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年危機形成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年危機形成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年危機形成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年危機形成原因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萬的網紅Initium Media 端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走形的身材,少女般的肌膚,唱著 #女性覺醒 的姐姐們卻加深了普通女性的焦慮?】全文:https://bit.ly/3rJsVtd 2018年,孕後復出的 #姚晨 說,這些年自己得到的機會越來越少,似乎家庭和事業之間永遠只能選擇一個。2019年,演員 #海清 說自己是不錯的演員,希望大家能多給...

中年危機形成原因 在 Fabulous Woman | 我是Brend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13:44:01

要和大家真實分享一個有關於我身體上的改變! 是的 我正在面對第一個「40前夕中年危機」!😢 過了這個冬天, 身上足足多了5公斤! 照片中的我是產後8個月, 沒想到現在都生完2年半, 身型大不如前, 原本自豪的產後腹肌, 如今~已塌啊啊啊💥(內心尖叫 很多共事友人都跟我說你看不出來啊, 那是估計我真...

  • 中年危機形成原因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2 19:00:00
    有 115 人按讚

    【不走形的身材,少女般的肌膚,唱著 #女性覺醒 的姐姐們卻加深了普通女性的焦慮?】全文:https://bit.ly/3rJsVtd

    2018年,孕後復出的 #姚晨 說,這些年自己得到的機會越來越少,似乎家庭和事業之間永遠只能選擇一個。2019年,演員 #海清 說自己是不錯的演員,希望大家能多給自己機會,多給這個年齡的女演員機會。

    更多人開始關注女藝人的中年危機。在期待中,《姐姐》順勢而生,卻無意中加劇了普通女性的年齡焦慮:她們所擁有的外貌狀態,遠非普通30歲以上女性所能企及的;女團標準的唱跳業務,也並非這一年齡的許多女性能承受。

    姐姐們為何 #離地? 這原因還是她們擁有常人不具備的資歷、地位、財富和資源,令年輕狀態得以延續,但這反而加深了普通女性的焦慮...

    #延伸閱讀
    豆瓣女權,夾縫中形成的「中國特色女權」👉https://bit.ly/3sS0fiq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中國 #真人秀 #女性

  • 中年危機形成原因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1 20:00:00
    有 1,731 人按讚

    每個人內心,都有四個我:

    公開我:別人知道,自己也知道,例如履歷表上的那個我。
    隱藏我: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我。就是你的缺點、隱疾或慾望。
    盲目我:別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我。缺乏自信的人,過度膨脹的人。
    未知我: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就是俗稱的潛意識。

    沒有人能同時拿出四個「我」來面對世界,問題來了:
    你願意公開的我、和隱藏在你面具下的哪個「我」,哪個受歡迎?
    這就是認識自己。

    ◎我是誰?臉書上面有答案
    每天至少花一半時間關注社交媒體,這代表你的哪個「我」欲求不滿?
    你在臉書常分享哪些資訊?工作、美食、愛情……代表你心中最缺乏那一塊。

    ◎老是焦慮、不快樂?因為你內心的三個小人常打架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三個小人:本我、自我、超我,
    動不動就跟人發生衝突,這種人多半自我太強烈,
    過分在意他人看法,總是活得很累,代表你的超我太認真。

    ◎找到我,讀懂自己的內在需求
    至今還難忘初戀?這是心理學的未完成情節在作祟。
    一定要男友有房妳才嫁?妳被這個社會的集體無意識綁架了。
    誰說中年危機一定是壞事,這是你重新認識自我的機遇。

    對生活總感焦慮,對自己沒信心?覺得前途一片迷茫?
    那是因為你從未和自己在一起,得從認識自己開始。

    取自《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所使用的概念,我會融入非暴力溝通的架構中,談「事實」。對我來說,不同的「我」的說法,很容易讓讀者理解,也常收到聽眾的正面回應。

    下文是我寫的推薦序,把這本書的內容簡單整理了一遍,介紹給大家。

    祝願您,能跟自己在一起,好好認識自己!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心裡想著母慈子孝,卻活得雞飛狗跳

    【文/洪仲清】

    忙碌的生活,經常會讓人迷失自我。

    尤其是扮演「媽媽」這個角色,家務繁雜,又同時要應付多元關係裡的情緒勞動,體力、腦力、心力常常捉襟見肘。緊張焦慮的情緒基調是常態,心裡想的,跟實際做出來的,常常落差大到讓人懊惱。

    精神分析理論對於焦慮有獨到的見解,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試著把我們的內在分成不同的人格結構,來解釋與焦慮相關的心理疾病,他把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結構之間的運作失衡,可能是造成焦慮與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複雜的社會更強烈衝擊著我們內在的穩定,讓我們不斷在失衡與再平衡的循環中,掙扎著要達到我們心目中的完美。從現實到理想的遙不可及,形成了慣性的壓力,我們所熟知的「壓力」這個詞彙,慢慢變成了一種對感受的描述,跟緊張、焦慮關係密切。

    「從小到大,你頭腦中的哪些聲音,經常跳出來阻礙你更輕鬆的做自己?」

    我們可以把本我、自我、超我,看成心裡的三個小人,這三個小人重視的價值觀不太一樣。簡單來說,可以將本我看作重享樂、自我重現實、超我重道德。在我們文化中的媽媽,困囿於傳統賢良母親的形象,在巨大的道德壓力之下,時常喘不過氣來。

    現代媽媽要負擔的工作,早就不同以往。不僅育兒要付出更多心力,長照的辛勞也跟農業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有些媽媽還要一肩扛起家中的經濟重擔,超我的聲量時不時就會大過本我與自我。

    特別是孩子生病的時候,內疚與罪惡感更是止不住的翻騰。不少媽媽分享,自己都生病了,還要照顧家裡生病的老小,難以好好休養,自責還像暗處的小蛇那般,不經意的咬得自己心疼。

    有時拖著疲憊的身軀,好不容易熬到夜晚,負責兼顧現實處境的自我,也開始耗弱。這時本我可能就會突然大呼小叫,不少媽媽也都坦承有過這種經驗,開始報復性追劇,就算犧牲睡眠、健康、情緒穩定,也要享受得來不易的休閒時間。

    這三個小人如果沒有互相了解,達到一個整合與平衡的狀態,要輕鬆做自己,就會特別難。然而,我們要意識到這些,就得要好好藉著獨處,來面對自己才行,但這可能對某些媽媽來說,是一種認知上的奢侈。

    每天花個20分鐘,好好閱讀這本書,其實也就足夠。作者已經把很多難解的糾結,先幫我們梳理開來了。隨著我們的目光在文字中移動,我們便能感覺被同理;在作者提供的問句之後,展開自問自答,讓我們傾聽自己內在微弱的聲音。

    我雖以女性角色為例,但這本書一樣適合男性。像是溝通句型中常使用的「我訊息」(這本書寫成「我句式」),男性經常練習,也可以讓伴侶感覺更親近。多認清自己能力上的限制,而不是只將雙眼緊緊盯住他人的認同肯定,可以讓我們緩解不少焦慮。

    「在所有焦慮的背後,都隱藏著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祝願你,能允許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存在,認識自己沒有終點,每一天我們都能多靠近自己一些!

    .

    以上文字摘錄取自
    面具下的哪個我更受歡迎:公開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每個人都有四個我。哪個「我」才能讓我有自信、不焦慮、過得快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5938

    任性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willfulpub/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中年危機形成原因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6 10:09:30
    有 794 人按讚


    有趣的分享

    西線無戰事

    1996年,我在化校受預官訓。那時候,碩士畢業入伍就自動為預官,而且碩士畢業的人在那些年增加很多,看著那麼多的碩士畢業生,加上連年都沒有什麼學士畢業學長考上預官,所以很多同學都乖乖認命,放棄預官考試,準備畢業直接當大頭兵。但大頭兵和少尉軍官還是感覺差很多,所以我在圖書館關了一個禮拜準備預官考試,賭一賭機會。柯文哲說智商157是預官考試來的,我不記得分數,但我對這考試印象深刻。考古題拿出來,一看就知道,這種考試是可以背出來的。可考的題型不多,最後高分是來自強記的功夫,還是邏輯思考過人,也沒人知道。

    不過,我很會為考試而考試,所以我高分考上預官,大學一畢業就入伍受預官訓。46期,比照陸軍的1758梯。

    化校那一年也很特別,不知道是誰發神經,化學兵學校就在那幾年改隸國防部,叫「國軍核生化防護學校」,在我們之後沒幾年,又改回陸軍。就是在這改來改去的時候,化學兵科的預官,像是沒人管的小孩一樣,校內長官說什麼就是什麼。大隊長殷天爵,留美的,自己很精實,跑步號稱「沒有呼吸」,但對我們預官相當尊重,自由度很大。從學員掛階軍官後,就把我們當軍官看,也有所謂的軍官散步假。我記得我還以軍官身份抽了停車證,最後幾週,開台破車丟在化校停車場,以方便放假回家。

    但更重要的是,沒人管的化學兵預官,什麼都沒做。步校、砲校的同學,據說有入伍訓和軍官訓的不同,入伍訓被當成像新兵一樣,操得半死。我們入伍訓和軍官訓通通在化校。跑步是有跑,但就只有跑步,只有三千,沒有五千,更不用全副武裝。沒有砲科的砲操,也沒有步兵的行軍走到死。部隊的化兵排,照理講也有「消毒器操」要跳,所以化學兵預官,理應也要學操練。但沒有,看人做過幾次而已。割草的時間,可能都比跳消毒器操的時間多。打靶好像也省略,因為我所有打靶的印象,都只有進大學前的成功嶺才有。話說回來,成功嶺才真是可怕的地方。

    化學兵在戰鬥支援兵科裡,屬「工通化」的最後一名,不是很重要。但現在應該很精實了,從口蹄疫以後,化學兵部隊常要出基地消毒,所以還蠻重要的。武漢肺炎,回台的包機要消毒,又是我們化學兵弟兄出面,好不忙碌。但那是在我之後的事了,與我無關。1996年的化校,快樂天堂,但很怪異,各個地方都很奇怪。陸軍空特旅的每一個軍士官,據說都是志願加入傘兵,那個傘徽是個榮耀。但空特旅的化學兵官,卻是唯一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不是志願加入。抽籤的那天,全部的人都知道有一支空特籤,大家都很緊張,隔壁實驗室、碩士畢業,但和我們同時入伍的小毛學長,一抽就中,全場歡聲雷動,「為小毛學長高興」。我抽中「保修署」,那時也不知道是什麼,不少人抽中。後來才知道是上上籤,但我那時比較想要中正理工學院那支籤,但給大學何同學抽走了。

    沒有特別的操練,吃好睡好,做最多的事,就是上課。但有些教官,不太敢教這些高學歷的預官,放牛吃草的自修時間很多。我帶了留學的書要看,但都抵不過同學的打屁聊天,真有時間看書,化校的圖書館,有好一些書可看,比留學考試,有趣多了。留學的事,只好以後再說了。基督山恩仇記,我在化校讀的,細節忘了,但看到主角逃獄和之後復仇帶來的激動,現在都還記得。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也是在化校讀的。毛魔頭的怪行徑,比如說不刷牙,讓我始終印象深刻。

    還有「西線無戰事」。

    年輕的時候讀西線無戰事讓人激動,戰爭的可怕,軍隊的荒謬,在書裡一覽無遺。這書,可以說是現代戰爭文學的始祖,之後的戰爭小說、電影、電視,多少有西線無戰事的影子,因為現代戰爭,都太像了,這本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部戰線壕溝戰,佔有歷史的優勢。歐戰的殘與慘,只有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超過。小說描寫最多的,除了軍人臨戰的心理外,就是軍隊同袍的兄弟情誼。沒有入伍當過兵,很難懂那種情誼,我們沒有真實上戰場,就很多這種感情了,更何況這些生死交關,共赴戰場的異姓兄弟。

    但那時候讀西線無戰事,還有一個時代的緊張感。一九九五年閏八月的預言小說,不知嚇壞多少台灣人。入伍前,因李登輝訪美造成的兩岸緊張,最後演變成「台海導彈危機」,1996年的三月,中國在台灣南北各射了一顆導彈。美國派出航母,巡航台灣海峽。實驗室的學長、同學,激辯台海情勢發展。有學長大力強調,美國不會讓中國打下台灣。幼稚的我,對於這樣的肯定看法,有點訝異,但那卻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七月入伍,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了,沒有肅殺的氣氛,但人生裡,可能要上戰場,一直是我們這代人,或是更早一點的青年,心中多少有掛念的事。

    但我們畢竟不是八二三砲戰的世代,真實上戰場的機會,在後冷戰的時代,畢竟還是小得多。真正對西線無戰事有感的理由,是對戰爭機器,或者是對國家機器的格格不入感。我們的世代,在國民黨的威權教育下長大,到現在都還是藍營主力。能受高等教育的,不管是本省還是外省,很多都是在國民黨體系下的得利者。他們喜歡這個精英體制,但他們不一定喜歡軍隊,那些老士官長的國軍,是他們父輩的國軍,沒有像他們一樣隨時代進步,而且還因為部隊組成的改變,摻入了許多「落後」的本土文化,更不為他們所喜。平平安安地把這個兵當完,走人就是。

    再不然,就是我這種吃民主香腸長大的。軍隊裡的國民黨氣十足,讓我非常不舒服。唱歌、喊口號,動不動就「中國人」、「中華民族」,明明台語輪轉得很,但每個軍士官,都一副外省國民黨樣。我的格格不入,和我多數同學不一樣,但還是和這個軍隊國民黨文化,沒辦法相容。

    一如西線無戰事一書,我們在軍隊見識到赤裸裸的權力運用,躍武揚威的官,拿掉官階卻又是那麼不堪一擊,他們雞毛當令箭久了,我們就學會冷眼旁觀。民進黨初執政時,藍營鐵票的軍人,最喜歡講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但在我看來,正是我們平民百姓的義務役入伍,長時間和這些腐敗不堪的職業軍人相處,才讓我們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嘴巴答是,心裡訐譙,是我們男人入社會的第一門課,而這社會化的第一門課,就是在軍隊裡學的。

    現在我又讀了一次西線無戰事,遠離戰爭的風險,給我一個不同的視角。但更多的是人到中年,看軍隊、看戰爭,又有許多不同的想法。

    三十年的民主化,形塑出的台灣,早就不是1996年的台灣。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並沒有我們那時不分藍綠,對軍隊文化共有的犬儒嘲弄感。軍隊組織當然有大幅改革,不然洪仲丘這些人都白死了。但年輕人的「好戰」,甚至對軍隊的好感,不是只有軍隊改革這麼單純的理由。要說軍隊形象變好,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役期縮短,讓平民百姓,沒有直接接觸退步官僚機器的機會,因而不致因「親近而造成鄙視」。

    但台灣年輕人,比我們世代更願意提槍上戰場,更願意保衛家國,因為三十年的當家作主,加上近一、二十年的中國發展,走向霸權之路,內外交擊,促成台灣國族主義的形成。造成我們世代和國民黨軍隊格格不入的原因,逐漸消失,人民沒有不知為誰而戰,民主化後的國軍,自然也不會不知為誰而戰。不要提吳斯懷這些叛國軍人,這些畢竟是傾圯國民黨裡,最不入流的投共投機份子,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足以代表仍然熱愛中華民國的藍營支持者。

    因為你愛這個國,所以你願意上戰場保衛這個國,不管你這個國,叫台灣,還是叫中華民國。這個愛國情操,不是國民黨政府用洗腦教育,或是高壓統治逼出來的劉家昌歌曲,而是真實熱愛生長土地的自然熱情,願意犧牲性命保護的熱情。

    西線無戰事對戰爭的虛無感、無力感,後來被希特勒視為第三帝國重新建軍的阻力,因此禁止出版。很諷刺的,納粹帝國的軍人,又再一次發起大戰,又讓更多的德國徵兵,面對這種戰爭的虛無感,平白死於戰場壕溝。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無助的不會是台灣軍隊裡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保衛的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保衛的是他們的家人,有死亡風險的戰爭固然可怕,但失去幸福家園更為可怕。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共產中國的軍隊,才會有那種虛無感、無力感,因為他們都是獨裁政府以祖國偉大之名驅使,一如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都是政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或是建立虛無的霸權所運用的小棋子。真上了戰場,政客主張的荒謬和戰爭的現實,就會蒼白地攤在一、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面前,「祖國榮耀」都會是假的,腦滿腸肥的高官,憑什麼任意要人赴死?

    西線難無戰事,但共軍敢戰,必敗無疑。天將降正義之師,壞邪惡勢力陰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