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產品中有9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蔡依橙的閱讀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資源的研究初學者該如何起步 🗣️ 還沒有寫論文經驗,想在 PGY 階段寫出一篇論文,曾找過主治醫師,但老師可能手邊沒 data,或還不信任我,不想帶我,想詢問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得到寫論文的 data?或是如果得不到,有什麼突破困境的方法嗎?⠀⠀ ⠀⠀ ⠀⠀ 答:(蔡依橙)沒經驗、沒背景是常態。我...

 同時也有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內心的世界下了一場雨, 憂傷但不是傷感。 而是淡淡的, 回憶的情緒在稀裡嘩啦。 靜心聽一場雨。 靜謐地跟過去的自己敘舊。 人,惟有放下喧囂, 在清風明月之處, 跟回憶裡的自己好好敘舊。 往內心深處划行, 在最孤獨時刻, 流動著從前現在的漣漪, 複習著一路走來的每個自己。 〈雨中的讚美詩〉 向每...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Demi |我的正職是旅行|數位遊牧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06:19

嘉義東市場|我推薦的那些美食,都請先不吃 「東市場裡好像沒有一間店是難吃的。」 這是超級挑剔到有時候我很想摀上耳朵的子青給嘉義東市場的評價。嘉義東市場並不是熱門景點,為了讓更多人可以來朝聖這個需要被活絡的地方,我決定要來點列一下它的一些美食: 🐂 #王家祖傳本產牛雜湯(圖4) 算是東市場裡較有...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Goris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1:16:36

😂😂😂放下成見啊啊我前天都自己花錢先去看尚氣了!!哈哈哈,你們看了嗎?說真的,滿分100分的話,我可以給到95分說!!!扣的5分不好說~哈 - 😉😉ㄟㄟ,真的是要感謝限動超多網友訊息我絕對要放下成見,絕對要去看,其實沒有想像那麼差外,而且可能是一部很亞洲人角度的超級英雄電影,加上裡面滿的華人文化,一...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好日曆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19:18

我們總是花去太多時間想著要怎麼變成其他人,卻忘記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成為真實的自己。 - 前幾天和朋友 N 在閒聊的時候 忽然間想起了好久不見的另一位共同友人 雖然年紀比我們倆都還小個幾歲 但憑著過人的企圖心和勇氣 現在在一間海外的跨國公司擔任重要的職位 在我們的行業裡也算是小有...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3 13:22:20
    有 59 人按讚

    #沒資源的研究初學者該如何起步
    🗣️ 還沒有寫論文經驗,想在 PGY 階段寫出一篇論文,曾找過主治醫師,但老師可能手邊沒 data,或還不信任我,不想帶我,想詢問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得到寫論文的 data?或是如果得不到,有什麼突破困境的方法嗎?⠀⠀
    ⠀⠀
    ⠀⠀
    答:(蔡依橙)沒經驗、沒背景是常態。我們都是這樣起步的。除了上課時我們會針對這主題做分享之外,以下重點先跟大家預習。
    ⠀⠀
    ⠀⠀
    🤔 找老師的考量
    ⠀⠀
    找老師當然很重要,我個人認為的價值順序是:「真的有 publication 的,然後找願意教學的。」
    ⠀⠀
    老師自己沒 publication 的就不要了,就算看起來很厲害,可能也是一張嘴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對於嘴砲跟真的有實力,往往分不出來,要特別小心。能夠量產的老師通常更理解架構與重點,要優先考慮。
    ⠀⠀
    請去找出科裡主治醫師的英文發表名字,並一個一個 PubMed 一下,秤秤老師們幾斤幾兩,然後才選對象唷。Google Scholar 也行,尤其現在又提供 h-index 可以快速評估。
    ⠀⠀
    📍 Impact factor 業務被出售後,學術評價怎麼走?
    (閱讀文章>> https://bit.ly/3zzugGX)
    ⠀⠀
    有成績的如果有很多位,找愛教學的。不然光是自己好,不懂怎麼教學,或不願意教學,都很糟。住院醫師時期很難獨立作業,病人資料多在老師手上,靠行難免。
    ⠀⠀
    ⠀⠀
    💪 說服老師的重點:讓自己能寫作、有利用價值
    ⠀⠀
    這次來上課,你將學會寫作、統計與製圖的重點。有了這些能力,在競爭「好老師」的過程,你就比其他同學更容易被選上。現實點說,就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可以在整個論文生產部分幫上忙。
    ⠀⠀
    一旦有老師願意給你題目,一週內就一定要用 Email 報告進度,讓人家知道,把資料交給你,把時間花在你身上,是值得的。
    ⠀⠀
    所以,認真預習、專心上課、互動實作、課後繼續練習,讓自己更有「利用價值」吧!
    ⠀⠀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學,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追尋當代典範的足跡
    ⠀⠀
    另外,仔細閱讀已經有大量成績的研究者早期起步的足跡,會給自己更多啟發。
    ⠀⠀
    我不敢說自己是典範,只是拿來舉例給您參考。如果您到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會發現其實我早期是以 case report 起家的,然後練習兩篇 correspondence,接著才陸續有 original article,而且那個過程滿緩慢,但過了一個突破點後就井噴了。而且 original article 之外,我仍持續寫 case report 搶快,把一些新技術先做發表。雖然後來也寫 correspondence,但切入點跟行文口氣與最早的兩篇不同,不那麼中二。
    ⠀⠀
    然後,你可以去查我是哪一年畢業的,對照我的每一篇文章,大概是在 R 幾的時候發展,去思考「為什麼他可以而我不能」,持續找到可以突破的點。
    ⠀⠀
    我在住院醫師時,對不少國外比我大約 5-10 歲的大師,做過這樣的調查,讓自己一直都用世界級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此一來,度過起步最困難的時期,會變得更容易。
    ⠀⠀
    ⠀⠀
    #身為一個年輕研究者……
    .研究資源稀少,不知如何起步?
    .很害怕統計,規劃圖表都有困難?
    .選投期刊有障礙,想提升成功率?
    .不需要研究所學歷,就想發表論文?
    ⠀⠀
    ⠀⠀
    #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
    新思惟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至今研究課程的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歡迎你一起來學習!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今年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1:00:02
    有 63 人按讚

    #沒資源的研究初學者該如何起步
    🗣️ 還沒有寫論文經驗,想在 PGY 階段寫出一篇論文,曾找過主治醫師,但老師可能手邊沒 data,或還不信任我,不想帶我,想詢問在這個階段,要如何得到寫論文的 data?或是如果得不到,有什麼突破困境的方法嗎?⠀⠀
    ⠀⠀
    ⠀⠀
    答:(蔡依橙)沒經驗、沒背景是常態。我們都是這樣起步的。除了上課時我們會針對這主題做分享之外,以下重點先跟大家預習。
    ⠀⠀
    ⠀⠀
    🤔 找老師的考量
    ⠀⠀
    找老師當然很重要,我個人認為的價值順序是:「真的有 publication 的,然後找願意教學的。」
    ⠀⠀
    老師自己沒 publication 的就不要了,就算看起來很厲害,可能也是一張嘴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對於嘴砲跟真的有實力,往往分不出來,要特別小心。能夠量產的老師通常更理解架構與重點,要優先考慮。
    ⠀⠀
    請去找出科裡主治醫師的英文發表名字,並一個一個 PubMed 一下,秤秤老師們幾斤幾兩,然後才選對象唷。Google Scholar 也行,尤其現在又提供 h-index 可以快速評估。
    ⠀⠀
    📍 Impact factor 業務被出售後,學術評價怎麼走?
    (閱讀文章>> https://bit.ly/3zzugGX)
    ⠀⠀
    有成績的如果有很多位,找愛教學的。不然光是自己好,不懂怎麼教學,或不願意教學,都很糟。住院醫師時期很難獨立作業,病人資料多在老師手上,靠行難免。
    ⠀⠀
    ⠀⠀
    💪 說服老師的重點:讓自己能寫作、有利用價值
    ⠀⠀
    這次來上課,你將學會寫作、統計與製圖的重點。有了這些能力,在競爭「好老師」的過程,你就比其他同學更容易被選上。現實點說,就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可以在整個論文生產部分幫上忙。
    ⠀⠀
    一旦有老師願意給你題目,一週內就一定要用 Email 報告進度,讓人家知道,把資料交給你,把時間花在你身上,是值得的。
    ⠀⠀
    所以,認真預習、專心上課、互動實作、課後繼續練習,讓自己更有「利用價值」吧!
    ⠀⠀
    ⠀⠀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學,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追尋當代典範的足跡
    ⠀⠀
    另外,仔細閱讀已經有大量成績的研究者早期起步的足跡,會給自己更多啟發。
    ⠀⠀
    我不敢說自己是典範,只是拿來舉例給您參考。如果您到 PubMed 搜尋 I-Chen Tsai,會發現其實我早期是以 case report 起家的,然後練習兩篇 correspondence,接著才陸續有 original article,而且那個過程滿緩慢,但過了一個突破點後就井噴了。而且 original article 之外,我仍持續寫 case report 搶快,把一些新技術先做發表。雖然後來也寫 correspondence,但切入點跟行文口氣與最早的兩篇不同,不那麼中二。
    ⠀⠀
    然後,你可以去查我是哪一年畢業的,對照我的每一篇文章,大概是在 R 幾的時候發展,去思考「為什麼他可以而我不能」,持續找到可以突破的點。
    ⠀⠀
    我在住院醫師時,對不少國外比我大約 5-10 歲的大師,做過這樣的調查,讓自己一直都用世界級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此一來,度過起步最困難的時期,會變得更容易。
    ⠀⠀
    ⠀⠀
    #身為一個年輕研究者……
    .研究資源稀少,不知如何起步?
    .很害怕統計,規劃圖表都有困難?
    .選投期刊有障礙,想提升成功率?
    .不需要研究所學歷,就想發表論文?
    ⠀⠀
    ⠀⠀
    #讓自己具備做研究的能力
    新思惟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至今研究課程的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最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歡迎你一起來學習!
    ⠀⠀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今年僅此一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2:47:27
    有 56 人按讚

    [想攝影137] 細說分鏡 Vol.14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89
    🖍我所執著的,是隱藏在藝 術下,那些種種技術是如何決擇的故事
    🖍故事,比起華麗的表象,更能吸引我的投入與專注

    謝哲青在他最近的新書中,談到美國哲學家「華特、費學」,將人類的學名 Human Sapiens (智人),改為 Home Narrans (說故事的人),他的意思是處於資訊爆發、混亂的世界中,我們身處焦慮的時代下,總是想找著安生立命的社會位𠤤,依靠著我們心中相信的管道,無論是電視上的名嘴、還是網路上的網紅、意見領袖,或是功成名就的學者、政治家、企業家的一翻話,讓我們找到心靈上可以依靠的方向,因為上述這些人,在現今我們的社會中,是懂得如何化繁為簡、去無存菁並且用有力的表達方式,說出一套我們心中困境的出口 – 也就是透過「敘事」「說故事」的方式,將許多讓我們無解、擔憂的事情,化作「一切都有因果,同時也是趨吉避兇」。

    🟥故事與說故事
    會說故事的人,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的人生閱歷、經歷一定非常豐富,讓我們能超越時空,體驗到我們人生過去與現今無法置身的環境,越是很達得好,越能讓我們如臨現場。

    🔹「故事」的呈現形式很多,口說故事、文字紙筆、圖像漫畫、動態影音等等,都是為了表達「故事」,而不同的媒體優缺長短也各有利弊,同樣的一套故事,會因表達形式的差異,產生與所謂的「原作」有著極大的落差,又特別是從小說改編成電影更常見這種狀況,族繁不及備載,大家心中一定有數,這裡也就不特別提,哪些小說改變成電影成為災難,或是變的更加出色。🔹

    雖然我不大愛看小說,越厚、越多集的小說我更是離的越遠,而我偏愛影集、電影、短片來了解故事,少數我是因為電影拍的不錯,回頭去看小說的情況也是有的,雖然我知道有些電影與小說原著有所落差,但我會當作「這是另一份作品」方式來解讀它,再有興趣再多參考他人的心得比照一下。

    最近,我更開始喜歡「10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讓我對一些從沒看過的電影,在短短時間下了解故事大綱與內容,這也不是最近才有,早在多年前的「古阿莫」就已經流行好一陣子,當然這種過於斷章取義的表現方式,自然無法讓人感受任何一部電影裡頭的醍醐味,但對於一些「有點興趣的電影,但沒有時間找來看」的我來說,偶爾看一看,當作消遺也是不錯,偶爾還會發現有趣的故事在裡頭。

    「袁騰飛」Youtube 之前我很有興趣的一位「說書人」,可以把古今中外歷史講的活靈活現,怎麼同一件學生時期歷史考題,在他的嘴裡可以說出另一套觀點,足足吸引我的眼眼好幾分鐘不撇一眼,真的是蠻利害的說書人,只可惜一點,若要看他更精采、更完整的故事,那就要到另外的平台、加入會員、付費才能享受得到,我就少去他的頻道去追一追。

    「老高」我想就不多說了,上百萬的訂閱人數,每集影片一推出,短短時間也有數萬人點擊觀賞,雖然有人批評他不過就是「會說話的內容農場」,也就是把別人的故事抄來變成自己的東西,確實我也這麼覺得,老高許多集談到的內容,我自己在很多地方也都看過、見過,無論是鄉野傳奇還是書本內容都有,但這點並不會折損我對老高的評價,因為能把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透過精彩的說書過程,搭配聲音、影片輔以說明,以及旁邊適時回應的小茉,更是讓 10 分鐘看完的故事,硬是說成 1 小時的節目,還不會讓你想要轉台,這點才是讓我覺得,老高真是個利害的說書人,不用透過多難的攝影、剪輯、打光等前製與後製技術,就能做到這樣子的成就,不簡單、不簡單。

    到底是故事吸引著我們? 還是呈現方式讓我們願意停留下來? 還是必需二者兼具? 有沒有可能「呈現方式」讓故事更加生動重現,讓故事更加豐富? 也有沒有可能某些故事必需透過特定的呈現方法,才能讓我們更加溶入故事裡頭? 這些問題成為我最好奇的點

    🟥照片與故事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比起「照片的故事」,我更在意「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我覺得這是兩種不同的故事,前者迷人,後者讓人沉浸其中,若用小說、電影來比喻的話,精采的小說讓人打開視野,而作者的世界更是另一部作品,更加引起我的興趣。

    參觀一些攝影展,或是經過一些攝影展出的場合,除了看看照片本身,底下的創作目的也是必需要要搭配一起看的,但如果作者在現場的話,與作者本身討論這些作品創作的過程,那更是精采。

    🔹但絕大多數是沒有這個機會,我們最多參觀看看攝影展,甚至是「線上攝影展」更方便簡單,就算不是很有制度、規模、設計的線上攝影展,每天在看臉書各攝影社團裡,每個人分享作品,我們也可以視為一簡單的「線上攝影展」,但我覺得這樣子比較片段零碎,比較無法透過偶然看到的作品,就能了解一創作者真實創作的立場與心境,透過「實體的課程」,透過一創作者一連串作品創作心得分享,比較能讓在場各位,了解攝影、拍攝過程中,隱𫟖在照片、照片故事後的「故事」。🔹

    正如我前篇提到,大多分享照片故事的「說書者」,我所見到的,絕大多僅是「描述照片現場發生的事情」,或是「心情分享 – 就是要這麼做就是好」等類似的說法,能聽到我希望得到的「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這樣機會並不多,如果一場 1 小時 20 張照片的分享會,能讓我聽到一張、二張,遠藏在照片裡頭更多的創作心路歷程,我就覺得「值得了」。

    為何「照片故事後的故事」我更有興趣呢?

    🔹因為「照片是記錄故事」,故事已經存在在那兒,已經是發生的事情,不會、也不容易改變,或是不再發生,就那麼一次,每一張照片故事就像是電影、小說讓我增廣見聞,絕對有的,但試著想一想,為何「故事就在那兒」,為何不會吸引我,或是更多人去拍? 不覺得這點比起「照片的故事」還要有趣嗎? 🔹

    除了「已經發生存在的故事」,有的則是「創作一個故事」,但同樣的我會問作者「為何你會想拍這些故事」,而不會去太對「照片與其故事」琢磨太久,相同的邏輯我也會問自己「有些人會想創照這些故事,又為何我不想? 為何我覺得一些我自己創作的故事,別人覺得不有趣?」。

    🔹我想得到暫時性的答案那就是「照片與其故事」一定與「攝影者、創作者」有一種神秘的連結與關係,才會讓我們與作品之間產生交集,這個交集才讓我更吸引我想去了解,希望進而發現隱藏在我心中沒發現的秘密,也就是更認識自己,了解為何我現在做的是什麼? 了解為何我喜歡、厭惡某些事物又是什麼原因。🔹

    🟥攝影創作的取捨
    用照片創作,背後的故事,無論是已經存在的故事,或是撰寫一個故事,而成就一張照片所需要的元素,依舊脫離不了那些攝影的基礎 – 曝光、構圖,每一個決定都影響這張照片的最後結果,那麼說說這張照片如何的創作 (How) 並不困難,而「創作目的」本身就是「Why」,這兩者的交集,我想就是「故事 Story」。

    🔹比如說光圈大小直接影響景深表現,為何讓淺景深隱藏了部分事物,消失在主體前方、後方,不會無理由的隨意使用,當說明為何擇「大光圈」 (How),相信是背後有個原因 (Why),是為了眼不見為淨,淡化那些藏汙納垢的角落,或使得長年以來堆砌老舊的痕失消失在畫面中,使得觀看者判斷不出時間地點線索,讓這張照片遊走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簡單的觀念表達,這就是故事。🔹

    光是一個變數,就有多種選擇,無論選擇為何,都是一個觀念的表達、都是一個故事,無分好壞,只有作者主觀的詮釋,以及觀者主觀多元的解讀,但若抱著更多一點問題,問著「為何選用的大光圈,讓部分線索消失是你這張照片故事的原因」,把問題再追問下去,就能更進一步深入創作者與故事之間的「連接」,而不會讓觀者停留在「看見作品、聽見故事」這層面,卻忘了「作者」在裡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我想更了解這位「說故事的人」,而不僅於「照片的故事」就此滿足,通常那些「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比起那華麗表像的作品,來得更有趣、更讓人有著深刻的記憶,再反過頭來看該作者的「創作作品與作品故事」,就能了解更多一些。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01 21:00:15

    內心的世界下了一場雨,
    憂傷但不是傷感。
    而是淡淡的,
    回憶的情緒在稀裡嘩啦。

    靜心聽一場雨。
    靜謐地跟過去的自己敘舊。
    人,惟有放下喧囂,
    在清風明月之處,
    跟回憶裡的自己好好敘舊。

    往內心深處划行,
    在最孤獨時刻,
    流動著從前現在的漣漪,
    複習著一路走來的每個自己。

    〈雨中的讚美詩〉
    向每一個人提問:我滿意現在這個我嗎?
    有哪些曾經珍視的「我」,
    在某個轉彎處,不慎丟失了?

    想問問自己的那份勇敢:欸,該出發了。
    雨過不知何時能天晴,
    撐著傘,踩著輕快腳步,
    帶上勇敢,穿行於素顏修行的孤獨旅程。

    //

    光良聽到DEMO的這一句:
    「是不是一到傍晚,就會特別孤單?」
    他對著DEMO大聲應答:「是!」
    一個會跟DEMO對話的情歌天王,就是光良。

    製作人李欣芸,給了光良錄音配唱這樣的評價:
    「我好像在小酒館看LIVE表演吧?好好聽~」
    還說不想放光良下課,鞭策他一唱再唱。
    意猶未盡的光良,愈唱愈唱,不能自拔。

    鄭興的詞曲,董運昌老師的吉他行奏。
    光良再度擺脫慣有唱法。
    挑戰以柔不克剛,耳語般的光式溫潤力量。
    如同黃昏時刻,彩霞滿天,一陣清風徐來。

    一首描述悲觀場景的歌。
    鄭興說:「這個場景,其實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我們習慣歌頌美好,但當真相來臨之際,我們要怎麼去應對它?

    那一陣宛如將溫柔,覆蓋在我們內心的清風。
    光良的耳語聲線,陪伴著我們的風浪與驚慌。

    漸漸地,晚霞退場,星辰登場。
    浪濤緩緩拍打,靜靜地席地而坐。
    面向夜晚的海洋,聆聽一首讚美詩。

    //

    特別企劃【探索絕類】的光良
    呼吸音樂故事,貼近旋律心事

    【探索絕類】專輯深度專訪,帶你走入
    光良音樂作品背後的故事:〈雨中的讚美詩〉

    光良首張專輯《第一次》裡有一首歌,叫作〈想去個地方〉。
    倘若那是當時,剛出發的探尋:想去哪裡?想找尋什麼?
    那麼,如今是否已經找到答案了?

    冥冥中的注定。
    多年後收到〈雨中的讚美詩〉,呼應多年前的那一首提問。

    光良說:「這首歌對我來說,它沒有一定要找到一個答案。
    很多時候,我們聽歌,不是聽現在的自己。
    有時候是聽某一個感觸。
    一個你很久沒有跟它聊天的,那一個感觸。」

    光良期待,每一個人聽到的同一首歌,都會想起不一樣的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散文、自己的詩篇。

    這是《絕類》這張專輯,最讓人期盼的事。

    //

    喜歡光良的歌,漫步這首歌的故事。
    彷彿悠遊一場深度之旅。

    〈雨中的讚美詩〉
    吉他的行進跳動,伴隨清風明月的光良耳語

    光良唱著驚濤柔浪的歌
    給內心雨天的你,靠岸

    //

    想問問漂流的船 何時能靠岸
    是不是一到傍晚 就會特別 孤單

    想問問勇敢的人 何時能到達
    掙脫了愛恨情仇 還是覺得 害怕

    才發現,這是一首呢喃細語的
    陪伴著你聆聽孤獨,的一首歌

    ——

    【探索絕類】專輯專訪特別企劃

    製作群

    製作、剪輯、文案:微醺北藍(林北阿松、藍火阿勇)
    製作協力:星娛音樂漢斯游

    #鄭興
    #光良
    #雨中的讚美詩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負能量宅肥窮魯蛇 Zackexplo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27 23:05:41

    我認為區間測速不該存在的主要原因

    而這原因,就是

    隱私

    前幾天看到邱委員的這篇,我實在不是很認同
    -
    首先,不得不說邱委員是所有現任立委中最關注交通議題的

    但我認為區間測速不單單是交通議題而已
    雖然不合理的設置跟跟荒妙的速限都是事實
    雖然不合理的設置跟跟荒妙的速限都是事實
    雖然不合理的設置跟跟荒妙的速限都是事實
    (很重要所以講三次,不然又有一堆奇怪的鄉民眼殘說我在亂噴lol,但本篇沒有要講這部分)
    這些也是大家最幹的幹點,但我一直在提倡,也最反對區間測速的點恰恰與委員相反
    沒錯,這個有資安疑慮的隱私權問題其實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來看看老早在2018年就生效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法(簡稱GDPR)在維基百科上的部分內容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DvoVOQ
    -
    原則
    個人資料的收集應存在適當的限制,進而以合法且公平的方式取得,並且透過適當的方法知會資料來源或者主體,再進一步取得同意。
    (不要跟我說區間有掛牌,等看到那牌子最好來得及迴轉離開齁)
    保護範圍
    個人身份: 電話號碼、地址、車牌等
    生物特徵: 歷資料、指紋、臉部辨識、視網膜掃描、相片等
    電子紀錄: Cookie、IP 位置、行動裝置 ID、社群網站活動紀錄
    (以上幾點內容,就是為什麼最近的網站都會因為Cookie問使用者一堆問題,J點很重要請記得)


    法規基礎
    被遺忘權 (Right to be forgotten):可以要求控制資料的一方,刪除所有個人資料的任何連結、副本或複製品。
    -
    以外,我們還要求資料收集方提供我們被收集的資料COPY,這也讓我去年(2020/06) 車子在保養廠整理,結果車牌被拔去開的事情留下了證據,不過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有『需要』的話我再來跟大家分享
    圖:https://imgur.com/a/E2v7ZQY
    -

    接著簡單解釋一下區間測速的原理

    區間測速就是用攝影機『監控』所有經過的車輛,利用固定的道路長度,由車輛進入與離開的『時間點』推算出車輛通過的『平均時速』

    沒錯,區間測速就是在用路人『未經同意』之下就收集個人資料

    他們利用影像辨識,收集了我的車牌,我的行蹤,而且根本不管我有沒有違法!

    這也是我最反對的原因!如果我住在坪林,每天不爽給遠通賺錢跑北宜來回,不就等於是每天都告訴政府我幾點回家?幾點上班?
    我根本沒有同意這樣的事情啊!


    嗯嗯,講到這有些人就會說『啊你不超速就沒事啦』,對啊,不超素就沒事了,但等政府要弄你的時候就出事啦!這樣搞跟強國的人臉辨識,社會信用評價有什麼兩樣?繼續放任這種東西下去就真的兩岸一家親啦


    參考:
    中國臉部辨識違規闖紅燈系統認錯人,格力電器女總裁中招
    https://reurl.cc/e9draR
    -
    講了那麼多,一定還是有很多人覺得
    『啊我又沒做壞事,幹嘛怕這些』


    我改變不了這樣的想法,但我想說的是,至少給我們選擇的權利吧!etc雖然做了車牌辨識並記錄,但是在使用者『簽名』同意收集資料前
    使用者同意前
    使用者同意前
    使用者同意前
    (這個真的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ETC連儲值功能都無法開通,甚至連『本人』也無法透過線上系統查詢詳細通行紀錄,只能拿著帳單一筆一筆去超商或其他管道繳費!
    比歐盟落後就算了,好歹跟上自家人的etc吧?

    雖然etc這樣還是未經同意就收集個人資料(行蹤),但好歹高速公路是完全封閉的系統,我們可以不上高速公路,用海線往返南北,但住在北宜公路上的人們呢?這些人有選擇嗎?
    -
    所以,請任何一個單位在收集大家的個人資料前,至少先過問,不要弄的大家連選擇的權利都沒了。

    喜歡嗎?快來訂♂閱『負能量』的頻道吧!
    https://goo.gl/mJ2Ezn
    想出現在遊戲中嘛?趕快來加入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3V6Y2ljXN9kEBq0a5s8A/join
    遊戲試玩點這邊(現在只有電腦版)
    https://members.zackexplosion.fun/

    抖內肥宅
    https://goo.gl/Qe3ZgR (綠界)
    https://www.paypal.me/zackexplosion ( Paypal )

    想要貼紙嗎?點這裡喔
    https://goo.gl/NoEsSL

    DISCORD聊天群組
    https://discord.gg/62TBSdj

    FB
    https://goo.gl/SmyDfH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ackexplosion/

    常用BGM
    https://youtu.be/KbUJH8RFCms

    爆菊花同意書
    https://goo.gl/cPwBwE

    請___簽署這份文件,因為您認為高速/快速公路太危險,而且在不合法的情況下騎上去就沒有素質。

    倘若將來,高速公路開放紅黃牌摩托車行駛,與快速道路開放白牌摩托車行駛,本人___同意絕對不在上敘道路上使用摩托車(如:紅黃牌行駛高速公路,白牌行駛快速公路),若違反的話,願意上傳一支自爆菊花影片到社群網站上,表示個人素質與爆菊花決心。
    __

    近來有許多媒體盜錄影片,拿去當做新聞營利使用。要做新聞報導絕對沒問題,不用聯絡我,但,請寫清楚出處(內文包含影片原始連結或頻道連結),重新上傳之內容不要刻意蓋住片中浮水印即可,請盜錄者自重。

    Cameras
    ► Garmin Virb XE, Samsung Gear 360 ( 2017 )

    剪接軟體
    ► Apple Final Cut Pro X ( Mac 專用 )

    #取消禁行機車 #還我高速公路 #不要低能藍藍路 #三讀已過 #認同請分享 #魯蛇 #肥宅 #宅肥 #負能量

  • 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評價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28 20:00:13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