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正大學語言中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正大學語言中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正大學語言中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正大學語言中心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浩爾譯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213中正講座就在下週二 #SW校園講座今年倒數第2場 - 浩爾口筆譯日記要來中正演講啦! Howard的演講真的超值得聽的! 浩爾粉把握機會朝聖!! - 【講座日期】2016.12.13 (二) 14:30-16:00 【講座地點】中正大學 語言中心講堂 【參加名額】限定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說艋舺龍山寺(禪風傳世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艋舺龍山寺──你去過、卻從未細細品味的二級活古蹟 你知道艋舺龍山寺是台灣最早的觀音信仰中心嗎? 你知道艋舺龍山寺和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來台觀光必訪的三大景點嗎? ...

中正大學語言中心 在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14:55:32

上週六剛體驗完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長時間下籌備而推出的「#光之屋 實境解謎角色扮演遊戲」,也就是Escape Room + Larp 的概念,地點設在殷海光故居這個臺北市市定古蹟。因為玩完後覺得很不錯,所以推薦給各位。 遊戲內容是從「殷海光」此人作為中心,往外拉開的是他與他周遭的人的故事,而故...

  • 中正大學語言中心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2-08 15:12:48
    有 21 人按讚


    #1213中正講座就在下週二
    #SW校園講座今年倒數第2場
    -
    浩爾口筆譯日記要來中正演講啦!
    Howard的演講真的超值得聽的!
    浩爾粉把握機會朝聖!!
    -
    【講座日期】2016.12.13 (二) 14:30-16:00
    【講座地點】中正大學 語言中心講堂
    【參加名額】限定75名參與
    【報名網址】https://goo.gl/iOhfmN
    【備註】#校外人士請與語言中心聯繫
    -
    ▼《Agenda》講座流程
    14:30 - 14:35 開場
    .
    14:35 - 15:45 專業會議口譯 Howard
    .
    15:45 - 16:00 Q&A
    -
    ▼《專業口譯教你有效英語溝通》講座內容
    (1) 學習英語口說,先破除迷思
    (2) 商務英語溝通的3個重點
    (3) 好的溝通,從問對問題開始
    (4) 精準陳述意見的必學句型
    (5) 如何升級自己的談話邏輯
    -
    #附上口譯中的浩爾背影帥照

  • 中正大學語言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8 19:45:50

    本集主題:「圖說艋舺龍山寺(禪風傳世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艋舺龍山寺──你去過、卻從未細細品味的二級活古蹟
       
    你知道艋舺龍山寺是台灣最早的觀音信仰中心嗎?
    你知道艋舺龍山寺和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來台觀光必訪的三大景點嗎?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巔峰之作
    ◎禪風書封傳世典藏版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專家)<圖說是一種平易近人的語言>專文推薦
    ◎林保堯(台灣佛教藝術專家、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前院長)<龍山寺的故事>專文推薦
       
    走進「台灣第一梵宇」,深入了解每一件開創台灣廟宇風格的精彩作品
    艋舺龍山寺是泉州派廟宇的典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古廟之一,其華麗的剪黏和交趾陶等裝飾手法,堪稱台灣廟宇之首。
    已有二百七十餘年歷史的艋舺龍山寺曾經歷翻修改建,亦曾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受戰火波及,卻也因此成為各界大師的聯手之作。王益順的建築格局之巧、黃龜理的木雕之精、陳天乞和張添發的剪花之細、惠安蔣氏家族的石雕之妙,在艋舺龍山寺統統都可以看到。
       
    一百三十二幅細緻手繪圖,讓你看見平常看不到的龍山寺建築格局及細部之美
    本書作者研究艋舺龍山寺多年,深入淺出結合歷史資料考證及相關匠師採訪,搭配大量精細的手繪圖,將龍山寺的製造過程、肉眼無法親炙的工法細節與內部結構,如地基、屋簷、裝飾、雕刻等,一一詳加剖析,精彩重現艋舺龍山寺最隱密、最關鍵的建築之美。

        
    作者簡介:徐逸鴻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1977年生,桃園縣觀音鄉人,進入古建築領域已有二十多年,曾任職李乾朗工作室助理。擅長攝影、繪畫,並從事許多建築測繪與插圖繪製工作。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學士、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曾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博士班;目前在台北市主持「木也建築學堂」。著有《圖說艋舺龍山寺》、《圖說日治台北城》及《圖說清代台北城》三書。
      
      
    作者粉絲頁: 木也建築學堂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中正大學語言中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6-04 08:50:09

    本集主題: #複合媒材創作展 #卜馨賢專訪
     
    潛藏在記憶縮影下的風景
      從小到大繪畫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存於卜馨賢的生活當中,但因教育體制的規範,不知不覺畫圖似乎已成為一種形式,一年又一年,基本功早已被訓練得紮實,但對於繪畫的熱情卻逐漸磨盡,除了傳統的繪畫外,在創作表現方面似乎開始停滯不前。這種疲憊與無力感使她在短短一個月內決定暫停台灣的學業,嘗試尋找人生的另一種可能性,而這一時的衝動便帶領了馨賢踏上十年的異國旅程。
      
    繪畫,原來不是這樣
      她回憶著當初會選擇義大利,正因當地保有許多美學與文化的素質,加上選擇學習服裝的學校位於現代與古典兼容的米蘭市,更大大的刺激了觀看的視野。三年過後因學歷認可問題的緣故,經過深思熟慮後馨賢決定重新回到繪畫領域進修。在藝術學院中,她發現了與過往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在這裡教授不會因為你的技巧高超而讓你通過課程,而是看中你的創造力與思考。記得當時入學講座中,教授就告訴所有的學生:到這裡不要想來學習基本功力,我們要的是想法、創造新事物的勇氣與能力。
      
    拋開過往從零開始
      四年的藝術學院生活中,前兩年是不斷的自我探索,一方面重新找回作畫的手感,一方面也開始思考自己創作的方向。她提起當年帶來震撼的第一堂繪畫課,教授提供所有學生一張約一面牆大小的紙,並且給了一個主題"綠洲",在沒有額外提示的狀況下就請他們開始作畫。卜馨賢一直思考,這是真的要我們畫"綠洲"嗎?轉頭看見其他同學們開始在紙上塗抹,好像也沒有真的在描繪所謂的"綠洲"。課程尾聲時教授便解釋了綠洲並非只能是字面上的意思,它可以是人生中的"綠洲",是希望、期待,抑或僅是幻影的呈現。這種另類的思考轉化,不僅需要突破語言上的隔閡才能嘗試理解,更要將過去的思考模式放下,才能產生出不同面向的想法。
      
      當時米蘭的生活不如台灣便利,網路資訊與交通相對不發達。很長一段時間住宿的地方與學校都沒有網路,與台灣家人和朋友都需要以信件聯繫,所有的資訊都必須自己去摸索,生活上大小事也都一手包辦,少有人可以尋求幫助。這些經歷都使卜馨賢變得更加獨立自主,也開始懂得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東西方碰撞的火花
      身為一個東方學生,卜馨賢的作品中總會加入些許中國元素。在東方文化下成長的她,將這股流於血液中的傳統帶入作品,又以西方的媒材去表現,兩種風格合併之後產生出別有趣味的新鮮感,畫面所傳達出的語彙也更為豐富。在義大利,不論是一開始的服裝學院或是後進入的藝術學院,他們都相當鼓勵學生自己去蒐集資訊與文獻,他們認為在爬梳歷史脈絡或分析產業狀況中,都能更激盪學生的自主思考,這部分對她的創作有很大的幫助,更是義大利在這些年中所帶給她的精華。
      
    心,是繪畫的源頭
      在藝術學院的學習中,卜馨賢的畫風開始有了新的樣貌,就是嘗試著將內心的想法藉由意象的方式傳達,畫面使用了許多肌理作為層次的展現,但卻發現光有肌理雖能豐富畫面但也常呈現呆版而沒有更深入的內容。經過反覆的摸索,漸漸有了明確的方向:她的每件作品細看下,都會發現畫中藏了一些可辨別的場景--湖面上的引導燈、一張椅子,或是一小片森林,各種元素不只是獨立的存在,而是在同一片空間中彼此形成連結。更使用長卷畫作的啟發,體現出具有時間性的特徵,讓觀賞者所依序見到的,並非單一時刻的整體風光,而是隨著視線流動體會不同時間的景象,使情緒得以像煙霧流動、瀰漫其中。她提到Edward Hopper 曾說過:「創作者就是作品本身,而作品不是平白無故誕生的。」而她正在用作品說故事,每一片視野,每一件元素都是代表著不同階段與經驗的歷程。卜馨賢所畫的風景不是純粹的風景,他們是記憶的編織,是內心感受的呈現與宣洩。
      
      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景象吸引了她的目光,以不同心情看待風景時,似乎讓卜馨賢有更多不同的感觸,透過時間的累積,景色不斷的變化,沒有人工刻意的雕飾,就如同她的創作生活有不同的歷程,慢慢累積後塑造成形。每當創作遇到瓶頸,她都會遠離一切都市的喧囂,獨自走入大自然,藉由自然滌淨心靈,而後就能在藝術的國度裡安然的繼續向前行。
    卜馨賢:透過大自然給的感觸創造內心最深層的世界。
     
     
    卜馨賢簡歷:
    1987年生於台北。台灣
     學歷:
    2015 義大利米蘭布雷拉藝術學院美術系 /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
    2009 義大利米蘭馬蘭歐尼時裝與設計學院 / Istituto marangoni
    2005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美術班
     個展:
    2016 "平行世界" 私藝術空間/台北。台灣
    2014 "0613卜馨賢創作個展" 華夏科技大學圖書館附設藝廊/新北市。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