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正大學心理系分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正大學心理系分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正大學心理系分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正大學心理系分數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給彰女學妹:讓妳的腦袋盡情地去旅行吧!】 (http://fairyseyes.blogspot.tw/2014/02/blog-post_9.html) Dear 學妹, 聽完我的分享,妳問,那現在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妳說,妳也要像我一樣勇敢追夢!我聽了忍不住捏了一把冷汗,擔心妳們跟老師、父...

  • 中正大學心理系分數 在 人助旅行與助人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2-10 19:00:01
    有 60 人按讚

    【給彰女學妹:讓妳的腦袋盡情地去旅行吧!】
    (http://fairyseyes.blogspot.tw/2014/02/blog-post_9.html)

    Dear 學妹,

    聽完我的分享,妳問,那現在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妳說,妳也要像我一樣勇敢追夢!我聽了忍不住捏了一把冷汗,擔心妳們跟老師、父母說:「學姊說我可以不要念高中了,我可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我會負責。」

    我想,我也要為我的分享負責,所以想把沒有說清楚的話再說的清楚一點。

    【選擇與承擔】

    妳說,妳們已經知道了,要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也要承擔選擇後必須承擔的代價。念高中、走上升學這條路是妳們的選擇嗎?有人可能會說:「不是阿,是我爸媽要我念,我才念的。」

    但是念高中,的確是妳在一年前做出的選擇。

    妳選擇不在國中畢業就中斷學業,因為妳不願意承擔只有國中學歷就要開始工作的辛苦,也不願意承擔這樣冒險之後要付出的代價;

    妳選擇不唸高職,是因為妳可能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想要在十四歲就定向,培養一個專業技能;也有可能是妳已經知道妳要做什麼,但是在父母的期望下念了高中,因為妳覺得他們可能是對的,所以「妳選擇」先相信他們了,妳不願承擔的是讓父母失望,也不願承擔堅持自己理想之後必須和父母親的溝通、抗爭,妳選擇不革命。

    所以,念高中絕對是妳的選擇,那妳就必須為這個選擇負起全部的責任。為妳自己的課業負責,雖然看起來大家都在逼妳念書,可是妳知道妳是為妳自己念的。

    但妳突然發現妳好喜歡畫畫!怎麼辦呢?

    妳說,可不可以不唸高中,每天畫畫就好了?

    恩,不唸高中之後妳可以在不依靠任何人的情況下養活自己又堅持畫畫的理想嗎?

    妳可以在多年之後回過頭來看,不後悔現在自己做的任何決定,也不埋怨當初的父母與師長沒有堅持讓妳至少完成高中學業嗎?

    如果以上兩個答案都肯定,可以,妳可以不唸高中。

    如果不行,那就表示妳願意承擔再多給自己幾年的時間學習、累積的等待。如果不行,那就表示妳願意承擔當時念高中的選擇。

    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在課內的學習達到自己要求的標準之後,每天課餘時間花一個小時以上從事妳喜歡的畫畫,試著投稿到報章雜誌或是網路平台看看。

    然後,想辦法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的,到台灣,不!到世界上最好的跟畫畫有關的地方去跟最棒的老師、用最棒的資源、跟全世界最棒的藝術創作者一起學習交流!

    但是這個,可能得花上妳好幾年的時間,而且會很辛苦很辛苦,可是妳知道這是妳的選擇,妳的承擔,所以妳願意負起全責,對不對?

    【夢想、熱血、感動】

    我其實不太喜歡講夢想、熱血這兩個詞。因為這兩個字好像已經被過度渲染,好像妳只要有了這個,就有了免死金牌+尚方寶劍,到哪裡都可以目中無人、橫行無阻。

    但是妳看,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最後會走到哪裡。我們所謂完成夢想的那些人,其實他們只是一直在做一件可以讓他們感動的事而已。

    所以,不要太快就訂下夢想,而是先記住可以感動妳的東西。如果沒有夢想,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我想十五歲,這應該是很正常的吧!世界上99.99%的十五歲的女生,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

    所以妳們應該要讓自己更積極的去學習、去體驗這世界,然後在每一個嘗試中,找到能夠帶給妳真實感動的東西,然後試著自己做做看,一直做,把它越做越好,讓它有一天也能夠感動別人,這樣就夠了!只有「感動」,才是妳的無敵星星。(現在妳們還知道瑪莉兄弟嗎?)

    還有,別太容易崇拜、羨慕別人,因為別人展示出來的,永遠都是最好的那一面,有些人就是為了要讓妳羨慕他才這樣做。與其崇拜、羨慕,不如去思考、理解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然後去學習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想像力:讓妳的腦袋盡情地去旅行吧!】

    妳說學習好痛苦,不知道為了什麼要念書,妳說妳也很想去旅行,跟不同文化的人交流。

    恩,這是遲早的事啊,世界交流這麼密切,妳不想交流也不行耶!

    而且現在,妳不就是在旅行了嗎?趁現在有機會,好好的運用自己的想像力,讓妳的腦袋先盡情地去旅行吧!

    學歷史的時候,不就是乘著時光機去旅行嗎?想像自己是陳儀、是蔣中正、是武則天、是李鴻章、是太平天國的人民,在那個他們面臨的情況下,妳會怎麼做?想像自己就在柏林圍牆拆除的那一天,去了解為什麼有柏林圍牆,為什麼又要拆掉它,拆掉之後原本在圍牆兩邊的人民要怎麼辦?想像自己正在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去了解路易十六是誰、生平做了什麼事?當時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群眾會鼓譟?

    讀地理的時候,想像妳已經到了那個地方,去感受那裏的氣候、吃的食物、人民的生活條件跟我們有什麼不同,這樣的不同又造成了什麼樣不同的生活型態?

    讀數學、物理、化學的時候,想像自己是高斯、是牛頓、是伏特,課本上的知識,都是被發現出來的,想像妳就是第一個即將要發現這個重要知識的人!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探索、去揭密,去感受阿基米德的「Eureka!」

    學英文的時候,想像妳已經在跟不同文化的人對話了,我要怎麼用這個文法跟對方表達我想要說的意思呢?對方跟我說Thank you.的時候,除了You are welcome.之外,我還可以怎麼說呢?妳想不想得出十種說法?

    不要浪費妳的想像力!讓妳的想像力帶著妳學習,帶著妳去旅行。

    然後,等到有一天,妳真的到不同的地方了,就不會只是去拍拍照,卻發現旅行只是走馬看花,什麼都有看沒有懂;進一步跟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的時候,才能夠去理解對方跟妳的異同,才不會不知道要聊什麼,而且言之有物交到的就會是言之有物的朋友阿!

    這樣的學習,怎麼會不知道在幹嘛呢?

    我有一個巴西的朋友,他說他之所以一直能保持學習的熱情,什麼都學,就是為了要能夠聽懂世界上所有的笑話和幽默!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妳也會慢慢找到讓自己感動的、讓自己想要一直了解一直鑽研的東西,妳會問很多沒有人可以回答的問題,想要得到很多解答,發現現在學的知識,沒有辦法解答妳的那些大哉問,不要停止問問題,這些問題,就是當作妳未來選擇大學科系的參考依據!

    但是不要把大學當成唯一可以學習的場域,網路上有世界一流大學課程、各式各樣的資源等著妳們去挖掘:喜歡心理,妳可以等到大學再讀心理系,但也可以知道耶魯大學有普通心理學、哈佛大學有正向心理學的線上課程,Youtube上現在就可以看!

    然後,記得那天說的「簡簡的故事」嗎? (http://fairyseyes.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10.html),要讓自己從「固定型心態」的學習轉換成「成長型心態」的學習。遇到自己不會的,要跟自己說「好棒喔!我又要學新的東西了!」,發現自己有不足的地方,就說「太好了,這樣我才知道哪裡要進步。」如此一來,考試不再只是競爭,而是一個檢視自己是否真的學到東西的工具而已。分數不重要,自己有所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to obey or to honor?】

    老師的話要不要聽呢?如果他們說大象的鼻子不長的時候,就不要聽。但是如果他們想要讓妳知道,大象除了長長的鼻子之外,還有了像蘿蔔的牙齒、像畚箕的耳朵、肚子像一面牆、毛硬硬的,但妳還是堅持說:「沒有,大象就是長長的!」那這樣,妳就永遠都不會知道大象到底長怎樣了喔。

    特立獨行不代表自己就是特別的、反對權威不代表讓真心關心妳們的大人難受、批評和抱怨也不等於批判性思考、做自己更不等於沒禮貌。

    要懂得自己思考,判斷對錯,但也要知道,有很多東很多東西沒有對錯、好壞,是因為時空背景的不同,有了不一樣的表現,就好像那天跟妳們說的法國長棍麵包跟妳嬤嬤做的菜頭粿其實是一樣的阿!

    我不鼓勵妳們服從,也不希望妳們去討好,但如果想要讓他們對我們放心,讓我們多一點自由,我們就要讓他們相信,我們真的有能力可以為自己負責,要讓他們看見,我們真的長大了,要讓他們看見他們才會相信阿!

    最後,跟妳們分享之前我寫給自己的一段話:

    Smile is my most beautiful make-up.
    The brain is my sexiest organ.
    Myself is the most luxurious brand,
    and a kind heart is my most powerful weapon.

    請妳們做自己生命的最佳女主角─但是不要去演偶像劇跟鄉土劇!

    也不要只演愛情片!

    【推薦清單】
    1. 電影:大智若魚 (The Big Fish)
    2. 書:蘇菲的世界
    做自己,還是做罐頭?
    3. 影片:TED talk-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這是水 (This is water)

    2014.02.07 寫於彰女分享後 by 絃

    【人助旅行─交朋友、玩世界!】
    https://www.facebook.com/fairyseye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