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號 專欄】
.
一年總有兩次機會為老師送上心意,一是過年,二是中秋。放下年糕、月餅,同時放下了感恩,專研《莊子》的老師總會在網絡上找到我的頭像,留下些說話。庚子年,世界動蕩,老師贈我「全生為上,虧生次之」八字,說得正對時候。大抵老師以為我深陷塵網,自有一番掙扎,傷神傷身自不待言,所以盼我...
.
【11月號 專欄】
.
一年總有兩次機會為老師送上心意,一是過年,二是中秋。放下年糕、月餅,同時放下了感恩,專研《莊子》的老師總會在網絡上找到我的頭像,留下些說話。庚子年,世界動蕩,老師贈我「全生為上,虧生次之」八字,說得正對時候。大抵老師以為我深陷塵網,自有一番掙扎,傷神傷身自不待言,所以盼我多加珍重。想來從事教學多年,沿路風雨交錯,即使步步為營,都難免沾上渾水,人事紛沓,太多要啞忍,也有太多要裝作不聞不問。但這數年對於自身修養,對於如何看人待人,感覺有了新的體悟,有了長進。
.
老師治道家學說,也教《史記》。課堂裡提到那不可一世的項羽,在烏江有一船夫提議他退到江東,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覺得兵敗,罪不在己而在於天。司馬遷寫項羽生平對他的戰功不無嘉許,但也拋下了一句:「尚不覺寤而不自責。」可知一個自恃天縱之才的人,最難面對的就是失敗的自己。去年文憑試中文科作文題目為「讀書無用」,其中增進知識的「用」,當然是人所共知,但放到今日社會,除了知識以外,「用」卻無可避免地切割成不同的層面,就如一個造餅專家,除了餅要好吃,還要懂得包裝、宣傳、營銷、公關,缺一不可。因此,君不見很多坐擁博士、碩士名銜的人依然無處安身,這是因為純然知識的用,在今天的社會,不見得能有一席之地。例如教書先生,古時學識淵博自成一家即可,口才等等並不重要,自有登門拜訪之士。東漢馬融精通經學,史載他學生過千,講學之時,學生圍坐,而他只能「次相傳授」,即他教授親弟子、親弟子又口授其他弟子,如此類推。大經學家鄭玄也曾拜馬融門下,三年只曾見老師一面,這種「次相傳授」之法,我這一次讀史時看到,不期然想起「以訛傳訛」的遊戲,其中的教學成效,當然值得商榷。古人礙於限制,不得已而為之,但今天的博士,除了治學,還要演說、交流、網上授課,社會對「用」的要求高了,徒有學問,難成大器。
.
很多人會覺得,無才自矜的人最討厭,事實卻不然。一個無才的人,不懂包裝,任憑他自吹自擂,沒有學問的面具是不耐看的。拆穿了包裝,這人也就淪為笑柄,再沒什麼討論意義。但有才的人擅於包裝,一副道貌岸然、與世無爭之相,站在高地指點江山,這才可怕。所以愚蠢的盜賊可恥,但聰明的盜賊卻是可恨。聰明的盜賊如果發了大財,那倒沒什麼問題,但一旦栽在他人手上,他就以弱者自居,怨天尤人一番,然後籌謀玉石俱焚之法。項羽的自負還可以接受,畢竟他只是一介莽夫,沒有太多心底的計較。但亂世中以清自居的人卻值得提防,其中以清自居的失敗者更值得戒備,因為這類人最沒有成本,信口雌黃,其心可誅。
.
時代變了,今天的社會也很難拋下一句「自有公論」就能抽身而去,因為「公論」,畢竟也存在太多的百辭莫辯。我倒是很喜歡項羽是這號人物,他不內省,但他畢竟只是一個力能扛鼎的武夫,這種人有碗話碗,是不會暗角放箭的。他不是不會放,他是不屑放,你看鴻門宴就知梗概。所以千秋之後,除了狂妄,他還是鐵錚錚的漢子。
.
前輩高人知教學之路不易,贈我一句:「不是要放過他人,是要放過自己。」然後某朋友轉告慈山寺方丈的佛偈,問,「你們求神會求觀音,你們知道觀音手持念珠,是在求誰嗎?」大家靜了半晌,他說:「求自己。」參自己的內心,求人不如求己。我終於明白老師贈我「全生為上」之義,今天世界所有荒謬的解答,都在於一己。
.
——〈全生為上〉
.
文/林溢欣 @yylamjayden
.
11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專欄 #YY #藝文青11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
以訛傳訛遊戲題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集可能係有史以來時間最長、難度最高嘅一集薯茄PartyGame!
估唔到最後竟然有人玩到想喊……
懲罰:https://youtu.be/yNY_O4SyMfo
#以訛傳訛 #PartyGame #集體遊戲 #Pomato #小薯茄
----------------------------------
正式登陸MeWe!
Page: https://mewe.com/p/pomatohk
Group: https://mewe.com/join/pomatosoup
快啲上埋我哋YouTube睇吓啦!
https://goo.gl/cdCiUR
仲有呀!上埋我哋Instagram,可以睇到小薯茄嘅日常生活㗎!
https://www.instagram.com/pomatohk/
入嚟 蕃茄薯仔湯 個Group,仲有好多幕後花絮㗎!
以訛傳訛遊戲題目 在 藝文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11月號 專欄】
.
一年總有兩次機會為老師送上心意,一是過年,二是中秋。放下年糕、月餅,同時放下了感恩,專研《莊子》的老師總會在網絡上找到我的頭像,留下些說話。庚子年,世界動蕩,老師贈我「全生為上,虧生次之」八字,說得正對時候。大抵老師以為我深陷塵網,自有一番掙扎,傷神傷身自不待言,所以盼我多加珍重。想來從事教學多年,沿路風雨交錯,即使步步為營,都難免沾上渾水,人事紛沓,太多要啞忍,也有太多要裝作不聞不問。但這數年對於自身修養,對於如何看人待人,感覺有了新的體悟,有了長進。
.
老師治道家學說,也教《史記》。課堂裡提到那不可一世的項羽,在烏江有一船夫提議他退到江東,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覺得兵敗,罪不在己而在於天。司馬遷寫項羽生平對他的戰功不無嘉許,但也拋下了一句:「尚不覺寤而不自責。」可知一個自恃天縱之才的人,最難面對的就是失敗的自己。去年文憑試中文科作文題目為「讀書無用」,其中增進知識的「用」,當然是人所共知,但放到今日社會,除了知識以外,「用」卻無可避免地切割成不同的層面,就如一個造餅專家,除了餅要好吃,還要懂得包裝、宣傳、營銷、公關,缺一不可。因此,君不見很多坐擁博士、碩士名銜的人依然無處安身,這是因為純然知識的用,在今天的社會,不見得能有一席之地。例如教書先生,古時學識淵博自成一家即可,口才等等並不重要,自有登門拜訪之士。東漢馬融精通經學,史載他學生過千,講學之時,學生圍坐,而他只能「次相傳授」,即他教授親弟子、親弟子又口授其他弟子,如此類推。大經學家鄭玄也曾拜馬融門下,三年只曾見老師一面,這種「次相傳授」之法,我這一次讀史時看到,不期然想起「以訛傳訛」的遊戲,其中的教學成效,當然值得商榷。古人礙於限制,不得已而為之,但今天的博士,除了治學,還要演說、交流、網上授課,社會對「用」的要求高了,徒有學問,難成大器。
.
很多人會覺得,無才自矜的人最討厭,事實卻不然。一個無才的人,不懂包裝,任憑他自吹自擂,沒有學問的面具是不耐看的。拆穿了包裝,這人也就淪為笑柄,再沒什麼討論意義。但有才的人擅於包裝,一副道貌岸然、與世無爭之相,站在高地指點江山,這才可怕。所以愚蠢的盜賊可恥,但聰明的盜賊卻是可恨。聰明的盜賊如果發了大財,那倒沒什麼問題,但一旦栽在他人手上,他就以弱者自居,怨天尤人一番,然後籌謀玉石俱焚之法。項羽的自負還可以接受,畢竟他只是一介莽夫,沒有太多心底的計較。但亂世中以清自居的人卻值得提防,其中以清自居的失敗者更值得戒備,因為這類人最沒有成本,信口雌黃,其心可誅。
.
時代變了,今天的社會也很難拋下一句「自有公論」就能抽身而去,因為「公論」,畢竟也存在太多的百辭莫辯。我倒是很喜歡項羽是這號人物,他不內省,但他畢竟只是一個力能扛鼎的武夫,這種人有碗話碗,是不會暗角放箭的。他不是不會放,他是不屑放,你看鴻門宴就知梗概。所以千秋之後,除了狂妄,他還是鐵錚錚的漢子。
.
前輩高人知教學之路不易,贈我一句:「不是要放過他人,是要放過自己。」然後某朋友轉告慈山寺方丈的佛偈,問,「你們求神會求觀音,你們知道觀音手持念珠,是在求誰嗎?」大家靜了半晌,他說:「求自己。」參自己的內心,求人不如求己。我終於明白老師贈我「全生為上」之義,今天世界所有荒謬的解答,都在於一己。
.
——〈全生為上〉
林溢欣 @yylamjayden
.
11月號《藝文青》已上架,可在7-11便利店、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報攤購買。
.
#專欄 #YY #藝文青11月號 #藝文青 #asartisticas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