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伊斯頓系統理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伊斯頓系統理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伊斯頓系統理論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譚新強:美對華政策急變 傳媒洗腦人民反華 文章日期:2021年7月2日 【明報專訊】上周我指出美國擁有前所未見的強大媒體影響力,此所謂「軟實力」,才是操控全球的最重要「真實力」。尤其是經「神聖」互聯網名義護航下的新媒體,如facebook(最近市值剛升破1萬億美元),Twitter和Netfli...
伊斯頓系統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美對華政策急變 傳媒洗腦人民反華
文章日期:2021年7月2日
【明報專訊】上周我指出美國擁有前所未見的強大媒體影響力,此所謂「軟實力」,才是操控全球的最重要「真實力」。尤其是經「神聖」互聯網名義護航下的新媒體,如facebook(最近市值剛升破1萬億美元),Twitter和Netflix等,更奇怪地能夠輕鬆逼使幾乎全球所有國家及地區,自動放棄正常和合理的傳統媒體監管法例和尺度!
大部分人都同意維持美國霸權最厲害的三樣「武器」就是「軍事、美元和傳媒」。很多人的錯覺是最首要的仍是軍事力量,有了這個,才能夠支撐強大的美元專權,最後有了錢,才能夠買到媒體的影響力。在過去的古老石油和傳統戰爭年代,這個因果循環關係,確有一定道理。但在現今數據資訊年代,整個因果關係已完全逆轉。
如果美國不擁有全球史上最厲害的媒體力量,近乎操控影響全球大部分人對美國觀感的資訊,雖然不等如所有人都因此愛美國,但對維持全世界對美元霸權的信心,明顯有極大幫助。如無此有效「洗腦」工具,近年美國債務井噴式上升,每年財赤極誇張的超過GDP的10%,總債亦已超越GDP的100%警界線,正常情况下,美元理應已面對極大壓力,大家恐懼的超級通脹亦真的有可能出現。
不過,有了超強傳媒力量,美國聯儲局的工作就變得異常輕鬆,只需如魔術般揮動一下QE魔法棒,就可在眾目睽睽下隨意印鈔票,違反美國表面上最推崇的自由市場經濟,諷刺地操控代表美元價格的整條利率曲線!
虛幣成接火棒遊戲 歸降美元霸權
Bitcoin和其他加密貨的本意為挑戰甚至推翻美元霸權,但後來逐漸發現絕大多數參與炒賣加密貨幣的人,原來最後都只是想拿回美元!尤其繼應運而生的stable coins如泰達幣(USDT)和USD Coin(USDC)等出現後,大家更毫不羞恥地表現出加密貨幣只是個短炒接火棒遊戲,真正目的是盡快把利潤轉回到理論上與美元掛鈎的stable coins!此發展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美國雖暫無意發展官方數碼貨幣,stable coins有多大風險是另一回事,但崛起的速度,絕對比任何國家的數碼貨幣快得多,亦大力幫助延伸美元霸權至加密貨幣世界。即是事實上,本來充滿理想和幻想的加密貨幣世界,已幾乎正式歸降美元霸權,也非常諷刺!
最後,當然有了超強的美元,才可支撑超乎任何正常需要的龐大軍事力量。美國擁有瘋狂的6000枚核飛彈,每年軍備支出超過7000億美元,是緊隨其後9個國家軍費的總和!除核武外,其他所有武器系統,都是有「實用價值」的,過去20年,美國非法攻打伊拉克和阿富汗,轟炸敘利亞、利比亞、巴基斯坦,幾乎每天以無人機(drones)執行暗殺行動,更製造數百萬可憐伊斯蘭難民,死傷人數過百萬!
整個穆斯林世界被逼害,因此走向更極端化,包括新疆也開始出現恐怖主義。美國本身經濟,本應無法支撑此誇張程度的窮兵黷武,絕對有走向如古羅馬帝國崩潰之路的可能,但正因有超級傳媒支持美元霸權,才可維持歷史上從未見過的美式「Nine Power Standard」!
美國堅信Intel前CEO的名言──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對任何新崛起國家和勢力,都盡早提防和阻撓發展。美國打擊方法包括媒體攻擊、貿易戰、貨幣戰、軍備戰、顛覆政權行動,甚至正式軍事衝突,不一而足,看情况而定。二戰後的兩個被認為挑戰美國霸權例子為蘇聯和日本。對付蘇聯的主要策略為二戰後著名外交家凱南(George Kennan)在「X Article」中所建議的「圍堵政策」(Containment Policy),最後非常成功,經40年冷戰,不費一兵一卒,蘇聯自動解體。二戰後的日本受美國軍事保護,根本不太可能對美國構成很大真正威脅,但美國仍不放過日本,當日本汽車和電器業在七八十年代急速崛起時,美國貿赤日趨嚴重,就即馬上出手,在1985年與英國、西德、法國和日本達成廣場協議(Plaza Accord),迫使日圓在18個月內升值一倍,削弱日本出口競爭力,更把日本經濟推向泡沫化,到1990年正式爆破,至今仍未完全復原!
一般說法是美國對任何挑戰者的警戒線約為美國GDP規模的50%左右,但其實此說法有誤。大家用的例子是日本,到了1990年,日本經濟規模確到了約美國GDP的50%,但很多人忘記了美國出手的時間點是早5年的1985年,在日圓大幅升值前,當時日本GDP只約為美國的25%。所以美國認為真正有效的警戒線應為自己GDP的25%,若等到50%,可能已經太遲。
若把這些警戒線放到中國發展時間表上,到了2000年左右,中國GDP已接近美國的25%,本應已是美國出手打擊中國的時候。現今美國喜說中國能夠在2001年加入WTO,全靠美國支持,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事實上,美國在中國入世前,多年來不見得非常支持,反而阻撓重重,每年以最優惠國待遇作為貿易要脅條件。到中國終答應各種開放市場要求後,美國才勉強支持中國入世。
911後沉迷反恐 錯過遏制中國時機
最關鍵的一件事是「911恐襲」,改變了美國外交政策,甚至美國的命運。本來蘇聯解體後,沙特阿拉伯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失去軍事靠山,轉投美國懷抱。在當年石油仍非常重要的時代,美國本應再無後顧之憂。但人算不如天算,拉登出身沙特富貴人家,但立志捍衛伊斯蘭,決定投身阿富汗反蘇聯侵略聖戰,接受美國訓練和軍事支持,無形中變成為美國賣命。當戰勝趕走蘇聯後,才恍然發現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帝國主義,繼續雄霸整個中東,包括沙特。拉登感覺被出賣,所以就反噬美國,計劃了911恐襲,改寫了歷史。
911恐襲震撼美國,必須採取大規模軍事報復行動。此舉本無可厚非,但中東和中亞,尤其阿富汗是出名的英雄塜,多個帝國如英國和蘇聯等,都發現入侵容易退兵難,到發覺時已泥足深陷,難以自拔。至今美國在阿富汗打了近20年,仍處於如此尷尬局面。
到了約2015年,美國才開始夢醒和後悔軍事和外交上過度沉迷於在中東和中亞的所謂反恐戰。他們終於明白恐怖主義只有「干擾能力」(Power to disrupt),但沒有「替代能力」(Power to take over),所以威脅有限。另外,隨着美國頁岩油的發展和數據年代的來臨,中東石油資源的重要性愈來愈低,美國更倍覺中東之戰沒有價值。
最重要的當然是美國終發現錯過了打壓中國崛起的最佳時機!到了2015年,中國名義GDP已逼近美國的50%,按PPP方法計算,甚至有人認為早在2014年,中國已超越美國!
在2015年,資深美國國防部中國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出版了《Hundred-Year Marathon》一書,提出中國有百年挑戰且取代美國霸權的野心,美國必須提防。到了2017年,哈佛Kennedy School前院長Graham Allison出版了更有影響力的《Destined for War: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修昔底德陷阱一詞頓然流行起來,其實只是給予過時和危險雙邊鬥爭,零和遊戲一個糖衣毒藥包装。
到了2018年一月,美國國防部更首次在每年威脅評估報告中,把中國提升至第一位,取代之前十多年的伊斯蘭恐怖主義,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戰略改變。2019年5月,美國國務院(即外交部)時任政策規劃主任(Director of Policy Planning)斯金納(Kiron Skinner,黑人女士),出了一個名為「Letter X」的報告,明顯模仿凱南的「X Article」,同樣建議以圍堵策略對付中國。
但報告太過老實,竟承認中國崛起是美國首次面對非白種人挑戰。意思是即使蘇聯和甚至納粹德國,都只是白人大家庭的自己人之爭,中國人是外族,才是真正最大威脅!我當跟一些美國外交官員討論此事,他們自辯此屬個人觀點,在報告出了之後不久,斯金納已離職。但離職與否有何關係,官方報告中仍存在,抹黑和打壓中國政策仍在執行!
上周文章包括了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一些西方國家人民對中國態度的長期民調圖表,數據顯示在2000年代初,在不少國家,包括美國,對中國有好感的比例仍略高於反感,之後10年反感比例確有緩慢上升趨勢,但真正出現類似非線性急升情况,是到了約2015年後才出現的。美國流行的講法是中國在2012年起,開始走向專制甚至獨裁,踐踏人權,所以西方因正義而產生反感。但此說根本與事實不符,現在對新疆的無稽非殺人種族滅絕指控,也奇怪地堅持中國只從2018起,才突然建造大量集中營。但新疆的恐怖襲擊高峰期在2009年,即使要大力鎮壓,也應在2009年開始,不應在近10年後才開始。
美國對新疆香港立場急轉彎
我認為真正解釋是從911恐襲後,美國一直希望中國支持全球反恐戰,亦長期支持中國的反恐政策。在小布殊年代,甚至曾讓中方到訪古巴的關塔那摩灣(Guantanamo Bay)黑獄,參與偵訊被監禁新疆恐怖分子。此反恐合作維持超過10年,只因美國從2015年後,逐漸認為中國對其威脅更大,才突然改變對中國新疆政策的說法,由支持改為抨擊,美國傳媒亦樂於順從宣傳此充滿虛偽和種族主義的謊言,廣大西方人民亦逐漸被洗腦。我相信大家仍記得,在2019年的香港暴亂中,也曾出現類似的急轉彎,由認同中央和香港政府的克制處理手法,突然改為嚴厲批判,並加以所謂制裁。
所以事實是,過去5年,中國發展方向並未有巨大改變,仍然堅持歷史上罕有,美國從未嘗試過的和平崛起,中國人權狀况,仍然不斷改善和進步。在2019年的巨型香港暴亂,政府竟能避免奪走任何性命,簡直是奇迹!
真正改變了的是如夢初醒的美國,等到約2015年,才意會到中國可能將在不久將來,在經濟上超越美國,所以就開始了瘋狂的傳媒抹黑行動,再加上其他貿易和科技戰等等。但他們仍誤解中國,中國發展方向是和平的,固然為中國人帶來美好生活,走向富強,但亦為全球各國製造更多更有利商機。只要美國削減誇張軍費和財赤,連美元霸權也未必馬上消失,因為中國在金融開放上,偏向保守。
中國和平崛起利各國商機
如今中國經濟規模,在未來5至10年內超越美國的大勢已成,除非出現恐怖正面戰爭,或其他意想不到巨變。美國實應回頭是岸,接受芒格(Charlie Munger)和其他智者的意見,不少中國政策是正確的,有利於民和全世界,美國應支持甚至模仿,而非永遠偏見,且嚴重抹黑。此做法損人不利己,最差情况,甚至可帶來世界末日!
今期本答應討論弱媒體對中國的壞影響,但篇幅有限,先解釋清楚美國媒體以至人民,在過去數年,對中國態度突然改變的因由,下周再討論其他。
(中環擁有facebook及Netflix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伊斯頓系統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et out》 和 Liberal Racism——膚淺和深沉的種族主義 | 盧斯達 on Patreon】
亞特蘭大發生「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死了八個人。報道說,槍手是因為性上癮,最後發癲,要消滅「引誘自己的邪惡」。不管真相如何,由於涉及亞洲人,事情必須特別處理,升級為「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美國肯定有種族歧視的,亞裔起來大吐苦水很 legitimate,但事情涉及亞裔和黑人必定「分別對待」,視為種族歧視事件,本身亦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結構性螺旋一樣。種族主義,以及任何事情都要賦予種族矛盾色彩的現代大論述,其實都是同一種 generalization。
拜登就職典禮,找到黑人少女念了一首漂亮的詩,標榜著拜政權「反對種族主義」,不過事情之後的發展就十分種族主義。各地出版社都在翻譯那首詩,有一個羅馬尼亞翻譯家 Victor Obiols 卻向外界控訴,因為他不是黑人、不是年輕女性、又不是激進主義者,所以出版社雖然認同他的文字才能,但還是應承了之後反口,最終決定不讓他接這個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 Victor Obiols 作為男人、白人,慘被「逆向歧視」。
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發生之後,美國人說,歧視是結構性的,民選政府一代一代跟替,都無法改變,唯有靠「教育」,一聽這些,你就預示到教育會被整得如何體無完膚。隨著自由派佔領媒體、娛樂產業、政府高層、教育事業,世界有得變得更加共融嗎?有,至少在表面上,但如果你敢異議,你就會被 cancel 。特朗普就是如此。
然而一些黑人卻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一個更聰明更深密的種族主義思想體系,在反種族主義的旗號下,已經出現,被剝削者的上空出現了一種更深的控制體系。
2017 年黑人編導 Jordan Peele 的《Get Out》就展開了充滿火氣的辯證。在故事中,黑人男主角交了白人女朋友,周末邀請他去住,最後發現自己墮入一個大陰謀。白人一家在拍賣黑人身體,通過催眠和換腦手術,將白人的意識搬進黑人體內,進行奪舍,長生下去。黑人主角和女朋友的爸爸聊天,發現他們對黑人很包容。未來外父說,自己爸爸是個長跑好手,在 1936 年的柏林奧運會跟一個黑人運動員比賽,最後落敗,這證明「黑人比較差劣」的神話破產云云。
然而這個白人家庭及一眾「白人親友」強調自己接納黑人時,也不斷強調男主角的黑人身份。有人問黑人的床上功夫是否特別好、有人問作為黑人活於這個時代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有人問他玩哪一種運動 (好像黑人必須是運動好手)……最後你發現,未來外父的爸爸——那個白人跑手——其實沒死,只是換了一個黑人身體,每晚還在練跑,輸給黑人的執念還未消散,就乾脆換一個黑人身體。其中一個人甚至直白地說,「黑人是新時尚」,最後的逆轉更揭發白人女朋友是「黑男集郵者」,將一個一個黑人誘拐,然後奪去其身體。
奧巴馬當了總統,舉世歡騰一個進步紀元來臨,但 Jordan Peele 卻用細節抽打著這種膚淺印象。未來外父對他說,奧巴馬是他遇過最好的總統,如果有機會,會再投給他,然後一家人又好喜歡女兒的黑人男朋友,這有甚麼問題?問題是戲中的白人,對黑人男主角的接納是虛偽的,首先是滿足了自己作為「非種族主義白人」的自以為義的虛榮心,另外他們對男主角的接納,說穿了是迷戀,尤如戀童癖愛兒童,他們則是戀黑癖,一切黑人的都是好,不管是他們的文化乃至身體。黑人特質是白人想像出來的,例如性能力、運動體能、甚至——必須被白人承認和拯救的受害者,白人投射出自己決定的黑人之後,再去居高臨下地憐憫之、承認之,從中繼續維持著「主人」的權力順位。
他們與黑人男主角的對話細節,完全表現出這種順時代的共融接納,並沒有諸族相忘的效果,反而是不斷增強黑人的特殊之處,維持著黑與白的嚴格界限。在他們的歡迎和愛慕之中,黑人男主角反而更知道自己被孤立,不屬於那裡。他需要有兩副面孔,一副是自己的,一副則是用來面對和取悅白人接納者的。在討論《Get Out》的評論中有人用這樣一個新詞形容這種結構性虛偽:Liberal racism。戲中的白人不只包藏禍心,更是種族主義,只是另一品種的種族主義。
如果將這種概念大而化之,有沒有 liberal sexism?大財團支持「粉紅經濟」,支持同運;政學商媒要修改法例,讓不願變性但自我認同為女人的男人進入女更衣室,是促成不同人們之間和光同塵,還是突出了差異?
美國開局就已經有黑人人口,故此才要有「種族共融」,是為了作為整體的美帝國,否則國家就會分裂;「第三世界有錢就會走向民主自由」的民主化理論,是為了華爾街和工業家走向中國市場的意識形態造勢;「多元文化」興起是因為世界經濟要逐漸走向一體化,經濟同體化要吸納不同國家的人口,那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信仰,因此實行出來,敏感的人就不會歡慶,而是察覺到當中的驚慄。
處於生產和經濟上游的國家,要不斷吸納各國菁英和有生力量,就要做好論述準備,但作為主人的他們,肯定不會真心覺得自己跟有色人種一樣。就像拜登也會 Freudian slip,說現在美國快要被印度人佔領。你以為他是玩笑,他是真心感嘆的。因為現代社會的訊息、交通、經濟甚至政治都在走向理想中的一體化,交往越來越多,人口流動越來越快,菁英的文化工程師就會不斷研發各種共融理論,將各種人群收服到系統中,令他們在菁英的幻術中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良好就會消費和向心,而不是破壞和脫群。
因為資本和權力的領土越擴張,就越需要「世界意志的統一」。以前是黑人、女人、勞工,現在還加入精神病者、跨性別、病態肥胖、伊斯蘭、亞非拉的不同族群……他們管這些人是「弱勢」,需要他們幫助,在幫助過程中他們也很爽;而有些被定義為「弱勢」的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分到一些平權政策下的特權和方便。
我們處於一個過於漂亮的時代,檯面的人在檯面上不會再抱持「有好圍籬才有好鄰居」 (Strong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的古訓,這太保守太不進步了,他們將圍籬搬到更深沉的結構之中,但在表面上卻宣稱他們已取消圍籬,建成了人類未曾達到的共融。(拜登最近要求墨西哥移民不要再湧入美國) 他們比納粹那些極端卻膚淺的剝削,聰明太多了。
關於香港在本地和國外應該如何表現自己的路徑,也一樣如此。黑人在種族剝削的社會裡,自然練就「以白人的定義」過活,香港人在外國人眼前,自然也是扮演既定形象。有時你看見他們那麼同情你,你也不好意思表達得太過兇猛,唯有馴服自己,做一個去性化的小朋友,否則大家就對不上戲。人生,就像人際交往,不也是裝個樣子嗎?所以上一代上了神檯的民主派,也總是告戒大家不要使用暴力,因為這樣國際就不再覺得我們馴良和值得救助了。然而 BLM 呢? BLM 使用暴力,我不看得那麼絕對。就算他們溫柔恭儉讓,溫柔恭儉讓給誰看?我們活著,總是想著滿足那雙凝視自己的眼睛,最後我們在別人的眼睛中失去自己。在同情者的同情中,你會發現自己是 Inferior.
在中國眼中,在西方眼中,香港人各自都有兩種模樣。為了「升 level 」,香港人一般有兩種精神變態的路徑。一種是投靠作為強國的中國,藉此消解 Inferior 的感覺;一種是希望成為白人。怎樣在意識上成為白人呢?就是擁得「同情別人」的位置。所以我們一向喜歡慈善,樂善好施,而且把白人世界的那一套搬來香港,別人同情黑人搞文革,他們也要同情,這才有「反送中為何不和應 BLM」的離奇質問,所以才有多年來很多人錯誤將中國新移民和政商菁英一併視為另一種 Inferior 再同情一番的做法,他們以為自己是西方,是美國。
據說尼采是這樣看憐憫這種美德的:
//我們最深切的、最個人的苦痛都是旁人無法理解和触及的,我們將它隱藏起來,甚至對那些最親近者,那些與我們同一個鍋裡吃飯的人。然而,無論何時,一旦別人發現我們在受苦,他們都只會輕浮地理解;同情的本質就是褫奪那些最真實地屬於我們個人的痛苦。由此,我們的「施主們」比我們的敵人更加貶損我們的價值和意志。絕大多數對於不幸者的施捨都含有冒犯他人的輕率,施捨者飾演命運的角色,卻又完全無知於你我不幸的根源與脈絡!
由這不幸導致你我靈魂新的統轄與平衡、舊傷的治愈、往事的安頓——所有與此不幸交織著的一切在親愛的同情者看來都無關緊要,他只想施予援手,卻根本想不到不幸對個人是必需的;想不到恐懼、匱乏、貧困、黑夜、冒險、承受風險和過失對於你我是必需品,正如它們的反面;真的,恕我說得神秘一些——惟有身臨其境地穿過整個地獄才能抵達個人的天堂。不,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同情的宗教” 命令他們施予援手,而他們相信伸出援手最快者便是最好的!//
所以當你說你是某一種弱勢,我不會有反應,我對自己的弱勢之處,也不反應。我不同情你,也不同情自己。因為我不想居高臨下去看你,我也不會看不起自己。你跟我不一樣,是應當的。在同情之中,人與人建築起頗為虛偽的連結,在催產素的作用下,我們有一刻覺得大家都是一樣,弱勢者不再弱勢。
但那只是幻象。弱勢者在別人的同情中,不用真實掙脫自己的弱勢,而是反而依靠著自己的剝削者渡日。這剝削的套路,比起明刀明槍打壓你,要深得多。
同情不會令人變強,憐憫他人不會令你自己變成貴族。自憐的人永遠不能真正站起來。這正是金字塔本身的設計。系統當然是不會想任何人破牆而出,不想任何人能夠 Being for itself。
最近在三藩市有個講廣東話的阿婆據報被白人男子欺壓。「系統性歧視」說是系統性,是不容易解決的,於是阿婆就用棍自己解決,打到對方流血送院。這……直接多了。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伊斯頓系統理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et out》 和 Liberal Racism——膚淺和深沉的種族主義 | 盧斯達 on Patreon】
亞特蘭大發生「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死了八個人。報道說,槍手是因為性上癮,最後發癲,要消滅「引誘自己的邪惡」。不管真相如何,由於涉及亞洲人,事情必須特別處理,升級為「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
美國肯定有種族歧視的,亞裔起來大吐苦水很 legitimate,但事情涉及亞裔和黑人必定「分別對待」,視為種族歧視事件,本身亦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結構性螺旋一樣。種族主義,以及任何事情都要賦予種族矛盾色彩的現代大論述,其實都是同一種 generalization。
拜登就職典禮,找到黑人少女念了一首漂亮的詩,標榜著拜政權「反對種族主義」,不過事情之後的發展就十分種族主義。各地出版社都在翻譯那首詩,有一個羅馬尼亞翻譯家 Victor Obiols 卻向外界控訴,因為他不是黑人、不是年輕女性、又不是激進主義者,所以出版社雖然認同他的文字才能,但還是應承了之後反口,最終決定不讓他接這個工作。
簡單來說,就是 Victor Obiols 作為男人、白人,慘被「逆向歧視」。
亞裔按摩沙龍槍擊案發生之後,美國人說,歧視是結構性的,民選政府一代一代跟替,都無法改變,唯有靠「教育」,一聽這些,你就預示到教育會被整得如何體無完膚。隨著自由派佔領媒體、娛樂產業、政府高層、教育事業,世界有得變得更加共融嗎?有,至少在表面上,但如果你敢異議,你就會被 cancel 。特朗普就是如此。
然而一些黑人卻告訴我們,事情沒那麼簡單,一個更聰明更深密的種族主義思想體系,在反種族主義的旗號下,已經出現,被剝削者的上空出現了一種更深的控制體系。
2017 年黑人編導 Jordan Peele 的《Get Out》就展開了充滿火氣的辯證。在故事中,黑人男主角交了白人女朋友,周末邀請他去住,最後發現自己墮入一個大陰謀。白人一家在拍賣黑人身體,通過催眠和換腦手術,將白人的意識搬進黑人體內,進行奪舍,長生下去。黑人主角和女朋友的爸爸聊天,發現他們對黑人很包容。未來外父說,自己爸爸是個長跑好手,在 1936 年的柏林奧運會跟一個黑人運動員比賽,最後落敗,這證明「黑人比較差劣」的神話破產云云。
然而這個白人家庭及一眾「白人親友」強調自己接納黑人時,也不斷強調男主角的黑人身份。有人問黑人的床上功夫是否特別好、有人問作為黑人活於這個時代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有人問他玩哪一種運動 (好像黑人必須是運動好手)……最後你發現,未來外父的爸爸——那個白人跑手——其實沒死,只是換了一個黑人身體,每晚還在練跑,輸給黑人的執念還未消散,就乾脆換一個黑人身體。其中一個人甚至直白地說,「黑人是新時尚」,最後的逆轉更揭發白人女朋友是「黑男集郵者」,將一個一個黑人誘拐,然後奪去其身體。
奧巴馬當了總統,舉世歡騰一個進步紀元來臨,但 Jordan Peele 卻用細節抽打著這種膚淺印象。未來外父對他說,奧巴馬是他遇過最好的總統,如果有機會,會再投給他,然後一家人又好喜歡女兒的黑人男朋友,這有甚麼問題?問題是戲中的白人,對黑人男主角的接納是虛偽的,首先是滿足了自己作為「非種族主義白人」的自以為義的虛榮心,另外他們對男主角的接納,說穿了是迷戀,尤如戀童癖愛兒童,他們則是戀黑癖,一切黑人的都是好,不管是他們的文化乃至身體。黑人特質是白人想像出來的,例如性能力、運動體能、甚至——必須被白人承認和拯救的受害者,白人投射出自己決定的黑人之後,再去居高臨下地憐憫之、承認之,從中繼續維持著「主人」的權力順位。
他們與黑人男主角的對話細節,完全表現出這種順時代的共融接納,並沒有諸族相忘的效果,反而是不斷增強黑人的特殊之處,維持著黑與白的嚴格界限。在他們的歡迎和愛慕之中,黑人男主角反而更知道自己被孤立,不屬於那裡。他需要有兩副面孔,一副是自己的,一副則是用來面對和取悅白人接納者的。在討論《Get Out》的評論中有人用這樣一個新詞形容這種結構性虛偽:Liberal racism。戲中的白人不只包藏禍心,更是種族主義,只是另一品種的種族主義。
如果將這種概念大而化之,有沒有 liberal sexism?大財團支持「粉紅經濟」,支持同運;政學商媒要修改法例,讓不願變性但自我認同為女人的男人進入女更衣室,是促成不同人們之間和光同塵,還是突出了差異?
美國開局就已經有黑人人口,故此才要有「種族共融」,是為了作為整體的美帝國,否則國家就會分裂;「第三世界有錢就會走向民主自由」的民主化理論,是為了華爾街和工業家走向中國市場的意識形態造勢;「多元文化」興起是因為世界經濟要逐漸走向一體化,經濟同體化要吸納不同國家的人口,那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信仰,因此實行出來,敏感的人就不會歡慶,而是察覺到當中的驚慄。
處於生產和經濟上游的國家,要不斷吸納各國菁英和有生力量,就要做好論述準備,但作為主人的他們,肯定不會真心覺得自己跟有色人種一樣。就像拜登也會 Freudian slip,說現在美國快要被印度人佔領。你以為他是玩笑,他是真心感嘆的。因為現代社會的訊息、交通、經濟甚至政治都在走向理想中的一體化,交往越來越多,人口流動越來越快,菁英的文化工程師就會不斷研發各種共融理論,將各種人群收服到系統中,令他們在菁英的幻術中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良好就會消費和向心,而不是破壞和脫群。
因為資本和權力的領土越擴張,就越需要「世界意志的統一」。以前是黑人、女人、勞工,現在還加入精神病者、跨性別、病態肥胖、伊斯蘭、亞非拉的不同族群……他們管這些人是「弱勢」,需要他們幫助,在幫助過程中他們也很爽;而有些被定義為「弱勢」的也很開心,因為他們可以分到一些平權政策下的特權和方便。
我們處於一個過於漂亮的時代,檯面的人在檯面上不會再抱持「有好圍籬才有好鄰居」 (Strong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的古訓,這太保守太不進步了,他們將圍籬搬到更深沉的結構之中,但在表面上卻宣稱他們已取消圍籬,建成了人類未曾達到的共融。(拜登最近要求墨西哥移民不要再湧入美國) 他們比納粹那些極端卻膚淺的剝削,聰明太多了。
關於香港在本地和國外應該如何表現自己的路徑,也一樣如此。黑人在種族剝削的社會裡,自然練就「以白人的定義」過活,香港人在外國人眼前,自然也是扮演既定形象。有時你看見他們那麼同情你,你也不好意思表達得太過兇猛,唯有馴服自己,做一個去性化的小朋友,否則大家就對不上戲。人生,就像人際交往,不也是裝個樣子嗎?所以上一代上了神檯的民主派,也總是告戒大家不要使用暴力,因為這樣國際就不再覺得我們馴良和值得救助了。然而 BLM 呢? BLM 使用暴力,我不看得那麼絕對。就算他們溫柔恭儉讓,溫柔恭儉讓給誰看?我們活著,總是想著滿足那雙凝視自己的眼睛,最後我們在別人的眼睛中失去自己。在同情者的同情中,你會發現自己是 Inferior.
在中國眼中,在西方眼中,香港人各自都有兩種模樣。為了「升 level 」,香港人一般有兩種精神變態的路徑。一種是投靠作為強國的中國,藉此消解 Inferior 的感覺;一種是希望成為白人。怎樣在意識上成為白人呢?就是擁得「同情別人」的位置。所以我們一向喜歡慈善,樂善好施,而且把白人世界的那一套搬來香港,別人同情黑人搞文革,他們也要同情,這才有「反送中為何不和應 BLM」的離奇質問,所以才有多年來很多人錯誤將中國新移民和政商菁英一併視為另一種 Inferior 再同情一番的做法,他們以為自己是西方,是美國。
據說尼采是這樣看憐憫這種美德的:
//我們最深切的、最個人的苦痛都是旁人無法理解和触及的,我們將它隱藏起來,甚至對那些最親近者,那些與我們同一個鍋裡吃飯的人。然而,無論何時,一旦別人發現我們在受苦,他們都只會輕浮地理解;同情的本質就是褫奪那些最真實地屬於我們個人的痛苦。由此,我們的「施主們」比我們的敵人更加貶損我們的價值和意志。絕大多數對於不幸者的施捨都含有冒犯他人的輕率,施捨者飾演命運的角色,卻又完全無知於你我不幸的根源與脈絡!
由這不幸導致你我靈魂新的統轄與平衡、舊傷的治愈、往事的安頓——所有與此不幸交織著的一切在親愛的同情者看來都無關緊要,他只想施予援手,卻根本想不到不幸對個人是必需的;想不到恐懼、匱乏、貧困、黑夜、冒險、承受風險和過失對於你我是必需品,正如它們的反面;真的,恕我說得神秘一些——惟有身臨其境地穿過整個地獄才能抵達個人的天堂。不,他們對此一無所知:“同情的宗教” 命令他們施予援手,而他們相信伸出援手最快者便是最好的!//
所以當你說你是某一種弱勢,我不會有反應,我對自己的弱勢之處,也不反應。我不同情你,也不同情自己。因為我不想居高臨下去看你,我也不會看不起自己。你跟我不一樣,是應當的。在同情之中,人與人建築起頗為虛偽的連結,在催產素的作用下,我們有一刻覺得大家都是一樣,弱勢者不再弱勢。
但那只是幻象。弱勢者在別人的同情中,不用真實掙脫自己的弱勢,而是反而依靠著自己的剝削者渡日。這剝削的套路,比起明刀明槍打壓你,要深得多。
同情不會令人變強,憐憫他人不會令你自己變成貴族。自憐的人永遠不能真正站起來。這正是金字塔本身的設計。系統當然是不會想任何人破牆而出,不想任何人能夠 Being for itself。
最近在三藩市有個講廣東話的阿婆據報被白人男子欺壓。「系統性歧視」說是系統性,是不容易解決的,於是阿婆就用棍自己解決,打到對方流血送院。這……直接多了。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