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二手電動工具回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二手電動工具回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二手電動工具回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151的網紅張耿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海海人生市集 8/8(六)、8/9(日) 13:30-17:30 活動地點: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4號) 不只有市集攤商,本次特邀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CHERRS前藝室等團隊一同參與海海人生市集!為大家帶來更豐富的活動及小禮物👏👏👏 #台灣玩具圖書館...
二手電動工具回收 在 Gina✨壞妞幫 | Vegan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20 10:50:10
(已售出)#斷捨離日記 #GOGORO出售 #SALE . 啊~~~終於來到這一天啦 一直很不想面對的這天 斷捨離真的很需要勇氣😖 . 這台GOGORO是我在2018年末買的 剛好有趕上最後一批的補助 會選擇電動車是因為 那時剛淘汰一部車齡13年的老機車(當時也買二手) 到後期,噴黑煙噴得很嚴重(...
二手電動工具回收 在 張耿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海海人生市集
8/8(六)、8/9(日) 13:30-17:30
活動地點: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4號)
不只有市集攤商,本次特邀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CHERRS前藝室等團隊一同參與海海人生市集!為大家帶來更豐富的活動及小禮物👏👏👏
#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
💟回收玩具類別
益智類(如:桌遊棋藝、拼圖、七巧板等)
社會文化類(如:交通工具、角色扮演等)
嬰幼兒類(如:聲光玩具、抓握玩具等)
操作類(如積木、穿線板等)
其他類(如:樂器玩具、體能玩具等)
🙏貼心提醒
確認玩具狀況、簡易分類、基礎清潔
不回收刀槍及攻擊類、絨毛娃娃和布偶、電動玩具(如電視遊樂器、掌上遊戲機等)、生活用品(如文具、吊飾、存錢筒、書籍、包包等)
🤝玩具去哪兒
二手玩具經志工整理後,將提供給非營利團體!(如各地的玩具圖書館、親子館、學校、社區活動中心等)
想更了解捐贈玩具↓
http://www.tw-toylibrary.org/new/donation.php
更多活動介紹↓
https://reurl.cc/MvaaKp
--------------------------------------
#玩具的第二人生
#傳愛偏區
#關懷弱勢
資料來源: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二手電動工具回收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環保友備忘:有關元朗收垃圾和衛生工作】
元朗區對食環署來說是個非常難管理的區,市區只有七個永久垃圾站,但鄉村垃圾站有二百多個。由屏會街垃圾亂堆、鄉村工友推垃圾工具、打擊無牌熟食工場、天耀鼠患談到社區回收,我們明白多了食環的衛生邏輯,希望食環也明白多了我們的環境理想。
【元朗垃圾特別多】
元朗垃圾處理問題,很可能是全港最複雜,除了城鄉之間面對的問題差異極大,即使鄉郊情況也因應民居和棕地作業迥異的棄置模式而不盡相同,更甚是近年元朗人口急劇上升,處理垃圾的硬件卻未能同步增加。
因應城鄉眾多垃圾處理問題,我們約見食物環境衛生署元朗區負責人,反映問題和表達從源頭減廢的訴求,樂見元朗區食環正進行多項實驗,尤其是對鄉郊垃圾站的設計,期望這種透過在地經驗而主動開創嶄新解決方案的思維,能更廣見於各政府部門。
市區垃圾:
屏會街兩旁食肆雲集,是晚飯宵夜勝地,不少營業至凌晨兩、三點,隨之而生的問題是專門替食肆收垃圾者(俗稱「街佬」)有很大誘因違法在街邊棄置,因為最近兩個食環公眾垃圾收集站屏信街和大橋街市側,都是晚上11時半就關門,到翌日早上7時才重開,反觀元朗市內其餘五個垃圾收集站去年已改為24小時開放。屏會街行人路長期有食肆廚餘甚裝修打拆的建築廢料,竟成了約定俗成的垃圾收集點。
經反映後,元朗區環境衛生高級總監張培仲承認要教育、執法並讓這些垃圾有出路,三管齊下才能根治問題。現時食環除了貼警告標語、派便衣或制服人員檢控,並與食肆及「街佬」溝通,提醒他們要妥善處理垃圾,更承諾會先將大橋垃圾站升級為24小時營運,預計五月提交元朗區議會環委會後,最快7月1日可實行。
監控鏡頭:
政府於2016年在全港六個垃圾黑點試行安裝閉路電視監察,元朗有兩處,分別在東堤街垃圾收集站和十八鄉白沙村垃圾收集站,食環表示阻嚇成效顯著,白沙村垃圾收集站透過拍攝到車牌而多番成功檢控棄置者。既然效果良好,會否推而廣之?張培仲表示原來食環目前每區(全港分19區)只有兩套系統,元朗五月會有第三部,主要都用作監視鄉郊垃圾黑點,未能大量採用,因涉及翻看片段的人手問題。
鄉郊垃圾:
鄉郊人口不斷增加,昔日的玻璃纖維垃圾站既簡陋又不能應付新增垃圾量,最大問題是市民都不願意走進去丟垃圾,清潔工遷就使用者將大型垃圾桶放在站外,產生衛生問題。近期不少鄉郊站已改用鋁質結構,但除了外觀較具時代感,設計和功能基本沒變。
原來元朗食環已設計了新一代的鄉郊垃圾站,如在橫洲東頭圍,採用密封式窄長外形,讓垃圾桶如長蛇陣般單行排列,每個都可用,不會像從前有些堆放在後排得物無所用,而且每一個桶都對應一個窗口,令市民毋須走進垃圾站內,而垃圾又不會露天擺放。孖峰嶺路的,更裝有太陽能感應燈,白天充電,晚上行經使用時就有照明,這解決了鄉郊垃圾站大多沒有電源的問題。至於部分鄉郊垃圾黑點,由於長期靠夾斗車清理,路面已挖成大坑,食環正在水盞田試驗鋪上鋼板以策安全。
清潔工友善措施:
鄉郊垃圾另一大問題是清潔工友往往要從村內將巨型垃圾桶推向路口等壓縮車收集,超出負荷的體力勞動,令工傷頻頻。食環正委託生產力促進局研發電動唧車,協助前線清潔車搬運垃圾桶。至於「減桶」是不會逆轉的大方向,減少市民丟垃圾的「方便」,有助鼓勵源頭減廢。
改革垃圾站:
元朗下一個垃圾收集站,將建於洪福邨附近,以配合洪水橋新市鎮發展的需要,選址卻引起洪福邨邨民強烈反對。我們一直倡議將只有收集垃圾去堆填單一功能的食環垃圾站重新定位,成為社區資源共享中心,讓市民可以參與回收、二手物資共享甚至廚餘堆肥在天台種植、維修cafe等,只要居民享受到資源共享中心帶來的綠色生活便利,配合食環新一代垃圾站去臭潔淨科技,「垃圾站」不用再被標籤成社會厭惡設施。
為了用盡地積比率,新建的垃圾站將會是多層式,但樓上空間如何使用,原來現時政府有一套流程,由產業署邀請各部門入紙申請,再衡量需要而決定,而洪水橋新建垃圾站將會全幢由食環署使用。由於新垃圾站尚未到建築署設計圖則階段,理應有很大空間遁著社區資源共享中心的方向去設計,然而張培仲指出最大的關卡涉及部門間的政策協調,例如環保署有既定政策透過綠在區區達至減廢回收,除非環保署認同垃圾站在社區回收及環保工作上有角色,食環署才能配合,笑言自己不過是芝蔴官話唔到事。
過去一年多,我們在不同場合都指出過垃圾和分類回收本為一體,但政府卻將工作劃分給食衛局和環境局,官僚架構令減廢政策受制。當地區管理層都能夠憑經驗和常識,開創新方案嘗試解決長年累月積習的問題,更顯得決策局官員無視現實生活需要,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