就增加了3000個,這樣的話,我是不是應該要少發文?哈哈 畢竟我每次發文就會立刻掉粉,在此歡迎新粉絲的加入,並且留言和我説個嗨唷!

    很久沒寫文章了,首先和你們分享的這個:是想表達我需要喝杯酒壓壓驚,並且靠酒精來消毒,哈哈!這個是在台北遠企的餐廳,不過整個氣氛和酒精甜點裝飾都很像是在英國,很推薦你們下次可以造訪!

    然而事情的經過是這樣,某天我們一共6個人在戶外聚餐,吃下來聊下來也開心過了4個小時,但在隔天其中一個朋友就立刻驗出了Delta變種病毒,雖然説我們很驚訝但似乎也不會太訝異,畢竟英國每天平均都是3-4萬的Delta病毒。每天走在街道,經過你身旁的都可能是『沒症狀感染』、『潛伏期的』、『才康復隔離出來的』以及『正在發病卻不隔離』,我待的地方,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真正的病毒戰場。

    在得知的當下,我們每個人就是先在家驗快篩,沒錯快篩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了,每個人的家中都會預備檢測盒,政府建議民眾應該都要一週驗兩次,避免沒症狀的感染,(研究指出3個人確診,1個人是沒症狀的),然而快篩的檢測盒只要訂了,就會立刻寄到家而且政府買單,或者可以直接去藥局拿,英國現在的政策很明確,就是出現症狀的才去驗核酸,沒症狀的就驗快篩即可。

    最近英國還推出了一個新政策,就是確診者還是需要隔離,但只要打完兩劑疫苗的民眾,就算是密切接觸史或者從低風險的國家回來英國都不需要再隔離了,雖然聽起來很嚇人,但都全面解封了,這似乎也只是解封後很基本的改革政策,畢竟每天都3-4萬人,要匡列的可能會是30-40萬人,甚至是300-400萬人,在英國要接觸確診者實在太容易了。

    所以如果每次這樣接觸或者出個國回來,就必需要隔離實在太辛苦了,因此這項新政策的推出,民眾都是蠻支持的,最近在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雖然這個世界變了,但我們都盡力在過回從前的生活」。然而我只能説:「英國根本就不是在盡力過回從前的生活,而是已正常到一個很不可思議,像是完全都沒病毒的國度」。

    然而或許是兩劑疫苗發揮了保護作用,也可能是因為我們都待在戶外,所以那天用餐的大家都很平安的度過沒驗出肺炎,其中一個只打了一劑疫苗,最後也都很平安,我們的生活都還是很正常的在過在運作,話説在得知接觸史的當下,我和身旁幾個朋友們講。

    沒想到他們竟然都不約而同的這樣回我:『你兩劑疫苗都打了沒事的,我們聚會還是照約啊』、『我之前朋友們也都是和確診者聚餐,最後都沒事,我們什麼時候要約?』另個也是這樣和我説:『我的同事之前也都確診,我最後也是平安度過了,你一定沒事的,我們找時間約見面』。

    或許是大家的豁達以及這個國家發揮了佛系防疫,確實是讓我感到很心安的同溫層,這件事發生在台灣的話,應該沒人今年會敢跟我見面了,哈哈!然而每次台灣酸民都會嗆説:『指揮中心不要再開記者會了,不要只會報數字,我們要的是疫苗』。這個時候我都會心想實在是身在福中太不知福了啊!這個世界究竟還出現哪個政府會每天那邊準時召開記者會的,縣市出現幾個案例,還會請出市長來説明報告。

    很想試問這些酸民們,既然這麼希望打疫苗,不要再報數字,那你們要不要考慮飛來英國一趟?這裡可以立刻打到疫苗,但代價是每天要面臨3-4萬的變種病毒,而且還完全不知道是境外還是境內,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裡發生了群聚感染,更不可能每天在那邊記者會讓你們安心,請你們繼續認真防疫等等。

    這裡的政策是和病毒共存並且把肺炎當作流感對待了,在台灣每天幾例的病毒雖然都還是風險,但疫苗絕對是能等的,畢竟在英國每天出現幾萬的確診案例,最後我們打到疫苗也都是用時間、用了等待換來的,所以就少點紛爭吧,惜福確實很重要!

    最後最後和你們分享個值得開心的消息,就是我兩間浴室的概念設計方案已出來了,我實在是太滿意了,完全就是我想要的酒店風格卻帶著家裡溫馨的氣氛,我之後再來詳細在這開箱和你們分享,但如果希望能搶先看的,歡迎你們追蹤這裡:
    https://www.instagram.com/shelly.uklife/
    並且先去動態幫我投票,告訴我喜歡哪個風格和歡迎提供建議!

    謝謝你們😊

  • 伏隔核作用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5 21:00:50
    有 203 人按讚

    薄霧:靜物被神描繪 ◎ 林餘佐
     ⠀
    每個薄霧的早晨
    都是時光的裂縫
    我看見自己涉過濃稠的睡意
    緩緩伸展、移動
    ──像某種兩棲類的生物
    離開潮濕的沼澤
    艱難地以肺去愛人
     ⠀
    穿過薄霧就能看見
    最初面臨的岔路
    昔日的抉擇像是隱喻
    指涉出太過曲折的路途
    我如何能想像:
    另一個自己抵達土製的村莊
    沿途繞過時光,找到蟻穴
    以餘生等待一場大雨
    土裡飛出透明的鬼魂
    繁殖出更多的雨季。
    接著,收攏自己與時序談和
    有如趨光的植物,在夜裡忍住不哭
    在陰天偽裝菌類。
     ⠀
    繞過惡犬埋伏的巷弄
    沿著虛線走進大霧
    遠方有人影晃動
    姿態像是手語:流動的詞彙
    是禮盒上的絲質緞帶
    柔軟地綁著搖搖欲墜的肉身。
    我能感受到自己在霧裡的磨損
    像是砂紙拋光萬物的毛邊
    校正後的愛慾:平整、無害便於取代。
    我覺得莫名的疲憊──遠方的人
    此刻慎重地告別,在霧淡時
    他說:「我們都是靜物
    在霧裡被神描繪」
     ⠀
    大霧遷徙,世界返潮
    我與衰敗的穢物等待醃漬
    所幸種籽在青春離席後
    還能開出花朵
    就讓我矇著眼、變成鬼
    從一數到十,彷彿就能聽見
    壞掉的樂器哀悼失去的音符
    此後,時光詭譎多變
    有時天晴有時膠著。我暗自決定:
    在起霧時只走同一條路
    只犯同一個錯。
     ⠀
     ⠀
    --
    ◎作者簡介

    林餘佐,嘉義人,現任東海大學助理教授。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國藝會出版與創作補助。著有詩集《時序在遠方》、《棄之核》。

    --
    ◎小編 #有庠 賞析

    追尋作為母題,時間流轉則暗示了可能的變化。人類並不安於原狀,卻害怕那未知的結果,也就形成狀似逞強的不安於室。本首詩的抒情對象並不明顯,反而極力書寫發話者的狀態。

    詩人語氣舒緩,帶領我們進入漸變的大霧。陰暗朦朧的質感除透過「睡意」、「沼澤」、「菌類」、「巷弄」等意象,在結構安排上,四節都具有清晰的目標,使我們看見詩人狀似朦朧,實則清晰的思維。

    首句便定調全詩氛圍,薄霧內陷而成為「時光的裂縫」,從此陷入難以定位的時空點。抒情主體在早晨薄霧中感到遲滯,劃分情感當中的舒適帶:沼澤/陸地,以自己罕用的方式去愛人,不論是否自願,就連呼吸等小事也變得無可奈何。

    前兩節「涉過濃稠的睡意」、「穿過薄霧」具有向前的動能,持續將自己推進霧中,遇見「最初面臨的岔路」初次面臨的生澀感必然引導至面對複雜情況的多重選擇。然而詩人並非選擇言明結果為何,高明地轉向描述尋愛的過程:「沿途繞過時光,找到蟻穴/以餘生等待一場大雨」,詩人唐捐說道這裡暗自疊合蟻穴和鬼魂,「遂能使出『繁殖』這個不可能的詞。」將自我割裂,詩人施展句法技藝後,再寧靜地回歸自持。「接著,收攏自己與時序談和」這樣的自持固然謹慎,何嘗不是重新定位,預示了下次的再出發,同時,回歸時光所統御的領地。

    持續朝著比霧更深的所在前進,竟出現看似目標的他者:「遠方有人影晃動/姿態像是手語:流動的詞彙」一邊前進,一邊丟失方向感,禮物般的緞帶也成束縛。視線模糊而意識清晰:「我能感受到自己在霧裡的磨損/像是砂紙拋光萬物的毛邊」,體驗到的是一種校正過後的情感,如此不堪便是大霧所給予的啟示?此時遠方的人再度現身,回到詩題,「靜物被神描繪」作為薄霧的說明,一個代詞。

    原來在神的目光之下,我們也成了日常瑣碎,被打磨擦亮而無法反抗。此時詩人的思維更加清晰,需意識到身處霧中才得以離開大霧,或不離開大霧。延續極為潮濕的氣息,種籽不至於窒息,愛還能夠生長:「所幸種籽在青春離席後/還能開出花朵」

    第一節「艱難地以肺去愛人」到此也不再感到窒息難受,清明地,帶有身體感地描寫如何看見霧、穿過霧、成為霧。水氣氤氳,呼吸困難的肺漸歇。

    一切的記憶和失落,僅是時間在我們身上的作用。愛更需要一點幸運,付出真心並不保證任何事。多次的聚焦、收攏、放下,詩人不再哀悼時光如何逝去,令人想到楊牧〈台南古榕〉何以作結:「隔著/著火的柵欄呼喚,使用臨時的/名字,一些有聲符號,和手語/叫我墜落如生澀的菩提」所以是否真正意義上地離開了霧?或許,更接近一種必然的投身,償以詩句。

    --

    美術設計:林宇軒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1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情詩 #林餘佐 #時序在遠方 #薄霧:靜物被神描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