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人資證照好考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人資證照好考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人資證照好考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人資證照好考嗎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Zoey 佐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下班後的黃金一小時自學攻略 ⌛️ 「工作完好累,回家先滑一下手機好了...」 「等等!怎麼就十一點要洗澡睡覺了?」 近幾年開始盛行自主學習和斜槓生活 白天工作,下了班還有一連串活動和課程安排 這樣的生活型態雖然精彩 卻也考驗著我們時間管理能力和自律度 一天只有零星的1~3小時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來自廣州的消息】好久不見的廣州小姐姐Teresa馮子紜不知道最...

人資證照好考嗎 在 陳曉唯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06:09

去年此時,身著正裝快步穿梭在金融區,在各大銀行的人資部門進行一場又一的面試,重複同樣的自我介紹,回答相似的問題,中文、英文、日文,各種語言的語詞轉化,像是一場場演出,將排練無數遍的表情、笑容、台詞與反應於舞台上展現淋漓,接著是漫長無盡的受訓,無數張的證照考核與檢定,一年的日子消耗了三年的體力。 但...

人資證照好考嗎 在 JobUs職場小旅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4:16:47

🤔你一定也聽說過「把興趣變成工作時,這份工作就會越來越無聊」,在職場中總會有許多人告訴我們,興趣跟工作是不能兼顧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Amy賢拜的經驗,在剛踏入職場時接觸到人資,發現符合自己的興趣,因此朝這個方向不斷學習發展,最後還考取全球發展職涯師的證照,那賢拜又是...

人資證照好考嗎 在 BIG Studen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20 06:34:25

【職場學長姐】Blink 特別企劃|徐小兔的 10 道快問快答   小編集結了10個題目,詢問佈告欄上熱門作者 #徐小兔 ! 從人資工作,到當初的求職經驗,最後養成寫作的心得與想法!   [ 問題二 ]:國企系也沒有相關的人力管理的課程,人資工作,需要事先修什麼課,或是考證照嗎? ...

  • 人資證照好考嗎 在 Zoey 佐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1 21:56:33
    有 112 人按讚

    ▋#下班後的黃金一小時自學攻略 ⌛️
      
    「工作完好累,回家先滑一下手機好了...」
    「等等!怎麼就十一點要洗澡睡覺了?」
      
    近幾年開始盛行自主學習和斜槓生活
    白天工作,下了班還有一連串活動和課程安排
    這樣的生活型態雖然精彩
    卻也考驗著我們時間管理能力和自律度
      
    一天只有零星的1~3小時
    要如何完成自己的學習進度和目標規劃呢?
    最近看了《#下班後1小時的速效學習攻略》
    有些有趣收穫,我們來好好聊一下🙋🏻‍♀️
      
    這本書是由韓國作家李洞宰所撰寫
    他年紀輕輕,就邊顧正職的業務工作
    邊學習、考取各式各樣如會計師、金融分析師
    風險管理師、不動產經紀人...等十多種證照
    也因此,他摸索出一套「#速效學習法」
    核心精神就是:在碎片化時間裡 #高密度學習
    他的秘訣是:
      
    ———
    文章太長來不及閱讀?
    可以先分享這則貼文到自己版上
    晚些再回來看呦~
    _____
        
    ❶ #去蕪存菁
    想要做的更少但完成更多,重點就在「選」
    攸關到自己判斷能力和果斷情商
    多練習80/20法則,請把時間花在有影響力的20%
      
    ❷ #場所管理
    作者其實花了滿多篇幅來講
    「場域、環境對學習效果的重要性」
    選擇一個讓你舒適,專注的學習空間非常重要
    因為它正是事半功倍的重要環節
      
    ❸ #生活管理
    「你的外在成就,絕對不會超越內在成就」
    通常內在越強大的人,外在成績才可以往上堆疊
    睡不好、跟伴侶吵架、頭痛、胃痛
    忙碌的日常,也依然需要花時間照顧自己
      
    其實啊!最近蠻常收到聽眾來信
    說自己工作上有些 #職業倦怠
    長期不處理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想答案就是工作到 #整個失去人生方向😩
      
    好險,現代人資源豐富也普遍滿上進的
    所以只要有意願,隨時都可以重建自己的人生方向
    怎麼重建?答案就是開始學習新知識!
      
    不過,說是這麼說,在工作與生活很迷惘的階段
    又要怎麼知道自己要學習什麼項目?哪個要先學?
    哪個可以晚點學?自學要怎麼專注?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哈哈~好多問號
      
    書中也建議了三個步驟:
      
    ✨步驟一:先學會目標設定
    作者提到,學習的開端是從「目標設定」開始,這個目標設定包含核心的挖掘:為什麼要學?一定要學這個項目嗎?一定要現在學嗎?希望能達到的結果為何?達成這樣結果對你的工作或人生又有什麼影響呢?
      
    ✨步驟二:再做好時間管理
    有了目標,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安排進行這個目標的優先次序還有時程,你一週要花多小少時投資在這個目標上?這些時間要怎麼安排?零碎的時間怎麼好好利用?
      
    ✨步驟三:強化學習效果
    知道要學什麼,也知道學習的時間怎麼規劃以後,我們要開始強化的,就是如何讓學習的效果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的效益?
      
    如何有效地利用下班、下課後時間
    或許是我們每個人的必學功課吧💪🏻
    我把詳細的目標與自學心得更新在留言區 ↓ ↓
    希望可以帶給你些生活新靈感💡

  • 人資證照好考嗎 在 行恩 Gr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2 07:55:00
    有 69 人按讚

    #正片看這裡👉https://youtu.be/UG998NC89Sk
    你聽過侍酒師這個行業,但是到底侍酒師的工作在做些什麼呢?

    進入到高級的米其林餐廳,總是有位穿著特別專業的侍酒師來問你,有想點什麼酒?其實除了酒,餐廳裡所有跟飲品有關的,全都是他們的守備範圍呢!

    常常有人喜歡問有品酒的人說:你們可以喝出那是什麼地方的酒,幾年份嗎?
    或是考了 WSET(葡萄酒品飲證照)就老是被人亂叫成侍酒師😅
    我只想說,這個技能,可能考了品酒中高證照 WSET Level 3 都不一定可以好好答對(好啦~至少我本人,資質駑鈍,我承認我盲飲很弱)

    厲害的侍酒師超猛的,他們可是身懷絕技的呢!!到底侍酒師們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呢?

    不破梗了,請點連結看完整影片,下次走進有侍酒師的餐廳,你會跟我一樣,打從心底的滿滿佩服這些為我們服務的侍酒師!
    題外話,如果不懂得品酒,下次去餐廳也不用慌張,侍酒師們其實是我們這些客人的好朋友好字典,立刻大方問他們有什麼推薦,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完美餐酒搭唷。

    ☝️YouTube 訂閱追起來,小鈴鐺打開來🔔
    ❤️FB 粉絲團追起來↘️⬇️↙️:https://www.facebook.com/instagracies/
    ❤️IG 追起來↘️⬇️↙️:https://www.instagram.com/instagracies/
    #行恩的大人味 #大人味 #精品主持人 #雙語主持人 #lifestyle #drindrintipsy

    特別感謝:
    台灣侍酒師協會 常務理事&賽事主委 蕭希辰 (David Hsiao)
    道格拉斯蘭恩: 汪政廷 (Paul Wang)
    威姬百喝 Vickypedia
    布萊迪品牌大使: 和之安

  • 人資證照好考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9 17:17:13
    有 327 人按讚

    【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界線、架構、關係】
    .
    ● 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
    目前網路上以社會大眾為閱聽受眾,教導大家如何判斷心理師是否踰矩或是如何挑選適合的心理師的文章已經很多人寫。「心理師,日常」的閱聽受眾設定在心理治療的初學者或是對於心理治療領域有興趣的人。因此我會想要討論的是「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從界線、架構、關係來看。」。當然,這類文章絕對不可能多「精簡扼要」,應該標註「文長慎入」,不過依照以往經驗,我對大家的耐性有信心(?)。
    .
    心理師一定會學過倫理與法規,會發現,心理治療真的很囉唆,這個不行,那個也不可以,學習者或是一般社會大眾往往只看到「不行」,但卻不見得清楚「為什麼不行」。那我現在要講的就是「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清楚背後的原理原則與脈絡,很多時候可能只會感覺到這些規範,對於心理治療的從業工作者來說只不過是種又臭又長的「教條」。衍伸出的感覺有可能是好不通人情、好冰冷、好僵化、真古板。為什麼不可以?哎呀,這樣也沒關係吧?這樣比較有「人味」吧?而忽視了這些規範的重要性。
    .
    ● 我稍微整理一下,近日網路上爭議事件,並改以疑問句的方式列出:
    A. 心理師可以創立網路社團,讓(前)案主們可以在裡面討論嗎?
    B. 心理師可以向案主透露其他案主的個人資訊嗎?
    C. 心理師可以邀請(前)案主去喝咖啡?或是約私下見面嗎?
    D. 心理師可以邀請案主去吃飯,心理師的家眷陪同,就沒有關係嗎?
    E. 當心理師遭受社會輿論壓力,可以把(前)案主的(表達感謝的)治療心得公佈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業上嗎?
    .
    我不會每一題都直接給答案,但我邀請閱讀這篇文章的(準)心理師或有興趣的讀者思考,上述幾件事情中,你的想法是什麼?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作為心理師,我們當然需要依循《心理師專業倫理守則》與《心理師法》的規範,但除此之外,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而這些想法背後的核心信念又是為何?
    .
    不能免俗的,我要來分享自己的觀點。
    .
    一、心理治療關係:真實的,但又同時需要「被限制」的人際關係。
    .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學的是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因此會以成人心理動力取向治療的立場看事情。我會說心理治療關係是一種真實但卻是需要「被限制」的關係。通常我們會這樣說「治療室內的,就留在治療室。」意味著心理師不應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來到他的日常生活中,除非案主做了或說了保密原則的特例。例如:有自殺、傷人、家暴、性侵等事情。又或是實習心理師有接受督導的必要性。基本上,心理師不會也不應當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治療室外,就算是已經結束治療關係,都不建議如此。
    .
    (一)「清楚的心理治療關係界線」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清楚的界線:保護案主不受傷害
    維持清楚的界線與避免雙重關係是為了保護案主不受傷害。心理師、身心科醫師也是人,所以需要完善的制度來協助我們保護關係與維持良好的界線。治療關係應當是很單純的,不允許衍伸出其他諸如商業合作、情侶、師生、上司下屬等雙重關係。治療關係也應避免原本就有的人際關係。因為治療關係本質上無法迴避權力議題,通常心理師相對於案主擁有較多的專業知識,且會尋求心理治療協助的人,有時是在情緒低落或身心狀態較為脆弱的期間。
    .
    2. 單純的關係:避免關係上的混亂
    從治療關係衍伸出的雙重關係剛開始會給人感覺心理師對我好特別、我好重要,但隨後而來的很有可能是感覺自己被利用。而若將原有的人際關係延伸為治療關係,治療雙方原本就認識甚至熟悉,也可能會造成界線的混亂不清,訊息的混亂,治療室中所獲得的訊息與原有人際關係接觸所得到的訊息攪和在一起,而使心理師無法有足夠清楚的思考與個案概念化。而相同的是,雙重關係都容易造成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和案主雙方搞不清楚對方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以哪種身分、哪種立場、哪種社會位置來表達,又或者是在治療過程中顧慮到對方治療關係以外的身分而造成治療上的阻礙。例如:同時是心理師和課程老師的身份,案主就可能會擔心,如果我的治療效果不好,會不會影響我的課程成績?那我是不是應當要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得很好,看起來很有療效,甚至討好身為課程老師的心理師。
    .
    3. 清楚的身分與位置,才能好好治療,好好地被治療
    當治療關係是單純的,心理師就是心理師,案主就是案主。各自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的治療或接受治療,無論是案主還是心理師,都不受對方另一個身分的干擾,這讓除了讓治療可以更順利進行,也更有效能。也因此,心理師應當避免與案主有治療室外的接觸,迴避衍伸出其他人際關係的可能性。吃飯、喝咖啡這些看似平常的人際互動也應當避免。至於結束治療後,是否就可以約出去喝咖啡,我認為就算結束治療,對案主而言,心理師還是心理師,不太可能一刀兩斷,立刻轉變成另一種身分。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樣的舉動,是有可能讓案主感到混亂、不安,甚至是困惑的。另外主動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件事,是滿足誰的需求呢?(前)案主是沒有義務要滿足(前)心理師的個人內在需求的。
    .
    個別心理治療關係會是一對一的關係,就算是同一位心理師,不同的案主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治療經驗,因此對於每個人個別的心理治療經驗,都需要被尊重。同一位心理師,一位案主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不代表其他案主也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相反的一位案主在心理治療中感到受傷或不舒服,也不代表這位心理師的其他案主也在心理治療中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並不認同,把案主拉進和其他案主或其他人的紛爭中。簡單說,在個別治療經驗中,誰都沒有資格替誰證明什麼。
    .
    (二) 「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好的治療空間,包含物理上和心理上
    如果說「清楚的治療界線」是消極的保護案主和治療關係,「穩定的治療架構」就相對是積極的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心理治療架構一般來說是指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準時開始準時結束的心理治療,除非特殊原因,否則不會輕易更動架構,就算要更動,也會經過心理師與個案雙方充分的討論。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心理師在了解案主 (也就是個案概念化) 的過程中降低外在環境因素的干擾。這可以讓治療師和案主有機會在穩定的環境中思考與感受。
    .
    2. 穩定的架構,讓治療更清晰
    長期每週固定的時間與固定的晤談室接受心理治療,在動力的觀點就有如母嬰關係,嬰兒的主要照顧者在固定時間給予固定量的奶水。因為都固定,所以孩子的變化,今天喝的多,明天喝得少,都可以以較客觀的方式觀察出來。孩子在長大、在改變,照顧者也可以有明顯的感覺。但若照顧者是用隨意的方式決定給予孩子奶水量與時間,很可能就無法清楚地觀察到孩子的變化。
    .
    回到心理治療上,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外在環境的變動降低,心理師和案主都知道每週的某一個時間在某一個地點有治療,彼此都會有所準備。例如,案主會知道,啊,我每週三下午六點要心理治療,那我會把工作或雜事盡可能排開,而心理師也會留那段時間和空間給我。治療架構是一個雙方都為彼此準備。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對於小王子的等待,不過不同的是,對於案主和心理師而言,這個感受很多時候不是像狐狸等待小王子那樣,是幸福的,有可能是複雜的、矛盾的感受,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儘管如此,案主對於這些過程的想法與感受都可以和心理師討論,這些感受也都是治療中重要的訊息。
    .
    3. 心理治療不同於看感冒去診所拿藥
    心理治療並不是感冒看醫生,有症狀、有不舒服再來,治療目的只是讓症狀和不舒服的感受消失,相反的,心理治療是深層的了解自己,在治療過程中一起思考與感受。因此並不是一蹴可幾,或把案主的狀態訂一個病名或標籤,說你就是如何、如何,或是怎樣做一定會好。而是需要治療關係的雙方長期的時間與投入,有時花兩三年以上也不為過。
    .
    二、心理治療關係就是移情關係:當然移情,哪次不移情?
    .
    在心理動力的觀點下,治療關係就是一種移情關係。我有時會在網路論壇看到有人在談論「我好像喜歡上我的心理師了,我該怎麼辦?」、「你那個是移情啦,不是真的喜歡。」那麼,移情不是真的感情嗎?移情到底是什麼?
    .
    1. 移情是什麼?
    移情是當事人把他早年對於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至治療關係之中。且移情也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喜歡或愛的感受,也有可能是負向的感受,是討厭、憤怒、恐懼等感受。通常會需要被詮釋的會是負向移情,因為在治療關係中負面的感覺過大的話,治療關係張力會很大,案主會因為太難受,乾脆就中斷治療了,所以心理師會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點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不一定需要標註或點名這是負向移情,但當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有機會被說出來,被理解,被看到,案主通常會因為自己被理解而緩解了不舒服的感覺。然後,治療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
    2. 治療過程中的一切都是移情嗎?
    雖然說是移情關係,事實上治療關係中雙方的互動與感受有三種成因:(1) 案主的移情 (2)心理師的反移情 (3)相對外在現實環境。因此心理師在理解與思考案主的過程中,三者均須兼顧。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可以降低外在現實環境的干擾因素。那麼,案主對於治療的感受和狀態就可以比較歸因於移情。所以治療架構很重要。如果心理架構很混亂,這週週三治療,下週週二治療,我們就比較困難把案主在治療中的感受歸因於移情。
    .
    3. 面對移情,心理師該怎麼做?
    在治療關係中,案主在穩定與安全的環境下,把自己對於小時候重要他人的情感、情緒、感覺轉移到心理師身上,那心理師要做什麼?當然不是在那裡沉浸在被正向移情的感受中,覺得自己真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師,自己的言語真的好有療效而沾沾自喜。心理師需要去思考的是,案主感覺到的是什麼。無論是正向移情、負向移情,還是那些難以言明的複雜感受。當然有可能是真的心理師的言語帶來的幫助,但也同時可能是案主把自己對於幼年時期的情感關係,帶進治療關係中。
    .
    而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為何,是坐立難安、如坐針氈,還是治療前一天會做惡夢,或是很開心看到案主來治療?這些心理師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與情緒就是反移情,心理師要敏感於自己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去理解、去消化,而非將之化為行動 ( 即,行動化)。並在治療有需要的情況下,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反饋給當事人。以此來協助案主思考與了解自己。

    三、 維持界線與架構的挑戰,以及心理師可以做什麼?
    .
    心理治療真的超囉嗦,對於心理師和案主而言都是,心理師能做的,是帶著案主去思考這些想要破壞界線的背後是什麼怎樣的感受、想法,這對於治療關係的意義是什麼?但如果今天破壞界線與架構的是心理師呢?已經取得證照的心理師,每六年都需要換照,換照的前提是要參與一定量的研習時數(六年120),其中也有倫理時數的要求。這都是法規在制度上對於心理師本身專業與倫理的要求,遺憾地,這並無法保證每位心理師在面對案主的時候,都能遵守界線,避免雙重關係,不在治療室外和案主有非必要的接觸。
    .
    心理師需要時時警惕自己,當有想要破壞界線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是什麼讓你想要破壞界線,這背後有什麼自己的需要在。讓自己停下來,用思考取代行動化,為什麼想要約(前)案主喝咖啡,為什麼想要邀案主吃飯。這真的為案主著想嗎?這樣的行動背後的欲求是什麼?因為事實上,作為一位心理師,破壞了治療界線,破壞了治療架構,這樣的治療關係,還剩下什麼呢?
    .

  • 人資證照好考嗎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21:20:34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來自廣州的消息】好久不見的廣州小姐姐Teresa馮子紜不知道最近在忙甚麼呢?ft.朝心理諮詢師邁進的小姐姐 馮子紜

    上次跟 #馮子紜 視訊連線的時候,發現人間處處有溫情,就算廣州封城,社區住戶們仍發揮大愛互相幫助。那現在廣州又是甚麼狀況呢?

    對岸防疫使用健康碼,出入任何公共場所、乘坐交通工具都要出是健康碼才行。根據聯合新聞網的報導,申請人通過填報個人資訊健康狀況、旅遊史、居住地,以及是否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病患等問題,自動生成二維條碼(QR Code),分紅、黃、綠三種顏色,作為判斷個人能否通行的標準,綠色風險最低,紅色則最高。健康碼到底長甚麼樣,我們請馮子紜小姐姐給我們看一下。

    根據馮子紜小姐姐的觀察,對岸防疫對娛樂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像是前陣子廣州天河區有一個確診病例,裡面最大的夜店立馬停止營業,而且整棟樓的夜店跟酒吧都不能開。

    緊接著我們要來關心一下Teresa的近況,上次說到因為封城,所以醫生鄰居煲湯給她喝,不過這次的故事就沒那麼溫馨,因為她正隔壁戶的鄰居竟然闖入她家行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還搞到整棟大樓都鬧哄哄的…

    而且這位小姐姐最近還奮發圖強念起書來,11月要去考心理諮詢師的執照,人家現在可是朝向心理諮詢師前進啊,所以我們就不例外的順便問問馮子紜小姐姐,準備考心理諮詢師要讀哪些書?有沒有甚麼特別的案例可以說給大家聽的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3:00 最近上聲音訓練課及邁向心理諮商師
    16:00 吳亦凡.錢楓事件
    26:00 廣州疫情狀況
    42:00 心理諮商師的角色
    59:00 未來計畫-做旅遊影片
    01:09:00 在大陸做心理諮商需要考證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