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今周刊專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今周刊專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今周刊專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今周刊專題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潔媽和女兒一起浪跡天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妳在安麗我嗎? - 昨晚跟米蟲的親子談心時間,我很開心的跟她分享一件事,我充滿感概的告訴她,人阿,交什麼朋友真的很重要,人與人之間難免會被身旁的人所影響,這時妳選擇相信誰,妳會被什麼樣的朋友講的話所影響人生的作為或決定,就很重要了,或許當下看不出來,但拉長人生來看,結果往往是天壤之別。 - 什麼人...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PG財經筆記版主 蔡至誠〈阿爾發投顧財務顧問部經理〉 主題:今周刊出版《投資心理戰:行為金融專家教你看透群眾心理偏誤,掌握獲利勝機》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4.30 #News98​ #陳鳳馨​ #行爲金融學​...

今周刊專題 在 新經典文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6 05:10:22

新書上市開箱|讓 #湯姆漢克斯 瘋狂追讀,新聞媒體狂推力薦的醫學驚悚小說​ 💥《十月終結戰》​ 這本小說從 #日內瓦國際公共衛生會議 開場,先揭開印尼難民營有一宗47人集體死亡的消息,主角亨利.派特森也就是書中美國CDC的感染科副主任緊接著被派往當地調查,。 ​ 亨利到了西爪哇的恐溝里,發現除了...

今周刊專題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5:54:47

【 2013年舊文重推/點解無綫要年年賀台慶?】 _ 周四晚(19/11),一年一度無綫台慶。重頭大騷《萬千星輝賀台慶》,看,還是不看,都是一種選擇。我太忙,能夠有時間打開手機屏幕看直播,已是晚上11時,剛好在街上等巴士,剛好下班車要12分鐘後才到,剛好有時間看完《全民造星III》第一輪小組對決。同...

今周刊專題 在 SAI HO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07 21:09:41

_ #MilkMagazine #美紙 #長場雄 細細個都有畫過下公仔, 如果肯俾啲心機, 今時今日可能係可以揸筆搵食, 而唔係打字搵食. 不過呢個世界無如果, 亦都好似無因果, 所以當下能夠做到啲咩就盡做, 就好似紙媒咁樣. 幾年前講佢末落, 無咩人仲會買書睇, 有頂唔到嘅「摺書」收場, 小弟腳頭...

  • 今周刊專題 在 潔媽和女兒一起浪跡天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1 22:03:46
    有 274 人按讚

    #妳在安麗我嗎?
    -
    昨晚跟米蟲的親子談心時間,我很開心的跟她分享一件事,我充滿感概的告訴她,人阿,交什麼朋友真的很重要,人與人之間難免會被身旁的人所影響,這時妳選擇相信誰,妳會被什麼樣的朋友講的話所影響人生的作為或決定,就很重要了,或許當下看不出來,但拉長人生來看,結果往往是天壤之別。
    -
    什麼人會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做什麼選擇,很少有例外的。我這麼告訴米蟲。
    -
    米蟲用一付慷慨赴義的態度跟我說: 來吧,阿母,妳說吧,妳這個禮拜又得到什麼新啟示了。
    -
    沒禮貌的孩子,消遣妳媽有什麼新啟示,我可是要告訴妳一個真人真事的故事,而且是因為妳是我的女兒,我才跟妳分享第一手故事耶。
    -
    米蟲說:我哪有啊,妳想太多了,我明明正洗耳恭聽耶。(但女兒是自己生的,雖然沒有用視訊,我還是可以想像出她的表情了: see,妳媽想要發表高見,妳能不配合嗎?人啊,要學著識相一點。)
    -
    但這故事實在太重要了,所以媽媽我忽略一切不重要的雜訊,認真的告訴她: 我跟妳說喔,這禮拜我回台北的時候,跟一個老朋友見面,老朋友告訴我前不久去參加【#2020台北金融博覽會】,拿了一本今周刊專題報導的雜誌,裏頭有一篇報導【潔媽:趁年輕做個堅定執行的投資者】,她一看竟然是我耶,然後她說:妳記得嗎?當年妳去銀行開戶買富達基金的時候,是我跟妳一起去的?
    我有點驚訝: 真的嗎?我沒有印象了。
    她說:真的啊,那天中午妳說午餐要吃快一點,因為妳要去銀行開戶買基金,所以我就跟著妳一起去開戶,然後也跟著妳一起定期定額買富達基金。
    朋友又繼續說著:當年妳買股票,我就跟著妳買股票,妳買基金,我就跟著妳定期定額一起買基金,買了很久很久。
    買了很久很久嗎? 那一定有賺錢了? 我這麼問著,朋友笑了起來。
    -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個好朋友,對吧。至少給朋友的影響是正面的,朋友說她現在也會告訴年輕的屬下們,這年頭要靠上班族的薪水發財是不可能的,想要累積財富,不是靠創業,就是要學會投資理財。
    -
    這類的話我也跟米蟲說過很多次,不厭其煩的,我總是告訴她,人生日後的差異往往就在那個當口產生了巨大的差別了,雖然當時的自己可能無法想像。尤其一個沒有家庭後援的人要靠自己累積財富,第一步都是從腳踏實地的每月儲蓄開始,當年的投資工具沒有現在那麼多,所以媽媽當年選擇用”儲蓄+投資”同步進行,然後也把這樣的觀念不藏私地分享給我的好朋友。所以啊,選擇什麼朋友很重要的,要是妳朋友是一天到晚宣揚”活在當下的月光族,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妳看過了20年後的差異會有多大?
    -
    米蟲聽到這裡,在電話彼端問我說:所以妳現在是在安麗我嗎?
    -
    安麗妳?什麼意思?安麗不是一家直銷公司嗎?我一頭霧水問著她。
    -
    米蟲回答我:對啊,安麗是一間直銷公司,現在這裡的同學都用安麗兩個字作為推銷意思的代名詞。
    -
    所以妳媽現在是在推銷妳什麼了?
    -
    妳不是在換著方式告訴我: 可以把妳當成我的好朋友,妳還是特別有益的那一種嗎?
    -
    哈哈哈哈哈,我大笑了起來,我這女兒啊,從小就是特別會舉一反三,「我沒有,好嗎!!我是妳媽,我幹嘛去應徵當妳的好朋友啊?妳想太多了。」
    -
    以下省略母女抬槓三百句
    -
    今周刊的報導在這裡: #潔媽 #趁年輕做個堅定執行的投資者
    https://reurl.cc/9XjQAa

  • 今周刊專題 在 姜建銘 #1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01 12:36:04
    有 591 人按讚

    曾叱咤日本職棒的「鐵人」姜建銘,
    因傷黯然自讀賣巨人回台,一度「討厭棒球」,
    連看到棒球轉播都轉台。

    一場大學交流戰,又讓他重新「我想打球」。
    棄投從打、從人生谷底重返賽場,姜建銘成為今年亞錦賽中華隊奪冠的重要功臣。

    當年威風的「猴子」,如何重生為球場最令人感動的「不死鳥」?感謝最新1193期的今周刊專題報導。

    #姜建銘 #猴子 #亞錦賽 #中華隊 #崇越隼鷹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7/post/201910300025

  • 今周刊專題 在 楊月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1-16 18:00:00
    有 13 人按讚


    原本對數學不在行,後來卻成為深耕財經新聞二十年、台灣唯一採訪過股神巴菲特的記者。現任商業周刊數位內容總編輯的王之杰,靠著一顆好玩的心踏入媒體,讓他玩出了自己的專業路。

    想知道2017年在「川普新政、德國大選」影響下的全球景氣嗎?擁有深厚背景與實力的財經達人 王之杰明天將來到節目中,介紹今周刊專題《經濟大預言--2017不錯的一年》,為你分析本年度的國際財經走向。

    http://magazine.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_page.aspx…

    【Good Morning飛碟】
    飛碟聯播網FM 92.1
    每週一~週六早上6:00-7:00
    線上收聽:www.uforadio.com.tw
    App收聽: www.uforadio.com.tw/app

  • 今周刊專題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30 09:39:58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PG財經筆記版主 蔡至誠〈阿爾發投顧財務顧問部經理〉
    主題:今周刊出版《投資心理戰:行為金融專家教你看透群眾心理偏誤,掌握獲利勝機》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4.30

    #News98​ #陳鳳馨​ #行爲金融學​

    #收藏好書​:今周刊出版《投資心理戰:行為金融專家教你看透群眾心理偏誤,掌握獲利勝機》https://bit.ly/2Phb5R6

    行為金融起源於一個簡單的信念──在現實生活中,投資人並不理性。
    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類決策過程中包含多個導致思考偏誤的特徵。
    《投資心理戰》教你精準判讀人性與金融市場,避開賠錢股,提高交易勝率!

    傳統金融理論假定市場參與者們完全理性,然而很多投資人在面對市場訊息時,不是反應過度,就是反應不足。

    在投資中,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避免犯錯,與如何取得成功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心理偏誤確實會影響人們對股價的判斷,因此投資大眾應善用行為金融理論,擬定更優質的財務計畫。

    ◤投資人不僅會犯錯,還會以某種可預測的方式犯錯◢

    現實金融世界中有許多事件,根本無法透過「效率市場」觀點解釋。
    股票並非以其實際價值交易,而是以投資人認為的價值。
    《投資心理戰》引用廣泛的心理學領域研究,指出投資人經常會出現的各種非理性行為:

    #過度自信與樂觀──人們呈現「過度自信」傾向時,往往會交易得更頻繁。當換手率上升時,投資淨利也會下降。
    #直觀偏誤──人們傾向使用另一件非常相似的事物來評估當下狀況,卻忽視機率的存在。投資人常會陷入將一間好公司,視為一檔好股票的錯誤思維。
    #可得性偏誤──常見事件,比罕見事件更容易浮現腦海。實際上你對股票的選擇,更有可能是受到媒體,或甚至是某些看似可靠的消息來源所影響。
    #模糊趨避──人們特別害怕涉入曖昧不明的情況。這導致投資人偏好自己熟悉的選項。
    #框架依賴──事實上,所有人都受環境影響。如果只留意公司盈餘而不看現金流,將會有很高機率買到賠錢股。
    #損失趨避──比起獲利,人們更厭惡損失。投資人往往會繼續持有賠錢股,並樂於賣出賺錢股票。
    #賭資效應──人們對風險的感知,會因先前的回報而有所改變。當市場表現良好,人們會傾向願意冒更大風險。

    很多投資書都在講應該做什麼,但本書卻要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基於多年業界經驗,國際上備受敬重的行為金融專家詹姆斯.蒙蒂爾,提出數種協助投資人不受行為偏誤與心理缺陷而左右交易決策的關鍵方法,以及妥善應用行為金融學說,幫助投資人:釐清投資風格輪動的重要性、如何評估一支股票、如何建構投資組合、如何做好資產配置,以及公司理財與投資之間的關係等重要議題。

    在影響市場方面,心理因素就跟企業的財務報表一樣重要。
    想從市場中賺錢,就必須理解大眾。
    這不僅能讓身為投資人的你避免虧損,更可幫助你有效利用市場的不理性穩穩獲利。

    📣 更多 #財經起床號​ 專題影音:https://bit.ly/2QvBR55​

    🔍 馨天地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uVbXdQ​
    KKBOX:https://bit.ly/3bezcYP​
    Spotify:https://spoti.fi/3beL7pj​


    -----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le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 今周刊專題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20 20:00:11

    "全球最多期數長篇單元故事漫畫《古惑仔》,上年連載28年後終於落幕,不過陳浩南的故事又怎會那麼容易完結。早就想開餐廳「搵正財」,可惜強如南哥也敵不過肺炎疫情,開幕時間一拖再拖,等到現在才終於開幕。雖然餐廳和漫畫風馬牛不相及,但《古惑仔》漫畫兼今次新餐廳的兩大主腦,牛佬和倫裕國都顯得充滿信心:「我們不希望只是很普通地放些畫和公仔,而是希望所有元素都有《古惑仔》的味道,相信fans一定會開心滿意。」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27/56PTL33GBFE3FMTYOVP22XOYLI/

    《古惑仔》漫畫連載28年,2003年由周刊轉為三日刊,至最後2,335期正式完結。無間斷連載二千多期,堪稱漫畫史上的一個紀錄。多年來,《古惑仔》曾被改編成多集電影和遊戲,亦推出過不同的周邊商品,今日這套代表香港一代次文化的漫畫完結,我們找來主編牛佬與主筆倫裕國,分享完結感想和28年的無休生涯。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501/LH4VO55ZNON6UG24T2X53I7AVI/

    《古惑仔》漫畫受潮流與時事影響,曾出現過一些社會運動的相關封面,現實中粉絲也受《古惑仔》影響,會模仿其打扮及行為舉止。28年來《古惑仔》影響了不少香港人。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501/ZN2EYX6PI2T5HSZTVLTID54LKQ/ "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古惑仔 #牛佬 #陳浩南 #鄭伊健 #地中海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今周刊專題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06 19:00:06

    本集節目特別感謝綠色和平提供相關諮詢
    導流連結: https://act.gp/3nhQAys
    #源頭減塑 #限塑政策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9 數據怎麼說的?
    02:23 為什麼塑膠製品越用越多?
    03:50 效果不好的限塑政策
    05:02 被認為可能不適合的原因
    06:49 針對數據的質疑
    08:08 我們的觀點
    09:42 提問
    10:0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限塑10年塑膠袋用量反增1成 環署:包含內外銷 - 中央社(2020.11):https://bit.ly/2LmCFdo
    →曾經是全球減塑前段班,我們的塑膠現在減少了嗎?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bcRkCP
    →限塑令慘被當塑膠!綠色和平:免洗餐具用量10年多了37% - 風傳媒 (2020.11) :https://bit.ly/38jEPDv
    →限塑10年塑膠用量反增 環團籲擴大管制、加重力道(影音) - rti:https://bit.ly/3njctgW
    →【環境資訊中心】限塑10年政策失靈?一次性塑膠用量增22.8%:https://bit.ly/3nhnLSP
    →塑膠袋一個1元,為何一次性塑膠用量還增22.8%?台灣10年限塑政策失靈背後原因解析 - 今周刊:https://bit.ly/3bbFbxV
    →飲料杯用量增加五億個 減塑不成反加塑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5fxK4P
    →臺灣減塑政策要加油!還要10年才禁用4項塑膠真的不夠 - 綠色和平:https://bit.ly/3hKJcL1
    →當人體器官驗出塑膠微粒:台灣限塑18年,然後呢? - 報導者 (2020.09):https://bit.ly/3hOEQ5G

    台灣的狀況
    →限塑16年,我們改變了什麼? - 中央社數位專題:https://bit.ly/2XeJgJn
    →2元自帶杯優惠敵不過外送夯 環團:減塑不成反加塑 應讓環保杯租賃服務進場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MuuEDw
    →手搖飲盛行每年用超過15億個飲料杯 國人自備率僅一成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nkbk8X

    其他小知識
    →收費的塑膠袋,為何反而讓汙染更嚴重?減塑的反思 - 經理人(2020.01):https://bit.ly/3931XW1
    →厚塑膠袋銷量變好了 澳洲將檢討限塑政策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2XgkdFO
    →【消費人類學】真的有那麼多人在叫外送?獨家數據帶你看真相 - 天下雜誌:https://bit.ly/390NKsC


    【 延伸閱讀 】

    →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 - 行政院環保署:https://bit.ly/3bbW9w0
    →塑膠吸管禁不禁——「珍奶之亂」真的亂嗎? - 環境資訊中心(2019.04)討論推行限塑政策(以吸管為例)會面臨的各種阻力和難題,也有提及台灣的限塑時間表:https://bit.ly/3njMeqs
    →【我們的島】資源回收不利用 令人一個頭兩個大的「薄片塑膠」:https://bit.ly/3hMm4vo
    →有保存期限的塑膠袋? 專家告訴你生物可分解塑膠冷知識 -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okqpZr
    →生物可分解塑膠比較環保?真正的塑膠污染問題解法 - 綠色和平:https://bit.ly/2L9E72N
    →生物可分解塑膠要分解,最後的一哩路 -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https://bit.ly/2MDW36c
    →無所不在的海洋微塑膠入侵記 - 報導者:https://bit.ly/2XeyYcj
    →【6月海洋月】淨灘有感:你我的一點不方便,換來海洋的無限機會:https://bit.ly/2L5HFmO
    →儘速施行限塑政策 期盼台灣為無塑之島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https://bit.ly/3rVJvXX
    →民間參與限塑政策 2030全面禁用吸管等四種一次性塑膠 -環境資訊中心:https://bit.ly/3rXGNk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