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乾蓮子一斤多少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乾蓮子一斤多少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乾蓮子一斤多少錢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5萬的網紅蘿潔塔的廚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德國WMF Fusiontec 頂級款壓力鍋 開團囉!這次沒跟到,下次就買不到這價格囉!有需要的粉絲,手腳要快~ 原價兩萬多,塔塔團購價直接下殺9999元,還多送一條矽膠條跟原廠的蒸籠(德國製18/10鋼)。現貨售完為止!家裡沒有壓力鍋的人,真的可以入手一支! 團購請往這裡走:💖 **感謝粉絲支持...
乾蓮子一斤多少錢 在 蘿潔塔的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德國WMF Fusiontec 頂級款壓力鍋 開團囉!這次沒跟到,下次就買不到這價格囉!有需要的粉絲,手腳要快~
原價兩萬多,塔塔團購價直接下殺9999元,還多送一條矽膠條跟原廠的蒸籠(德國製18/10鋼)。現貨售完為止!家裡沒有壓力鍋的人,真的可以入手一支!
團購請往這裡走:💖
**感謝粉絲支持,目前數量已經售完**
團購(棕銅色)-12月 https://bit.ly/37OIHuJ
團購(赭紅色)-12月 https://bit.ly/3oBpiUU
(如非HOLA會員,可以FB或Google登入選購,結帳輸入地址時,不能有全形、符號或是空格)
PS: 由於加上贈品,外箱材積超過18公斤,海外運費十分不划算,運費估計最少也要台幣2500以上,所以這次就不提供海外團購,敬請見諒!!
冬天特別需要壓力鍋來燉湯,超方便。平常懶得煮又不想吃外食,自己家裡燉煮一鍋料理,全家都可以吃的很開心。
我有時候也很懶的用炒的,最後還要整理廚房。用燉煮的方式,有蔬菜、有肉類,通通放進壓力鍋、加水、蓋上壓力鍋蓋,煮幾分鐘,洩壓開蓋再讓湯翻滾幾分鐘,一鍋美味的料理就完成了。而且善後清理廚房的工作也省了。
像我們家每個人吃飯的時間都不同,燉煮料理對我來說真的輕鬆很多。最晚吃飯的就是持家男,等他回家後,我只要開小火加熱一下,他就有熱熱的飯菜可以吃了。
沒時間或者不想花太多時間料理的人,壓力鍋絕對是必備。
上次團購德國WMF 頂級款壓力鍋的時候,大概四個小時就完售,很多人都沒有買到,哭哭~
因為價格實在太優惠,這次團購結束後,以後應該也不會再買到這麼優的價格了。我敢拍胸脯保證,這個價格買到真的賺到,你絕對不會再別的地方看到一樣的產品這麼低的價格。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廠牌的壓力鍋,有貴有便宜,到底它們差在那?
大家在選購壓力鍋的時候切記一定要買日本製或者是德國製,千萬不要貪小便宜,跟自己的安全過不去。
而且一支好的壓力鍋最重要的就是鍋蓋的設計了,因為好的壓力鍋,零件要少,要好清洗,還有密合度等等問題,烹調的時候會不會容易洩氣?
我不敢說我每一個廠牌的壓力鍋都用過,但是至少大廠牌的壓力鍋我都買過,包括電子式的壓力鍋塔塔都有用過。當然每一款壓力鍋都有它的優缺點,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而我們團購的目的就是希望把最好的挑出來,讓大家少花冤枉錢,直接選到對的商品。
這次我們團購的壓力鍋的材質是陶鋼合一的,也就是它的本體材質是採用歐洲非常高等級的18/10鋼材,鍋身非常的厚實,鍋身外面塗料是Fusiontec的材質,裡面也是Fusiontec的材質。像這樣材質的壓力鍋在市面上應該只有WMF。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設計,因為Fusiontec的材質是類似陶的材質,燉煮出來的味道比不鏽鋼材質來的好,它跟珐瑯鑄鐵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非常的抗酸鹼,可以將食物放在鍋中過夜,不會產生化學變化,放隔夜仍然可以保留食物原味。而且毛細孔非常細,不容易殘留食物味道,你也可以使用金屬鍋鏟來烹調,他跟不沾鍋的表面處理是不一樣的,非常硬,也耐刮,即便刮傷也不需要擔心。
Fusiontec材質是採用超過20幾種大自然的礦物元素,經過1300度高溫燒製而成,材質無毒,沒有鎳過敏元素,尤其適合拿來燉煮中藥或者草藥等等。
*通過莫式硬度五級測試(當然在意刮痕的人,還是要選擇木製的鍋鏟)
不過這款壓力鍋的缺點就是鍋子重了一點,因為鍋身真的非常的厚實。但我們反過來思考,是缺點也是優點,厚實的鍋子,對於烹調後的保溫性、蓄熱性表現都非常的好,我自己常常煮完之後放在爐上30分鐘左右,湯都還是熱熱的,飯煮好後,我會蓋著鍋蓋,繼續放在鍋子裡保溫,等持家男回家吃飯的時候,也都還能保持溫溫的,不需要再微波加熱,真的很方便。
WMF Fusiontec 壓力鍋的鍋蓋設計,每一個零件都是可以拆卸下來清洗的,也全部可以放洗碗機清洗,非常的方便。市面上WMF的壓力鍋款式有蠻多種,但是我只用這一款頂級款,除了鍋身材質之外,要看就是鍋蓋的設計。一支好的壓力鍋貴就貴在他鍋蓋的設計,是不是符合安全需求,有沒有自動洩除多餘壓力的設計?這些都是選購的重點。
你可能會在網路上看到其他長的很相似的壓力鍋,但是團購的這款壓力鍋的鍋蓋手把設計更為精巧!因為這手把是WMF最高等級,可以在手把末端選擇壓力段數,有一段跟兩段,可以烹調低壓料理,也可以烹調高壓料理。低階款沒有分兩段,只有低壓力一段喔!要仔細看鍋蓋手把的不同喔~
若拿舊款奈彩米壓力鍋來做比較,新款除了材質升級之外,再來就是洩壓的速度。我第一次用Fusiontec 壓力鍋也嚇了一跳,洩壓速度真的很快。以前粉絲常會問我,洩壓要多久?怎麼煮完之後,等35-50分鐘不等都還沒洩壓??
感覺想省時間使用壓力鍋,卻沒有得到實質上節省時間的概念。
WMF Fusiontec 壓力鍋 煮白米飯大概是3分鐘,洩壓時間僅僅六分鐘,若跟電子鍋煮飯40分鐘來相比的話,快上許多許多,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沒辦法適應電子鍋煮飯,因為我可能菜煮好了,會發生飯還沒煮好的窘境。
而且壓力鍋煮的白飯跟糙米都非常好吃,遠遠超過一般電子鍋煮的。
或許你會覺得電子鍋煮飯、燉湯很方便,不用顧火,不過某天我逛廚具的時候,專櫃小姐向我介紹壓力鍋,他說他有客人用電子鍋燉東西,電子鍋的鍋蓋不好拆卸清洗,有些地方洗不到,時間久了,有小小強躲在縫裡他都不知道,從此之後他就不敢再用了。聽到這個我頓時也嚇到,怎有這種事,太可怕了!
不過這話一半對一半不對,我們不能聽銷售員的話一面倒。家裏會有小強躲進去應該是個人使用的問題,不能都怪在商品上,做好居家清潔不就好了?
雖然現在已經有一些電子壓力鍋的上蓋都可以拆下來用洗碗機清洗乾淨,但大部分電子鍋的鍋蓋甚至排氣孔的地方都不能拿下來用清潔劑清洗,在清潔上確實困擾。尤其是燉煮完牛肉或者重味道的料理,例如加了中藥的湯頭,經常都有味道殘留的問題,不管擦了多少次都無法解決。就算內蓋拿下來洗乾淨,外面塑料主機的部分還是會殘留味道好一陣子。只有那種整個可以拿下來洗、或者瓦斯爐用的壓力鍋蓋不會有這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很多高階的電子鍋功能只有單一煮飯這件事,沒有其他的菜單選項。因為味道殘留會毀了日本人對米飯的堅持。煮飯用的電鍋必須要跟燉煮料理分開使用。
這次團購德國WMF 壓力鍋,我也算跟他接觸很多年,對於壓力鍋的了解不少,希望藉由我的對壓力鍋的認識,讓大家用圖文的方式簡單的了解壓力鍋。
如果你有顏色選擇困難症,那就用銅板正反面來決定吧!!因為兩個顏色都超好看,我自己都愛不釋手~
如果你對壓力鍋該選擇大的還是小的感到困擾的話,這次團購壓力鍋的尺寸是4.5L,是我覺得最剛好的尺寸,剛好介於6.5L跟3L之間。如果你只能買一支的話,4.5L絕對是首選。我使用過6.5L的壓力鍋,尺寸是真的很大,但是相對的也非常重,一般女生的話,會有點吃力,但是3L 又顯得很小,通常我都是拿來煮飯、沒有湯類的料理才會使用。想要買大,又想要煮飯用的話,6.5L對煮飯後要挖出來,確實不太理想。
但是4.5L 是中間尺寸,可以煮少量又可以煮多量一點,一家四口剛剛好,如果不想要買兩支壓力鍋,只能買一支的話,4.5L就對了!
當然,家裡已經有其他壓力鍋,想要買不同廠牌的壓力鍋試試的話,這一款真的可以嘗試看看!
如果你對今天塔塔的推薦文感到興趣,想要入手一支壓力鍋看看的話,可以點選以下的網址進行下單
團購請往這裡走:
團購(棕銅色)-12月 https://bit.ly/37OIHuJ
團購(赭紅色)-12月 https://bit.ly/3oBpiUU
💖如果你對這一款壓力鍋還不了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我的開箱文喔!
開箱文請看這邊~
https://rosalinakitchen.pixnet.net/blog/post/360137160
示範用WMF壓力鍋煮白飯
https://youtu.be/lMKS_Hrjc9Q
綠豆薏仁(5:00處)
https://youtu.be/DX92fm8Tr4s
山藥蓮子燉排骨
https://youtu.be/0HKFIpQf1Nk
美乃滋蛋蛋飯,影片中也有示範壓力鍋煮飯
https://youtu.be/C-ZoUjEEZ4U
網站付款方式:
1. 信用卡、ATM轉帳、或 HOLA 土城店門市現金付款
2. 如非HOLA會員,可以FB或Google登入選購
3. 提醒大家,結帳輸入地址時,不能有全形、符號或是空格
團購客服:
HOLA特力和樂土城online店
LINE ID: hola_online
乾蓮子一斤多少錢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一些讀者反映說很想讀《我為什麼寫飲食》這一篇文章,特別在這裡原文刊登。
《蘋果日報》專欄
「我為什麼寫飲食」
上週在台灣《經濟日報》發表了一篇全版的專題文章,寫的是2019年高端餐飲心得。當中提及我因為出版了《消失中的味道》,聯乘澳門永利皇宮以及法國麗固旗下的如意系列中式fine dining瓷器辦了一個三天的pop-up,透過永利宮譚國鋒師傅的高超廚藝,將消失中的老舊粵菜拆解原理後重新,以新姿態延續老菜的生命,並以如意瓷器呈現,大器登場。辦這項活動收到許多傳媒朋友私底下的查詢,在確定性質以後都義無反顧地抽空出席——為何要確定性質呢?原來大家對於時興的四手、pop-up餐宴感到太疲倦了,覺得很多都是為做而做,意義不大,缺乏報導的角度,搞不懂為何好些公關、大廚為何還在樂此不疲,缺乏前瞻思維。於此深深有感,有素養的媒體人,都不會想要淪為為了吃而吃、報告活動的寫手。那就好像只懂得出席活動來博取曝光的紙上藝人,一點價值都沒有,道理放諸餐飲界也一樣。
這個反思讓我回到內心,問問自己:還記得妳為什麼要寫飲食嗎?
從小到大的寫作能量都很澎湃,只要一開始寫就停不下來,從來沒有碰過靈感便秘的問題。一直被命運的大手推著走,上了大學順理成章選修大眾傳媒,後來進入傳媒工作,都是因為喜歡寫作。然而,從來沒有想過專業寫飲食,直到9年前的某一天:
我去到中環四季酒店的Caprice作採訪。當時Caprice是米芝蓮三星新貴,聲勢如日方中。時任主廚叫Thierry Vincent,他很有耐心地向我講解許多菜式的步驟和做法,然而,那些廚房專業名詞,於我而言就像是外星文,一個也聽不懂——因為我真的連broth、stock、bouillon、consomme全都搞不清楚!儘管我讓大廚在筆記本寫下這些名詞,我回去照著打字就可以了——不過我頓時感到羞愧難當,想著眼前的廚師,是經過多少磨練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的無知彷彿在侮辱他。回家以後,我把每個他寫給我的「生字」鍵入谷歌搜查資料,如此這般只是做功課做了不知多少個小時!寫完該篇文章以後,我下定決心,我要當一個專業的飲食作者,不能再重蹈覆轍!
下了這個決心以後,更令我體會到:喜歡飲食跟懂得寫飲食,根本是兩回事。如果對於寫飲食這回事有要求,那是一項涉及知識、見地、視野、分析、感悟的寫作範疇,而不是純粹結合資料與不著邊際形容詞的分享——如果對於專業有一定要求,自9年前開始我就以這個標準不斷地自我鞭策。自我充實的最方便法門就是看書自學吧!幸好我天生嗜書如命,從此料理相關的書都大量入手,有些是只要有空就翻一翻,有些則是一讀再讀,漸漸許多詞彙、知識也就入了腦,跟廚師做訪問的時候,能夠溝通的東西隨之增加。這時候我慢慢發現,當我一無所知的時候,這些廚師並不介意分享,可是,當他們發現你懂得他所說的,他們會樂意甚至迫切分享更多,甚至因為這種互動,就把你當成了朋友,而不是純粹的工作往來。與之互為因果的是,跟大廚們當了朋友,交流多了,心得隨之而來,內涵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有一天,當自己執筆寫一個對以前來說是戰戰兢兢的題目,可以行雲流水地表達,就曉得:進步了。有一天你得到世界最頂尖大廚的讚賞,就明白:努力沒有白費。
儘管如此,能夠把飲食寫成專業,味覺天份、味蕾觸覺也很重要,這部分應該要感謝父母的遺傳和幼庭承訓的巨大影響吧!爸爸從事布匹貿易,家境小康,但可以為了吃一擲千金而面不改容,我媽有一句名言:我們家已吃了半片江山,那就是說,如果我們把花在吃的錢存下來,大概可以多買幾層樓吧,哈哈哈。父母對於吃的追求不止是花錢,還有花時間和功夫,我舉一例,是所有自認從愛吃家庭長大的朋友聽了都要投降的:每逢中秋,我們家是自己做月餅的,而且是從零開始那種!記憶中無數個日子,人家是電視汁撈飯,我和哥哥是電視汁撈剝蓮子!堅持不用已經處理乾淨的蓮子,因為香氣不足,我們家的湘蓮幾斤幾斤地入貨,然後浸鹼水,接著就由我和哥哥擔任童工,一邊看電視一邊為蓮子剝衣剔芯…..接著就是交給媽媽去將這些蓮子㷛熟、搓爛,然後炒蓮蓉!我們家連糖漿也是自己煮的,真是人都癲。做菜方面,秉持傳統粵菜精神,上湯是我們家的調味神髓,爸媽總是定期做好上湯,放涼後分成一盒盒雪藏,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解凍…… 還有嗎?還有的!爸媽也會買回大地魚乾,用烤沙爹的炭爐慢慢烘香,再用攪拌機磨成粉……. 現在回頭一看,來自這樣的家庭,也是讓我飲食寫作底氣十足的成因之一吧!
一如所有行業,要在當中建立自己總有挑戰和辛酸,體會過人情冷暖,甚至人心黑暗。多年前試過有大酒店公關邀請了你去聖誕派對又在前一天發來電郵說人數超額,這次無法招待你…….讓我坐在電腦前委屈得哭成淚人,覺得:即便我什麼都不是,妳也不用這樣對我吧?到你漸漸做出一點成績,又有人忙不迭地打擊你,給你冷言冷語..... 還有更離譜的是有人竟然可以寫電郵給品牌總監說她才是寫得最好的,以後的活動只可以請她不可以請我,呵呵,真開了人性的眼界。風風雨雨中堅持著血淚的努力和單純的初心,每一次交出去的都是希望對得起自己、讀者的作品,寫作的熱情一如既往轟轟烈烈燃燒透頂,無窮無盡地自我燃燒中也燃燒著生命,同時懷抱著使命感前進。新年伊始,摸摸自己的初心和真心,還在。莫失莫忘,莫忘莫失!
圖解:
1. 寫出《消失中的味道》這樣的一本書,是想要對飲食文化的根有所貢獻,卻有許多意外收穫:一哥賜我墨寶,由大師姐見證,被德高望重的前輩認可,是我飲食寫作上備感光榮的時刻。
2. 黎堅惠是我的偶像,她的經典著作《時裝時刻》是我仍在不時重溫的一本書,也以她為目標:寫時裝寫出精神層面的美好啟發,希望我寫飲食也做得到。
3. 我老家廚房收藏的部分月餅模具,有很多用了十年以上,佈滿歲月痕跡。
乾蓮子一斤多少錢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一些讀者反映說很想讀《我為什麼寫飲食》這一篇文章,特別在這裡原文刊登。
《蘋果日報》專欄
「我為什麼寫飲食」
上週在台灣《經濟日報》發表了一篇全版的專題文章,寫的是2019年高端餐飲心得。當中提及我因為出版了《消失中的味道》,聯乘澳門永利皇宮以及法國麗固旗下的如意系列中式fine dining瓷器辦了一個三天的pop-up,透過永利宮譚國鋒師傅的高超廚藝,將消失中的老舊粵菜拆解原理後重新,以新姿態延續老菜的生命,並以如意瓷器呈現,大器登場。辦這項活動收到許多傳媒朋友私底下的查詢,在確定性質以後都義無反顧地抽空出席——為何要確定性質呢?原來大家對於時興的四手、pop-up餐宴感到太疲倦了,覺得很多都是為做而做,意義不大,缺乏報導的角度,搞不懂為何好些公關、大廚為何還在樂此不疲,缺乏前瞻思維。於此深深有感,有素養的媒體人,都不會想要淪為為了吃而吃、報告活動的寫手。那就好像只懂得出席活動來博取曝光的紙上藝人,一點價值都沒有,道理放諸餐飲界也一樣。
這個反思讓我回到內心,問問自己:還記得妳為什麼要寫飲食嗎?
從小到大的寫作能量都很澎湃,只要一開始寫就停不下來,從來沒有碰過靈感便秘的問題。一直被命運的大手推著走,上了大學順理成章選修大眾傳媒,後來進入傳媒工作,都是因為喜歡寫作。然而,從來沒有想過專業寫飲食,直到9年前的某一天:
我去到中環四季酒店的Caprice作採訪。當時Caprice是米芝蓮三星新貴,聲勢如日方中。時任主廚叫Thierry Vincent,他很有耐心地向我講解許多菜式的步驟和做法,然而,那些廚房專業名詞,於我而言就像是外星文,一個也聽不懂——因為我真的連broth、stock、bouillon、consomme全都搞不清楚!儘管我讓大廚在筆記本寫下這些名詞,我回去照著打字就可以了——不過我頓時感到羞愧難當,想著眼前的廚師,是經過多少磨練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的無知彷彿在侮辱他。回家以後,我把每個他寫給我的「生字」鍵入谷歌搜查資料,如此這般只是做功課做了不知多少個小時!寫完該篇文章以後,我下定決心,我要當一個專業的飲食作者,不能再重蹈覆轍!
下了這個決心以後,更令我體會到:喜歡飲食跟懂得寫飲食,根本是兩回事。如果對於寫飲食這回事有要求,那是一項涉及知識、見地、視野、分析、感悟的寫作範疇,而不是純粹結合資料與不著邊際形容詞的分享——如果對於專業有一定要求,自9年前開始我就以這個標準不斷地自我鞭策。自我充實的最方便法門就是看書自學吧!幸好我天生嗜書如命,從此料理相關的書都大量入手,有些是只要有空就翻一翻,有些則是一讀再讀,漸漸許多詞彙、知識也就入了腦,跟廚師做訪問的時候,能夠溝通的東西隨之增加。這時候我慢慢發現,當我一無所知的時候,這些廚師並不介意分享,可是,當他們發現你懂得他所說的,他們會樂意甚至迫切分享更多,甚至因為這種互動,就把你當成了朋友,而不是純粹的工作往來。與之互為因果的是,跟大廚們當了朋友,交流多了,心得隨之而來,內涵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有一天,當自己執筆寫一個對以前來說是戰戰兢兢的題目,可以行雲流水地表達,就曉得:進步了。有一天你得到世界最頂尖大廚的讚賞,就明白:努力沒有白費。
儘管如此,能夠把飲食寫成專業,味覺天份、味蕾觸覺也很重要,這部分應該要感謝父母的遺傳和幼庭承訓的巨大影響吧!爸爸從事布匹貿易,家境小康,但可以為了吃一擲千金而面不改容,我媽有一句名言:我們家已吃了半片江山,那就是說,如果我們把花在吃的錢存下來,大概可以多買幾層樓吧,哈哈哈。父母對於吃的追求不止是花錢,還有花時間和功夫,我舉一例,是所有自認從愛吃家庭長大的朋友聽了都要投降的:每逢中秋,我們家是自己做月餅的,而且是從零開始那種!記憶中無數個日子,人家是電視汁撈飯,我和哥哥是電視汁撈剝蓮子!堅持不用已經處理乾淨的蓮子,因為香氣不足,我們家的湘蓮幾斤幾斤地入貨,然後浸鹼水,接著就由我和哥哥擔任童工,一邊看電視一邊為蓮子剝衣剔芯…..接著就是交給媽媽去將這些蓮子㷛熟、搓爛,然後炒蓮蓉!我們家連糖漿也是自己煮的,真是人都癲。做菜方面,秉持傳統粵菜精神,上湯是我們家的調味神髓,爸媽總是定期做好上湯,放涼後分成一盒盒雪藏,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解凍…… 還有嗎?還有的!爸媽也會買回大地魚乾,用烤沙爹的炭爐慢慢烘香,再用攪拌機磨成粉……. 現在回頭一看,來自這樣的家庭,也是讓我飲食寫作底氣十足的成因之一吧!
一如所有行業,要在當中建立自己總有挑戰和辛酸,體會過人情冷暖,甚至人心黑暗。多年前試過有大酒店公關邀請了你去聖誕派對又在前一天發來電郵說人數超額,這次無法招待你…….讓我坐在電腦前委屈得哭成淚人,覺得:即便我什麼都不是,妳也不用這樣對我吧?到你漸漸做出一點成績,又有人忙不迭地打擊你,給你冷言冷語..... 還有更離譜的是有人竟然可以寫電郵給品牌總監說她才是寫得最好的,以後的活動只可以請她不可以請我,呵呵,真開了人性的眼界。風風雨雨中堅持著血淚的努力和單純的初心,每一次交出去的都是希望對得起自己、讀者的作品,寫作的熱情一如既往轟轟烈烈燃燒透頂,無窮無盡地自我燃燒中也燃燒著生命,同時懷抱著使命感前進。新年伊始,摸摸自己的初心和真心,還在。莫失莫忘,莫忘莫失!
圖解:
1. 寫出《消失中的味道》這樣的一本書,是想要對飲食文化的根有所貢獻,卻有許多意外收穫:一哥賜我墨寶,由大師姐見證,被德高望重的前輩認可,是我飲食寫作上備感光榮的時刻。
2. 黎堅惠是我的偶像,她的經典著作《時裝時刻》是我仍在不時重溫的一本書,也以她為目標:寫時裝寫出精神層面的美好啟發,希望我寫飲食也做得到。
3. 我老家廚房收藏的部分月餅模具,有很多用了十年以上,佈滿歲月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