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產品中有5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67的網紅政經八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 #神話中的政治 #從梅杜莎看女性掌權 〕 ⁡ ▌美麗的祭司如何成為受詛咒的怪物? ⁡ 作為希臘神話中眾所周知的女性角色,梅杜莎(Medusa)的故事向來有許多詮釋,而在其中一個著名的版本裡,情節大致如下: ⁡ 身為戈爾貢三姐妹之中唯一的人類,梅杜莎原本是個有著亮麗金髮的美...

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14:04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 #神話中的政治 #從梅杜莎看女性掌權 〕 ⁡ ▌美麗的祭司如何成為受詛咒的怪物? ⁡ 作為希臘神話中眾所周知的女性角色,梅杜莎(Medusa)的故事向來有許多詮釋,而在其中一個著名的版本裡,情節大致如下: ⁡ 身為戈爾貢三姐妹之中唯一的人類,梅杜莎原本是個有著亮麗金髮的美...

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 在 HF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04:04:47

HF HAPPENINGS ✨「家庭是無條件的愛和忠誠的代名詞,是一個為所有成員利益而奮鬥、夢想和工作的存在。」❤️⁣ ⁣ Woaw Gallery 欣然呈獻由 Pablo Villazán 策劃聯展「Familia」。「Familia」展覽將展出以下歐洲、美國和亞洲藝術家: Edgar Plans...

  • 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7 22:04:48
    有 4 人按讚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神話中的政治 #從梅杜莎看女性掌權 〕

    ▌美麗的祭司如何成為受詛咒的怪物?

    作為希臘神話中眾所周知的女性角色,梅杜莎(Medusa)的故事向來有許多詮釋,而在其中一個著名的版本裡,情節大致如下:

    身為戈爾貢三姐妹之中唯一的人類,梅杜莎原本是個有著亮麗金髮的美麗少女,許過獨身誓言,並成為女神雅典娜(Athena)的祭司。

    然而,梅杜莎的美貌卻引來海神波賽頓(Poseidon)的注意,並在雅典娜的神殿中遭到波賽頓的侵犯,得知此事的雅典娜對於神殿遭褻瀆感到非常憤怒,因此對梅杜莎降下詛咒,將其變成一個可怕的怪物,一頭秀髮化作一條條蠕動的毒蛇,任何直視梅杜莎的人都會變成石頭,著名的蛇髮女妖就此誕生。

    ▌是詛咒還是守護?

    許多人認為,在這個神話故事中,作為加害者的波賽頓安然無恙,而遭強暴的梅杜莎卻受到雅典娜的懲罰,更成為怪物的代名詞,是為「檢討受害者」思維的體現。

    亦有一派說法認為,雅典娜的作為事實上是一種保護和善意的行為,在知曉無法抵擋波賽頓強大力量的情況下,雅典娜只能透過賦予梅杜莎石化能力和醜陋的外貌,使其得以脫離波賽頓和其他人的注視,也免於近一步的虐待和傷害。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譴責的焦點都應該著重於故事中的加害者波賽頓,而非「共犯」雅典娜,遑論受害者梅杜莎。

    ▌蛇髮與石化隱含的意義

    梅杜莎的一頭蛇髮普遍被認爲隱含了奪取陽具權力的意涵,佛洛伊德更在其短文〈梅杜莎的頭〉中將斬首和閹割做連結,認為梅杜莎的可怖就在於其反映了男性的閹割情結。

    由於沒有陰莖是造成恐懼的原因,而蛇髮的作用正是取代女性所缺乏的陰莖,並藉此減少恐懼。

    佛洛伊德更主張性器官的呈現具有驅邪恐嚇的效果,而雅典娜最終將梅杜莎的頭展示在鎧甲上的行為則使其成為不可接近的女性,也是抵禦所有性慾的表現。

    而研究存在主義的美國學者巴恩斯則借鑑沙特的思想,認為被石化反映了個人發現自己成為他人目光中的客體時所引發的恐懼,摧毀注視者的不是梅杜莎本身的可怖,而在於兩者目光交會的事實,石化能力正是捍衛主體性與對抗客體化的展現。

    ▌梅杜莎的笑

    佛洛伊德這樣以男性視角為敘事中心的論述無疑引起許多批判聲浪,致力提倡「陰性書寫」法國學者愛蓮・西蘇就在〈梅杜莎的笑〉一文中批評佛洛伊德對於梅杜莎的詮釋僅僅屬於男性的心理投射。

    而她則試圖顛覆過往大眾對梅杜莎醜惡恐怖的形象,認爲梅杜莎的笑容不僅是在嘲笑佛洛伊德的荒謬論點,更具有破壞「陽具語言中心」(phallogocentric)的力量。

    ▌女性「逾矩」的下場

    為人所知的故事情節多集中在下半段,也就是少年英雄柏修斯(Perseus)最終成功將怪物梅杜莎斬首,並將梅杜莎的首級交給雅典娜,而雅典娜則將仍擁有石化能力的頭顱鑲嵌在自己的盾牌與鎧甲上保護自己。

    這樣的「英雄」故事呈現了,為處理女性不正當掌權的情況,只得利用暴力手段奪回男性支配的地位,在在說明女性若是僭越了無涉權力的私領域,試圖威脅男性掌權,將會遭受到怎樣的下場。

    切利尼(Cellini)創作的雕像就彰顯了這樣的權力意象:柏修斯踩著梅杜莎的屍體並高舉著其被砍下的頭顱,至今仍佇立在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上。

    ▌梅杜莎成為反對女性掌權的象徵

    也因此,被斬首的梅杜莎如今成為反對女性掌權的象徵,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五官時常被重現在卡拉瓦喬的梅杜莎畫像上,前英國首相梅伊及前巴西總統羅賽芙也都逃不過與梅杜莎連結的嘲弄。

    此題材在希拉蕊身上更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切利尼雕像中的柏修斯換作川普,希拉蕊則化身為被斬首的梅杜莎,這樣的圖像被轉印到衣服、杯子及包包等產品上並廣為流傳。

    ▌結語

    透過檢視古典文本,能夠透析許多當代的思維是如何在歷史的洪流中建構並強化,從長久流傳的神話故事即可看出女性被排除在權力以外的現象深深扎根在文化中,父權社會的宰制確實有力量建構社會對於女性掌權的不信任,並將試圖「奪權」的女性視作危險的力量,持續對女性造成消權的影響。

    女性所握有的權力常被限縮在私領域,也因此,女性若是想進入公領域並具有話語權,時常得透過展現陽剛氣質等符合社會想像的設定來增加掌權的正當性。

    然而,這卻是人們對於權力的省思中嚴重的誤區,我們應當思考的是,權力是什麼?權力能夠做什麼?誰有資格擁有權力?應該被重新審視的可能不僅僅是女性與權力的關係,而是權力本身的定義。

  • 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8 04:54:35
    有 1,571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給台派女生的注意事項:
    .
    1. 當你看到有個男的很會做菜,又常把他做的美味菜餚po上臉書,贏得其他女生的讚賞,這可能是一種討好女生的方式,你按讚的時候可能要想一下,那份材料可能是別的女生買的,而準備要跟他一起吃,看到他的這樣的行為,敢怒不敢言,心裡在淌血.
    .
    2. 這是一個中央廚房的概念,他是個能幹的廚師,他不錯的廚藝來自於他的經驗,他做的便當可能不只給你品嘗,還會幫別人外帶一份,不只妳,還有她,還有她.
    .
    3. 當他擅長用AA制,甚至是超AA制,出去吃飯請妳出錢,補上一句「女性能力比我強,我不介意」,並稱這就是男女平等,性別平權,請不要懷疑,這不是平權,這是他想佔妳便宜.
    .
    4. 如果他曾經騷擾其他的人被爆料,但受害者無法採取有效的法律行動,這不代表他被誤解,可能代表他很會打官司,很會恫嚇其他女生,甚至還會有不了解的女生幫她說話,她們都很可能是被害者,已經被害和即將被害的差別.
    .
    5. 暖男是膚淺的代名詞,一個真正的暖男不會把暖掛在嘴邊,甚至,有時候他們會顯得冷酷,真正的暖男是80%的好天氣,20%的陰鬱,他們對人們溫柔是因為他們具有同理心,而這是一件很累的事,如果一個人讓妳感覺百分之百的暖,那可能是他學會了某種制式的人際規則,他會時常展現自己的脆弱面,這是為了博取同情和信任,而這些,都會是他的養分,用來滋潤他免於被懷疑的妝容.
    .
    6. 暖是不經意的流露,不是一種偽裝,越伏低的姿態,越顯出背後隱藏的欲求,有一種暖,是計算著可以得到多少東西的暖,有一種暖,是盤算著如何傷害別人而自己免於被傷害,越暖,想拿的東西,越多,想造的孽,越深.
    .
    7. 不要相信開放式關係,相信承諾,一個連承諾都給不了的人,代表他心裡有鬼.一個被承諾的關係是關係,不能被承諾的關係也是,當一個關係從他開始發生了以後,它就是,如果它被人弄得面目全非,弄得模模糊糊,弄得不能界定,代表它只想要關係中的歡愉,而不要關係中應該承擔的責任,而妳知道的,sister,每個人對別人都富有著責任.
    .
    8. 當牠想要跟複數以上的人發生關係,對牠來說,最好的方法是,永遠不要承認任何一段關係,當牠說,牠想真心對妳好,想照顧妳,就表示牠想要男女朋友的關係,這就像一隻跳蚤想要跳到白皙的大腿上,當牠不是男女朋友,卻做著男女朋友會做的事情,不要讓牠跳過去,跳過「男女朋友」,如果牠是真心的,牠就不會跳過去-「為什麼一定要進入典型關係」,可以是對妳額外的好處,也可以是搶奪妳的東西後,逃跑的藉口.
    .
    9. 同理,說著「我不擅長談戀愛」的人,很擅長談那種「撕毀對方的戀愛」,當牠撕毀了一個又一個,無數個遍體麟傷的女孩,牠可以這麼宣稱「我不擅長談妳們期望的那種戀愛」,換而言之,牠是沒有資格談戀愛的人,但牠卻站在那裏,牠擅長的,是談無數個不正常的戀愛.
    .
    10. 說著「我沒有什麼戀愛經驗」卻不斷談戀愛的人,牠不是在談愛,是在談自己的戀物癖,把所有人都物化一個個物品,就像小孩玩著洋娃娃一樣,玩壞了,再換一個,永遠都在「學習」,永遠都在累積「經驗」,永遠都在探求「怎麼經營一段關係」,牠永遠都在當一個孩子,當一個學生,但牠是一個成年人,距離20歲已經十分遙遠,這代表牠想要不斷的犯罪,等牠學會了,就是牠坐牢的時候,戀愛,不是把人當實驗品,用完就丟棄,那是人的身體,不是作業簿,在上面學著寫字,寫完了,就換一本....「我已經有所成長了」、「我學到了新的一課」,拜託,那是別人的人生,別人的尊嚴、自主,不是你學習的工具,任由你嘗試錯誤,滿足自己,你應該把自己關在地牢裡,接上電線,玩80年代的電子純愛遊戲,不要見任何人...你懂嗎?你應該在家裡騎木馬,用手吸吮著指頭,發出咩鋪咩鋪的聲音,抱著媽媽的大腿哭泣,不是嘗試去碰任何一個女人.
    .
    11. 沒有什麼戀愛經驗的人,就沒有什麼戀愛經驗,更無從去傷害別人,我們不會相信一隻山老鼠說「我沒有什麼伐木經驗」,我們不會相信一個口袋鼓鼓的小偷,說「對不起,我沒有付錢的習慣」,前者,是屬於熱愛森林的人,後者,是屬於富有的人,他們不屬於Lier.不擅長談戀愛,就不要談戀愛,不會經營男女關係,就不要去碰任何一個女人,做人,要有自知自明,如果只是一個會走會動會用陽具傷害人的機器,你應該做的,不是去傷害別人,而是試著約束自己不要讓其他人受傷害,或許可以拿個橡皮筋綁住老二,讓牠永遠不要再勃起.
    .
    12. 沒有顧全大橘這種事,sister,遇到這種話語,你應該要吐一口口水,說聲「我呸」,不管你是哪一個黨派,沒有「別讓敵營撿到槍」這回事,別讓敵營撿到槍,所以就不斷對內開槍,一邊開,一邊喊「別讓敵營撿到槍」,這代表什麼?這代表我們之中出了一個叛徒,我們任由他不斷傷害自己的同伴,並且庇護他,這等於鼓勵他繼續傷害-如果一個組織容忍這樣的人,支持自己的女性都會消失,這個組織也必然腐敗,牠的存在將會是為了一群既得利益者,犯罪預備軍,而不是弱勢,受到傷害的人,一個不能使他人得到拯救的政黨,放任自己的支持者不斷被傷害的政黨,沒有存在的意義.
    .
    13. 不用一直忍耐,sister,忍耐有時候是為了要自我保護-請在這個前提之下,用各種方式,試著,努力的說出真相,哪怕是嘶吼也好,一點一點的,吶喊出來,你知道的.
    .
    真相永遠是最好的解藥.
    .
    給台派的男生的注意事項:
    .
    1. 如果你差點弄死一個女孩子,千萬不要對她說「我沒有惡意」,
    .
    你有,你就是有.
    .
    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說出心裡的話】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主格受格所有格關係代名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4 00:14:21
    有 2,726 人按讚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