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亞馬遜股票一張多少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亞馬遜股票一張多少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亞馬遜股票一張多少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亞馬遜股票一張多少錢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3萬的網紅天下讀者俱樂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亞馬遜每月選書的《#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三步驟打造致富思維,讓財富自由不再是夢想的《#多少才夠》,再至解開超級巨星與暢銷商品秘密的《#搖滾經濟學》,三本好書陪你度過六月。 💡掌握克服小對話的有效工具,不再被負面情緒綁架! 自我對話,是我們的最佳教練,讓我們有超水準演出。 《強大內心的自我...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輕易豐盛學苑 Jamie 賺錢小宇宙,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幫自己加薪上萬元! ‣ https://lihi1.com/ou2i3 ●超強理財攻略小資理財 :https://reurl.cc/8lKQDb #輕易豐盛學苑 #正向循環 #財富自由 #給出去的會回來 翻轉人生3步驟 啟動神奇能量 幫自己加薪6位數字 有想過當財富自由時,你...

  • 亞馬遜股票一張多少錢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0 19:30:36
    有 49 人按讚

    從亞馬遜每月選書的《#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三步驟打造致富思維,讓財富自由不再是夢想的《#多少才夠》,再至解開超級巨星與暢銷商品秘密的《#搖滾經濟學》,三本好書陪你度過六月。

    💡掌握克服小對話的有效工具,不再被負面情緒綁架!
    自我對話,是我們的最佳教練,讓我們有超水準演出。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緊張下維持專注,混亂中清楚思考,身陷困難不被負面情緒拖垮,任何時刻都發揮高水準表現》
    👉🏻 https://bit.ly/3pj5S8V
    -

    💡擺脫窮忙的致富思維
    作者是澳洲公認最成功的理財規畫大師之一,帶領客戶穩渡六次金融危機和股票崩盤,以三步驟打造致富思維,讓財富自由不再只是夢想。

    《多少才夠?(新編版):從賺錢、花錢到持續累積財富的致富思維,擺脫窮忙、不受市場波動左右,建立聚焦自我的財務計畫》
    👉🏻 https://bit.ly/3fVa8sh
    _

    💡忘掉富人與窮人,現在是有槓桿與無槓桿!
    一篇被熱烈轉傳的演講稿,歷經多年增訂,終於出版問世。
    ★柯林頓、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重磅力作
    ★解開決策、行銷與市場的奧祕,席捲各大媒體推薦書榜

    《搖滾經濟學:解開超級巨星與暢銷商品推手的7大祕訣,既酷又殘酷的全新成功法則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https://bit.ly/34NLUty

  • 亞馬遜股票一張多少錢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7 09:14:24
    有 224 人按讚

    今年活得比去年好

    今年不易過,捱到今天只是8月上旬,WFH數周已悶出鳥來!最具社交距離的網球都不能打!在家玩#Homecooking,初時興奮地把照片放在社交平台上炫廚藝,但多煮幾餐就厭倦了。

    全球疫情肆虐,確診人數逐漸逼近2000萬,死亡人數超過70萬。當Covid蔓延至南亞、南美、中東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醫療系統較落後,更無法控制疫情。雖然特朗普總統預言疫情將神奇地突然消失,但科學告訴我們,幾乎肯定Covid將永遠存在,變成一個endemic。又全球又風土,人都瘋了!

    黎巴嫩更禍不單行,貝魯特發生硝酸銨大爆炸,執筆時確實死亡人數超過135,傷者超過5000,全市停電,30萬人被迫遷離住所。大部分人認為爆炸屬意外,但美國總統特朗普仍堅持有可能是襲擊。近日以色列跟真主黨(Hezbollah)紛爭再起,但兩方都沒說話,特朗普竟這樣說法,莫非……?

    全球經濟已嚴重受損。傳統全球經濟衰退的定義是GDP增長低於3%,但IMF預期今年GDP將前所未見的下跌3%!全球數億工人失業,無數大中小企面臨破產,全球莘莘學子的學業都受到影響。 美國第二季GDP下跌32.9%,已略比平均預期的下跌36%好,仍破紀錄,比1930年代大蕭條更厲害!我已多次指出過,疫情成為了美國和中國名義GDP急速收窄差距的催化劑,可說是中國彎道超車的第一次碰撞。有朋友指出,-32.9%為年化跌幅,美國第二季GDP同比只跌了約9.5%。這是正確的,中美新聞報道GDP的習慣有所不同,中國第二季GDP被報道為增長3.2%,這只是一個同比數據,若同樣以年化率計算,應為更高的11.5%增長!

    當然,一個季度不能作準,以全年預測來看,估計美國GDP將收縮6%至7.5%,中國控制疫情遠勝美國,估計GDP仍將有所增長,約2%至3.5%。去年美國名義GDP約21.7萬億美元,中國約14.5萬億美元,差距超過50%。今年如美國下跌約7%,中國升約3%,美國GDP將跌至約20萬億美元,中國則升至約15萬億美元,剩下距離將只有33%!

    這個預測已算樂觀(美國觀點),預期美國經濟能頗成功重開。但其實美國疫情仍非常嚴重,平均每天死亡人數仍超過1000。美國只佔全球人口約4%,但就佔了全球確診26%,死亡人數23%,真失敗!其實真失敗已客氣,Dr. Fauci承認是最失敗。疫情對前線服務行業如餐飲和實體零售,當然有極大影響。過去兩周的新增失業人數已再度上升。服務業佔美國GDP高達70%,Amazon(亞馬遜)雖厲害,但它的增長不能抵消整體服務業的收縮!

    人行應容許人幣有秩序升值 推動消費

    即使今年美中GDP差距仍有約33%,中國需時多久才可超越美國?如一切回復正常增長,中國平均增長6%,美國2%,追上來的時間將仍需約7年。但兩國通脹不可能一樣,匯率亦不可能不變。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一直通脹較高,今年估計約3%,美國則只有0.6%。美國聯儲局執行無限QE,加上積極財政政策,今年財赤已超過4萬億美元,如通過第五個刺激方案,財赤將再激增過萬億美元,全年財赤或將高達從未見過的25%至30%的相對GDP比例!從3月高位,美匯指數(DXY)已跌超過8%,早前耶魯學者Stephen Roach(羅奇)預測美元在明年底前將大跌35%!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穩定,但亦已開始升值,升了0.3%。若以PPP作比較,人民幣估值大幅偏低超過30%,所以我建議人行應容許人民幣逐漸有秩序地升值,對推動消費有極大幫助,保守估計都應有每年兌美元1%至2%的升值。附表是中美名義GDP交接點的假設。

    按以上假設,中國將以每年超過8%相對速度追趕美國,不用4年已將超越!即使保守一點,相對追趕速度只有6%,也只需不到5年即可達到。所以無論誰當下一任美國總統,都極可能擁有領導美國由經濟第一位跌至第二位,無人羨慕的「歷史榮耀」!

    其實準確時間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無法改變的大趨勢。當然即使中國名義GDP追到美國,人均收入差距仍很大,但對整體國力而言,名義GDP才是重要的。蒙地卡羅人均收入超高,但國力強大嗎?

    美國政府對此趨勢心知肚明,不會大事宣揚,但內裏極度不安和焦慮,亦知道時間無多,所以才不停出招,盡力挑起貿易、科技、意識形態、宣傳、間諜、軍備和金融等多條戰線。我需要再說一次,這是極過時和危險的修昔底德陷阱式思維,尤其大流行和氣候變化正威脅全人類,美國更應放下狹隘國家和種族主義成見(意識形態只是藉口),攜手跟中國合作,才有機會取得勝利。

    但特朗普和美國何來有此智慧,他們已成功退化至連科學都不相信的中世紀地步,整天只關心打擊中國的獵巫行動。大量美國人何止不戴口罩,不相信疫苗,不少人認為登陸月球都是fake news,甚至仍相信地球是平的!如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翻生,肯定再被激死!

    特朗普選情不妙,當然更緊張,能幫助他的只有兩件事,第一是美股表現,另一樣就是打壓中國。西方人基因深藏着近千年的「yellow peril」(黃禍恐懼感),美英傳媒,不論紅藍都本能地幫手抹黑中國的一切,漠視中國過去40年的驚人成就。他們更不願接受中國政府非常受人民支持的明顯事實!

    特朗普最擅長的只有一招,以極端言行吸引注意力。最近他針對TikTok的做法和針對香港的言論,最主要目的是分散國民對恐怖疫情的注意力,亦搶去幾乎所有報道有關拜登的新聞篇幅。大家應不會天真以為他真的擔心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或者他真的關心香港的所謂「人權狀况」吧!

    美股的表現非常好。納指屢創新高,標指距離高位不到3%,與實體經濟似乎背道而馳。近日最常見解釋是對短期內成功研發疫苗愈來愈有信心,我也希望成真,但早前已分析過,即使今年內成功研發,距離全球大部分人能接受到注射的時間仍很遠。如需booster注射,需雙倍產能。

    倘聯儲局通脹定標 利長債增長型科技股

    更重要的原因有三個,首先疫情成為了生活加速網上化速度,包括WFH、電商、電玩和社交平台等大趨勢,加上互聯網贏家通吃的特性。FAAMNG,加Nvidia和Tesla等數隻增長型巨無霸股票,已佔納指100甚至標指(Tesla待進)的30%至40%,大部分美股今年仍是跌的。Robert Shiller和Paul Krugman,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指出FOMO(Fear Of Missing Out)是推動股市的主因。但最重要的仍是:Don't fight the Fed。傳聞聯儲局在短期內,將宣布正式採用inflation targeting,將把長期通脹目標正式定在2%。保證在達到通脹目標和全民就業的雙標前,不會改變寬鬆貨幣政策。現在通脹只0.6%,失業率高達13%,估計最少未來兩年都不可能加息,甚至需要採用更積極措施。此政策對長年期資產,包括長債和增長型科技股,尤其有利!

    通脹定標是否對症下藥?殊不肯定,因為通脹過低原因不止是疫情,更根本原因是人口老化、科技進步和能源瓶頸已被EV和太陽能打開。寬鬆貨幣政策已採用多年,消費通脹仍未達標,谷出來的只有資產通脹,甚至泡沫。相反,如今次終於成功谷出消費通脹,在現今全球經濟如此脆弱時間,高通脹對貧苦大眾是好消息?儘管美股表現極佳,真正受惠者有多少?用失業金在Robinhood炒股,真的可以代替就業機會?多少人會因此而投特朗普一票?

    整周美媒簡直迷上TikTok,CNBC超過一半時間在討論此事件。特朗普非常成功搶去注意力,尤其勒索key money此怪招,等同黑社會收保護費,虧他想得到!

    封殺TikTok 損美國法治

    TikTok事件有很多人討論過,我只想指出幾個要點。首先很多人說中國多年前「禁止」使用facebook和Google,所以制裁TikTok是合理的以牙還牙。這講法很有問題,即使中國真的「無理封殺」Google,不等如美國做法就是合法和合理,兩個錯不等如一個對!再者如Google中國前CEO李開復所說,Google搜尋離開中國前,中國講清法律依據,包括要求經營者必須為合資機構,擁有ICP牌照,在岸伺服器確保數據安全和內容符合審視標準,玩不玩悉隨尊便。今次CFIUS莫須有,以模糊國家安全為由,威脅否決3年前完成的Musical.ly交易,恐嚇封殺TikTok,除非9月15日前完成出售給微軟,特朗普直認明益微軟,所以勒索茶錢!即使奸計得逞,其實最大受損者不是字節跳動,最受傷害的是美國法治!

    美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的規模很小,但很多其他行業的美資在中國很成功,包括GM、蘋果和微軟等,每年收入超過5000億美元,尚未包括港澳業務!相反,中國雖有貿易順差,但中國企業直接在美國經營的收入,微不足道,不見得美國真的開放。中國官媒雖表態反對此交易,安撫國民,但大概率寧取道德高地,仍將放行。中方亦未必報復,但可選擇對象很多,蘋果、澳門賭場,甚至微軟。據說微軟亦會識做,未必拚命壓價,更或建議一些國內資產交換。

    TikTok的確火紅,尚未見頂,更未正式開始變現,所以即使傳聞的100億至300億美元的美、加、澳、紐四眼部分估值,仍不算高。從Disney請回來的CEO Kevin Mayer當然不想賣,因為被收購後很可能馬上失業,其他管理層亦寧願分拆,奈何白宮不接受。但投資者真的不高興?七成外方投資者為美資,即使賣給微軟,他們仍可繼續持有四眼TikTok股權,中國投資者就拿現金。另外他們仍拿着字節跳動股權,可等待在香港和上海科創板上市。經常出售資產才能釋放最大投資價值,3年前Musical.ly收購價10億美元,現在如只四眼部分已收回100億至300億美元,簡直賺到笑!

    社交平台有網絡效應,TikTok前景確很好,但競爭也很激烈,fb已推出翻版Instagram Reels(美國IP保護何在?),Snap也推出類似功能。TikTok有先機,但fb是個ruthless的巨大競爭者,勝負難料。另外,出售TikTok,如能保留最寶貴的核心AI算法專利權,或反可賺取版權費。

    社交平台如時裝和音樂,有明顯世代性,17年前出現MySpace,後來被facebook超越,5年前Instagram走紅,後來又輪到Snapchat,去年TikTok開始瘋魔全球。TikTok可說是中國Apps第一次成功衝出國際,顛覆了全球流行文化。既然能夠做到一次,肯定未來可發展出更多迎合消費者和企業的Apps。前天《金融時報》一篇較中肯專欄指出,中國創業者比美國的更饑餓、更勤奮,在多方面的技術和商業模式,都已超越美國,甚至國家安全AI方面,北京獨角獸Fourth Paradigm,都比美國的Palantir先進很多。

    今年投資回報更好 中國充滿投資機會

    特朗普號稱為幫香港爭取自由(吓?),取消對港「優惠」,金融中心地位必不保。疫情下,納悶困在家中,實體經濟很差,滿街吉舖,失業率高企,甚至替一些「大地主」朋友有點擔心,連恒指今年都跌了12%!

    但事實上今年投資回報比去年更好,全球尤其中國充滿投資機會。只要疫情再受控,相信生活可回復部分正常。小小心願是年底前能到澳門和中國內地,外地就明年再說吧。

    回想起去年的瘋狂暴亂,四處縱火破壞、經常數十暴徒如喪屍般殘忍地襲擊巿民、遊客、女人,甚至老人家,毫無人性活燒無辜!人人自危,連言論自由都失去了,偏頗傳媒更成了幫兇。最傷心的是很多人幫忙遮掩、保護和支持這些兇徒,香港不止成為戰區,更淪為無間地獄,大家還記得嗎?對比下,今天的生活不便,特朗普、蓬佩奧之流的無理取鬧,哪怕經濟和股市再差一點,算什麼?

    今年活得比去年好!

    (中環資產持有Alibaba、Amazon、Apple、Disney、Facebook、Netflix、Nvidia、Microsoft、Tesla的財務權益)

  • 亞馬遜股票一張多少錢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01 21:24:06
    有 0 人按讚


    分享六月號在《CIO IT經理人》雜誌的專欄文章。

    掌握data 離成功更近一步

    文/林宏文

    近年來大數據(big data)這個名詞很流行,但是能夠從大數據中找出具體的生意機會或預測市場發展,卻不是簡單的事。最近我採訪一家AsiaYo(亞洲遊科技)公司,給我一些新的啟發,借此專欄與大家分享。

    AsiaYo是目前台灣線上訂房平台的龍頭公司,在台、日、韓、泰、星、馬、港等七個國家擁有超過7萬個房源,其中台灣及海外營收各占一半,是台灣少數成功進軍亞洲市場的網路公司。

    2013年創立AsiaYo的鄭兆剛,創業前是里昂證券外資分析師及研究部主管,當時研究手機產業的宏達電、大立光、聯發科等公司。他提到那時會選擇切入旅遊業,是因為當時研究各種產業時,發現亞洲旅遊業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創業前的2011年,他注意到那年中國大陸出國旅遊人次才七千多萬人,他覺得這個數字不成比例,未來一定有很大成長空間。

    此外,他也研究市值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公司,發現現金流部位最大的企業,既不是亞馬遜、也不是臉書或谷歌,而是旅遊訂房平台 booking.com。這個結果令他很驚訝,也才了解原來旅遊業如此龐大,還能創造那麼多現金。

    鄭兆剛說,現金多是因為客人訂房都要先付訂金,平台可以先收到錢,等消費完付帳後,平台才需要把錢給旅館或飯店,因此手上擁有的現金流非常可觀。

    於是,他選擇旅遊業做為他的創業題目,並挑選當時旅遊平台比較不關心的民宿著手。為了節省拜訪客戶的時間,他設計了一個容易上手操作的平台,讓民宿業者可以自行把資料及照片放到平台上就能完成,免除要到全省各地或出國拜訪民宿的時間,並逐步建立AsiaYo遍及亞洲的市場地位。

    鄭兆剛從外資分析師轉型至旅遊業,看似很跳tone,但關鍵就在他掌握及解讀data的能力,這種對產業商機做深入調查及透徹研究的準備,絕對是企業成功的第一步。

    在採訪生涯中,我也聽過許多其他案例,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就讓我印象深刻。一位曾在日月光服務的朋友跟我說,張虔生對全球封測同業整理的資料,應該是全世界最齊全的,他不僅要求研究部門隨時更新各家公司資料,還會把各家產品與技術規格、多少機台及產能,都做詳盡清楚的統計與分析。本文出處:《CIO IT經理人》

    也因為張虔生把這些數字搞得很透徹,因此每次要發動併購前,一定很清楚可增加多少訂單及營收,遇到不景氣時,更能判斷全球封測訂單出現多大缺口,並進行超前投資布署,因此每次都比對手更早贏得商機。

    另一個例子大家應該也很熟悉。2009年回任台積電CEO的張忠謀,大筆一揮將2010年資本支出上調一倍,跌破市場眼鏡,不過,事後證明這是台積電大幅領先的一大步。當時張忠謀到底看到什麼訊號,我很期待在張董事長撰寫的自傳下冊中,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判斷與決策的。

    不過,我相信,張忠謀、張虔生這些企業領導人,他們每天做決策與下判斷,絕對不只是調查供應需求等數字而已,有更大比例是來自對商業的判斷、對客戶的理解及對未來的預測,這些獨到的觀察與洞見,恐怕才是data之外最有價值的部分。

    有很多專業經理人擁有的專業知識,絕對是很獨特又難以被取代的。一位生技業資深主管聊到生技新藥產業。他說,過去台灣幾家新藥公司解盲失敗,其實並非完全無跡可循,若讓真正懂門道的專家來看,是可以判斷出有些臨床結果本來就不很樂觀,但因為CEO釋放太樂觀的預期,有意無意地引導市場,才讓股價從大漲變成大跌。

    在寫稿的同時,正好是全球疫苗相關新聞最多的時刻,美商Moderna原本發表正面的數據結果,但隔天市場就出現許多質疑,又讓股價大幅修正。

    我認為,專業領域data並非一般人可以判斷,至少對我來說,新藥研發的統計數字,我完全缺乏解讀能力,就算考試前先洩題給我,我也答不了卷。專業知識與能力,價值將遠超過你擁有多少data。

    在我從事二十多年的媒體領域中,很顯然data也是未來行業中最重大的競爭力。許多來媒體下廣告的廠商,現在都希望能夠直接找到他們想接觸對話的目標族群,但傳統媒體除非大舉投資IT,否則很難提供精準具體的data,當然也就不可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因此,媒體的競爭不再是銷售量或流量,而是誰能掌握最精準的data,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媒體很難勝過科技大廠,因為真正的data都在科技大廠手中。

    所以我的結論是,大家都在談data,但能夠認真收集data並從中看到方向是如何、力道有多大,這對工作或投資來說,恐怕都是最重要的能力。若你有這種能力最好,若沒有的話,或許應該去找一個績效及信譽都良好的老板,跟著他工作或投資他的股票,這樣應該可以更靠近成功一步。

    [http://epaper.flaginfo.com.tw/column/column.html](http://epaper.flaginfo.com.tw/column/column.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