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亡者稱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亡者稱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亡者稱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亡者稱謂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許秀雯 律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從2017/3/24 前法務部長邱太三在憲法法庭上質問伴盟律師團:「如果允許同性結婚,過年祭祖,祖先牌位要寫考考或妣妣?結婚時誰是新郎,誰是新娘? 訃聞上誰是女婿,誰是媳婦? 」... 我當庭在心中暗暗立誓: 未來不但同志要可以結婚,並且我還要成為性平禮俗的倡議者,好好參與革新我們文化中這些男主女...

  • 亡者稱謂 在 許秀雯 律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7 08:00:02
    有 235 人按讚

    自從2017/3/24 前法務部長邱太三在憲法法庭上質問伴盟律師團:「如果允許同性結婚,過年祭祖,祖先牌位要寫考考或妣妣?結婚時誰是新郎,誰是新娘? 訃聞上誰是女婿,誰是媳婦? 」... 我當庭在心中暗暗立誓: 未來不但同志要可以結婚,並且我還要成為性平禮俗的倡議者,好好參與革新我們文化中這些男主女從、性別二分(異性戀嫁娶婚的「文法」)陳規。
    很謝謝新北市殯葬管理處開風氣先河舉辦這個有意義的研習。這類演講我會繼續做下去,歡迎邀約!

    |伴盟演講 : 性別平等治喪與案例分享|
    今日(8/5)伴盟許秀雯律師受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之邀,和上百家喪葬業者面對面討論性別平等治喪議題,探討重點除了省思過往男尊女卑、以異性戀婚家為中心的作法外,更進一步探討同婚過後,相關儀俗中稱謂如何調整及妥適處理多元性別亡者或其伴侶、家屬的角色。
    許律師邀請在場業者一起思考兩個問題:
    🤔 喪禮的決策是否一定要以男性為主導?喪葬儀式的規則是否一定要男尊女卑、區隔內外?事實上近年來逐漸有愈來愈多家庭改變傳統上獨尊男性且性別二分的做法,改由依據「子女長幼」,或與亡者的「親疏遠近」來分派喪儀中的角色,這些作法包括:衣著不分內外、捧斗由長女擔任等。
    🤔 訃聞上的親屬關係稱謂、祭奠儀式及相關禮俗是否僅看見異性戀婚姻家庭?單身、不婚、離婚女性如何被置放?同志、跨性別等多元性別又被如何置放?
    許律師提供現代處理喪葬儀式的思考:
    📍 #習俗可以改平等不能等:各種禮俗、儀式規範都是人定的,沒有牢不可破的鐵律,儀式之所以重要,關鍵在於其功能,因此宜重視實質意義而非僅拘泥於形式。
    📍 #民主協商共同決策:喪儀要能達到釋放哀傷、撫慰人心的效果,就要盡可能照顧到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以免徒增遺憾與傷害。
    此次分享迴響熱烈,伴盟盼藉由持續撒種,讓台灣各個層面的社會文化都更臻平等。
    📮 伴盟演講邀約請來信:contact@tapcpr.org
    🌞 支持伴盟持續落實性別平等教育:https://pse.is/U8D48

  • 亡者稱謂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3 07:44:33
    有 941 人按讚


    【愛戀邱比特】

    手持弓箭,背有翅膀,圓呼呼胖嘟嘟的肥美模樣,大概是我們對愛神邱比特(Cupid)的印象。這個精靈調皮的小傢伙,金箭一發便誘動愛情滋生,若是鉛箭出馬,必然導致情傷。但人家原來不只是這副模樣。

    邱比特之名來自羅馬神話愛神(Cupido)轉譯,最初緣起於希臘神話。遙遠的古希臘創世神話裡,情慾之神愛洛斯(Eros)象徵慾望,為愛與性之神,是最早誕生的神祇之一。希臘早期的詩歌和藝術中,愛神曾被描繪成青年藝術家;也曾以帶翅小可愛的形象出現在西元前四世紀的石棺裝飾上,作為眾神信史或亡者靈魂守護神。

    至於從拉丁文的〝愛〞(Amore 或 Amor)衍伸出〝Amorini〞,或是〝Putti〞,即拉丁文Putus(小男孩)暱稱,都是稱謂邱比特之用。基督教早期,邱比特還是小天使,圍繞在耶穌與聖母身邊。但中古時代,基於憧憬天國之想像,邱比特曾幻化成長袍女神模樣。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小男童邱比特又再度回歸。

    曾幾何時,原本是古老神祇的邱比特成為希臘愛與美女神-阿芙羅黛蒂(Aphrodite),即羅馬愛神維納斯(Venus)的小跟班,到後來甚至變成維納斯與戰神馬爾斯(Mars,希臘神話裡的Ares)兩人之子,從此形象便定調為淘氣男童或俊美少年。

    =========================

    看來無憂無慮,偶爾惡作劇笑看人間,還能隨意控制眾人與眾神愛慾的邱比特,其實也曾經面臨愛情困擾,一開始還是拜他自己的金箭所賜。這一切都是因為高居神位,卻比人類還任性做自己的希臘羅馬眾神。

    世間的情愛、美麗、慾望、性別、生育力、繁榮和勝利盡數悉歸維納斯掌管,享有如此本領,美貌當然傲人,因此維納斯向來自恃其麗質無雙。想不到,人間卻突然殺出了一個號稱比她更讓人驚心動魄的絕世美女賽姬(Psyche)。舉世第一美的地位明顯不保,女神怎能不發火?

    說來這位賽姬也真是無辜,身為某國國王的小女兒,天生美貌讓她受盡鄉民仰慕與膜拜,導致大家疏忽了對愛與美女神維納斯的祭祀儀式,因此招惹女神怨嫉。不過地位崇高的女神要解決區區小公舉,何必自己出馬?於是她派出兒子邱比特前往了結賽姬。

    =========================

    依照母親大人交代,邱比特要用他的金箭讓賽姬愛上世上最醜渣男,痛苦地過完下半輩子。結果當邱比特像往常一樣吹著口哨(這是我說的)來到賽姬房間準備下手時,也被賽姬的美貌給震攝住了。一個不小心,箭頭劃破自己手指,邱比特從此深深愛上賽姬無法自拔。

    為了不讓母親大人知道自己搞砸任務,又能跟賽姬廝守,邱比特請求太陽神阿波羅對賽姬父親降下神諭,讓賽姬嫁給像龍又像蛇的怪物求得人民平安。當然這個〝傳說中〞的怪物就是邱比特,但他也未曾真正變成那模樣,只是每天夜裡月黑風高時才與賽姬相會,天亮前便離去,並說好不准賽姬偷窺他的長相,讓賽姬始終無法見其面貌。

    好傻好天真的賽姬一直相信丈夫是個怪物,不過因為夜裡兩相繾綣時甜蜜又美好,日子好像也沒那麼糟。但就在她的兩個姐姐來訪後,看到賽姬雖然號稱嫁給怪物,其實在舒適的宮殿裡過得有滋有味,甚至散發出幸福的光輝,忌妒心驅使下,開始慫恿賽姬想辦法窺探怪物的模樣並殺了牠。(這算哪門子姊妹?

    結果賽姬不但耳根子軟,腦袋也不靈光,忍不住好奇心作祟,趁著邱比特熟睡之際,點亮油燈將枕邊人看個夠。這一看之下不得了,竟然是個金髮雪膚美少年。過度震驚之下,燈油濺出驚醒了邱比特。邱比特的驚嚇指數也沒有比較少,而且被心愛的女人背叛讓他又氣惱又傷心,於是展翼而去不再回頭。

    =========================

    賽姬這下後悔了,展開一段漫長艱辛的尋夫之旅,後來找上維納斯本倫請求協助,被她老人家發現兒子把任務給搞砸還愛上對方。維納斯當然不會給賽姬好日子過,指派給她各種艱辛任務想辦法為難她,幸虧在好管閒事的眾神協助下,賽姬都僥倖過關。

    終於,最後一項考驗是到陰間向冥后普洛塞庇娜(Proserpina)索取青春靈藥給維納斯服用。賽姬如願得到靈藥裝在盒子裡,但卻罔顧冥后不可開啟盒子的叮囑,又是好奇心作祟下,再度犯規。這回的代價就是陷入無止盡的沉睡中。(到底是有多好奇,恕我翻白眼先…

    故事發展到這裡,男主角該出現了。邱比特找到陷入昏迷的賽姬,並解救了她,還向眾神之王宙斯(Zeus,羅馬神話裡的Jupiter)求救,讓兩人可以長相廝守。難得做件正經事的宙斯被感動了,破例讓賽姬升格為神,從此相偕情濃永遠。

    =========================

    邱比特與賽姬曲折的愛情故事,最早出現於西元前4世紀的希臘藝術中,約莫2世紀時,被古羅馬作家阿普列尤斯(Lucius Apuleius,約124-189年)記載於《金驢記》(Metamorphoses)裡。雖然跟故事主軸→某個倒楣鬼因魔法成了一隻驢子,歷經各種苦難遭遇才變回人形並無關聯,但因情節充滿戲劇性,也難得以喜劇收場,一直是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題材。

    賽姬(Psyche)在希臘語原指〝氣息〞,被衍伸成〝靈魂〞之意。自然界中,蝴蝶從毛蟲狀態至入繭結蛹再羽化翩飛,宛若重生般生生不息,因此Psyche也象徵蝴蝶和死後不朽的生命。

    在表現邱比特與賽姬故事的藝術作品裡,無論繪畫或是雕塑,通常都會有蝴蝶出現,有時甚至讓賽姬背上多對蝴蝶的翅膀,好與邱比特齊翼飛翔。因此下次看到有翅膀的美少年、美少女和蝴蝶的組合,就知道是在表述邱比特的戀愛記。

    =========================

    世間情愛原本無常,連小愛神邱比特自己談個戀愛都這麼周折,我們老百姓就不用太計較了。一年一度情人節又來臨,其實不管是啥節日,能夠自在便舒心,尤其是在這疫情緊張的敏感時機,健康平安想必就是給自己、情人和家人的最大禮物。

    祝福大家無論有沒有情人或情人節禮物,都買得到口罩,也都能擁有好體魄和好心情。

    #情人節快樂
    #愛戀邱比特
    #邱比特愛傻妹
    #大家千萬要平安健康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亡者稱謂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16 10:00:01
    有 208 人按讚

    「一國兩制」下的政治流亡:這一別,便是一生了啊?!

    日前,知名的香港年輕本土青年政治領袖梁天琦第一項的暴動罪,以六年徒刑作結。包含梁天琦等人,數十位香港青年因參與2016年農曆新年初,捍衛旺角小販的傳統文化而來的公民抗議,竟被港府以「暴動罪」檢控並判重刑,可見中共跟港府對旺角那夜的公民集結,是以本土港獨火苗為定性,才會下如此重手。

    然而,這場宛如台版美麗島大審的旺角魚蛋事件大審,除了炮製出梁天琦等一群政治犯之外,鮮少台灣人知道的是,這場政治大審,至少也已催生出三位「政治流亡者」了。事實上,所謂「流亡者」的稱謂,據說來自法語的émigré這個詞,雖為移民者之意,但常常是指稱那些因為政治與社會因素而離開自身家園之人。巧合的是,李倩怡、李東昇與黃台仰三位朋友流亡前夕,因緣際會下都意外地跟他們碰過面且晤談過。跟他們的最後會晤,是否觸發他們最終選擇政治流亡,不得而知;但得知這三位年輕人最終選擇政治流亡時,心情依舊陷入低盪的悲傷之中。

    早在2005年,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在香港召開那年,個人莫名地成為曾被我視為第二家鄉—香港的禁入黑名單。2007年,因參與在香港舉辦的一個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發表,拿著尚未過期的所謂「台胞證」闖關入境成功,成為最後一次的香港行。那次,順道拜訪過往同事,並發現曾因工作而孰悉的那條街早已被攔腰截斷,並改頭換面成為中國豪客的血拚街時,才驚覺停格在記憶中所孰悉的香港,果真只剩下記憶罷了。敘舊到深夜的那晚,揮別著舊同事,帶著感傷離情攔了的士便往落腳的旅館奔去。有趣的是,我那帶著台語腔的香港話,引起了司機的好奇,攀談下才知道司機林桑是永世不得再入新加坡的資深政治流亡者。

    香港,曾經是政治流亡者避難或旅居的天地。例如,二二八屠殺後,成為通緝犯的廖文毅,於1948年在香港成立「台灣再解放聯盟」;又如,在台灣創辦「永漢日語」的台裔日本作家邱永漢,在二二八屠殺事件後,曾聯合多位友志向聯合國請願,並透過美聯社傳播,提出「決定台灣未來地位時,應訴諸公民投票」,後來也流寓香港。日後,邱永漢成為首位非日籍人士榮獲日本文學界直木賞的名人,當中那本名為《香港》的小說,即收錄那個描寫台灣青年對國民黨政府不滿而流亡香港後的窘迫生活與心路歷程的故事。

    港英時期的香港,曾是各國政治流亡者寄寓之處;如今,中國殖民政府接手後,卻變身為「政治流亡者」的產製之所。選擇政治流亡,意味著從此飄零異鄉數十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至今,我還很清晰地記得,跟這幾位年輕流亡者晤談時,他們的那份心情與表情。香港的大人們,真的請靜下心同理設想一下,難道你們不覺得在香港的土地上,竟須讓自家年輕人被迫亡命異鄉,你們那個曾容納過各國政治流亡者,並曾以「高度自由」而自豪的香港,究竟在「一國兩制」下是怎麼了呢?

    台灣人,請認真看看香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除了產製政治犯之外,也早催生出「政治流亡者」了。我還記得,流亡前夕,分別問過他們當時候的年紀:李倩怡18歲、黃台仰24歲、李東昇24歲!因為,我跟他們說,若選擇政治流亡,那麼,跟他們所眷戀摯愛的香港,這一別,可能就是一生了啊?!

    ◎ 讀報《陳奕齊專欄》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545428682177941/posts/167004866971594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