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五年千歲職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五年千歲職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五年千歲職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五年千歲職掌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矽谷阿雅 Anya Che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海外求職完勝履歷攻略:怎麼3秒讓人資驚艷?過去職稱跟要找工作的不一樣怎麼辦?哪些資料千萬別放? 「阿雅,你看一下,覺得我的履歷好不好?」我一天通常會接到十封以上這樣的讀者來信,但很抱歉,我通常沒辦法立刻回答你。為什麼!假設我拿了兩件衣服給你看,一件是露肩小禮服、一件是阿嬤運動褲,我問「你覺得哪件好...

  • 五年千歲職掌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27 13:21:19
    有 353 人按讚

    海外求職完勝履歷攻略:怎麼3秒讓人資驚艷?過去職稱跟要找工作的不一樣怎麼辦?哪些資料千萬別放?

    「阿雅,你看一下,覺得我的履歷好不好?」我一天通常會接到十封以上這樣的讀者來信,但很抱歉,我通常沒辦法立刻回答你。為什麼!假設我拿了兩件衣服給你看,一件是露肩小禮服、一件是阿嬤運動褲,我問「你覺得哪件好?」那你不先問我:「阿你是要穿去哪?」總不好穿個禮服去跑步!😅

    什麼是好履歷?除了一些基本的格式問題,履歷本身沒有好壞,跟職缺需要的越相關越好!要是我洋洋灑灑寫了一堆過去當後台工程師的經驗,結果我要投的是業務,而履歷上完全沒有寫到相關的經驗,那當然不好!所以,不要再悶著頭寫履歷了,寫履歷 之前,先看清楚職缺說明,想想自己的背景跟職缺需要的有什麼相 關,履歷上就只寫那些相關的就對了!

    如果你到家一小餐廳,餐廳菜單上有比薩、越南河粉、炸雞、炒飯、上海菜、墨西哥薄餅、小籠包,你覺得怎麼樣?大概覺得很不妙。一樣的道理,要是你好多類型的工作都會一點,但你投的是美國中大型企業的工作,記得大部分這些公司都分工細,如果你工作年份不多,選定一種類型的職務投,確保履歷從頭到尾都盡量有相關,而不是大雜燴、什麼經驗都寫,才能有效出擊!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還有,寫履歷不是流水帳,是寫出自己的亮點,履歷要讓人家一看就知道你特別在哪(當然,最好是你的特長「剛好」是職缺需要的)。寫之前,先想想招募經理要收你的三個理由,為什麼招募經理應該收你,而不是其他一樣有符合條件的候選人?你跟其他做一樣工作的人比較起來,有什麼不一樣?然後在履歷上貫穿全篇地 寫出來。比如說,你申請的職位是產品經理,但特別的是需要會看 數據作分析,你就可以把過去在工作上有用到數據分析的經驗特別寫出來。

    👉 履歷開頭:自我介紹。不是「我做了什麼」,而是「我要找什麼工作,而我有哪些經驗相關」

    履歷的第一段開門見山地告訴別人你找什麼工作、有什麼相關經驗,特別是跟你想找的工作和產業高度相關的關鍵字。記得, 自我介紹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我要找什麼工作,而我有哪些經驗相關」。

    一個好的自我介紹要有四個部分,每個只要一到兩句話:你的職業、你的專長、你服務過的產業和公司類型、你跟別人不同的超能力。秘訣是,不是寫你想講的,而是寫面試官想看的(跟你找的 職位有相關而且你確實有的),包括你想找的工作的職缺關鍵字。

    你要記得,這段內容的目的是讓看到履歷的人或是履歷系統能在幾秒鐘之內,覺得你的履歷跟職缺有高度相 關。也因此,上頭的職稱、關鍵字,要跟你想找的職稱越接近越 好,不相關的資訊每多一樣都可能會扣分。另外,這裡的重點是關 鍵資訊;不需要口語的說明,像是那種「我對什麼很有興趣,我很期待跟您面談⋯⋯」的訊息不要放在履歷上,可以放求職信(cover letter)裡。

    例如,想找行銷經理的工作,你可以這樣寫:身為科技公司 的行銷經理,我擅長谷歌關鍵字廣告、搜尋引擎優化、社群媒體行 銷。我在科技業、電子商務、零售業有經驗,也在優步實習。我也 有網路廣告、電子報、公關行銷的經驗。擅長研擬行銷策略、分析 出消費者洞察、運用數據做顧客分眾、評估行銷成效。因為曾經當過業務,我特別擅長跟產品經理和業務溝通,確保行銷活動能為產 品帶來知名度和業績。

    👉 關鍵技能
    寫完標題,來談談「技能關鍵字」,在自我介紹下面,你可以 列出六到九個跟職缺說明相關,而且你有的技能關鍵字,這些字可以幫助人資和獵頭在履歷系統裡可以搜尋得到你,還有看到履歷的 時候,一眼發現你有相關經驗。你可以隨著職缺不同而做改變。

    🎯 履歷內文:公司名字、職稱、執掌、成就

    👉 公司名稱:解釋跟我說多相關、厲害
    假設你過去的公司不是招聘經理聽過的,記得寫上註解,像是 「亞洲營養品相關最大生技公司」、「近年大學生最愛的服飾新創之一」、「電子業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之一」、「運動 app 新創」。 比如說,你在統一企業台灣總部上班,雖然在亞洲是大公司,美國 人可能沒聽過,那你記得寫「台灣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如果你 服務的是小公司,你可以縮小到公司專長的領域,寫「在 XX 領域 XX 地區,知名的 XX 類型公司之一」。至於公司的年份,除非你公司都少於一年,不然我不認為需要放上月份。記得,履歷上寸土 寸金,只呈現相關、關鍵性的資訊。如果公司真的想要知道,之後 他會叫你填公司的資料系統。

    👉 職稱:沒相關就括弧寫有相關
    如果你的工作職稱不合業界常規,比如說,你明明做的是軟體 專案經理的工作,而且,想投的工作也是「專案經理」,但你的正 式職稱是「總經理助理」,那我建議你在後面括號「專案經理」, 如果你覺得你並沒有「專案經理」的職稱,你也可以括號寫「專案管理」。這樣面試經理才知道你的經驗有相關。

    👉 執掌:你老闆同事是什麼職位、你負責什麼
    每個工作下面可以用一句話介紹你的職掌。記得,「執掌」和 「成就」是不一樣的,「我是行銷經理,我帶三個社群媒體小編實 習生,年預算是 100 萬台幣,我的老闆是行銷副總監。」跟「我是 很強的行銷經理,因為我團隊和預算只有同事的一半,但我的年度 業績是其他人的兩倍。」前者是執掌,後者是成就。你的每個公司 只需要一兩句執掌,因為重點是成就。還有,寫專有名詞不如寫上 俗名,像是台北捷運 MRT 你就可以說是 subway(地鐵)。

    👉 成就:你為什麼比同事好?
    如上圖,執掌的下面是幾個條列式的成就,什麼是成就?就 是當有人問你:「我怎麼知道你做得很好?」時你的回答。或許是 公司業績比去年好 30%,或許是產品上市比預期快一個月,或許 是預算花得比其他專案少一半,或許是你的新流程讓品管師每週少 花 2 小時。記得引用數據。比如說,你的職責是「負責舉辦行銷活 動」,但成就則是「以少 10% 的預算辦活動,比前一年增加 50% 的業績。」投海外公司記得把業績轉成當地幣別。

    👉 其他:Microsoft Office不要寫!
    履歷上通常寫過去兩三個工作、過去五年的經驗就很夠了,如 果你有其他相關、但比較舊的經驗,或是實習、打工、創業經驗等非正式的工作經驗,可以寫在「更多專業經驗裡」(除非你沒有正 職,只有實習經驗,那就可以把實習寫在主內容裡。)另外,如果 你有一些特別希望招募經理知道的事情,比如說,我的經驗多半是 大公司,但希望招募公司知道我在新創領域也很有經驗,還有我在 寫部落格、出書、教書領域都很活躍,所以我特別把我那些的經驗 拉出來。如果沒有跟職缺相關的經驗,不需要寫。

    如果你找的是理工、數據、財務、網站設計等重視硬技能的職 位,也可以把「技能」拉出來寫,標註你會的程式語言、專利、統 計軟體、財務證照、網站設計工具。至於現代上班族都會的東西, 像是 Microsoft Office,就不要浪費寸土寸金的履歷空間寫它了!

    👉 學歷:放最後
    除非你是應屆畢業生,否則學歷都是放在最後。如果你已經 有碩博士,而你的學士學校相對不有名、科系跟你想找的工作沒相關,可以把學士拿掉。如果你投的是海外工作,而你的學校召募經 理可能沒聽過,那記得括號解釋,比如說「大中華地區最好的文組大學之一」、「亞洲最好的理工類私立大學之一」。
    如果你上過線上非學位的課程,但那些課程跟想申請的工作有相關,也可以把它寫上去。記得,有相關就好,沒相關就不需要!如果你畢業超過十 年以上,不想要人家知道你幾歲,免得有人覺得你太老或太年輕, 可以考慮把畢業年分拿掉。但如果你才畢業幾年,就別給人資添麻煩,學歷留著畢業年分就好了。

    ⛔ 履歷上不用放的資料
    照片、生日、性別、詳細地址、出生地不必寫。美國公司最怕 人家告他歧視,所以跟工作無關的私人資訊不但不需要,還可能會 造成招聘經理的困擾,怕收你或拒你都被誤會是因為偏見!一收到 這樣的履歷,就知道缺乏對工作文化的認知,可是個地雷。

    需要工作簽證:如果你投的是海外工作,需要工作簽證。不用 特別附註在履歷上;同樣的,如果你投海外工作,但不用簽證,也 不用放上去。人資有問再講就可以,減少歧視與偏見。至於推薦人,面試後有跟你要再給,根據你覺得哪些技能對方 特別在意,選可以佐證你在那些領域勝任的推薦人。

    內容選自書摘: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 博客來今天79折,滿千再9折!實體送全球,電子書台灣上市囉、海外5/28上市。https://reurl.cc/Wd86qy

    範例借你抄 https://bit.ly/36wLtnr

    https://bit.ly/2ZF9Ldj

  • 五年千歲職掌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17 22:07:01
    有 78 人按讚


    好快!三年前的今天跳出臉書貼文如下。想想離開台北市政府已快五年的記憶,還是令人懷念!如今退休,海濶天空,悠遊自在,把握當下,好好享受黃金歲月!

    好友郭瓊瑩在我這貼文留言如下:

    這些努力,我曾問市府人員,很多人「出版」後就忘了!實在可惜!實在不解!包括「都市品味」那一本。大家的確花了很多心思討論。但,最遺憾的是好的政策也未盡得以延續!

    我的回應如下:

    Monica Kuo 這突顯了台灣市政專業不受重視,主政者只關心政治,在政治掛帥的情況下,政黨輪替,短期短視的「打掉重練」,以致政策很難延續。長期下來,都市建設進步緩慢,專業者缺乏自信與影響力!當然,期待我們的主政者「理想堅持、作法務實」外,更應「尊重專業」!反過來說,身為市政或國政的「專業者」及相關團體也應該自我檢討,結集力量,發揮影響力,更需要「堅持」專業理念!

    郭回覆如下:

    Chin-Oh Chang
    Totally agreed with you! Hopefu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public officers they can be more confidence & haveing more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專業者及相關團體大家一起加油💪!

    ——-
    身在公門好修行

    通常我不會在臉書粉絲團上回覆網友的意見,然而我看到始終有些網友經常表達「為何我離開公職仍要投書媒體對政府說三道四?」,然後質疑我「為何自己在副市長時不有所作為?」,最後還酸我「在台北市副市長仼內倒底有何作為?」

    針對上述說法,我簡要回應如下:

    首先,回應第一個問題。身為一個學術界的公民,在自己研究關心的專業領域上,看到相關公共政策有所疑慮時,提出個人一些意見,期待能引起關注與討論,進而能改善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這是我對公民參與社會的基本態度。

    雖然過去自己曾服務公職,傳統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思維,但我認為就是因為有過去的公職經歷,加上現有的專業知識,反而更應該提出個人意見供社會參考。希望透過平和理性的討論,而非網路上的情緒宣洩或漫罵,放下意識型態、就事論事,形成台灣成熟的「公民社會」。

    其次,回應第二個問題。公共政策的理想與實踐有許多的限制與困境,有些並非地方政府的職掌,如住宅金融政策;有些是需要中央政府的法令修訂配合,如囤房稅、房地合一稅,然而地方政府必須積極落實政策執行。

    當然許多政策是必須一捧接一棒的執行,在我有限一年九個月的任期,無法逐一達成,例如社會住宅的興建,郝市府任內規劃、施工、或完成九千多戶,土地盤點規劃也有二萬多戶,未來還需要柯市府接棒完成。

    最後,回應第三個問題。我任內的所作所為,不便逐一列出,有興趣者可以透過任內六冊的行動綱領:健全房市、出租住宅、都市更新、都市品味、專業機制、及公民社會等內容,檢視相關成效,或可進一步了解。

    就以大家最關心的居住正義問題,我不只協助推動社會住宅的興建,更關注增加弱勢家庭的入住比例及可負擔租金,同時推動民間空屋的代租代管計劃,還鼓勵民間企業協助租屋平台的媒合。當然這些作為都還需要一棒接一棒的持續推動。

    至於居住公平的稅制改革,我努力和財政部溝通(所謂雙張會),共同推動囤房稅,並在台北市率先積極實施。同時積極改善房地的交易及持有成本,包括土地公告現值逐漸接近市價,房屋稅合理提升標準單價,減少投資炒作誘因。當然,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斷反對,的確對我產生負面的評論與壓力,但終究還是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才使政策能夠順利推動。我們也看到台北房市的投資炒作逐漸降溫,房市量縮價跌也逐漸發酵,當然,這也仍需後續新政府的持續推動,才能使房市的稅制健全合理。

    除此之外,我還關心房市資訊的扭曲與預售屋的交易烘抬,我不但訂定房屋銷售資訊規範,並要求市府同仁努力稽查,同時還親自帶領相關局處針對預售是進行聯合稽查,並對外公布結果,讓消費者更能安心購屋,健全房屋市場。這些政策也仍需要政府的再接再厲,以保障房市的交易安全。

    上述僅是簡要說明,並不完整,或許反對我者,仍然認為我無所作為,或不當作為,我也無意再來辯解。一切只求自己「問心無愧,心安理得」。

    結束此回應的最後,容許我說一件都更䅁例。台北自來水處早期曾在公館商圈推動「公辦都更」,在我第一次主持此案簡報時,發現水處因缺乏經驗主導公辦更新,與建商洽談彼此權益分配並不合理,因此要求地政局重新再請三家估價公司重新估算,結果政府應該分配的權益損失,前後至少相差40億元,在我強力介入下,此都更案重啓談判。郝市長對我説,「找你來當副市長替政府減少40億損失,光是這件事,你到市府就很值得了。」

    我深深體會「身在公門好修行」!

  • 五年千歲職掌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17 08:00:00
    有 77 人按讚


    好快!三年前的今天跳出臉書貼文如下。想想離開台北市政府已快五年的記憶,還是令人懷念!如今退休,海濶天空,悠遊自在,把握當下,好好享受黃金歲月!

    好友郭瓊瑩在我這貼文留言如下:

    這些努力,我曾問市府人員,很多人「出版」後就忘了!實在可惜!實在不解!包括「都市品味」那一本。大家的確花了很多心思討論。但,最遺憾的是好的政策也未盡得以延續!

    我的回應如下:

    Monica Kuo 這突顯了台灣市政專業不受重視,主政者只關心政治,在政治掛帥的情況下,政黨輪替,短期短視的「打掉重練」,以致政策很難延續。長期下來,都市建設進步緩慢,專業者缺乏自信與影響力!當然,期待我們的主政者「理想堅持、作法務實」外,更應「尊重專業」!反過來說,身為市政或國政的「專業者」及相關團體也應該自我檢討,結集力量,發揮影響力,更需要「堅持」專業理念!

    郭回覆如下:

    Chin-Oh Chang
    Totally agreed with you! Hopefu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of public officers they can be more confidence & haveing more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專業者及相關團體大家一起加油💪!

    ——-
    身在公門好修行

    通常我不會在臉書粉絲團上回覆網友的意見,然而我看到始終有些網友經常表達「為何我離開公職仍要投書媒體對政府說三道四?」,然後質疑我「為何自己在副市長時不有所作為?」,最後還酸我「在台北市副市長仼內倒底有何作為?」

    針對上述說法,我簡要回應如下:

    首先,回應第一個問題。身為一個學術界的公民,在自己研究關心的專業領域上,看到相關公共政策有所疑慮時,提出個人一些意見,期待能引起關注與討論,進而能改善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這是我對公民參與社會的基本態度。

    雖然過去自己曾服務公職,傳統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思維,但我認為就是因為有過去的公職經歷,加上現有的專業知識,反而更應該提出個人意見供社會參考。希望透過平和理性的討論,而非網路上的情緒宣洩或漫罵,放下意識型態、就事論事,形成台灣成熟的「公民社會」。

    其次,回應第二個問題。公共政策的理想與實踐有許多的限制與困境,有些並非地方政府的職掌,如住宅金融政策;有些是需要中央政府的法令修訂配合,如囤房稅、房地合一稅,然而地方政府必須積極落實政策執行。

    當然許多政策是必須一捧接一棒的執行,在我有限一年九個月的任期,無法逐一達成,例如社會住宅的興建,郝市府任內規劃、施工、或完成九千多戶,土地盤點規劃也有二萬多戶,未來還需要柯市府接棒完成。

    最後,回應第三個問題。我任內的所作所為,不便逐一列出,有興趣者可以透過任內六冊的行動綱領:健全房市、出租住宅、都市更新、都市品味、專業機制、及公民社會等內容,檢視相關成效,或可進一步了解。

    就以大家最關心的居住正義問題,我不只協助推動社會住宅的興建,更關注增加弱勢家庭的入住比例及可負擔租金,同時推動民間空屋的代租代管計劃,還鼓勵民間企業協助租屋平台的媒合。當然這些作為都還需要一棒接一棒的持續推動。

    至於居住公平的稅制改革,我努力和財政部溝通(所謂雙張會),共同推動囤房稅,並在台北市率先積極實施。同時積極改善房地的交易及持有成本,包括土地公告現值逐漸接近市價,房屋稅合理提升標準單價,減少投資炒作誘因。當然,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斷反對,的確對我產生負面的評論與壓力,但終究還是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才使政策能夠順利推動。我們也看到台北房市的投資炒作逐漸降溫,房市量縮價跌也逐漸發酵,當然,這也仍需後續新政府的持續推動,才能使房市的稅制健全合理。

    除此之外,我還關心房市資訊的扭曲與預售屋的交易烘抬,我不但訂定房屋銷售資訊規範,並要求市府同仁努力稽查,同時還親自帶領相關局處針對預售是進行聯合稽查,並對外公布結果,讓消費者更能安心購屋,健全房屋市場。這些政策也仍需要政府的再接再厲,以保障房市的交易安全。

    上述僅是簡要說明,並不完整,或許反對我者,仍然認為我無所作為,或不當作為,我也無意再來辯解。一切只求自己「問心無愧,心安理得」。

    結束此回應的最後,容許我說一件都更䅁例。台北自來水處早期曾在公館商圈推動「公辦都更」,在我第一次主持此案簡報時,發現水處因缺乏經驗主導公辦更新,與建商洽談彼此權益分配並不合理,因此要求地政局重新再請三家估價公司重新估算,結果政府應該分配的權益損失,前後至少相差40億元,在我強力介入下,此都更案重啓談判。郝市長對我説,「找你來當副市長替政府減少40億損失,光是這件事,你到市府就很值得了。」

    我深深體會「身在公門好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