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產品中有107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9/27 恭喜 向華、吳欣怡抽中書。請私訊收件人姓名、手機及地址,由出版社幫忙寄出,謝謝。 🤤【抽書活動】--《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 從拒絕承認到勇敢面對,一個記者戰勝憂鬱症的真實告白 #皇冠平安文化 。 請完成句子: #搞笑的是我最害怕(什麼或什麼事)。 先填一下括號內的害怕,然後放著,文...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0的網紅不列顛娘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NO #英國皮膚保養 #宅家護理 #熟齡 #皮膚乾燥 #T字混合 #熟齡 #打工度假 #留學兼職 #海外面試 #學英文 到英國的第一個月,就把全部從台灣帶來的保養品和清潔用品都丟了,因為完全沒屁用了! 今天來分享一下身為一個海島來的台灣大嬸,如何在英國照顧皮膚,達到減齡八歲的實戰結果,超...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JD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8:49:32

跟大家分享一下 🤯受傷 疼痛 改怎麼辦? 上上週 在三劍客硬舉拉250kg的時候 骨盆整個轉掉卡住 QL開始變得很緊 很酸 很痛 不過還好沒有受傷 然後我就開始瘋狂檢討我哪裡出了問題 哪裡需要加強 找‘有價值’得物理治療 積極處理 積極提問 積極嘗試 積極強化 ·我右髖的內旋卡住...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陪你讀Readwit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4:14:46

《心靈影像的力量》馬大元 你有無法跨越的事情嗎? 還是一直有一個天花板讓你無法突破嗎? . 改變很難,有研究說21天能養成一個習慣, 但大部分人真實的狀況是,就算撐過21天,一個鬆懈,努力堅持的習慣馬上瓦解。如果說用一瞬間就能徹底改變,聽起來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 但#一瞬間改變一個人真的不可能嗎?...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09:25

小姐姐陸續收到找工作的疑問,或分享考上執照同時也擔心工作是否有著落。各位應屆畢業生都真的辛苦了,本篇整理履歷、找工作困擾相關。 先前履歷企劃活動,從大家寄來的履歷中關於精神科求職我有一些通則性的建議。 📣 精神科履歷準備 ✅一般我建議2頁或2部分 1️⃣基本資料 大頭照最好是正式一點好看的證件照 ...

  •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8:00:34
    有 110 人按讚

    9/27 恭喜 向華、吳欣怡抽中書。請私訊收件人姓名、手機及地址,由出版社幫忙寄出,謝謝。

    🤤【抽書活動】--《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
    從拒絕承認到勇敢面對,一個記者戰勝憂鬱症的真實告白
    #皇冠平安文化

    請完成句子:
    #搞笑的是我最害怕(什麼或什麼事)。
    先填一下括號內的害怕,然後放著,文章最後會再談到。

    憂鬱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源是為人我和諧而壓抑了太多自己真實和任性的部分。壓抑的部分恰好是人最重要的核心,往後會接連失去控制感、自信心,覺得自己不配XXX,像是進入半放棄狀態。
    當事人先有失眠、焦慮及過度反應開始,生理表現召示著心理的不適,當事人仍然拒絕承認不一樣,被動等待事情好轉(以為自己就會好)。當累積一定程度就會「崩潰」,什麼秩序都不在了,正式進入憂鬱心理的自動化反應,當事人心裡還會這樣想:「一切都是我的錯,我很抱歉得了這種病…」(P75)
    我發現很多人沒有盡早就醫,一部分是擔心憂鬱症的標籤,另一部分則是對精神科看診充滿錯誤的想像,尤其是認為一旦進入健保系統登錄,那個污點就會一輩子跟著。現實上,僅有少數職業會如此介意,而我的想法是,如果都不一定活得下去了,那麼「此時此刻」才是最重要的,先不要為明天擔憂。
    本書作者原是記者,整本書算是故事、知識、心境求診的書寫。
    #第一部:
    記錄了他發現憂鬱症的震驚與如何逐漸接受,記錄了在韓國看診的過程,醫生的問診與反應,中間又怎麼用藥(及用藥知識),看了之後較能有正確概念。
    #第二部:
    他與家人、好友間的公開坦露,當承認事實並說出口,也有個明確的態度進行治療,對方反而知道怎麼相處,並成為當事人的支持系統。當然不會理解而隨便亂安慰的傢伙也大有人在,這時更不需要在乎他們,好好認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部:
    是個人自我覺察,憂鬱來時,情緒會讓想法不理性,而想法會召喚更負面的情緒,就陷下去了。作者有些方法,能練習讓自己覺察不合理的想法,緩降那個不安。
    例如:情緒日記(P131,如下圖),重新評價焦慮程度;自我獎勵的貼紙;腹式呼吸。
    #第四部:重新認識自己。
    作者與好友約見面,讓好友以問問題的方式去理解他,如問:「你平常很樂觀正向,怎麼會這樣?」、「你之前受的沉重壓力是什麼?具體聊一下」、「什麼原因讓你下定決心去精神科?」、「你為什麼會覺得失去歸屬感?」
    作者慢慢地回到一個狀態,重新認識自我,他看清什麼是生命裡比較重要的事,同時也學習到情緒能力--能自己獨立消除不安的程度。
    最後還蠻有趣的,診所護士問:「請問您下次要預約什麼時候呢?」,他說「不用了,今天是最後一次。」
    「天啊,太恭喜您了。」護士們立刻給予海狗式鼓掌。
    畢業了呢。

    #回到完成句子:搞笑的是我最害怕(什麼或什麼事)。
    人所害怕的,會隨著心情不同而不同,可從此句檢查一下是否為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包含「應該」、「總是」、「一定」、「全部」…的概念
    #例如:搞笑的是,我最害怕別人怎麼看我。
    反論:人們的注意力通常是在自己身上,即使看別人而評論也只是一下下而已。
    解決方法:你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XD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221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214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贈書方式的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需TAG一位朋友+留言:「搞笑的是我最害怕(什麼或什麼事)」
    🤤🤤
    。    
    活動日期:110/9/24(五)18:00~9/27(一)12:00截止喔
    9/27(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得書一本🙋‍♀️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限台灣本島)。

  •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0:19:15
    有 60 人按讚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當孩子平安誕生,我們只是完成了生理上父母的任務,
    教養的每一天,卻讓我們做好心理父母的責任與使命,
    孩子的反饋與互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傳承的美麗與可貴,
    陪著孩子長大,也讓自己成熟,是親子之間的愛讓彼此共好。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去學習、去成長,如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好好陪著孩子長大,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的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的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經常因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著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出得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在付出與接收之間,讓那感覺誤差的距離拉近,讓愛不致於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一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

    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慢慢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

    有天,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

    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發現原來的情緒是會生病的,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也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剖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種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始終沒有被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

    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沒有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為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都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獨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也自然會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我們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重新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間尚未解決的課題,這也是我在第三次覺醒中的深切反省,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尚未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對待下一代身上,但這樣做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為人父母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感謝孩子,讓我學會如何成為好父母。

    我們把孩子從子宮中擠壓而出生,孩子卻把我們擠入自我成熟的陣痛之中,因為我們要給孩子做示範,所以要不停學習與優化自己。看著是我們在教養孩子,但孩子帶給我們的反饋和省思,其實遠比我們付出的多。

    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你才不會覺得自己在付出中,一直在被虛耗與掏空。

    保持覺察與調整,協助孩子完成階段性的需求與成長,當孩子愈長大,父母也愈成熟,生活就會如倒吃甘蔗,愈來愈甜蜜與和樂。

    延伸閱讀: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1 08:39:24
    有 15 人按讚

    8月底才在Netflix開播的《D.P:逃兵追緝令》,馬上就擠進前10名,這收視率我也有貢獻到。

    本來我超抗拒當兵題材,這跟我的生命經驗一點關係也沒有,以前聯誼時聽到男生聊當兵就直接走開,如果男友老公講什麼「夭洞拐」,我馬上變臉:你給我講中文!
    (有沒有女生和我一樣的八卦?)

    但耳邊又太多嗡嗡聲推薦我去看,連假嘛,又不出遊又不想煮飯,實在沒有不追的理由。

    看完才理解DP熱播的理由。

    本戶唯一當過兵男丁一邊跟著看,一邊表示,台灣沒那麼誇張啦,這霸凌也太嚴重。

    我立馬嗆:啊不是有洪仲丘案,你沒遇到是你運氣好,我有朋友還真的在當兵的時候自殺,幸好有被救回來。

    韓國(以下皆指南韓)大部分的兵都是徵召來的,必須服20個月的兵役(與過去的台灣同),所有身體健全的男子都需要當兵,而許多人也想盡辦法不當兵(這也與台灣過去經驗很像)。

    根據統計,自1953年韓戰停戰以來,有大約6萬名南韓義務役軍人服役時死亡,死因包括自殺、槍枝事故與醫療不當,沒有任何一人是死於戰場。(聯合新聞網,2019)

    台灣部分,每年當兵人數約14萬,近13年來每年有26人以「自殺」結案(資料來源:國防部)。

    由上看來,韓國絕對是當兵自殺率最高的國家。

    *
    我不想聊當兵,但很想知道男人在面對霸凌或性議題時,到底是怎麼想?

    臨床經驗接案的男女比落差一直很大,近期約莫是2:8,來的男性多半年紀都在30歲以下,而且常不超過2次。

    關於性傷害,我很少有傾聽的機會,如果他很艱難說出口,我不願意強迫他。

    男人最常來找我們的,通常是工作或學業困境,這些話題很無傷,很多人都會遇到,所以講起來也就沒什麼好丟臉的。

    我最接近男人私密森林(女人叫花園,男人就叫森林好了)的經驗,排第一就是同志感情,再來就是特殊性癖好,因為涉及道德與法律問題不得不來,少數是家暴的加害人。

    這些個案很難保持治療關係,頂多第一次見面才碰一下問題,下次就不來了,最多再給一次晤談機會然後又放我鴿子,可能是因為難以啟齒與羞愧感的緣故。

    所以我漸漸學會,在查覺到對方的抗拒時就明講:你必須自己想來,我才幫得上忙,如果不想來我就不約下一次沒關係。改變不一定要在治療室和心理師談,晤談也不是萬用,只是多個參考意見,但如果你決定靠自己,那得更努力才行,因為沒人可以幫你。

    通常這樣講還挺管用,要嘛就留下來,我們一起努力面對最黑暗的自己,要嘛就直接結案,節省雙方的時間。

    我知道他們不習慣在外人坦露,但那些傷害就會停留在男孩階段,無法進階為成熟無畏的男人。

    我快沒招了,男孩們啊,可以告訴我該怎麼做嗎?

  •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不列顛娘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2-06 05:08:06

    #BNO #英國皮膚保養 #宅家護理 #熟齡 #皮膚乾燥 #T字混合 #熟齡
    #打工度假 #留學兼職 #海外面試 #學英文

    到英國的第一個月,就把全部從台灣帶來的保養品和清潔用品都丟了,因為完全沒屁用了!
    今天來分享一下身為一個海島來的台灣大嬸,如何在英國照顧皮膚,達到減齡八歲的實戰結果,超級懶人保養,那我們就開始吧!

    沒有任何業配的純心得分享,還是要強調一下這些照顧的方法,很難說誰對誰錯,每個人膚況會因為氣侯還有年紀產生不同的變化,當然我自己是英國的雷射美容師,就盡量淺白的說說原理囉

    知根知底一下,娘子我今年36歲,但上個月的VISIA檢測來到28歲(拍拍手),皮膚是最大眾的T字混合(沒有任何底妝+紋眉+紋眼線+接睫毛,16天前做了海飛秀)

    今天的內容主要著重,我在英國的日常保養方法,其中和之前台灣的最大差異,就是大量減少清潔步驟,重點放在保養!

    今天第一重要的資訊,在英國,我只有晚上才洗臉了,第二重要資訊,洗臉不超過30秒,這個時間包括把臉打濕,上不會起泡潔面露,還有沖水,通通在30秒內完成,水溫不想聊,因為我家暖氣壞了!我才不想用涼水洗臉!!所以,我每天花在洗臉的時間,只有30秒(驕傲)騙人?36歲的大嬸怎麼可能這樣就夠了?其實我在台灣的時候也會卸妝加清潔,但真的要因地制宜

    分享一個叛逆的觀念,常拉扯的地方,必定會鬆弛下垂,所以生活中要盡量減少扯動皮膚的機會,舉兩個例子

    最經典的就是慢跑!你們知道有些不讓胸部晃動的運動內衣吧,但是臉上沒有這種東西啊,就算有,你敢戴嗎?臉上雖然有肌肉,但他撐不起你的皮啊!你跑得越凶,他越敢鬆給你看!另外還有美容按摩,我們診所有員工福利高級按摩,我通通放棄,什麼小臉啊、提拉啊!NO!自從我踏入這行,就知道這和醫美的光電治療完全不一樣喔!所有外力的扯動,只會隨著年紀讓你越來越鬆!洗臉,30秒,足以!

    用什麼洗?英國所有會起泡沫的產品,都會讓我的臉太緊太繃,有的人可能喜歡這種乾淨清爽的感覺我自己在台灣的時候也很喜歡,真的很有安全感!但是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啊,這裡可以魔王級別的乾燥英國呢!我戴眼鏡快速介紹一下,洗臉的目的是要洗掉髒東西,但是如果你洗完臉緊繃,就是把好東西「皮脂膜還有保濕因子」洗掉啦~英國水分蒸散超快!這樣的過度清潔,會讓你的皮膚失去保護屏障,後面做什麼保養都只是屁!連想要做醫美也都會被拒絕的喔!(摘掉眼鏡)

    我目前用的是NYR的 Rose Facial wash,中文叫做玫瑰保濕潔面露洗臉,原價17鎊,但用量非常節省,100ml絕對可以用半年以上,按出來就是凝露狀,臉濕濕的直接上就可以,不用搓泡泡!阿~說到這裡,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難道你們不覺得搓泡泡的時候,比較像是在洗手嗎??

    另外是卸妝,不管是油、水、膏,再怎麼說,阿~就是一些化學特性,要不要我再戴眼鏡?阿!喔算了!反正都是另外一種「需要再被清洗掉的外來物」秉持減少扯動皮膚的原則之下,我目前就用含有界面活性劑的潔面布或是化妝水而已,之後再用潔面露就很乾淨了但是!如果是特殊日子,需要濃妝或是抗油水的防曬,就是說,用到第二張潔面布都還不能擦乾淨,那你乖乖卸妝產品,這時候不用太堅持

    總之呢,對我來說的風險是,「化妝品和卸妝品一起殘留在皮膚上=沒洗臉」所以我能不用油或膏就不用!我現在都是用Simple的Skin Facial Wipes Cleansing,25片,原價3.25鎊,沒香精沒酒精,中規中矩的小東西

    阿~講這麼多,沒有講到起床的清潔,因為我早上不洗臉,頂多就是化妝水擦一下口水和眼屎而已,前一天晚上已經洗好了啊!在臺灣睡覺起來,臉會有點油,所以我會清水洗一下,但是!這裡是英國,我不洗!如果你在英國起床也會油的話,我建議用化妝水擦一下就好,再強調一下皮脂膜~是好東西!清潔的部分就是這樣!非常簡單吧,潔面露30秒,其他用潔面布或化妝水擦拭,搞定

    以上是我自己在英國三年總結最適合的皮膚清潔方法,我是一名在英國職業的醫美雷射美容師,等下講保養啊

    ☀️☁️☀️☁️☀️☁️☀️☁️☀️☁️☀️☁️☀️☁️☀️☁️☀️☁️☀️☁️☀️☁️
    ►UK賺錢分享系列
    ‧英國|全整理必看|美甲 美睫 美髮 美容 按摩【CC字幕】https://youtu.be/ZCo8UBnjFC0
    ‧英國|兩年存到60000英鎊首付【CC字幕】https://youtu.be/OgaxSd2MpV0
    ‧英國|30歲找正職的四個方法【字幕】https://youtu.be/jJyW-KIo3KE


    ‧英國|開箱我姐寄來的空投物資【字幕】https://youtu.be/T3SvuGFknxo
    ‧英國|3種別碰的戀愛對象【字幕】https://youtu.be/LzBB0Rn8Ctc
    ‧英國|完全改變的10個生活習慣【字幕】https://youtu.be/F9yimrnqDEg


    ‧英國|Room Tour|月租4萬海邊花園公寓【字幕】https://youtu.be/r8LsaVXnipU
    ‧英國|Room Tour|月租8萬的倫敦兩房公寓【字幕】https://youtu.be/3qhdd6c3Al8
    ‧英國|Room Tour|月貸8萬的倫敦聯排別墅【字幕】(預計發表)


    ‧英文|聽和說的自訓方式【字幕】https://youtu.be/0XyfNtcm358
    ‧英文|聽和說的自訓素材【字幕】https://youtu.be/y0dUGXnWpLM

    ☀️☁️☀️☁️☀️☁️☀️☁️☀️☁️☀️☁️☀️☁️☀️☁️☀️☁️☀️☁️☀️


    FB:不列顛娘子的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Lady30Y
    IG:Lady30Y
    https://www.instagram.com/Lady30Y

    其他臉書社團請搜尋關鍵字【台灣女生在英國】

  •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林榆芩牙醫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6 20:30:43

    講到看牙很貴,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植牙和矯正,但真正現在牙醫師最愛推的,其實是美白瓷貼片,這是在短時間內客人就會快速噴錢且美觀立即見效的,不像矯正要做很久,植牙則有手術風險,且七年後可能開始出現維修問題。這集影片會告訴大家我對於想做瓷貼片的愛美人士一些中肯建議,以及為什麼台灣的牙醫在遇到一些蛀洞太大太深,很難保留的牙齒狀況時會選擇建議植牙。

    今天要和大家講 #牙醫陷阱
    其實台灣的牙科陷阱不多
    不過牙醫也是要賺錢養家的
    所以會因應一些社會趨勢
    推一些比較高自費的療程
    例如 #美白瓷貼片 #膠原蛋白 #植牙

    今天就來說一些
    在看牙時該注意的事
    幫你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
    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手術

    另外
    我也會在影片中比較
    台灣和美國的牙科治療
    好奇的朋友記得看完影片喔

    💡影片重點
    00:00 本集搶先看
    00:40 台灣牙科陷阱不多
    01:48 瓷貼片或美白貼片
    03:16 哥倫比亞省錢瓷貼片
    05:05 拔牙傷口放膠原蛋白
    06:45 保留牙齒或拔牙後植牙
    07:49 牙冠增長手術
    08:38 台灣美國根管治療比較


    ✏️相關文章
    靠牙齒矯正晉升好萊塢顏值最高夫妻
    https://follow-heart.com/holly_tee
    矯正牙齒和唇形的關係
    https://follow-heart.com/tee_lip
    艾瑪史東與愛馬華森的牙齒矯正案例
    https://follow-heart.com/emma_tee

    ✉️歡迎追蹤
    臉書粉專|https://follow-heart.com/teetrap_fb
    IG追起來|https://follow-heart.com/teetrap_ig

  • 什麼時候需要根管治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27 19:00:10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一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昨天說到那些預設立場的語言,其實就是一種粗暴的語言,而透過在人際之間這種粗暴的語言,那往往會造成很多粗暴的結果,它可能有顯性的,就是彼此之間吵開來了,不歡而散,

    它也可能是隱性的,就是壓抑了很多情緒,很多憤怒,很多委屈,一直到它再也壓不住的時候,用一種彼此都不喜歡的方式爆發開來,

    我常常有一種感覺哦,面對人際之間的狀況,其實預防勝於治療,關鍵不在於當問題發生的時候怎麼解決,而是在於我如何讓問題盡可能的不要發生,或者是負面的狀況不要累積,

    所以呢,今天就跟你分享,我們可能稍微有點概念,知道被別人貼標籤,被別人預設立場的時候很不舒服,然而我們也必須能明確的辨認出,在我們自己的語言裡,有沒有對別人預設立場,

    所以呢,今天談的這個內容哦是雙向的,不管是別人施加你身上的,還是你施加在別人身上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所謂的「預設立場」,到底包含了什麼?

    其實預設立場包含了4個層面,第1個層面叫做把自己的預設當真理,我常常說我們人際之間,最容易產生問題的就是把自己的預設,當成是對方的真實,而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因為這背後有我們自己的價值預設,我們常會以為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別人也應該認為對,自己不認同的別人也應該不接受,但其實真實的人生不是如此,而且呢,最可怕的是這樣的預設立場,我們最容易施加在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因為你覺得他跟你夠親近,他應該要跟你一樣啊,

    然而事實上是如此嗎?當我們把自己的預設當成是真理,把自己的推論當對方的真實的時候,我們常常就會對於他人的生活,對於他人的選擇,去做很多很多的道德批判、價值批判,小到我們去批評她的穿衣風格,大到我們針對於對方的生涯選擇指手畫腳,而這樣的呈現最容易被一種叫做「關心」包裝起來,

    你可能在喜宴的場合就常常遇到這樣的人,就是呢,他很關心你到底什麼時候結婚,然後呢,他跟你的關係其實就是4個字,叫做干你屁事,

    那你說是禮貌上的客套,聊個兩句也就算了,他還一副身為「過來人」、身為「長輩」,這裡的過來人跟長輩要括號哦,以這樣的姿態來跟你說,結婚到底有多好,不結婚真的是人生當中的重大損失,

    你看看這樣的說話方式,是不是把自己的預設當真理?然而我們在面對別人的時候,會不會也這樣子?你可能談的話題不是結婚,但你可能會談別的,那個別的可能是自己認為對的,而我們在沒有經過任何的確認跟核對之前,我們就認為別人也應該要這麼認為,所以呢,把自己的預設當真理,就是一種價值上的預設,

    而第2種預設立場,叫做把「別人的水準」當成是基準,別人的水準,可能是別人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呢,它並不等於要把它放在另外一個人身上,當成是一個基準,這是一種比較性的評判,

    你小時候可能就聽過這樣的話,你為什麼不像隔壁的小明成績這麼好,或者是你為什麼不像是你姐姐一樣這麼乖,總是要惹麻煩,這種比較其實是很傷人的,

    那更不要說在親密關係裡面,你拿你的對象,跟你的前男友前女友比,你到底在比什麼?或者是你姐妹淘的老公,你兄弟的老婆,你到底在比什麼?這些話就算你講得再對,其實它都一定會引爆的,

    而且當你有這樣的預設立場,這說明了你根本沒有在跟你眼前的人互動,你只是跟一個想象當中的典型在相處吧,

    而第3個預設立場,叫做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說白話文就是「逃避問題」,什麼叫做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呢?

    通常這樣的狀態,就是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表面上你可能有認識這樣的人,你在跟他聊天互動的時候,只要她有任何被挑出來的毛病,他都可以推給別人,

    他可能會說,是因為我老闆沒有教,是因為我的部屬不夠認真,或者他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你為什麼不提醒我,這種事情你應該要告訴我的啊,然而如果放回我們人生的長河裡,你可能也聽過你的父母親,或者是所謂的長輩,跟你說你為什麼不去當醫生,你為什麼不聽話?

    像是這種都是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尤其在面對子女教養的親子溝通上面,我們常常會很隱微的把自己那些沒有完成的期待,加諸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這個是需要好好覺察,而且是很不應該的,

    而預設立場的第4種,叫做把別人的配合當義務,說白話文吧,就是叫「理所當然」,尤其是把別人的幫助,別人的相挺,都當成是對方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他為了對你好,額外的付出,

    就像是那些話,「你為什麼不挺我?」、「你為什麼不支持我?」、「你為什麼不幫我?」你聽聽看這些話,這些話呢,它背後有著控訴,而且呢,他也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而你還成為了加害者之一呢,

    所以呢,談到這我們來復盤一下,所謂的預設立場包含什麼呢,第1個把自己的預設當真實,是一種價值的預設,第2個把別人的水準當基準,是一種比較性的評判,第3個把自己的責任當空氣,是一種逃避問題的出發點,而最後一個把別人的配合當義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態度,

    那好啦,當你瞭解到這邊,你或許發現了,別人甚至,於是自己,我更希望你發現自己,也有這些狀況,那到底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說到這裡,我就要很慎重的跟你進行一段工商服務哦,我在8月3號有一門課叫做【人際回應力】,也因為我有感於大家在人際裡面,我們很想要跟別人好好相處,可是我們常常一不小心、一不覺察就把自己的預設立場加諸在別人身上,導致彼此之間是沒有辦法去做正向的交流,儘管雙方都是好人,這就是我常說的,你的善意成了別人收不下的禮物啊,

    所以我在8月3號的人際回應力裡面,就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去不帶預設的表達自己,怎麼樣用不帶預設的方式去靠近別人,讓你的善意成為別人能夠好好收下來的部分,

    當你們有了連結之後,後面才有進一步更深度的溝通跟理解,而在【人際回應力】的課程裡面,不止如此,如果你進一步遇到,那別人對我有很多預設,也就是說別人對我有很多偏見,很多攻擊,那怎麼辦呢?

    恭喜你,這門一課,也會有專門的單元,讓你學會怎麼樣去面對那些帶有預設的人,可以這麼思考?可以怎麼對應?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站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

    其實【人際回應力】這門課,從我研發設計到現在,已經經過了三次大改版,跟無數次的小改版,

    在這麼多年的教學經驗裡,會踏入這門課的教室,除了那些在跟別人溝通的回應,有點辛苦的朋友之外,讓我最意外的就是,有很多在企業裡面的中高階主管,他們回頭上這門課,因為他們很清楚知道當自己的「能力」跟「努力」得到一定的肯定跟證明之後,接下來「會不會做人」,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而「做人」它不是在「送往迎來」的那麼低階的層次,而是你能不能懂人?而且把你的懂,成為別人能夠收下來的概念,在【人際回應力】裡面,你都會完整的學習,我很期待能夠在8月3號的教室里見到你,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踏進我的教室,我都希望我所做的這些內容,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可以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行動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人際回應力課程,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相關的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可以在8/3的教室裡見到你,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