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芭樂人類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COVID-19疫情讓全球博物館界籠照低氣壓。在疫情嚴重的國家,博物館面臨閉館、裁員與財源危機,台灣相對安全,然而也遇到參觀人數銳減,互動裝置停用,入場時也增加了許多麻煩事。十幾間博物館小編們曾在臉書串連起來,共同推出防疫系列。而疫情穩定後,日常生活──包括博物館──逐漸恢復常態,但已經不是原本的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ordan到處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文物陳列館隸屬於中研院史語所,為一座研究類型博物館,於2002年重新開幕,展出的文物不僅具備了歷史文化脈絡與考古知識的價值,同時也說明了史語所所自1920年代後期以來的考古歷史的發展演進歷程,近年來更利用數位典藏技術來保存文物和促進世界知識交流,這些都是與一般歷史博物館不同之處。 展示主軸以史...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在 芭樂人類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2 08:40:28
    有 111 人按讚

    COVID-19疫情讓全球博物館界籠照低氣壓。在疫情嚴重的國家,博物館面臨閉館、裁員與財源危機,台灣相對安全,然而也遇到參觀人數銳減,互動裝置停用,入場時也增加了許多麻煩事。十幾間博物館小編們曾在臉書串連起來,共同推出防疫系列。而疫情穩定後,日常生活──包括博物館──逐漸恢復常態,但已經不是原本的樣態。在這樣的狀況下,博物館作為一個公共空間與行動者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今日芭樂文中,目前主持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的郭佩宜老師分享了運用數位中心平台策劃的《研究.疫文化》線上策展經驗。這個展覽將學術人的分析與科普演講轉為數位展示,然而並不只是一檔線上展示,背後其實是疫物件與影像的數位典藏,同時也是研究者以有別於論文的「敘事語彙」,對此次疫情經驗的記錄與描繪。這個展覽有兩個重點:日常實踐以及共同協力,例如防疫新生活的各個面向──身體的溫度測量、新的打招呼方式、洗手與酒精消毒、隔離檢疫的措施(包括防疫包、防疫旅館送餐、居家關懷簡訊)、口罩、隔板、視訊、防疫公告──這些已然成為習以為常,都是蒐集的影像「典藏」,也能使觀眾意識到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除此之外,還有將相關主題的幾個科普演講花功夫轉譯為數位展示的設置,絕對不是影片掛上網頁就好。

    總而言之,當我們防疫在一起,無形中也塑造了「新台灣」,防疫有成讓世界看見臺灣,增加了許多國際報導與認識,同時也讓許多台灣人再定位自己的國家。因此《研究.疫文化》的目標,是希望每個人在裡面可以看到(防疫的)自己,以及一起一起的眾人。歡迎大家來看展、參展。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55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在 莊瑞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01 17:13:11
    有 3,118 人按讚

    今天是8/1原住民族日,受邀參加泰武鄉佳平社區發展協會與中研院民族所籌畫1年,共同舉辦「召喚 kaviyangan 的記‧藝─回佳」共作展,這些文物在2012年皆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寶」,目前都收藏在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中,這次有36件文物回佳.回家展示,讓許多部落耆老睹物思人,老淚縱橫。

    活動結束,與原住民朋友一起享用主辦單位用心準備的風味餐,有特殊的吉拿富、小米粽、炒過貓、煮過的香蕉,還有一杯原住民的"精力湯~小米酒",大家有空一定要來泰武鄉,感受一下原住民的熱情!

    #原住民族日
    #佳平部落文物展
    #屏東雄讚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在 周春米 立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01 11:56:07
    有 1,351 人按讚

    族人記憶,回家共鳴

    8/1原住民族日,小米來到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參加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與佳平社區共作展示「召喚Kaviyangan記‧藝─回佳」

    這是民族所博物館與佳平社區第三年的 #共作展示,藉由這樣 #回家展出 的方式,不但能一方面維持文物的保存狀態,延長文物的壽命,更可以讓該文物的族人,在自己的部落中回憶文物所承載的記憶。

    小米聽部落耆老分享當年,從屏東北上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時,在博物館中認出曾經豎立在Zingrur領袖家族舊居中,離開部落長達50年的祖靈柱Mulitan。當時的耆老,也希望家鄉年輕一輩的族人們也能夠看見過去的領袖家族的祖靈柱,因而開啟了文物返回佳平部落展出的計畫。

    今年展出的36件文物,是由佳平社區發展協會 莊德才 Adrucangalj 先生進行統籌,並由民族所胡台麗特聘研究員擔任共同策展人,總共展出包含男女傳統服飾、飾品、器物、陶瓷等36件經典文物。透過這些文物,小米除了看見台灣原住民精湛的技藝,也看見了台灣多元、豐富的歷史記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