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臨床心理師節快樂】 5月15日臨床心理師節由來: ⭐1953年台灣出現第一位臨床心理師。 ⭐1986年5月15日考試院第7屆第80次會議紀錄資料,為臨床心理科專業人員第一次正式登載於官方文件上之紀錄,即官方正式確立「臨床心理師」職業稱呼。 ⭐2001年正式公布施行臨床心理師的第一部法規─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介紹 訪問作者:蘇益賢 內容簡介: 😢什麼?為什麼要練習不快樂? 😂活著已經夠辛苦啦,這本書到底想做什麼? 其實,真正的快樂常藏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們總是認真地尋找快樂, 卻忘了問...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42:15

#心理師想跟你說 #救災人員的心理照顧 #英雄的心也需要被照顧 . 災難發生時,救難人員因救災導致的心身衝擊往往被忽視。我們可能因救難人員平時接受訓練與經驗累積,而忽視了他們在應付災難急救時所受到的心理、情緒衝擊。國內研究指出災後其實有相當程度的救難人員是需要心理衛生協助的,但真正使用這些資源的救...

  •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5 07:30:21
    有 20 人按讚

    【2021臨床心理師節快樂】
    5月15日臨床心理師節由來:
    ⭐1953年台灣出現第一位臨床心理師。
    ⭐1986年5月15日考試院第7屆第80次會議紀錄資料,為臨床心理科專業人員第一次正式登載於官方文件上之紀錄,即官方正式確立「臨床心理師」職業稱呼。
    ⭐2001年正式公布施行臨床心理師的第一部法規─心理師法(一法當中規範兩種師)。
    ⭐2014年開始,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以首次出現公職臨床心理科專有用詞的日期,即每年的5月15日明訂為「臨床心理師節」,此日期也是「國際家庭日」。
    ⭐2018年內政部將臨床心理師節登錄於內政部民政司網站所刊登之「紀念日、節日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之日」一覽表。
     
    來跟大家科普一下「臨床心理師」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這個職業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依據「心理師法」第13條訂定,
    臨床心理師的業務範圍有以下幾項🔽
    🔹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之心理衡鑑。
    🔹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衡鑑。
    🔹心理發展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認知、情緒或行為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社會適應偏差與障礙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精神官能症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
    🔹精神病或腦部心智功能之心理治療。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臨床心理業務。
    🔸前項第六款與第七款之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及照會或醫囑為之。
     
    ■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http://www.atcp.org.tw/
     
    ■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https://www.facebook.com/atcpservice/
     
    ■ 515臨床心理師節
    https://www.facebook.com/515CPFTW
     
    https://fb.watch/5qVP8eUrVa/

  •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5:35:30
    有 10 人按讚

    救災人員的身心反應也需要好好被關心與照顧 <3
    感謝每一位辛苦的救災人員!!!


    也感謝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之「公共關係委員會」委託
    #心理師想跟你說
    製作圖文。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
    高振傑臨床心理師提供資訊。

  •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3 17:39:46
    有 1,725 人按讚

    #救災人員的心理照顧 #英雄的心也需要被照顧
    #感謝你們勇敢站在第一線 #天佑台灣 #更新深色版
    .
     災難發生時,救難人員因救災導致的心身衝擊往往被忽視。我們可能因救難人員平時接受訓練與經驗累積,而忽視了他們在應付災難急救時所受到的心理、情緒衝擊。國內研究指出災後其實有相當程度的救難人員是需要心理衛生協助的,但真正使用這些資源的救災人員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多。
    .
    ☎️ #安心諮詢專線
    .
    -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 北市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02)3393-7885 (上班日9-22時)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0979-702-035(每日9-17時)
    - 花蓮地區民眾亦可聯繫 花蓮門諾醫院
      周一至周五 AM 9:00-17:00
      美崙總院:身心科 8241433、8241237
      壽豐分院:臨床心理組 8664600轉2106、2107
      https://tinyurl.com/2ecm2kev
    .
    📒 #救災人員安心小卡
    - 這邊可下載分享 https://tinyurl.com/s2wjdmw6
    .
    🟧 #認識救難人員可能會有的心身反應
    .
    即便是心理功能健康的人,面對災難對他們的影響仍是長期且多層面的。有些救難人員可能在任務後會有下述狀況發生:
    .
    🔺身體抱怨,譬如肌肉酸痛。
    🔺負面情緒,例如感覺鬱、心情低落、畏懼、焦躁不安、持續的擔心
    🔺人際關係變化,如對人敏感多疑、敵意等
    🔺認知變化,如再度體驗到創傷經驗、回憶困難等等
    🔺行為變化,如逃避特定的人事物(尤其與災難有關)、請假過久、飲酒、甚至離職或調職。
    .
     這些反應的強烈程度因人而異,可能在一、兩個月內緩解、回復常態,也可能強烈到導致職業、家庭、人際功能失常而需要相關醫療協助。
    .
    🟧 #救難人員可能會面臨的壓力源
    .
     面對災難時的心身反應,其實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驗到壓力時的反應是一樣的。對大眾來說,我們可以透過事前認識,避開不必要的壓力源、增進處理壓力的技巧,改變對壓力源的認知解讀,進而減低壓力反應。在這邊,我們一起來認識救難人員於救災過程中可能要面對的潛在壓力源。
    .
    ◼️災難本身
    .
     救難人員比一般人更可能持續暴露在災難現場,因此感官的衝擊更為強烈與多重,例如聞到屍臭、看到殘肢、聽到哀號、摸到斷垣殘壁。這些感官經驗對任何人來說都可能引發對壓力的反應。
    .
    ◼️任務本身
    .
     在災難剛發生時,因救援黄金時刻造成的時間壓力與工作負荷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壓力來源。尤其在經驗到混亂、生死交關之際,或是災難現場氣候惡劣、資源缺乏而阻礙救災,都可能讓救難人員的身心處在高度緊張。此外,背負救災任務的成敗也是重大壓力。
    .
    ◼️組織方面
    .
     除了災難本身外,救災人員對於自身角色定位的清楚與否、認同與否,都可能影響救難人員的效能與抗壓力(好比:救災者是否是強制派遣性質)。除此之外,救災人員還可能由於職務變動或職造成孤立感與疏離感。因此,事務不熟悉或夥伴不熟悉,也是救難人員可能的壓力來源。
    .
    🟧 #如何在災後降低救難人員之心身衝擊
    .
     有些救難人員的心身反應與適應困擾是在他們回歸生活後數週、甚至數月後才發生。救難人員應適時安排休假,調整生活步調;尤其是在救災當中經歷個人創傷的人更建議如此。
    .
     此外,緊急應變的組織或單位則可以提供以下兩方面來協助救難人員。
    .
    ◼️提供壓力調適資訊
    .
     進行救災任務後安排必要會談,幫助救難人員整理救災中的經驗與感受。鼓勵救難人員在有需要時接受諮商,並提供轉介資訊;單位內部亦鼓勵提供壓力調適的課程與資源。
    .
    ◼️協助建立人際連結
    .
     促進救難人員可以互相聯絡的方式,包括建立通訊錄或安排聚會。此外,協助他們和家人分享在救災過程中的經驗與心得,讓救難人員的家庭關係更緊密。
    .
     以上兩點非唯一的協助方式,應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採取彈性的作為,提供救難人員最合宣的心理服務與情緒支持。理想上,最好有心理衛生工作人員追蹤救難人員在災後的適應,以便能及時發現需要,及早介入。
    .
    ◽️◽️◽️◽️◽️◽️◽️◽️◽️◽️◽️
    .
    本圖文資訊由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之「公共關係委員會」委託 心理師想跟你說 製作。資訊來源提供為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 高振傑心理師。
    .
    ◽️◽️◽️◽️◽️◽️◽️◽️◽️◽️◽️
    .
    【相關資訊】
    .
    ◼️北市府專案服務專線
    - 死者家屬:民政局郭素蓉科長 0912-781778
    - 傷者家屬:社會局陳肯玉科長 0975-380662

    ◼️臺鐵及花蓮縣政府聯絡資訊
    - 花蓮縣政府專線:03-8567632
    - 臺鐵局客服電話:0800-765888;(02)2191- 0096
    - 臺鐵本案專線:(02)2383-1384
    - 受理地點:臺北車站值班站長室、各車站服務台

    ◼️有住宿需求的救災人員:
    - 可與花蓮旅館公會理事李志政聯繫(0963-001718)
    - 新城在地可直接聯繫理事吳孟庭(0933- 069602)

  • 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7-30 19:58:15

    本集主題:「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介紹
           
    訪問作者:蘇益賢
        
    內容簡介:
      😢什麼?為什麼要練習不快樂?
      😂活著已經夠辛苦啦,這本書到底想做什麼?
      其實,真正的快樂常藏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們總是認真地尋找快樂,
      卻忘了問問自己,這些方法有效嗎?
      為什麼認真之後,快樂壞掉了、痛苦更苦了?
      
      本書將陪伴大家一起重新思考快樂/不快樂這件事。
      
      喜劇演員卓别林說:「如果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場悲劇;如果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場喜劇。」
      
      生命的本質,像是一塊塊馬賽克拼貼,每一塊都有自己的顏色與質地。一塊塊馬賽克,慢慢組合拼湊,構成了整個人生。
      
      偶爾,我們會忘記這件事,誤把「某塊馬賽克」當成整個人生。中樂透時,我們想著「這輩子發了」;生大病時,我們喟嘆「這輩子完了」。
        
      像這樣,我們常把「片刻」當成「永恆」。一直用著卓別林所說的「特寫鏡頭」過日子,用一塊小小的馬賽克來定義自己的一生。
      
      時間會陪我們走過很多很多路,給我們一些智慧。有天,我們會突然回首,而時間會提醒我們把鏡頭拉遠一點,把「整幅人生的畫」都看進去。
      
      〈你在煩惱什麼〉的歌詞最後,青峰說:「片刻組成永恆。」一刻一刻,有苦有悲、有喜有樂,不用懼怕,也無須執著。大大小小的人間悲喜劇,慢慢拼貼而成的那幅畫,其實才是人生,才是永恆。——蘇益賢
                  
    作者簡介:蘇益賢
      諮商是我的工作;書寫與演講是我的興趣。
      和不同人交換一點想法和故事,是讓我滿足的事。
      藉由心理學讓更多人能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意學分學程畢。
      
      現任初色心理治療所專任臨床心理師、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特約講座、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講師、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共關係暨政策委員會委員、美國情境行為科學協會專業會員。
      
      經歷:教育部特殊教育團隊兼任臨床心理師、佛光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領航子計畫研發長、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創意實驗室研發長。
      
      專長為成人與青少年心理治療、情緒困擾之心理治療(憂鬱、躁鬱、焦慮、強迫、憤怒等)、親密關係、人際議題、自我/意義與價值觀探索、企業員工協助諮詢、接納與承諾治療。
      
      除臨床工作外,亦擅長透過講座、工作坊等形式推廣心理學知識;執業後陸續獲邀至各大企業、大專院校、國高中與公部門等單位擔任講座。
      
      著有《練習不快樂?!》(時報文化)、《練習不壓抑》(時報文化)、《奶油融化了》(雄獅美術),譯有《走出苦難,擁抱人生:接受與承諾治療自助手冊》(合譯,張老師出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